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戈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戈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戈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戈意思產品中有45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人慈》部落格文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如果有兩個星球,你認為自己住在哪一個?星球A:飛機墜機後,生存者禮讓最需要救援的人。星球B:事故發生後,生存者爭先恐後地往出口擠,不惜將他人踩在腳下。這個問題被用來問過許多學生,幾乎所有人都選了星球B。但事實是,我們住在星球A。這個世界真正面臨的威脅在...

 同時也有5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9萬的網紅Ting's Bistro克里斯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ame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ost comforting food in the whole wide world. This cult-like culture of making a great ramen has spread widely in the...

戈意思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9:25:30

《#玩命關頭9》不管飆多快都無法逃避過去 (8.0/10)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接續上篇文章 因此以唐老大對決親弟弟雅各作為主題,《玩命關頭9》也花了不少篇幅在這對兄弟的恩怨情...

戈意思 在 文青汪的影劇世界?|電影|韓劇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5:49:22

. 《我的室友是九尾狐—走過千年寂寞落入凡間只為妳》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前面無雷 #看完來討論 以輕鬆浪漫搞笑為基底的《#我的室友是九尾狐》,由《金秘書》的編劇操刀,也是本季熱門高甜韓劇,昨晚剛大結局不知道大家看完了沒☺️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飾演九尾狐的張基龍依然不減帥氣,跟惠利之間的...

  • 戈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3 22:02:34
    有 336 人按讚

    好書推薦《#人慈》部落格文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如果有兩個星球,你認為自己住在哪一個?星球A:飛機墜機後,生存者禮讓最需要救援的人。星球B:事故發生後,生存者爭先恐後地往出口擠,不惜將他人踩在腳下。這個問題被用來問過許多學生,幾乎所有人都選了星球B。但事實是,我們住在星球A。這個世界真正面臨的威脅在於我們對人性太過悲觀。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humankind/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人慈》這本書的作者是歐洲最著名的年輕思想家之一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他是同時也是一位歷史學家、作家、記者。有鑑於報章媒體、政治宣傳、普羅大眾對於「人性」的偏誤解讀,他想透過這本書傳達一個核心訊息:「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

    作者在書中旁徵博引,以詳盡的事實和深入的查證,說明了人類無論是出於天性、身為孩童時、在無人島上、當戰爭爆發、當危機來襲,對於自己「好」的一面,有著強烈偏好。如果你至今仍然認為,人類就是天生自私、貪得無厭、陰險狡詐,那麼這本書絕對會讓你大為改觀。

    這本書讓我感到大為驚喜的,是作者既大膽、又謹慎的考證態度,他勇於對歷史上知名的眾多案例(例如《蒼蠅王》、《史丹佛監獄實驗》、《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提出反面看法,而且其證據令人信服。在媒體慣用人性「惡」的一面吸引眼球的世界裡,這是一本思想激進的書,只不過是偏向人性「善」的那面光譜。這種書很罕見,卻彌足珍貴。
    .
    #人性本惡?三個精彩翻案
    .
    人類有考據的數萬年歷史以來,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衝突和鬥爭,我們也從故事裡看到領導人無論為了私利、國家的經濟、民族的情節而發動戰爭。難道,人類不就是天性好鬥嗎?只要有誘因存在,人們就會甘願殺得你死我活嗎?從歷史的考據裡面,我們會發現人性跟我們想得很不一樣:絕大部分的人不願意傷害另一個人。讓我們先從書中三個精彩的翻案來找到線索。
    .
    1.#蒼蠅王小說的翻案
    .
    《蒼蠅王》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在我國中的時候,老師也放過翻拍的影片當作社會科學的教材。內容大意是在說,因為飛機墜機,六個英國男孩漂流到一座無人島上,在沒有大人的情況得自立求生。過程發生了許多權力爭執、失去理智、弱肉強食的情節,最後只剩下兩個孩童倖存的故事。這個虛構故事在感嘆「人心的黑暗」,也被列為標準的社會教材讀物。

    作者把持著一個懷疑的態度,他深入瞭解了虛構的《蒼蠅王》小說作者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的生平。作者發現高汀是一名有憂鬱傾向的酗酒者,他還會打小孩,他也曾說過:「我瞭解納粹,因為本質上來說我也是那一類」,這才讓作者明白,原來寫出《蒼蠅王》的作家是一個多麼不快樂的人。

    因此,作者根據事實為主,追尋了一條實際發生過的類似案例,六名少年在太平洋落難,漂流到阿塔島(`Ata)的真實故事。這則故事跟小說大相逕庭,六名少年在荒島上發揮團結的本領,協調出遇到衝突的處理方式,還彼此在受傷時互相照顧。受困15個月後,六人獲救時仍氣色飽滿,而且士氣高漲地不可置信。真實版的《蒼蠅王》,其實是一個友情和忠誠的故事。

    發現阿塔島生存的船長彼得.華納(Peter Warner):「人生教了我許多事,其中包括了一個經驗,就是你永遠要尋找人的善良光明面。」
    .
    2.#史丹佛監獄實驗的翻案
    .
    我讀過許多談到心理學的書籍,都喜歡引用一個知名的案例,那就是《史丹佛監獄實驗》。實驗主持人飛利浦.金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把24名參加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12人當囚犯,12人當獄卒,觀察人類當囚犯的反應,以及擔任獄卒的人施加權力的表現。整個實驗因為囚犯精神狀態快速崩潰、獄卒施加的處罰越來越過火,結果實驗到第六天就被迫中止。

