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品牌該怎麼做?日本品牌做出讓形象加分的4個行銷手法>
疫情持續緊張,居家防疫時看到社群上意見分歧的爭執,是不是感到心煩呢?
在人心惶惶之下,品牌方及自媒體經營者,更是要發揮正向影響力,我們來看看日本的品牌在疫情下,做了那些提升形象的行銷活動吧!
Ⅰ用行動感謝醫護人員
日用品...
<疫情期間品牌該怎麼做?日本品牌做出讓形象加分的4個行銷手法>
疫情持續緊張,居家防疫時看到社群上意見分歧的爭執,是不是感到心煩呢?
在人心惶惶之下,品牌方及自媒體經營者,更是要發揮正向影響力,我們來看看日本的品牌在疫情下,做了那些提升形象的行銷活動吧!
Ⅰ用行動感謝醫護人員
日用品品牌的花王在今年1月,免費提供了醫護人員,裝有熱敷眼罩、護手霜等花王熱門產品的慰問包,希望能讓他們有感到放鬆的時光。並且收集了民眾在花王網站投稿,感謝醫療人員的留言,然後印成小卡片,一同放進慰問包內。花王不僅用產品撫慰了醫護人員的辛勞,並將民眾的心意傳給了他們。
花王在1月贈送醫護人員慰問包時,拍了一支名為『獻給醫護人員的放鬆時刻』的影片,期盼醫護人員在醫院休息時間,能透過花王產品及民眾的鼓勵卡片讓身心暫時放鬆。
花王在4月時又製作了另一支影片,內容是幾位醫護人員對感謝留言的回覆。透過這樣的方式將民眾及醫護人員的新生連結在一起,是不是很美好呢?
花王製作的感謝醫護人員影片:
🎥医療従事者の皆さまに、ほっとするひとときを
https://youtu.be/Xi7K3LbHQSo
🎥思い合う気持ち
https://youtu.be/FJrIBT_sCVE
Ⅱ讓居家防疫不無聊
①Yamaha特別設置Stay Home主題的網站,提供能在家遊玩的豐富免費素材,像是3D摺紙、免費原創繪本,甚至有羊毛氈教學。
Yamaha官網:https://global.yamaha-motor.com/jp/stayhome/
②阪神電鐵除了提供免費著色圖之外,還準備色鉛筆著色教學影片。
阪神電鐵官網:https://www.hanshin.co.jp/nurietabi/
③仙台うみの杜水族館響應歌手星野源發起的『うちで踊ろう』(在家跳舞吧),呼籲在家防疫的串聯活動,讓水族館動物表演的影片結合音樂,不但療癒人心,也會讓人想在疫情結束後去參觀這些可愛的動物們呢!
仙台うみの杜水族館官方推特:
https://twitter.com/sendaiuminomori/status/1248523375187656704?s=20
Ⅲ提供確診者所需的服務
寵物保險公司的Anicon在去年4月提供很貼心的服務。鑒於確診者住院期間,沒辦法找到願意照顧寵物的機構,Anicon將寵物送到他們提供的住所由專人代為照顧。
適時提供確診者當下最需要的服務,會讓品牌留下貼心的深刻印象。
Ⅳ為防疫習慣添增樂趣
去年4月日本疫情剛爆發時,宣導勤洗手消毒等正確防疫手法是當務之急,在此情況下能將洗手行為添增趣味,更是讓品牌加分。
①長期教育孩童洗手習慣的花王,在3年前推出的花形狀泡泡的洗手乳,更讓防疫期間洗手變得很療癒。
②數位素材公司的amana做出了NINJA WASH的英文影片,利用忍者手勢,教導世界各地民眾如何正確洗手。一邊想像自己如同忍者帥氣一邊洗手,是不是很有樂趣呢?
③配合正確洗手的時間長度,Google語音助理增加了洗手協助選項,只要對它說「手洗いを手伝って」(協助我洗手),音響就會自動放出40秒的音樂,音樂結束就可完成洗手。每次洗手都能伴隨音樂,或許會讓心情變好呢!
PS.不好意思我家時鐘聲音有點大聲😆 據說英文版跟日文版的內容不太一樣,想知道英文版可以去搜尋「Hey Google, help me wash my hands」
如果是你會想嘗試哪種行銷手法嗎?留言分享你最喜歡的案例吧!
ーAriel行銷女子在日本ー
ariel.marketing
住在日本多年的自由工作者&行銷人Ariel經營的知識型帳號。
持續分享以下內容:
・個人品牌經營的知識
・IG經營的技巧
・日本行銷案例介紹
ー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追蹤並分享給朋友吧!ー
#日本文化 #日本時事 #行銷 #日本行銷 #ig經營 #ig行銷 #網路行銷 #日本廣告 #社群經營 #社群行銷 #小編 #靈感 #艾瑞兒談行銷 #團結防疫守台灣 #個人品牌 #案例分享
慰問卡片內容 在 東森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戴資穎喜曬「蔡英文送來最愛的早餐」 卡片內容曝光了
#水獺編:感謝總統這麼照顧選手~
#蔡英文 #戴資穎 #早餐
慰問卡片內容 在 丁菱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兼道/手寫的卡片
【2013/07/02 經濟日報】
一早進辦公室,看到朋友寄來一本書附上一張小小的卡片。
我打開一看,充滿鼓勵與分享的文字跳出眼前,頓時覺得好開心。
我把這張小小的卡片再一次咀嚼,謹慎地放入一個小鞋盒裡。這是我多年工作以來所有的友情維他命,我很珍惜地收藏。
記得年輕時在辦公室,主管會留紙條給我交代事情,或是同事會給我一張小卡片留言。
當時並不以為意,但是等有了email與電腦即時通訊之後,能接到親手寫紙條或信溝通的機會愈來愈少,對於那手寫的字跡就特別有感覺,彷彿見字即見人,因此開始有意識性地保留這些紙條與卡片。因為不占空間,大約一個鞋盒可以收集兩年的紙條與卡片。
現在偶爾翻閱這些文字時,格外地有畫面。等我當了主管之後,也養成了留紙條或寫卡片給別人的習慣,有的是感謝,有的是提醒,更有的是一種關心的慰問或心情的分享。
在這個網路、數位的年代,年輕人或許覺得手寫太落伍、太龜速,用即時通訊時也充滿了縮寫、符號、表情,好像多寫一個字都嫌麻煩。
因此我特別懷念那個寫情書的年代,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通訊軟體,因此人性溝通中有沉潛、有等待、有想像,沒有現在的倉促、炫耀、無所遁逃的逼迫感。
這些手寫的字體都是認識一個人特質的管道。一張張字條與卡片都是職涯中與他人互動所留的紀錄。雖然現代商業上的溝通還是以電郵、簡訊為主。
但是如果我們希望在人際關係上,多一點私人的關心與在乎的話,試著放棄科技,用最基本溝通的方式,拿起筆用文字書寫,小卡片也好,紙條也好,相信應該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像耶誕節你收到一堆的簡訊以及一張親筆寄來,貼上郵戳的賀卡,哪一個令你感動?
隨著文創產業的興起,我想手寫的、文字的、傳統的都不會消失,只是換一種形式表達而已。科學彰顯了人類的理性,而文學發揮了人類的感性。
生命的厚度還是要這些有感動力的故事傳承。舉凡有文化的、有內容的、有人性的,都會愈陳愈香。讓我們為自己與友情準備一個小盒子,放入我們生命的感動,以及我們曾經與人互動的痕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