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懷孕初期出血和月經的不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懷孕初期出血和月經的不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懷孕初期出血和月經的不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懷孕初期出血和月經的不同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烏烏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近年來大家對孕產婦的關心,越來越著重在心靈層面,書市上也有許多好書可解決孕婦的大小疑難雜症、剖析孕期微妙心理變化,但好像比較少看到書本是針對「流產」這個常被視為禁忌、隱晦的話題著墨。今年底,看到了一本這樣的書似乎補足了這塊缺角,要先感謝和平國際出版社的勇氣與用心。 「生命的邊緣」這本書的作者是位英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免費媽媽營養品試吃品申請 ▶ https://mama.mummy.com.tw/1fsY9 懷孕的第一個月(懷孕第1、2、3、4週),一切都還在不穩定的階段! 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懷孕了⚠ 快來看看這🔥10種懷孕徵兆🔥 可以做初步的自我檢視唷~ - ▶ 歡迎訂閱 https://mama.mum...

懷孕初期出血和月經的不同 在 烏恩慈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06:20:52

懷孕初期出血,多休息不要動真的有用嗎? 『烏醫師,我上週六剛驗到懷孕,結果一直有粉色的出血、這兩天活動量比較大就變成咖啡色的血而且量變多了!』她焦急地這樣說著。 眼前這個身材精實的女生一臉驚恐的走進來,身上的衣褲都是我熟悉的運動品牌,結實的手臂和綁得很高的馬尾,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她一定也是重訓的同...

  • 懷孕初期出血和月經的不同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1 20:27:40
    有 1,113 人按讚

    近年來大家對孕產婦的關心,越來越著重在心靈層面,書市上也有許多好書可解決孕婦的大小疑難雜症、剖析孕期微妙心理變化,但好像比較少看到書本是針對「流產」這個常被視為禁忌、隱晦的話題著墨。今年底,看到了一本這樣的書似乎補足了這塊缺角,要先感謝和平國際出版社的勇氣與用心。
    「生命的邊緣」這本書的作者是位英國諮商心理師,也曾親自經歷流產的煎熬,深感流產的悲傷情緒若沒好好處理,會在心中留下莫大的陰影。因此,她積極投入流產關懷領域,提供流產後婦女的心理諮商,並成為「英國流產協會 」的關懷志工。這本書涵蓋了她這十幾年來諮商的心路歷程、醫療現場對流產的態度以及相關政策的演變,,內容非常豐富。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英國的醫療制度和台灣在產檢習慣的差異極大,對流產的態度也和我們迥然不同。

    由於懷孕三個月內自然淘汰機率高,即使有產檢,醫師也很難影響胚胎的發育狀況,,在英國,婦產科醫師通常會等到懷孕超過三個月才會做第一次超音波檢查。如果發現胚胎沒有心跳、萎縮了,醫師也會建議女性「順其自然」回家等胚胎排出。也因此,英國自然流產的比例相對藥物、手術高出許多,因此非預期的流產發生率提高,大出血可能發生生在通勤、辦公或是健身中。女生往往不知該如何處置排出的胚胎,最後只能將他隨著排泄物沖入馬桶。

    此外,在英國,由於大眾對於流產的人也常用正面的話語,盡量淡化應對。比如「還好只是初期,胚胎尚未成形,稱不上是寶寶」、「別把注意力放在『那件事』、趕快再懷孕就好」。綜合以上,不少女性會感到流產的傷痛不被重視也未曾被安撫,因而在心底留下陰影。

    反觀台灣,一旦懷孕,孕婦多半會都會接受超音波檢查,確認胚胎的形狀、著床位置是否正常。醫師也會藉此排除子宮外孕,的也可同步觀察胚胎是否有長大,心跳有沒有按時出現。
    此外,不分假日或半夜,只要有任何特殊狀況,如腹部受到碰撞、陰道出血,孕婦也都會立刻就醫,在門診,也常有孕婦和我說:「孕吐、疲勞、脹氣真的很不舒服,但看到超音波影像,就覺得一切都可以忍耐、只要寶寶健康就好。」

    只不過醫療的及時與便利性,有時反而變成壓力和煩惱的來源。準媽媽們可能會開始互相比較超音波照片,擔心自己的胚胎沒有那麼圓、同樣週數自己的胚胎怎麼還沒心跳。看到心跳後,又會對新生命產生強烈的責任感,認定自己該對胚胎的安危負全責,不免開始自我審查食衣住行一舉一動,深怕自己做「錯」了什麼傷害到胚胎。
    因此當流產發生或胚胎停止長大時,常聽到女生會開始自我責怪,比如「 明明上次看還好端端的啊,怎麼現在會這樣?」、「是不是我做錯什麼,還是延誤就醫,害死我的小孩?」
    尤其,台灣對流產的態度常受傳統醫療影響,認為流產是子宮太虛、流產後會元氣大傷,需要進補調理,雖女生可藉此獲得充分的關心和休養,但相反的,也加深了「就是我OO才為會流產」的錯誤認知。

