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慕夏四季賞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慕夏四季賞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慕夏四季賞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慕夏四季賞析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廣闊的海 ◎郭水潭/譯者:陳千武 ──給出嫁的妹妹 妹妹 你要嫁去的地方是 白色鹽田 接著藍海 在那廣闊的中央突出 羅列的赤裸小港街 那邊 露出來的 家家的 屋頂上 鴿子和麻雀都看不見 那邊 有鹽分的 乾巴巴的 土地上 沒有森林 也沒有竹叢 然而那邊的海濱都有 美麗的貝殼像花散亂著 那邊 ...

  • 慕夏四季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9 21:00:03
    有 351 人按讚

    廣闊的海 ◎郭水潭/譯者:陳千武
      ──給出嫁的妹妹
     
    妹妹 你要嫁去的地方是
    白色鹽田 接著藍海
    在那廣闊的中央突出
    羅列的赤裸小港街
    那邊 露出來的
    家家的 屋頂上
    鴿子和麻雀都看不見
    那邊 有鹽分的
    乾巴巴的 土地上
    沒有森林 也沒有竹叢
    然而那邊的海濱都有
    美麗的貝殼像花散亂著
    那邊 有歷史的港口
    豎立著紅色戎克的帆柱林
    那邊 所有的巷道
    都刻有粗暴的腳印
    驚奇那些粗暴的風景
    耐著 廣闊有變化的生活
    還有露出的屋頂 紅戎克帆柱
    日日同樣吼叫的季節風
    妹妹 你小小的胸脯
    想必會受傷吧
    那時 你必會
    想到故鄉的許多事
    在夏夜納涼著吃龍眼
    聽父親常自誇門第高貴的話
    曾經 純樸溫柔地羨慕著
    在榕樹下搖籃裡背唱母親的催眠曲
    同年的女孩子們 在院子裡玩跳
    常在月夜玉蘭花翳下捉迷藏
    妹妹 想把那些遺忘而嫁出去
    你的夢 太美了
    然而很懂事的
    善良的海邊的丈夫
    會特別愛護你
    會給你聽聽新土地的傳說吧
    天晴 無風的日子
    會溫柔地 牽著你的手
    讓你撿起海邊美麗的貝殼
    佇立在那潔淨的海灘
    你就會知道比陸地
    多麼廣闊的海
     
    -
     
    ◎作者簡介
     
    郭水潭(1908─1995),號「千尺」,台南佳里人。曾入私塾「書香院」學習漢文,又函授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科。文學風格推崇寫實、關注地方性。
     
    極精於日文,故能縱橫臺日文壇間。擅短歌俳句,短歌曾入選《皇紀二五九四年歌集》,戰後主持臺北歌壇,並發行機關志。新詩又為北門七子中最善者,有「島的詩人」的美譽,詩作〈向棺木慟哭〉被龍瑛宗譽為1939年最使人感動的傑作。曾以小說〈某男人的手記〉獲《大阪每日新聞》本島新人懸賞佳作。亦多文藝、文史評論。戰後與人著有《臺南縣志稿‧文化志》。1993年獲頒「南瀛文學獎文學特殊貢獻獎」。
     
    (引自「拾藏:台灣文學物語」)
     
    -
     
    ◎小編柄富賞析
     
    郭水潭這首詩寫給即將出嫁的妹妹,當時她要嫁給與哥哥同為鹽分地帶文學的重要作家,有「鹽田詩人」之稱的王登山。雖然兩親家離得不遠,同在台南,但郭水潭與妹妹生活的地方是比較內陸的佳里,王登山則住在更靠海的北門。以兩地不同的生活背景為這首詩的基調,郭水潭對妹妹的疼愛之情,帶著擔憂,以及對妹婿能給予妹妹不同幸福的期待,溶入這首詩中,言語自然,是一首感人之作。
     
