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跟我熟不熟
還是從別人的口中認識我
從小 家人就教我要懂得社會道理
“”誠信贏天下””
到大我出來打拼,外面花花世界
這麼多路可以走 善與惡確實在一念之差
先別講以前的故事了 留著下次講
講講現在面臨的
也許很多人常常聽到的是
重元很78 重元有結婚 重元做偏的
重元欠外面錢 重元有小孩...
不論你跟我熟不熟
還是從別人的口中認識我
從小 家人就教我要懂得社會道理
“”誠信贏天下””
到大我出來打拼,外面花花世界
這麼多路可以走 善與惡確實在一念之差
先別講以前的故事了 留著下次講
講講現在面臨的
也許很多人常常聽到的是
重元很78 重元有結婚 重元做偏的
重元欠外面錢 重元有小孩
重元欠錢寫本票什麼的 重元家裡怎樣
重元的車比別人貴 重元賣事故車
重元影片外流 重元不老實 太多太多了
還有身家調查
一直很想了解我家幹嘛幹嘛的
我只是一個愛車的人
不用特地來探聽我家幹嘛
家裡給的是背景
握在手上才真正是自己的
各種問號問號問號
我在你們面前真的有這麼糟?
還是我看起來真的有這麼複雜嗎?
講這些話的時候 怎麼不來我面前講
重點講的人有些還自動消失
不敢承認有講過 各種跑路的都有
有些人甚至 我壓根連你/妳都不認識
一路走來 早已司空見慣
一個一個去求證太累了
畢竟我的初衷,喜歡的就是喜歡
不喜歡的,我講的天花亂墜也沒意思
我還是再次強調 我只是把我喜歡的事情展現出來,從小我就很愛車,我小時候就很愛問我爸的座駕怎樣怎樣,陪著我爸去保養廠看很多怪車,長大依然也是甚至當上生命在付出,雖然不會讀書,讀高中第一個也是學汽修科,出社會了還是跟車的命運剪不斷,也很感謝我退伍時帶我進來這個世界的哥哥,讓我有機會在這裡一展鋒芒,把喜歡的事情,結合一起為自己的人生。
其實我的經營理念
連跟我多年的主管都挺納悶的為什麼要做到這樣,連同業也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著我,說:為什麼要幫客人花?
人家是衝著我的名字 衝著我的資歷來買
為什麼不幫他花?
車這個行業並非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光在整備、交車的細節 就很吃力
很多商家都想多賺一點錢
我少換你一次機油 少換你一次輪胎
少換你一個電瓶 交車隨便洗車就交車
省著就能多賺錢
我就是不喜歡被人說閒話
也怕人家說重元這裡的車都很爛
既然要做就要做得比別人好
每台車要交出之前我都會
千交代,萬交代 都要
保養、定位、插電腦、美容、電瓶檢測甚至拍照給每位購車的人,不是我在作秀,是想真心的跟你說,跟我買車,回去至少我都有整備,維修,畢竟車子不論新舊,他都是一個消耗品,機械式的東西 你能說不壞就不壞嗎?
我敢說從我手上出去的車
從來沒有重元不處理的
甚至曾經一個月處理50-100萬的保固
我也做
其實講真的
我也沒必要這麼堅持
我可以把我的名字做臭
我也可以在外言而無信
賣一堆爛車出去,不做售後保固
講空白支票 甚至不要做了
對我來說真的也不影響什麼
我可以過著我想要的人生
做那麼累幹嘛? 吃力不討好
但是做久了,穩定了
總是會想把他做得更好
元威國際汽車 就像我的孩子
一手把他培養起來的,他是我的
也不希望被大環境污染
但堅持,
往往承受的比一般人還多的打擊。
這題外話
我做事情從來不埋怨
所以講出來的東西特別多。
再來
買二手車沒有不好,我個人也是開二手車,因為划算,我可以撿到很多人不要的車,拿回來當寶,而且享受到等同價值,現在開著的車,新車每台都貴鬆鬆,可是到二手就很親民,買對車,買好車,說真的,我不知道他的缺點在哪
為什麼大家對中古車市場那麼差
因為車是息息相關的物品,加上社會觀感不佳,你的車今天可能只是一個小問題,例如水箱漏水 水管破了,很好排除的東西,他旁邊朋友聽到中古車行賣出來的車,就開始講說事故車啦泡水車啦、買貴啦,等等字眼影響車主,加上這麼多不入流的商家,跟著數落,我也是親眼見證,我是不想再提是誰了,因為我一路走來太多太多了。
好的商家很多 不是只有我在努力付出
我真的很好運,可能我也算滿天真的
我喜歡的事物,就想奉獻給他
很多被我服務過的朋友、客戶
應該都有被我的售後服務驚艷到
為什麼這麼在意?
