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坦誠文章 @bigtan_bibi
高職三年級,那些被學渣碾爆的婊子們還好嗎?
-
這是我的17歲。
-
這些年 我還算可以 至少都對得起自己
謝謝你 是你的單純 給了我指引
遇見過 很多很多人 完成了一些些事情
你一定 還無法想像 多精彩過癮
誰說人生是公平的 它才不管我們想要怎樣
很感激...
我的坦誠文章 @bigtan_bibi
高職三年級,那些被學渣碾爆的婊子們還好嗎?
-
這是我的17歲。
-
這些年 我還算可以 至少都對得起自己
謝謝你 是你的單純 給了我指引
遇見過 很多很多人 完成了一些些事情
你一定 還無法想像 多精彩過癮
誰說人生是公平的 它才不管我們想要怎樣
很感激 你那麽倔強 我才能變成今天這樣
-
一個國中小婊子整天看小說、打神魔之塔,成為第一屆會考白老鼠,啃著4B1C的成績單,虛度三年光陰,鑽進了和自己實力門不當戶不對的花商應外科。
因為該死的虛榮心,覺得制服好看,殊不知這是許多人不惜放棄花中、花女而擠進的志願,突然意識到這種落差的小婊子,第一次段考馬上成為大家口中的吊車尾。
-
高職生活的第一天,就被會計老師多留半個小時輔導,一方面覺得第一天就留是在哈囉,但意外地覺得會計有趣。
除了會計之外,其他作業都是抄別人的,每天到學校第一件事就是抄作業當小婊子,覺得身為高中康輔豬,自己ig粉絲人數有兩千就是網美,整天打公關跑社慶有夠快樂交一堆朋友,然後繼續吊車尾。
面臨高三,總幻想可以靠會計乙級技優申請國立大學,但赫然發現在校成績太爛,進不了證照班,就突然有種算了,反正我就這樣子吧,沒差吧?的感覺,繼續混。
這是我的17歲。
-
有天被經濟科老師唸了幾句,上課都不聽,以後能去哪?當下原本不以為意,但到家後就突然想起這句話,陷入一陣沉思。好好笑,對,我怎麼那麼好笑。
以為會計好就能當上會計師嗎?以為大學考試沒有其他科目?能考去哪?到底能幹嘛?
這是我的17歲,第一次為了自己的人生思考,不是僅僅因為制服好看而做的選擇。
-
暑假結束後高三來臨,把課桌椅從最混的最後一排搬到講桌旁,迎面而來的是一整年的倒數生活與考試抱佛腳,放學後晚自習,晚自習後再到麥當勞,那時後每天兩包大薯胖爆。
是真的吧?人生第一次意識到,努力是有收穫的。
班排名從32到一段26,再到班排20內,五模校排前50;從一個大學渣,到前10名學霸跑來問我專業科目怎麼讀的;從段考完大家討論說,欸你剛剛猜了幾個C,到切磋很難的題目,順利分析出答案。
是真的吧?17歲的我終於有資格選擇未來嗎?
-
17歲接著統測一同完結,經濟從0分讀到96分,英文從20分背到72分,但數學只有24分。
雖然沒有考上第一志願,但還是很感謝17歲的自己。
-
高中老師曾經放過一部日本電影《墊底辣妹》,是真人真事改編,辣妹從小學程度最後考上慶應大學。當時看完衝擊很大,甚至得到了人生座右銘「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夠努力的自己」。
比起那些不切實際的人生勝利組故事,這種比自己還慘的人設,靠努力翻轉的情節更加吸引我的目光。但數學真的很擊敗,不是我在開玩笑,被當三年真的不太吸引人。
-
有次班導在課堂上,要大家站起來說出自己的志願科系,那時我很彆扭地說,我想考O大會計系。
原本預期班上會出現嘲笑聲,大家說著「會的啦,一定可以的,你那麼認真」,真的差點哭出來。
這是當初只想著,喔,花商制服好好看的我,
從來不敢想像的情節。
-
如果沒有那個放手一搏的17歲的自己,就不會有現在的我。
-
比起制式的考試,大家應該更需要知道,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想要做怎樣的工作,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雖然不知道自己未來會過得好不好、體不體面,但知道自己絕對不會想念個大學,什麼都沒學到就畢業,應徵了不用念大學也可以做的工作,再來抱怨自己怎麼那麼慘,沒人愛,沒人疼,沒錢,變成怨天尤人的人生失敗組。
-
17歲是人生第一個選擇的關卡。
那時總說,天啊,我的人生好難,
但其實更難的都在17歲之後。