    海對郭水潭來說,應當是個狂野且陌生的象徵,這個印象不只是海的存在本身,也是海與靠海生活的人們之間的關係所形成:相對於廣闊的海,人們生活的地方是那一小條突出,且「赤裸」的小港街。充滿鹽分且乾巴巴的土地上,沒有鴿子麻雀,也沒有森林和竹叢,只有露出的屋頂與海上紅色帆船的帆柱,海風日日吼叫,吹著相顯赤裸的人們,在充滿歷史的港口,為著生計來往走踏留下粗暴的痕跡。郭水潭想像著妹妹即將嫁去的地方是這樣狂野且少庇護的所在,心中不免擔憂:「妹妹 你小小的胸脯/想必會受傷吧」。
     
    郭水潭並接著想像在這環境之中,妹妹會回想起故鄉佳里的安恬與靜美,夏夜乘著徐徐的晚風吃龍眼,與一同生活長大的家人:父親、母親、同年的朋友們,哼唱過的曲子與玩過的遊戲,這些記憶將要隨自己的出嫁而被淡忘。郭水潭對妹妹的不捨,呈現在這節之中,提醒著妹妹故鄉的一切;「然而很懂事的……」卻也必須告訴妹妹,對不同的幸福有所期盼(這也是哥哥對他自己的安慰吧,期盼妹妹有不同的幸福),善良的丈夫會告訴她新土地的傳說,他會牽起她的手一同撿拾海邊的貝殼,海雖狂野但也浪漫,鹽地雖然貧瘠但是純淨,到時妹妹就會知道比起陸地,「多麼廣闊的海」。
     
    海復從開頭的狂野陌生,儼然成為了愛的象徵。在這首詩中郭水潭為人兄長要「嫁妹妹」的心情轉折相當動人,他簡直像是自己也要嫁過去一樣地擔心這個,期待那個,對妹妹的深愛表露無遺。在詩的風格上,郭水潭的作品根據鹽分地帶同輩詩人林芳年的說法,是濃郁的「抒情之飄逸」,其詩作必加千錘百鍊的推敲。我們也可以看到這首詩雖然經過陳千武的翻譯,也可以在斷句上發現節奏的控制,妹妹_(空格),那邊_(空格),那邊_(空格);妹妹_(空格),那時_(空格),林芳年說郭水潭的寫法,能夠讓每行均有一種「甜美的韻律」,現在我們可以回頭再讀一次,看看是不是!
     
    郭水潭的一生其實相當傳奇有趣,「拾藏:台灣文學物語」有做了一個系列的關於郭水潭的報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
     
    ◎延伸閱讀
     
    1.台灣文學網_廣闊的海
    https://tln.nmtl.gov.tw/ch/M12/nmtl_w1_m12_s1_c_2.aspx?sid=70
     
    2.拾藏:台灣文學物語─郭水潭專輯
    【賣菜郎的傳奇前半生(1)】班與唐:打麻將、打拼文壇的好朋友——郭水潭
    https://vocus.cc/@nmtltrans/5efbdba6fd89780001c15300
    【賣菜郎的傳奇前半生(2)】曾映泰:從文政雙棲的文青,到戰後第一賣菜郎──郭水潭
    https://vocus.cc/@nmtltrans/5efc270afd89780001c1dade
    【賣菜郎的傳奇前半生(3)】班與唐:我是誰?我在哪?天才少年的中年危機——〈通譯十五年〉
    https://vocus.cc/@nmtltrans/5f040c7ffd8978000146e62e
     
    -
     
    美術設計:�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CC0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南國 #鹽份地帶 #郭水潭 #廣闊的海 #妹妹 #台南 #陳千武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9/20200909.html

  • 慕夏四季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9 21:00:09
    有 163 人按讚

    【楊佳嫻詩語言的書寫模式(上)】
     
    ◎小編邱伊辰賞析
     
    1.前言
     
    千禧年後,網際網路的普及,為文學傳播帶來全新的途徑。年輕詩人不再僅透過傳統的詩社集會或指標性文學獎做為在文壇展露頭角的唯一方式。詩人楊佳嫻(1978-),正是受益於網際網路的興起,發跡於網路論壇(BBS),之後成立自己的網路新聞台、部落格,不定時發表作品,透過網路累積了一批為數不少的讀者。
     
