[爆卦]成人注意力不足 過 動 症 診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成人注意力不足 過 動 症 診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成人注意力不足 過 動 症 診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成人注意力不足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0萬的網紅女人我最大,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常常發呆、分心😰 注意力不足可能是種病,別擔心,透過治療可以好起來的! 健康2.0 --- ⭐秘密社團就要最低價 https://bit.ly/3nfG7VD ✅LINE收美麗訊息 http://bit.ly/2lPmsOb ...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

成人注意力不足 在 姜冠宇 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8:34:56

輝瑞/BNT疫苗剛宣布對5-11歲安全 要申請歐美緊急授權(EUA),現在外國人社群吵成一團 但是,有沒有人的想法跟我一樣? 這年齡層有到需要接種疫苗嗎? 這麼小的小朋友,重症率極低 卻需要額外承受心肌炎的風險 #學英國打一劑也抗體不足不能抗感染 上面這也是指12-15歲而已 — 就算國外有...

成人注意力不足 在 實用心理學丨心理測驗|心靈成長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7 14:11:31

焦慮始終一直是被拿來探討的話題,但焦慮症並未如大家所想的「焦慮症」簡單,再更細分的話、焦慮症可以被劃分成六大種類。 六大焦慮症 🍀 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和依附關係有關,屬於焦慮型依附的人較容易發展出分離焦慮。這是一種當和親密他人分離時所產生的過...

成人注意力不足 在 親子天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08:16:24

#cw_教養話題 「好的童年能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可能一生都需自我療癒。」 當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同時,不免也是自己內心空間不足的尖叫。 我們歸咎於一個大人情緒控管差,對小孩兇時,但我們不能忽視父母內心的空間正關注於什麼事。當這些事情都被重視了,孩子也有機會被重視!因為父母體驗什麼是被尊重,才有...

  • 成人注意力不足 在 女人我最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3 09:00:09
    有 72 人按讚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常常發呆、分心😰
    注意力不足可能是種病,別擔心,透過治療可以好起來的!
    健康2.0
    ---
    ⭐秘密社團就要最低價 https://bit.ly/3nfG7VD
    ✅LINE收美麗訊息 http://bit.ly/2lPmsOb

  • 成人注意力不足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9-14 14:00:00
    有 12 人按讚


    【即時頭條】美國醫藥福利管理公司動用大資料評估藥物

    在對一家客戶的處方藥報銷申請進行例行分析時,聯合健康保險(UnitedHealth Group)旗下的醫藥福利管理公司OptumRx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地方。這個客戶的痤瘡藥開支似乎高於其他客戶。深入考察使用資料後,OptumRx發現該客戶公司的一些員工用的都是新品牌痤瘡藥,而這些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較老的仿製藥的組合。OptumRx開始要求患者接受價格較低的藥物治療,只有在其他藥物被證明無效時才能改用價格較高的藥物。OptumRx說,這家有6萬名員工的公司在6個月內節省了逾7萬美元。
    醫藥福利管理公司(PBM)歷來以供給效率見長,技術方面的才能倒在其次。但鑑於簡單易行的節省方案已成過去,OptumRx和CVS Health以及Express Scripts競爭對手都開始在浩瀚的處方資料中挖掘可以儉省的地方。「如今降低成本意味著,在負擔一種藥物、不負擔另外一種藥物的問題上,必須做出非常艱難的決定,」匹茲堡大學醫藥政策和處方中心負責人熱拉(Walid Gellad)說,「必須更加全面地考慮如何做出這些決定。」
    聯合健康保險2011年就開始為大資料行動奠定基礎,將一系列業務組合到Optum品牌下。不久前,該公司注意到在一家客戶中,治療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處方藥超量。OptumRx首席分析安德里亞·馬克斯(Andrea Marks)說,有的人用這種藥物提高工作表現。這家福利管理公司採取了行動,為有1.9萬名員工的客戶公司節省了11萬美元。「有時我們從非常廣泛的層面考察相關模式,」馬克斯說,「有時則是從個人層面考察。」
    在試圖代表客戶實施更大力度的成本控制時,醫藥福利管理公司也更可能面臨法律方面的難題。在患者組織的遊說之下,紐約州、印第安納州和西弗吉尼亞州今年都通過法律,限制醫藥福利管理公司對處方決定的影響力。OptumRx的首席醫療官杜塔(Sumit Dutta)說,公司確保有關報銷範圍的決定在醫學上是適當的。「所有這些都必須首先經過臨床審查,」他說,「除非經過徹底的臨床審查,否則不能說某種藥物優於另一種藥物。」 OptumRx表示,它還在利用資料分析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例如可以考察重新注藥的頻率,以確定哮喘患者使用呼吸器的次數是否過多,由此看出患者是否需要換藥。雖然效果更好的藥物價格更貴,但只要有助於減少成本高昂的住院治療或急診,讓患者改用這些藥物就是值得的。
    代表企業對醫藥福利管理公司提出訴訟的律師卡恩(Linda Cahn)說,僱主應當對這類說法報以懷疑態度。她說,如果福利管理公司承諾幫助公司省錢,就應當寫在合同裡。
    對大資料的關注吻合醫療保險行業的另一種發展動態:保險公司越來越多地將處方藥報銷與藥效指標聯繫起來。例如信諾保險(Cigna)目前的保險範圍包括賽諾菲(Sanofi)、安進(Amgen)、雷傑納榮(Regeneron)的一些新型膽固醇藥物PCSK9抑制劑,其依據是這些藥物是否至少達到臨床試驗報告的效果。
    資產管理公司Polar Capital的醫療保健類投資者馬奧尼(Dan Mahony)說,醫藥福利管理公司將利用它們掌握的資料在與制藥商的談判中佔據上風,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些公司其實都在想辦法利用自己獲得的資訊來爭取更好的條件,」他說,「現在還只是開始。」撰文/Zachary Tracer

