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慢點付怎麼使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慢點付怎麼使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慢點付怎麼使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慢點付怎麼使用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063的網紅罕病歌手Seven-向麻煩say"YE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原諒我不想打標點符號了 視力退太多 懶了) 深沉的無力感如沉入深海的遺駭靜置等待腐朽 來說個溫聲的故事 故事名稱有點驚悚-抓交替 話說 上週五回醫院抽血和做心臟超音波檢查 抽血在舊棟 打著手杖走到抽血櫃枱領了號碼牌 但我看不到燈號和櫃枱位置 請志工協助 第一棒志工媽媽協助我完成抽血 問我都...

慢點付怎麼使用 在 已成年登山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3 19:07:08

轉自張八千大大 #張元植 在靠北登山寫的, 好文共賞,希望大家花點時間看完。 然後看完之後, 還不會用離線地圖的趕快學, 要知道現在揪團主流都是 『必需要能自理以及會看離線地圖』, 別說你沒爬百岳不用啦, 郊山其實才是大魔王。 -------------------我是分隔線-----------...

  • 慢點付怎麼使用 在 罕病歌手Seven-向麻煩say"Y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8 19:27:38
    有 188 人按讚

    (請原諒我不想打標點符號了 視力退太多 懶了)

    深沉的無力感如沉入深海的遺駭靜置等待腐朽

    來說個溫聲的故事 故事名稱有點驚悚-抓交替

    話說 上週五回醫院抽血和做心臟超音波檢查
    抽血在舊棟 打著手杖走到抽血櫃枱領了號碼牌
    但我看不到燈號和櫃枱位置 請志工協助
    第一棒志工媽媽協助我完成抽血
    問我都一個人來醫院嗎?
    我說 大部份是 因為大家都要上班
    她誇我好勇敢
    其實 我也很想有人陪啊~心裡的os

    志工帶我到大門口 我說可以自己走去新大樓
    沿著花圃慢慢游去 半路一個男子對我說”對!直直走!再過一個馬路就是醫院了!”
    我轉頭矇矓地尋著聲音來源 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男子
    口罩下的我聲音有點小 用力回應他一聲謝謝! 繼續往前走去
    路口一堆人在等過馬路 身後又傳來剛才那位男子的聲音
    “現在是紅燈!妳還不能走哦~綠燈我再告訴妳!”
    我又連聲道謝著

    “好!綠燈妳可以往前走了!”
    男子語畢
    我的左手肘被一名女子拉住 她說”我帶妳過去!妳要去醫院嗎?”
    我說是!也詢問她是否同路?擔心不同路會擔誤她的行程
    她回說也是要去醫院

    第二棒熱心民眾將我安全送達一樓電梯口 對一旁等電梯的小姐說”她要去五樓 麻煩帶她進電梯!”
    於是 我又被第三棒熱心民眾帶進了電梯
    電梯門開啟 我走向志工櫃枱
    第四棒個子嬌小的志工媽媽快步走出櫃枱 親切地說”啊~妳來啦!”
    於是 我又非常穩妥地被送進了檢查室
    這位醫檢人員去年為我做過檢查
    她有些遲疑地問”妳之前好像沒有打手杖?”
    對呀~我視力退很多….這句話最近常常掛嘴邊說明
    去年來檢查時還在做心臟手術評估
    而今那道原已經淡化的開胸疤痕顏色再度鮮明

    這些檢查流程都是我自小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這間醫院的許多診間和角落
    在我生命當中都流淌著淚水與回憶

    回程我和志工媽媽再度開心交談
    她是這所醫院退休的護士
    家有三姐妹 爸爸希望家中有女兒可以當護士
    只有她這個么妹考上護專
    “其實我當年還考上北一女 但我爸怕我沒上大學 一樣要考公務員 所以要我去唸護校 但他怎麼不覺得 我可以考上醫學院呢?”
    我聽著一生奉獻給醫謢前線的退休護士
    說著那十幾歲女孩相隔數十年心中的小小缺憾
    她父親也在這間醫院的加護病房離世
    我衷心地不斷對她說 謝謝有妳們的付出和奉獻”
    她送我到醫院外的路口 我繼續等紅燈
    左手肘又被一名熱心女子握住
    帶我過了馬路 她也要搭捷運
    沿途還幫我報讀了街邊種植的樹種
    第五棒的女子步伐很快 我不好意思請她走慢點
    沿路我們聊天 彷彿相識已久的友人般
    她和我要搭的捷運是反向向
    將我帶到等候區 又主動交待我前方在等車的女子
    請她帶我上車
    於是第六棒熱心路人接手
    我被安頓好坐在博愛座上
    也和這位陌生女子聊天
    她說”台灣人都很熱心的!”
    這句話我今天體會特別深啊~