    這個實驗的結論彷彿要告訴我們:「當你給予人們權力,他們就會開始為惡,發展出一些不人道的規則」。作者深入考察之後發現,這簡直是一場天大的騙局。實驗並不是任憑12名獄卒自己決定如何處以,而是金巴多本人直接給獄卒灌輸思想:「你們要創造一種挫折感,製造恐懼,要剝奪他們的個體性…」,最後獄卒定的17條規則裡,有11條根本是實驗團隊給予的意見。這簡直是引導式的邪惡。

    你或許也會好奇,那如果是實驗團隊「完全不介入」的狀況會怎樣?兩個英國心理學家2002年在電視節目上複製了一次同樣的實驗,但這次沒有告訴獄卒該怎麼管理、該怎麼懲罰。結果呢?節目無聊到不行。第二天,獄卒把食物分給囚犯。第五天,一名囚犯提議設立民主制度。第六天,獄卒跟囚犯一起抽菸。最後一集,大部分人一起坐在沙發上消磨時間。這麼無聊的故事,難怪我們都沒聽過。
    .
    3.#電擊器實驗的翻案
    .
    還有一個更出名的《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目的是為了測試受測者,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受測者身為「老師」,當隔壁房間的「學生」答錯題目時,就要按下電擊器,懲罰坐在電椅上面的學生。「學生」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受電擊所發出的哭喊也是演出來的,但受測的「老師」並不知道,他們會「以為」這些電擊都是真的。

    每一次學生答錯,懲罰的電壓伏特數就要提高,實驗主持人史丹利.米倫格爾(Stanley Milgram)教授會要求老師繼續施罰。120伏特時學生會開始喊痛,150伏特時尖叫並喊著退出實驗,200伏特時大叫大叫血管裡的血都凍住了!超過320伏特時開始撞牆並失去聲音。結果,有65%的受測者一路聽從指揮,開到了450伏特,幾乎是把學生電死的程度。實驗的結論幾乎告訴我們,只要有權威要求,連普通人都願意電死一個路人甲?

    作者考核過後的翻案顯示了另一種事實。幾乎所有受測者都曾抗命,想要停手,但實驗方會加強壓力逼迫就範,從錄音檔聽起來更像是霸凌和脅迫。事後調查,只有一半的受測者認為隔壁的學生是真的在受苦,其他人覺得只是實驗效果。許多受試者也表示,因為他們真心「信任」米倫格爾教授的實驗對人類一定有幫助,所以即使當下不忍心,也願意咬著牙繼續做下去。

    綜合以上三個翻案結果,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但引用作者所說的:「如果你催促地夠用力,給予足夠刺激、又拐又騙,許多人確實是有能力做惡。但是邪惡通常不是在表面之下,它是需要費盡功夫才能扯出來的。」邪惡得要披上善良的外衣才行。
    .
    #人怎麼會互相傷害?
    .
    所以,人真的是天性好鬥、殺得你死我活的物種嗎?綜觀歷史大小戰爭,這個說法似乎成立,但是當我們把尺度放到人與人面對面的相處,就是另一種樣貌。舉戰爭為例,兩軍人馬大動干戈的時候,所有人一定都是拔刀互砍、舉槍互射吧?在那種生死存亡的關頭,不是敵死,就是我亡了,不是嗎?

    真實的戰爭傷亡統計很有意思,例如二戰英國陣亡的軍人死因中,10%是子彈和反坦克地雷;15%是詭雷、爆破和其他;75%是手榴彈、迫擊砲和空投炸彈。大部分的士兵都是隔個一定「距離」被殲滅的。真正喊著敵人是「害蟲」,一旦碰面就格殺毋論的,通常是離戰場最「遙遠」的政客和領導人。

    根據研究,二戰的生存老兵超過一半從未殺過人,只有20%的軍人曾經擊發過武器。美國南北戰爭最激烈的蓋茨堡戰役中,回收的27,000把火槍,還裝有彈藥的比例達到90%。12,000把裝有兩顆彈藥,其中6000把超過三顆。但火槍設計成那樣,就是一次只能射出一顆子彈,那幹嘛裝那麼多顆子彈?因為大部分的士兵都『沒有』在試圖殺敵。人,打從心底不喜歡傷害另一個人。
    .
    #如何改善?三種範例
    .
    在這本書的下半部,作者有一則引述徹底震撼了我的思想。這句引言來自英國哲學家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伯蘭特.羅素(Bertrand Russell),他給未來世代這個建議:「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這個非常理性的觀念,一開始相當很吸引我,但作者及時把我拉了回來。他提到除了探究事實之外,你本身「相信」什麼,才是以改善世界的動力來源。

    第一種相信的力量,叫做「畢馬龍效應」。科學家做過一種實驗,把兩群同樣普通的老鼠,分別標示聰明和愚笨。請不知情的學生照顧老鼠,然後進行迷宮遊戲,看哪一組比較快逃出迷宮。結果聰明的那組獲勝,事後發現學生「相信」這些老鼠比較聰明,給予比較好也溫柔的待遇。同樣的實驗在一群小學生上進行,不知情的老師對聰明組的學生更關注、更鼓勵,事後結算成績,聰明組的孩子其智力表現提高了最多。

