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NSCA-CSCS的準備過程
-
在今年年初我就給自己兩個目標
1️⃣:參加一場健美比賽
2️⃣:通過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協會的肌力與體能專家認證(俗稱CSCS)
就在前幾天我完成了第二個目標,成功通過考試,拿到了NSCA-CSCS的認證,進入了國際證照俱樂部😂
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和準備過程⬇️...
關於NSCA-CSCS的準備過程
-
在今年年初我就給自己兩個目標
1️⃣:參加一場健美比賽
2️⃣:通過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協會的肌力與體能專家認證(俗稱CSCS)
就在前幾天我完成了第二個目標,成功通過考試,拿到了NSCA-CSCS的認證,進入了國際證照俱樂部😂
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和準備過程⬇️
大學就讀台師大物理系,現在就讀於師大競技研究所運動科學組。
實務方面:
從大學三年級開始決定要往體適能產業發展,便開始往競技系修課,在系上上過一些基礎學科和操作類型的課,大三下學期進入師大甲一級男籃擔任助理教練,讓我對於運動員的週期安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學術方面:
因為實務操作都是由基礎學科理論而來,所以我自己額外又去讀一些書,以下是我讀過的書,在後方會註明我個人認為對於考CSCS的用處,還有推薦或不推薦
基礎學科類⬇️
①:運動生理學(了解各種生理學理論,推薦)
②:運動生物力學(了解人體力學模式,推薦)
③:運動行為學(了解運動心理和行為模式,不推薦先看)
④:運動解剖學(了解基礎人體解剖功能,推薦)
⑤:基礎肌動學(了解人體肌肉骨骼交互作用,推薦)
應用科學類⬇️
①:週期化運動訓練(了解團塊週期理論和各專項應用方法,推薦)
②:肌力訓練聖經(Starting Strength,了解基礎五大動作和操作細節,普通)
③: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了解各種功能性動作和其進、退階標準,不推薦先看)
④:肌力與體能訓練(NSCA-CSCS指定教材,必看,以下都稱為課本)
⑤:調控力量(類似更深更詳細的課本,內容很不錯,但如果要考試不用優先看,普通)
因為課本是各種學科的集大成,每個部分都只能重點性的提到一些,所以一開始只單看課本會非常吃力,建議基礎學科磨熟之後再去看課本,感覺會差非常多。
有了這些先備知識後,我的策略是先把課本大致全部看完一邊,看看有沒有哪些地方是以前不了解的,先標注起來,再從基礎學科裡面去找答案,基礎學科裡面都解釋的很清楚。
看第二遍時熟讀內容,且做一份各章節的完整筆記(但只寫不會的部分,否則太費時)
第二遍讀完之後先去報名考試,我選擇了報名後60天左右的日期考試,有進度壓力才會認真準備😅
之後就開始刷題目,題目方面我用只有用手機APP(pocket prep)總共800題,裡面的題目類型和實際考試很像,寫起來還算滿有用。
800題刷完之後就開始檢討錯的題目,利用錯的題目往課本或是基礎科目找之前沒有看到或是忘記的盲點,並把錯過的題目整理做成筆記。特別某些要記或容易忘記的部分打在手機裡面,沒事就打開手機看一下,多看幾次就記得很熟了。
考前大約兩週我就只翻檢討的筆記,還有背下運動員體能測驗成績的常模(這部分很重要,有背熟考出來就送分)
考試當天我認為第一部份95題基礎學科比較不好寫,很多死背的東西。第二部分125題應用實作部分我覺得簡單很多,可能因為我在學校接觸過很多運動員,所以寫得很順。兩部分考試加中間休息我大約花2小時完成,結果也沒烙賽,完成了我一年多以來的目標。
總結來說,我認為我那場的考試難度不算高,就算有影片題也都很好判斷錯誤。難的地方在於需要有較多的先備知識。
CSCS是一項很看重實務經驗和能力的考試,所以課本裡面的一些測驗或動作我都建議實際去操作看看。例如:舉重動作技巧、Yo-Yo測驗、敏捷性測驗(T-test、5-10-5測驗)、300碼衝刺測驗、爆發力訓練(藥球、增強式跳躍、跳箱、衝刺)...等等,我都有實際花時間操作過,所以印象很深刻,這樣才不會有全部內容都在死背的感覺。
以上就是我在準備CSCS的過程和策略,總歸一句就是學科要看熟,術科要操作過有印象,課本特別框起來的深色表格記起來,考過就不是問題。
但肌力體能訓練的領域可以說是無限廣闊,考過考試只代表你在這個領域具有基礎的能力和理解,不代表你真的有多厲害,所以考過之後還是要多多運用其中的知識和不斷精進自己,才不會抱著這張證照原地踏步。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或不理解的地方或是要筆記都可以私訊我,祝大家都能順利考過😁
.