    其實不管各國的醫療制度和社會文化如何影響大家對流產的態度,以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流產主要的原因是胚胎本身發育不正常,是自然淘汰的過程。無論自然流產、藥物或接受手術,其伴隨的疼痛和出血約比一次月經多,並不會影響後續受孕,只是心理的創傷卻無法量化,目前也沒有好的「SOP」去治癒女性看不到的傷口。

    本書也提到,研究指出,在英國,流產時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會將原因歸咎於自己的行為。就我觀察,台灣的比例應該更高。除了上述原因外,我認為這也和醫療人員第一時間面對流產時的態度相關,過去我就曾聽過前輩習慣性地和剛流產的女生說「哎呀,怎麼會這樣,妳下次應該早點來看診~」讓女性誤認流產是因為自己太晚就醫導致。

    這本書同時也針對醫護人員面對流產時的態度和口氣做出批判。作者觀察到,有些女性認為醫師宣告這些壞消息時,態度過於冷淡且不當一回事。 當流產發生時,甚至有醫護人員表明「這個不會危及生命 ,不需要來急診佔用資源」。當然這些都是單方面的說詞,有時可能是當下急診有更緊急的醫療事件,導致溝通不良。

    但我想要強調的是,在婦產科醫師養成的過程中,我們沒有機會有系統地去學習該如何處理病人流產後排山倒海的負面情緒,要用什麼樣的表情、口氣來告訴病人這些壞消息。太冷靜顯得沒同理心,太哀傷又顯得不專業。更何況,門診看病的步調極快,有時候還沈浸在上一個媽媽分享彌月蛋糕的喜悅,下一分鐘馬上就跳到流產的場景,情緒瞬間根本轉換不過來。以前也曾有同事為了安慰流產的病人,說了一句「這是運氣不好,可以去拜拜」因此被病人投書抱怨,認定醫師怪力亂神,應對進退間,有時真讓人無所適從。

    最後我想說的是,隨著平均生育年齡的推遲,流產比例一定會越來越高,因此我們應該花更多的心力去撫慰有流產經驗的女生。我認為還是應從學校教育做起。過去學校很少針對避孕、懷孕這些「人生大事」做探討,更不用說是流產、早產等議題。社會大眾的孕產知識普遍來自戲劇和聳動的新聞標題,比如被氣到流產、搬重物後流產而終生不孕,導致大家對於流產存在許多根深蒂固的錯誤認知。此外,專業人士(醫師、心理師)也可建立一些支持團體、社群,提供正確的醫療知識、心理支持以及有流產史女性的經驗分享。而我對自己的期許則是可以陸續精進心理諮商相關知識,在和病患的互動中累積經驗,拿捏和不同人說話的分寸,有一天也可出一本以台灣醫療文化為背景的書探討流產這議題。

    #生命的邊緣

    妳覺得流產當下醫師或隊友怎樣做最好?

  • 懷孕初期出血和月經的不同 在 康康醫師超音波共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30 23:21:31
    有 115 人按讚

    <我驗到懷孕了,甚麼時候要去看醫生? 談懷孕早期的超音波>

    當驗孕棒呈現兩條線,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我甚麼時候要去掛號看婦產科?

    有的人月經很準時,才遲到個一兩天去驗孕就立刻明顯的兩條線;月經沒有那麼準的人,有時候要遲到個一兩週(甚至更久)驗才會明顯的兩條線。
    第一胎的媽媽通常在很小的週數就會來診間報到,第二胎以上的媽媽通常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再加上要顧大寶,除非有大狀況,不然很多都到兩個多月三個月才來做產檢。

    那到底要甚麼時候來呢?
    其實沒有標準答案(豈不在講廢話😂)
    但是若有出血或腹痛的症狀一定要盡早來看!!

    #早期超音波的重要性
    ✔️判斷是否有子宮外孕
    相信大家應該有聽過子宮外孕吧?早期超音波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是否有正常的子宮內懷孕。
    因為子宮外孕若破裂,會造成嚴重的腹痛內出血甚至母體休克!
    ✏️子宮外孕最常見發生在輸卵管,當然也有可能發生在卵巢、子宮角、前胎剖腹產的疤痕,甚至是單獨在腹腔內。早期的超音波配合抽血驗懷孕指數(β-hCG),可以做為鑑別診斷。

