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憂鬱症感受不到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憂鬱症感受不到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憂鬱症感受不到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憂鬱症感受不到愛產品中有37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閱讀好生活-康健出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親愛的你不孤單 💕 我會是你的朋友,我希望你感受到。 我有願意傾聽的耳朵,當你需要時我都在。 如果你仍處在什麽都看不見的洞穴裡, 我知道也許你還看不到,還有關心你的人。 試著不要掙扎,別想著控制頭腦裡的混亂。 你知道你可以求助,會有人來幫助你。 知道無論你做什麽,我都會尊重你。 無論你有什麽感...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夫夫之道 FuFuKnow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提醒觀影者,此本內容涉及自殺等敏感議題,純屬戲劇效果,切勿模仿。心情低落者,請斟酌觀看。 「如果我真的像你們說的那麼好?為什麼我那麼不快樂?」 「為什麼你們每個人都要和我說加油? 為什麼每個人都覺得我一定可以。 我每天都很努力的想要好好活著, 努力想要做好一切, 想辦法不要出錯, 想辦法不要...

憂鬱症感受不到愛 在 ⋈馬克太太住英國亂亂說?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7:53:50

#9月3日 8月底時,馬克先生問 「你9月即將滿34歲了,對於滿34歲這件事你有什麼感覺?」 ⁡ 不是我愛提過往,可是真的是因為成長背景關係,一直以來很渴望愛,因為要不到索性不要了,這樣就不會受到傷害,所以當時我對於每年生日是很期待,但又很怕傷害,怕人記得我,就像我在家裡是個不重要不需要存在也沒關...

憂鬱症感受不到愛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0:26:42

你常狐疑,究竟是自己錯了?還是世界錯了?是自己病了?還是世界病了? 如果說是這世界錯了,為什麼大家都表現得一切理所當然,沒有什麼好爭論或有意見的?他們總是說:「別想太多啊!不就過日子嗎?」不然就說:「你那麼認真做什麼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了,有什麼大不了的?」彷彿是在指控你的堅持代表你不夠圓融、...

憂鬱症感受不到愛 在 ?我叫魚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33:45

《黑色漩渦的微弱光芒》 這陣子意外發現原來追蹤自己帳號的人不再只是考生/大學生,甚至有看著孩子正陷入憂鬱苦海的母親,其實感到頗訝異的! 也剛好前陣子迪卡上的那篇文章(談到精神疾病患者的友情&愛情)讓自己思考了許久,也更加努力去感受怎麼樣的陪伴是舒服的,還是倍感壓力的。 以下是個人的淺見~不一定每個...

  • 憂鬱症感受不到愛 在 閱讀好生活-康健出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21:45:18
    有 7 人按讚

    #親愛的你不孤單 💕
    我會是你的朋友,我希望你感受到。
    我有願意傾聽的耳朵,當你需要時我都在。

    如果你仍處在什麽都看不見的洞穴裡,
    我知道也許你還看不到,還有關心你的人。

    試著不要掙扎,別想著控制頭腦裡的混亂。
    你知道你可以求助,會有人來幫助你。
    知道無論你做什麽,我都會尊重你。
    無論你有什麽感覺,你永遠都不孤單。
    -
    寫給憂鬱的你🕵️‍♀️ https://bit.ly/3kvUwxv
    -
    #憂鬱 #憂鬱症 #朋友 #黑暗 #生活 #求助 #混亂

  • 憂鬱症感受不到愛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1 07:30:12
    有 71 人按讚

    【常常心情不好算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
     
    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日前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
     
    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憂鬱症?阿滴表示自己從2020年在紐時刊登廣告「Who Can Help ? Taiwan」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
     
    阿滴表示,狀況最糟的時候,他喪失了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阿滴希望藉由自己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能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朋友。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前的狀況,但壓力絕對不是直接引起憂鬱症的病因,事實上,很多患者往往是因為太ㄍㄧㄥ才會發病[1]。
     
    ■WHO:「憂鬱症」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3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
     
