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慣用腳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慣用腳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慣用腳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慣用腳定義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要更好,先練習疼惜自己吧 專門研究「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理論的心理學家克莉絲汀.聶夫(Kristin Neff)發現,對於自己以及對於他人的關懷,比如同情和幫助他人的行為之間,兩者並無關係。也就是說,一個善於對他人展現慈悲的人,並不一定就會對自己也展現慈悲。 與之相對...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慣用腳定義 在 Dear Gabriell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1:03:43

「妳就像是個自帶幸福感的人。」 Wawoo~雖然這個評價不是第一次聽見, 十幾年前,我學長也說過類似的評價 「妳每天都像太陽一樣燦笑著, 感覺就是個無憂無慮的人。」 這句話我記了十幾年; 但現在對於這樣的評價, 我沒有太多絕對正面或負面的感受。 - 那一年, 年幼的我隱約知道家族在大陸的祖墳 被覆蓋...

慣用腳定義 在 娃?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04 16:01:34

開始之前,先來聽首歌吧。 https://youtu.be/lFpS1gcJRgc 「你長大以後 要做個讀書人 嫁個好老公 過幸福的一生 大家都想要做個有錢人 那誰來刷油漆 誰來擦地板 誰來當他們腳底下的窮困」 什麼樣的職業該受人尊重?又什麼樣的職業該叫作低賤? 巷口那輛垃圾車上收垃圾的清潔員...

  • 慣用腳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20:00:11
    有 3,944 人按讚

    ▍想要更好,先練習疼惜自己吧

    專門研究「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理論的心理學家克莉絲汀.聶夫(Kristin Neff)發現,對於自己以及對於他人的關懷,比如同情和幫助他人的行為之間,兩者並無關係。也就是說,一個善於對他人展現慈悲的人,並不一定就會對自己也展現慈悲。

    與之相對應的是,缺乏自我慈悲的人常常會自我批判(self-criticism),在他們大腦中似乎一直存在一個尖銳的、消極的、指責自己的聲音。就像前面提到那位女同學一樣,習慣用負面方式激勵自己,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總是習慣告訴自己:「連這麼愚蠢的問題我都會犯,我就是個魯蛇(loser),一個失敗者。」他們總是透過讓自己討厭當下的自己,來敦促自己改變,獲得改變的動力。

    相反的,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那些能夠做到自我慈悲的人,通常他們在三個方面做得特別好:

    ⑴發自內心欣賞自己,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外在。
    我們身邊或許就有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顏值不高,或者身材不好,但他們依然喜歡自己的樣子。

    ⑵面對負評能夠保護自己。
    即使被說長得不好看或不夠聰明,他們在收到這些負面評價時,不會因此陷入情緒低谷,更不會苛責自己。

    ⑶能感受到並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們也擁有能夠承認、欣賞、相信自己的能力,對於自己懷有積極的想法和樂觀的態度。

    當一個人能夠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納和自愛,他和真實自我的關係將變得更融洽,既不會自欺欺人地放縱自己,放棄為好好生活付出努力,也不會透過自我苛責,去傷害或攻擊自己,消耗內在的情緒資源。像這種人即使感到煩惱焦慮,也不會陷入自我懷疑。

    那麼,這種自我關懷的能力能夠訓練出來嗎?可以,下面同樣提供兩個方法,大家有機會不妨多練習,學習如何疼惜自己。

    ■ 故事思維,從「演員心態」轉化為「觀眾心態」

    第一個方法是想像自己是個編劇,為困擾自己的事情重新換個主角。

    當你開始自責,批評自己的時候,試著把你正經歷的事情想成一個故事片段,比如你現在是故事的主角,正為屢次減肥失敗而埋怨自己。然後試著為你的故事換一個主角,例如換成有粉紅豬暱稱的女演員鍾欣凌,或是你身邊任何一個胖一點的朋友。接著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他是我,面對這一切,會怎麼做呢?

    當你將自己正在經歷的故事變成一個劇本,並把主角進行替換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你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抽身出來,從參與其中的演員變成了鏡頭之外的旁觀者,從被動演繹變成提高維度去看你自己的人生。換句話說,就是從「演員心態」轉化為「觀眾心態」。

    所謂「演員心態」,就是你自己參與其中,扮演一個角色,正在為不如意的事情自我批評,而由於身處其中,你無法剝離情緒和事實本身。但換成「觀眾心態」就不一樣了,它讓你處在局外,重新看待困擾你的這件事,這時你能夠以朋友或陌生人的視角,去關懷正在經歷困擾的那個人。

    繼續以減肥這個例子來說,如果故事主角換成鍾欣凌,她正因為減肥失敗而難過,甚至懲罰自己。站在「觀眾心態」的視角上,你會不會安慰她:「妳胖得很好看,不用再減了,也不必為此難過,我們喜歡胖乎乎的妳。」

    我在前面已經說過,缺乏自我慈悲的人往往是不會愛自己,但對朋友、陌生人能夠產生共情或關懷,而變身成為編劇,把困擾你的事情重新換個主角,利用的正是這一點。想像正在經歷這件事的,是你的朋友或者你敬重的人,你就會像關心朋友那樣來關心自己了。

    ■ 無條件接納自己

    第一個方法是用換位思考和共情的方式,讓你試著體貼自己。如果說這是一種權宜之計,第二個方法則是讓你徹底放下自我評價,無條件的接納自己。

    按照心理學家艾里斯的說法,無條件接納自己意味著:不管你是否做出了聰明、正確或有能力的表現,不管其他人是否認可、尊重或喜愛你,你完全的、無條件的接納自己。也就是說,無論你是堅強還是軟弱,是勇敢還是膽怯,是成功還是失敗,你都能接納自己的全部。