我曾經也有買過二手車的經歷
回去渦輪先掛一顆,當下心裡也是
腰包掏掏摸摸鼻子維修
買車的時候,商家只是想急著簽約
想叫我喜歡下訂,的確我是消費者
我喜歡才買車,但是後續我也沒在跟那家商家聯繫了,也沒告訴我車子的常識
你把客戶當是工具
還是真心來交朋友的?
很多人說我很細心,有很多說我在作秀
說我訊息很多都不回
是你們不明白一台車整理到
極致要花多少心力,時間
我每天起床
就要想說哪台車怎麼了
很多客戶每天一直密我 想要找車
我還要關心其他購買車輛的朋友們
貸款進度、選牌、車子不懂要解說
這台車有沒有怎麼樣,進度保養回報
維修狀況,客戶一些售後狀況
其實你真的想買車
想要我服務就打給我就好了
因為我有很長的時間都在想著安排
我的工作,我沒有助理
到現在我都是自己來
自己做的才合乎自己的標準
我交代其他人一個環節錯
我就會開始幹瞧員工 因為
我在教他們怎麼在社會上立足
怎麼善待人家給你的尊重
不要大家只是因為我的關係
才來跟我員工買車,是要真的被他們
專業、服務、熱忱、待人處事、善良
給打動 我不希望來元威汽車的人
都隨隨便便 更尊重每位來的朋友們
畢竟事情一體兩面
做得再好都會有負面,我都聽
取得更好的平衡點
買車 玩車 賣車 改車
其實真的只是一個很單純的事情
初衷只是愛車,喜歡車
從剛開始的羨慕 剛開始的夢想
喜歡哪台車就想摸哪台車
看到漂亮的車也會忍不住想讚美
生活離不開車,工作也離不開車 #附上屁孩照
懂水車什麼意思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黃的橘子夢一般地落下來了】
說起火車和橘子,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大概是朱自清的〈背影〉。但比較起來,小編個人更喜歡芥川的這篇〈橘子〉。看起來情節相似,但搭配前面的描述,更能深刻體現人性的幽微。
來看看這部溫馨的短篇吧。
-
橘子 / 芥川龍之介
是一個陰霾的冬天傍晚。我坐在由橫須賀出發上行的火車二等車廂的一角,茫然等待著開車的汽笛。早已開了電燈的客車裡面,除了我以外沒有一個乘客,這是平常很少見的。窺看外面,微暗的月台上今天連一個送行的人影都看不到,這也是少見的,只有一隻被關在籠子裡面的小狗,偶而悲傷地吠叫著。真難於相信,這些情景是這麼酷似我當時的心情。無法形容的疲勞和倦怠,宛如下雪天昏暗的天空的陰影,籠罩在我的腦海裡。我一直將雙手插入大衣的口袋中,一點兒也沒有動,也沒有一點點兒氣力想要把放在那裡面的晚報拿出來看的念頭。
不過,一會兒開車的汽笛響了。我覺得心情似乎稍微寬慰了一些,於是把頭靠在後頭的車窗邊,茫然等待著眼前的車站開始慢慢兒向後移動。可是在這之前,從剪票口的方向傳來慌張的矮木屐的聲音,但隨著車掌不知原因的詈罵聲,我坐的車廂的門兒忽然嘎喳一聲敞開了,慌慌忙忙進來了一個十三、四歲模樣的小姑娘,就在這時候火車笨重地搖了一下,開始徐徐地開動了。一根根劃分視界的月台的柱子、給人遺忘了似的運水車、還有不知向車內哪一位客人道謝小費的戴紅帽的搬運伕──這一切,在吹向車窗的煤煙中,似乎心不甘情不願地往後倒過去。我的心情才鬆懈下來,一邊兒點燃香煙,一邊兒頭一次懶洋洋地睜開眼瞼,瞄了一下坐在對面座位的小姑娘的臉龐。
那是將乾燥的頭髮在後頭束成蝴蝶結,有橫痕的滿是皸裂的兩頰紅得有些可怕的,怎麼看就是一個鄉下姑娘。而且在有些骯髒的黃綠色的毛線圍巾無力地垂下的膝上,有著一個大包袱。那抱著大包袱的凍傷的手中像寶貝似的緊握著三等車廂的紅色車票。我不喜歡這小姑娘的那卑俗的臉龐,而且她那髒兮兮的服裝也讓我覺得很不舒服,最後,對於連二等和三等也不會區別的她的愚鈍也很氣憤。因此點燃了香煙的我,一來也可能有意想要忘掉這小姑娘的存在吧,就把口袋裡的晚報漫然攤開在膝上來看。就在這當兒,落在晚報上的從外面進來的光線,突然變成電燈的光線,有印刷不好的幾欄鉛字意外鮮明地浮現在我的眼前。當然不必說,火車進入了橫賀須線特別多的隧道中的第一個。
