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成人學習原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成人學習原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成人學習原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成人學習原則產品中有3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嗚哇~快來不及了! 來不及了! 哇~~~」 週二上課前,唯可坐在地板上哭鬧嘶吼著 預定出門的時間已過5分鐘 包包和各樣物品還散落在一旁 而我想起昨晚的對話 👩🏻:「明天要上步道課,我們來整理包包吧」 🧒🏻:「我想明天早上再整理」 👧🏻:「我也是」 👩🏻:「明天早上才整理來得及嗎?」 🧒🏻👧🏻:...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成人學習原則 在 Ivy Tsao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2:26:54

大家都知道我最近開始接觸馬術課程🏇🏻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突然對騎馬有興趣🤣其實騎馬對身體健康好處多多耶✌🏻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可以緩解肩頸腰酸背痛,還有姿勢不良習慣性駝背都可以透過騎馬得到改善! 或是像我一樣想培養運動習慣但又缺少動力,透過馬術課程可以達到訓練核心及使體態更好💪🏻一堂課40分鐘絕對讓你揮...

成人學習原則 在 型男機長詹姆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11:20

一昧的追求零確診...就好像要求家裡完全沒蟑螂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裡沒有蟑螂出沒,可你我都心知肚明...即使再新的大樓、防堵隔離再完善的裝潢、也無法把蟑螂完全消滅!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而聽天命,把環境打掃好、把食物及廚餘整理好,在廚房及客廳隨手可及的地方擺上一罐剋蟑噴劑、及一雙好施力拍打的拖...

成人學習原則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15 01:59:23

【凱鈞話重點】體況辨別指標!新冠肺炎、低血壓、高血糖常見症狀有哪些?自我檢視不恐慌! 天氣一熱就容易頭暈目眩,食不下嚥,又碰上疫情當前,總讓人不禁胡思亂想!到底是患上了新冠肺炎、熱感冒、腸病毒、低血壓、高血糖還是中暑了? 先莫急莫慌,這次特別彙整常見病症的體況辨別指標,當自己或身旁親友出現身體不...

  • 成人學習原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23:05:27
    有 714 人按讚

    「嗚哇~快來不及了! 來不及了! 哇~~~」

    週二上課前,唯可坐在地板上哭鬧嘶吼著
    預定出門的時間已過5分鐘
    包包和各樣物品還散落在一旁
    而我想起昨晚的對話

    👩🏻:「明天要上步道課,我們來整理包包吧」
    🧒🏻:「我想明天早上再整理」
    👧🏻:「我也是」
    👩🏻:「明天早上才整理來得及嗎?」
    🧒🏻👧🏻:「可以!」

    孩子們自信滿滿,並且異口同聲地回應我
    我也就選擇放手相信他們
    但心中默默做好無法準時出門的心理準備

    當天早上,喬伊早早起床
    換衣服、吃早餐、整理包包

    👩🏻:「我們該起床準備囉!」
    👧🏻:「媽媽再跟我躺一下啦」
    唯可一邊撒嬌一邊發出賴床的邀請
    👩🏻:「這樣來的及嗎?」
    👧🏻:「來得及!」

    我繼續和他躺著抱抱一會兒
    沒多久他主動爬起來換衣服
    我也起身做準備,過陣子聽到他生氣的聲音

    👧🏻:「衣服沒有平平的! 媽媽幫我折!」
    原來是秩序感發作,為著不平整的睡衣在生氣

    👩🏻:「有需要跟你一起折嗎?」
    👧🏻:「不要! 媽媽幫我折!」
    👩🏻:「折睡衣是你可以做到的事情,媽媽可以跟你一起想辦法,但需要你跟我一起合作喔!」
    👧🏻:「不要不要! 媽媽折!」