    第二種相信的力量,叫做「魔像效應」。曾經有科學家在美國做過一個不道德的實驗,他把二十個孤兒分成兩組,跟其中一組說他們是善於表達的人,跟另外一組說他們注定要變成口吃者。這個實驗結果害得許多口吃組的受測孩童,一輩子患有語言障礙。這種效應常導致貧窮學生更加落後、無家可歸者失去希望、已經被孤立的青年人更加極端。

    一如正面的期待能夠引發好的結果,負面的期待也能夠讓惡夢成真。接下來介紹書中三個真實世界的例子,來看看如何運用「相信」的力量,來改善我們的工作、教育和民主運作。
    .
    1.#論工作的內在動機
    .
    研究發現,外在誘因例如紅利會減低員工的內在動機和道德標準。給予外在誘因會獲得相等的回報:按照工時給付,就會增加更多的工時(無論是否裝忙)。按照發表數目給予稿費,就會得到更多的發表文章(無論品質優劣)。按照手術量來給付,手術就會更多(無論是否必要)。

    荷蘭的最大的鄰里照護平台「博祖克」(Buurtzorg)採取逆向而行的策略,這個組織沒有業績目標或分紅,沒有管理階層,沒有客服中心。運作的自主權下放給每一個十二人的團隊,團隊自己定行程表,自行雇用同事。省去的營運費用和會議時間都回歸到團隊本身。

    執行長喬斯.德.柏洛克(Jos de Blok)是從最基層出身的人,他相信員工內心會選擇做「正確」的事。他說傳統的管理階層「喜歡憑空想像一些計畫給那群工蜂做」,還說「拿掉管理階層,工作還是照常進行」,他認為讓團隊自我導向、動手執行腦中想法,是最實際的做法。博祖克沒有人資部,被評為最佳雇主;沒有行銷部,卻獲得最佳行銷獎。

    (延伸資源:在台灣有「台灣居護」引進了這套照護模式)
    .
    2.#論教育的玩耍本質
    .
    自古以來,愈是聰明的動物愈會玩耍,玩耍更深植於人類天性當中。創造力和學習力來自於自由地玩耍,孩子會自然地渴望探索這個世界。當社會工業化之後,學校的體制越來越制式化,學生的課表被排滿,家長連下課的時間也不放過。最近針對十個國家的民調顯示,監獄囚犯待在戶外的時間比孩子還要多。研究也發現一個趨勢,孩子愈來愈覺得「自己的生命被他人所決定」。這是一個快要忘記怎麼「玩耍」的世代。

    荷蘭的「阿哥拉」(Agora,希臘語「市集」的意思)是一個沒有年級、班級、教室的學校,也沒有功課和成績,一組學生團隊就只有配一位「輔導員」,但自主權在學生身上,他們自己決定要學什麼。整個學校就像一個主題樂園,學生透過玩耍和探索,找到自己當下有興趣的題目攻讀,學校提供對應的資源給他們學習。相較於傳統教育把孩童當植物灌溉,這所學校將孩童當「人」看待。

    在這裡,與眾不同是常態,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種學習路徑。這裡幾乎找不到霸凌的蹤影,因為不以年齡和能力區隔孩童,沒有誰的進度會落後,沒有誰的表現太過突出,每個人都在綻放當下最好的自己。作者引述道:「玩耍的相反不是工作,玩耍的相反是抑鬱。」問題不是孩子能不能掌控自由,而是大人有沒有勇氣給他們自由?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延伸閱讀:Agora: Meet the school with no classes, no classrooms and no curriculum,英文文章)
    .
    3.#論民主政體的模樣
    .
    作者提到,世界上愈來愈多的民主政體正遭受七種瘟疫侵襲:政黨持續腐化、公民不再信任彼此、少數人遭排除、選民失去興趣、貪贓枉法的政客、有錢人逃稅、人們發現當代民主充滿貧富不均(怎麼跟我住的地方這麼像!?)。但世界上有地方嘗試了解法,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卻很少上新聞(你應該猜得到為什麼)。

    委內瑞拉的托雷斯市(Torres)的民選首長胡立歐.查維茲(Julio Chávez)選擇一種嶄新的信念,他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積極認真的公民」。他的競選政見只有一個,下放權力給所有托雷斯市民,而且他遵守了承諾。所有的政府集會邀請全體居民參加,不只是討論,還要決議城市所有預算的使用。

    結果人們空前踴躍參與政治,在最需要的地方蓋起了住宅和學校,有效地鋪整馬路清掃街區。因為預算透明,大幅削減了貪污和權威的弊病。市民們還一起要求提高稅收,並且說道:「過去我們不瞭解市政稅要用來支付那麼多東西。」這個被稱為「參與式民主」的方式,深受民眾喜愛,卻鮮少在新聞上被提及。

    (在台灣我還沒聽過類似的試營運模式,有人聽過嗎?)
    .
    後記:#相信善的一面
    .
    《人慈》是我今年讀過最意猶未盡的一本書,作者的大膽思想,配上嚴謹的查證,讓人讀來格外痛快。從這本書中,我也慢慢體認到,問題不是二元化的「人性本惡或本善」選擇題。反而,透過這些精采的正反論述,猶如偵探小說抽絲剝繭般的分析,我理解到的是人性真正的「複雜」。

    如同現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這麼發達,如果只讓電腦演算法來判決,那麼歷久不衰的《蒼蠅王》人心黑暗論肯定佔據上風;《史丹佛監獄實驗》和《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無以計數的論文和書籍引用,肯定讓演算法覺得這才是人性的真理。無數對人性帶有扭曲和偏誤的描寫佔據了媒體的版面。然而,事實呢?

