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應宗和副院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應宗和副院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應宗和副院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應宗和副院長產品中有1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端疫苗"罕見"不良反應 眼壓過高 顏面神經麻痺 免疫力下降? "黃耆強身雞湯" 搶救面癱"補氣增體力" 暢通氣血! 氣功"大活絡法" 改善"血管彈性"增微循環 抗老蔬菜! "松子拌雙茄"修復血管彈性"降血壓" 本集來賓 博仁醫院副院長 康志森 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 沈瑞斌 雙和醫院神經科主任 鄔...

應宗和副院長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2:30:51

【@businessfocus.io】史丹福大學教授籲終止中國行動 警告:或削弱科技領先地位 . 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177名教授周一(13日)聯署發表公開信,要求美國司法部終止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所啓動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

應宗和副院長 在 法鼓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08:43:52

📰迎接走向十方的宗教師 法鼓山僧大辦招生說明​ ​ 法鼓山僧伽大學於3/14上午9點,於該校階梯教室舉辦「2021年招生說明會」,由男女眾副院長常寬法師、果光法師等師長,迎接來自各地40多位考生及親友;更有許多在馬來西亞、越南及中港澳地區的考生,透過視訊會議軟體同步參與討論及交流。​ ​ 會中法鼓山...

  • 應宗和副院長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07:30:27
    有 17 人按讚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應宗和副院長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2 04:04:39
    有 112 人按讚

    台灣知名台派精神科醫師分析:蔡英文是病了,還是壞?
    http://taiwanus.net/news/press/2021/202109211921381871.htm
    林進嘉觀點:蔡英文是個怎麼樣的人?
    有人說,在台灣參加過選舉的人,好像被剝了一層皮,祖宗八代都會被挖出來。但是蔡英文似乎是一個異數。
    蔡英文給人的印象:「出身富裕家庭、台大畢業、留學英美、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政大教授、國際法學者」。也因為這樣,當2019年6月11日民報刊登曹長青一篇「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是否造假」時,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打死,也不相信」。這不是因為蔡英文有多好,而是不相信世界上會有這樣大膽無恥的人!

    其實,蔡英文的博士、論文造假疑雲,早在2015年選舉時就已被提出來過。只是,當時媒體報導很少,大家也都認為那一定是選舉抹黑。因為,如果是「野雞大學、選議員」,或許有可能;但蔡英文牽涉的是「倫敦政經學院、政大教授,而且是選總統呢」,怎麼可能會有這種烏龍?那是絕絕絕…絕對不可能!

    在曹長青質疑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的文章之後,同年六月蔡英文偷偷傳真了一本「博士」論文,在英國LSE婦女圖書館出現。隨後,林環牆教授在2019年8月6日親自去翻閱,並在8月27日發表轟動全台的獨立調查報告,「蔡英文博士論文與學位證書的真偽」。林教授的結論是,蔡英文頂多是「完成論文初稿,但未通過博士口試」的博士候選人而已。

    接著,徐永泰博士在「四不一沒有」的嚴格限制下(「四不一沒有」:LSE聲明,這是根據作者的要求,不可以影印內容或用手機拍照其他部分,不可以帶鋼筆、原子筆,不可以帶水進去,也不可以帶手機錄音等,只可以閱讀和用鉛筆抄寫筆記,其他一概禁止。若需中途離開,需先交回論文,回來後再與館員一起拿出論文),於9月13日跟進至英國LSE婦女圖書館閱讀蔡的論文後,發表「蔡英文論文讀後感」指出,該本論文格式錯誤百出,竟有六頁缺漏,還出現了1990年代才有的電腦排版方式「微軟字間字句自動調整系統」,且該論文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小結論,但卻沒有最後的總結,比較像是一篇一篇的小文章、學術報告集結而成(這一點,童文薰律師在比對蔡英文國圖版英文論文,跟蔡發表在國內期刊的中文升等著作,發現後者幾乎是前者部分章節的英翻中,得到證實)。至此,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已成定局。