    我抬頭瞄了一眼時鐘,距離出們時間剩15分鐘
    👩🏻:「等你準備好要跟我一起折的時候再跟我說,再15分鐘要出門了,我要先準備自己出門的東西喔」

    說完,我走向浴室繼續做準備
    唯可則是繼續留在原地大哭
    同時他的情緒更激動了
    不斷的吼著:「幫我折! 要來不及了啦」

    我一邊準備的同時一邊檢視內在,是平靜的
    過往可能會因為孩子哭泣而感覺內疚
    或是因為出門時間一步步逼近而感覺焦慮
    也可能因著孩子無法說到做到而感覺失望
    各種情緒擠在一起變成一團黑色毛線球
    最後爆炸的經驗次數,過去不在話下
    不過這幾年持續不斷的練習覺察與課題分離
    也透過培育正念,讓自己和風暴保持一點距離
    #站在遠處看_能看得更加清楚

    透過學習取得更多資源和選擇
    也為內在觀點建立堅強的後盾

    👉🏻面對放下哭泣的孩子
     孩子的情緒與出門前的準備是孩子的課題
     孩子可以選擇繼續留在原地哭泣或是有其他動作
     而我必須先照顧好自己,才有餘力陪伴孩子
     所以我選擇先去準備,但如果我準備好了
     我也會選擇留在孩子旁邊陪伴他調整情緒
     許多時候選擇沒有對錯,沒有正確答案
     只能依照當下的情境去做出適合當下的選擇

    👉🏻面對無法準時出門的狀況
     最壞的結果就是上課遲到
     或是孩子忘記帶該帶的東西出門
     這些結果都是我能承擔與接受的
     雖然過程會不太舒服,但都是寶貴的經驗
     能幫助孩子在下一次做出更適當的選擇

    👉🏻面對孩子說了卻做不到的結果
     孩子時常對自己過於自信
    因為想的總是比較容易呀
     就當作孩子在正常發揮
     如同儀婷老師在《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中》所說
     孩子說到做到是父母的小確幸
    說了做不到才是常態
     孩子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累積大量的經驗
     才能夠更認識自己
    才有辦法學會評估與負責的能力
     一路上我都是陪喬伊這樣練習過來的
     所以他具備這樣的能力
    也清楚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而唯可還在練習的階段
     我願意陪他承擔失敗的結果
     累積屬於他的人生經驗

    當我透過與內在的核對找到安定的力量
    就能沒有猶豫的帶著覺察去行動
    並明白行動當中帶有愛,愛自己也愛孩子

    我梳洗準備好之後
    孩子還是沒有進度的繼續在原地哭鬧著
    距離出門時間剩5分鐘

    👩🏻:「親愛的,我們還有5分鐘要出門」
    👧🏻:「不要! 我還沒準備好,等我!」
    👩🏻:「還沒準備好該怎麼辦呢?」
    👧🏻:「我不知道!」
    👩🏻:「有需要聽聽我的想法嗎?」
    👧🏻:「不要不要!」

    孩子還沒回到身心容納之窗中
    情緒還沒過去,也就無法溝通

    我也不說話,安靜坐在一旁等待
    這時吃完早餐的喬伊,背起包包往門口移動
    唯可一看到,原本逐漸平緩的情緒海洋
    再度激起狂風大浪

    👧🏻:「不要出門! 我還沒準備好啦! 喬伊等我!」
    👩🏻:「唯可」
    我喊了他的名字,停頓了一下

    👩🏻:「你很緊張,是嗎? 」
    👧🏻:「嗯~嗚嗚嗚」
    👩🏻:「你擔心被丟下嗎?」
    👧🏻:「嗯~嗚嗚嗚」
    👩🏻:「唯可,我們會一起出門,不會丟下你的,這樣能讓你安心點嗎?」
    她點點頭
    👩🏻:「出門時間到了,我們得出門才趕得上課程,不過我知道你還沒有準備好,請問你還需要多久的時間準備呢?」
    他比出5根手指頭
    👩🏻:「5分鐘是嗎?」
    👧🏻:「恩恩」
    👩🏻:「那再給你5分鐘準備,時間到無論準備好了沒,我們都得要出門囉!」