    WHO將憂鬱症列為2020年世界第2大疾病。根據國內統計,憂鬱症的盛行率占8.9%,換算下來,超過200萬人罹患憂鬱症[2]。
     
    「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2,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憂鬱症」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這幾年可以由媒體報導看到許多影視名人得了憂鬱症,也看到國內的自殺率一直上升,這其中有相當比例都與「憂鬱症」有關。
     
    ■憂鬱症與身心疾病的共病
    「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或嚴重身體疾病都可能合併有憂鬱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患者,甚至癌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鬱症常會惡化身體疾病的症狀與處理,許多憂鬱症患者的頭痛與身體不明原因的不舒服增加,生活品質也因而下降。
     
    但是多數醫師只注意到身體疾病的治療,而忽略了伴隨著的憂鬱的處理。另外憂鬱症也容易合併其他的精神疾病,超過50%的憂鬱症合併至少一種焦慮症,很多的焦慮症甚至物質濫用最後皆會併生憂鬱症。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3]。
     
    ■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
    有的人說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巧妙比喻著憂鬱症的普遍常見,彷彿像感冒病毒一般,當我們先天脆弱性高、後天抵抗力不足,此時再加上吹風受凍時則很有可能患病。而憂鬱症確實也是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多重因素下相互影響的結果,當個人的心理功能失調,無法面對生活壓力時,所產生的情感型疾病。
     
    ■憂鬱症若缺乏治療很難自行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如此普遍,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在台灣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也抗拒治療。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有去求助,還有五分之四沒有求任何治療。因此當我們周遭親友向我們求援時,千萬正視與尊重對方的求助訊號,避免憾事發生[4]。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青少年為例
    青少年的憂鬱症,很容易被簡化為「叛逆期」,此時的孩子內在性賀爾蒙大量變動、外在人際與親密關係也容易卡關的階段,情緒起伏大,不一定是終日悶悶不樂,反而可能是以暴躁易怒、自殘自傷的方式呈現。除了負面情緒外,可觀察孩子是否有下列變化:
    ▪ 對以前喜歡的活動、食物等失去興趣。
    ▪ 對於學習、打理自己等感到疲累、懶散。
    ▪ 體重突然短時間內明顯增加或減少,暴飲暴食或不吃不喝。
    ▪ 睡眠困擾,展現出失眠或是嗜睡。
    ▪ 有自殺想法或透露出活著沒意義等語言。
     
    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關心與耐心,除了上述五點供參考外,學校的輔導室也是可用的資源。如有疑慮可直接就醫交由專業醫師診斷,部分身心科診所特有青少年門診,坊間心理諮商所所提供的親子或個人諮商,也能協助孩子們抒發身心壓力,促進親子關係。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老年人為例
    60歲以上老年人同樣面臨身心與生活的劇烈變化,包含身體老化、退休、子女空巢期、甚至喪親喪偶等哀傷失落。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的數據,老年人如出現自殺想法,實際執行的自殺成功率比青少年還要高出許多。董氏基金會整理對於老年憂鬱常見的症狀:
    ▪ 出現類似被害妄想,或悲觀的想法強烈。
    ▪ 焦慮不安與社交推縮,好像難以平靜下來,也不想與人交談。
    ▪ 呈現判斷力遲鈍或記憶力衰退等情況(非失智所造成)。
     
    除了上述三點外,林皇吉醫師(2006)指出老年人較難表達憂鬱情緒,較常展現抱怨身體不適、頭痛、焦躁易怒…等非典型憂鬱症狀展現,因此高達 50% 的老年憂鬱在內科或家庭醫學科門診被遺漏掉。如家中長輩抗拒前往精神科就診,坊間心理諮商所也有老人個別諮商或團體服務,藉由專業人士的協助轉介,可多一份助力,鼓勵長輩就診[5]。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我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參考「3不守則」與「6個正確觀念」
    「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 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除了3不守則之外,一起來看看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1. 關心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被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2. 傾聽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事情現在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3. 不要不理他
    即使病患拒絕,也要要伸出援手,患者的孤單感很強,會拒絕與人接觸,但千萬不要這樣就不理他。
     