    這本書中段的畢馬龍和魔像效應教我們的就是,人們「相信」的事情往往會發展成「事實」,更是一個令人驚醒的提點。無論是書中獄卒和囚犯的故事、老師和學生的故事、老闆和員工的故事、父母和子女的故事,一再說明了:「當你把一個人當人看,他就會表現得像一個人。」反之。讀完這本書後,你可以踏實地選擇自己相信的那一面。

    瞭解事實,讓我們得以明辨是非。擁有信念,才能以行動改變世界。原來,關於人性,我讀過的許多論點幾乎都是錯的。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所分心。只管去看,事實是什麼。然後在事實背後,找出值得相信的事情,讓它成為新的事實。這絕對是一本必讀之書。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KIND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z7sRHr
    使用期限:9/12~9/18
    .
    感謝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提供抽獎贈書

  • 戈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2 21:13:22
    有 0 人按讚

    星期五的晚上,我在家正准备吃饭的时候,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微信,「在餐厅等约会对象,坐在等待区,排队的人真多,我觉得自己真漂亮,大概是因为在等一个期待的人吧;我等的人呢,也觉得他真好看,大概是因为我对他有滤镜吧。」

    一条甜度过高的微信差点让我呛着,顿时觉得眼前的这顿晚餐变得有点寡淡。

    朋友从上一次分手后,单身一年多,期间断断续续有约会,但都没有结果。 这次的缘分来的有点离奇。 朋友是南京人,他们是在做核酸的时候认识的。 那天晚上,他们在操场上连夜排队做核酸,男生排在朋友的后面,等着等着就开始聊天,加了微信。 后来,男孩就约朋友出来见面。

    也许是因为男生长得挺帅,朋友欣然赴约。 吃饭的时候,一问才知道,男生是95后。 身为80后的她内心万马奔腾,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罪恶感。

    第一次约会聊得很开心,但她以为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没有想过能和95后有什么长久的发展,没料到男生每天不间断的问候,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让他们有了第二次约会。

    于是,她带着一个对未来的巨大的不确定和敞开,走了出去。

    她出门的时候不知道这顿饭会带她去向何方,但觉得微风吹在脸上心都在荡漾——那就够了。

    在我的高中时代,爱情的萌芽或许起源于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趴在课桌上犯困,巧妙地利用前排男生的后背遮挡住(自以为)老师的视线。 我看着前面男生的白衬衫,觉得有一种不知明的情绪弥漫了全身。

    上一次回老家,因为要装修老房子,我收拾出很多学生时代的信件,有一个小盒子,装了很多小纸条。 那是大学时代的男友,他的寝室和我的寝室正好斜对着,都是三楼。 我们剪了一根几十米长的钓鱼线,窗户中间有一个竖槓,钓鱼线绕过竖槓,从我这边的窗框扔下去,再从他的窗户那里拽上来,拉直系成了一个环。 抬头看,没有人看得到两栋楼之间穿了一圈钓鱼线。 我们用一个小夹子,挂了铃铛,夹了小纸条,拉到对方那里。 铃铛的声音叮叮当当,轻轻脆脆,一下一下划到彼岸。 有一天夜里,我似乎在梦里听到铃铛的声音,惊醒了过来,往窗户边探头看了一下,果然看到停留在窗边的纸条。

    这根钓鱼线后来成为我们的校园一景,由于动静太大,在学校老师的监督下,由我们亲自「咔嚓」剪断而告终。

    我忍住笑意看着当年写的这些小纸条,都是一些不知所云的傻话,忘了当时发生的事情,只记得寂静夜空里,传来的叮叮当当的铃声。

    最近上线的《摩登情爱》第二季。

    关于普通人的爱情,《摩登情爱》这个系列非常好看。

    这个系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是从《纽约时报》的同名专栏「摩登情爱」中的故事改编而成,这些故事由读者投稿,每一个都曾经真实地发生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

    所以它们看上去丰富,多元,但并不夸张、猎奇,有一些甚至算得上平淡。

    在最近上线的第二季第三集里,一对陌生男女相识在从戈尔韦开往都柏林的火车上。 整节车厢那么多人,但只有那一个是令你看得顺眼的。 交谈了一路,爱情悄悄萌芽。

    每当人们被爱情击中的时刻,四周总会响起交响乐,陌生人也会为你奏乐,走在马路上,脚下会盛开出花朵,天空中也总是挂着彩虹。

    出于一种浪漫的念头,他们没有留联系方式,只是约好两周后在这个车站相见。

    而疫情的蔓延,成为和平年代爱情最大的阻碍,爱尔兰全面封锁,居家隔离的禁令,让他们最终没能在火车站相遇。

    男人凭借火车上依稀的印象,找到女孩所在的街道开始蹲点...... 最终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否重逢,因为这个故事的原型,主人公在火车站分开之后,也的确至今没有再见上面。

    看完有一点遗憾,但又觉得,这不就是爱的本来面目吗? 不期而遇,悄然而至,却又有可能无疾而终。

    看《摩登情爱》至少让人相信,爱仍然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滋生,在每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得到爱,爱并非只有完美的,优秀的,睿智的人才能拥有。 爱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公平也是最公平的一样东西,它全然不看你的出生,也全然不顾你是否努力。

    那么,真爱又为何那么难求? 降临的频率又那么稀有?

