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代碼的襲擊 #成為一位憂鬱症患者
#過來人的真實紀錄 #心態的調適
F321,一個像數學公式般的代碼蓋在紙上。這是中度憂鬱症的代碼。病名代碼由F開頭,搞得好像我的人生學分得到F一樣。該死。咒罵著「F***!」的我走出了精神科大門。
就診之前,我煩惱了很長一段時間,一拖再拖,拖到再也不能拖了才...
#F代碼的襲擊 #成為一位憂鬱症患者
#過來人的真實紀錄 #心態的調適
F321,一個像數學公式般的代碼蓋在紙上。這是中度憂鬱症的代碼。病名代碼由F開頭,搞得好像我的人生學分得到F一樣。該死。咒罵著「F***!」的我走出了精神科大門。
就診之前,我煩惱了很長一段時間,一拖再拖,拖到再也不能拖了才不情不願地,用我的腳親自踏上前往醫院之路。因為我實在是太害怕了。
「滴哩哩哩,滴哩哩哩!」早上七點刺耳的鬧鐘聲響起,整晚大失眠的我根本不需要鬧鐘好不好。「啊,好不想上班,不對,是好害怕上班。直接……消失在這塊土地上怎麼樣?這樣會輕鬆一點吧?」極端的想法叩叩地敲打我的心房,我小聲嘟囔,怕被人聽到我的真實心聲。
「這樣下去真的會完蛋。」
自從我踏進職場以來,我不是沒有過辛苦的時期。人怎麼可能沒有討厭上班的時候,我偶爾甚至還想辭職轉行,或是移民海外,不過這次不一樣。這種極端的想法,是史無前例的,我覺得自己正面對一個「強敵」。
我在外出採訪的時候,看到公司來電會被嚇到;我要非常努力專注,才能寫出一篇短短三行的報導;交稿的時候總是忐忑不安,「一定會罵我,說我寫得很爛吧。」;我擔心漏接上司的抱怨電話,十秒就確認一次有沒有未接來電或是工作相關訊息。
不僅如此,我的自信心也跌到了谷底,過去即使再辛苦,我也從未喪失自信,如今我卻覺得自己無比渺小。每次向上司呈交報告,明明沒做錯什麼心情卻無比沮喪,就像搭超高速電梯幾秒內墜落到地下一百樓,或者說是像落水的人不停吃水。我被前所未有的心情嚴重衝擊,既恐慌又恐懼,所以腦中時時做好面對最壞情況的打算。
我覺得再這樣下去真的會完蛋,於是開始上網搜尋精神科相關資訊。資訊是找到了,可是一想到就醫,我就覺得茫然。我憑感覺隨便挑了一家醫院,調整好呼吸節奏後撥出醫院電話。等待電話接通的時候,我的心臟撲通亂跳,就像剛進公司的新人打電話給上司一樣,超緊張。
在這四天內,「去」和「不去」兩種念頭在我腦海中交戰不休。我試圖自欺欺人,告訴自己症狀好了很多,不去醫院好像也沒關係,但不安感總是毫不留情地衝擊我的心。
#今天去精神科
就診的日子到來,我的鞋底就像被膠帶黏住一樣,無法輕易邁出腳步。要被送往屠宰場的畜牲們也是這種心情嗎?我感到無比淒涼,但我明明還沒被確診,也許我根本沒事。
「我瘋了嗎?」
「一定要去醫院嗎?」
「乾脆回家吧?」
十分鐘的步行路程,十分鐘的心亂如麻。我到了醫院,發現這裡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我原本以為醫院裡會坐滿一大堆眼神渙散的患者,現在看來,只有「看起來很正常」的患者。患者年齡層滿廣的,且有男有女。
「金正源先生,請進!」終於輪我進診間,主治醫生是一個看起來和我差不多年紀的男人。
「今天為什麼會來這裡?」問題短歸短,但是很難回答。「我為什麼會來?我想知道自己有沒有瘋。」我超想這樣回答,終究開不了口。毫無顧忌地向素昧平生的人吐露心聲,不是我的一貫風格,如果可以,我甚至想掉頭走人,不過我又能如何?人都到這裡了。
我花了十五分鐘大概描述了自己的近況,一邊講一邊突然莫名「哽咽」起來。我非常感謝用真摯眼神誠心誠意傾聽我說話的醫生。雖說「因為是工作,不得不在患者身上放心思」,不過我的感謝與醫生的誠意無關,單是專心聽我說話這件事,就夠讓我感動了。
