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應收收入會計科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應收收入會計科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應收收入會計科目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小樂:我的生存之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感謝分享者的用心!好書值得推薦! 1.基本理財觀念: ◎投資理財前應先做兩件事-適當的節省開支,存下理財第一桶金;購買一些基本保險,確保未來身體發生狀況時,有一定的保險理賠幫自己度過財務難關。 ◎不要投資任何沒生產力的資產-如外匯、期貨、選擇權、原物料(金、銀、銅、鐵、和石油等)。 ◎投資...
應收收入會計科目 在 小樂:我的生存之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分享者的用心!好書值得推薦!
1.基本理財觀念:
◎投資理財前應先做兩件事-適當的節省開支,存下理財第一桶金;購買一些基本保險,確保未來身體發生狀況時,有一定的保險理賠幫自己度過財務難關。
◎不要投資任何沒生產力的資產-如外匯、期貨、選擇權、原物料(金、銀、銅、鐵、和石油等)。
◎投資的錢,絕對不能與生活所需的基本開銷混在一起,最好是3~5年不會用到的錢,才能拿來投資。
◎配合人生階段,隨著年紀增長,所能接受的風險應越來越低,尤其退休後,更是少碰高槓桿的金融商品。
◎善用時間力量,只要慎選好公司,複利的威力會使資產創造出奇蹟,因而美夢成真。
2.財務報表並不是萬靈丹,但卻能幫助投資人迅速判斷一家公司的好壞與體質狀況,有趨吉避凶的功能,只要仔細研讀,大致上就能看出公司整個經營面貌,不僅提早預判出有問題的企業,更能遠離大部分的「地雷股」,避免辛苦存下來的錢血本無歸,讓投資人在投資理財時,少走些彎路,少花點冤枉的學費。
而閱覽一家公司的財報時,要一次看最近5年的資料,才能看出一家公司是否具備【長期穩定獲利能力】。
「損益表」:公司是賺錢,還是虧錢的報表。營收多少?成本多少?費用多少?稅後淨利是多少?
「資產負債表」:公司在做這門生意時,擁有哪些資產、借了哪些負債,以及股東出資多少錢等資訊。
「現金流量表」:了解公司是否有能力把獲利,轉換成現金流回公司,提供持續成長運作之所需動能。
3.「資產負債表」:
【左邊】放的是資產相關類別的會計科目。
【右上角】放的是負債類的會計科目。
【右下角】放的是股東權益科目。
資產(左邊)=負債(右上角)+股東權益(右下角)。
負債(外面欠人家的錢=外部資本)與股東權益(股東出資的錢=自有資本)中間的【那根棒子(橫線)】,就是「財務槓桿」。
當「財務槓桿」往上移,表示股東出資增加,全體股東對公司未來有好的看法。當「財務槓桿」往下移,就代表借貸資金來源佔大多數,股東們不願意出錢投資,只能透過增加負債來經營,這時公司可能就會出現財務問題。
4.不同行業別的公司,應收款項週轉率的數字會明顯不一樣,但只要是現金交易的行業,其【平均收現日數】通常小於15天,而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帳款】佔總資產比例也會很少。
大部分一般台灣企業的平均收現日數,約在60~90天之間才算正常,表示應收帳款在60~90天之內會變成現金,若遇到較特殊之行業別,就不能只單純看個別公司的數據,必需從行業的平均表現進一步分析。
如果一間公司經營穩健,【平均收現日數】也會相對穩定,不會有太大起伏。但少部分心術不正的公司高層,為了美化損益表的獲利情況,進行假交易,使業績營收看似大幅成長,不過銷貨出去的貨品,是無法變成現金回流,而這些假交易幾乎都是在【應收帳款】這個會計科目上動手腳,此類公司的財報會有五項明顯特徵:
◎營收會有大幅成長的假象。
