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憤慨造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憤慨造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憤慨造句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看到孩子有改變,得先停止用同樣的方式】 『說了好幾次孩子老是不聽』、『不管我怎麼教孩子就是沒進步』、『好說歹說孩子就是這麼愛生氣』、『我真的快受不了孩子每次都…』,這些想法或心裡話是不是挺熟悉的呢? 其實這不只適用在孩子,職場、夫妻、原生家庭都能發現類似場景,都可照樣造句產...
憤慨造句 在 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看到孩子有改變,得先停止用同樣的方式】
『說了好幾次孩子老是不聽』、『不管我怎麼教孩子就是沒進步』、『好說歹說孩子就是這麼愛生氣』、『我真的快受不了孩子每次都…』,這些想法或心裡話是不是挺熟悉的呢?
其實這不只適用在孩子,職場、夫妻、原生家庭都能發現類似場景,都可照樣造句產出類似的論述。這些想法長期累積在腦海裡自然形成了各種情緒:不滿/委屈/憤慨/生氣/嫉妒/哀怨等越滾越大,若未想辦法消化處理只會在關係中造成更多負面影響。
但今天我想聊聊關於「改變」這件事。
人的大腦是很有趣的構造。它是懶惰的、不愛改變、喜歡省力的舊方法,而「改變」牽涉到放下原本慣性熟悉的模式,費盡心思及能量去使用陌生、不熟悉的事物,好累人啊!
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學習新事物的速度較大人來得快多了,因為他們的大腦就如同全新的硬碟,無需抹除舊有的資料直接寫入速度超快;而大人們的腦子有太多習慣的舊迴路,假使缺乏刻意練習「改變」讓大腦建立新路徑,那麼這顆硬碟就更難被寫入新事物、更快被淘汰。
你是否會想:孩子的大腦都是誰去寫入程式的呢?
當然是爸媽居多囉!
從出生那天起,孩子每天和父母的互動、大人給予回應的態度都會寫入孩子的大腦,讓孩子逐漸學會與外界及他人相處的方法。
當然,這也會變成一種習慣。爸媽習慣不耐煩的吼叫、孩子學會沒好氣的回應;大人總是耐心地引導並等待、孩子就會逐漸累積信心和正向經驗。
我們都期待孩子能越來越進步、變得更成熟,但倘若我們不努力改變寫入程式的方法,孩子的大腦無法寫入較好的資料、更不可能自動軟體更新!
如果你期待孩子改變,請先盡力改變自己。
#換電腦有感
#1月31日徐老師的正向教養工作坊在台中 習惜親子教育中心
#名額有限
#歡迎來成為更好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