通過檢查和分析諮商結果,醫生確定我罹患中度憂鬱症──介於輕鬱症和重鬱症之間。
#精神科的藥
「我開抗憂鬱劑和抗不安劑給你,先服用一陣子看看。」
就診的第一天,我本來抱著僥倖的心態,打算接受心理諮商就好,不吃藥。不過醫生以溫柔卻不失堅定的態度開藥給我,沒人愛吃藥,再說,更沒人會愛吃「精神科的藥」吧。
「接受藥物治療之後,等狀態好起來,我們就正式開始心理諮商,你現在這種狀態,就算做了諮商也沒有多大效果。」
醫生把人的身體、心理和想法三者之間的關係畫在白紙上,認真說明了好一陣子。
「我……要吃多久的藥?」
「抗憂鬱劑起碼要吃六個月以上,抗不安劑視情況而定,會慢慢地減輕藥量。」
醫生對數百名、數千名患者都說過一樣的話,就像是一個教書教了幾十年,把書本背得滾瓜爛熟的老師一樣,一口氣解釋了為什麼不能一次大幅減藥的原因。這是由於如果藥吃到一半,病情有了好轉就馬上大幅減藥,有可能會復發,他也不忘告訴我藥物的副作用。
「抗憂鬱劑和抗不安劑不一樣,不會立刻見效,至少要吃兩三個禮拜才行。下次我會稍微增加藥量。」
結束看診的我走出診間等候,沒過多久,護士就叫了我的名字,給了我處方箋。
「我真的變成精神科患者了。」
拿完藥走出醫院的我雙腳瞬間發軟。我靠在走廊牆上,稍微喘了口氣,實在沒力氣搭公車回家,於是叫了計程車。在車上,我兩手緊抓藥袋,打給了妻子。
「老婆,醫生說我是憂鬱症。」從此我和憂鬱症展開了非自願同居生活。
--
📖 本文摘自《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作者金正源的第一本書,就是關於自己親身體驗的憂鬱症。高中時期決心成為改變世界的記者,如今領悟到連改變自己都很難。閱讀更多: https://reurl.cc/vg3Ajk
憂鬱症停藥復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F代碼的襲擊 #成為一位憂鬱症患者
#過來人的真實紀錄 #心態的調適
F321,一個像數學公式般的代碼蓋在紙上。這是中度憂鬱症的代碼。病名代碼由F開頭,搞得好像我的人生學分得到F一樣。該死。咒罵著「F***!」的我走出了精神科大門。
就診之前,我煩惱了很長一段時間,一拖再拖,拖到再也不能拖了才不情不願地,用我的腳親自踏上前往醫院之路。因為我實在是太害怕了。
「滴哩哩哩,滴哩哩哩!」早上七點刺耳的鬧鐘聲響起,整晚大失眠的我根本不需要鬧鐘好不好。「啊,好不想上班,不對,是好害怕上班。直接……消失在這塊土地上怎麼樣?這樣會輕鬆一點吧?」極端的想法叩叩地敲打我的心房,我小聲嘟囔,怕被人聽到我的真實心聲。
「這樣下去真的會完蛋。」
自從我踏進職場以來,我不是沒有過辛苦的時期。人怎麼可能沒有討厭上班的時候,我偶爾甚至還想辭職轉行,或是移民海外,不過這次不一樣。這種極端的想法,是史無前例的,我覺得自己正面對一個「強敵」。
我在外出採訪的時候,看到公司來電會被嚇到;我要非常努力專注,才能寫出一篇短短三行的報導;交稿的時候總是忐忑不安,「一定會罵我,說我寫得很爛吧。」;我擔心漏接上司的抱怨電話,十秒就確認一次有沒有未接來電或是工作相關訊息。
不僅如此,我的自信心也跌到了谷底,過去即使再辛苦,我也從未喪失自信,如今我卻覺得自己無比渺小。每次向上司呈交報告,明明沒做錯什麼心情卻無比沮喪,就像搭超高速電梯幾秒內墜落到地下一百樓,或者說是像落水的人不停吃水。我被前所未有的心情嚴重衝擊,既恐慌又恐懼,所以腦中時時做好面對最壞情況的打算。
