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憲法前言在憲法上之性質為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憲法前言在憲法上之性質為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憲法前言在憲法上之性質為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憲法前言在憲法上之性質為何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警察法學程譯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一下招生簡章喔 其中有警大與警專的招生性質喔! 有關甄選簡章(招生簡章、國考簡章)的法律性質及相關問題的探討 一、前言 行政機關或公營造物(公立學校)為甄選敎師或聘用人員或者公費生,以網路或紙本公告發行之「簡章」, 其法律性質為何?在實務見解上,似有不一致之見解。又主管機關對於未具資格或...

  • 憲法前言在憲法上之性質為何 在 警察法學程譯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1-28 09:10:23
    有 97 人按讚


    看一下招生簡章喔
    其中有警大與警專的招生性質喔!

    有關甄選簡章(招生簡章、國考簡章)的法律性質及相關問題的探討
    一、前言
    行政機關或公營造物(公立學校)為甄選敎師或聘用人員或者公費生,以網路或紙本公告發行之「簡章」, 其法律性質為何?在實務見解上,似有不一致之見解。又主管機關對於未具資格或未錄取之通知,其性質為 何?對於相對人不服之救濟途徑又顯有區別。
    二、行政法上所發布公告之簡章,其法律性質的探討 :
    (一)、有關「考選簡章」之法律性質—法規命令或行政規則之性質者
    1、行政機關為辦理公務員之甄選考試,對於報考資格、限制、分發及訓練任用 ,以上之考選簡章,乃主管機關依據法律之授權,對於公務員之考試、分發任用及訓練之規定, 具有法規命令之性質。 例如,國防部(預備軍士官考選簡章)、考選部所公告之各種國家簡章,乃基於法律授權(兵役法、 考試法)之授權,由主管機關乃訂定對外發生法律上效果之「法規命令」(釋字 715 號參照)。
    2、行政機關依「職權」訂定有關考試相關的細節性、技術性的次要事項規定,雖然造成人民的輕微影響或產生不便,其依職權訂定之考選規章,性質上為「行政規則」。例如,大法官釋字第750號有關牙醫師考試規則。
    (二)、公立學校甄選敎師,又如公立之大學(如警察大學、警察專科學校、公立大學甄選公費生),市立或公立樂團 甄選聘用人員,其甄選簡章之法律性質
    1、其甄選簡章,亦為有法律(如教育人員任用條例、聘用人員聘用條例、警察人員人事任用條例等)之依據,然而 主管機關選擇以行政契約以代替行政處分,並與甄選人未來締結行政契約之目的。該契約具有「公法性、公益性及強 制性」,因此主管機關與甄選人員所締結之契約,應為行政契約(釋字 348 號、最高行政法院 96 年 446 號判決、最 高行政法院 98 年聯席會議決議)。