#kfitness#健身#肌力訓練 #重量訓練#重訓#增肌#減脂#減重#減肥#瘦身#健美#體態改造#體態管理#fitness#health#training #beginner #lifestyle#gym#肌力體能訓練#自由教練#私人教練#健身房#一對一教練#coach#physique #nsca #cscs
應用物理系學校 在 蒼野之鷹看小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G現代姐弟戀言情小說 | 《過度沉溺》作者:霧下菘
|【5星原創BG言情小說推薦心得文】
| 短篇言情 | 現代言情
| 姐弟戀言情
| 青梅竹馬言情
《過度沉溺》是大三應用數學系「虞鳶」和大一地球物理系「謝星朝」的甜寵校園愛情故事。男主愛撒嬌,每次讓女主都招架不住,最後心軟的女主就被男主給追到手,過上被一個人專寵的幸福生活。
兩人年齡差:女主大男主三歲。
全文字數:約39萬
文案
虞鳶第一次見到謝星朝時,他還是個陰鬱自閉的奶團子,孤零零被他家保姆牽來,寄在好友虞家暫住。
小團子不會說話,粉雕玉琢,只無聲無息黏她一個,虞鳶心都快化了,越發憐惜,努力學著在他面前做個合格的小姐姐。
可是,在她家借住了幾年,忽然就不讓碰了,很少和她說話,還從她身邊跑掉了,甚至混成了流言裡人人畏懼,偏執難馴的魔王。
再見已是幾年後,大學開學,她去迎新。
少年已經比她高了一頭,出落得修長俊美,人群簇擁裡,她被猝不及防的緊緊摟住了腰,少年蹭在她的頸窩裡,紅著眼,楚楚可憐的問,“鳶鳶,你是不是已經不要我了?”
虞鳶憐他可憐可愛,天真稚氣,依舊如往日般相處。
直到她終於逐漸意識到不對,開始想和他保持距離時。
——已經遲了。
“為什麼,就是不喜歡我呢?”少年神情迷醉,緩緩貼近她的耳畔,輕聲說,“是我那裡讓姐姐不舒服了麼?我都可以改。
作為陵城謝家的獨子,謝星朝小時候曾人被綁走過整整一個月,歷經折磨,受了刺激,從此變得陰沉乖張,再也說不出話。
小時候,他複聲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叫虞鳶“姐姐。”
這個稱謂被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可是,很久之後,他們婚禮儀式時,背著所有人,年輕男人在她耳後輕輕錯過,意味深長,喑啞滿足的那聲“姐姐”,直讓她羞恥得想死。
早習慣於無回報的愛,遮去我一身骯髒的泥濘,星星從天野墜落,鳥兒在荊棘上啼鳴,屈膝奉上一切純白無垢的願景。
——只為誘你,逐漸沉溺。
【偏執乖張小狼狗 X 天然溫軟書卷美人】
【TIPS:男主不是個好東西,各種不正常/白切黑真壞種,獨佔欲極強/在女主面前很會撒嬌裝乖/差三歲的姐弟戀 /無血緣也無親戚關係/ 大學校園到都市~ /其實是甜文~】
#蒼野之鷹看小說,#蒼野之鷹,#言情小說
含短評、文案、心得文連結推薦網址
https://bit.ly/2NNGb1C
應用物理系學校 在 E火舞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個月的社團聯展
照片出爐啦~~
中大有個小中大,是學校影視的孵育中心
學生在裡面學習攝影器材的操作、後製和應用
這週六15:30在 桃園光影電影院 播出的紀錄片「在火中跳舞的蝴蝶」
導演江孟謙也是中央物理系出生,在學生時期砸錢投資、自學出師的。
當時因為資源不多,很多時候都是辛苦的
後來小中大隨著歷代老師和同學的努力,變得相當專業,有器材、有師資,也有發展的舞台
覺得現在的孩子很幸福,也很勇敢,積極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主動找到資源、去應用、去鑽研
很期待他們可以運用這些利器,成長到什麼地步呢!