我覺得再這樣下去真的會完蛋,於是開始上網搜尋精神科相關資訊。資訊是找到了,可是一想到就醫,我就覺得茫然。我憑感覺隨便挑了一家醫院,調整好呼吸節奏後撥出醫院電話。等待電話接通的時候,我的心臟撲通亂跳,就像剛進公司的新人打電話給上司一樣,超緊張。
在這四天內,「去」和「不去」兩種念頭在我腦海中交戰不休。我試圖自欺欺人,告訴自己症狀好了很多,不去醫院好像也沒關係,但不安感總是毫不留情地衝擊我的心。
#今天去精神科
就診的日子到來,我的鞋底就像被膠帶黏住一樣,無法輕易邁出腳步。要被送往屠宰場的畜牲們也是這種心情嗎?我感到無比淒涼,但我明明還沒被確診,也許我根本沒事。
「我瘋了嗎?」
「一定要去醫院嗎?」
「乾脆回家吧?」
十分鐘的步行路程,十分鐘的心亂如麻。我到了醫院,發現這裡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我原本以為醫院裡會坐滿一大堆眼神渙散的患者,現在看來,只有「看起來很正常」的患者。患者年齡層滿廣的,且有男有女。
「金正源先生,請進!」終於輪我進診間,主治醫生是一個看起來和我差不多年紀的男人。
「今天為什麼會來這裡?」問題短歸短,但是很難回答。「我為什麼會來?我想知道自己有沒有瘋。」我超想這樣回答,終究開不了口。毫無顧忌地向素昧平生的人吐露心聲,不是我的一貫風格,如果可以,我甚至想掉頭走人,不過我又能如何?人都到這裡了。
我花了十五分鐘大概描述了自己的近況,一邊講一邊突然莫名「哽咽」起來。我非常感謝用真摯眼神誠心誠意傾聽我說話的醫生。雖說「因為是工作,不得不在患者身上放心思」,不過我的感謝與醫生的誠意無關,單是專心聽我說話這件事,就夠讓我感動了。
通過檢查和分析諮商結果,醫生確定我罹患中度憂鬱症──介於輕鬱症和重鬱症之間。
#精神科的藥
「我開抗憂鬱劑和抗不安劑給你,先服用一陣子看看。」
就診的第一天,我本來抱著僥倖的心態,打算接受心理諮商就好,不吃藥。不過醫生以溫柔卻不失堅定的態度開藥給我,沒人愛吃藥,再說,更沒人會愛吃「精神科的藥」吧。
「接受藥物治療之後,等狀態好起來,我們就正式開始心理諮商,你現在這種狀態,就算做了諮商也沒有多大效果。」
醫生把人的身體、心理和想法三者之間的關係畫在白紙上,認真說明了好一陣子。
「我……要吃多久的藥?」
「抗憂鬱劑起碼要吃六個月以上,抗不安劑視情況而定,會慢慢地減輕藥量。」
醫生對數百名、數千名患者都說過一樣的話,就像是一個教書教了幾十年,把書本背得滾瓜爛熟的老師一樣,一口氣解釋了為什麼不能一次大幅減藥的原因。這是由於如果藥吃到一半,病情有了好轉就馬上大幅減藥,有可能會復發,他也不忘告訴我藥物的副作用。
「抗憂鬱劑和抗不安劑不一樣,不會立刻見效,至少要吃兩三個禮拜才行。下次我會稍微增加藥量。」
結束看診的我走出診間等候,沒過多久,護士就叫了我的名字,給了我處方箋。
「我真的變成精神科患者了。」
拿完藥走出醫院的我雙腳瞬間發軟。我靠在走廊牆上,稍微喘了口氣,實在沒力氣搭公車回家,於是叫了計程車。在車上,我兩手緊抓藥袋,打給了妻子。
「老婆,醫生說我是憂鬱症。」從此我和憂鬱症展開了非自願同居生活。
--
📖 本文摘自《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作者金正源的第一本書,就是關於自己親身體驗的憂鬱症。高中時期決心成為改變世界的記者,如今領悟到連改變自己都很難。閱讀更多: https://reurl.cc/vg3Ajk
憂鬱症停藥復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拾光點滴】當憂鬱來臨時,你的心裡可否有人而不孤單?