    2、主管機關為達成甄選人員,未來締結行政契約,其所發布公告(對於公立學校之教師、公立大學之醫學系或藥學 系、警察大學或警察專科學校、行政機關之聘用人員)之「甄選簡章」。依行政程序法第 149 條規定,乃準用民法之 規定,因此該甄選簡章,乃為達成締結行政契約之「要約的引誘」(最高行政法院 105 年 284 號判決)。
    (三)、公立或私立大學之「招生簡章」(例如國立或私立大學有關報考資格、其有一定之條件等),其「招生簡章」 之法律性質,係大學在自治範圍內對於入學資格條件之大學自治領域。
    1、各大學院校之入學招生簡章,其性質乃大學自治之合理必要範圍內,對於入學資格條件之規範,大學對於入學資 格既享有自治權,自得以其「自治規章」,訂定相關入學資格條件(釋字 563、626 號參照)。
    2、綜上所述,各公私立大學之招生簡章,其為大學「自治規章」之法律性質。
    因此,「簡章」之法律性質,共可分為三種: 1、具有法規命令或行政規則之性質者。 2、為締結行政契約,而具有準用民法「要約之引誘」之性質者。 3、為大學自治規章之性質。
    三、主管機關通知相對人(甄選人)之錄取或未錄取通知書,其法律性質與救濟
    (一)、具有法規命令或行政規則之性質者
    1、如上所述,主管機關依法律授權或依職權而訂頒之考選簡章,之後該機關依據該法規命令或行政規則對特定人公法上具體事件,對外直 接發生法律上效果之單方決定,對於相對人憲法第 18 條服公職之權利、義務有所規制。因此,主管機關對於應試或甄 選人之未錄取通知,係行政處分之性質(釋字 319 號參照)。
    2、相對人不服該未錄取通知書,自得依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之相關規定,提起行政爭訟以資救濟。但是,受理爭訟之 機關對於該判斷餘地的高度人性能力知識,除有判斷瑕疵或裁量顯然違法外,仍宜尊重原處分機關之決定,不宜介入 審查。
    (二)、為行政契約之「要約之引誘」性質者 1、主管機關以未來締結行政契約,公告甄選之資格要件等,因準用民法之規定,因此主管機關對於未達甄選要件者, 作成未錄取通知相對人,其法律性質為「要約之拒絕」,乃主管機關之「意思通知」,並非行政處分(最高行政法院 10 5 年 284 號判決)。
    2、相對人不服請求行政契約之締結,得依行政訴訟法第 8 條第 1 項規定,提起一般給付訴訟,請求行政法院判命被告行 政機關作為或不作為之給付。
    (三)、大學自治章則之性質者
    1、各公立或私立大學,依據大學自治之憲法制度性保障,以大學依一定程序訂定入學資格招生簡章,其對於甄選相對 人之未錄取通知書,亦公立大學本於行政機關之地位,而私立大學而為公權力受託人而視為行政機關之地位(釋字 382 號參照),所作成單方決定,具有直接對外發生影響相對人受敎育權利之行政處分。
    2、相對人不服該未錄取通知(書),乃對於相對人不利性質之行政處分,當然可以依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提起行政爭 訟。當然,受理爭訟之機關固應尊重大學自治之專業判斷(釋字 684 號參照),乃屬當然。