    雖然這樣說,但我知道就算多了5分鐘
    也還是無法讓他完成所有他想做的事
    但至少我們彼此心裡都有個明確的底線
    (我自己心裡則是可以接受10分鐘的緩衝)
    我尊重他的意見和需求
    同時他也得學習尊重其他人的意見和需求

    這5分鐘,孩子都在發脾氣中度過
    繼續的抱怨衣服不平整
    抱怨太趕了他來不及準備
    抱怨要整理的東西太多了
    我在一旁靜靜的聽,沒說什麼
    想著要是以前,應該就會按耐不住開始說教

    「你看來不及吧! 昨天叫你整理你就不聽,來不及怪誰」

    「早上還不早點起床準備,自己愛賴床還敢說」

    以上的話,當下說出來會很爽
    但卻對事情沒有幫助,只是更加刺激孩子的情緒
    是該討論、該反省,但不是現在
    時常帶著覺察問自己:「現在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而我當下的答案是👉🏻先順利出門再說

    手機計時器響起,5分鐘時間到了
    👩🏻:「我先到門口穿鞋等你喔」
    語畢,我也背起包包往門口移動
    孩子則是繼續在原地崩潰
    一邊拿著未整理好的包包衝出來
    一邊大哭說他還沒吃早餐

    穿鞋時也繼續生氣,說他不會穿
    雖然我的原則是:「不幫孩子做他自己做得到的事」
    不過當下趕時間,如果再等他調整又會僵持一陣子
    所以我選擇先協力幫忙孩子將鞋子套好
    一波三折,總算是出門了

    就這樣,宏爸載我們到捷運站搭車
    唯可也一路崩潰到捷運站
    而我也做好心理準備
    可能需要在月台等他哭一陣子

    沒想到一到捷運站他就不哭了
    就這樣,我們順利地搭上捷運
    我看他平靜下來,想說可以聊聊剛才發生的事情

    👩🏻:「唯可你好多了嗎? 可以聊一下剛剛出門前的事情嗎?」
    他點點頭
    👩🏻:「剛剛感覺你有好多情緒,你想要衣服平平的,也想要整理包包跟吃早餐,好多事想要做,卻沒時間去完成,我感覺到你很緊張、挫折,是嗎?」
    👧🏻:「恩,很難過」
    👩🏻:「沒辦法完成所有的事讓你很難過是嗎? 那媽媽在想,下次要怎麼樣才能在出門前完成所有想做的事呢? 你有什麼想法嗎?」
    👧🏻:「我不知道」
    👩🏻:「要聽聽我的想法嗎?」
    他點點頭
    👩🏻:「我在想如果前一天晚上先整理好包包跟選好衣服,早上起床只要換衣服跟吃早餐就能出門了,或許就能在出門前完成所有的事,你覺得呢?」
    他不講話
    👩🏻:「還是你想一下晚點再討論呢?」
    👧🏻:「我晚點再跟你說」

    於是,我們就停止這話題
    一直到回家幫孩子們洗澡時,唯可突然主動開口

    👧🏻:「我喜歡上步道課,不過今天早上好忙好趕喔!」
    👩🏻:「對呀,你有想到什麼辦法早上才不會好忙好趕呢?」
    👧🏻:「我可以前一晚整理包包,這樣就不會來不及了」
    我向他微笑
    👩🏻:「你下次可以試試看」

    每一次的經驗都很珍貴
    尤其是失敗的經驗,能化成養分與燃料
    推進著成人與孩子不斷的向前邁進

    #不要怕失敗 #永遠有下一次的機會
    #成人跟孩子都是如此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通常只要是跟孩子出門
    在時間上一定不能抓太緊
     假設路程需要30分鐘
    我會再多抓個20-30分鐘的緩衝,盡量提前出門
    以防緊繃的時間導致情緒也跟著緊繃
     因為跟孩子出門就是要有心理準備
     可能會發生各種意外和狀況阿
     (孩子本身就是狀況製造機,有人同意嗎?)