    自2003年至今,楊佳嫻已正式出版四本詩集:《屏息的文明》(2003)、《你的聲音充滿時間》(2006)、《少女維特》(2010)及《金烏》(2013),或因為背景是傳統中文系出身,楊佳嫻有別於同期大多數的創作者,均不免受到夏宇詩風大規模的影響,而著迷於具有鮮明後現代色彩的創作路線。她主要承襲了自離騷以降的中國抒情傳統,詩作在意象的使用和詩句的組構方式又與洛夫、楊牧等前輩詩人的語言更為靠近,在創作的道路上,和同期的其他詩人有著明顯的歧異。
     
    詩人唐捐曾評述道:「在詩行推進的過程中,靈魂提倡著一種古典的理念,身體則綻放著一種現代的感性。」中國古典的題材與資源和其個人的現代性的結合,是楊佳嫻早期詩作的重要特色,也是大多數評論所著重討論的部分。而在《少女維特》中詩人放入了一些2008年以後的新作,這一批作品的行文邏輯與書寫的方式,和之前的作品有著很大的差異性,而這一批新的詩作目前尚未有更為深入的評論。本文將分為二部分,分別對兩種不同類型的詩作嘗試進行語言使用方式的解析。
     
     
    2.
     
    詩人深厚的文學底蘊,反映在其詩作的題材與構成。在題材上,詩人時常運用古典作品進行現代詮釋,如〈木瓜詩〉、〈絕來音〉或以詩作與前人作品進行對話如〈在詩淪亡的前夕〉等;詩作構成的方式,多用典故、富畫面感且重視詩作結構,而在用詞上則要求精準、濃烈,頗有古典詩人對於「鍛鍊」字詞的執著。第一種類型的詩作,宛如被壓得很扁的棉花糖,形狀凝鍊、壓縮,讀過之後,口感細緻,隨即而來是極致壓縮過後的高濃度,詩作呈現一種密實而且緊緻的質感。以下以〈大安〉一詩作例:
     
     
    大安 ◎#楊佳嫻
     
    車聲掩蓋樹聲
    千燈寂寂
    那時,城市在我左手
    而你在我右肩
    青春深邃
    一萬本典籍投下的影翳
     
    你已領略騎樓為何物
    其曲折略遜無我們的愛情
    而遠勝過語言
    你甘心權充梳子、地圖和大衣
    每日穿越綠蓬的陸橋
    數度與飛鳥對視
    新生而後大安
    橫渡草泉,月繫於髮
    手緊握成疊架的柴禾
    太溫暖的冬季
    公園亦微有汗意
     
    坦然是你攜我在渡口
    大風愀然,聽見自己放心的
    哭聲,提示勇氣與決定
    一如慕道者觀時間動靜
    自長廊離去
    將愛,將遠行
     
     
    首段詩人以「車聲」、「千燈」、「城市」三個意象,串連出一個都市夜晚的街景。修辭上「千燈寂寂」展現了對比與音樂性的效果,「千」與「寂」在數量上表現出的對比性,「燈」的明亮,照映的卻是「寂」的心緒,而使用疊字「寂寂」所製造出的音樂性的連綿,增強了下句「那時」所要表達的驟斷的聲音效果。首段,後二句「青春」與「典籍」關聯透過「深邃」與「影翳」具有動能與空間性的視覺意象相連。
     
    第三段第四句「新生而後大安」,詩人巧妙運用了雙關,使詩句具有雙重意涵,它同時表現了現實地理位置的移動感,同時也是詩人對於感情狀態漸進的描繪。下一句「橫渡草泉,月繫於髮」,是古典語言中常見以「單一動詞」對景物的描繪進行轉化手法。以「繫」修飾月光的照映、以「渡」與「泉」將實景走過、橫越「草」的動作,增加了想像的水的質感。
     
