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憂鬱症志願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憂鬱症志願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憂鬱症志願役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寶瓶文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我很幸運。當兵時我擔任心輔員,不用出操,不用穿軍服,是個冷氣永遠吹不完的爽缺。那時冷氣吹的不是體溫,而是優越感,即便我只是個有心輔官在背後撐腰,狐假虎威的菜兵,依舊讓同梯們羨慕得要命,每個都願意拿身家跟我交換,於是那年夏天我多了一堆乾弟。 我服務的單位叫「心衛中心」...
憂鬱症志願役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我很幸運。當兵時我擔任心輔員,不用出操,不用穿軍服,是個冷氣永遠吹不完的爽缺。那時冷氣吹的不是體溫,而是優越感,即便我只是個有心輔官在背後撐腰,狐假虎威的菜兵,依舊讓同梯們羨慕得要命,每個都願意拿身家跟我交換,於是那年夏天我多了一堆乾弟。
我服務的單位叫「心衛中心」,在軍中它等於另外兩個字:天堂。
但是,進天堂是有代價的。
在軍中,領很多錢,準備被國家重用一輩子的叫「志願役」;領個幾千塊,每天巴望退伍的叫「不願役」。這兩種人有個交集,就是體味都很濃郁,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都很憂鬱。
這群人會在每週五的下午,把各自的憂鬱塞進一本叫「大兵手記」的冊子裡,由輔導長進行檢測,一旦含量超標,這本軍旅怨史就會像證物一樣被寫上編號,放進夾鏈袋,由專人送往心衛中心,交付心輔員進行輔導訪查。也就是說,擺在我們桌上的夾鏈袋,都是厭世圈的菁英,憂鬱界的霸主,而心輔員的任務,就是負責稀釋這些手冊的怨氣濃度,降低他們再度被裝袋的機率。
怨氣無色無味,即便穿上防毒裝備也是枉然,心輔員長期暴露在怨氣滿盈的實驗室裡,唯一能做的只有相信自己的身體,這就是吹冷氣的代價。為了吹冷氣,只能吸怨氣。
現在想想,軍營就像個厭世博物館,展示著各種憂鬱的狀態。根據我們手上這本厭世備忘錄,可大致將憂鬱類型分為以下幾種:兵變、被禁假、業務太多、學長拗公差、內褲晒不乾、胯下長溼疹,或是隔壁一直打鼾等。還有個傢伙每次都會以「絕筆」兩個字作結,通常會寫絕筆的人都還有些幽默感,因此我們不太擔心他的存亡。而這些大兵手記的結尾處,都有輔導長的心靈眉批(「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之類的),最後配上兩個大大的紅字:「加油!」
加油的目的是什麼?不太確定。
我能確定的是,絕對不會有人被這兩個字激勵。但也不會有人覺得被敷衍,因為我們都清楚,憂鬱這種情緒,不是軍階能夠安撫的。憂鬱就像一顆讓人疲於應付的快速直球,可憐的輔仔每星期都要面對成千上萬顆,他知道自己不是千手觀音,但至少還能留下這兩個字,試著把句號畫得圓滑一些。
因此,「加油。」=「雖然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你,但希望你一切都好。」
對於一般大兵而言,這兩個字是個可接受的結局,畢竟只要把軍營大門打開,他們的怨氣就會一掃而空,開門放假比什麼神藥都有用。
但對於憂鬱症患者而言,加油這兩個字就顯得有點捉襟見肘了,這與他們所展現的「態度」有關。
►對憂鬱的人說加油,是沒有用的?🤔🤔https://goo.gl/fzt8Ab
#壓垮憂鬱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通常就是那句加油
#憂鬱就像一條失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