常告訴學弟妹說,就算不喜歡這個科系、不去轉系也沒關係,至少也要找出自己的興趣,思考自己要做什麼、學什麼、怎麼找資源。但比起做選擇,大家需要的是學會為自己思考。這是我的17歲領悟到的第一件事。
-
很多人會問打工好不好?老實說,打工也要有有目的,至少花一樣時間、賺差不多的錢,至少也要是對未來加分的工作,更不是父母花大錢讓你念書後,你因為打工荒廢課業,本末倒置。
每個人一樣都讀大學,但畢業後,自己的籃子裡裝的東西不見得一樣,你可以裝滿兩個、三個籃子,但你也可以把你的籃子丟了。
-
比起那些很厲害的國立頂大生來說,真的很微不足道,甚至那個17歲的小婊子也沒因為努力,就像電影演的那樣,一舉衝破天際。
但我還是很感謝17歲的自己。
謝謝你,謝謝你好好地長大了,
漸漸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引路人。
-
不管你現在在準備什麼考試,做著什麼樣的工作,念著什麼樣的科系,我們繼續走下去,繼續往前進,看這條路我們能走到哪裡,走到那個我們都想去的地方。
後記:
其實上面應該要附加一點黑暗的成分,到後期發現好像唸的還行的時候,如同標題所述,有些討厭鬼剛好很聰明(不是同班的),就想要讓他們嚐嚐被學渣碾過的羞辱感,對於考生來說,最簡單的動力我歸類成以下三種:
有效程度 🌝🌝🌜🌑🌑
1.在學科中得到成就感 (順便從中找興趣)
有效程度 🌝🌝🌝🌝🌑
2.虛榮心 (考試不求過求排名,讀書為了被說好厲害)
有效程度 🌝🌝🌝🌝🌝
3.碾過那些婊子,多跟成績好的人吵架 (這招太屌)
#花蓮高商 #應用外語科 #會計系 #康輔社 #墊底辣妹
#學渣 #統測 #十五歲的自己 #劉若英 #童軍社 #考試
應用外語系高職 在 多益達人 林立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林立老師任教學校簡介🙋
文藻外語大學
成為臺灣第一所外語專門大學。原英語文教育學群與國際實務交流學群整併成立英語暨國際學院、歐亞語文教育學群改為歐亞語文學院、創意產業學群改為文教創意產業學院。原歐亞語文學院之應用華語文系、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改隸文教創意產業學院。成立全人教育學院。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英語: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NKUST、高雄科大、高科大、高科 ,現為臺灣頂尖科大榮獲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每年經費總補助近四億,全國科大排名第一。亦為臺灣學生人數規模第二大的國立大學,僅次於國立臺灣大學。校友眾多達二十萬人。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三校於2018年合併新設而成。三校資源整合以「創新創業」、「海洋科技」、「親產優質」為主要發展特色。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英語: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簡稱NKUHT、高餐大或高餐,為臺灣唯一的國立餐旅大專院校,也是臺灣餐旅學校最高學府,並以海外實習及需要穿制服而聞名。設有四年制及二年制大學部、五年制專科部、進修部及研究所。
林立老師在英語教學已經超過十年的資歷了,一直努力增進實力,從以前的私立高職→私立科技大學→私立大學→國立大學,一步一步都是林立老師努力來的,所以跟著林立老師學習英文,肯定進步👍👍👍
#高雄人 #學習英文 請找 #多益達人林立英文
#高中英文
#成人英文
#多益家教班
#商用英文
應用外語系高職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15 星期一 絕對音樂】
「成功與失敗的分界點不在於教育、訓練與經驗,而是挫折復原力…。」
SO~~挫折的發生能帶給你一個靜心思考的機會,
了解自己、觀察外在環境,進而找到新的出路,