  • 成人注意力不足 在 楊月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2-11-08 08:51:49
    有 37 人按讚


    Goodmorning飛碟:11/09(五)禮拜五沒有邀請特別的來賓,因為你就是我們的大來賓!歡迎你Call in進來分享這一週的大小新聞,說說你的看法,明天的Goodmorning飛碟等你喔!
    1.十歲小小發明家!年僅十歲國小四年級的學生葉其璋,從小最愛問「為什麼」,好奇心旺盛的他,在本屆紐倫堡發明展一口氣囊括五面獎牌,成為本屆最大贏家。千萬不要小看孩子們的潛力,替他們歡呼吧!
    2.成人也換過動症!?一名工程師長期注意力不集中,連續損壞公司上百萬元設備,就醫才發現罹患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奇美醫院指出,成人過動症盛行率約百分之四,但就診率不到萬分之一。 別輕忽了身體所發出的警訊,如果影響到身心或是生活作息,應主動向醫師問診。
    3.你相信嗎?台灣人英文程度輸給日本?!英語教育機構EF發表《2012全球英語能力指標報告》,調查54個母語非英語的國家和地區英文程度,台灣以總分52.42分排第30名,屬中低程度,優於中國(49分,第36名),但輸韓國(第21名)、日本(第22名)和香港(第25名)。是日本的英文程度大幅進步,還是台灣人在英文上應更加努力?!
    4.線上遊戲連環倒,「宅經濟」也面臨景氣寒冬? 線上遊戲產業開始衰退,從8月份遊戲橘子大裁150人就可以看出端倪,另外,據報導,今年初至今,已有近百款線上遊戲宣布結束在台營運,曾經在不景氣中一枝獨秀的「宅經濟」,現在似乎也將面臨景氣寒冬。
    5.微軟旗下的即時通訊軟件MSN傳將被Skype取代,近日將停止服務,用戶資料也會轉入Skype。MSN即將走路歷史,你曾經也是即時通訊的愛用者嗎?不管是即時通、MSN或是臉書,這種即時通訊的功能,使我們更輕易地與朋友聯繫?還是疏離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科技汰換如此迅速,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
    6.北市三峽九三九快速公車,在乘客座位前設置插座,供民眾免費充電手機,但日前一名小資男搭車時,竟拿電動刮鬍刀插電,當場刮起鬍子,因電流過大造成插座跳電,所幸未影響公車行駛。即使未影響公車行駛,但公共場合到底適合或不適合做些什麼事才不會影響他人呢?
    7.在私立大學任教的俞姓女教授,不滿就讀台大的兒子頂嘴,甚至揚言要殺她,報警要求依恐嚇罪現行犯逮捕;俞女的丈夫是國立大學教授,對於夾在妻兒間頗為無奈,因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他只能陪著兒子到地檢署應訊。上述的新聞消息也許不是太稀奇罕見的狀況,甚至很多家庭都可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親子關係鬧僵,不少父母常認為是孩子難管教,多歸咎孩子叛逆、不懂事;但醫界發現基因遺傳才是造成孩子固執、叛逆的因素,尤其父母與孩子有相同基因,更是家庭失和的主因。 你有發生過相似的狀況嗎?又是用甚麼樣的方法解決呢?歡迎和我們分享!