應用物理系學校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舊文】方程是永恆:愛因斯坦
今日係圓周率日、白色情人節,同時亦係愛因斯坦生日。
注:感謝讀者Ka Wa Tsang 指正,狹義相對論可以用於非慣性參考系。我曾在另一文章談及這錯誤,但忘了修改此文。在非慣性參考系使用狹義相對論的結果,是會出現不存在的「偽力」,情況如同離心力一樣。
//1879年,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南部小鎮烏姆(Ulm)。1880年,他隨家人搬到慕尼黑(München)。與一般印象相反,愛因斯坦小時候因為鮮少說出完整句子,父母曾以為他有學習障礙。
愛因斯坦在慕尼讀中學。他非常討厭德國學校著重背誦的教育方式,課堂上總自己思考問題,不專注聽課,所以經常被老師趕出班房。1894年,愛因斯坦15歲,他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Hermann Einstein,1847-1902)在慕尼黑的工廠破產,迫使舉家遷往意大利帕維亞(Pavia),留下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完成中學課程。同年12月,愛因斯坦以精神健康理由讓學校準許他離開,前往帕維亞會合家人。
這次出走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甚至可說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科學發展。
愛因斯坦不懂意大利語,不能在帕維亞上學。他早有準備,前往瑞士德語區蘇黎世(Zürich)投考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通常簡稱ETH Zürich)。結果愛因斯坦數學和物理學都考得優異成績,但其他科目如文學、動物學、政治和法語等等卻全部不合格。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給予愛因斯坦一次機會,著他到附近小鎮阿勞(Aarau)去完成中學課程,明年再考。在這段期間,愛因斯坦暫住在斯特・溫特勒教授(Jost Winteler,1846-1929)家中。愛因斯坦很喜歡開明、自由的溫特勒教授一家,利用這一年溫習各科目,更與溫特勒的女兒瑪麗・溫特勒(Marie Winteler,1877-不詳)相戀。
瑞士的教育方式與德國的不相同,並不強調背誦。瑞士學校老師非常鼓勵學生發表意見,不會以權威自居,這一點與討厭權威的愛因斯坦非常合得來。愛因斯坦曾於寄給溫特勒的信中寫道:「對權威不經思索的尊重,是真理的最大敵人。」[1]他稱自己為世界主義者,不喜歡德國日漸升溫的國家主義。溫特勒教授就幫助愛因斯坦放棄德國國籍,愛因斯坦因而成為了無國籍人士,他很喜歡這個「世界公民」身份。
一年後,愛因斯坦再次投考蘇黎世理工學院。物理、數學當然成績優異,其他科目亦合格,愛因斯坦順利被取錄入讀物理學系。然而,他父親卻期望他進入工程學系,將來繼續家族工廠,因此他們大吵了一場。
愛因斯坦大學時繼續他我行我素的性格,經常逃課去上其他科目的課堂,所以都要他的同學們幫他抄筆記,他才知道考試範圍。加上愛因斯坦以刺激權威為樂,教授們都不喜歡這個又煩又懶的學生,不願意幫他寫好的推薦信,所以他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