    下了捷運我踩著有點搖晃的腳步走著回家的路
    下了天橋 又一位女子輕拍我肩膀 問我要去哪裡?
    其實我家離捷運站很近
    但我仍然接受了第七棒熱心民眾的協助
    她問我為何不申請導盲犬?
    她說她是導盲犬協會的寄養家庭
    我說我是導盲犬協會的發起人之一
    因為身體緣故 我無法使用導盲犬
    要幫狗洗澡 帶大小便 對我來說都是身體的負擔
    不然之前有一隻走很慢的導盲犬很適合跟我配對
    我們歡喜地相認 短暫的交談
    這一個下午的醫院之旅
    有七個人協助我行走 有一位聲控我方向
    感覺手臂不斷有人一棒又一棒地抓交替-真幸福啊~

    近來視力退化影響日常生活層面愈來愈廣
    心態和生活都必須調整
    怕麻煩別人的個性也是

    別人不怕麻煩的協助我
    對於每一隻主動支援的手
    都心懷萬分的謝意!

    愛的抓交替故事 溫馨結局

  • 慢點付怎麼使用 在 已成年登山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30 02:13:58
    有 69 人按讚

    轉自張八千大大 #張元植 在靠北登山寫的,
    好文共賞,希望大家花點時間看完。

    然後看完之後,
    還不會用離線地圖的趕快學,
    要知道現在揪團主流都是

    『必需要能自理以及會看離線地圖』,
    別說你沒爬百岳不用啦,
    郊山其實才是大魔王。

    -------------------我是分隔線------------

    《參雜一點靠北的百岳單攻攻略》

    上班日第一天大家可blue?連假終於平安結束了,感謝飛天小女警的幫忙,沒什麼重大山難事件。

    肥宅我有在嘉明湖兼差當山屋管理員應該是個眾所皆知的事情了。之前排班時,完全忘記六月底是端午連假,於是人群恐懼症的我,就這麼在可怕的連假,在上頭值班......

    不過也是讓我看到各種以前沒看過的神奇現象,算是開了眼界。

    這次想來跟大家聊聊單攻。

    首先嘉明湖自從總量管制後難抽到爆已經是個既定事實,山屋床位就這麼多,想要來爬的人則是那~~~麼多。於是許多山友就把腦筋動到單攻頭上。

    剛好林管處這幾年大幅度開放單攻限制,只要事前在網路申請,沒有任何名額限制,也不會審核,申請就讓你來單攻。

    於是我這幾天就這樣看到各種世界奇觀:

    這兩天連假,每天單攻人數都破百人,路上根本人潮絡繹不絕。但光是26-27這兩天,我就收容了兩組奮勇衝到湖邊,結果最後衝不下山的山友。然後還有一組是凌晨三點從向陽遊樂區起登,結果最後回到向陽遊樂區已是隔天早上八點。現在是怎樣?嘉明湖當八千在爬?

    這還不論每天都有好幾組是從天黑走到天亮,再走到天黑的,看到我都捏把冷汗,腦中都響起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旋律了。也為我駐守登山口管制站的同事感到疲倦,每天都要等人下山等到十點以後......

    至於那種不帶頭燈不帶雨衣,跟我說有手機燈光就ok的我就不想講了。還有完全不做功課,來到山屋第一句就問嘉明湖在哪個方向的......講完方向之後,順口提醒說事前要研究地圖唷,結果回我一句:「呵呵我們都free style。」我臉上笑笑的但是腦中閃過的是free你老師...

    -------抱怨完畢分隔線-------

    看完抱怨還有耐心看下去的,我下面想簡單分享一下,如果想要來一趟這類的百岳單攻,需要準備些什麼。

    裝備:

    1. 頭燈。

    這個不用說了吧?拿手機或手電筒照路都得佔用一隻手,非常不方便。手機電力寶貴,我寧願你拿手機來打卡,也不要用它當主要照明啊啊啊!

    在單日行程,備用電池倒是不一定。如果你對使用的頭燈與電池品質有信心,且出發前檢查過確定滿電,那不帶也還好。

    2. 雨具。

    這邊說的是兩件式,分成雨衣雨褲的東西。嘉明湖路很寬,沒啥植物會勾,所以用斗篷式雨衣問題也不大,可以接受。

    不過斗篷式雨衣拜託不要便利商店的輕便小飛俠,那東西你舉個手抬個腳就撕裂了.......然後水一樣流進來。27號中午爆炸豪雨,我巡查步道回來路上就看到一堆便利商店小飛俠在哀嚎...

    然後拜託不要只帶把傘就衝上來,現在午後熱對流的雷陣雨常常伴隨起風,稜線上風更大,你撐著傘一樣濕。然後跑到山屋抖得跟篩糠一樣在那邊跟廚師要熱水......瓦斯不用錢膩?