◎稅後淨利也會大增。
◎應收帳款的金額會大幅增加。
◎因為是假銷售額,故現金無法等比例大幅成長。
◎平均收現日數也會越拖越長。
5.【平均銷貨日數=平均在庫天數】,表示存貨平均在公司倉庫待得越少天,在庫天數越短,其產品就越暢銷。
◎平均在30天內銷售出去,代表這家公司非常優異,如Alppe公司。
◎平均介於30~50天,通常屬於流通業的模範生,如7-11、好市多,或擁有熱銷產品的品牌公司,如UNIQLO,或存貨管理能力相當優秀的公司,如鴻海。
◎平均介於50~80天可賣出,也算是經營不錯的公司。
◎平均介於80~100天的行業,如化工、塑膠、農產品等。
◎平均介於100~150天,多屬工業性或原物料產品,如工業電腦、鋼鐵、石油,其需求比較不旺盛,客戶久久才下單一次。
◎平均大於150天,則表示公司經營能力不佳,或屬於較特殊行業,如造船通常大於250天、飛機製造通常大於300天、精品業Tiffany大約在400天以上、房地產業幾乎是1000天起跳。
6.一家公司從買材料到投入生產,到產品製作完成放入倉庫,再由業務賣出產品,最後到收回客戶貨款,整個流程就叫「做生意的完整週期」=【平均銷貨日數(存貨在庫天數)+平均收現日數】=【應付帳款付款天數+缺錢天數(現金週轉期) 】。
假如整個「做生意的完整週期」小於35天,表示這間公司經營能力非常出色的,因為基本上向供應商進貨所需之【應付帳款】,平均在40~60天後才需要付款,如果做一整趟生意的天數,不超過付給廠商帳款的時間,表示只要靠供應商給的錢就能週轉營運,公司不用再傷腦筋籌錢經營,假如要突然倒閉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
7.公開資訊觀測站之財務報表取得:http://mops.twse.com.tw/mops/web/t05st22_q1。
輸入「公司股票代號」後之閱讀順序:
Ⓐ「現金流量」-比氣長,越長越好。流進公司的現金越多,公司的底氣就越充足,氣力就會越長,才值得長期投資。
Ⓑ「經營能力」-翻桌率,越高越好,一年幫公司做越多趟生意,表示經營能力越好。
Ⓒ「獲利能力」-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毛利率是否夠高?毛利越高,代表這真是一門好生意。毛利越低,代表這是一門艱困的生意。如果毛利是負的,那就代表真是一門爛生意。
Ⓓ「財務結構」-那根棒子(橫線),位置越高越好。能夠看出一間公司股東們,對這家公司的普遍性看法,是否會出錢投資?
Ⓔ「償債能力」-欠人家錢,有能力還嗎?能還越多越好。
8.從Ⓐ「現金流量」破解公司的存活能力:
Ⓐ①以「大於100/100/10」的觀念來分析。
第一個100,指的是【現金流量比率=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流動負債】>100%比較好,代表公司真正賺進來的現金,足夠償還對外的短期負債。
第二個100,指的是【現金流量允當比率=最近5年度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最近5年度的資本支出+存貨增加額+現金股利)】>100%比較好,代表公司最近五個年度不需要對外借錢融資,所賺的錢已經能自給自足,不太需要跟銀行借錢或股東增資。
第三個10,指的是【現金再投資比率=(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現金股利)÷(固定資產毛額+長期投資+其他資產+營運資金)】>10%比較好,代表公司手上真正留下來的現金,最低應佔總資產10%以上。
Ⓐ②手上是否有足夠的現金,能否安全渡過不景氣時的危機時刻?
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現金與約當現金最好佔公司總資產的25%以上,最少也應該大於10%,尤其是屬於高資本密集(燒錢)的行業,現金佔總資產比例最好要高於25%。
Ⓐ③公司銷貨過程中,是否能即時收回現金?