  • 成人學習原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1 11:00:10
    有 8 人按讚

    【#民意論壇】新住民教育不能光說不練
    文/張惠博(大學退休教授)
    根據官方統計,#台灣新住民人數已超過65萬人,為了協助新住民快速融入台灣社會,新住民教育向為各級政府的重要政策。以「彰化縣 110 年度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及新住民識字班實施計畫」而言,即係依據教育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與「建立終身學習社會」五年計畫,以及教育部補助辦理成人基本教育實施原則暨身心障礙成人教育及終身學習活動實施辦法所擬訂,實施目的在於:培養新住民具有聽、說、讀、寫、算能力以充實基本生活知能,並增進新住民之語文溝通能力、拓展人際關係,融入現代社會環境,提升生活品質。其實,有相當比例的新住民,在其母國已有不錯的學歷,因此,藉由中文識字班或是補習教育,對其適應台灣的生活,應有莫大的裨益。
    #新住民教育

  • 成人學習原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8 07:30:11
    有 27 人按讚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成人學習原則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7-31 19:00:27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電話恐懼症 #社交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06 【動畫片頭一分鐘】廣告段落
    01:48 什麼是「電話恐懼症」?
    03:17 為什麼會害怕「電話」?
    04:49 如果是面對面交談,會比較好嗎?
    05:56 如何治療電話恐懼症?
    07:47 我們的觀點
    09:20 問題
    09:3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虎斑
    |腳本:虎斑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打電話前,都要做心理建設」為什麼我們會對講電話如此恐懼?:https://bit.ly/3icuVIZ
    →討厭講電話:10%以上的成人有「電話恐懼症:https://bit.ly/2TAOjpg
    →不想打也不想接 你有「電話恐懼症」嗎?:https://bit.ly/3l25taz
    →辦公室的「座枱電話恐懼症」:https://bit.ly/3l13wv6
    →電話恐懼症|維基百科:https://bit.ly/3iRK2q7
    →Scared of the phone? Here's how to overcome that fear|BBC NEWS:https://bbc.in/2VbbtDa
    →How to Know If You Have a Phone Phobia:https://bit.ly/3iSn1n1
    →WON'T CALL YOU: TO MOST OF US, THE RINGING OF THE PHONE IS AT LEAST A POTENTIAL PLEASURE. :https://bit.ly/3zGhWoM
    →《固定電話恐懼症》年輕人為什麼不敢接電話?叫他接也不接職場前輩超火大……:https://bit.ly/3yaG02x
    →辦公室的「座枱電話恐懼症」:https://bit.ly/371VxFZ
    →得了電話恐懼症?說錯話、反應不及 專家教5點心理建設:https://bit.ly/2Vf0NmS

    【 延伸閱讀 】

    →厲害的業務只打電話也能成交!講電話時要面帶笑容...專家傳授「電話溝通」4大原則:https://bit.ly/3y85oGe
    →日語電話應對技巧:超實用!日本人職場上的電話禮貌 & 一般日語電話應對須知!|HKW日語學習 #63(文化篇):https://bit.ly/3rDf5dt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 成人學習原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1-28 21:47:19

    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好難又無趣?