但是即使把那被電燈光照出來的晚報的全部版面瀏覽了一下,若是說,是要為了安撫我的憂鬱,社會大眾還是過度熱中於太多太平凡的事情:媾和問題、新娘新郎、瀆職事件、訃告──當進入隧道的一瞬間,我雖然感受到有如火車正朝著反方向跑的錯覺,仍然將乏味的報導一項項幾乎就像機械似地瀏覽了一下。可是這其間我當然還是不得不,不斷地意識到那小姑娘以宛如將卑俗的現實變成一個人似的臉龐坐在我面前。這隧道中的火車和這鄉下小姑娘、還有這些幾乎都是平凡的報導的晚報,──如果這不是象徵,不然是什麼?如果不是不可理解的、下等的、無聊的人生的象徵,又是什麼?我覺得一切都很無聊,把剛開始看的晚報丟開,又把頭靠在車窗邊,好像死了似的閉著眼睛,開始有些朦朦朧朧想睡了。
過了幾分鐘以後的事情,忽然感覺到好像受什麼東西威脅似的,急忙看了一下周圍,不知道什麼時候,那小姑娘已從對面的座位移到我的鄰座,三番五次想把車窗打開。但是,笨重的玻璃窗似乎沒有那麼容易打開來。那滿是皸裂的兩頰愈來愈紅,偶而吸入鼻涕的聲音和細小的喘不過氣的聲音混在一起,急促地進入我的耳朵裡。我確信這些事當然會多多少少足以博得我的同情。但是,暮色中只有枯草明亮的兩側的山腹已迫近到窗邊的景色,就能夠知道火車快要到隧道的入口,這是很容易讓人理解的。雖然是這樣,這個小姑娘還是特意想要打開關閉著的車窗──我無法了解其理由。不,對於我而言只能想是,那不過是小姑娘一時的心血來潮。所以我心底下依然懷著嚴厲的感情,以好似祈望那種事永遠不會成功的冷酷的眼神,觀看著那凍傷的兩手拼命想把玻璃窗打開的模樣。不久,以猛烈的聲音火車衝進隧道的同時,小姑娘一直想打開的玻璃窗,終於噗通一聲掉下來。然後從其四角形的洞口好像溶化了煤煙的墨黑的空氣,突然變成幾乎要讓人窒息的煙,開始濛濛瀰漫了車廂。本來就咽喉不舒服的我,也無暇用手帕來矇住臉,因為滿臉被煙所濛住,幾乎咳到無法喘息。但是,小姑娘一點都沒有要理會我的樣子,從車窗向外伸出脖子,讓在黑暗中的風吹飄著蝴蝶結的鬢髮,一直目不轉睛,凝視著火車進行的方向。當在煤煙和電燈的光線下看著那模樣時,車窗外面眼看著很快就明亮了,如果沒有從那兒飄進來的土壤的氣味、枯草的氣味、和水的氣味時,好不容易才不再咳嗽的我,一定會大罵這個不認識的小姑娘,要她把車窗關閉回到原有的位子。
但是在這個當兒,火車已經安然穿過了隧道,正要通過夾在枯草的山與山中間的一個貧窮的村外的平交道。在平交道的旁邊,簡陋的稻草屋頂和蓋瓦屋頂雜亂成一堆,大概是平交道的守護員在揮動吧,只有一支灰白色的旗子在懶散地搖動著暮色。想著好不容易才出了隧道──就在那時候,在蕭索的平交道的木柵的那邊兒,我看到紅著雙頰的三個小男孩擠在一堆肩並肩站著。他們都看來好像被這陰暗的天空壓扁了似的,一樣地長得很矮小。他們也都穿著跟這村外的陰慘的風物同樣顏色的衣衫。他們抬頭看著火車通過時,一齊舉起手,也同時盡可能地拉長脖子突顯那細小得可憐的喉頭,從那兒拼命迸出聽不懂意思的喊聲,就在這一瞬間,從車窗探出半身的小姑娘,把那凍傷的手一伸出,使勁兒左右揮動,就在這時候,忽然間有大約五、六個讓人心動的暖和陽光色的橘子從天上散落到正在送火車通過的小孩子們頭上來。我突然愣住了,也在這一剎那間了解到一切的一切。小姑娘,猜想是將要前往雇主家做幫傭的小姑娘,將她藏在懷中的幾棵橘子從車窗拋出去給專程到平交道來送行的弟弟們做回報。
帶著暮色的村外的平交道和像小鳥一樣叫出聲音的三個小孩,再加上掉落到他們頭上的鮮豔的橘子的顏色──一切在火車的外面一瞬間就通過去了。但是這一光景,極其鮮明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然後,從此我意識到有一股模糊的開朗的心情湧上來。我昂然抬頭好像看另外一個人似的注視那小姑娘。小姑娘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回到我對面的座位,仍然把皸裂的雙頰埋在黃綠色的毛線圍巾中,在抱著大包袱的手中,緊緊握著那三等車票。……我這個時候才能夠稍微忘掉無法形容的疲勞與倦怠,同時也忘掉那不可理解的,下等的,無聊的人生。
