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戊辰年是幾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戊辰年是幾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戊辰年是幾年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工頭堅。旅行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15 今天我們要來到日本本土、幾乎是九州最西端——長崎。 我看早年的旅遊團去南九州,多半只看豪斯登堡、原爆資料館、平和公園等,那也無可厚非。但我始終認為,長崎真正的魅力在港口附近的街區,只是比較不適合團體行程的安排。 為什麼要來長崎,和昨天寫到的勝麟太郎(海舟)有關...
戊辰年是幾年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15
今天我們要來到日本本土、幾乎是九州最西端——長崎。
我看早年的旅遊團去南九州,多半只看豪斯登堡、原爆資料館、平和公園等,那也無可厚非。但我始終認為,長崎真正的魅力在港口附近的街區,只是比較不適合團體行程的安排。
為什麼要來長崎,和昨天寫到的勝麟太郎(海舟)有關。
人要發達,運勢擋都擋不住。1855 年(安政二年)初,麟太郎才剛被提拔為「御用(荷)蘭書翻譯」,之後馬上被派去大阪考察,籌備「洋學所」;然後在舊曆七月底,因為幕府在長崎成立「海軍傳習所」,無論船隻購買、教學,都要透過荷蘭人,於是他又被派去長崎,入了傳習所。
原本對海事一竅不通的「勝麟太郎」,就這樣在海軍傳習所,一邊當翻譯、教荷蘭文,同時連續上了三期的航海課程,一口氣待了五年(1855-1859),成為了「勝海舟」。
雖是後話,但可先提:這個海舟,後來成為日本初次航越太平洋前往美國的「咸臨丸」船長,又當到幕府的「軍艦奉行」(海軍司令),到了戊辰戰爭時,還兼「陸軍總裁」,一介書生,成了將軍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明治維新後,並擔任初代「海軍卿」。
去過豪斯登堡的人,或許還記得園中有一艘仿古的「觀光丸」,便是復元當年荷蘭送給海軍傳習所的第一艘船艦。後來它也被用於長崎港的巡航(但要人數夠多,才會開航)。
如今到長崎,從驛前搭乘路面電車,到靠近海邊的「大波止」,沿著「縣廳坂」往上坡,沿路就會看到許多指示牌。
和許多地方一樣,今日的海岸線,多是後代填海形成,而當年的海岸線,則在更高的位置。
一路走到「江戶町」,原本長崎縣廳的位置,當年去的時候立起了施工圍籬,我一時遍尋不著石碑,原來是在圍籬之內。可尋得「耶穌會本部、奉行所西役所、海軍傳習所跡」石碑。
旁邊有一條「江戶町商店街」,入口處有更多的說明牌。
海舟在長崎度過五年時光,可說是他人生最豐富、改變最大的時期,也曾留下戀愛史。
這些都留待幾年之後,當他偕愛徒龍馬重回舊地時,途中親口告訴他了。
戊辰年是幾年 在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年除了是明治維新、戊辰戦争150周年,同時也是北海道命名150周年。
在小樽博物館看到了百幾年前的人如何忍耐嚴寒和險峻的地理環境建築建設鐵路、在網走監獄都看到了都道府縣囚犯傷的傷的傷死的死用生命開啓了現代公路,再下一城就是回到札幌的「北海道開拓の村」。
戊辰年是幾年 在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北海道命名150周年:在開拓村看百年變遷〉
2018年除了是明治維新、戊辰戦争150周年,同時也是北海道命名150周年。這幾天在小樽博物館看到了百幾年前的人如何忍耐嚴寒和險峻的地理環境建築建設鐵路、在網走監獄都看到了都道府縣囚犯傷的傷的傷死的死用生命開啓了現代公路,再下一城就是回到札幌的「北海道開拓の村」。
開拓村是一所戶外博物館,把北海道各地的歷史建築物重建出來加上展示板,是非常好逛的歷史穿梭之旅。
前往開拓村首先要坐地鐵到「新さっぽろ」再到巴士站北翼10號候車處,15分鐘車程210円直抵門口很方便。但要留意每45分鐘才有一班巴士最好先留意時間表不用呆等太久。
才剛進入村內就看到るるぶ旅遊書介紹的、日本唯一留下來的「馬車鐵道」。最初的鐵道正正是起源自這種交通工具,後來換成蒸汽機代替馬就變成現在的模樣了。平常3月~10月可以體驗、冬天就只有雪祭時期。但可以在白雪皚皚下坐白馬拖著的馬車鐵道欣賞歐日古典建築物也太浪漫了吧!
在日語中,汽車(きしゃ)通常泛指「蒸気機関車」,也就是湯馬士小火車這類。平常馬路上看見的叫自動車(じどうしゃ),日語學習者要留意和中文的分別啊。
250円的車票果斷排隊試坐,拉車的白色小馬身上綁上銅鈴,用作走路的時候提醒路人讓路。車廂是昭和56年(1981年)製造,當然不是真正的百年古董啦。
馬車駛到總站看到簡陋的木屋和農田。百多年前北海道住民吃薯仔、粟米等等為主食。在開拓村食堂買1000円「屯山兵」套餐有個薯仔做的類似草餅的東西,可以用舌頭直接感受到當年味覺。
從總站一直回去正門會看到建築物有日式和洋式兩種,當中日式的以青山家最有看頭。青山原是山形人,導賞員說青山23歲時由於家鄉兄弟眾多沒大發展空間隻身來到北海道。以船具和獵漁維生的青山成為豪族富甲一方,可是膝下無兒把家業留給姐姐的兒子。姐姐兒子也沒有兒子,最後招了「花婿(はなむこ)」繼承家產。
洋風的警衛亭首推值得看。內裡有穿成警官的介紹員介紹這亭原在札幌市內早已拆毀。原來明治年間皇太子來探訪,大家集資把原本木造的警衛亭改成英式洋風喜迎皇太子。心中一酸:冬天警官在木造建築很冷、鋪紅磚的錢還要集腋成裘!
緩緩回到正門,原來這樣就用雙腿走了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