記得適時為自己打打氣哦…。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就在KISS RADIO FM99.7
把耳朵借給我,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林彥丞:哪個學生不想考出好成績》
在國中階段,媽媽曾必須小心翼翼不過問林彥丞的功課,因為若是用這個標準衡量,「他什麼都不是,在父母眼中找不到一個優點,會全面崩潰。」
他是每一堂課都睡、考試成績只會拉低班上成績的「千睡爺」和「拉拉隊」。這樣以考試成績來衡量的「壞學生」,是「沒有選擇」、「不必作夢」的一群。但是林彥丞和爸爸媽媽都不放棄探索,找回自信後,他什麼都不怕……
- - -
今年二十八歲的林彥丞,看起來陽光、健康,是個熱愛工作的「小老闆」。他推廣樂活式的健康生活,代理荷蘭百年老牌Gazelle自行車,引進歐洲家庭必備的自行車兒童安全座椅等配件,創業第一年就已賺回成本。沒有背景、沒有錢,林彥丞靠著「陌生開發法」創業,直接打電話、飛荷蘭談成代理權。
林彥丞擅長替自己爭取機會、找資源,這是他在顛簸成長過程中練就的本事。很難想像這個充滿自信的年輕人,國中階段「看不見光,什麼都不在乎」。
他是被台灣教育制度放棄、主流價值認定「沒有選擇」、「不必作夢」的一群。還好他的父母沒有放棄,協助他在「主流」和「學業」以外的廣闊天空,張開探索「興趣」的天線。高中當志工的經驗,讓他的探索天線第一次接收到「就是它!」的電波。林彥丞在那瞬間找回自信,體會到「我也不錯」的悸動開心。
看不到光的青春期
要不是媽媽汪詠黛為了出書,向兒子求證國高中的「事蹟」細節,林彥丞根本不願意回想那段很痛、看不見光的歲月。
噩夢當然從成績不好開始。在台北的明星國中,他穩居班上倒數三名,外號叫「千睡爺」,上課聽不懂一直睡;又名「拉拉隊」,把班級校排名成績拉下來。一大串惡劣的行跡:作弊被抓到、回家後從不打開書包寫功課……都是因為沒有舞台,找不到生命的著力點。
在學校的挫敗和屈辱,林彥丞一股腦發洩在家人身上—飆髒話罵人,罵完跑回房間哭,留下媽媽在客廳哭,不輕易表露情感的爸爸則跑到車子裡哭。「全家哭了一缸子眼淚,大家都很受傷,而且經常失眠,」媽媽汪詠黛用「慘烈」來形容那段時期的親子「嗆聲大戰」。
但是她去上人本的父母課程,相信「兒子有溫柔的眼神絕不會變壞」。也下定決心不再過問兒子的功課,「否則他什麼都不是,在父母眼中也找不到一個優點,他會全面崩潰,」汪詠黛說。
父母開始學習「放心、放下但不放棄」,和老師合作,培養他「學業以外」的能力。晚上同學留校課輔,林彥丞跟體育老師學打桌球;省下補習費,去補籃球、學朱宗慶打擊樂。假日全家「四輪加二輪」(轎車後掛著單車),陪最愛騎單車的林彥丞,到處趴趴走;甚至買全副行頭,讓他加入大人的車隊。暑假打死不參加暑期輔導,便由爸媽出時薪、請朋友「假裝」雇用他當工讀生,從打工中體會努力才會得到的滋味。
高中就讀台北陽明山上的私立惇敘高中,是爸媽替他做的選擇。因為林彥丞依舊「自我放棄、什麼都不管」,爸媽知道他考不上高中、念高職又沒有明顯傾向,「惇敘有綜合高中,可以讓他再試試,」媽媽說。
高中覺醒,扭轉人生
高二就讀資訊管理科,他開始找回自信。「以前又矮又胖」的他突然抽高,居然被全校第一名的學妹喜歡,「外表太重要了!」林彥丞第一次覺得自己好看。同時,比起其他更差的同學,他「稍微認真」,竟然能考到第一名。更重要的,寒暑假擔任導覽志工和遊學紐西蘭的經驗,讓「像吞了炸藥一樣」的火爆小子林彥丞,開始「醒過來」,想「扭轉自己的人生」。
他到歷史博物館擔任達文西畫展的導覽志工時,發現自己喜歡人群、喜歡講故事,而且「全部人都圍在旁邊聽你講,講完大家都拍手,覺得自己好重要。」他從此愛上志工服務,並從國內服務到國外。
從小不乏出國旅遊、打工經驗,獨立的林彥丞在高二的紐西蘭遊學營中,發現自己敢大膽開口用破英文和外國朋友交談。一次必須團隊合作的野地求生訓練更讓他開竅,英文是「求生」能力之一,也是他的強項和最愛。
回來後,堅持要念大學,要主修應用外語。這是林彥丞最大膽的一次「賭注」。因為惇敘的商科課程,並沒有外語科的訓練,也不可能為他一個人改變。
那時的導師邱瓊滿記得,林彥丞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不行的不敢臭屁」,他接受學校不會改變課程的事實,第一次自己向爸媽要求補習。一旦自己想要念書,擋也擋不住。「這輩子從來沒看過兒子那麼認真的白天上課、晚上補習,」汪詠黛忍不住眼眶泛紅。