在學時,愛因斯坦與物理系唯一一個女同學米列娃・馬利奇(Mileva Marić,1875-1948)相戀。根據膠囊資料顯示,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書信中曾提到他們有個女兒叫麗瑟爾。不過後來他們就再沒提到她,歷史學家估計麗瑟爾出生不久就死於猩紅熱。愛因斯坦與米列娃在1903年結婚,之後他們生了兩個兒子——大子漢斯和二子愛德華。他們最終在1914年分居,1919年離婚。
愛因斯坦於1900年畢業,取得了教學文憑。可是,由於教授們都不喜歡愛因斯坦,他申請大學職位的申請信全都石沉大海。愛因斯坦非常沮喪,以致他父親於1901年寫信給威廉・奧斯特瓦爾德教授(Wilhelm Ostwald,1853-1932,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請求他聘請愛因斯坦當助手,或者至少寫給愛因斯坦鼓勵說話。當愛因斯坦快要連奶粉錢也不夠的時候,他大學時的舊同學格羅斯曼・馬塞爾(Grossmann Marcell,1878-1936)[2]的岳父以人事關係幫他在瑞士專利局找到了一份二級專利員的工作,愛因斯坦才度過難關。
愛因斯坦喜歡在早上就把所有工作做完,利用整個下午在辦公桌上思考物理問題。一個從學生時代就已令他著迷的問題就是:如果他能夠跑得和光一樣快,會看到什麼?
詹士・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的電磁學方程組說明光線就是電磁場的波動,而電磁波亦已被亨里希・赫茲(Heinrich Hertz, 1857-1894)的無線電實驗證明存在。科學家認為,既然光是波動,就跟所有其他波動一樣需要傳播媒介:聲波需要粒子、水波需要水份子,而光需要「以太」才能在宇宙直空中傳播。
愛因斯坦於1905年發表狹義相對論。在這之前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早已令科學界困擾多年。著名的邁克遜—莫雷實驗結果與牛頓力學速度相加法則相違背[3]。無論地球公轉到軌道的哪個位置,無論實驗儀器轉向哪個方向,光線都相對以太以同樣秒速30萬公里前進,分毫不差。這就好像下雨時無論向哪個方向跑,雨點總是垂直落在我們的頭頂。難道雨點知道我們跑步方向,故意調整落下角度嗎?
光速不變概念非常革命性。因為光速不變,在我們眼中同時發生的兩件事,其他人看起來卻不一定同時。時間與空間有微妙關係,兩者結合在一起成為時空。當年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問題必然出在馬克士威電磁方程式,但愛因斯坦卻不這麼想。他認為,我們常識中對「同時」的理解根本有誤。不過,愛因斯坦並非以力學切入這個問題,而是思考一個著名的電磁現象:法拉第電磁感生效應。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指出,移動的帶電粒子會同時產生電場與磁場,靜止的帶電粒子則只會產生電場,沒有磁場。但相對論說宇宙並沒有絕對空間,速度只有相對才有意義。而物理現象必須是唯一的,所以我們就有個問題:究竟有沒有磁場存在?把電磁鐵穿過線圈,我們可以做以下三個實驗:
(一)固定電磁鐵,移動線圈;
(二)固定線圈,移動電磁鐵;
(三)固定線圈及電磁鐵,改變磁場強度。
實驗結果:三個實驗之中都有電流通過線圈,而且數值完全一樣!