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一般來說,只要小於15天,基本上算是收現金的行業,如便利商店、百貨公司、鐵路運輸、航空等,或其產品價格波動很大(一日三市),如原物料的金、銀、銅、鐵、石油、農產品、DRAM等。
閱讀財務報表順序為Ⓐ①>Ⓐ②>Ⓐ③,但三個指標重要性是Ⓐ②(占70分)>Ⓐ①(占20分)>Ⓐ③(占10分)。
9.從Ⓑ「經營能力」破解公司做生意的真本事:
Ⓑ①看「經營能力」中【總資產週轉率】,大於1以上還不錯,但如果小於1,代表是資本密集(燒錢)的公司。
Ⓑ②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如果是高資本密集公司,它的現金占總資產比例,最好高於25%以上。
Ⓑ③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而手上缺現金的話,那至少得確保這家公司能天天收現金,最好是在15天以內。
為何公司有現金會如此重要?就是因景氣時常會有波動,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像黑天鵝意料之外的壞事發生,假如當下身邊沒有足夠現金週轉,很容易在這時間點引發財務危機。所以,碰到高資本密集的公司,閱讀順序為Ⓑ①>Ⓑ②>Ⓑ③,才能避開投資到爛公司的可能性,而不會出現資產歸零的慘況。
10.從Ⓒ「獲利能力」破解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①損益表中【毛利率】,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越高越好。
Ⓒ②損益表中【營業利益率】,有沒有賺錢的真本事?越高越好。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毛利,毛利-營業費用=營業利益。
【營業費用】小於10%,代表這家公司在此產業已具有相當規模,或是在該行業市占率前三名,如台積電、大立光。
【營業費用】小於7%,代表這家公司不但具有很大規模,且在經營上的費用也相當節省,如台塑、鴻海。
【營業費用】若大於20%,有可能是自有品牌公司(如HTC、阿瘦皮鞋)、尚未具有規模經濟的公司(如生技、醫療)、需不斷做促銷活動的流通業(如超商、屈臣氏、全聯)、或餐飲業(房租、水電、人事費用)等。
Ⓒ③【經營安全邊際】=營業利益率÷毛利率,越高代表公司獲利的寬裕度越高,抵抗景氣波動的能力越好,對於面對殺價競爭時可以撐得比較久,如果大於60%以上最好。
Ⓒ④看「獲利能力」中【淨利率(純益率)】,越高越好,看稅後是否有賺錢,至少淨利率應大於資金成本,通常要大於2%~3%以上。
Ⓒ⑤看「獲利能力」中【每股獲利(EPS)】=淨利÷總股數,越高越好,股東才能賺更多。
Ⓒ⑥看「獲利能力」中【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淨利÷股東權益,相對於股東出的錢,能獲得多少的報酬率,越高越好,最好是10%~20%以上,如果小於7%就得小心觀察。
11.從Ⓓ「財務結構」破解公司是否有破產危機:
Ⓓ①看「財務結構」中【負債佔資產比例】是往上移?還是往下移?就是資產負債表的右邊【那根棒子(橫線)】,棒子上方為負債,棒子下方為股東權益,不要超過同產業的平均標準。
Ⓓ②看「財務結構」中【(長期資金佔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比例】=長期資金來源÷長期資金去路,以長支長,越長越好。如果小於100%,就有可能是以短期資金,去購買長期資產的可能,投資人就得特別小心。
Ⓓ③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最好是在10%~25%以上,越高越好。
12.從Ⓔ「償債能力」破解公司是否有還錢本事:
Ⓔ①看「償債能力」中【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越大越好,流動資產包括現金與約當現金、應收帳款、存貨等三種短期資產。
一般流動比率大於200%以上就好,但怕少部分惡質公司,過度美化應收帳款與存貨,建議最好大於300%以上。
◎第一先看「償債能力」中【流動比率】,是否大於300%以上。
◎第二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最好是在10%~25%以上,越高越好。
◎第三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是否需很久才能收回款項?
◎最後看「經營能力」中【平均銷貨日數】,公司產品是否暢銷或滯銷?
Ⓔ②看「償債能力」中【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流動負債,越大越好,最好是近三年的速動比率大於150%以上。
◎第一先看「償債能力」中【速動比率】,是否大於150%以上。
◎第二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最好是在10%~25%以上,越高越好。
◎第三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是否需很久才能收回款項?