  • 成人注意力不足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8-15 08:07:50

    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氣喘吁吁,是大腦缺氧缺糖警訊!
      •眼睛發癢、容易有痰、鼻塞、有慢性過敏,是大腦發炎的反應!
      •消化不良、坐不住或成人背部怕癢,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
        
      ☉「功能神經學」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治療
      在台灣,「功能神經學」對許多人來說還相當陌生,生病了,只能求助傳統西醫的治療,但許多慢性病及文明病,實際上是科技進步與生活形態的改變,例如電磁波、藍光、加工食品、環境荷爾蒙等,使大腦無法獲得有效率休息及深層修復,導致大腦失衡進而弱化人體的自癒能力。
        
      其實在國外,「功能神經學」已經有一套全人理論與實際作法,是融會大腦神經科學的獨特醫學,有助於避免大腦退化,同時活化大腦。換句話說,當大腦平衡了,疾病就會遠離你。
        
      「功能神經學」主要是透過各種外在的刺激方式或特定的功能性復健運動,活化病人的大腦神經迴路,因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也因為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因此著重在早期預防找出問題的根源。除了刺激活化、復健運動,還須配合改善日常生活環境和各種生活習慣,例如避免飲食、污染源、電磁波、光照、日常用品中的有毒物質等等。
        
      ☉大腦第一怕缺氧、第二怕缺糖
      李政家博士指出,「氧氣」和「葡萄糖」是腦細胞所需要的基本養分,但過多或過少都不行!常見的手腳冰冷、正餐前感到焦慮恐慌、飢餓時會身體發抖,甚至貧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氣喘等,都是大腦缺氧缺糖的警訊。
        
      由於大腦和身體四肢都屬於身體的末稍,如果你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將導致血管內血糖和胰島素過高,表示此時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身體的末端,包括你的大腦。
        
      一旦葡萄糖供應不足,便會分解釋放出大量蛋白質,並且堆積在附近的大腦神經元,更多的腦細胞因此相繼死亡,於是造成大腦退化。同樣的,末稍循環不良會導致細胞氧氣供應不足,直接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加速細胞退化。
        
      ☉隨時給大腦新刺激、攝取好油、排除干擾因子
      身為青壯年的大腦,退化速度比起上一代情況更嚴重;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兒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造成情緒障礙、過動的孩子比率變得很高,這真可說是一種文明的代價。想要讓大腦回春、活化,務必將維持大腦系統健康的三大要素牢記在心。
        
      ●要素1:持續的外界刺激活化→例如減少依賴衞星導航和通訊軟體,練習使用地圖促進方向感,增加實際人際溝通互動的頻率,甚至要營造特定的環境,像是多去大自然走走。
        
      ●要素2:攝取好油,提供大腦神經細胞所需要的養分→像是夏威夷豆、胡桃等堅果,以及富含Omega-3的魚油,能抑制發炎反應,對於促進大腦的成長和修復受損的大腦具有關鍵效果。
        
      ●要素3:排除生活中干擾大腦細胞的各種因子→包括食物中的人工色素、阿斯巴甜、味精、裝潢或家具常見的甲醛,以及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的重金屬等,都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分秒秒影響大腦。
        
      ☉對衣服標籤敏感、怕癢,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大腦分為左右兩邊,左腦屬於邏輯、細節、理性、智商;右邊屬於藝術、創造力、感性、人際關係,雖然右腦具有控制身體兩側的能力,但左腦只具備右側身體的能力。
        
      左右腦各自有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0~3歲是右腦發展時期,大肌肉的運動、非語言的人際互動,都是強化右腦發展的活動;3~7歲是左腦發展時期,小肌肉的精細動作、語言學習、邏輯的訓練等。左右腦的發展有如爬樓梯般,必須一階一階、循序漸進。當大腦出現問題時,將導致身體肌肉張力異常,並且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影響內臟正常功能的運作
        
      「功能神經學」提供幾個簡單的原始反射,來測試身體肌肉張力變化的形態,就能得知大腦發展時程是否完整,例如:戴手環或手錶時會坐立難安、對衣服標籤敏感坐不住、背部怕癢……等,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等脊椎問題。
       