在課業之外的地方證明自己
找到自己的喜愛和強項,林彥丞在龍華科大嶄露頭角。他還是一貫在功課以外的地方證明自己,硬是連續考取國際領隊執照、國內英語導遊執照。他擔任系學會會長,不錯過任何一個國際參訪的機會,更擔任青輔會第一屆國際推廣大使,接待來台學中文的外國學生。
他在兩千名台清成交名校學生中,脫穎而出獲選進入微軟實習生計畫,讓他確認自己的優勢、更有自信。他更發現大學和技職體系的資訊落差太大,「我隨時上台大、清大的網站上找資源,因為技職體系什麼都沒有,即使有,學生也不在乎,覺得那是給好學生的。」他常看到技職生不敢大聲講出自己的校名,怕人家沒聽過。
「我們的教育沒有給孩子自信,小朋友沒有自信就一直往後,哪個學生不想考出好成績?但就是不知要從哪裡加強呀!」他常在演講中鼓勵台下的技職生,要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往往一片淚眼相對。
同學都是「非常會考試的人」,但他一路用推甄方式進入東吳企管研究所;甚至還替自己爭取到德國交換學生一年,是東吳第一個非德文系的交換學生。
面對台灣的教育主流價值,林彥丞選擇另闢蹊徑。他感謝父母沒有放棄他,「否則一定上社會新聞。」「技職生不一定要變成吳寶春、台灣之光才叫好,」林彥丞說,「做自己喜歡的,又可以幫助別人,就很快樂。」
他的心因此愈來愈柔軟,路,也愈走愈順暢。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43383-林彥丞:哪個學生不想考出好成績?/)
***************************
應用外語系高職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9/25 星期一 絕對音樂】
「想幸福,就要有執行力,做一點是一點;
做,就有一分,光想不做,連一分都沒有;
自己的幸福自己找,不要抱怨為什麼不幸福、不快樂。
沒有人該給你快樂,你要付出,才有成果;
這好像很教條,但卻很真實…。」 BY張小燕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就在KISS RADIO FM99.7
把耳朵借給我,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與學習障礙共處 她畫進紐約時報…》
來自台灣的插畫家Julia Yellow,大學時便因為Illustration West金獎嶄露頭角,固定供稿給紐約時報,至今六年,目前客戶群遍及義大利、比利時、黎巴嫩和台灣。並於2014年被美國PRINT雜誌選為年度新銳插畫家TOP20。
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插畫系畢業時,她代表畢業生上台致謝詞。雖然大學時期成就亮眼,但她的求學路並不順遂,曾在國中一年級時輟學。她揭露自己的過去:「八歲時,我被診斷出有學習障礙。那時,台灣人幾乎不瞭解學習障礙是怎麼一回事。成長的路上,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我別無選擇,只能畫畫。像一個小瓢蟲,在急流中快要溺斃,藝術是從旁漂過的浮木,救了我的命。」這段剖白讓台下許多有類似經驗的畢業生及家長動容。
資優家庭的異類 恐懼被遺棄
學習障礙的孩子多半智力正常,但腦神經中某種學習功能異常,使他們在聽、說、讀、寫、算上遭遇一項或多項困難。Julia的弱項在數學和閱讀,從幼稚園大班開始,她的數學能力就特別差,從一數到一百,她常會漏掉幾個數字,進位時容易出錯。小學低年級時,怎樣都背不會九九乘法表,成績總是倒數。
生在普通家庭,也許情況不會那麼明顯,但因為與她相差六歲的姊姊,總是第一名,大學就讀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父母拿獎學金在美國留學,回台後父親任職中央研究院,全家住在中研院宿舍,鄰居小孩多是成績優異的好學生,生活圈盡是優秀的人,顯得她格格不入。這使她幼稚園到小學四年級時,經常做被遺棄的噩夢而哭醒。她打從心底害怕,有天媽媽發現她那麼笨,就不要她了。