    在梁文道、刘擎、周濂的新节目《角落的夜晚》,三个男人非常认真地讨论了这个话题。

    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梁永安也讨论过同样的话题:为什么相爱变得越来越难?

    大概是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快速地变化,不论是求学、求职还是迁移,整个中国都在移动,爱情被一次次打断;

    大概是因为,两个人要走在一起,必然要寻找共同性,妥协需要妥协的,付出应该付出的。 而在现在的青年文化里,第一条守则就是不委曲自己,大家已经丧失了愿意为对方多付出一些的能力。

    大概是因为,爱情产生的场景变得越来越功能化,以前念书的时候我们希望有校园恋爱,工作时希望有办公室恋爱,但如今人们似乎更渴望爱情在一个专门的场景下诞生,它似乎已经隔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走出校园之后,职场并不是爱情萌芽的理想环境,生活中又很难遇到新人。 约会软件里左滑和右滑的效率的确很高,每张照片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秒,每天能匹配成功三四个人,但是就算匹配成功之后,也没有动力开口说话。

    在现实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爱情,是没有预设的,它不受对方的年龄、职业、背景、性别的约束,它是一种原始的吸引与冲动。 而在相亲或约会软件上认识的人,经过了一轮一轮的数据筛查,挑选出来与你最匹配的那个人,但最匹配的那个人,可能对你而言毫无吸引力。

    就算有一天,你幸运地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接下去真正的考验开始了,ta是否也喜欢你呢?

    心中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虽然少了很多乐趣,但至少拥有平静。 而一旦爱上一个人,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笨蛋,就像把生命的某个部分交了出去,就像是上帝即将要按下一个按钮,决定你的悲喜,除了听候发落,你别无他法。 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所有爱情课上学到的招数都不作数,招数或许能换来关系,但招数换不来真心。

    这个过程,实在太煎熬了。

    少数得到爱情的幸运儿能够得到什么呢?

    正如刘擎所说,「爱情非常奇妙,当你进入那种经典的浪漫爱情时,在世界上的另一个人那儿,你能得到彻底的、无限的、至高的承认——你是最好的。 爱情,是上天给凡人的恩宠。」

    陷入爱河中的人是不需要心理咨询的,爱能够实现心理咨询所能实现的终极目标:全然地接纳自己。 它借着爱情之手,借着另一个人对你的无限的认可,整个世界都只因为你的存在而存在,让你全然地接纳了自己。

    在所有的作家和文学家中,关于对爱情的阐述,最击中我心灵的,是史铁生。

    我曾经在台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病隙碎笔》,将我喜欢的字句用黄色的蜡笔画下来,结果发现整本书都是一片一片的黄色。

    他说:

    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 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这样的敞开,并不以性别为牵制,所谓推心置腹,所谓知己,所谓同心携手,是同性之间和异性之间都有的期待,是孤独的个人天定的倾向,是纷纭的人间贯穿始终的诱惑。

    所以爱是一种心愿,不在街上和衣兜里,也不在储蓄所。 睁着俩眼向外找,可以找到救济(包括性方面的救济),仅此而已。

    爱却艰难,心魂的敞开甚至危险。 他人也许正是你的地狱,那儿有心灵的伤疤结成的铠甲,有防御的目光铸成的刀剑,有语言排布的迷宫,有笑靨遮蔽的陷阱。 在那后面,当然,仍有孤独的心在颤惭,仍有未息的对沟通的渴盼。 你还是要去吗? 不甘就范? 那你可要谨慎,以孤胆去赌——他人即天堂,甚至以痛苦去偿你平生的夙愿。

    爱是软弱的时刻,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不是求助于他者的施予,是求助于他者的参加。 爱,即分割之下的残缺向他者呼吁完整,或者竟是,向地狱要求天堂。 爱所以艰难,常常落入窘境。

    所以爱的奉献这句话奇怪。 左腿怎么能送给右腿一个完整呢? 只能是两条腿一起完整。 此地狱怎么能向彼地狱奉献一个天堂呢? 地狱的相互敞开,才可能朝向天堂。

    我们生来孤独地来到人世间,我们努力赚钱,努力充实自己的生活,这个时代所有的舆论,所有的便利条件都在极力向我们证明,单身可以过得很好。 但我们寻求爱情,并非是因为无法独自生活,而是因为,拥有了爱情,我们得以实现从人类出生时起就拥有的渴望:走出孤独,回归乐园。 我们向另一人毫无保留地敞开,获得了毫无保留的接纳,我们因此,获得了自由。

    真爱如此难得,因为不易,才足以成为信仰。

    本文作者:伊登(Eden),休闲学硕士。 悲观人生,乐观生活。 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本文配图来源于《摩登情爱》第一季、第二季,版权属于原作者。

  • 戈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09:14:53
    有 0 人按讚

    星期五的晚上,我在家正准备吃饭的时候,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微信,「在餐厅等约会对象,坐在等待区,排队的人真多,我觉得自己真漂亮,大概是因为在等一个期待的人吧;我等的人呢,也觉得他真好看,大概是因为我对他有滤镜吧。」

    一条甜度过高的微信差点让我呛着,顿时觉得眼前的这顿晚餐变得有点寡淡。

    朋友从上一次分手后,单身一年多,期间断断续续有约会,但都没有结果。 这次的缘分来的有点离奇。 朋友是南京人,他们是在做核酸的时候认识的。 那天晚上,他们在操场上连夜排队做核酸,男生排在朋友的后面,等着等着就开始聊天,加了微信。 后来,男孩就约朋友出来见面。