    但是我們從小都被要求要追求成功,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往往無法接受自己膽小、軟弱、不夠聰明的一面。正因為如此,要做到無條件接納自己,其實很難。所以我將會給你一個藥箱,裡面備有兩味藥,希望能幫助你在評價指責自己的時候,能夠停下來抱一抱自己,接納自己。

    #第一味藥 叫做「與自我批判爭辯」

    當你的腦海中一閃現這個念頭——比如被偷偷暗戀的對象拒絕了,你覺得一定是因為自己長得不好看——就要立刻打住!在這個念頭從腦際閃過時,你需要為自己做一些自我爭辯:

    「不是的,他拒絕我,可能是我們倆的性格不合適。」
    「或者是他還沒有發現我身上的優點。」
    「也有可能是我們的緣分還沒到。」

    這幾句話提到的性格不合適、認識不夠深入、緣分沒到,都是一種自我爭辯。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能夠有效降低內心受傷的可能性,停止負面的自我評價的聲音,從攻擊批判自己中跳出來。

    #第二味藥 叫做「恢復自我價值,發現自己身上的亮點」

    延續前面所舉的例子,「被暗戀對象拒絕這件事,雖然讓我感覺很難受,但這並不意味我是一個糟糕的人。」不要根據他人的意見和評判,或者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對於「我」這個整體做出定義,去發現自己閃光的一面。

    你可以這樣想:雖然他拒絕了我,但我條件並不差呀,儘管長得不是標準意義上的美女,但我性格溫柔,廚藝精湛,也很會體貼人,身邊還有那麼多喜歡我的朋友。而且和不對的人早一點結束,表示離對的人又更近一步,收拾好心情,準備迎接下一份情感的到來吧。

    自我價值感在恢復自己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你看到自己身上的亮點,對自己充滿自信,也就更容易擁抱自己,接納自己。



    心理學 小科普

    雖然這裡提到要採用觀眾心態,但有時做個稱職的演員也好。因為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是當事人,正照著腳本演出,但實際上根本心不在焉,被其他事情困住,沒有扮演好演員的角色,使得其他演員也都受到影響,這是個牽一髮動全身的過程。而除了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也可以透過心理劇,假裝當個稱職的演員,對於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也有幫助。即便心理劇是依據別人給的腳本,或是自己杜撰產生的腳本,都有助於檢視自己在不同情境下,會有怎樣的感受,以及你做出的反應會引發什麼效益。所以,你也可以針對自己的生活情境,撰寫不同的腳本,並且當個稱職演員來預演不同的版本,或許也會對你有所啟發。

    .

    本文摘自《#不焦慮的心理課》
    心理學博士教你活用科學方法,消解生活中的不安與混亂,不再窮忙!

    作者:黃揚名, 張琳琳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獨處的時候,如果能處在自我慈悲的狀態,那對自己是莫大的滋養。

    用我的說法是,這才真正回到了家,一個可以遮蔽風雨感到安全的家。這世上能無條件愛著我們的人,也只有自己了,能走到這個階段,就會看到不斷尋求被他人所愛,是我們通往幸福的最終幻象。

    祝願您,能看見自己的亮點,懂得欣賞自己的耀眼!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 慣用腳定義 在 市議員李順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2 17:45:25
    有 23 人按讚

    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6/02]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衛生福利部 快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6/02] 社福人員勞動申訴溝通平臺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897361400430269

    #衛福編編分享時間 #新平台功能強化再提升
    ●社福人員勞動申訴溝通平臺
    http://socialcom.mohw.gov.tw
    ~~~~~~~~~~~~~~~~~~
    [110/06/02] 指揮中心規劃推動COVID-19疫苗大規模接種作業,加速民眾獲得免疫保護力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897295073770235

    #衛福編編報報發文時間:2021.6.2
    ●指揮中心規劃推動COVID-19疫苗大規模接種作業,加速民眾獲得免疫保護力

    ●記者會直播:https://youtu.be/ecmHJj-scwA
    ●衛生福利部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為保障國人健康,使國民即早獲得群體免疫保護力,將推動COVID-19疫苗大規模接種作業,並陸續辦理整備作業,包含三大面向:
    一、持續擴增COVID-19疫苗接種合約醫療院所,納入基層診所共同提供接種服務。
    二、訂定「COVID-19疫苗接種站設置作業指引」,推動包含社區接種站、大型接種站及外展服務等疫苗接種站設置,並透過醫療院所人力及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所招募籌備之疫苗注射護理隊人力,共同協助設置工作。未來公務機關、軍營及企業等,可藉由外展服務,安排疫苗接種以即早獲得保護力。
    三、建立「疫苗接種預約平台」,提供民眾預約服務,增進接種便利性。

    ●後續疫苗逐續到貨,將運用大規模接種作業,推動COVID-19疫苗全民接種,保障全民健康。

    #防疫最前線#謝謝辛苦的檢疫人員
    #謝謝臺灣醫護人員#謝謝所有第一線人員#臺灣加油
    #2019nCoV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
    #MOHW_Taiwan
    ~~~~~~~~~~~~~~~~~~
    [110/06/02] 專家會議決議持續推行AstraZenecaCOVID-19疫苗接種作業,並確實執行疫苗接種不良事件監測作業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897290367104039