    3. 適當的保暖衣物。

    這個比較沒有固定標準,端看你行走速度而定。走得夠快的話,只要有雨衣褲,身體產熱就足夠維持溫暖。但速度慢點的話,如果又碰到下雨摸黑,可能至少一件刷毛外套較好。

    要注意的是:保暖衣物建議不要羽絨,因為單攻時,會需要穿保暖層的狀況,一般都是下雨淋濕。而羽絨淋濕就喪失保暖效果。建議是刷毛或化纖填充材質。

    4. 個人藥物&簡單外傷處理耗材。

    個人藥物很簡單,你在平地有什麼病,上山還是都有可能發作。平常會備什麼藥,建議單攻時就都備著。

    外傷處理也很簡單,OK繃幾個、中size紗布一包、小棉棒一包、抗生素藥膏小條一條、小管生理食鹽水一管、透氣膠帶、大力貼若干。這樣大概100公克上下,很輕,夠你處理95%以上外傷跟水泡。

    嘉明湖這邊是好在我們山屋都有醫藥箱,但如果你各位今天去沒山屋或是山屋沒醫藥的地方單攻呢?醫藥包還是要備啊啊啊!

    5. 水、路上吃的

    拜託不要都單攻了還一直來我們廚房要飲用水。我們這邊廚師人都很好,但有些人經過一直要免費的水,要那些付錢包餐才能裝飲用水的山友情何以堪?

    要準備水有兩個思路:一是出發就背著全程需要的水,不過這樣一定很重。二是自行攜帶飲水處理的器具。

    飲水處理的器具最簡單又輕的就是濾水器,現在個人用的一個1000多塊而已,有帶就自己去我們水塔裝生水過濾。

    如果你有打算中間吃熱食,比如泡麵,那就順便把水煮開就能喝了。不一定需要濾水。

    當然如果你很相信自己的鐵胃,水塔直接裝著喝我也管不著。不過我只能說,在知道那些山屋水塔裡面可能有什麼鬼東西後,我是不會生喝的科科。

    吃的就看大家喜歡,這種長時間活動建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補給,較有效率。可以算一下大卡,人體一小時「最多最多」吸收400大卡熱量,再多也沒意義。帶太多也不要一直跑來塞給管理員跟廚房,我們雖然在上面待滿多天的,但不是饑民ok?

    6. 定位裝置。

    這個在現在意義底下應該都是在講手機離線地圖了,會用紙本地圖跟指北針定位的,應該也不需要看這篇。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手機跟安裝離線地圖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重要:一是事前的資料收集(後面講),二是去學怎麼用(去上阿牛老師課,或是自己在網路上研究好使用教程)。這次才發現真的有人手機離線地圖跟航跡是當裝飾的。

    7. 天幕或緊急避難帳。

    這個是選配,而且是大約3-6人準備一張就好(看天幕大小),算是團體裝備。

    主要是如果意外碰到致災性暴雨,或是出乎意料的低溫,而保暖衣物不夠時,還有最後手段可以與惡劣環境隔絕,避免失溫。

    這個的使用方式不是搭起來,而是整張直接罩在自己頭上,底下用屁股坐著壓住。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密閉空間,溫度會跟外界有一大段差距。如果有帶爐頭,在裡面開小火,甚至可以直接露宿。為啥我知道?我跟三個夥伴用這個方式在零下30度c的地方露宿過一晚,現在還活著打這些字。(但爐頭開一下,溫度有上來就要停唷,不然一氧化碳中毒會先弄死人XD)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這個算是最後大絕招。事前的天氣資料蒐集,還有對體能的估計,是更為重要的前置作業,非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搞到要動用這招,能下山泡湯多好?幹嘛在山上露宿對吧XD

    ------裝備結束的分隔線-------

    事前準備:

    1. 地圖:對單攻目標的地理相對位置、路線的了解。

    這個很重要,你去隨便哪個城市玩當觀光客,都會做資料收集,拿張城市地圖畫來畫去,安排景點順序,憑什麼以為來山上不需要?憑什麼以為來這邊可以free style?

    登山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某些幹話說的一條路走到底就會到。

    如果以嘉明湖為例,你不需要會看等高線地圖這種高深的東西。但至少要弄一個有步道上各地標資訊的地圖。上面會顯示這條步道上,在多少里程數的地方,會出現岔路、這個岔路會通往哪裡。還有在幾k處會有什麼重要地標。

    只要稍微花半小時做這件事情,你就不會在三叉山那個岔路問我,請問這兩條路哪一條會通到嘉明湖?

    在找地圖資訊的時候,有一點務必注意:時效性。其實這個是蒐集任何登山資訊都要注意的,資訊越新越好,最好是同一年度的。

    這兩天至少有五組單攻的山友,從湖邊回來嘉明湖山屋,然後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向陽山頂直接往北那條路這麼難走,害他們差點迷路走不出來.......但是只要有稍微查近一兩年的資料,應該都能查到,那條路現在已經甚少有人走,而且路跡不明顯了。大部分人都是從向陽山登山口那個岔路原路來回向陽山頂。

    2. 腳程估計

    很多人來嘉明湖山屋第一句話問我,這邊到嘉明湖還要多久?說實話我根本很難回答。因為我過去最快只要40分鐘,但我也看過走4小時的。你屬於這個光譜的哪一端呢?