懂水車什麼意思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什麼時機打prp比較好?阿銘師的淺見-上集】
有個患者因膝蓋疼痛多年,先去在膝部打了三次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後,仍然疼痛到走不到巷口。
他問我為什麼打了prp這種神藥之後,疼痛似乎沒有太多改善,為什麼聽說別人打完神效,自己打完卻苦笑。
藉這個機會,我有些治療上的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關於prp或葡萄糖的增生療法什麼時機使用比較有效率,先破題一句話:「用在零件壞掉為病因時比較有效。」
<零件壞掉 vs 軸承歪掉>
什麼叫零件壞掉?
我舉例,每個肌肉骨骼結構的疼痛,都好比一台機械-有著鋼索、螺絲、鋼筋、軸承……分別與肌肉、肌腱附著點、骨骼、關節軟骨……相呼應。
當某天我們發現道機器某個地方吱吱軋軋、運轉不暢時,就等同於這台機器在「痛」了,我們發現其中一個「關節」有點磨損時,我們有兩種選擇。
(不好意思,我不懂機械上怎麼稱呼,懂機械的朋友可以留言一下教我怎麼講比較好)
第一、如果這個關節磨損是來自於整個軸承、鋼架歪掉,不停地在錯誤角度運作,那磨損是必然,換零件也沒用,這時候該做的是調骨架筋膜。
第二、如是來自於某個零件壞掉,導致結構垮掉而磨損,比如螺絲磨損或皮帶鬆掉。
這時候我們會決定修復或換掉零件,比起單純調整結構更有效率。
在第二種情況,就是最適合打prp的時候;但在第一種情況,打prp即使打再多,也是杯水車薪。
問題是如何判斷我們是位於那一種情況呢?
下集周五上線
#prp #針灸 #結構診療
#診邊札記 #中醫 #黃獻銘
#中西醫師黃獻銘 #阿銘師鍼還傳
懂水車什麼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京都迷訪談計畫終於要進行到第二篇,是嫁到京都的Esther的故事和她的京都,因為內容太多,所以全文我分上下兩次分享,想一次全部看完整圖文的朋友可以直接點留言網址觀看喔。
2021京都迷訪談計畫(2)-Esther從香港到京都的緣分。裏京都的生活與視角(上)
網路的緣分是很微妙的,Esther是一位香港人,後來因緣分嫁到了日本,住在京都,Esther在美國唸建築,論文和茶室有關(這與她之後在京都生活似乎冥冥中連在了一起),老公是已經不多的京都数奇屋大工さん,Esther現在在京都大學任教,有一個可愛的男孩。
我和Esther是因為我經營的京都粉絲團-癒旅京都而認識的,當時應該是要獨立出版一本京都散步的書而有所聯繫,後來,我和兒子剛好要回京都,那一趟的旅行,在京都碰到前所未有的大雨(2018),住在鈁屋(2020年1月準備停業),兒子每天都問我說,雨那麼大,房子會不會垮下來XD
那年回京都時,原本和Esther有聯繫,說不定可以見面,也可以讓孩子認識玩耍,那時候才知道Esther原來住在高雄的古民家(超過百年),和Esther聯繫時覺得她是個誠懇熱情的人,本來她還問要不要她開車到京都市載我們去她家玩,後來因為天氣不佳,又覺得不太好意思,所以沒有見到面。(雖然其實很想去150年的古民家玩,哈)
不過也因此後來因為臉書,常常知道對方的動態,看到Esther常常帶著自己端莊有氣質的孩子,四處在京都文化體驗與旅行的事情,而且做的事都是平常在台灣的孩子不太可能接觸的文化活動(不虧是京都的孩子,哈),像是茶道、書畫、騎馬等,去的很多店家也都很京都很厲害,很多都是自己還無法踏足的領域,Esther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很投入,深感佩服。