    #衛福編編報報發文時間:2021.6.2
    ●專家會議決議持續推行AstraZenecaCOVID-19疫苗接種作業,並確實執行疫苗接種不良事件監測作業

    ●記者會直播:https://youtu.be/ecmHJj-scwA
    ●衛生福利部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針對近期國內接種AstraZenecaCOVID-19疫苗後嚴重不良反應事件,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已於5月31日召開專家諮詢會議進行討論,確認我國首例因接種AstraZenecaCOVID-19疫苗後,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後群(Thrombosis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TTS)之案例。該名民眾經臨床警覺與及時診治,症狀已改善並轉至普通病房持續觀察中。與會專家於綜整相關資料後表示,截至目前國內AstraZenecaCOVID-19已接種461,647人次,本例為我國首例TTS個案,發生率為百萬分之2.1,其他國家如英國於接種第一劑後TTS發生率約百萬分之12.3(截至5月1日),歐盟則為百萬分之6.5(截至4月4日),建議指揮中心應持續監測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並建議符合接種對象之民眾應配合疫苗供應進度,接種COVID-19疫苗。
    ●本案為30多歲男性,於5月12日接種第一劑AstraZenecaCOVID-19疫苗後,曾出現發燒等身體不適症狀,於3日後逐漸緩解。自5月19日起,出現微燒、持續頭痛、腹痛等症狀,就醫抽血檢查後,發現血小板低下,D-dimer異常升高等,同步影像學檢視頭部、腹部雖未發現血栓病兆,經臨床研判依「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hrombosis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TTS)臨床指引」及時診治,個案目前血小板值恢復中,狀況穩定。本案經專家審查,符合布萊頓合作組織(BrightonCollaboration)病例定義,研判為我國首例TTS個案。
    ●接種AstraZenecaCOVID-19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任一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疫苗接種史,以利醫師及早釐清病因,並給予適當臨床處置。
    ~~~~~~~~~~~~~~~~~~
    [110/06/02]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72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177例校正回歸個案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897283973771345

    #衛福編編報報發文時間:2021.6.2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72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177例校正回歸個案

    ●記者會直播:https://youtu.be/ecmHJj-scwA
    ●衛生福利部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372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177例,總計549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2例死亡。
    ●今日新增之372例本土病例,為207例男性、1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5月2日至6月1日。另校正回歸個案177例中,為96例男性、8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30日。
    ●綜上所有本土個案共549例,分布地區以新北市310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152例、桃園市28例、基隆市18例、苗栗縣12例、彰化縣10例、高雄市5例、臺東縣4例、臺中市3例,新竹縣及臺南市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及花蓮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87例中1例有萬華活動史,65例已知感染源,21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今日新增12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7位、女性5位,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29日,確診日介於5月16日至6月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8日至6月1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389例確診,分別為1,141例境外移入,8,19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24例(新增案7666、案8854)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149例死亡。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110/06/02] 居家防疫狂用眼Eye眼動起來
    https://www.mohw.gov.tw/cp-5017-61163-1.html

    防疫期間,民眾居家辦公或學生利用電子螢幕線上學習、閱讀,導致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機會增加,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供以下居家護眼妙招保護靈魂之窗,還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一、用眼時間要控制:孩子近距離用眼如閱讀寫字、使用3C產品時,每三十分鐘應起身活動活動,讓眼睛休息十分鐘。

    二、使用螢幕產品要規範:兒童水晶體清澈、透光率高,更容易受藍光傷害,建議2歲以下避免看螢幕產品,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三、閱讀環境要注意:注意家裡看書的光線要充足,用眼環境照度至少要350米燭光以上,書桌光線不直接照射眼睛,檯燈擺放位置應在慣用手的對側。

    四、正確姿勢要保持:閱讀時避免趴著或躺著、選擇合適高度的書桌椅,臀部坐滿椅面,雙腳要踩到地、看書或寫字保持30-45公分的距離。

    五、均衡飲食要做到:日常飲食種類可以多樣化,天天五蔬果,尤其是維生素A、B群、C豐富的食物,還有深黃色、深綠色蔬果等都可多多攝取,有益眼睛健康。

    六、身體活動一起來:疫情期間無法到戶外,本署「eye眼動起來兒童律動MV」唱跳版,可以與孩子一起動一動,增加親子互動的樂趣,也能讓孩子在唱跳過程將歌詞內容逐漸內化,進而培養正確用眼觀念以維護視力健康。

    國民健康署呼籲居家防疫期間,別忘了要視力保健,與寶貝一起護眼大作戰。「eye眼動起來兒童律動MV」可連結下方QRcode或於本署網站下載:https://reurl.cc/OX2jQr
    ~~~~~~~~~~~~~~~~~~
    [110/06/01] 公告「110年度居家護理所評鑑因應疫情原則停辦及個案處理作業程序」
    https://dep.mohw.gov.tw/DONAHC/cp-3863-61148-104.html

    依據:護理機構評鑑辦法第6條第1項第2款、第3項。

    公告事項:

    一、公告「110年度居家護理所評鑑因應疫情原則停辦及個案處理作業程序」。

    二、請逕至本部網站(https://www.mohw.gov.tw)首頁「公告訊息」下載「110年度居家護理所評鑑因應疫情原則停辦及個案處理作業程序」。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1268690063586076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post/1162262704105048054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 慣用腳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03 19:23:10
    有 1,040 人按讚

    身為老師,我很惶恐,但責任重大,也很有意義。

    她曾抓到學生期中考作弊,學生不僅不認錯,還反咬一口:「是老師誣賴我!」
    曾遇到天資聰穎的學生,對生活沒有任何目標,向她表示:「只要不餓死就好,剩下時間拿來打電動,這樣我幹嘛要上學?」
    也曾在休業式的下午,被全心信賴的班長當面嗆聲:「你是一個很爛的老師!教書非常爛,帶班也非常爛,而且全班都這麼認為!」

