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懷生國中綠化教室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懷生國中綠化教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懷生國中綠化教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懷生國中綠化教室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0年5月13日,臺北市萬華區南寧路46號,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張哲生 攝) 我在1987年畢業於此,是龍山國中第8屆校友。大約在1986年我升國三的時候,學校東側緊鄰鐵路的操場被圍起來一大片,納入當時鐵路地下化工程的範圍,後來那塊校地在1989年鐵路地下化完工之後,成了艋舺大道的一部分。...

  • 懷生國中綠化教室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13 08:31:54
    有 304 人按讚

    2020年5月13日,臺北市萬華區南寧路46號,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張哲生 攝)

    我在1987年畢業於此,是龍山國中第8屆校友。大約在1986年我升國三的時候,學校東側緊鄰鐵路的操場被圍起來一大片,納入當時鐵路地下化工程的範圍,後來那塊校地在1989年鐵路地下化完工之後,成了艋舺大道的一部分。

    1976年8月1日,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奉令於中央警官學校舊址(臺北市南寧路46號)正式成立。首任校長陳水穆先生以敬懷「古聖先哲」之德業,啟「育才興邦」之志節,並以「樂觀、進取、奮鬥」為校訓,經營籌策十年有成。

    新建校舍第一期工程,以民國67年度追加預算,新建辦公室及普通教室68間,特別教室12間,另建車棚、水塔及蒸飯間各壹座。由於此項工程是在1977年4月16日動土興工,因此校方便定4月16日為校慶日。

    第二期工程以民國69年度預算,新建普通教室32間,特別教室4間,另編列追加預算修建校門及圍牆等工程。

    第三期工程以民國70年度預算,新建學生活動中心暨游泳池運動場及司令台各壹座,並修建四座球場。其中活動中心暨游泳池工程,因受地下鐵路引道工程之影響,被迫變更原有設計,向校內退縮19公尺,且增加工程款兩百六十餘萬元,經與有關單位數度磋商協調,先行動支市府第二預備金,乃於1982年1月23日繼續復工興建。

    1985年3月,全部工程竣工。

    1987年8月,李炳炎接任第二任校長,配合執行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六年計畫,積極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品質,除加強美化綠化校園,發揮境教功能,同時注意各科教學正常,五育並重,均衡發展。

    1992年2月,陳美枝接任第三任校長,充實各項校內設備,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推動生活教育,舉辦各項活動如國語文、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學藝競賽,鼓勵學生參加詩歌朗誦、民俗體育等活動,提供學生表現的舞台以發揮其潛能。

    1996年8月,蘇萍接任第四任校長,規劃校園美化綠化及廁所改建工程,讓校園裡的廁所媲美五星級飯店。此外亦積極推動行政業務電腦化,鼓勵同仁加強資訊能力。

    1998年8月,何碧燕接任第五任校長,積極推動九年一貫課程規劃,辦理教師各項研習,全面提昇教師素養。

    2000年,龍山國中爭取萬華社區大學設置於該校,使其成為萬華地區的文化教育中心。

    2002年8月,鄭秀琴接任第六任校長,積極推動生活教育及提昇學生學習成效;並努力爭取各項經費,改善校園各項軟硬體建設,包括圖書館擴建工程、新建多功能視聽教室、電源改善工程、校園植栽美化綠化、校舍粉刷等,以提供師生優質的學習環境。

    2008年8月,林美娟接任第七任校長,秉持「師生一家」之理念,於生活教育、學生學習、弱勢關懷、校園環境等方面皆戮力推動,帶領龍山國中往「艋舺第一」之方向邁進。

    2012年8月,許珍琳接任第八任校長,身為第三屆校友的許珍琳對母校有深厚的情感與使命感,以教學團隊為研發成員,嘗試新教學模組,致力實現「因材施教、適性揚才」的教育理想,並結合家長與社區仕紳之力量,營造更優良的學習環境,以培育健全的國民。

    2017年8月,洪國峰接任第九任校長。

  • 懷生國中綠化教室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70-01-01 08:00:01
    有 0 人按讚

    2018年9月20日,臺北市艋舺大道與廣州街口,臺北市立龍山國中校園的最東端,校舍牆上貼著「傻笑鱷魚」的畫作。(張哲生 攝)

    昔日我就讀龍山國中時,這個路口是個鐵路平交道,在1986年香港電影《英雄本色》裡,有一幕是周潤發飾演的小馬哥站在這裡等火車通過。後來大約在1986年我升國三的時候,學校東側緊鄰鐵路的操場被圍起來一大片,被納入當時鐵路地下化工程的範圍,後來那一塊校地在1989年鐵路地下化完工之後,便成了艋舺大道的一部分。

    1976年8月1日,臺北市龍山國中奉令於中央警官學校舊址(臺北市南寧路46號)正式成立。首任校長陳水穆先生以敬懷「古聖先哲」之德業,啟「育才興邦」之志節,並以「樂觀、進取、奮鬥」為校訓,經營籌策十年有成。

    新建校舍第一期工程,以民國67年度追加預算,新建辦公室及普通教室68間,特別教室12間,另建車棚、水塔及蒸飯間各壹座。由於此項工程是在1977年4月16日動土興工,因此校方便定4月16日為校慶日。

    第二期工程以民國69年度預算,新建普通教室32間,特別教室4間,另編列追加預算修建校門及圍牆等工程。

    第三期工程以民國70年度預算,新建學生活動中心暨游泳池運動場及司令台各壹座,並修建四座球場。其中活動中心暨游泳池工程,因受地下鐵路引道工程之影響,被迫變更原有設計,向校內退縮19公尺,且增加工程款兩百六十餘萬元,經與有關單位數度磋商協調,先行動支市府第二預備金,乃於1982年1月23日繼續復工興建。

    1985年3月,全部工程竣工。

    1987年8月,李炳炎接任第二任校長,配合執行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六年計畫,積極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品質,除加強美化綠化校園,發揮境教功能,同時注意各科教學正常,五育並重,均衡發展。

    1992年2月,陳美枝接任第三任校長,充實各項校內設備,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推動生活教育,舉辦各項活動如國語文、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學藝競賽,鼓勵學生參加詩歌朗誦、民俗體育等活動,提供學生表現的舞台以發揮其潛能。

    1996年8月,蘇萍接任第四任校長,規劃校園美化綠化及廁所改建工程,讓校園裡的廁所媲美五星級飯店。此外亦積極推動行政業務電腦化,鼓勵同仁加強資訊能力。

    1998年8月,何碧燕接任第五任校長,積極推動九年一貫課程規劃,辦理教師各項研習,全面提昇教師素養。

    2000年,龍山國中爭取萬華社區大學設置於該校,使其成為萬華地區的文化教育中心。

    2002年8月,鄭秀琴接任第六任校長,積極推動生活教育及提昇學生學習成效;並努力爭取各項經費,改善校園各項軟硬體建設,包括圖書館擴建工程、新建多功能視聽教室、電源改善工程、校園植栽美化綠化、校舍粉刷等,以提供師生優質的學習環境。

    2008年8月,林美娟接任第七任校長,秉持「師生一家」之理念,於生活教育、學生學習、弱勢關懷、校園環境等方面皆戮力推動,帶領龍山國中往「艋舺第一」之方向邁進。

    2012年8月,許珍琳接任第八任校長,身為第三屆校友的許珍琳對母校有深厚的情感與使命感,以教學團隊為研發成員,嘗試新教學模組,致力實現「因材施教、適性揚才」的教育理想,並結合家長與社區仕紳之力量,營造更優良的學習環境,以培育健全的國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