⠀⠀⠀⠀⠀⠀⠀⠀⠀⠀⠀⠀
「親愛的河豚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
「行屍走肉,想求救,可是怕丟臉、怕別人接不住自己那樣巨大的悲傷、怕別人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覺得自己是累贅、沒有人是真正愛自己的。」
⠀⠀⠀⠀⠀⠀⠀⠀⠀⠀⠀⠀
「你如何讓自己暫時或持續好過一些? 」
⠀⠀⠀⠀⠀⠀⠀⠀⠀⠀⠀⠀
「聽歌發呆,自己大爆哭一波。
⠀⠀⠀⠀⠀⠀⠀⠀⠀⠀⠀⠀
找朋友待在同個空間,儘管對方沒說話也知道有個人在。在情況好一點的時候,跟身邊的朋友講好某個暗號,只要自己掉下去,傳特定貼圖或是打特定暗號,對方就可以馬上知道自己需要幫助(這樣可以不用一直想著要怎麼跟別人說,導致最後都不敢找人求救)。
⠀⠀⠀⠀⠀⠀⠀⠀⠀⠀⠀⠀
但有人得過憂鬱症之後沒有再復發的嗎......?我按照醫生的指示規律生活+運動+穩定服藥,用藥將近2年最後成功停藥了,雖然查的資料顯示還是有蠻高的復發機率,但很不希望自己再經歷一次那樣的深淵。」
⠀⠀⠀⠀⠀⠀⠀⠀⠀⠀⠀⠀
--------------------------------------------------------------------------
⠀⠀⠀⠀⠀⠀⠀⠀⠀⠀⠀⠀
你能夠讓自己獨自爆哭一波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呢!這通常代表內心有個穩定的力量,雖然還很微弱,但至少某些時刻,不再那麼害怕爆炸性的情緒竄升。
⠀⠀⠀⠀⠀⠀⠀⠀⠀⠀⠀⠀
精神分析中,#獨處代表我們內心能夠存放一個具安撫性的人事物的能力。
⠀⠀⠀⠀⠀⠀⠀⠀⠀⠀⠀⠀
它可能是外來的音樂、圖畫、影像,得以釋放內心的不安,你不害怕被這個人事物所傷害,不擔心被它所拋棄,你可以讓自己停留且身處其中。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藉由內在的想像,它可能是童年縮在被窩的溫暖、從爸爸那得到的幾句鼓勵、曾經和前任相處的安心感,這些正向經驗被你吸收,大多是無意識的,但在最需要的時刻從心底跑出來,緊拉自己一把。
⠀⠀⠀⠀⠀⠀⠀⠀⠀⠀⠀⠀
#孤單與人無關,#而是我們內心是否具備存放與回播的能力。如同獨處並不分有沒有人在現場,只是有人在旁邊,能讓我們更相信心中的感受,明確地知道自己並沒有被拋棄。
⠀⠀⠀⠀⠀⠀⠀⠀⠀⠀⠀⠀
對於深陷憂鬱的人來說,世界一片漆黑,就算原本有很多交心的朋友,可能也會在忽明忽暗的心智狀態中,感到其他人忽遠忽近。這是一種很可怕的感受,原本相信的人際關係變了樣,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懷疑他人是否會在身邊陪伴而不離開,也懷疑生命是否最終要獨自萎靡凋零。
⠀⠀⠀⠀⠀⠀⠀⠀⠀⠀⠀⠀
我們需要重要他人陪伴,有些時刻甚至需要他們的保證,這很正常,因為我們內心沒辦法確定的時候,就需要倚靠外在的力量協助。這也是讓漆黑的世界中,再次照進微光的途徑。
⠀⠀⠀⠀⠀⠀⠀⠀⠀⠀⠀⠀
