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感謝您一直以來的協助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感謝您一直以來的協助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感謝您一直以來的協助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感謝您一直以來的協助英文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英國留學生,說得真好,強力反擊WHO秘書長的仇台污衊「假新聞」! 有中英對照字幕,值得好好聽一遍,好好分享到全世界,聽完,您也會想哭吧… 1. 2020 武漢肺炎失控導致全球人命與經濟損失無數,WHO扮演什麼腳色? 2. WHO秘書長失能失言失德,失去專業職責與能力,違反IHR與WHO賦予他的法...

  • 感謝您一直以來的協助英文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09 17:22:12
    有 956 人按讚

    英國留學生,說得真好,強力反擊WHO秘書長的仇台污衊「假新聞」! 有中英對照字幕,值得好好聽一遍,好好分享到全世界,聽完,您也會想哭吧…

    1. 2020 武漢肺炎失控導致全球人命與經濟損失無數,WHO扮演什麼腳色?

    2. WHO秘書長失能失言失德,失去專業職責與能力,違反IHR與WHO賦予他的法定職務義務,延誤全球防疫,早已引起全球公憤。

    3. 這幾天,他竟然情緒失控飆罵台灣,毫無事證根據,就抹黑污衊台灣政府,變本加厲討好中國污衊台灣,很多台灣人都怒了!

    4. 他失能失言失德,將是歷史留名的全球防疫戰犯之一,早該道歉下台負責,他的歷史評價與究責下台,當然不會是因為他的膚色與國籍!

    5. 被歧視,被霸凌,被孤立的,不是他,也不是中國,而是台灣!

    *
    一位台灣女孩在YouTube上傳名為「一封致予譚德塞博士的公開信」的影片向譚德塞喊話。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武漢肺炎的作為備受外界質疑,要世衛秘書長譚德塞下台的連署已經在全球超過75萬人響應,而譚德塞卻在(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昨(8)天晚間的記者會中聲稱他被台灣「霸凌」3個月,飆罵台灣3分鐘,痛批台灣對他人身攻擊、種族歧視,甚至發出死亡威脅,但他無的放矢的針對性言論讓台灣民眾無法接受。不只蔡英文總統今(9)日在臉書回應,台灣人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比起譚德塞,更懂長期被歧視、被孤立的滋味;還有一位來自羅東在英國唸書的台灣女孩發聲了!在YouTube上傳名為「一封致予譚德塞博士的公開信」的影片向譚德塞喊話,呼籲他不要忘記當時接任世衛秘事長時所立下的誓言「全球人民的健康當為第一位,而非政治。」並要求他為對台的不實指控道歉。

    影片一Po出雖然受到部分中國網友的謾罵,但卻有更多來自全世界的網友留言力挺,表態支持台灣。

    公開信全文如下

    【An open letter to Dr Tedros 一封致予譚德塞博士的公開信】

    This is an open letter to Dr Tedros, the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WHO, in response to the accusations against Taiwan during the 8th of April WHO press conference. 這是一封致予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譚德塞博士的公開信,並針對其於4/8世衛記者會上對臺灣的公開指控,提出回應。

    Dear Dr Tedros, I am Vivi Lin from Taiwan, a curr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 study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UK.

    親愛的譚德塞博士, 我是Vivi Lin,一位目前正在英國念傳染病的臺灣大學生。

    Upon hearing your response in the press conference today, I was utterly shocked and saddened that such misleading allegations could come from a supposedly respected health professional and the head of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health organisation.

    今天在聽聞您,作為現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醫衛組織(WHO)的領導人,於世衛記者會上提出針對臺灣的不實指控,我深感錯愕及失望。

    As a student who has been working closely with Taiwanese and British Medical and Health-related NGOs, I can affirm that there has never been any disrespectful comments from our government and our diplomats towards you and the African continent due to race, culture or skin colour.

