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慣行農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慣行農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慣行農業產品中有4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日本推動數位農業,以達成 2030 年糧食自給率 45% 目標 作者 藍 弋丰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06 日 8:00 | 全球主要經濟體裡,日本糧食自給率可說敬陪末座,目前僅 40%,日本政府長年視為國安危機,然而日本土地與人工昂貴,日本農產品只能走精緻路線,實在無法與進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希冀小型農機具補助能受惠每位有需求的農民,提升農民競爭力,以便因應台灣加入TPP後農業環境的改變。另,花蓮地區許多農民租用大面積國有地,耕種面積廣,惟農機具資材存放空間受到20坪限制,新型農機具體積大恐不敷使用,建請農委會與國產署協調,以切結或嚴格審查用途之方式解決,同時可避免發生農舍問題之虞。 ...
慣行農業 在 片柳たつや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4:26:22
よく耳にする、大人が言うこの言葉に最近特に違和感を感じてしまう。 「しょうがない」 生きてたら本当にしょうがない事も勿論あると思うけれども、「しょうがない」という言葉で何でもかんでも簡単に片付けていいのだろうか? と疑問に思う。 できない理由ではなく、どうしたらいいかをちゃんと考えた上で、それ...
慣行農業 在 見域Citilens | 新竹漫遊?在地內容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33:37
#見域帶你玩|古早味老店家🏠 每當進入老店就像是坐著時光機回到過去,看似停滯的光景,也把一個年代的產業風華封存在小小的店面中,輕輕一攪就牽起無數的「當年」。而新竹人的「當年」,都濃縮在今天介紹的這些店裡了,快收藏起來改天來個在地老店巡禮吧! . 🏠 豐益號 豐益號位於一棟清朝樓房,所在的中央...
慣行農業 在 妤妤?美食⧓景點⧓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9:25:20
甘夏💛🧡🤎 在這個速食生活中 大家已習慣大魚大肉的重鹹口味 往往忽視了食物原本的鮮甜滋味 台灣友善環境品牌 @kamsia_puyun 甘夏Kamsia在恆春種植有機台灣原生種黑豆 顆粒較小、無農藥、有滿滿恆春日曬能量🌞 這次用黑豆醬油做溏心蛋🥚 一打開醬油濃郁的豆香撲鼻而來 醃製了一整晚的溏心...
-
慣行農業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12-08 12:42:24▶希冀小型農機具補助能受惠每位有需求的農民,提升農民競爭力,以便因應台灣加入TPP後農業環境的改變。另,花蓮地區許多農民租用大面積國有地,耕種面積廣,惟農機具資材存放空間受到20坪限制,新型農機具體積大恐不敷使用,建請農委會與國產署協調,以切結或嚴格審查用途之方式解決,同時可避免發生農舍問題之虞。
主委:未來將比照私有農地之作法。台灣目前大型農機具皆是進口。
▶東部缺乏二級產業加工設施,無法串聯二、三級產業。建請農委會與農改場研議全國各地區前十項加工產品需求,給予相關協助。本席希望農委會與經濟中小企業處、內政部主管合作事業、原民會特色產業等公部門整合,促成區域型農產加工設施,以提升東部農產品附加價值。或由花東基金專案,成立跨部會專責單位改善東部二級產業問題,建立具公信力之農友合作平台。
主委:現就有補助區域型加工設施但金額不大,因有機農民只信任自己。未來朝成立共同品牌方向努力。104年剛核定花東基金投入花蓮有機農業四年五億。
▶花蓮慣行農業有農藥檢驗需求,目前仰賴蔬果合作社自費成立小型實驗室、或外包驗證單位,但不完整,且驗證非一次性、程序繁瑣成本高。本席希望農委會能主動介入地方運銷合作社,提供標準科學器材補助、協助檢驗人力訓練,建立在地檢驗系統,提升東部地方農產品市場公信力,同時降低在地驗證成本。另外,花蓮黃金蜆養殖業,因漁業署並未委託標準檢驗局花蓮在地驗證機構,所有水產品皆要送到屏東檢驗,交通運輸負擔大,以致區域農業發展成本高。本席希望在地驗證機構問題,農漁業一併考量。
主委:若地區農漁產品未達經濟規模,設置專業實驗室成本更高。將與東華大學洽談,先前有慈濟礙於成本難負擔之案例。
▶蘇花公路落石嚴重,因封路影響東部農產品運輸,農委會應主動關心各農會運輸的困境。
慣行農業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推動數位農業,以達成 2030 年糧食自給率 45% 目標
作者 藍 弋丰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06 日 8:00 |
全球主要經濟體裡,日本糧食自給率可說敬陪末座,目前僅 40%,日本政府長年視為國安危機,然而日本土地與人工昂貴,日本農產品只能走精緻路線,實在無法與進口糧食競爭,日本也只敢訂下 2030 年達成 45% 糧食自給率的卑微目標,加上農業人口老化的迫切危機,連這目標都岌岌可危。現在日本決定,要以數位農業突破。