    這些令人灰心的事件,在當今的教育現場層出不窮,讓老師們每一次站上講台,彷彿自己也在上一堂戰戰兢兢的生存課。

    然而,這些陰影的另一端,也有溫暖的陽光。

    原本習慣用酸言酸語回應老師的班級,在開誠布公的溝通後,願意放下尖銳的態度,試著好好說話。
    原本有著上學恐懼的復學生,努力堅持與她的約定,順利跟著同儕一起畢業。
    原本動輒打架翹課、許多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最終找到學業動力,願意留校念書,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怡嘉老師相信,這些挫折都是一次機會,讓身為老師的自己可以誠實且真摯地反省,面對問題。本書就是她重新回溯後的整理,其中有故事,有方法,但更多的是她站到學生角度後的發現。

    她期待藉由這本書,讓老師們有參考,在前行的路上不覺得孤單無助;讓學生們可以藉他人故事思考自己的盲點,跳脫無意義的迴圈;也期待家長藉由這本書更了解孩子的真實面,用更好的教養拉近孩子的心。

    教育從來不簡單,願我們堅持初衷,勇敢發光!

    摘錄自《#最難的一堂課》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陳老師的影片,我會拿來跟老師們討論,希望透過演練適當的應對,強化老師的自我肯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GhhxP_Q9aI

    很感謝陳老師的勇氣與努力,把這個過程記錄了下來。教育者能安定自己的內在,才能安定孩子的混亂。

    祝願您,能感受自己面對衝擊的搖晃,也能看到自己的堅強!

    .

    ps. 這本書在明天(2/4)晚上8點有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 ... ... ... ... ... ... ... ... ... ... ... ... ...

    他是我最肯定的班長,他卻說我是最爛的老師

    【文/ 陳怡嘉】

    教學的現場是什麼:是老師花費許多心力去引導行為偏差的孩子,因為,那些孩子太需要我們的費力拉拔,而其他乖巧懂事的相對讓我們放心。

    那些令人放心的孩子因為他們的自律,讓我們覺得不需要嚴厲指正,只要輕輕提點,他們就回到正軌;也因為他們表現得令人放心又高自尊的樣子,所以我們寬容,我們輕聲規勸,我們給予更多讚美和肯定來繼續正向增強!

    這樣的作法有錯嗎?沒有錯!
    但卻危險!

    * * *

    乍聽班上有復學生,老師們的直覺反應都是行為偏差,是那些因為請假太多、功課跟不上或因其他錯誤行為而導致暫時休學的孩子。

    我因為期許自己「永遠把學生視為一張白紙」,所以,向來對復學生不多加研究,面對前任老師的傳承,多是感謝地禮貌聆聽,但內心不斷提醒自己

    「不要有先入為主的偏見,給這個孩子重新開始的機會」。

    班長來到我們班之前,我也是同樣態度,沒有研究,也恰好經歷暑假沒人告訴我。於是,心中僅僅抱持著「他可能是有需要我協助調整的孩子」,剩下的就順其自然。

    開學第一天,班長站在我面前,他非常謙和有禮又成熟,像個大人拜訪客戶那樣,直接伸出手來對我說:「陳老師您好,我是這學期來到您班上的復學生。」

    「喔!你好。」正在改作業的我,對這樣的舉動嚇了一跳,連忙站了起來,也跟他握手。

    「老師您一定以為我是因為行為偏差才休學吧?但事實上不是的。在休學前,我就是班上的班長,我是因為讀了一年,確定自己喜歡這一科,所以特別想要前往這個產業最發達的美國去實習看看,加上剛好有親戚可以照應,才選擇休學的。」

    「不錯唷!你的想法跟一般學生很不一樣,這年頭可以這樣做決定跟鼓起勇氣去行動的學生不多了,你真的非常特別。」我一邊說,一邊想著:「真是太酷了,我向來欣賞別人的行動和腦袋,教書這麼多年,終於遇見了這樣的孩子。」

    「其實不只這樣。我在國外待了一年確定志向後,就決定回來繼續學業,但又覺得既然接下來就是鑽研這個產業,不如先把兵當完,這樣人生就不會中斷。所以,我也已經服完兵役了!」

    「你的思考真的很不一樣,非常有遠見,當過兵也太酷了!所以,你比班上同學大兩歲是嗎?」
    「是的。」
    「太好了!我相信你的見解和成熟一定可以帶領同學更進步,既然你離開學校前就是班長,現在具備不同視野,又比他們大兩歲,我想你可以繼續擔任班長這個要職,你覺得OK嗎?」
    「沒問題!剛來班上就可以當班長嗎?」我微笑點點頭。
    「謝謝老師肯定,我會好好努力的。」

    短短十分鐘的談話,班長就展現令人放心且安心的態度;我立刻卸下嚴師的防衛,像朋友般與他聊了一下。心想:讓復學生最快融入班上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擔任幹部」,加上班長既成熟又穩重,這個決定應該是不會錯的。

    正當我要帶班長一起去班上時,他卻突然說:「老師,其實我有件事想跟您說。」
    「好啊,你說。」
    「其實我本來是預期要去隔壁班的,不瞞您說,我比較希望讓男老師來帶領我,但隔壁班人數太多,所以最後學校就安排我來到您的班。」

    突如其來的直白又是從未有過的狀況,我雖有點驚訝但不委屈也不討好,回道:「我猜你應該有點失望,不過,生命自有安排,你原本預期的模式未必是最好的,男老師有男老師的帶法,女老師有女老師的思考,或許,換個方式會有不同收穫,像是生命的驚喜。我想就當是我們的緣分,我相信以你的認真自覺,不論是哪個導師都會有成長的。當然,如果我有不如你預期的地方,也歡迎你告訴我。一起加油吧!」

    「好的,老師。」
    到了班上,與同學介紹班長後,一切都非常順利。

    * * *

    這個班是我費最多力氣的班,他們原本毫無讀書習慣與風氣,也個性鬆散,需要嚴格緊盯,但現在高三了,不僅大家都能自主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行為上也逐漸沒有讓我特別煩惱的地方。