    作者簡介:李政家
      旅美行醫20年,除了國內外完整醫學訓練外,還領有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學位。執業期間,融會脊骨神經學、功能神經學、免疫預防醫學和量子自然醫學,以及多年臨床經驗,不間斷地探索生活中的過敏原、干擾因子和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同時並且從細胞粒線體產生能量的角度切入,探究如何透過充分的細胞能量供給達到活化細胞的目的,以期能不開刀、不吃藥,靠著一些非侵入性的復健治療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幫助提高人體自癒力,並推廣正確的健康新思維。
        
      學歷
      •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
      • 美國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 脊骨神經醫學博士(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Doctor of Chiropractic)
      • 運用量子醫學(Applied Kinesiology應用肌肉動力學)300小時訓練,開課單位:ICAK-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Kinesiology
      • 臨床量子心理學(Neuro Emotional Technique-NET)80小時,開課單位:AHHA-American Holistic Health Association
      • 食物酵素療法(Loomis Enzyme Therapy)150小時,授課單位:Food Enzyme Institute
      • 人體反射點療法(Total Body Modification-TBM)100小時,開課單位:courses by Dr. Victor Frank
      • 南氏去過敏療法(NAMBUDRIPAD’S ALLERGY ELIMINATION TECHNIQUES-NAET)300小時訓練,授課單位:NAET Training Institute
      • 功能醫學課程(Functional Medicine) 2010-至今,授課單位:Functional Medicine University
        
      執照
      • 美國加州脊骨神經科醫生、加州物理治療師(Karl C. Li, DC, PT)
      • 台灣物理治療師
        
                
    作者粉絲頁: 李政家 醫學博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成人注意力不足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4-19 19:00:04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在這邊用幾段形容,來形容一個人;你感受一下,他可能是一個怎樣的人,又或者是你會想到他可能是誰?

    他容易分心、忘東忘西,經常在不同的活動之間切換。他很難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除非是從事自己有興趣的活動,不然呢,他只要幾分鐘就會感覺到無聊。

    他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組織運作,和完成任務或者是學習新事物。他很難完成或繳交指派的任務。

    性格上有一點橫衝直撞,喜歡動手或者是把玩所有看到的東西。他的行為上,會有持續性的躁動。

    當你聽完這些形容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這可能是一個病人?他可能是有「注意力缺失」,也就是所謂的「過動」這樣的一個症狀。

    那如果再進一步的去想,他的社會成就可能會如何?如果他是你認識的人,那你又要該拿他怎麼辦呢?

    我猜十有八九你會覺得這一個人,可能不會有什麼成就,而且很頭痛;他根本就是以現在的角度來說,活脫是一個「魯蛇」,幾乎沒有什麼機會。

    可是呢,這樣的特質形容,我是在《好奇心》這一本書裡面,在作者的研究、整理跟分析裡面,他發現這就是史上最有創意的一個人,叫做「達文西」的人格特質。

    如果把達文西放到現代,他顯然就是個病人,顯然要接受特殊教育。可是呢,如果我們現代有達文西這樣的人,可能我們會錯過,他能夠為我們帶來文明進步的美好;還有這麼多美好的藝術、創意、科學,各方面領域的成就跟前進。

    其實呢,在今天研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學者裡面,他們就為我們解答了,關於像達文西這樣的症狀,為什麼他可以變成達文西?

    其中呢,倫敦國王學院的學者,恩納.坤齊他就說:「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人,在面對他真正感興趣的事物,是可以集中注意力的。」

    「事實上,即使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在玩吸引他們的電腦遊戲的時候,也會非常的專注。」

    他進一步指出喔,有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患者,能夠把這樣的特質,從阻力變成助力。其中有一個例子,就是英國的奧運體操選手,叫路易斯.史密斯。

    他把自己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嚴格的體操訓練相結合,變成了是他能夠贏得奧運獎牌的關鍵。

    而且呢,「紐約兒童心智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麥克.米漢,他和坤齊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他說喔:「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高智商患者,擁有跳出框架思考的能力。」我們回頭看看達文西,他是不是就是一個標準的能夠「跳出框架」的人?

    但我今天透過分享達文西的狀態,我更想要跟你分享就是,達文西在他的時代裡,事實上是沒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個標籤。

    也就是說,他這樣的特質是沒有被貼上,一個可能是毛病、可能是病態,的這樣的標籤。

    所以當這個標籤被定下來的時候,回到我們的現代,有沒有可能我們錯過了好幾個達文西?

    就好像是在我們的人生裡,當你已經在心中對很多事情,有了既定的標籤、有了刻板的印象、有了預設立場;是不是你也會錯過很多美好呢?