◎最後看「經營能力」中【總資產週轉率】,最好是大於1,因為小於1,代表這家公司是高資本密集(燒錢)的行業。
如果一家公司沒現金,收錢速度又慢,又是經營燒錢行業,用基本常識判斷都知道投資它實在太危險了。
13.好公司在財務報表的共通性:
◎公司經營保守穩健,手中留有很多現金。(現金流量→比氣長、越長越好。)
◎應收帳款與存貨的管理非常優異,做生意的完整週期又比業界其他競爭者要短。(經營能力→翻桌率,越多趟越好。)
◎毛利率高,這是一門好生意;營業利益率高,有賺錢真本事;經營安全邊際高;股東報酬率高。(獲利能力→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不會過度使用財務槓桿,資金來源不會發生「以短支長」的致命錯誤。(財務結構→那根棒子越高越好。)
◎短期營運資金充足,對外負債有能力償還。(償還能力→欠別人的,能還越多越好。)
應收收入會計科目 在 小樂:我的生存之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摘錄得很好👍
1.財報是一種立體的觀念,不能只單看一張報表就決定投資,否則容易產生錯誤判斷,而一般人普遍的盲點,都只注意「損益表」。三張表中,最重要的其實是「現金流量表」,因為現金流量表上的數字,才是代表真正有該筆金額流入或流出公司,而「資產負債表」是當天餘額(存量、定量)的觀念,「損益表」則是推估(流量、一段期間)的概念。
「財務報表」是一家企業營運的成績單,經營優劣就像是人體健康狀況,不太可能一夕之間由好變不好,或由不好轉好。所以,財務報表需要查看至少五年以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景氣循環,才能推斷出公司的真實現況。
2.會計師出具年報的五種查核意見:
◎無保留意見→毫無保留,可信任。
◎修正式無保留意見→修正後,可信任。
◎保留意見→有難言之隱。
◎無法表示意見→看不懂。
◎否定意見→完全唬爛。
只有獲得「無保留意見」與「修正式無保留意見」的財報,才值得花時間研究下去,如是其他三種,就需特別小心,基本上可以直接跳過這種大有問題的公司,不用拿自己辛苦錢跟它博感情。
3.量大不一定是最好,最主要得看後續費用支出多少。譬如以個人收入來舉例,當你每個月收入10萬,而一個月開銷卻是15萬,表示10萬的收入對你來說就不好,若你的月支出只有5萬,那10萬的收入就很好。
像營收一年380億,大不大?380億剛好是茂德公司一年營收,它倒了!
像營收一年500億,大不大?500億剛好是力晶公司一年營收,它下市了!
像營收一年1000億,大不大?1000億剛好是勝華公司一年營收,它倒了!
所以,千萬別只聽媒體說某公司營收創新高時,就貿然進場投資,因為數據尚未扣除成本及費用,還不知道這家公司是否有賺錢能力,無法立刻分辨好壞。
4.「營業收入」三種常用分類:
◎依客戶別區分→如果收入大部分是來自單一客戶,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壞消息,當大客戶快速成長時,將有利公司業績長紅,但當大客戶突然轉單,就會產生獲利下滑的風險。
◎依產品線區分→哪些產品幫公司賺錢,哪些產品是虧錢,分析公司將研發資源如何有效配置,以利業績貢獻。
◎依區域區分→最好情況是五大洲都有包含,如果大部分都集中在某一區域,一旦有突發事件,將造成經營虧損的可能。
企業經營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不是只看某一期營收金額變多,就覺得很好,應將其分類,歸納分析出真正原因,查清楚哪種收入品質是比較穩定成長的,尤其別陷入「一次性收入」的迷思。
【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遠比短期的營業數字更加重要。】
5.從損益表可得知:收入-成本-費用=淨利,而企業為了提高淨利有兩種方法,增加收入,以及降低成本或費用。
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要選擇開源,還是節流好呢?