    雖然大選後,有關蔡英文的論文門報導變少了,但在彭文正、林環牆、賀德芬等人努力追查下,英國資訊委員會(UK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ICO)竟同意倫敦大學不公開蔡的口試委員名單,因為公布了會造成當事人的傷害和痛苦(Disclosing this information would cause that individual a degree of damage or distress)。今年九月教育部公布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是「Law of Subsidies Dumping and Market Safeguards」,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放在LSE婦女圖書館和台灣國圖)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完全不同。逼得總統府發言人特別聲明,履歷表填的論文題目是「博士」論文的Part Two。這又是另一個謊話:沒有人在申請教職時不填博士論文題目,只填第二部的題目。那只證明一點:當時申請政大教職時蔡英文根本沒有博士論文。

    再加上,在蔡號稱取得博士學位(1984年3月)之前一年,蔡英文在1983年6月;1983年12月在「政大法學評論」刊登的文章,都已自己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1983年10月,在聯合報發表文章,也是自稱國際經濟法博士。蔡英文自27歲起即以假博士招搖撞騙,是毫無疑問的了。
    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27歲的你我,誰敢跟蔡英文一樣,沒有博士,卻在投稿的期刊、報紙四處謊稱博士,並在國立大學求職信上公然杜撰博士論文題目嗎?一個27歲,初入社會的新鮮人,為何會如此膽大包天?為何敢說謊成性?是爸爸有錢?可是有錢人子弟也很多,誰會這樣?還是爸爸有強大的黨國關係?可是有黨國關係的人也不少,誰這麼敢?而且,蔡英文說謊,不是只有27歲時假稱博士那一次而已。

    我曾於2019年12月9日在某報發表一篇「小英說謊記」,敘述蔡英文親口說的謊話,摘要如下,

    一、紐約辦事處大樓購買、啟用期間(2004/2005),蔡英文是不分區立委。但2019年8月17日,蔡英文在台中開講,「紐約辦事處…我們買了以後,現在已經漲了好幾倍,那你要說誰有那麼樣的願景呢?我告訴你,就是我啦,我在做行政院副院長的時候」。蔡英文講這段話時,眉飛色舞、得意洋洋。後來被阿扁打臉後,8月26日才在臉書表示記錯了。

    二、2011年出版的《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的口述提到,「初到康乃爾時,記得開學不久,有一次上『國際公法』的課程時,我被老師點名站起來:『妳來自那裡?』『那你們將來要跟中國怎麼辦?』…『嗯……』向來對隨堂抽問有問必答的我,剎那間腦袋裡竟然一片空白。…老師看出了我的猶豫。他很體貼、也很嚴肅地說:『這個問題沒有理所當然的答案。妳應該要花更多時間好好觀察、好好想想!』」

    2019年9月20日「社群之夜」,蔡英文:「我到康乃爾大學法學院,去的時候,這個系主任就告訴我,就見我,看到台灣的學生他覺得很新鮮,他就問我說,『你是台灣來的?』,『那你們以後跟中國怎麼辦呢?』,我想了一想,我說『我們政府說我們要統一啊』,我們這個老師看著我說,『你真的要來唸康乃爾大學的法學院嗎?』……這個老師叫什麼名字呢?因為他已經過世了,我可以跟各位講,他的名字叫Barceló」。三天後,彭文正博士收到Barceló教授的電子信件!九天後蔡連任辦公室發言人表示經查證係口誤。

    三、2019年9月18日徐永泰博士報告,政經學院的蔡論文有一書面的作者要求,「四不一沒有」的閱讀限制。

    隔天記者問,為什麼論文的閱讀要有很多的限制。蔡:「這個我不知道,這個我也想去了解一下」。再問:「他們說是妳訂的」。蔡:「那當然不是我訂的」。問:「他們說是你要求的」。蔡:「不會是吧?」