    也许是因为男生长得挺帅,朋友欣然赴约。 吃饭的时候,一问才知道,男生是95后。 身为80后的她内心万马奔腾,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罪恶感。

    第一次约会聊得很开心,但她以为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没有想过能和95后有什么长久的发展,没料到男生每天不间断的问候,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让他们有了第二次约会。

    于是,她带着一个对未来的巨大的不确定和敞开,走了出去。

    她出门的时候不知道这顿饭会带她去向何方,但觉得微风吹在脸上心都在荡漾——那就够了。

    在我的高中时代,爱情的萌芽或许起源于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趴在课桌上犯困,巧妙地利用前排男生的后背遮挡住(自以为)老师的视线。 我看着前面男生的白衬衫,觉得有一种不知明的情绪弥漫了全身。

    上一次回老家,因为要装修老房子,我收拾出很多学生时代的信件,有一个小盒子,装了很多小纸条。 那是大学时代的男友,他的寝室和我的寝室正好斜对着,都是三楼。 我们剪了一根几十米长的钓鱼线,窗户中间有一个竖槓,钓鱼线绕过竖槓,从我这边的窗框扔下去,再从他的窗户那里拽上来,拉直系成了一个环。 抬头看,没有人看得到两栋楼之间穿了一圈钓鱼线。 我们用一个小夹子,挂了铃铛,夹了小纸条,拉到对方那里。 铃铛的声音叮叮当当,轻轻脆脆,一下一下划到彼岸。 有一天夜里,我似乎在梦里听到铃铛的声音,惊醒了过来,往窗户边探头看了一下,果然看到停留在窗边的纸条。

    这根钓鱼线后来成为我们的校园一景,由于动静太大,在学校老师的监督下,由我们亲自「咔嚓」剪断而告终。

    我忍住笑意看着当年写的这些小纸条,都是一些不知所云的傻话,忘了当时发生的事情,只记得寂静夜空里,传来的叮叮当当的铃声。

    最近上线的《摩登情爱》第二季。

    关于普通人的爱情,《摩登情爱》这个系列非常好看。

    这个系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是从《纽约时报》的同名专栏「摩登情爱」中的故事改编而成,这些故事由读者投稿,每一个都曾经真实地发生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

    所以它们看上去丰富,多元,但并不夸张、猎奇,有一些甚至算得上平淡。

    在最近上线的第二季第三集里,一对陌生男女相识在从戈尔韦开往都柏林的火车上。 整节车厢那么多人,但只有那一个是令你看得顺眼的。 交谈了一路,爱情悄悄萌芽。

    每当人们被爱情击中的时刻,四周总会响起交响乐,陌生人也会为你奏乐,走在马路上,脚下会盛开出花朵,天空中也总是挂着彩虹。

    出于一种浪漫的念头,他们没有留联系方式,只是约好两周后在这个车站相见。

    而疫情的蔓延,成为和平年代爱情最大的阻碍,爱尔兰全面封锁,居家隔离的禁令,让他们最终没能在火车站相遇。

    男人凭借火车上依稀的印象,找到女孩所在的街道开始蹲点...... 最终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否重逢,因为这个故事的原型,主人公在火车站分开之后,也的确至今没有再见上面。

    看完有一点遗憾,但又觉得,这不就是爱的本来面目吗? 不期而遇,悄然而至,却又有可能无疾而终。

    看《摩登情爱》至少让人相信,爱仍然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滋生,在每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得到爱,爱并非只有完美的,优秀的,睿智的人才能拥有。 爱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公平也是最公平的一样东西,它全然不看你的出生,也全然不顾你是否努力。

    那么,真爱又为何那么难求? 降临的频率又那么稀有?

    在梁文道、刘擎、周濂的新节目《角落的夜晚》,三个男人非常认真地讨论了这个话题。

    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梁永安也讨论过同样的话题:为什么相爱变得越来越难?

    大概是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快速地变化,不论是求学、求职还是迁移,整个中国都在移动,爱情被一次次打断;

    大概是因为,两个人要走在一起,必然要寻找共同性,妥协需要妥协的,付出应该付出的。 而在现在的青年文化里,第一条守则就是不委曲自己,大家已经丧失了愿意为对方多付出一些的能力。

    大概是因为,爱情产生的场景变得越来越功能化,以前念书的时候我们希望有校园恋爱,工作时希望有办公室恋爱,但如今人们似乎更渴望爱情在一个专门的场景下诞生,它似乎已经隔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走出校园之后,职场并不是爱情萌芽的理想环境,生活中又很难遇到新人。 约会软件里左滑和右滑的效率的确很高,每张照片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秒,每天能匹配成功三四个人,但是就算匹配成功之后,也没有动力开口说话。

    在现实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爱情,是没有预设的,它不受对方的年龄、职业、背景、性别的约束,它是一种原始的吸引与冲动。 而在相亲或约会软件上认识的人,经过了一轮一轮的数据筛查,挑选出来与你最匹配的那个人,但最匹配的那个人,可能对你而言毫无吸引力。

    就算有一天,你幸运地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接下去真正的考验开始了,ta是否也喜欢你呢?