    詩人詩作的另一個特徵,在於密佈的意象與警句的製造。筆者認為這樣的語言使用方式或從洛夫語言而來,洛夫早期詩作意象繁複、語言奇詭的美學特徵,在代表作〈石室之死亡〉中書寫死亡的意象特別明顯,本文節錄〈石室之死亡〉第五節作為參照:
     
     
    火柴以爆燃之姿擁抱住整個世界
    焚城之前,一個暴徒在歡呼中誕生
    雪季已至,向日葵扭轉脖子尋太陽的回聲
    我再度看到,長廊的陰暗從門縫閃進
    去追殺那盆爐火
     
    光在中央,蝙蝠將路燈吃了一層又一層
    我們確為那間白白空下的房子傷透了心
    某些衣裳發亮,某些臉在裡面腐爛
    那麼多咳嗽,那麼多枯乾的手掌
    握不住一點暖意
     
     
    此詩中最後兩句「那麼多咳嗽,那麼多枯乾的手掌/握不住一點暖意」,強烈而且恐怖的意象使用方式,在楊佳嫻詩中亦能看到相似的用法,如楊佳嫻詩作中〈革命者向黑夜撤退〉,寫道:「人們往往擱下未熟的果實/在囫圇之中噎死」。透過強烈的對比去製造出恐怖的想像。洛夫語言中這類型掌握強烈情感的語句,楊佳嫻將之借鑒於創作中如〈大安〉中末尾那句「將愛,將遠行」,是為整首詩的核心概念。
     
    詩人又常以對比、衝突手法去製造警句的重量,如〈鍛鍊〉一詩中結尾末兩句:「即使你像一把利刃/投入我懷抱」,「利刃」一詞的選用,讓「你」的愛同時增添了傷害與疼痛的性質。在大量密佈的意象所營造出繁麗的閱讀體驗後,詩人往往會使用一到兩句很重的詩句,去囊括詩作的核心概念,此前藉意象所鋪陳的氛圍,最終凝練在這個句子中,亦即筆者所謂「高濃度」的閱讀感受。
     
     
    鍛鍊 ◎#楊佳嫻
      
    我想我是碰見了
    最強的靈感
    在詩裡,你是全部街燈
    雨季,消逝的金烏,
    小晴朗夜的月暈──你是
    它們的父親
     
    我安於延宕
    安於檢疫(是我傳染你嗎或
    你就是那病)一般的隔離
    我一定是平靜的
    平靜地一觸,然後
    就陷落
     
    猝不及防的花
    閃過騎樓,青翼之天使
    最尋常的巷口
    你指點過的麵攤
    忽然,都變成了藏寶圖折疊
    過度而破損,風景
    窸窣的縫線
     
    甚至我懷疑下一次
    晤面以前
    我是復活過了
    頭髮裡留存著煤屑
    肩胛處仍有棘刺
    我是什麼都不怕的(是嗎)
    即使你像一把利刃
    投入我懷抱
     
     

     
    ◎作者簡介
     
    楊佳嫻
     
    台大中文所博士,清大中文系副教授。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金烏》,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編有《臺灣成長小說選》,合編有《青春無敵早點詩:中學生新詩選》、《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
     

     
    美術設計:FB@Sorrow 沙若
    圖片來源:FB@Sorrow 沙若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楊佳嫻 #壓縮 #對比

  • 慕夏四季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13 21:00:00
    有 441 人按讚

    如果哪天我死去 ◎林季鋼
      
    如果哪天我死去
    請點著像我們的愛那樣轟烈的火把我燃盡
    我要你認出化作塵埃的我
    把死灰倒入鼻煙壺
    吸氣
    然後因為我而上癮
      
    如果哪天我死去
    把腳埋在我們走過的路
    把眼鑲在我們看過的幕
    心你得吞下
    我還要與你的臟器們跳最後一支舞
      
    又如果哪天死去的是我
    請在仲夏種下你我之間的種種 用眼淚灌溉我的墳
    等待開一朵等待凋謝的
    等待 你的汗水把我的一生骯髒洗淨
    只留下精義 如果那時你還能勃起
      