    其實你只要稍微做一下腳程估計,就不用問這個了。怎麼做呢?

    查閱至少三份,能夠到五份最好,別人單攻的紀錄,這個紀錄要包含抵達每個重要地點的時間。

    然後你在走的時候,就要從第一個段落(也就是起點到第一個重要地標)開始,比較自己跟紀錄的時間差異。假設你蒐集了3-5份紀錄,那應該會有至少一份的時間,跟你的速度是接近的。比較個兩三段後,你就知道能不能使用那份紀錄的時間,作為你估計自己之後還需要走多久的參考了。

    3. 設定停損點

    這兩天,我看到太多山友,就是滿腦子:我一定要去看嘉明湖!!!然後就一發衝到底。我常常在山屋門口看啊看,哪些人狀況不太妙其實看得出來。但我個性不是那種喜歡勸退的人,我只會提醒:要評估一下自己的狀態跟腳程唷,不行就不要勉強。大家都會回:好的我們會評估。結果呢?最後還是摸到深夜才下山,或乾脆就在我們山屋迫降一晚......幹根本沒有人真的在評估啊啊啊!

    單攻很重要的一點,叫做時間風險控管。這甚至比過夜行程還重要,原因是單攻本身是輕裝,不一定有足夠的裝備應付非預期過夜。

    而這個時間風險控管,要跟前面的腳程估計一起做。

    首先,你要先想好:你能夠接受自己走到幾點。

    這個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我之前去一日北大武兩趟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走15-18小時,鐵定摸到黑。但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計畫,本身就是以這個來準備。

    但對一般大眾來說,我會建議底線設定成以下兩個:1 不要摸到晚黑 2 最多不要超過15小時(12小時內較好)

    理由是,摸晚黑跟過長時間的行走,都是讓風險大幅提高的因素。黑夜能見度差;而人在過長時間行走累積的疲累下,判斷力跟肌肉控制力都大幅下降,這時候發生意外的機會就更高(跌倒、走錯...等等)

    有了底線後,加上前面收集好幾份的時間紀錄,你應該對於單攻一趟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有初步概念。比如五份紀錄的時間,分別是10小時、12小時兩份、14小時兩份。那你就能合理推估,腳程快的山友大概要10小時,中等是12,慢一點是14。

    此時,出發前,你就可以依據你對自己體能的了解,對照紀錄的時間,去預估「你可能會走多久」。比如你以前登山的經驗,都是走比別人還慢,殿後吊車尾,那就不要以為你能10小時搞定,請準備至少14小時。

    這時候就能以這個最初的預估,來倒推出發時間。如果你預估自己單攻一趟需要14小時,然後你希望在天黑前下山,那就來算:現在天黑是19:00,減掉14,你最晚得在凌晨5點開始走。但我通常不會抓那麼剛好,會再預留10%左右的預備時間,以避免自己身體狀況差,或估計不準。以14小時的10%來看,就是大概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會再把凌晨5點提早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半出發。反正早出發早好,提早下山也是賺到,寧願早也不要晚。

    開始走後,就要定時定點,去對照自己實際的速度,跟自己原先預估的,以及拿來當作參考基準的那份紀錄,有多少差距。是比自己預估的快,還是慢呢?差多少?

    這件事情在每個重要地標都要做。舉個例子,假設當你來到嘉明湖山屋,你發現你原先拿來當作預估參考的那份紀錄,用了6小時抵達,但你到這邊已經花了8小時。那這時候就不用猶豫了,回頭吧。因為如果你繼續走,那就可以清楚預見到,下山一定大大超過自己預估的時間,而且會大摸黑。

    上面這段比較複雜,我用一個簡化的流程,來概括上面講到的東西
    1. 設定幾點下山
    2. 對照自己的體能,以及蒐集到的紀錄
    3. 訂出一個最初的預估總耗時
    4. 倒推回去,設定幾點出發
    5. 實際開始走後,在每一段去印證自己的實際速度,跟預估差多少。
    6. 若符合預估,或比預估快,則繼續
    7. 若比預估慢,且已可預見繼續下去,會超過當初設定的下山底線,撤退。

    4. 天氣資訊

    單攻的天氣資訊算好掌控,因為你直到出發前一天,都還能查看天氣預報。現在的氣象其實到三天內都算準了。

    知道那天大概的天氣後,就看個人對天氣的容忍度。對我來說,除非是梅雨那種下整天雨的,或是颱風,這兩種我會乾脆就在家裡耍廢。

    但像這幾天算是典型夏季氣候,也就是早上晴朗,下午開始雷陣雨,傍晚前會停然後放晴。那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接受度,看要不要衝。如果要衝,那就做好面對天氣的最佳準備。