    心中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虽然少了很多乐趣,但至少拥有平静。 而一旦爱上一个人,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笨蛋,就像把生命的某个部分交了出去,就像是上帝即将要按下一个按钮,决定你的悲喜,除了听候发落,你别无他法。 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所有爱情课上学到的招数都不作数,招数或许能换来关系,但招数换不来真心。

    这个过程,实在太煎熬了。

    少数得到爱情的幸运儿能够得到什么呢?

    正如刘擎所说,「爱情非常奇妙,当你进入那种经典的浪漫爱情时,在世界上的另一个人那儿,你能得到彻底的、无限的、至高的承认——你是最好的。 爱情,是上天给凡人的恩宠。」

    陷入爱河中的人是不需要心理咨询的,爱能够实现心理咨询所能实现的终极目标:全然地接纳自己。 它借着爱情之手,借着另一个人对你的无限的认可,整个世界都只因为你的存在而存在,让你全然地接纳了自己。

    在所有的作家和文学家中,关于对爱情的阐述,最击中我心灵的,是史铁生。

    我曾经在台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病隙碎笔》,将我喜欢的字句用黄色的蜡笔画下来,结果发现整本书都是一片一片的黄色。

    他说:

    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 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这样的敞开,并不以性别为牵制,所谓推心置腹,所谓知己,所谓同心携手,是同性之间和异性之间都有的期待,是孤独的个人天定的倾向,是纷纭的人间贯穿始终的诱惑。

    所以爱是一种心愿,不在街上和衣兜里,也不在储蓄所。 睁着俩眼向外找,可以找到救济(包括性方面的救济),仅此而已。

    爱却艰难,心魂的敞开甚至危险。 他人也许正是你的地狱,那儿有心灵的伤疤结成的铠甲,有防御的目光铸成的刀剑,有语言排布的迷宫,有笑靨遮蔽的陷阱。 在那后面,当然,仍有孤独的心在颤惭,仍有未息的对沟通的渴盼。 你还是要去吗? 不甘就范? 那你可要谨慎,以孤胆去赌——他人即天堂,甚至以痛苦去偿你平生的夙愿。

    爱是软弱的时刻,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不是求助于他者的施予,是求助于他者的参加。 爱,即分割之下的残缺向他者呼吁完整,或者竟是,向地狱要求天堂。 爱所以艰难,常常落入窘境。

    所以爱的奉献这句话奇怪。 左腿怎么能送给右腿一个完整呢? 只能是两条腿一起完整。 此地狱怎么能向彼地狱奉献一个天堂呢? 地狱的相互敞开,才可能朝向天堂。

    我们生来孤独地来到人世间,我们努力赚钱,努力充实自己的生活,这个时代所有的舆论,所有的便利条件都在极力向我们证明,单身可以过得很好。 但我们寻求爱情,并非是因为无法独自生活,而是因为,拥有了爱情,我们得以实现从人类出生时起就拥有的渴望:走出孤独,回归乐园。 我们向另一人毫无保留地敞开,获得了毫无保留的接纳,我们因此,获得了自由。

    真爱如此难得,因为不易,才足以成为信仰。

    本文作者:伊登(Eden),休闲学硕士。 悲观人生,乐观生活。 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本文配图来源于《摩登情爱》第一季、第二季,版权属于原作者。

  • 戈意思 在 Ting's Bistro克里斯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9:15:01

    Rame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ost comforting food in the whole wide world. This cult-like culture of making a great ramen has spread widely in the past 30 years. This is a documentary of how a ramen was made and how the professional chefs work in their kitchen.

    This ramen shop is called "五之神製作所" in Taipei: https://goo.gl/maps/C2p6H8YWwTzLSHfXA

    一整天的觀察下來,儘管只是短短一天,即使只是一碗麵,都能深刻感受拉麵的魔力以及值得傾注心力的原因。對於我們客人而言,只是三十分鐘的晚餐時間,但對於背後付出心力的店家來說,就是日複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

    五之神拉麵主打濃郁的蝦風味,但這並不影響奧山主廚創作自己心中想要的拉麵。對他來說拉麵有趣的就是沒有過多的規則限制,只要抓出想要的方向,就能大膽的實驗,就算是定番料理,都能依靠日月累積的經驗做出細微的調整。

    製作過程中我注意到每到達一個階段,不可忽略的就是試吃,確認味道符合心中設定的味道。使用的食材毫不馬虎,用量也絕對沒有在客氣。你會驚訝於店家所使用的食材量是多麽的驚人,但這就是一般人無法做出相同味道的關鍵之一,平時常聽到許多老闆掛在嘴邊說「用料不敷成本」,在今天我眼見為憑。

    一碗好吃的拉麵,關鍵在於時間。任何一個小環節,都需要花時間。熬一份美味的雞白湯,起跳就是4小時,才能達到膠質口感,讓湯頭完美的乳化。提取石斑魚風味進入油脂當中,費時2小時。準備熬煮醬汁所需要的鮮味淡高湯,24小時。前置準備越充裕,才能在客人面前看起來輕鬆自在,但其實所有的費盡苦心與汗水,都隱藏在小小的門簾之後。

    我很好奇地問了奧山師傅,在台灣認識了什麼日本沒有的在地食材,想要用在拉麵當中?他的回答是有趣的「沙茶醬」,如果未來回到日本開拉麵店,他會在他的湯頭當中添加沙茶醬,放一點點就會是很棒的味道。