由於睡前經常發脾氣,上學前會肚子痛,表現出強烈抗拒,母親確認Julia有學習障礙後,便把她送到體制外的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種籽實小特殊之處,在於有選修制度,除了國語和數學必修外,其他課程都讓學生自由選擇。但Julia對數學的恐懼還在,不願上課,曾經把老師都鬧哭了,得到「鬼見愁」的封號,四年級時一度中斷數學教育,直到六年級才重新拾起。種籽實小畢業後,回到常規國中就讀,青春期的荷爾蒙變化,讓敏感的她對同學間你來我往的酸言酸語適應不良,常處於情緒崩盤狀態,經過學校都會害怕,沒念完國一就輟學了。
找到熱情 學習路上轉捩點
如同許多青少年,Julia那時非常著迷日本漫畫,也很喜歡畫漫畫,想去日本大學讀漫畫系,因此在一間入學門檻很低的高職,就讀應用外語科日文組。高二那年,學校把她和一些普通班同學分到升學班,班上師生看不起她們,Julia不服氣,開始努力自修日文,成為當年全校唯一通過日本交流協會二級日本語能力試驗的學生,從此自信大為提升。她發現,只要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即便一開始落後,也能趕上並超越別人,只要自己有心,很多事都不是太難。
之後她進入一所外語學院,繼續修讀日文。但大一程度的日文對她來說,太過簡單,因為畢業的標準是她早已達到的二級日語能力。於是她再度休學,赴美留學。當她進入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插畫系時,已近22歲,足足比別人晚三年。
同學都是18歲第一次離開家,對花花世界充滿嚮往,玩樂少不了;她則全心全意專注在學業上,充滿戰鬥精神。由於拿獎學金入學,很怕成績不到標準會被取消,從第一堂課就戰戰兢兢,老師要大家交一份作業,她都做兩份,引來努力過頭的嘲笑;成績不如意,她便主動找老師談,看能如何改善,讓師長對她印象深刻。
剛開始由於語言能力不夠,找老師談話時,總是緊張到發抖。閱讀方面的障礙,讓她閱讀英文教材的速度非常慢。所幸美國大學有相關機制輔助,她向輔導室申請過延長考試時間、在減少干擾的空間單獨考試,以及用可以檢查拼字和文法的電腦考試。她說,比起台灣直接讓學習障礙者加分,美國學生必須自行帶診斷書向輔導室申請,再跟授課老師溝通;這些措施不損自尊,也不會讓其他學生感到不公平。
成功滋味 來自比別人更珍惜機會
大學三年級時,她參加老師主辦的「紐約行」活動,參訪各種展覽和雜誌社,也向紐約時報的藝術指導取經。紐時的藝術指導便有了給學生機會的念頭,原本向另一個學生邀稿,但他沒答應,機會便落到已有得獎經歷的Julia身上。雖怕不能勝任,她仍硬著頭皮答應。本來在三天內交出三四張黑白草稿,已是不小的壓力,但她熬夜交出九張彩色草稿。紐時藝術指導欣賞她敬業的態度,多給兩百美元報酬。此後,她就定期供稿給紐約時報,也打開在美國接案的大門。
Julia也以「焯両黃」為筆名,為一些中文刊物畫插畫。她說,台灣客戶的要求比較簡單,插畫像是配圖。而紐約時報的藝術指導則會要求改稿、甚至退稿,因為「插畫是文章的視覺引言,必須把文章的精髓抓出來」。因此接到案子後,她會先把文章細讀四、五遍,查清其中的生字和相關背景,以理解內容,再把文章概念圖像化地表現出來。紐時文章以深奧出名,頭一年接案時,她深怕插畫生涯毀於一旦,總要熬夜準備。現在速度快多了,因為「腦中有塊肌肉訓練好了」。
想到在美國畢業致詞後收到的回響,Julia有個心願—和母親一起出書,把自己學習的心路歷程寫出來。她想讓那些在體制中摸索學習方式的孩子知道,曾經她也彷徨無助過,他們並不孤單;但不管目前的路有多黑暗,有信念,一切都可以克服。小時候看過媽媽崩潰大哭,她知道選擇特殊教育的母親有多辛苦,而且傳統價值觀,「孩子學得不好,大家都怪媽媽。」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提供一些陪伴與給力。「我對這個議題有熱情,只要能力所及,我很樂意來做」
作者:陳姿羽
(文章來源:http://www.verymulan.com/…/%E8%88%87%E5%AD%B8%E7%BF%92%E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