      大部分人生活忙碌,受困經濟壓力,累積的苦悶只能靠美食、聲光刺激、手機遊戲及偶爾住飯店的小確幸來慰勞自己,然而心靈層次——我們看不見的部分,常常處於匱乏與混亂。就像蠟筆小新的媽媽美冴把所有雜物塞進壁櫥一樣,選擇眼不見為淨,卻不知道哪一天會爆出來,突然崩潰。

      「自己的事自己要處理好!」社會教我們不要去麻煩別人(因為別人也不會處理),但沒有教該怎麼整理自己的需求及情緒,這些「苦」只能自己吞(壓抑),甚至認為「睡一覺起來說不定就好了」。

      人生好難是真的,但是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以需求為目標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讓過去的失敗成為好故事,經營關係、健康依賴,面對陰影,完整自己,能預測、能解釋,最後能重建,產生更多選擇,進入自我成長的領域。

      人生也許好難,但不是生活的第一順位,漩渦的中心點是自己,我們擁有自由能讓它變得有趣。

      ▌接受「被指正的勇氣」,但不需要「討好別人」,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然後也用這些方式對待別人。

      →「討拍」跟「抱怨」不同,從他人那裡得到安慰,拍拍說一切都好。
      抱怨的人不求問題解決,負面情緒越說越多。對抱怨的人可以這樣做:既拍拍他,也問他具體計畫,在情緒平靜後他打算怎麼辦,減低當事人過於倚賴感覺,提醒他回到現實面對困難。。

      →不需要「自己討厭自己」,討厭自己就無法決定任何事。
      這不是勸人放下或勇敢一點就能改變的事,一定要先傾聽背後的挫折故事,情緒面的事就要情緒面反應才能真正搭上橋,讓自己先被理解才有機會重新整理受傷的事,重新接納自己。

      →自卑的人,交朋友的方式是「討好他人」,把自己當「工具人」。
      自卑的人認為自己不夠格、沒有被喜歡的本錢,連自己都討厭自己。於是,自卑的人採取「討好他人」的方式贏得友情,替朋友付出勞務、要求照單全收,任何事來者不拒,認為有利用價值才會被喜歡。

      ▌情緒是老大,偶爾任性沒關係,表示「我知道我要什麼」,是做自己的先決條件。

      →太過融入工作角色,容易過度消耗自己、導致職場憂鬱。
      過於融入職場工作角色,沒有自己空間,容易引爆憂鬱,試著遠離壓力源、接受原本的自己、自我鼓勵、為自己創造小小成就感。

      →能掌握,就能預測,再難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只是晚點而已。
      人在面對事情若超出預期時,會先愣住幾秒暫時反應不及。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建議你先離開現場、專注深呼吸、刻意找件簡單的事做,待情緒冷靜後,再重啟思考與認知系統。

      →別把身體當成情緒的冰箱,它有容量限制,也有時效性。
      用身體冷藏情緒、冰凍痛苦,久了會滋生細菌、發出腐敗,嚴重影響其他正常食物,身心症狀就是這樣產生的。朝冰箱塞進不想處理的食材,經年累月,冰箱就壞的快,你該做的不是修理冰箱,而是清理內在食材,該丟的丟、整理的整理。

      ▌那些不被喜歡的黑暗面,仍然是自己的一塊,接納它並合而為一,它就不再是黑暗。

      →學習讓自己抵抗,順從從來不是一種美德。
      有時候因為強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能反抗時,從內心抵抗開始吧!你不必跟對方正面衝突,而是在一定範圍內陽奉陰違,繼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假裝演戲配合對方,然而那不是你真正意願,配合的同時別忘了在背後比中指。

      →學習讓自己依賴,懂得依賴他人,你會變得更堅強。
      依賴是可以練習的,在親密關係裡練習撒嬌,在友誼關係裡試著請求幫忙。或許你會擔心造成別人負擔,其實不會的,要相信對方可以承接,而且「依「賴」是種「救急不救窮」的概念喔。

      →學習接受弱小的自己,人生不能一味忍耐,要肯定自己的感受。
      人總在「崩潰後」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麼,真金不怕火煉,崩潰時燒掉的都是無用的角色、面具、裝扮和假價值,殘留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作者簡介:林仁廷
      ˙現為諮商心理師。

      ˙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作者粉絲頁: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成人學習原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28 11:24:41

    本集主題:「TOPGUN:捍衛戰士成軍的歷史與秘密」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內容簡介:
    榮登美國暢銷書榜,亞馬遜4.7星評價
    TOPGUN成立五十唯一首度公開的秘密
      