對一個人來說,當他陷入極度不安,有時就像是退化為對世界陌生的小嬰孩,他需要媽媽的安撫,當他對世界感到畏懼而哭鬧時,媽媽能夠在身邊抱抱他,搖晃地哄哄他。每一次的陪伴都在建立他對「人」的安全感,每一次安撫也都在修復他對「人」的信任感。不斷累積與人相處的好感,直到我們慢慢長大,才能對世界的挑戰有足夠的信心,且知道自己不行時,還有他人可以依靠,可以再次縮進懷中。
⠀⠀⠀⠀⠀⠀⠀⠀⠀⠀⠀⠀
體悟到愛人不會離開,令我們感到大大的釋懷。
⠀⠀⠀⠀⠀⠀⠀⠀⠀⠀⠀⠀
只是這些陪伴、安撫與修復的過程,並非一蹴即成,也並非過了某個階段就不再需要,因為我們內心始終有個孩子,偶爾會挫折,常常會沮喪,生命的無常迫使空虛寂寞席捲而來,也當然會再次感到憂鬱焦慮,但未必是重鬱症。
⠀⠀⠀⠀⠀⠀⠀⠀⠀⠀⠀⠀
內心的孩子需要被抱抱、摸摸頭,重新想起過去累積的安全感與信任感。
⠀⠀⠀⠀⠀⠀⠀⠀⠀⠀⠀⠀
而剛開始或許不會這麼快,就像河豚你所做的,讓那些你愛的人待在身邊,靜靜的,這是個很好的方法,也替你開心有這些人的存在。
⠀⠀⠀⠀⠀⠀⠀⠀⠀⠀⠀⠀
這是我們介於遠離他人與親近他人之間的過渡空間,不會被強迫接受嘮叨和建議,卻也能知道被在乎。這個過渡空間的擴展,是一個人邁向成熟的重要條件。它讓我們不再是黑白分明的兩極化思維,而是可以涵納更多不確定性,可以看清世界的混沌屬性,然後,真實地認識自己與他人在世界中的樣貌。
⠀⠀⠀⠀⠀⠀⠀⠀⠀⠀⠀⠀
巨大的悲傷像是泡泡,我們看見自己被扭曲的倒影,也誤以為那就是永久的自己。你不必急著把泡泡戳破,因為倒影或許想告訴你一些事情,是過去平面的鏡子不曾提起的。聽聽它的聲音,試著用公平與溫柔回應。
憂鬱症停藥復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憂鬱症的那些我們」
我想不到文怎樣破題,我就直接說我想說的事好了。
昨天看到 阿滴英文 有關憂鬱症的影片,思考了一下,身為前心理師的我,其實我也有過憂鬱症,但我沒有好好討論過這件事。
在去年初,其實我還在吃藥,嚴格來說我不是「患上」憂鬱症,而是憂鬱症「復發」。
我人生中第一次憂鬱症發病是我大三大四左右的時候,因為被劈腿加上一大堆很衝擊的事,我一連很多晚都沒辦法睡,常常突然哭,連看到葉子飄下來都會難過到哭,有時會看到殘影,有時在窗邊會聽到聲音跟我說:「跳出去吧,跳出去就好的了。」
嗯,是滿滿的自殺意念,我才想起上認知行為治療時,教授在分享他憂鬱症的經驗,那時才驚覺自己是不是生病了。
然後去了看精神科,也去了心理治療,SSRI、MAOI、SNRI,那些原本在課本的藥名,成為了我的藥,我很認真地接受治療,不管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
大半年過去,情況慢慢好轉,畢業前在台灣最後的一年,我都在跟憂鬱症搏鬥,我也說不出是什麼時候「好了」,我只知道我慢慢不吃抗焦慮藥也睡得著,慢慢沒有了那把叫我跳出去的聲音,慢慢沒有看到殘影,慢慢有「開心」的情緒,慢慢「難過」之後情緒還是可以在1-2天恢復回來,慢慢我就跟醫生討論後停藥了,也結束了心理治療。