    4. 說出來
    在患者談起自殺念頭的時候,坦率地與他們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
     
    5. 一起出去玩
    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但千萬不要強迫他們。
     
    6. 鼓勵就醫
    周圍的人要積極鼓勵她就醫,用它自身的個性說服他就醫。讓他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6]。
     
    ■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部分
    一、心理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精神分析、人際方面等三大類的心理治療。
    1.認知行為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有自責、無助、罪惡感等負面想法;認知行為治療是幫助病人能自我覺察負面認知,發展新的思考模式,積極練習調整在不同情境下,應該有怎樣合宜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2.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藉著分析探討過去經驗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促進自我覺察和重新建構患者的人格及自我認同感,達到改善憂鬱症狀及防範復發的目標。
     
    3. 人際方面的心理治療
    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為避免憂鬱症引發的人際障礙,探討適應不良的人際關係,並學習溝通和社交能力,建立人際互動的信任感、親密感和應付能力,達到改善憂鬱症狀。
     
    二、藥物治療:由醫生開立抗憂鬱藥物,幫助對抗憂鬱症,一般的療程是三至六個月(根據國內報告指出,穩定服藥超過三個月,快速復發的比例只有5%)。副作用可能為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嗜睡。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具有調節大腦血清或調節正腎上腺素的功能。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等副作用已經減少,大多服用1-2週能改善心情,3-4週情緒可讓情平穩。
     
    ▪ 輕度憂鬱可以自我調適壓力或作紓壓放鬆的活動來調整。
    ▪ 中、重度以上等級的的憂鬱症則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可見其功效。
     
    若是治療部完全或是放棄治療,則會使憂鬱症復發或加重病症。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期盼憂鬱症家屬及病者本身,能用正確的心態,一起面對憂鬱症,才是解決問題之道[5]。
     
    ■憂鬱症污名化:你是不是有神經病阿?
    衛福部2018年統計,台灣憂鬱症確診人數突破兩百萬。你我身邊都有許多「隱性」憂鬱症患者,只是大家都為了某些原因閉口不談,才讓這項疾患看似距離遙遠、遠到彷彿事不關己。「憂鬱症在台灣有點像個禁忌話題。患者不會主動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有憂鬱症,尤其在工作場合,根本不會有人敢以憂鬱症發病為由請假。」
     
    小鬱亂入創作者林妤恒說道。「老一輩可能還會說,你是不是神經病阿?是不是抗壓性很差?一旦讓別人知道患病事實,就會被貼上很多負面標籤。」
     
    ■「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不知道去哪求助」因此成為許多自覺需要幫助的人心上說不出口的痛:林妤恒說,小鬱亂入專題完成後,粉專一下子湧入許多深陷憂鬱,卻連傾訴對象都沒有的網友。「他們都在問『你可以幫助我嗎?』因為他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誰可以幫助他們,他們不知道可以去哪裡看醫生,他們不敢跟親朋好友講,所以只能找我們訴說。」
     
    聽來哀傷,但這卻是台灣憂鬱症患者不得不練習面對的課題:「憂鬱症污名化」。這不單是指要學著和親人溝通,或要面對身邊親友的詢問、關心,汙名化無所不在,舉凡茶水間裡同事無心調侃,報章媒體為追點閱信手寫下的聳動標題。台灣社會給「憂鬱症」貼上的負面標籤,常一不小心就竄入患者視野之中[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今周刊)「精神科醫師:大家都搞錯了!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 https://bit.ly/3BFCW0I
    [2](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女性憂鬱症高2倍!身旁親友有「這些症狀」逾2周是求救訊號,4大良方幫你遠離憂鬱」:https://www.marieclaire.com.tw/beauty/health-fitness/44104?atcr=297ad1
    [3](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正視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info.asp?/70.html
    [4](今健康)「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952
    [5](Heho健康)「家人長期心情不好?別忽略了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憂鬱症狀」:https://heho.com.tw/archives/180574
    [6](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how_to_face_patient/
    [7](風傳媒)「面對他的憂鬱,我還能做些什麼?當最親的人憂鬱纏身,這些「看似善意」陪伴方式千萬別再用」: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63566?mode=whole
      
    ➤➤照片
    [2] 圖說:女性不但憂鬱症的比例較高,且產生自殺的企圖也是男性的2倍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憂鬱症 #憂鬱症污名化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今周刊 / 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今健康
    Heho健康 /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風傳媒

  • 憂鬱症感受不到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7 10:54:55
    有 1,024 人按讚

    你常狐疑,究竟是自己錯了?還是世界錯了?是自己病了?還是世界病了?