其實兩者都很重要,但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不管公司再怎麼省、摳門到極限,成本與費用也一定會大於零,且過度的控管,終究會損壞公司對外的品牌形象及降低內部員工士氣。
而提高營收,並不是一直低價搶單,競爭有限市場,應找出公司優勢,投入適切比例資源,創造更多獲利,如此才是長期經營的較佳方針。
6.公司有賺錢,為什麼卻倒閉?主要是損益表,是讓股東知曉它是賺錢或賠錢的報表,是一種「預估」觀念,因為目前大部分上市櫃公司都不是現金交易,多數公司是採用應計基礎(產品交付給客戶,不管有沒有收到貨款,這筆交易就會記錄下來),很少有公司會採用現金基礎(只有在現金交付後,才會將此筆交易列入營收),所以「淨利不等同現金」,淨利只代表「在帳面上」,並不是公司營收很賺錢,就表示手上有很多現金。因此,才有所謂的「黑字倒閉」,明明損益表上有獲利,但公司卻因沒現金週轉而申請破產。【公司沒有獲利,還可以照常營運一段時間,可是只要幾天沒有現金,公司就可能馬上無法堅持下去。所以,現金才是公司持續生存的必要條件。】
7.「資產負債表」,主要在說明一間公司在經營事業的某一天,其擁有多少資產,積欠供應商與銀行多少負債,以及向股東拿了多少錢來投資。
【左邊】是「公司真正擁有的資產」,【右邊】則是「公司如何取得資產的方式」,也就是說資金是來自於負債或股東資本,而各項目是以流動性為邏輯擺放,愈容易變成現金的擺愈上面,由上到下是短期到長期,有形至無形的資產,其負債擺放方式也一樣。用個人角度來思考,例如:
◎現金與約當現金→自己總得留點現金在手上。
◎應收帳款→借錢給朋友。
◎流動資產→買車、換車。
◎長期投資→跟會、投資股票或基金。
◎固定資產→買地、買房。
◎無形資產→持續進修、出國讀書。
◎應付帳款→欠錢總是要還。
◎長期負債→車貸、房貸。
8.公司「存貨」過多,是好事或壞事?很多人都認為存貨太多不好。如果是以手機為銷售主力的企業,存貨太多就非常不好,可能隔半年沒賣出去,存貨就變得不值錢了。像食品公司存貨也不宜過多,其產品有保鮮期、生命週期短。但假設是一家金礦公司的存貨是金礦砂,鑽石公司的存貨是裸鑽,石油公司的存貨是原油,這時就不能說存貨多就是不好。所以,存貨多寡,其實得看「行業」而定。
9.「商譽」,並不是品牌價值,也不是市占率或市場口碑。舉個例子,A公司有總資產1000萬、負債400億、股東權益600億,此時準備併購B公司總資產100億、負債85億、股東權益15億。而B公司身價值多少錢呢?實際為100億(總資產)-85億(負債)=15億(股東權益=淨值),基本上A公司如用15億併購B公司,此時A公司商譽是零,但如果A公司認為B公司有潛力,願意花費20億元來併購B公司,則A公司商譽就會多了5億「20億(A公司收購價)→15億(B公司淨值)=5億(買貴了)」。
所以,投資人可以用常識判斷,當一家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很高時,就如一件東西買得太貴了,是好是壞,相信大家就能評斷的出來了。
10.「資本公積」,依公司法規定,有五種情況:
◎股本溢價→公司現金增資40元=面額10元+溢價30元,其中面額要加到普通股股本,表示股東依面額的出資部分,而溢價屬於多收到的錢,要加到資本公積的科目內集中管理,才能使資產負債表的左邊等於右邊。
◎資產重估價值→假設有棟大樓當時公司購入的價格是10億,現在重新估算後增值為19億,故左邊固定資產部分就要多9億,而右邊股東權益中的資本公積就需多9億,才能使資產負債表的左邊等於右邊。
◎處分固定資產所得的收益→例如賣掉一塊當初取得成本為2億的土地,得到現金6億,因左邊現金多了4億,故右邊資本公積也需多加4億。
◎受領捐贈→某善心人士捐給公司1億,左邊現金多1億,右邊同時需加1億到資本公積。
◎企業合併所獲利益→與「商譽」相反,併購B公司時,花費的錢比B公司淨值還便宜,所以省下來的部分須加回資本公積。
【只要記住資產負債表是平衡報表,左邊等於右邊的概念,就可輕鬆推導各別科目的真實意義。】