也是因為這場病,讓我沒有回澳門就立即執業,因為我覺得還沒準備好,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但那次之後,我牢牢記住了那個發病的感覺,特別是那把叫我跳出去的聲音。
前年10月1日那場跨國同婚提起訴訟的記者會後,被那些側翼抹黑我是中共同路人,排山倒海的那些抹黑、抹黑跨國同婚、那些騷擾、那些死亡威脅、那些說要來店搞事的留言,那些我從來不認識但說到像住在我床底的帳號,那些恥笑與侮辱,原本我以為我不會怎樣,原本我以為我有心理準備,我以為只會憤怒,但原來那些確實的惡意,會一步一步蠶食你的世界。
我還記得,那陣子我一直說希望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那是我打從心底最真切的渴望。但慢慢地,我的情緒變得很不穩,那些批評的留言還有那些無中生有的指責我總是看完之後一整天都沒辦法動,沒辦法工作,一整天都會在情緒裡;我甚至會大哭、大叫、罵丁先生,那一陣子他一直照顧著我。
又是那深刻的感覺。
直到有一天,大概是前年12月,我又在窗邊聽到說「跳下去吧,跳下去就沒事的了。」我轉頭跟丁先生大吵,失控的情緒在發洩著,丁先生難過又擔心的說:「我陪你去看醫生好不好?」
也許是已經有發病的經驗,也許因為丁先生一直在身邊照顧我,那一陣子丁先生都會早早醒來載我去回診,他就自己去公司處理事情,再回來載我,他每天都會提醒我吃藥。也許我是個藥物很有效的病患,吃藥吃了三、四個月,症狀也好得差不多了,但一碰到壓力事件,我的情緒還是會恢復很慢。
所以去年高同遊,前1/3的時間,我都是跟憂鬱症一起辦同遊,牽著一隻大黑狗的情緒遲緩感,回想起來,覺得有另一半的支持,也許我這次才可以好比較快,又或是我其實沒有好,只是忙到沒時間去感受情緒,被逼到整個人都像行屍走肉一樣。
到真正情緒回到正常水平,其實是到這年三、四月的事了;這快2年的時間,我一直都沒說過這件事,總是擔心生病又會被用來攻擊,甚至用來攻擊跨國同婚,又或是生病的事對訴訟有負面影響,這些日子,「我們」咬緊牙關克服了這一切,其實公眾人物真的一點都不好當。
今天,除了是因此看到阿滴的影片,也是今天終於收到了法院的「判決確定書」,那些日子為了追求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也終於確定下來了。
我已經不是心理師了,我也沒辦法像以前可以承載著很多病友,但我打從心底希望一樣生病的你知道,你在這個世界上不孤單,你可以不用很努力,不用對抗這個世界的惡意,我們慢慢爬起來,慢慢重新一步一步走,慢慢重新愛這個世界,那怕對這個世界曾經多失望也好,用自己的節奏,慢慢的找專業的協助,不要讓自己孤軍作戰,慢慢地微笑。
#guzifer #shinchi #2boysroom #阿古 #信奇 #信的店 #seayousoon #wearoundyou #高雄 #gay #boy #asian #cute #love #gayisgood #tan #instagood #instagay #instaboy
#gaycouple #MDD #DepressiveDis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