    或許透過達文西的例子,我們都要好好的審視自己的標籤、刻板印象,跟預設立場。然而,透過認識達文西的過程,帶給我最大的禮物就是「好奇心」。

    其實,如果你把我在今天,開頭的那些人格特質的形容,把它用「好奇心」的框架或標籤,去做理解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人你可以說他是「過動症」,但是你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

    或許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我們能夠懂得真的很有限,但是我們都必須要懂我們身旁的人。

    「好奇心」能夠讓你真正懂一個人,而不是用標籤看待他、不是用刻板印象框定他;更不是用預設立場,認為他是個好的人,或者是有問題的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成人注意力不足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9-28 19:00:03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10/12(五)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是教師節,我分享的這一段內容,比較像是我身為一個老師的自我沈澱跟反思。

    因為呢,平常如果你是我長期的聽眾的話,你會發現,我對於分享課程,跟鼓勵你來上課這件事,都還蠻直言不諱的。

    因為,我覺得如果對於成人、對於一個真的想要變成熟的人來說,首先我們一定要先學會「自己做選擇」,還有「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而不是呢,我去好像包裝一個,聽起來很美妙的想法,或者是讓你創造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讓你覺得可能進我的教室,我就會救你。我想任何需要被拯救的人,當他有這個想法的那一刻,他其實已經放棄了自己的決定跟力量。

    那麼這個時候,就算他在短期之內,真的覺得他被某人、或某個環境拯救,那請問這真的是拯救嗎?還是,他透過另外一個所謂的老師,還是另外一個環境,其實他又被另外一些團體,跟信念所控制住。

    那麼他當初為什麼會痛苦?是不是也因為他被之前的環境,或信念困住;然而他從原本困住他的地方,換成是另外一個,可能再繼續困住他的地方,那這個意義又在哪裡?

    所以呢,我覺得既然身為老師,我覺得不管你會不會踏進我的教室,或許你現在正在考慮這件事情;那麼如果我能夠透過這個機會,讓你認識我是一個怎樣老師?

    因為,畢竟我教的內容,得你進我的教室才會知道;但是至少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或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點你確定之後,那麼我們在未來的互動跟相處,你會比較安心一點。

    甚至於,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當我告訴你「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或者是「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的時候;你覺得這不是你要的、這不適合你,也沒有關係,甚至於,我覺得這樣很好。

    因為任何學習,特別是成人的角度,任何的決定,都要是你自己做,而且為你自己負責的。所以,我越透明的讓你知道「我是誰」,那麼你有才越有機會,透過我們的一起學習跟前進,長出你自己的力量。

    那麼接下來,我就好好的跟你分享,我怎麼「定位」自己是個老師這件事?在我的「自我定位」裡面,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我會提醒自己,凡事都有前提,凡事也都有邊界,什麼意思呢?

    我會不斷的自我審視,當我今天教給學生的東西,或我分享出來的東西,我有沒有先把它的「前提」界定清楚,為什麼要把「前提」界定清楚?

    因為,如果我告訴你的一個方法,是叫做「通則」。叫做「相信我就得永生」的話,那麼基本上我不是老師,我是神!假設一個凡胎肉身的人,要創造一些想像,讓別人覺得他很神,那基本上我可以確定的是,這個人一定是「神棍」。
    所以呢,只要是屬於人的「知識」跟「智慧」,那麼它凡事都有「前提」,凡事都有「邊界」。今天我教「溝通」、今天我教「高難度對話」,我都會很清楚的告訴你,這樣的方法、這樣的思維,它的「前提」是什麼?也就是它的「適用條件」是什麼?

    而這背後是什麼?凡事都是可以被證偽的,也就是,凡事都是可以被懷疑的。所以呢,在我的教學裡,我不會告訴你,我說的就是真理;我都會告訴你,我今天跟你分享的這一件事,我今天帶著你,看見的這一件事,它的「前提」是什麼?