這次的京都迷訪談,我邀請Esther,她也二話不說的答應,而且因為她中文非常好(後來才知道,她在香港長大時,就會讀台灣出版的幼獅文藝,真是太厲害了),所以下面這些訪談文字幾乎都是她自己打的,從Esther的訪談與回答中,收穫很多,也大開眼界,她與孩子的京都生活,感覺都是很裏京都的,如果是外國人不容易接觸的,而且她喜歡谷崎潤一郎、壽岳章子和川端康成的書,我也覺得很有共鳴。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是香港人,現於京大教建築,來京都前,我是在美國紐約及三藩市的。畢業論文和茶室有關,也令我找到畢業後的工作,有份設計森美術館。丈夫是数奇屋大工,最近的項目位於山梨県惠林寺,但不是只限於京都或茶室。
香港雖不像台灣般曾被日本統治,,但自七、八十年代始有不少日本百貨公司林立於銅鑼灣,例如大丸, 雖然已經消失了幾十年,,那裏的小巴站仍是稱為「大丸」。以前還有不少日本餐廳, 例如水車屋以及大丸旁的食街, 回想起來就像是先斗町的縮影,木製格子裏透出來的燈光, 讓還年幼的我留下深刻印象。
2.談談您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何時在京都生活的?
大學生時用JR Pass和妹妹從北海道玩起,只記得京都好熱,,巴士站的方向又難辨別,當時是抹茶雪糕不離手,也穿了自以為是的和服在清水寺一帶逛(其實是媽媽當年在機場買的日式睡衣。) 真是鬧出了不少笑話。有好心的店家送了飾物給我,但當時我不懂日文,別人想提醒我什麼也無從說起,當年住的是東山三条的青年旅舍,雖只是YH,但也有木造的大浴場,早餐的乳酪也令我很驚艶。當年旅行主要是吃拉麵,看旅行書常去京都駅東的本家第一旭。
之後在美國留學,論文與日本茶室有關,在三藩市工作時的美國人同事是京都迷,曾於京都住過,也有本地朋友,其中一位是在三藩市的Asian Art Museum建築茶室時認識的年輕大工(後來的老公),之後我到京都旅行,難得彼此都那麼喜歡日本茶室建築,便結了婚,之後就在大學任教建築,一連串事件要多謝那位喜愛京都的美國同事,結婚時我還是不太懂日文,真是很多難處,也多得各方信任。
3.可以談談您在京都一天的生活(工作)嗎?或是和家人在京都的一天?
普通的一天真是和在任何地方差別不大,要說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京都的時刻,那是每天駕車出入時會經過仁和寺的二王門、龍安寺、金閣寺及大德寺。返家的時候會看見高雄的北山杉林(與電線),家裏也有庭園,不同於香港或三藩市, 四季的變化很明顯,會下雪,也偶有地震,還有不少野生動物。
4.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一個你和京都的故事?
結婚時,自己從未見識過日本婚禮,卻又要一邊聽一邊中英翻譯給來賓聽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有地方譯得不好還給有見識的日本長輩恥笑,那一刻還發生了地震,是在吉田神社,原本想偏僻些靜些, 卻也不幸在儀式中有人來參拜及投幣。我是想桜花盛開時結婚, 但老爺奶奶要大吉の日,結果是残桜都好過無。那天對我來說真是一期一會的世紀盛事,幸好天晴,日本的長輩,也有非常不贊成我嫁來京都這個全日本最傳統的地方,她們怕我會像雅子妃般患上抑鬱症,暫時還未有大問題。
最初學懂穿和服時,曾熱心(及膽粗粗)在香港的日本領事館及理工大學借地方交流,之後有次不知是穿了和服還是浴衣走過銅鑼灣的鬧市,引起不少騷動,尤其是外國人指着我說 "Kimono! Kimono!" 還追着影相, 好像在花見小路見到舞妓さん一樣。相反在京都, 我們黃皮膚的穿和服才沒有人理會,裏千家的金髪碧眼或是黑人同學穿和服便會引起注目。
以前,有幸參加過裏千家今日庵的新年茶會,我們外國人與一班美麗的年輕小姐同席,原來是本地名媛的菫會,人人穿着美麗的振袖,雖同席卻又不可交談,雖盛裝卻又只是曇花一現,沒有「個人」,和外國的派對很不同啊!