    如果說是這世界錯了,為什麼大家都表現得一切理所當然,沒有什麼好爭論或有意見的?他們總是說:「別想太多啊!不就過日子嗎?」不然就說:「你那麼認真做什麼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了,有什麼大不了的?」彷彿是在指控你的堅持代表你不夠圓融、不夠體貼。

    若你想:「應該是我病了吧?」可你又覺得這世界的荒誕和離譜那麼明顯,生病的,體質不良的,應該是這世界啊!似乎沒有一個人看起來是真正幸福快樂的。

    應付這個世界,搞定自己和別人,真的太難了。越是想看清楚這世界的規則,就越難找到萬無一失的規則。越是想讓別人滿意和沒意見,別人的不滿意和意見就越多。每天夜晚躺在床上,覺得自己像支烤架上的玉蜀黍翻來覆去,焦慮難眠。想著昨天、想著明天,都有著難以控制的不安感,好像該努力拚到什麼地位,卻又覺得做不到什麼地位,心中總是不知道自己這個人生究竟在追求什麼。

    有好多的不情願,即使有些剎那間的快樂,那些快樂也極度短暫,短到用力回想也好像想不起來。

    這就是我們的日常——以一種宿命的方式,在這世上消磨自己。每一天,自己在老去的歷程受各種束縛和壓迫,被迫做些為了生存不得不承受的事,即使這些事情你一點兒都不情願面對和承擔。

    你的存在,本來就值得尊敬

    難道我們人生一回就是為了在消磨中、疲倦中,不斷地耗損自己?

    難道當我們努力趕上世界的節奏時,只能害怕和焦慮自己成為最落後的那一個人?

    活在這世界,為了順應這世界的社會制度和各種生存需求,我們成為了一個個泡在恐懼和不安缸裡的人。各種無明的怕,纏繞我們的身心和魂魄,招來各種疾病:焦慮症、強迫症、憂鬱症、癌症、自律神經失調、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失調、荷爾蒙失調、新陳代謝失調……。

    如果,你尚且心疼自己,仍願意為自己求生,那麼,為了找回健康,請痛定思痛地調整自己。無論是改變生活態度,還是改變過往的慣性——習慣把委屈和不平往肚裡吞,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習慣漠視自己要自己忍耐,或是習慣強迫自己硬扛硬撐——願這本書都能支持你,讓你擁有內心堅定的力量,讓你安穩及天經地義地對自己說:「愛自己無罪」、「我值得心疼自己」、「照顧好自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這些對自己存在的信任和尊敬,要來自你對自己的認同與接納,好藉此讓你建立合宜的關係界線及心理界限,才能真正用友善、關懷的方式,好好善待自己。  

    在《立下界限》書裡,有我長期觀察及探討華人社會大家普遍過得很辛苦及疲憊的現象,以及人我關係界線和心理界限混亂而缺乏建立的情況。

    書中「人際關係界線」所使用的「界線」,是指一種範圍和距離,意謂在關係中的兩人或多人之間所需要的個體空間和關係距離,是根據關係遠近親疏和個人狀態來調動的,具彈性伸縮的特性。

    另外,「個體或心理界限」所使用的「界限」則是指個體內在的空間,能維護、保障自主權和獨立權的防護線,有底線之意。在這條線以內的地方,是禁止他人介入或干涉的,具有隱私保障的範圍。個體界限或心理界限的存在,保障個人的情緒感受、觀點思維和行動選擇,讓主體能充分知覺,進行自我的決定。