    以這個連假的夏季氣候模式來看,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早點出發,走快一點,下雨前就給他結束。但這種想法總有一天會失準,像是27號,山上應該很少人算到早上十點多就下雨。所以這種時候,第二個思路,也就是充足的裝備就很重要,可以回去參看前面的準備部分。

    然後提醒一下,雷陣雨的天氣,最怕的其實不是下雨,而是打雷。聽到雷聲或是看到閃電很近的話,就不要繼續待在空曠的稜線高處了,趕快烙跑實在。比如說嘉明湖後半段,從向陽北峰到三叉山這大段,碰到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雷擊風險都不小。

    ----------很雞婆的分隔線----------

    好啦打很長了,不過真心希望打這些內容,可以在這個山林解禁的年代,讓更多想嘗試這門運動的人有些幫助。

    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天兵,只是不得要領。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享受登山的快樂,也希望知識的傳播,能讓山林開放的陣痛期短一點。

    如果有大大覺得我有沒寫清楚的,歡迎補充。也歡迎到處轉載,註明作者即可。

    啊對了,補充一點:單攻也是可以請嚮導的。如果你就是不想花心思想那麼多,那至少雇個專業的嚮導,幫你做上述這些事情。而不是傻傻的衝去找虐送死。《參雜一點靠北的百岳單攻攻略》

    上班日第一天大家可blue?連假終於平安結束了,感謝飛天小女警的幫忙,沒什麼重大山難事件。

    肥宅我有在嘉明湖兼差當山屋管理員應該是個眾所皆知的事情了。之前排班時,完全忘記六月底是端午連假,於是人群恐懼症的我,就這麼在可怕的連假,在上頭值班......

    不過也是讓我看到各種以前沒看過的神奇現象,算是開了眼界。

    這次想來跟大家聊聊單攻。

    首先嘉明湖自從總量管制後難抽到爆已經是個既定事實,山屋床位就這麼多,想要來爬的人則是那~~~麼多。於是許多山友就把腦筋動到單攻頭上。

    剛好林管處這幾年大幅度開放單攻限制,只要事前在網路申請,沒有任何名額限制,也不會審核,申請就讓你來單攻。

    於是我這幾天就這樣看到各種世界奇觀:

    這兩天連假,每天單攻人數都破百人,路上根本人潮絡繹不絕。但光是26-27這兩天,我就收容了兩組奮勇衝到湖邊,結果最後衝不下山的山友。然後還有一組是凌晨三點從向陽遊樂區起登,結果最後回到向陽遊樂區已是隔天早上八點。現在是怎樣?嘉明湖當八千在爬?

    這還不論每天都有好幾組是從天黑走到天亮,再走到天黑的,看到我都捏把冷汗,腦中都響起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旋律了。也為我駐守登山口管制站的同事感到疲倦,每天都要等人下山等到十點以後......

    至於那種不帶頭燈不帶雨衣,跟我說有手機燈光就ok的我就不想講了。還有完全不做功課,來到山屋第一句就問嘉明湖在哪個方向的......講完方向之後,順口提醒說事前要研究地圖唷,結果回我一句:「呵呵我們都free style。」我臉上笑笑的但是腦中閃過的是free你老師...

    -------抱怨完畢分隔線-------

    看完抱怨還有耐心看下去的,我下面想簡單分享一下,如果想要來一趟這類的百岳單攻,需要準備些什麼。

    裝備:

    1. 頭燈。

    這個不用說了吧?拿手機或手電筒照路都得佔用一隻手,非常不方便。手機電力寶貴,我寧願你拿手機來打卡,也不要用它當主要照明啊啊啊!

    在單日行程,備用電池倒是不一定。如果你對使用的頭燈與電池品質有信心,且出發前檢查過確定滿電,那不帶也還好。

    2. 雨具。

    這邊說的是兩件式,分成雨衣雨褲的東西。嘉明湖路很寬,沒啥植物會勾,所以用斗篷式雨衣問題也不大,可以接受。

    不過斗篷式雨衣拜託不要便利商店的輕便小飛俠,那東西你舉個手抬個腳就撕裂了.......然後水一樣流進來。27號中午爆炸豪雨,我巡查步道回來路上就看到一堆便利商店小飛俠在哀嚎...

    然後拜託不要只帶把傘就衝上來,現在午後熱對流的雷陣雨常常伴隨起風,稜線上風更大,你撐著傘一樣濕。然後跑到山屋抖得跟篩糠一樣在那邊跟廚師要熱水......瓦斯不用錢膩?