日本國土有三分之二為山地,農民老化情況嚴重,目前平均年齡高達 67 歲,還在持續增加,要靠這樣的勞動力增加農產,只有科技化輔助一途。日本政府 2016 年提出農業升級計畫,打算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發展農業改革,農林水產省發表智慧農業科技藍圖,產官學合作下,如今日本有超過 121 項應用智慧農業的計畫,稱為數位農業。
數位農業應用感測器、通訊網路、無人機、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各種物聯網技術,並分析資料、管理、協助決策與執行。包括應用氣候衛星、雷達、地球觀測感測器取得氣候、溫濕度資料。衛星影像與 GPS 用來監測農地,即時了解土壤情況,調整施肥與灌溉。人工智慧建議農民最佳作物與種子品種,以及協助決定最佳收成時間等等。
日本政府認為智慧農業有助於克服某些障礙,使糧食生產有機會擴大,人力方面,透過智慧農業系統人工智慧的建議,缺乏經驗的年輕一代想務農,可很快就上手,不用經歷困苦的摸索期;土地方面,透過智慧農業精準施肥與澆灌,需要的灌溉水量與肥料量大為減少,過去水源不足無法耕種的土地也可能成為優良的產地,土地污染也能減輕。
日本各大企業投入智慧農業,初期結果並不理想,許多初期計畫的成本還比慣行農業更高,但隨感測器、無人機等科技逐漸成熟降價,以及經驗累積,如今日本數位農業逐漸來到起跑階段。據矢野經濟研究所預估,日本智慧農業市場,總營收將從 2019 年 158.7 億日圓(台幣 40 億元),至 2025 年成長至 442.8 億日圓(台幣 111.3 億元)。
數位農業不只日本,中國、中東也已開始
日本數位農業想法,只是全球農業發展往更進步精密控制演進的一部分。荷蘭的新創公司如 FoodVentures 等,發展室內農業一樣應用大量感測器、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各種物聯網技術,也同樣使用精密灌溉,高度控制環境,高自動化生產。FoodVentures 於 2021 年 5 月更利用全球疫情商機,進軍中國市場,登陸上海門戶崇明島。
FoodVentures 表示,疫情前上海這樣的大都市,農產品供應由慣行農業自千里之外的農產區運來,但疫情期間面臨人流物流管制,供應受干擾,都市人也警覺,不能對千里之外的農產習以為常,體會到就近供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都市中產階級覺醒,願意付更多錢,消費不受河川污染影響、使用更少農藥的農產品,成為 FoodVentures 的主打客層。
FoodVentures 以線上銷售為主要通路,避開傳統市場的複雜物流與銷售結構,在疫情期間,線上買菜大行其道,而都市中產階級購買農產也傾向辨認品牌,更讓 FoodVentures 搭上順風車。
中國市場其他同業也同樣受惠,中國本土北京極星農業表示,2020 年 6 越時第二波新冠疫情來襲,北京各大批發市場關閉,使業績大增 30%。
中東為克服原本的沙漠環境,室內農業與智慧農業更不可或缺,沙烏地阿拉伯新創企業紅海農場(Red Sea Farms)成立於 2018 年,發展高度控制環境的室內農業,利用海水為溫室降溫,珍貴的淡水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灌溉,原型溫室設置於阿布都拉國王大學,已在供應番茄給沙國超市。
2021 年 6 月紅海農場進行最新一輪募資,募得 1,000 萬美元,累計總募資金額達 1,190 萬美元,紅海農場規劃在沙烏地阿拉伯中西部,以及阿布達比,共 6 公頃的土地設置 4~8 座農業基地,供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超市。
當前智慧農業、數位農業、室內農業,尚只能在農業成本最高的地方發展,例如日本及中東等沙漠國家,但中產階級的新需求及全球氣候變遷、疫情意外風險,使連農產廉價的中國都能產生利基市場。隨著技術進一步成熟及規模化,人類農業朝更高度控制化的腳步將逐漸加快。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7/06/how-japan-is-using-digital-farming/?fbclid=IwAR2uAaef906nSOdF2ihs5ZkqZ-5_lmRHJpm0IRq__ELJlNzjbMRJxh0rvY8
慣行農業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尾田裡的稻花魚 開啟南安部落有機夢】
菊池氏細鯽原本是生活在稻田間的尋常魚類,但因為生態競爭關係主要生長在花東地區,牠曾是花東常見的稻花魚,更曾出現在臺東第一代池上便當菜中。然而花蓮在實施慣行農法後,菊池氏細鯽已逐漸消失。
菊池氏細鯽重新現跡南安部落,讓布農族人感受到土地的呼喚,給了族人更多投入有機的動力。長年習於慣行農業的頭目夫婦賴金德與高春妹,率先把一部分耕地轉型有機農法,以身作則號召全村動員投入搶救菊池氏細鯽,把田地挖深做庇護池,或是在進水口埋水桶,保護菊池氏細鯽度過田間乾旱期。
🤜看更多農報導: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0898
#菊池氏細鯽 #南安部落 #有機農業
慣行農業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業化的慣行農業像極了直升機父母,怕孩子失敗(作物減產),想確保成功(好的收成),過度依賴化肥和殺蟲劑,天氣越暖化、農藥灑越多,常常忽略了他/她們內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