    在人生的各種關係中、各種情境中,人際關係界線是建立在維護彼此的意願上,既能彼此尊重,也能創造平等,因為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各自有完整的存在,不是依附著誰,任由人支配和剝奪,也不強行控制著誰,操弄及剝削他人。

    但能夠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們必須先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並且好好維護,才能真正做好區辨人我關係之間各自該承擔的責任,不過度地承擔別人,把別人的人生攬在自己身上。否則的話,就會一味迴避自己的生命課題,忽略了自己最應該做到也是真正能做到的,就是要好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並活出完整的自我。

    我希望能為你帶來一些視角及觀點:從我們如何在人際互動中失守界線談起,覺察人際關係中被破壞及侵犯界限的情況,進而意識讓人我界線失守的關係陷阱,再到修復治療我們的內在,最後,為自己建立真正有力量的個體界限。

    希望這一本書在你努力積極地迎向世界時,能夠陪著你找到生命的內在秩序與安穩的主體感,導引你有機會創造你想要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時刻享有歲月靜好中的風平浪靜。

    你知道的,在這個越是複雜的世界生存,你越是需要擁有內在清晰的個體界限才好。並且越早學會,越好。

    #立下界限_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找回平靜,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
    https://reurl.cc/NXdL5p

  • 憂鬱症感受不到愛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06 21:15:12

    🚫提醒觀影者,此本內容涉及自殺等敏感議題,純屬戲劇效果,切勿模仿。心情低落者,請斟酌觀看。


    「如果我真的像你們說的那麼好?為什麼我那麼不快樂?」

    「為什麼你們每個人都要和我說加油?
    為什麼每個人都覺得我一定可以。
    我每天都很努力的想要好好活著,
    努力想要做好一切,
    想辦法不要出錯,
    想辦法不要讓你們擔心……
    可為什麼你們就是感受不到?」


    這是女孩和男孩沉痛的告白,
    也是最常發生在我們生活裡的呼喊。
    今天的夫夫劇場,想要和身邊每一位需要被撐住的人說說話,
    想要和你們說,你們已經很好了!
    但就算我們不那麼好,又怎樣呢?


    你始終是你,我們一樣值得被愛,而愛我們的人也未曾改變。


    這個世界有時候糟糕的讓人喘不過氣,
    每個人為了生存都有說不出口的無奈與痛,
    但我們真正想說的是,
    我們想要擁抱你,想要撐住你,
    想要讓你知道這個世界沒有遺棄你。


    讓我們一起緊緊靠著取暖,
    讓我們面對這些脆弱與傷痛,
    讓我們陪你,繼續往前邁進。

    夫夫劇場第140篇 《我每天都在和這個世界戰鬥》
    讓我們和你一起走下去。          
        


    🏳‍🌈 勇敢尋求援助並非弱者的表現。
    若有需要,請撥打免費專線或私訊粉絲專頁,

    免費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協助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02-2392-1970
    彩虹平權大平台


    🏳‍🌈 導演/後製 Director |張維剛
    編劇 Screenwriter|王盈堯
    翻譯 English subtitle|DEAR BLUE
      
     
    🏳‍🌈 演員Cast(按出場順序)
    林思穎(思穎) IG:ying_ice_lin
    林哲弘(哲弘) IG:_hong_noah_
    陳荐宏(里歐) IG:heyitsleo_kai



    🙏歡迎把這支影片傳出去,讓這支影片被更多人看見吧!


    😍歡迎關注IG
    夫夫之道➡️fufuknows
    Leo➡️heyitsleo_kai
    阿凱➡️eyo_wang


    #自殺 #生命線1995 #接住你

  • 憂鬱症感受不到愛 在 Julia 咪妃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2-17 20:00:05

    ((大家留言前希望能點開這邊,小咪有話想跟你們說))
    第一次做比較沉重一點的話題,希望大家能感受到小咪希望帶給大家的想法!