    3. 適當的保暖衣物。

    這個比較沒有固定標準,端看你行走速度而定。走得夠快的話,只要有雨衣褲,身體產熱就足夠維持溫暖。但速度慢點的話,如果又碰到下雨摸黑,可能至少一件刷毛外套較好。

    要注意的是:保暖衣物建議不要羽絨,因為單攻時,會需要穿保暖層的狀況,一般都是下雨淋濕。而羽絨淋濕就喪失保暖效果。建議是刷毛或化纖填充材質。

    4. 個人藥物&簡單外傷處理耗材。

    個人藥物很簡單,你在平地有什麼病,上山還是都有可能發作。平常會備什麼藥,建議單攻時就都備著。

    外傷處理也很簡單,OK繃幾個、中size紗布一包、小棉棒一包、抗生素藥膏小條一條、小管生理食鹽水一管、透氣膠帶、大力貼若干。這樣大概100公克上下,很輕,夠你處理95%以上外傷跟水泡。

    嘉明湖這邊是好在我們山屋都有醫藥箱,但如果你各位今天去沒山屋或是山屋沒醫藥的地方單攻呢?醫藥包還是要備啊啊啊!

    5. 水、路上吃的

    拜託不要都單攻了還一直來我們廚房要飲用水。我們這邊廚師人都很好,但有些人經過一直要免費的水,要那些付錢包餐才能裝飲用水的山友情何以堪?

    要準備水有兩個思路:一是出發就背著全程需要的水,不過這樣一定很重。二是自行攜帶飲水處理的器具。

    飲水處理的器具最簡單又輕的就是濾水器,現在個人用的一個1000多塊而已,有帶就自己去我們水塔裝生水過濾。

    如果你有打算中間吃熱食,比如泡麵,那就順便把水煮開就能喝了。不一定需要濾水。

    當然如果你很相信自己的鐵胃,水塔直接裝著喝我也管不著。不過我只能說,在知道那些山屋水塔裡面可能有什麼鬼東西後,我是不會生喝的科科。

    吃的就看大家喜歡,這種長時間活動建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補給,較有效率。可以算一下大卡,人體一小時「最多最多」吸收400大卡熱量,再多也沒意義。帶太多也不要一直跑來塞給管理員跟廚房,我們雖然在上面待滿多天的,但不是饑民ok?

    6. 定位裝置。

    這個在現在意義底下應該都是在講手機離線地圖了,會用紙本地圖跟指北針定位的,應該也不需要看這篇。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手機跟安裝離線地圖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重要:一是事前的資料收集(後面講),二是去學怎麼用(去上阿牛老師課,或是自己在網路上研究好使用教程)。這次才發現真的有人手機離線地圖跟航跡是當裝飾的。

    7. 天幕或緊急避難帳。

    這個是選配,而且是大約3-6人準備一張就好(看天幕大小),算是團體裝備。

    主要是如果意外碰到致災性暴雨,或是出乎意料的低溫,而保暖衣物不夠時,還有最後手段可以與惡劣環境隔絕,避免失溫。

    這個的使用方式不是搭起來,而是整張直接罩在自己頭上,底下用屁股坐著壓住。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密閉空間,溫度會跟外界有一大段差距。如果有帶爐頭,在裡面開小火,甚至可以直接露宿。為啥我知道?我跟三個夥伴用這個方式在零下30度c的地方露宿過一晚,現在還活著打這些字。(但爐頭開一下,溫度有上來就要停唷,不然一氧化碳中毒會先弄死人XD)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這個算是最後大絕招。事前的天氣資料蒐集,還有對體能的估計,是更為重要的前置作業,非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搞到要動用這招,能下山泡湯多好?幹嘛在山上露宿對吧XD

    ------裝備結束的分隔線-------

    事前準備:

    1. 地圖:對單攻目標的地理相對位置、路線的了解。

    這個很重要,你去隨便哪個城市玩當觀光客,都會做資料收集,拿張城市地圖畫來畫去,安排景點順序,憑什麼以為來山上不需要?憑什麼以為來這邊可以free style?

    登山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某些幹話說的一條路走到底就會到。

    如果以嘉明湖為例,你不需要會看等高線地圖這種高深的東西。但至少要弄一個有步道上各地標資訊的地圖。上面會顯示這條步道上,在多少里程數的地方,會出現岔路、這個岔路會通往哪裡。還有在幾k處會有什麼重要地標。

    只要稍微花半小時做這件事情,你就不會在三叉山那個岔路問我,請問這兩條路哪一條會通到嘉明湖?

    在找地圖資訊的時候,有一點務必注意:時效性。其實這個是蒐集任何登山資訊都要注意的,資訊越新越好,最好是同一年度的。

    這兩天至少有五組單攻的山友,從湖邊回來嘉明湖山屋,然後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向陽山頂直接往北那條路這麼難走,害他們差點迷路走不出來.......但是只要有稍微查近一兩年的資料,應該都能查到,那條路現在已經甚少有人走,而且路跡不明顯了。大部分人都是從向陽山登山口那個岔路原路來回向陽山頂。

    2. 腳程估計

    很多人來嘉明湖山屋第一句話問我,這邊到嘉明湖還要多久?說實話我根本很難回答。因為我過去最快只要40分鐘,但我也看過走4小時的。你屬於這個光譜的哪一端呢?