    ✔️判斷有幾個寶寶
    單胞胎👶雙胞胎👶👶還是三胞胎👶👶👶?(四胞已經很少見了)早期的超音波可以清楚的判斷。
    胚胎可能一次植入好幾顆胚胎,自然懷孕也有可能發展出雙胞胎,因此要詳細詢問孕婦的懷孕史,再來追蹤是否有自然淘汰掉萎縮的胚胎。大致上到三個月左右,胚胎數便成定局。
    ✏️另外如果是雙胞胎以上,便要判斷是否共用絨毛膜或羊膜腔,因為不同種類的多胞胎在懷孕過程中會遇到的併發症不太相同,危險程度也不一樣。

    ✔️判斷子宮卵巢結構
    若有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或是卵巢腫瘤,在早期子宮還沒被撐大的時候可以比較清楚的判斷。
    ✏️看到子宮肌瘤先不用擔心!每三到四個女生就有一個人有肌瘤。通常已經懷孕的不用擔心肌瘤會影響著床位置,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後期是否會影響到生產方式(例如子宮頸肌瘤會擋住產道而無法自然產)。
    ✏️卵巢腫瘤此時不一定會先處理,除非看起來非常惡性或是已經有破裂的狀況,否則通常都等到生產後再持續追蹤。

    #什麼是校正預產期
    假設一個人的月經週期是標準的28天(陰曆的一個月),那麼往前推14天左右是排卵期,但是著床時間有時候也會往後拖個幾天,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月經雖然很準時,但是超音波看胚胎卻比原本預計的週數還小。這時候不用太擔心,只要胚胎有逐漸長大都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在胚胎一兩公分的時候,我們習慣會跟最後一次月經的時間來做比對,看看胚胎是不是有和原本算的週數差不多大?如果沒有,就會用此時胚胎的大小去校正預產期,主要就是受到受精著床時間有落差所造成的。

    #幾週看得到寶寶
    ✔️快的四週到五週就看得到胚囊➡️胚囊是寶寶的房間,寶寶本人(胚胎)還沒出現。
    ✔️五週以上有機會看得到胚胎,但有的也要六七週後才比較明顯➡️一開始的胚胎都很小,是以零點幾公分來計算的。
    ✔️胚胎大概到0.5公分以上或是七週以後,心跳才會比較明顯➡️所以胚胎還很小的時候我都不愛跟爸媽說已經有心跳了,因為那時候真的很不明顯阿...

    #大概多久看一次超音波呢
    超音波的頻率因人而異。
    一般沒有特別症狀的孕婦,初期隔兩到三週看一次都Ok。主要是追蹤胚囊/胚胎是否有長大?心跳是否有出現?
    ✏️胚胎長大的平均速度大概是隔一週一公分,所以如果隔兩三天看,可能會覺得差異不大反而讓自己陷入太緊張的情緒。
    ✏️但是如果這中間有出血、腹痛,則建議要提早回診,看是否有先兆性流產、萎縮卵或是子宮外孕等情形。

    以上供驗孕棒兩條線的婦女做參考唷~

    #連假前趁鵝子昏睡趕快出文
    #連假是什麼週五還要上班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孕婦們月餅別吃太多嘿
    #連假期間若懷孕有狀況可就近診所先就醫
    #台大產檢的媽媽們二十週有緊急狀況要去徐州路的急診而不是產房哦

  • 懷孕初期出血和月經的不同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23 20:00:04
    有 511 人按讚

    【World Contraception Day (世界避孕日)】

    之前文科生講過今年會多投放資源推廣女性健康,今日想藉著世界避孕日(World Contraception Day)跟大家淺談女性自主的避孕方法。

    從前大家都覺得避孕責任全在男方,女士能否避孕取決於男士能否正確使用安全套(典型使用的避孕率只有82%)[1][2][3]。不少女士們每個月提心吊膽的等待月經來臨,月經遲了的話便寢食難安深怕還未準備好便不小心懷孕。

    但是!時至今日,這個概念是錯的!

    避孕責任不應只在男方或女方,就像一段感情一樣,避孕應該是兩個人的事。那麼,到底女士們有什麼可靠的避孕方法?就讓我們一起分析女性主導的避孕方法。

    不少婦女都以為避孕只有口服避孕藥,不過其實避孕藥有分好多種。

    1. 口服避孕藥

    口服避孕藥透過荷爾蒙抑制排卵、影響子宮內膜和子宮頸黏膜的厚度作避孕、主要分為兩種

    (i) 只含黃體酮的Progestogen Only Pill(POP)
    (ii) 含黃體酮(Progestogen)和雌激素(Estrogen)的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 Pill (COCP)。

    不同的口服避孕藥有不同的服用方法,一般來說Combined OCP的避孕率較POP高。同時越正確越一致服用的話,避孕率越高(COCP典型服用避孕率為93%,正確完美服用則可達至99.7%)[1][2[3]。另一方面,COCP除避孕外,亦是婦科醫生經常處方用作調理嚴重經痛、經期不穩定或經血過量等婦科問題。