我們可以從實驗結果得出甚麼結論?基於完全不同的物理過程,實驗(一)與實驗(二)和(三)得到相同的電流。實驗(一)產生電流的是磁場,而實驗(二)和(三)產生電流的卻是改變的磁場所感生的電場。嚴格來說,實驗(一)的結果並非法拉第定律,因為法拉第定律所指的是磁場感生電場。正是這區別令愛因斯坦得到靈感,他在論文中說這個現象顯示無論是電動力學與力學,根本不存在絕對靜止這回事。
愛因斯坦預期相對論會在科學界引起廣泛討論,結果卻是異常安靜。愛因斯坦突然拋棄了物理「常識」,此舉令科學界摸不著頭腦。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1947,1918 年諾貝爾物理奬得主)可能是唯一一個明白相對論重要性的人,他讀到論文後寫過信去問愛因斯坦解釋清楚一些理論細節,更派馬克斯・馮勞厄(Max von Laue,1879-1960,1914 年諾貝爾物理奬得主)去拜訪愛因斯坦。馮勞厄發現愛因斯坦竟然不是大學教授,而是瑞士專利局裡的小職員。回家路上,愛因斯坦送給馮勞厄一支雪茄,馮勞厄嫌品質太差,趁愛因斯坦不為意從橋上把雪茄丟了下去。
愛因斯坦導出那舉世聞名的質能關係方程式E=mc2,解釋了放射性同位素輻射能量來源和太陽能量來源。不過愛因斯坦後來在1921年獲頒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並非因為相對論,而是因為他應用普朗克的量子論解釋了光電效應。
愛因斯坦並沒有滿足於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只適用於慣性坐標系,可是宇宙裡絕大部份坐標系都是非慣性的,例如地球就是個加速中的坐標系。愛因斯坦知道必須找出一個新理論去解釋加速坐標系中的運動定律。他幾乎是獨力地與新發展的數學分支「張量分析」在黑暗之中搏鬥了十年之久,最後才於1915年11月完成廣義相對論。我們已經觀賞過的宇宙大爆炸,都遵守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
愛因斯坦尋找正確的廣義相對論公式期間,米列娃與愛因斯坦的關已經變得非常惡劣,而且愛因斯坦的母親非常不喜歡他倆的婚姻,米列娃她就在1914年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他們的家柏林,到瑞士去了。與孩子分離使愛因斯坦非常傷心,因為他堅持留在德國做研究。不過,他與後來第二任妻子、表妹愛爾莎・愛因斯坦(Elsa Einstein,1876-1936)[4]的曖昧關係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穿越時間來到了1915年11月底,愛因斯坦就快發現能夠描述整個宇宙的新理論了。狹義相對論裡時空是平的,並且所有慣性坐標系都是等價的。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更廣泛的彎曲時空,它能描述所有坐標系。只要指定一套時空度規、給定能量與物質密度分佈,就能夠計算出時空曲率如何隨時間改變。相對論大師約翰・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2008)曾說:「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5]
狹義相對論改正了以往區分時間與空間的常識,而廣義相對論則把萬有引力描述成時空曲率,連光線也會被重力場彎曲,再次顛覆了常識。我們只需要把一組十式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式配合相應時空度規,任何宇宙的過去與未來都能夠計算出來。
當然很多人質疑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因為科學理論必須接受實驗驗證。終於在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 1882-1944)來到西非畿內亞灣普林要比島(Principe)以日全食觀測結果驗證了廣義相對論。1919年5月29日早晨,下著傾盆大雨。幸好到了下午1時30分雨停了,不過還有雲。愛丁頓努力拍攝了許多照片,希望能夠拍到太陽附近的星光偏折。最後結果出來了:在拍得的照片中,有一張與愛因斯坦的預測數值吻合。其實在科學裡,一個證據並不足以支持一個理論,但愛丁頓是個廣義相對論狂熱擁護者,他立即對外公佈廣義相對論已經被證實了。
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式顯示,宇宙若不是正在收縮就是正在膨脹。我們已經知道,當年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永遠存在,因此他在場方程式裡加入了宇宙常數,用來抵消重力,使宇宙變得平衡,不會擴張也不會收縮。但這樣的宇宙極不穩定,只要非常細微的擾動,宇宙就會膨脹或收縮。就好像把一個保齡球放在筆尖上,理論上保齡球可以停在筆尖上,但只要一點點風就能使保齡球滾下來。