    當它不在這個邊界範圍內的時候,那麼我們就要去想,當前提改變、邊界改變,那我們的對應和我們的認知,就要做適當的調整。

    所以呢第一個,我是會不斷的提醒我自己「凡事有前提,也有邊界」。我不會告訴你,那種「信我者得永生」,類似像這樣邏輯的話。

    而第二個,我的自我認定叫做,我必須要讓自己是有「時間」跟有「空間」的。什麼叫做「有時間、有空間」?其實像我們這種面對成人教育老師,無非就兩個路徑,第一個路徑就是跟我一樣,可能比較以開公開課程為主,直接面對所有有需求的個人、個案和客戶。

    那另外一個路線就是呢,他會去接很多的企業課程、企業內訓。那麼這樣的老師,他服務的對象,其實是以企業或企業主,作為服務的單位跟對象。

    好!那不管是這兩個路線的哪一種,其實我都會提醒我自己,我絕對不能因為我開的課程,班班滿班,我就不斷的加開。如同如果我去接企業內訓,我都會告訴我自己,我絕對不能因為客戶對我的需求很大;所以,我就無限制的去承諾,我能夠幫助他們的部份。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別忘了做教學跟身為一個老師,我們都是拿我們的經驗跟能量在跟台下的人,去做互動跟交換。如果身為一個老師,他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跟足夠的空間,那他有辦法經常的去做沉澱跟反思嗎?

    如果他沒有沉澱、反思跟再學習,那麼他今天給學生的,是不是就同樣一招,一路打到底?而不是透過每個個案、每個個人、每個個別的狀況的不同的發現,能夠給予學生,一些不同的體會、反思跟前進。

    所以,為什麼我身為這個角色,我的自我認定,會有第二個叫做「有時間跟有空間」。關鍵就在於,我一定要能夠讓自己有思考,跟沉澱的時間跟空間;我千萬不能因為賺錢,或者是客戶的需求,來壓榨我可以給自己的時間跟空間。

    當我活的不平衡,請問我在有意無意、我的表意識跟潛意識,所傳遞出來的訊息跟能量,是不是就是一種不平衡,跟扭曲的能量?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儘管我嘴巴上講的再圓滿、再冠冕堂皇;事實上,我給人的影響,包含我給自己的影響,都會是很負面的。

    好!那第三個自我認定是什麼呢?我會不斷的提醒我自己,「要有人性,跟要有脆弱」。什麼叫做有人性、有脆弱?其實這背後,就是我不斷的提醒自己,要活得「真實」。

    很多人以為,教溝通,好像是必需跟人講話都輕聲細語;也就說,我們不會吵架的、我們不會跟人起衝突的。其實不是的,我常說吵架、起衝突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多數人其實是不會吵架、不會起衝突的。

    有時候,我們透過吵架跟衝突,才有機會真正的認識一個人、一個情境,和一個局勢,不是嗎?但當我們在面對吵架跟衝突的時候,要麼就是你腦充血的,一路跟別人對幹到底,要麼你就是心中小劇場一大堆,然後一路逃避到底。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是不是你都已經脫離了真實?我要帶大家去認識真實的人生跟人際,到底是怎麼活、怎麼演進的時候,那麼我自己一定要先活的很有人性,而且是要有脆弱的。

    如果把我的注意力,都放在我要活出「完美」的形象,那這個時候,我是不是有意無意的,也在傳遞一個你必須「完美」的訊號?可是你想想,很多時候,你我生命裡的痛苦,是不是這種「必須完美」的信念?

    「不完美」又怎樣?不完美,就等於「不好」嗎?其實有時候,正是因為我們的不足跟不完美,我們才能夠去圓滿那些,真的屬於我們生命當中,被應許的部份,不是嗎?

    其實,很多進過我教室的同學們都知道,我一直很強調的,就是「活出真實」。是好事,就是好事;是壞事,就是壞事。我們都不用逃避它,我們都不用扭曲它。

    我們也不用一昧的正向思考,把那個壞事,說的一副好像很完美的樣子;我們更不要活在負面思考,把很多事情,都去找那個極端、例外的狀況,然後來自己嚇自己。我們活得很「務實」,是怎樣,先還原它的本貌;我們再看、我們再思考、我們再決定,下一步怎麼做是對自己比較好的。

    所以,當我容許自己,活出「人性」、活出我真實的「脆弱」的時候。這時候,我待很多進我教室的朋友,自然我才能夠去長出寬容;因為,這才是真實的生命。

    如果因為學習,我們每個人,都要要求自己活的完美,那麼我們為了這份完美,要付出的代價,究竟對你我的生命來說,是加分還是扣分呢?

    所以呢,這三個自我定位:有前提,有邊界;有時間,有空間;有人性,有脆弱。

    這是我在教師節的今天,跟你做的分享,也算是一個自我揭露。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感受,或這樣的老師,是能夠幫助你的話,那麼我們歡迎你進我的教室,我們一起前進,我們一起活出,我們生命當中的圓滿跟美好。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1月6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會用很務實、很具體的方式,讓你學會怎麼樣化解差異與衝突,達成必要的共識。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

    而且,這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所以,我很希望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跟你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