11.導致企業破產原因,除了找不到客戶無法增加營收之外,有大部分是因為錯誤的財務觀念,也就是用短期借貸資金,去支付長期的機械廠房設備等投資。錢的來源是短期負債,但取得卻是長期資產,如此錯誤做法是「以短支長」或「短債長投」,最終將造成企業破產。就如同之前臺灣曾發生現金卡與信用卡的雙卡風暴,國人以短期借款去支付長期生活所需,後來使很多人債臺高築,至今都還無法完全脫身。【公司需學習如何妥當運用「以長支長」,才是處理債務的上策。】
12.公司有大量盈餘,該怎麼分配或處理比較好呢?其實盈餘分配並沒有標準答案,大致上分為五種:
◎以現金留著。
◎投資。
◎併購。
◎還款。
◎分紅。
實際上,不管選擇後面哪四種方式之前,建議先維持適當的現金才保險,就如同個人理財一樣,身邊至少需準備3~6個月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而手握現金,不論何時都能買到大部分公司想要的資產,但手握大量資產時,卻不一定能即時換成足夠的現金,解決公司當下燃眉之急。
13.一間公司經營能力好不好,該如何判斷?最主要是看「翻桌率」,也就是資產一年內能幫公司做幾趟生意。
◎總資產週轉率:小於1通常代表屬資本密集(燒錢)或奢侈品行業,大於1代表整體經營能力相當不錯,大於2代表是流通業或經營效率特別強。
【有句話就說:低價要能存活,除非轉得快,就是指總資產週轉率。不能只看營收多大,而是要看週轉率,只要總資產報酬率大於資金成本率,公司就有獲利機會。】
◎存貨週轉率:看存貨一年可幫公司做幾趟生意,愈多趟愈好,代表商品或服務在市場上接受度高。
◎應收帳款週轉率:看業務團隊的收款能力,愈多趟表示該公司在市場上較強勢。
【假如公司做假交易亂塞貨,雖然營收與應收帳款會愈來愈好,但因為是造假,所以永遠收不到現金,會導致應收帳款天數愈變愈長,週轉率愈來愈低,時間一拉長總會留下蛛絲馬跡,此時需小心注意這些警訊,只要懂得如此觀念,就能使投資人提早避開可能做假帳的地雷股。】
14.企業經營四大關鍵:
◎融資策略→想辦法籌錢,也就是透過金融市場(銀行)或是資本市場(股東集資),此兩個來源去找錢。
◎資本支出→融資進來的錢,交由公司投資,購買企業經營所需的資產。
◎企業經營→買進來的設備與資產,交給研發及生產單位,從事研發製造,最後交由銷售團隊賣給客戶。
◎現金流量→實際上,產品與原物料採買,大多不是現金交易,所以會有應收帳款與應付帳款產生,公司就需把賺到的錢(淨利),轉變成現金。
15.總資產報酬率RoA=淨利率×總資產週轉率,當兩家公司RoA很接近時,該選哪間公司呢?以商業觀點來看,假如某一行業毛利夠高,被其它同業得知後,競爭者將會源源不絕的出現,所以即使當下擁有高毛利,仍然很難有效抵抗外來競爭。
而經營能力是屬於公司內部的一種才能,強調公司如何有效運用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總資產,來進行最有效的配置利用,這種特殊邏輯,一般競爭者是不易得其門而入,也偷不走的。
【當兩家公司RoA很接近時,建議選擇經營能力,也就是週轉率高的公司。】
16.「現金流量表」的任何現金流入叫「+」代表正值,現金流出叫「-」代表負值,分三個部分:
◎營運活動的現金流量→主要來自於損益表。
【最好大於零,大於流動負債,趨勢走向應與淨利同步,且正值愈多,表示本業愈賺錢。】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主要來自於資產負債表左邊科目。
【一般情況下,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多為負值,因為公司為了永續經營,必需不斷投入更多機械廠房設備等資產,替公司創造更多收入,也表示公司看好未來景氣發展。】
◎理財(融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主要來自於資產負債表右邊科目。
【借款、發行公司債、或向股東增資,表示有現金流入,所以是正值。還款、股東分紅,表示有現金流出,所以是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