    其實你只要稍微做一下腳程估計,就不用問這個了。怎麼做呢?

    查閱至少三份,能夠到五份最好,別人單攻的紀錄,這個紀錄要包含抵達每個重要地點的時間。

    然後你在走的時候,就要從第一個段落(也就是起點到第一個重要地標)開始,比較自己跟紀錄的時間差異。假設你蒐集了3-5份紀錄,那應該會有至少一份的時間,跟你的速度是接近的。比較個兩三段後,你就知道能不能使用那份紀錄的時間,作為你估計自己之後還需要走多久的參考了。

    3. 設定停損點

    這兩天,我看到太多山友,就是滿腦子:我一定要去看嘉明湖!!!然後就一發衝到底。我常常在山屋門口看啊看,哪些人狀況不太妙其實看得出來。但我個性不是那種喜歡勸退的人,我只會提醒:要評估一下自己的狀態跟腳程唷,不行就不要勉強。大家都會回:好的我們會評估。結果呢?最後還是摸到深夜才下山,或乾脆就在我們山屋迫降一晚......幹根本沒有人真的在評估啊啊啊!

    單攻很重要的一點,叫做時間風險控管。這甚至比過夜行程還重要,原因是單攻本身是輕裝,不一定有足夠的裝備應付非預期過夜。

    而這個時間風險控管,要跟前面的腳程估計一起做。

    首先,你要先想好:你能夠接受自己走到幾點。

    這個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我之前去一日北大武兩趟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走15-18小時,鐵定摸到黑。但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計畫,本身就是以這個來準備。

    但對一般大眾來說,我會建議底線設定成以下兩個:1 不要摸到晚黑 2 最多不要超過15小時(12小時內較好)

    理由是,摸晚黑跟過長時間的行走,都是讓風險大幅提高的因素。黑夜能見度差;而人在過長時間行走累積的疲累下,判斷力跟肌肉控制力都大幅下降,這時候發生意外的機會就更高(跌倒、走錯...等等)

    有了底線後,加上前面收集好幾份的時間紀錄,你應該對於單攻一趟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有初步概念。比如五份紀錄的時間,分別是10小時、12小時兩份、14小時兩份。那你就能合理推估,腳程快的山友大概要10小時,中等是12,慢一點是14。

    此時,出發前,你就可以依據你對自己體能的了解,對照紀錄的時間,去預估「你可能會走多久」。比如你以前登山的經驗,都是走比別人還慢,殿後吊車尾,那就不要以為你能10小時搞定,請準備至少14小時。

    這時候就能以這個最初的預估,來倒推出發時間。如果你預估自己單攻一趟需要14小時,然後你希望在天黑前下山,那就來算:現在天黑是19:00,減掉14,你最晚得在凌晨5點開始走。但我通常不會抓那麼剛好,會再預留10%左右的預備時間,以避免自己身體狀況差,或估計不準。以14小時的10%來看,就是大概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會再把凌晨5點提早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半出發。反正早出發早好,提早下山也是賺到,寧願早也不要晚。

    開始走後,就要定時定點,去對照自己實際的速度,跟自己原先預估的,以及拿來當作參考基準的那份紀錄,有多少差距。是比自己預估的快,還是慢呢?差多少?

    這件事情在每個重要地標都要做。舉個例子,假設當你來到嘉明湖山屋,你發現你原先拿來當作預估參考的那份紀錄,用了6小時抵達,但你到這邊已經花了8小時。那這時候就不用猶豫了,回頭吧。因為如果你繼續走,那就可以清楚預見到,下山一定大大超過自己預估的時間,而且會大摸黑。

    上面這段比較複雜,我用一個簡化的流程,來概括上面講到的東西
    1. 設定幾點下山
    2. 對照自己的體能,以及蒐集到的紀錄
    3. 訂出一個最初的預估總耗時
    4. 倒推回去,設定幾點出發
    5. 實際開始走後,在每一段去印證自己的實際速度,跟預估差多少。
    6. 若符合預估,或比預估快,則繼續
    7. 若比預估慢,且已可預見繼續下去,會超過當初設定的下山底線,撤退。

    4. 天氣資訊

    單攻的天氣資訊算好掌控,因為你直到出發前一天,都還能查看天氣預報。現在的氣象其實到三天內都算準了。

    知道那天大概的天氣後,就看個人對天氣的容忍度。對我來說,除非是梅雨那種下整天雨的,或是颱風,這兩種我會乾脆就在家裡耍廢。

    但像這幾天算是典型夏季氣候,也就是早上晴朗,下午開始雷陣雨,傍晚前會停然後放晴。那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接受度,看要不要衝。如果要衝,那就做好面對天氣的最佳準備。