    因為在去年自己蠻喜歡的藝人選擇離開這個世界,也紛紛有其他的藝人勇敢說出"自己有憂鬱症"
    這件事情,並且告訴大家雖然痛苦但也正努力的治療中
    影片中提到的其他youtuber也是小咪本身有在follow的,當知道這些人也說出病情後
    也相信有人會帶著鼓勵的言論,也會有人覺得你身為公眾人物本就要擔起這些壓力
    在越來越m型社會的現在,越來越多人壓力升高
    不論是男女平等.薪資.人權.甚至到單純的活著,
    都有不同的人在這裡面努力著,當看到爬的高的人會不自覺的羨慕卻又忌妒
    有人從這股力量中告訴自己憑什麼自己做不到?
    也有人怒斥的反告訴自己憑什麼他可以做到?
    所以才會分成這樣兩派的人,因為大家幸福的活在民主體制下享受著言論的自由

    也許你會討厭一個人,想要用傷害這個人來成就自己
    "看著高高在上的人墜落谷底"心理覺得痛快,因為自己做不到而他做到了
    加害者們更是往谷底狂砸石頭跟著起哄,一瞬間覺得好像都變成一國
    然而事實如果這個人完全沒有傷害到任何一個"加害著們"呢?
    因為經歷過所以看到這些,有時心裡還是會被勾起難過的陰影
    希望每個人在發表言論的時候,先念過一遍自己的文字,
    再想想這些換作是自己來承受
    會好受嗎?
    相信才剛過新年就發生很多遺憾的事情,這些訊息甚至不用看新聞滑滑fb.ig就能知道
    雖然我始終認為人性本惡,但在生活中還是會希望"善"是散發在這世界上的

    在這次訪談前我和醫師也聊了很久,醫生接觸到最小的患者才國小
    卻因為父母的高壓控管下而再也忍不住
    許多有不同的原因可能造成了他們的憂鬱症.躁鬱症.恐慌等等
    在他們一點點的嘗試著想要伸手對外求救時
    可能兩三個人的無心話語"你想太多","你在討拍喔","抗壓性也太低了吧"
    就會造就了很遺憾的結局,但這兩三個人卻不知自己做的就只是將對方推回深淵
    如果可以,也是我希望
    世界上每個人都只是"人",體內流的都是血,有感知也有想法
    會哭會笑,受了傷也會痛
    大家能夠用更多的愛去包容不同的人,更尤其是當你不了解事件的全貌時
    不如把在想著打些什麼文字能傷害一個人的時間,拿來充實進修自己

    你討厭的人消失了,你的人生不會變更好
    反而是那些把時間更充實自我的人,將會變的比你還好

    ----------------------------------------------------------------------------------
    ◂ 咪妃 ▸
    ♥ 我的IG:juliamisakii (智障生活照都在這唷!)
    ♥ 我的FB:https://www.facebook.com/JJuliaOuO

  • 憂鬱症感受不到愛 在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6-17 12:01:00

    愛情變成親情,是件不好的事嗎?
    想跟對方分手,卻搞的像互相稱讚大會?
    不是一巴掌就是一輩子,你需要告白勇氣嗎?
    總搶不到孫中興老師的課?今天跟太太一起上
    .
    特別感謝 Kafnu Taipei
    大方又大膽的提供場地 http://bit.ly/3tZavcQ
    .
    🔬分手後你需要的療傷時間
    https://youtu.be/H4lV5KOB0hQ
    .
    🔬理科太太的IG很好看
    https://www.instagram.com/liketaitai/
    .
    ✦ 理科任意門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4OLAtfB3KQ-u8rInSBeQaF
    萬聖節被鬼嚇,聖誕節砍聖誕樹,富士山腳露營去,理科夫妻的小場面動作片,人體開箱美國速食店...

    ✦ 生活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7jnODuht5Jgo4r_o_DfpFG
    拖延症患者救星,習慣養成不能靠嘴砲,手機充電的科學,長輩的微波爐恐懼症,理工宅宅的穿搭 TIP ...

    ✦ 感受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5_ji7Mi8Lc_uX_AWF64eIM
    大方聊聊憂鬱症,內向者也能改變世界,懷舊神曲的神秘力量,認識朋友前不如先了解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