    我因他們的自律給予更多寬容,幾乎不需嚴厲,就是用我的真性情像朋友般的相處對待。

    班長原本就是極有領導魅力的人,加上與眾不同的見識、比同儕大兩歲的學長感,以及重要的職位,很快就成為意見領袖和行為指標。

    高三課業繁重,我每天趕課、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況,也不時找班長和其他幹部了解班務,只覺得同學們都很聽班長的話,班風團結,絲毫不覺有何不妥。我讚賞班長的領導有方,每次都給予無限肯定,也因此對於班長提出的各種建議,多是採「接受」跟「以他為主」的作法。

    這是個自律且自動的班,幹部負責,學生配合,成績優異,行為沒有需要擔憂之處,也頗受其他老師肯定。我自認帶這個班到第三年已經達成我的目標,也符合我的期待與理想。

    直到,那一天……

    * * *

    那天是休業式,在看全班打掃時,班長跟我說:「等等休業式結束,老師您有事嗎?」
    「沒事,怎麼了?有事要告訴我嗎?」
    「是的,想佔用老師一點時間。」
    「沒問題啊!是你個人的事,還是班上的事。如果是班上的事,我們現在就可以討論,直說無妨。」
    「是班上的事,但我想私下跟您討論比較好。」

    和他約定好後,我立刻回溯了一下:班上整學期的狀況都讓人放心,最近班務也沒有什麼問題。我心想:班長真是懂事負責,在期末最後一天還多了這些討論,果然不同一般。我抱著輕鬆的心情,跟班長走到了辦公室外的走廊。

    「好了,你可以說了。有什麼事要告訴我嗎?」我認真看著班長。
    班長沉默了幾秒後,說道:「你知道你是一個非常非常爛的老師嗎?」

    毫無預期的答案,突如其來的嚴厲批判,讓我在聽到這句話的當下,幾乎站不住腳。那短暫的幾秒鐘之間,我看著辦公室內開心收拾桌面,準備放寒假的同事們,心裡覺得自己現在真是情何以堪,也頓時不知所措。

    但我鎮定住震驚和想哭的情緒,試圖釐清問題:「你為什麼覺得我是非常爛的老師,是覺得帶班爛?還是教書爛?」
    「兩個都很爛!」
    班長的態度嚴肅,他的話就像箭一樣刺進我的心。

    教書十幾年,就算不是最優秀的老師,也絕對算是認真用心的老師;我雖然不可能被全部學生喜歡,但也不至於被批評是「非常非常爛的老師」。
    想到這些,此刻,我的心又更痛了,但還是忍住悲傷,追根究柢想了解一切:「是你這樣覺得?還是大家都這麼覺得?」
    「這不是我個人想法,是我們全班的意見!我、們、全、班、都、覺、得、你、是、一、個、很、爛、的、老、師。」班長面無表情一字一字吐出,態度堅定強硬,彷彿他只是一個代言人,他代表全班,代表大家一致的心聲。

    「砰!」一聲,像是一槍射進我的心臟,此刻,我幾乎已經無法站立。

    遠處還有幾個班上學生等著和我說話,但班長說「全班都這樣覺得」的這一刻,我看著那幾個最熟悉的孩子,卻不知道該相信誰?我想著全班的臉孔,一種被拋棄的不信任感,和被全班默默排擠的感覺席捲而來,讓我想吐。

    我最信任的班長,我不斷鼓勵肯定的班長,此刻這樣告訴我,我覺得自己已經徹底失去帶班的信心和對學生的信任,我再也忍耐不住,哽咽地問道:「還有什麼要跟我說的嗎?」
    班長冷靜平穩地說:「沒有了,希望你不要太傷心,我只是代大家表達班上的意見,我們沒有惡意。」
    「好,謝謝你告訴我。」

    我用僅剩的堅強和溫柔向他道謝,此刻,那些武裝嚴格完全派不上用場,我只是一個被學生傷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又自以為是的老師。

    我拿起手機撥了電話給先生,哭著說:「剛剛發生了一件事,我們班班長跟我說『你是一個很爛很爛的老師,帶班爛,教書也很爛』,還說『全班都這樣覺得』。我對他們這麼好,每天陪他們讀書晚自習,努力教他們,但他們卻這樣說。我覺得我好像白癡,現在好難過,沒辦法在台北待著,我現在連站在這裡都覺得好悲傷,我想離開這裡,我好想回娘家。」

    我眼淚狂流,無法相信自己付出這麼多,竟然得到這樣的評價,覺得自己又失敗又可悲,也不敢告訴同事剛剛遭遇的事。匆匆進辦公室隨便收拾後,便飛奔離開學校,一路哭著開車回桃園娘家。

    * * *

    之後的那段時間,我對學生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帶一個班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此刻再度瓦解。

    以前我欣賞班上的團結,現在我不知道他們的團結是不是用來排擠我?以前我對自己的管教很有信心,現在則不敢多管他們,深怕他們反撲。我每天不斷回想過去帶他們的點點滴滴,強烈懷疑自己的作法和教法。

    每晚回到家,我都抱著孩子無法抑制地哭,孩子軟軟的身體是最有安全感的安慰,孩子的貼心可愛,也讓我不斷問自己:「不陪孩子,去陪學生,最後得到這個結果,值得嗎?」

    我本來就是報喜不報憂的人,依然不敢跟同事說我的遭遇,一方面覺得這些事反覆說很麻煩,二方面是我對整個環境都有不信任感。

    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久,直到有一天,我哭到受不了,終於鼓起勇氣打給最好的閨密,她也是老師,也同樣在教育的環境裡不斷懷疑自己。

    電話接通了,還沒說話淚水就不聽使喚:「我跟你說,我每次都鼓勵你,說只要你願意努力,學生都是善良的,他們都懂,還會珍惜老師的。可是我錯了,我是失敗的老師,我學生說我是很爛很爛的老師,我現在好痛苦,每天進到班上都強顏歡笑,可是我快教不下去了。」我把這些日子來發生的事全都說給她聽,再怎麼堅強,我的心也是肉做的……

    閨密給我好多安慰,一個老師的脆弱無助,一個老師給出愛後的情何以堪,身為老師的伙伴們完全能懂。

    那通電話終於把我的委屈一洩而盡,掛上電話後,我想:不能再這樣下去,我得面對問題,班長和其他學生還在班上,我還是導師,還要帶他們半年,我必須解決!