    常見副作用為乳房腫痛、頭痛、水腫、雄激素(androgenic)的副作用如出油、長毛、生暗瘡等,大部份為適應期反應,一般服用數個月後便會減輕或消失。

    那麼為什麼避孕藥有分那麼多種,還越出越多?雖然口服避孕藥的副作用大多為適應期反應,但仍可對婦女造成困擾。為了減輕這些副作用,較新的避孕藥如第四代口服避孕藥的黃體酮有

    (a) 抗雄激素 (Anti-androgenic )效果:可抗衡因雄激素過量導致的出油、長毛、生暗瘡等副作用。
    (b) 抗礦物質皮質醇作用(anti-mineralcorticoid)效果:可抗衡水腫的副作用。

    口服避孕藥亦是家庭或婦科醫生經常採用作治療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COS)藥物。

    *不同的避孕藥有不同成份、荷爾蒙和副作用,適用於不同的婦女。如對不同口服避孕藥的成份或副作用有疑問,請諮詢藥劑師、家庭或婦科醫生。

    2. 注射式荷爾蒙避孕(Depot Injection )

    注射式黃酮體是非常有效抑制排卵的荷爾蒙類避孕方法。跟每天要服用的口服避孕藥不同,注射式荷爾蒙避孕為每三個月注射一次,較適合容易忘記服藥的婦女。

    使用初期陰道會出現不規律的少量出血(Irregular Spotting),需時一到兩年不等才會達至完全停經(Amenorrhea)的效果,另外亦有常見副作用為體重增加和骨質密度變低*。

    避孕率高達99% [1][2][3],不過停藥後需時6-12個月不等才能回復懷孕能力,未必適合隨時想再生育的女士。

    *研究顯示降低了的骨質密度於停藥後似乎是可以逆轉的(Appears to be substantially or fully reversible)[4]

    3. 子宮內環(Intrauterine Device)

    子宮內環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含銅子宮內環(Copper-IUD),另一種為含黃酮體內環(Progesterone-Releasing IUS)。兩款子宮環都可以持續用上五年避孕,避孕率超過99% [1][2][3]。這些子宮內環可由醫生在門診置入,屬低風險的程序。

    含銅子宮內環主要作用為殺精以及影響精子的活動能力作避孕,非常有效但容易有加劇經痛和經血量的副作用。

    含黃體酮內環主要作用為透過荷爾蒙影響排卵以及子宮內膜和子宮頸的厚度作避孕,同樣非常有效。跟含銅子宮內環最大的分別是,除了沒有加劇經痛和經血量的副作用,荷爾蒙式內環是婦科醫生經常用以治療嚴重經痛、經血過量、子宮內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等婦科病。 

    須注意,婦女們在置入子宮內環前必需先經醫生進行身體及盤腔檢查以評估是否適合使用。

    最後藉著世界避孕日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數據。

    1. 研究發現每年全球接近44%的懷孕為意外懷孕(Unintended Pregnancy)[5]
    2. 全球約3300萬個意外懷孕是由於懷孕措施失效或不正確使用避孕方法導致 [5][6]

    另外除避孕外,預防性病亦非常重要。以上提及的避孕措施雖然非常有效,正確使用比安全套更有效避孕,但是無法預防性病(如HIV、梅毒、淋病和依原體等),須知道

    1. 全球約36%年輕人曾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 [7]
    2. 24歲或以下年輕人佔全球約50%的性病感染 [8]

    最有效預防性病的仍然是進行安全性行為、戴上安全套和定期進行性病篩查。

    2020年的今日,避孕不再是男方或女方的事,而是雙方一同承擔的責任,女性主導的避孕方法有很多,各有不同的優點和注意事項,如果想知更多,請諮詢你的家庭或婦科醫生!

    [1] Family Planning - A global handbook for provider 2018 Edi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 Trussell, J, Glob. libr. women's med., (ISSN: 1756-2228) 2014; DOI 10.3843/GLOWM.10375
    [3] Effectiveness of Family Planning Methods.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reproductivehealth/UnintendedPregnancy/PDF/Contraceptive_methods_508.pdf
    [4] Depot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and Bone Effects.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Depot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and Bone Effects
    [5] Bearak J, Popinchalk A, Alkema L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subregional trends in unintended pregnancy and its outcomes from 1990 to 2014: estimates from a 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 Lancet Glob Health 2018;6(4):e380-e389.
    [6] Contraceptive Failure Rat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n Analysis of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 Data in 43 Countries. Guttmarch Institute. From https://www.guttmacher.org/report/contraceptive-failure-rates-in-developing-world#
    [7] World Contraception Day Survey
    [8]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8.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std/stats18/default.htm

    Photo: Online Sourc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