    如果哪天沒有如果
    請你忘記 也請你不要告訴我你已忘記
    請你繼續 也請你不要告訴我和誰繼續
    原諒我停下的步履
    不要回頭
    因為我還會看著你的背影
      
    --
      
    ◎作者簡介:
      
    林季鋼,詩人,流浪者
      
    2016年獨立出版詩集《餘人》,隔年再版並改編成同名舞台劇。2018年出版詩集《寫真》。
      
    --
      
    ◎小編旭鈞賞析:
      
    在許多作品中,性的驅力與死的本能經常被並置,死亡也被用以比喻性愛。在這樣的書寫中,也可能提及身體,在完成某種追悼儀式同時,也完成慾念的執行。死亡與性慾的比喻關係,也不只出現在描述死亡幻想的作品裡。例如,林季鋼的另一首詩〈你 我嗎〉中寫道「啃不乾淨的大骨」,性愛的過程變成啃食一方的身體。另外,也有作品將性器官比喻為刀刃,也可能帶有殺傷的意涵。這些「死去」或「受傷」的身體,其實仍完整、可辨。
      
    〈如果哪天我死去〉中的身體,就不這樣完整而可辨了。在第一節,這具身體變成骨灰,要求由鼻而入,進入對方的身體。這打破了完整的身體界線。如果是兩具完整的身體,在做愛時,兩人仍會隔著肌膚。肌膚是界限,同時也是感官。化作骨灰的身體,就這樣滲入對方的身體,這是生者無法達到的親密性。
      
    這種親密不但是生者無法達到的,甚至是無法感覺的。失去皮膚感官,骨灰要如何感受這種親密性?那已經不是重點了。滲入並達到這種親密性,就是願望。
      
    第二節則是被支解的可辨身體。讀到這段時,我們會發現第一節和第二節的身體處置願望不同。本詩有四節,每一節都是一次新的死亡預想,各節間的願望是不連貫的。雖然不連貫,第二節仍然有共通的主題:打破身體界線,達到最高的親密性,使心臟「與你的臟器們跳最後一支舞」。
      
    所以我們可以推想,「我」對於死去的身體只有一個要求,請「你」讓我們的身體打破肌膚之親,交融一體。
      
    這樣的推想在第三節依然成立。第一節是火葬,第二節是支解,第三節來到墓葬。墓葬的身體埋在土中,照理說應該是隔絕與孤寂的,要如何達到親密呢?第三節於是翻轉了「我」進入「你」的結構。這次,是「你」的體液,前來接觸我的身體。且這不是普通的接觸,是「把我一生的骯髒洗淨」,「留下精義」。洗淨代表的,是我身與體液的絕對交融,甚至可以是溶解。這是一種親密。而「精義」則有雙關,一方面是我的殘存,二方面是你的體液。兩者都被留下。此時,只剩下「精義」的我,與你的精液,是親密的。
      
    這樣的身體親密幻想到了第四節,被瓦解了。這一節沒有說明「沒有如果」的情況下,「我」是生是死。同時,身體與性慾也在這段消失,留下的是「看著你的背影」這樣超脫、恆久的念想。或許,回「頭」、「背」影、「看」著(難道有辦法不用眼睛看嗎?),都指涉器官的在場,但身體感明顯弱化,「回頭」強調動作,「背影」則是可見不可及的模糊形象,甚至與「背」這個身體部位關係薄弱。
      
    至此,似乎有一種關聯被釐清了:身體與親密,是所有「如果」的請求。然而,當「不如果」時,身體的親密,就不可能達成。畢竟,「我」的存在以及我身,是為了讓「你」渴慕、悼念的。

    美編、圖片來源:靖涵 https://www.instagram.com/c__nh_n/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林季鋼 #如果哪天我死去 #身體詩 #情慾詩 #旭鈞 #餘人 #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