    * * *

    面對痛苦最好的方式是直面痛苦,接受、追根究柢解決,然後放下。

    生活與教書上的挫折從來沒少過,但我最欣賞自己的勇敢和直接,我不會假裝沒事,不會一副大人都是鐵金剛的模樣。一直以來,我都會分享遭遇的困境、脆弱及思考。當班上有問題時,也一定攤開來說,因為我們就像一家人、像一個公司,我們必須了解彼此的狀況,才有辦法同心前進。
    我先找了幾個比較親近的學生,告訴他們那天休業式發生的事。我問道:「班長說『全班都覺得你是很爛很爛的老師』,大家是不是真的都這麼想?」   

    「老師,班上的確有幾個同學不喜歡你的管教方式,他們也會直接在班上討論,對你的一些作法很有意見,但我們其他人並不這樣想。你是很好的老師,班長講話就是很直接、很決斷,有些學生就是不會反省,可是你不要因為那幾個人就否定自己。那些不喜歡你的人,不要管他們就好了,我們多數人都是很肯定你的。」

    學生的話像是醍醐灌頂,提醒我一個孩子們很容易出現的狀況,那就是:當他們覺得自己的立場不夠有力時,就會用「全班都這樣覺得」來加強自己的論點;但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是要打折扣的。

    他們的話也讓我留意:的確不是全班都不喜歡我!

    當我一聽到班長的說法時,因為失去信任,就全盤否定,但是冷靜下來回溯跟學生們的互動,還是可以辨別學生對老師是否支持。

    私下個別了解後,心裡的痛苦減少很多,也能夠平靜檢視自己的作法到底有沒有問題?

    班長的話絕對不是一時情緒,應該之前就有徵兆,只是我忽視了這些徵兆,而那些徵兆在哪裡?班長和其他學生對我的批評,到底原因又是什麼?我有辦法解開彼此的心結嗎?最後一個學期了,我應該以大考為重,不要跟學生計較,裝大方裝沒事,和班長及全班和平相處,繼續趕大考進度?還是應該把這些狀況好好說清楚、講明白,即使全班很尷尬,不一定能理解我,但還是要帶著學生一同面對?

    想了一段時間後,我決定勇敢面對。
    大考雖然重要,但一個人的態度更重要。
    我的學生可以拿到全國榜首,但如果他們是這樣的態度和人格,那一點也不值得開心。教人比教書更重要,身為老師最有意義的事,是導正一個人錯誤的思想和行為。

    我細細推究,發現在事情發生以前,班長或其他學生就曾經在課堂上,用很直接又半開玩笑的方式質疑我的教學,例如:當我們檢討考題時,他們曾(以半開玩笑做掩飾)大聲拍桌子說:「你可以告訴我讀國文是要幹嘛嗎?讀了又不會考?你叫我們讀的這些都沒用!」或者,在規定班規時,會用聲音、表情或竊竊私語表達反對的意見。有時,他們對我講話也是很直接、不禮貌的。

    原本,我面對學生不禮貌的當下,都會以冷靜、嚴肅又認真的態度糾正,告訴他們:「我是老師,你是學生,你應該要有基本尊重,你這樣的講話方式或態度不對,你應該道歉。」

    但在那些時刻,因為對這群學生習慣性的鼓勵和肯定,讓我忽略或輕鬆帶過了他們的逾越分際(或試探)。最終,加上我給了班長夠多(或過多)的讚美和肯定,及「同儕肯定同儕」一定比老師多的效應,也讓他自我膨脹,覺得自己見識不同,就把自己的話語權凌駕於老師之上,導致了最後的結果。

    * * *

    反思問題後,心裡篤定許多。於是,我把班長找來,告訴他:「一個老師的教學或領導風格不被學生肯定,這是正常的,但我是很有誠意的老師,我不想只告訴自己說『這是正常的』就忽視而過,我想知道『你們覺得爛的原因是什麼』?」

    「我覺得你的處理方式太溫和了,不像其他男老師,他們比較有魄力,在我們犯錯時就嚴格修理人,不管是打罵還是記過,都讓我們在當下就得到狠狠的教訓,以後就不敢了。可是,在我們班,學生犯錯你都不記過,你只是溫和勸說,我們都看不下去,覺得你太軟弱了。」

    「你覺得到你們這年紀,還需要人家用打罵教你們才會乖嗎?我當然可以凶狠,可以記過,甚至知道你們怕男老師,去告狀要他們修理你們也可以。但我不這麼做,不是因為軟弱,是因為我期待用『大人』的方式帶領你們自尊自愛,我將你們視為『白紙』,所以不希望用任何負面方式定義你們。我覺得教育最終是要讓孩子『真心乖』才是真的乖,如果一個學生得靠外在壓力才變乖,那當他離開這些約束的時候,他就墮落了。這樣的教育,我不覺得是成功的教育,我也做不來。」