    四、2019年11月28日立法院公聽會,嚴震生教授指出,在國圖的「博士」論文有444個拼字錯誤。隔天蔡為解釋錯字太多,說:「35、36年前的論文了,那時候的打字都是用傳統的打字機,有打字的錯誤,其實也是在所難免」。

    但,2011年,蔡在民主沙龍座談時親口說:(我的論文,)「尤其是你打字校稿整整花了一個月,因為那個年代我們還是可以用電腦打,然後用printer印出來。」

    五、2011年民主沙龍,蔡說「你檢查了你的論文一個月以後,把論文交出去之後的那一剎那,我就覺得說我不要再考試了。……可是後來我爸爸說,你畢竟是學法律的,應該去考一張執照吧。…我又開始了我的考試生涯,我又去考了紐約的執照,考完以後……我又去考了台灣的執照。那兩張的執照就一直掛在我家的牆上。…我的考試生涯就結束了,那就開始我的教書生涯」。

    其實,蔡英文的紐約律師是1987年登錄的,根本不是自稱倫敦政經畢業後(1984)先去考、再回台教書。至於蔡的台灣律師更是在1996年才通過檢覈取得,根本不是考試取得!

    再加上蔡英文在《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一書中,說明姊姊蔡英玲陪她去倫敦參加博士口試的照片,後來被網友比對出,背景是波士頓的教堂。以及最新出爐的謊言,日前賀德芬老師公布的,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題目,不一樣。事實上,這題目也跟蔡英文於2011年在各大學(開南大學、交通大學、彰師大、靜宜大學)演講,侃侃而談介紹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Safeguarding Domestic Market」又不一樣。更是跟2011年10月出版的「小英便當與洋蔥炒蛋」一書的論文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elfguard for Domestc Market」)不同!怎麼有人連自己博士論文題目都會連續講錯、寫錯?

    一個人可以在公開場合,口沫橫飛,神采飛揚,說謊,而且不止一次,不怕被抓包,也不怕這些場合可是都有錄音錄影。一個人可以在求職履歷表上謊稱博士,一騙近四十年,也不怕東窗事發。這可能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壞:她知道自己在說謊。就是愛說謊,隨口呼攏,說謊可以得到利益;另一種是病了:其實她不知道自己是在說謊。

    在精神醫學有一少見的精神病理現象,英文叫Pseudologia fantastica(有人翻成「謊話幻想」),又名pathological lying(可翻成「病態性說謊」)。精神醫學教科書是這樣描述的:「有限的事實,混合了大量、生動的幻想。聽者的興趣使當事人很高興,於是又更強化了本症狀。這些症狀不僅是事實的扭曲,有時還會偽造一些自相矛盾的過去生活,如聲稱父母已死,博取同情」。另也有這樣的描述;「流利、似是而非的說謊,通常是浮誇、極端事物的不真實敘述。這些敘述隱隱約約被當事人相信是真的」。但本現象不是妄想,因為如果有人找出事實來質疑時,當事人還是會承認錯誤。又,他們說謊,主要不一定為了得到實質利益或逃避責任,而是為了滿足內心某種需求,或許從中可提升自尊與自信。

    我曾經一度以為,蔡英文會不會是後者,病了。如果是,我認為我們應該包容她,並給予治療。但蔡英文,博士未完成,帶著博士班筆記回國,將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進政大教書,繼續把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藉以升等副教授、教授。這位法律學者教授,終其一生,除了將博士班筆記翻成中文外,沒有其他著作發表。所以就說謊的本質,蔡每次說謊都是為了得到利益或逃避責任,而且還運用各種方法去遮掩謊話,如放在LSE的論文不讓人影印、引用,把教職升等資料封存至2049年。由此觀之,蔡英文應該是壞、不是病。

    有人一定會說,當總統又不一定要有博士學位?當然沒錯。問題是,我們談論的不是「總統有沒有博士學位」,而是「讓學術詐欺、說謊成性的人當總統,對我們社會及下一代的教育意義是什麼?」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原載台灣《風傳媒》網刊 2021年9月21日
    https://www.storm.mg/article/3947891?mode=whole