    另外,他也推薦下次去東京玩的時候,可以拜訪一間專賣河豚拉麵的店「八代目keisuke」,是他心中認為非常有意思,也會想一去再去的好店。

    這次五之神製麵所得拉麵之旅收穫良多,希望我能吸收這次的經驗,做出一碗我自己相當滿意,也同樣美味好吃的日本拉麵。

    #ramen #taipei #拉麵
    ==============================================
    📍 追蹤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tingsbistro
    🔰 30元/月成為「頻道會員」:http://bit.ly/37QvBuN
    ==============================================
    📖《食驗煮義》食譜書購買通路
    博客來|https://bit.ly/2GuLhMw
    誠 品|https://bit.ly/3jLwk77
    金石堂|https://bit.ly/32Xbivp
    三 民|https://bit.ly/32PC1da

    【克里斯丁也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tingsbistro/
    https://www.instagram.com/tingsbistro/

    【影音合作邀約】
    📩tingsbistro@gmail.com

    【克里斯丁人氣影片】
    ■ 牛排如何分級?Prime跟日本和牛一較高下|克里斯丁聊料理
    https://youtu.be/6IXWqEcs9N0

    ■ 戈登拉姆齊是如何登頂成為「地獄廚神」?曾經拐走主廚老婆!|克里斯丁聊料理
    https://youtu.be/jc32wLdL6WE

    ■It's Fxxking RAW!!! 全台灣最難訂位的餐廳 體驗江振誠的米其林美味|克里斯丁Vlog
    https://youtu.be/_yiognMjWJs

    ■什麼樣的薯條要花上12小時才能完成?嘗試分子料理大廚赫斯頓神級薯條作法!|克里斯丁食驗室
    https://youtu.be/JUv_fxZ3wGs

  • 戈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8-06 20:23:53

    本集主題:「吳興國經典復刻系列 三號作品-蛻變」介紹

    訪問:林秀偉

    一天早上,葛里戈從房間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怪蟲....

    身為推銷員的他,揹負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對自身、工作與家庭感到厭倦卻永遠找不到出口。年輕人的靈魂被現實壓榨,最終自我變形,宛若高壓社畜時代每一個你我的縮影,孤獨、絕望、喘不過氣。

    ★國寶級京劇大師吳興國經典作《蛻變》★
    ★改編自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捷克文學作品★
    ★法蘭茲‧卡夫卡 短篇小說「變形記」★

    ◆東方戲曲融合影像與多媒體,打造絕美舞台◆

    ◆表達現代人內心的疏離與寂寞、孤獨與絕望◆

    ◆首演獲2013年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開幕邀演◆

    ◆外媒評為「吳興國創作表演的新里程碑」◆
    --------
    京劇大師吳興國經典作品《蛻變》

    首演時獲2013年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EIF)邀請做為開幕節目,這是EIF自1947年開辦以來第一次邀請來自台灣的團隊與節目到該藝術節作演出,也讓「當代傳奇劇場史」無前例地的成為台灣唯一進入世界三大藝術節的表演團隊,堪稱是台灣表演藝術界的一大里程碑。

    #戲曲 與 #科技 的完美結合


    演出單位粉絲頁: 當代傳奇劇場 Contemporary Legend Theatre

    2021當代傳奇劇場|
    吳興國經典復刻-參號作品《蛻變》Metamorphosis

    8/2 12:00 -8/16 12:00 臺北場早鳥購票優惠8折
    點我訂購臺北場 https://reurl.cc/R07416

    8/2 12:00 -8/16 12:00 高雄場早鳥購票優惠75折
    點我訂購高雄場 https://reurl.cc/R07416

    8/15 12:00 臺中正式啟售
    手刀購票👉 https://reurl.cc/xGrG5Z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戈意思 在 Ting's Bistro克里斯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19:15:03

    #重組肉 #漢堡排
    我自己其實也是愛吃漢堡蛋、總匯三明治的同好,不過當我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覺得內容非常有意思,值得多深入探討一下這個主題。我們不需要污名化重組肉,也不應該不在意,畢竟我們付出了多少成本,就算是承擔了一部分的責任。今天這支影片的內容,全部都是在討論「合法」的範疇內,希望各位可以更深入理解重組肉的世界~

    ==============================================
    📍 追蹤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tingsbistro
    🔰 30元/月成為「頻道會員」:http://bit.ly/37QvBuN
    ==============================================
    📖《食驗煮義》食譜書購買通路
    博客來|https://bit.ly/2GuLhMw
    誠 品|https://bit.ly/3jLwk77
    金石堂|https://bit.ly/32Xbivp
    三 民|https://bit.ly/32PC1da

    【克里斯丁也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tingsbistro/
    https://www.instagram.com/tingsbistro/

    【影音合作邀約】
    📩tingsbistro@gmail.com

    【克里斯丁人氣影片】
    ■ 牛排如何分級?Prime跟日本和牛一較高下|克里斯丁聊料理
    https://youtu.be/6IXWqEcs9N0

    ■ 戈登拉姆齊是如何登頂成為「地獄廚神」?曾經拐走主廚老婆!|克里斯丁聊料理
    https://youtu.be/jc32wLdL6WE

    ■It's Fxxking RAW!!! 全台灣最難訂位的餐廳 體驗江振誠的米其林美味|克里斯丁Vlog
    https://youtu.be/_yiognMjWJs

    ■什麼樣的薯條要花上12小時才能完成?嘗試分子料理大廚赫斯頓神級薯條作法!|克里斯丁食驗室
    https://youtu.be/JUv_fxZ3wG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