  • 憲法前言在憲法上之性質為何 在 新新聞周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0-07 18:42:00
    有 31 人按讚


    【政治】藍委挑撥蔡賴不成 還被北京噱一頓

    前言:本想藉台獨議題挑起蔡、賴心結的國民黨,卻因黨籍立委問政功力太差,「質詢」變成「做球」,不但沒能「拆穿」蔡兩岸政策的虛假,甚至讓國民黨黨中央被國台辦以「反對賴揆台獨論點態度消極」為由,透過港媒點名批判。

    內文:總統蔡英文任命賴清德出任行政院長,有效拉抬了低迷已久的民調滿意度,但政壇仍普遍認為蔡、賴個性不同,對包括兩岸政策在內的看法也有差異,兩人互動勢必考驗不斷。
    果然九月二十六日,賴首度到立院備詢,就創下閣揆在國會公開支持台獨的首例,既挑動中、美兩強敏感神經,更搖撼蔡「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

    藍委質詢功力差,反做球給賴揆

    但賴這番挺台獨的表態,歷經近十天來的發酵,似乎並未傷及蔡、賴互信,中、美反應也不強烈,賴反而因發言坦率,讓綠營支持者大感振奮,連中間選民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除在政治上又為己大大加分,也帶動蔡的滿意度持續反彈。
    反觀本想藉台獨議題挑起蔡、賴心結的國民黨,卻因黨籍立委問政功力太差,「質詢」變成「做球」,不但沒能「拆穿」蔡維持現狀政策的虛假;事後又因黨中央反對賴揆台獨論點態度消極,遭國台辦透過港媒點名批判「可能影響國共互信」。明明是黑狗(民進黨)偷吃,最後卻連白狗(國民黨)一同受過,也讓國民黨心中很不是滋味。
    一位熟悉兩岸事務的藍營人士則說,這只能怪藍委經驗嫩又不用功,才會讓賴清德在不利的戰場輕易脫困。尤其當日質詢賴的蔣萬安,還被黨內視為中興的希望,但他似乎對兩岸議題沒做足功課,明知賴揆首次備詢,為強化魄力形象,對提問多會勇於回應,蔣卻未把握良機,直接詢問賴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兩岸關係是否為國與國關係?」著實令人扼腕。
    這位人士分析,蔡上台後雖強調依《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卻從不回應對岸最關心的兩岸關係是何性質的提問,原因就是無論如何表述都有風險。若說兩岸是「國與國」關係,「維持現狀」承諾等同破功,也會升高兩岸緊張;但又不能講兩岸為「非國與國關係」,或學前總統陳水扁稱「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一個中國原本不是問題」,以免激起綠營內部反彈。
    若蔣萬安能在賴連台獨都敢侃侃而談的情況下,成功誘使他講出兩岸是「國與國」或「國際」關係的真心話,就可讓蔡、賴立陷政治困境。
    蔡光為澄清已被端上檯面的「兩岸為國與國關係」爭議,就足以讓她進退失據。而賴一旦用最高行政首長身分脫口宣示「兩岸是國與國關係」後,不管在壓力下如何調整說詞,也只會給人暴衝、輕率的印象,絕對加不了分。更重要的是,蔡、賴蜜月期將提早結束,這對國民黨也是一大利多。

    沒能問清「兩岸是否國與國關係」

    但沒想到蔣萬安質詢時竟只是輕描淡寫地問賴:「兩岸關係是情侶、夫妻、兄弟,還是朋友或其他關係?」這位藍營人士批評:「這樣的問法,擺明是放水,賴當然可以輕鬆閃躲。」果然,賴揆雖講出目前兩岸關係並不互相隸屬,但也一路順著蔣的詢問稱:「台灣應向對岸伸出友誼之手,兩岸可算是朋友關係。」
    更有趣的是,當蔣追問台灣與美日等其他國家也維持很好的友誼,兩岸關係是否和台灣與其他國家一樣,都是朋友關係?賴不僅沒回答,竟還微笑反問:「蔣委員,那你的高見呢?」遭突襲一時無措的蔣只好拉高聲調說:「院長,你不能反質詢,這是在閃躲問題。」
    當賴在九月二十六日幸運逃過一劫後,也體會到兩岸議題敏感不容玩火,二十九日他再度備詢面對費鴻泰等藍委時,就絕口不提「台獨」字眼,並稱「兩岸政策是總統職權」、「要和總統一起維持兩岸現狀」,讓國民黨再也找不到撥動蔡、賴矛盾的空隙。
    一位資深黨務人士指出,蔣萬安應是想要賴揆說清楚「兩岸是否為國與國關係?」但既知賴有意閃躲,為何不單刀直入逼他表態?卻老在不痛不癢的朋友關係上打轉,「連兩岸是否為國與國關係的問題都問不出口,怪不得會被老練的賴看破手腳反將一軍。」
    有資深藍委也認為,看備詢首日賴揆所展現的自信,若能開門見山逼問,搞不好他真會忍不住講出實話。且就算賴不願正面回答,但若改用負面表列的問法,讓他明確否定馬政府所抱持「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立場,同樣也能重擊蔡「維持現狀」的承諾。

    忘了已在野,問政自我設限

    一位前黨務高層則點出問題的關鍵,那就是藍委至今仍丟不掉執政心態,更不知如何扮演在野黨角色,即使口中高喊絕不當民進黨的煞車皮,但實際問政卻屢屢自我設限,深怕問題太尖銳,會讓兩岸關係毀在自己手中。
    親近吳敦義人士也坦承,待十月六日吳敦義接掌國民黨智庫後,若不能盡速整合黨內資源,先讓立院黨團這批戰力羸弱的綿羊,轉變為有硬角的山羊,「『重返執政』的豪語,終會淪為笑話一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