    班長沉默不語。

    這一刻,我才了解他一開始告訴我「期待男老師帶領他」的意思是什麼,也明白因為他沒有在一年級就跟著我,所以對我的帶班理念並不完全了解,而是用他在外面實習、軍中生活或個人喜好作為審視我的標準。

    當我理解他的想法和背景後,對那些指責也釋懷了。
    但他的態度跟說話方式是不對的,我給他過多的讚美造成他的自負,接下來我必須收回肯定,讓他回到正確的態度上。

    「你那天告訴我的話,其實非常殘忍,你知道嗎?」

    班長依然沉默。

    「直接用最狠的話讓對方一箭穿心,這當然是你的自由。可是,我覺得如果你自詡未來是一個人才,甚至是領袖的話,你更應該留意自己的發言,不該用這麼決斷的方式說話。當時,我聽你說完,痛苦得連在台北都待不下去,有一段時間,我完全不信任任何人,每天晚上都莫名地哭,早上則要裝沒事繼續上課。幸好,我走過來了,還可以跟你很平靜討論這件事,解開彼此的結;但很多人可能當時正在最差的情況中,又遇到這種突如其來的指控,就承受不住了。所以,我必須跟你說,你的說話方式太驕傲、太自我、太絕對,也太傷人了!」

    「對不起,我道歉。」

    「我是你的老師,可以承受你的犯錯,也有責任把你教好。接下來,我更想談的是,希望你想一想:『你是基於什麼背景,講出這樣的話呢?』我相信,那些話你是絕對不敢去跟你認同的那些男老師講的;今天,你敢直接對我講這樣的話,只有三個原因:第一是我給你太多讚美,讓班上以你為重,讓你自我感覺良好,所以你把自己放大了。第二是你覺得我對你們很溫和,就算這樣講也沒有關係,所以你欺負善良溫和的老師。第三是你覺得自己見多識廣,與眾不同,可以把自己的言論放大。當然,我說的只是我的觀察,希望你不要生氣,重點不在指責對錯,我更想做的是『帶你看到自己的盲點』。以上這三點,你同意嗎?」

    「是,我認同,的確是這樣的。」

    「如果是這樣,那這就是我們溝通的核心。謝謝你的道歉,這對我來說很重要,我覺得這是一種儀式感,算是這件事的了結;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調整你的態度。你的確很不一樣,尤其在高職體系中,憑良心說,是少有,甚至是我目前所見的唯一。可是,這世界人才這麼多,跟你同樣思考跟見識,甚至比你做得更好、更突出的人所在多有;你很年輕就可以做到這些,我相信你的未來必定更加不同,但如果你這麼年輕就已經這麼狂妄自大,那從現在開始,你也將同步因為這些優秀毀了自己。老師給你肯定,或任何人給我們肯定,我們可以開心,但更應該謹慎謙虛,不然,最終會因為這些讚美而看不清自己。這是我在整件事情中,最想教你的思考。」

    「謝謝老師教我這些,我懂了。」

    「那我們就算和好了。我還是會虛心接受你的意見,但下次請溫和、具體且不浮誇地說(笑)。還有,我下學期不會讓你當幹部(在發生事件前,我原本預計讓他連任班長),我事情過了就忘了,沒有要跟你計較的意思,但我想『冷靜反思自己』是必要的過程,也是我給你教育的一環,希望你理解。」「好,謝謝老師考慮周到。」

    「另外,我一向有話直說,現在全班大概都知道這件事,所以,最後我會在班上把來龍去脈,跟我們彼此的想法都說清楚,也當機會教育。」

    「沒問題。」

    * * *

    於是,我帶著全班一同處理了這件事。既說明我的感受,也重申了教學理念,班長也跟同學說明他的看法與需要調整的地方。
    故事的最後,我們和解了。

    而我在這事件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恰恰是和我們的信念相反的,那就是:

    ● 留意那些乖巧的學生,留意你給他們過多的讚美和肯定,留意孩子們過度膨脹後的自以為是。
    ● 我們都小心防範行為偏差孩子可能造成的錯誤,卻忽略乖巧的孩子有時反而帶來更大的反撲。
    ● 教育就是愛與原則的平衡,不論是讚美或批評都該有度。教育就是勇敢面對、解決、放下,然後繼續往前走!

    至今,班長還是我最優秀的學生,他依然是我教過最有想法和實踐力的孩子。寫下這篇文章的現在,我都依然深怕在說出這故事的過程中,帶給他困擾和傷害。

    但我相信:此刻我們都已更成熟,了解這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段歷程,它極具意義,也讓我們都學到許多。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最難的一堂課》
    充滿挑戰的教育現場,老師如何帶著愛和勇氣站在台上
    博客來:https://reurl.cc/1gYZlX
    金石堂:https://reurl.cc/a59nR4
    誠品:https://reurl.cc/Agk7pY
    MOMO:https://reurl.cc/GdmxgW
    #全台新書分享會
    2/26 20:00~21:30 北部分享會:誠品信義
    3/20 19:30~20:30 中部分享會:誠品台中園道店
    3/27 15:00~16:00 南部分享會:台南政大書城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JiaJiaTeacher0903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慣用腳定義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6 19:00:02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左撇子 #慣用手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27【七七業配】廣告段落
    02:27 怎樣算是左撇子?
    03:14 左撇子有科學定義嗎?
    04:17 慣用手是怎麼決定的?
    05:19 左撇子跟右撇子的差異?
    06:09 在右撇子世界中的左撇子
    07:09 設計給右撇子用的物品
    08:06 左撇子曾遭到歧視?
    09:00 慣用手可以改變嗎?
    09:32 硬改慣用手好嗎?
    10:21 為何左撇子運動員特別受矚目?
    11:28 我們的觀點
    12:16 問題
    12:3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王葦
    |腳本:王葦
    |編輯:宇軒、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The advantage of being left-handed in interactive sports:https://bit.ly/2Xh1xZK
    →Why are some people left-handed?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https://bit.ly/3k9k9Eg
    →左撇子運動好吃香?哪些運動左撇子特別強?:https://bit.ly/2YWuTh2
    →球場異類 左撇子真的吃香嗎?:https://bit.ly/2XiI9fa
    →英國科學家揭開左撇子之謎:基因如何改變大腦:https://bbc.in/3CcSd8K
    →左撇子為什麼那麼稀少?:https://bbc.in/2Xlym8c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 慣用腳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14 23:25:56