    以這個連假的夏季氣候模式來看,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早點出發,走快一點,下雨前就給他結束。但這種想法總有一天會失準,像是27號,山上應該很少人算到早上十點多就下雨。所以這種時候,第二個思路,也就是充足的裝備就很重要,可以回去參看前面的準備部分。

    然後提醒一下,雷陣雨的天氣,最怕的其實不是下雨,而是打雷。聽到雷聲或是看到閃電很近的話,就不要繼續待在空曠的稜線高處了,趕快烙跑實在。比如說嘉明湖後半段,從向陽北峰到三叉山這大段,碰到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雷擊風險都不小。

    ----------很雞婆的分隔線----------

    好啦打很長了,不過真心希望打這些內容,可以在這個山林解禁的年代,讓更多想嘗試這門運動的人有些幫助。

    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天兵,只是不得要領。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享受登山的快樂,也希望知識的傳播,能讓山林開放的陣痛期短一點。

    如果有大大覺得我有沒寫清楚的,歡迎補充。也歡迎到處轉載,註明作者即可。

    啊對了,補充一點:單攻也是可以請嚮導的。如果你就是不想花心思想那麼多,那至少雇個專業的嚮導,幫你做上述這些事情。而不是傻傻的衝去找虐送死。

  • 慢點付怎麼使用 在 負能量宅肥窮魯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06 11:17:00
    有 16,411 人按讚

    Youtube上觀看: https://youtu.be/9CP_OSDLx1k

    週一的早上很鬱悶? 來看這好康的

    (如果你熱愛塞車的話啦...)

    -

    結果我今天還是跑去蘇花改通車惹,當日來回,花了兩千多RRRR

    詳細請看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zackexplosion/videos/2699365966958215
    -

    南迴改通了,蘇花改也通了,但摩托車騎士,卻還是只有0.05條安全回家的路。

    讓我們複習一下上個月底南迴改開通抗議的事情,並對許多常見的遲疑做回答。

    ---

    第一個是
    『怎麼不直接騎進去?笑你們不敢啦,怕罰單是不是?』
    騎摩托車上高速公路,快速道路的各種抗議,相信各位有在關注的朋友,一定有看過,就不多說了,但真的很多人拿這說嘴....XD

    ---
    再來更最常見的有這些

    『萬一後面的人有急事,趕著回家怎麼辦?』
    『希望你媽病危的時候你被賭在後面!』
    『抗議就抗議,浪費其他人時間幹嘛?』

    --

    首先,影片拍攝日就是通車當日,嗯....真的會有人在開通路因為『急事』特別來跟大家擠嗎?

    且影片在隧道中也就十分鐘的時間,到外面後就有路肩了,如果『急事』真那麼重要,就從路肩去吧,相信這點『罰單』,每個人都付的起。

    然後對比舊路,整段按照『規定』開,也大概要個30分鐘左右,而整段慢車抗議的影片也就大概30分鐘。

    也就是說,不管你選擇哪一條路,都是會在一樣的時間到達。
    那麼,到底『浪費』了什麼呢?

    摩托車騎士即使是家裡失火,也沒辦法使用這條快速又安全的路回家呢。

    還有個救護車的問題,來抗議的人幾乎都是深知自由民主可貴,且參與社會運動多年的優秀公民。

    如果後方出現救護車,我們一定會左右讓散開讓道,這也是開車的基本常識吧?

    怎麼會有人以為人人都是『中指蕭』呢?

    再者,如果各位有注意聽的話 0:14 的地方可以多按幾次

    在隧道內連用嘴巴喊話都聽的一清二楚

    救護車的聲音怎麼可能聽不到?

    ---
    結論

    此抗議就是要凸顯摩托車不能用安全道路的尷尬
    (能用的話,根本也不會被我們塞住)

    及區間測速的問題
    (這個下一次再來細聊)

    從以上網友意見,各位可以發現,這些反對的人發現片中都開車時,跟以往完全不一樣,根本沒辦法用『違法』『二輪』來說嘴,只能講出一堆氣PUPU的崩潰發言。

    因此呢,禁行機車造成的社會問題,絕對不是什麼二輪四輪的戰爭。
    而是交通部公路總局,長年下來的交通政策與硬體設備,讓所有的用路人沒辦法養成『互相尊重』的用路概念。

    我今天吃漢堡,明天吃白飯,後天吃烤雞

    就一定要被冠個『吃雞人』的稱號?

    別說笑了

    -

    各位想支持卻沒辦法到場的

    可以考慮加入頻道會員ㄛ

    加入點這邊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3V6Y2ljXN9kEBq0a5s8A/joi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