  • 應宗和副院長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6 13:06:56
    有 473 人按讚

    蔡英文總統最重要的能源政策「2025非核家園」,今年應該上線的離岸風電只有原定的60%,2021離岸風機預計完成291支,實際完成僅22支,達成率僅7.5%。近日,國民黨團接獲爆料,離岸風電開發商CIP在彰化風場水下建設因承包商世紀鋼自產能力始終無法到位,經濟部工業局竟然特別「圖利」世紀鋼,特許同意進口韓國鋼鐵商Samkang,8套水下基樁(Jacket)。

    國民黨團今(26)上午召開記者會,強烈質疑經濟部圖利特定廠商。爆料指出,前能源局長現任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在8月20日還前往世紀鋼喬48組水下基樁合約問題,國民黨團要求林全能必須對外說清楚。國民黨團同時更具體主張:一、成立「離岸風電調閱委員會」徹查弊端。二、經濟部應落實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每季向立法院提書面報告。三、檢討未達國產化比例的離岸風電開發風場,應調降躉售費率。四、2025非核家園進度嚴重落後,沈榮津、王美花下台負責。

    總召費鴻泰表示,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在2016年擔任經濟部長時,負責執行離岸風電政策,當時的爭議點在於一度電應該是5.8元?還是歐洲風電的2.2元?其中差價高達3.6元。蔡政府因「2025非核家園」時間急迫,又限制於台灣海峽東北季風,1年只能施工半年,因此提供優惠價格吸引外資。從2012年到2015年,包括荷蘭、丹麥等西北歐風電廠,紛紛參於投標,每度電約在2.1元-2.5元,最後簽約價格落在2.2元。政府為了落實風電國產化,又設計了遴選制度,以每度電5.8元價格收購。但是預計到今年底,依合約應完成的291支風機,實際卻只完成22支,達成率只有7.5%。離岸風電發電量,預計完成933MW,實際也只完成557MW,達成率60%,明顯進度嚴重落後。

    費鴻泰指出,在風電進度落後之下,就開始有人在背後動手腳,以彰化為例,原本該是水下基礎樁工程鋼構國產化,離岸風電開發商CIP在彰化風場水下建設因承包商世紀鋼自產能力始終無法到位,為了符合施工進度,經濟部工業局竟然特別「圖利」世紀鋼,特許同意進口韓國鋼鐵商Samkang,8套水下基樁Jacket替代。費鴻泰進一步指出,近日國民黨團接獲相當多的資訊,世紀鋼未經過經濟部工業局核准下,私下先買了南韓鋼鐵商Samkang 46套水下基樁,準備在台組裝,依照合約這46套基樁應該在2023年完工,換句話說,世紀鋼偷偷進口半成品,以進口或假冒自製品,價差至少50%,原本台電每度5.8元是必須國產化的電價,結果世紀鋼卻偷用進口貨假冒國產品,大賺差價。

    費鴻泰強烈質疑其中有官商勾結,黨團更接獲爆料,在8月20日上周五,前能源局長,現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前往世紀鋼喬48組水下基樁合約問題,費鴻泰要問林全能是否真有此事?近期跟誰打高爾夫球?前中小信保基金董事長蔡憲浩,行政院長蘇貞昌認不認識?是否曾經大力提拔?世紀鋼靠山到底是誰?