5.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您來說,特別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
曾參加過的各式茶会及茶事,包括無隣菴、下鴨茶寮、関西Seminar House的紅葉茶会(曼殊院隔鄰)、高雄やまざき旅館的夜咄、建仁寺及北野天滿宮的月釜、梨木神社、大徳寺等等。我們也曾主辦過上賀茂神社的二葉葵展及川床茶会,京都的朋友可說是有不少身懷絕技又有創意,只是現在大家都為人父母或成了親方(師父), 很難像以前般聚在一起只為興趣,以前覺得很例牌又麻煩的義工性質的事,現在是珍貴的回憶。
6.您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為什麼呢?
最喜愛當然是春秋的桜花與紅葉時節,桜花開一新氣象,我們主要是會經過上賀茂一帶,紅葉方面, 我們會四處去。其實丹波的不知名的寺的紅葉才是驚人的美,在京都, 氣候轉變大,天熱、天冷氣温十分極端,感覺和紐約差不多。香港雖是亞熱帶天氣, 天熱與天冷是比京都低高10度,家裏又是傳統木造的古民家(約150年歴史), 媽媽來探我是覺得和睡在街上也沒有什麼分別,所以,,只能於春秋最好天氣時,才可以邀請媽媽來。
原本想像住在山裏, 孩子自自然然隨處可玩,卻原來又不是,秋天紅葉時期高雄嵐山金閣寺一帶一早便有車龍,,我們住在這裏的反而要想想有那裏可以去。難得少了外地遊客兼休校,我們便到了嵐山的竹林、賀茂川沿岸及広沢池周邊踏單車,若不是這樣極端的鎖國狀態根本不可能。
7.您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那要看歲數及和什麼人去,哲學之道一帶是較安全的選擇,可以從白沙村莊開始,河原町至祇園一帶有芸舞妓的地方也受歡迎,另外有不少外國朋友是只有一天半天卻又想認識「真正的京都文化」,我建議鶴屋吉信的菓遊茶屋至大德寺一帶。
8.您最喜愛京都那個區域呢?為什麼?
裏千家、表千家前面的那條小川通,每次去到我都會覺得「這就是我來京都的原因。」有一次我還與學生在裏千家的兜門遇見千宗室大宗匠,他還邀請了我們一衆烏合入內吃茶。可惜的是制度有變, 我也沒再學茶道。甚至老師也已榮休四散。(日本的退休年齡比較起市民的活躍度很低。)
裏千家大宗匠年輕時在夏威夷講學的照片。1951年
當時戰後不久,日本人在美國推廣日本文化是艱難的事。戰時大宗匠曾為戰鬥機機師,有好友為他而亡。他也見盡戰爭的殘酷。戰後他便用一生傳遞「一盌(いちわん)からピースフルネスを」“Peacefulness through a Bowl of Tea”的理念。他是日本的國連親善大使。
此外, 千兩ケ辺一帶。大宮庵是我當年學穿和服的地方,每年9月23日有祭典還有可能見到攝影家水野克比古先生。
9.可以推薦1~2個您最喜歡的京都地點嗎?(寺院、庭園或任何地點都可以)
四君子苑、瑠璃光院。詩仙堂與野仏庵的組合。無鄰菴。陶々舎
何必館、鶴屋吉信、細見美術館、六々堂等。都市中心的小型複合文化商業建築。現代建築中蘊含町屋的中庭設計,以及茶室的季節感。茶室的部分出自名工中村外二(丈夫的師父)。最近看到新聞記載樹木希林生前喜歡來何必館。我個人來說則是更喜歡六々堂的靈活。
京都府北宮津與伊根一帶。令我想起香港的舊地。還可以釣到石班及連子鯛。孩子在香港學過基本的帆船操控, 在宮津與伊根的海上玩得很高興。比常會轉風向的琵琶湖理想。
待續,或點下方連結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