不過,這個常被人說成是愛因斯坦一生最大錯誤的宇宙常數,其實的確存在。錯有錯著,歷史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正確,儘管這並非愛因斯坦的原意。1929年,愛德溫・哈勃(Edwin Hubble,1889-1953)發現星系正在遠離地球,而且越遙遠的星系後退的速度就越快。這只能有兩個解釋:要麼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要麼宇宙正在膨脹。當愛因斯坦知道哈勃的發現後,他後悔在廣義相對論方程式裡加入了人為的宇宙常數[6]。
今天,科學家已經發現宇宙不單正在膨脹,而且膨脹正在加速。暗能量、或者宇宙常數,因而在上世紀末重新復活。一個正在加速膨脹的宇宙,比一個靜止的宇宙需要更巨大的宇宙常數。而且事實上,即使有宇宙常數,宇宙亦不可能靜止。
愛因斯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為擔心納粹德國會製造出原子彈,所以他曾寫信致羅斯福總統要求美國搶先研究製造原子彈。到戰後才發現,當時的德國根本無法造出原子彈,因為大多數的科學家已經被希特拉趕走了。那天早上,當愛因斯坦聽到原子彈已經把日本廣島夷為平地,他就呆坐在家,久久未能平復心情。從此以後,愛因斯坦極力主張廢除核武,導致他被50年代著名的FBI胡佛探長(John Edgar Hoover,1895-1972)認為他是共產黨間諜。理所當然,胡佛始終無法找到任何證據捉拿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因以普朗克的光量子概念解釋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光電效應論文證明了光同時是波動和粒子,稱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不過,儘管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所有預測都未曾出錯,兩者卻互不相容。現在的科學家十分清楚:要不是量子力學是錯的、或廣義相對論是錯的、或兩者都是錯的。
愛因斯坦於1923年7月11號在瑞典哥德堡舉行的Nordic Assembly of Naturalists會講上講了他的諾貝爾獎講座。雖然他得到的是1921年諾貝爾獎,可是因為諾貝爾奬委員會認為在1921年的提名名單中沒有人能夠得獎,跟據規則該年度之獎項順延至下一年頒發,所以愛因斯坦實際於1922年得到1921年的諾貝爾獎。而由於在192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舉行時愛因斯坦正在遠東旅行,直到1923年愛因斯坦才在哥德堡講出他的諾貝爾奬講座。順帶一提,愛因斯坦獲頒諾貝爾獎不久之前,他正在香港。
愛因斯坦雖然有份為量子力學打下基礎,後來卻變得不相信量子力學,例如他與兩個物理學家共同提出的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7]就是為了推翻量子力學的。可是,科學家後來發現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的假設「局域性」是錯的。廣義相對論認為宇宙是「局域」的,只有無限接近的兩個點才能有因果關係,因此推翻了牛頓重力理論中的「超距作用」。但量子力學卻說,兩個相距非常遠的粒子也能夠互相影響,因此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假設是不相容的。
愛因斯坦一生都在尋找量子力學的錯處,結果是一個都找不到。他晚年一直在研究統一場論,希望統一電磁力和重力。不過,在他死前,人類並不知道除電磁力和重力以外還有強核力和弱核力。所以愛因斯坦根本沒有足夠的資訊去進行統一場論的研究,歷史注定要他失敗。
愛因斯坦一生對金錢、物質、名譽等不感興趣,他喜愛的東西大概可說只有物理和女人。他希望找出大自然的終極奧秘,並以優美、永恆不變的數學方程式表達出來。愛因斯坦覺得「政治只是一時,方程式卻是永恆。」[8]愛因斯坦聲稱自己並不擅長政治,但他在一生中卻經常對種族平等、世界和平等政治大議題作公開演講。因此他也引來許多人對他的政治立場表達不滿。
當以色列的第一任總統哈伊姆・魏茲曼(Chaim Azriel Weizmann,1874-1952)於1952年逝世時,以色列官方曾邀請愛因斯坦擔任第二任總統。最後,愛因斯坦寫了一封回信感謝並婉拒。
1955年4月18號,愛因斯坦在撰寫祝賀以色列建國七週年的講稿中途逝世。他生前堅拒以人工方法勉強延長生命,他說:「當我想要離去的時候請讓我離去,一味地延長生命是毫無意義的。我已經完成了我該做的。現在是該離去的時候了,我要優雅地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