    藍委賴士葆表示,2025非核家園中綠能佔比高達20%,而離岸風電建置延宕,這個電力缺口蔡政府要從哪裡補上?是要繼續燒煤?還是天然氣?天然氣有藻礁公投和三接站的問題,難道蔡政府還要再做幾個接收站?此外,107年離岸風電遴選制採躉售購費率每度電5.8元,競標制得標電價每度2.2元,政府在合約中保證收購20年,中間差價3.6元的目的在於風電能國產化,以每度差價「付費」學習國外技術,讓風電逐步國產化。賴士葆指出,離岸風電政府不需出錢,廠商只付出少許資本;廠商拿著與政府簽訂的合約向國內本土銀行貸款約2500多億元,然後用台電購電收入,還款給銀行,其中風險相當高,會面臨資金緊縮和跳票問題,一但廠商發不出電,台電就不會付款,廠商也就沒錢還銀行,最後勢必產生糾紛。

    賴士葆表示,為了離岸風電技術深根台灣,國產化、自製率的價值在於每度3.6元的差價,20年就高達9100億元,現在看來國產化已經跳票,世紀鋼做不出水下基礎樁,經濟部、能源局特許由韓國進口原本該是國產的46套水下基礎樁,換句話說,已經沒有國產化這件事,而原本每度3.6元差價,20年價差9100億元的合約勢必要重新談過,經濟部有責任重新談合約,以維護國家利益、台灣人民的利益,而不是護航廠商、魚目混珠,以為國民黨團不會監督、看不到。賴士葆要求經濟部,離岸風電進度已經落後,價格一定要下降。賴士葆指出,離岸風電得標廠商的背後,有著複雜的政商關係,有其必要成立「離岸風電調閱委員會」除了20年的價差達9100億元,台電保證收購價值高達2兆元,這麼龐大的數字,更必須攤在陽光下,讓全民檢視、拒絕黑箱。猶如「風電版的高端」,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一定會跳票,沈榮津和王美花應該下台負責。

    藍委曾銘宗表示,蔡政府上台之後公布重要的能源政策「2025非核家園」,其中綠能佔了20%,在20%綠能佔比中,最重要的供電來源是離岸風電,外界對於蔡英文總統將20%綠能寄望在離岸風電,相當質疑其可行性。離岸風電執行迄今,出現三大問題:一、公司發起人持股不得低於50%。這個部分用意是希望外商,持有51%以上股份,能夠徹底執行,讓整個風場能夠完整建立,但執行到一段時間發現,不少外商逐步釋出股份,部分開發商的股份已經低於50%,外界就高度質疑,外商是否屆時拍拍屁股走人?當初向銀行貸款將套給金融機構?

    二、重要零組件國產化。風場就像是礦場一樣,無論是韓國或是日本,無不希望逐步轉移、保留由本土廠商開發,但是蔡政府大量將風場交給外商開發,但至少重要零組件必須國產化,例如塔架、水下基礎、海事工程等等,從2021年到2025年都規劃一定的進度,實際上在2021年應該完成的地下基礎,缺口率高達71.4%,換句話說,真正的完成率只有28%,顯見重要零組件國產化,已經跳票。三、風場施工嚴重落後。到今年底,併聯發電風場有8個,但是目前進度預估卻只有1個,可按進度完成。

    曾銘宗指出,面對以上3點重要問題,許多廠商都已經跳票,國民黨團要求經濟部必須依照簽訂的合約與規定,要求廠商落實執行,不可一句「不可抗拒的理由」來搪塞,既然蔡政府宣示「2025非核家園」,經濟部就有責任要求廠商落實執行,不可圖利特定廠商,下會期國民黨團會強力監督,並且成立「離岸風電調閱委員會」,看緊人民的荷包、保證用電權益,確保穩定供應產業發展所需用電品質。

  • 應宗和副院長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21 16:00:13

    高端疫苗"罕見"不良反應 眼壓過高 顏面神經麻痺
    免疫力下降? "黃耆強身雞湯" 搶救面癱"補氣增體力"
    暢通氣血! 氣功"大活絡法" 改善"血管彈性"增微循環
    抗老蔬菜! "松子拌雙茄"修復血管彈性"降血壓"

    本集來賓
    博仁醫院副院長 康志森
    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 沈瑞斌
    雙和醫院神經科主任 鄔定宇
    氣功名師 彥寬
    食補料理達人 林秋香

    一手掌握健康再抽好禮👉https://bit.ly/3wva4Ei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下午1點、晚間6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