    本集主題:「我的人生不卡卡:利他而後成就自我的日常練習」介紹
           
    訪問作者: 蔡稀尹
        
    內容簡介:
    蔡稀尹,從寫遺書到成為一名激勵講師,她說,失敗是一種選擇,選擇使你走向失敗,卻也給了翻轉的力量,讓人昂首向前。
       
      稀尹的奇蹟變身三部曲,看她如何一路從「遺書小姐」、「迷路專家」,再到「不要臉女王」,不可思議的情節,即將撼動你的三觀。
      講台上兩分鐘的精彩演出,十萬次的練習都不嫌多,精選十個「奇蹟如昫」的日常修煉,沿途收集,你的成功可以不一樣!
       
      也許,目前的你正深陷生命的泥沼,覺得上天對不起你,給了難以承受的折磨和考驗,身邊也沒有一個可以求助的對象,別害怕,因為作者蔡稀尹也曾經走過一樣的難路。
       
      期許透過稀尹的生命演繹,引領閱讀本書的你,走過自我淬鍊的歷程,重新找回「為自己而活」的感動。
       
      安住當下,跨出框架,人生不卡卡,成功由自己定義!
       
      〈一門高爾夫球課教我的事〉
      高爾夫球竟是一項非常「費力」的活動,才打了三顆球,已經滿身大汗,一路下來,吃了數不清的閉門球,終於到了第六天,某次試著放鬆筋骨,集中意識,揮桿,實實在在地觸擊到了球體,這才真正打出屬於我的第一桿,成功晉級。
       
      我在高爾夫球場遇見人生導師,原來打好高爾夫球,不是靠蠻力,而是要充滿彈性,才能在身心靈的拔河賽中,借力使力,突破重圍,脫穎而出。
       
      「打球不要有侷限,雖有一定規格,卻沒有原則,妳就打出去,放膽而專注,打出去之後,就放下,然後再重來。」他說的道理意外地清晰,原來最簡單的才是最難。
       
      〈心中有田,你就是行走的種子〉
      「稀尹,如果妳有一塊地,妳想要種什麼?」演講結束後,大堂哥突然問我。
      「我沒有地,如果有地,我會賣掉!」我直接了當地說,因為那時候我要養整個家庭,有地,當然是賣掉換錢最快啊。
       
      「妳要拿什麼換錢?一塊地換一百萬,一塊地上面有種東西,換一百五十萬,妳要哪一個?那麼如果要換一百五十萬,妳又要種什麼?」他又接著問我。
       
      記得我說了很多,我可以種水果、可以種芭樂、什麼什麼的,當時想的就是一塊地,卻沒有意會到他說的並不是真的地!
      「如果我自己是一塊地,我要種什麼?」格局的不同,影響視野的寬闊或侷限。他所想,已經不是我所想。
       
      〈利他,才能成就自己〉
      「稀尹,妳知不知道什麼叫『利他』?」有一天,大堂哥突然心血來潮地問我。
      「就是幫助別人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錯!『利他』的意思,並不是要妳幫助別人,而是幫助妳自己!」當他說了這句話,我有點愣住了。
       
      「當妳自己都站不穩的時候,妳要如何幫助他人呢?」、「我幫助妳,所以我就能成就自己了嗎?」大堂哥習慣不把話給說破,再度把問題丟了過來。
       
      互相傷害,本來就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於是,我們可以縮短「傷害時間」、減少「傷害程度」,本來要難過一個禮拜,現在縮短到三天就好,盡量對自己的細胞好一點。
       
      〈方向錯誤,請喊卡!〉
      一般人會因親情、愛情和工作問題,而選擇謊言,漸漸地,就習慣用謊言包裝自己的真心,眼看紙包不住火了,咬牙也要硬撐著,不敢喊卡。
      有時候過度包裝或誇大,只是為了博取別人信任,想要戳破自己說謊的壞習慣,首先要放下面子,誠實面對問題所在。
      生活中的換位思考,如果早先認清問題點,設下停損點,是不是更容易找到突破點?不用走到山窮水盡,就能柳暗花明。
      放下無意義的執著,面子問題,請喊卡吧!
       
      利他,而後成就自我
      敬一個值得的人生!
        
      讓我們一步步跟隨作者的腳步練習,一點點改變自己的人生!  
       
    作者簡介:蔡稀尹
      穿過生命層層關卡
      依循內在聲音的引導
      以愛為名,寫下溫暖療癒的文字
      以利他為本,帶自己突破迷惘
      進而引導讀者感受和風如「昫」的奇蹟
      期許每個需要鼓舞的人得到安慰,受到啟發
       
      一如我的座右銘──讓愛延續:
      「當我低潮的時候,希望奇蹟降臨在我身上,
      當我有能力的時候,我願意創造奇蹟在別人身上。」
       
      曾任:
      優活健康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特別助理、業務助理
       
      現任:
      妍昫生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紐澳高爾夫教學規劃師
      澳洲華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美國GOLF DYNAMIX LLC. 股東
        
        
    作者粉絲頁: 稀尹‧吸引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