      湮沒在好萊塢鏡頭下的真實故事
      一個專門打造捍衛戰士的作戰學校
      50年來不曾揭露過的秘密
      情節宛如坐在戰鬥機後座體驗的空戰過程
      飛行員之間永垂不朽的革命情誼
      是英雄惜英雄、犧牲自己贏得自由的歷史時刻
      
      如果戰鬥機可以殲敵於視距之外,那為什麼空中纏鬥還是很重要?
      如果花了大把鈔票研發的匿蹤技術是關鍵,窮國就沒有反制之道?
      美國正在重蹈覆轍,以為掌握科技就可以技壓群雄。
      作者說空中纏鬥戰技是王道,不需要昂貴的匿蹤技術與飛彈,
      只要一門「火神」機砲與老舊的F-14戰鬥機就可以做得到。
      
      1986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捍衛戰士》,使TOPGUN成為全球觀眾最熟悉的戰鬥機飛行員代名詞。原名「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是一個把飛行員訓練成精英中精英的舞台。
      
      作者丹彼特森作為TOPGUN的創始教官,在這個單位成立五十週年的時刻,把他過去旨在喚醒戰鬥機飛行員鬥魂的經歷,寫進唯一由熟知這段歷史人士親手操刀的著作裡頭,首度揭露自成立以來,不為外人所知的創校過程。
      
      曾經稱霸世界空戰第一把交椅的美國飛行員,因為長官迷信科技所帶來的絕對好處,把深耕多年的空戰戰技廢棄於不顧。一夕之間,越南戰爭暴露了美軍許多方面的缺失,空中霸主地位不保之餘,飛行員生命毫無保障引起了基層飛官的擔憂與氣憤。
      
      不被看好能成就任何事情的年輕軍官——人稱「TOPGUN」創校元老,因一份檢討報告,在60天內完成聘請教官、準備好課程大綱的工作,然後開始在廢棄拖車裡訓練新學員。這是一個實驗性質的創新任務,如果不成功就回歸長官的意思:從此不再傳授空中纏鬥技術。他們從一個無人知曉的「黑單位」,變成人人稱慕的「發跡」過程,從來是一個謎。
      
      TOPGUN成功了!因為信奉「人比武器還重要」的教條,他們扭轉了美國海軍在空戰中的交換比。除了贏得空戰,也保住了飛行員的寶貴性命。新時代的作戰原則,就是要能靈活因應任何的威脅。這是美國海軍得以不那麼悲壯地離開越南的原因之一。
      
      電影《捍衛戰士》換來的功名成就,很快轉化為內部的嫉妒與排擠。從創校以來就面臨各種危機的TOPGUN,從來就不被認為應該成功。會成功,是因為他們具備飛行員該有的堅持與毅力,以及能洞察事實的原委。TOPGUN創造了一個開放、自我檢驗、又讓個人能夠學習成長的傑出文化,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但今天的TOPGUN還是當年的那一個嗎?國防部的長官是不是又再犯50年前的錯誤呢?  
        
    作者簡介:丹「洋基」彼特森(Dan “Yank” Pedersen)
      1953年加入美國海軍,1957年成為戰鬥機飛行員。1969年成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也就是那個因同名電影,被人們以「捍衛戰士」稱呼的神祕單位。彼特森參與過越戰,有12年駕駛戰鬥機的經驗。官拜海軍上校,曾擔任包括超級航空母艦「遊騎兵」號艦長等重要職務。他有6,100小時飛行時數以及1,005次的航艦成功降落紀錄,飛過的機型多達39種,再加上空戰教官的身份,他是人們口中所指稱的「傳奇人物」。
      
      入選「棕櫚泉航空博物館」和「聖地亞哥飛行及太空館」名人堂,1982年退伍後從商,目前在加州聖地牙哥市郊定居。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