    身為一名在臺灣及英國的多個醫衛非政府組織服務的學生,我可以肯定地說,臺灣官方從未針對您及非洲人民,做出任何基於種族、文化或膚色的負面評論。

    I am aware that there are various petitions online urging for your resignation from the WHO. However, none of the requests or criticisms were based on discriminations against your race or skin colour, nor people from the African continent.

    我知道現在網路上有許多要求您辭去世衛幹事長職務的連署,但這些要求,都並非基於您的種族、膚色,或是針對非洲人民的歧視。

    Taiwan has been striving to contribut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o be a part of the global team in combating this pandemic. Although we have been excluded from the WHO, we have never given up. Our government has done an exemplary job in containing the virus, a feat that has been praised by officials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now, as we have some spare capacity, we are sending aid to our allies and other countries, including those in America, Europe and in Africa who have been harshly impacted by the outbreak.

    臺灣一直以來都非常努力地在為國際社會的醫衛做出貢獻,我們也始終希望能在這場全球傳染病戰役中,與世界站在一起。 即便我們被世衛排除在外,臺灣也從未放棄貢獻一己之力。 臺灣在這次COVID19防疫上的傑出成果,是世界有目共睹的。而現在,當我們有額外的資源時,也不吝於分享給我們在美洲、歐洲及非洲的友邦與其他正在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

    According to our health professionals who used to work closely with various countries in Africa, a temporary hospital has been built by Taiwan in Eswatini at the moment, and some important medical supplies sent by Taiwan are finding their way to Africa as well.

    根據我們曾在非洲駐點過的醫衛工作者指出,臺灣正在協助史瓦帝尼建立臨時醫院,也同時在安排許多醫療用品援助。

    With all the aforementioned in mind, how can you, in a few sentences, attempt to smear Taiwan’s reputation with such irresponsible and false accusations?

    而根據上述所有資訊,(譚德塞博士)您怎能用簡單幾句謬誤的指控,不負責任地污衊世界對臺灣的印象呢?

    In the past two days, WHO hosted webinars in regards to how we, as individuals or as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officials, should confront the current info-demic. Ironically, just right after the webinar, Dr Tedros, as the DG of the WHO, was accusing Taiwan with misinformation.

    在過去兩天當中,世衛舉辦了以「疫情假資訊」為題的線上研討會,提供個人、醫衛人士及官員一些面對疫情假資訊的建議。 然而,多麼諷刺的是,就在研討會剛結束的時候,世衛幹事長即帶頭用不實的資訊指控臺灣。

    I firmly believe that health is a fundamental human right that should not be denied despite differences of any kind. Health for all, leave no one behind is also the core value that the WHO stands for. Please do not forget your dedication as a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 and the vows that you made when you ascended to the honorable position you are sitting at right now - health of people in the world comes first, not politics.

    我一直相信,健康,是所有人皆擁有的基本人權。 全民健康,沒有人應被排除在外,也是世衛堅守的核心價值。 (譚德塞博士)請不要忘記您作為一個公衛專家的信念,以及您接任幹事長時所立下的誓言——「全球人民的健康當為第一位,而非政治。」

    We are now facing the most challenging health crisis of our time. Taiwan cares about people’s health. We are willing to help, and we are helping now. Taiwan is a country that stands for progressive values, and we, as the Taiwanese people, are also known for our appreciation for diversity. We have never criticised you nor your actions based on your race, culture or skin colour.

    全球現在正在面臨這個世代最嚴竣的健康危機,而臺灣不僅在乎所有人的健康,更願意幫忙、正在幫忙。 臺灣是一個相信進步價值的國家,臺灣人民,更是始終尊重多元、擁抱多元。我們從未因為基於您的種族、文化或膚色,而提出質疑。

    I, on behalf of my beloved country and people, am now asking for an apology from you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

    現在,我與我熱愛的國家和臺灣人民,要求您針對4/8的不實指控,提出道歉!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感謝。

    Vivi Lin 2020.4.8

  • 感謝您一直以來的協助英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31 07:15:03
    有 2,223 人按讚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I always love you, and I did my best.)」潔恩流淚地說,聽完這話的霍金,哭了。

    我們都要為自己活下去,我們的人生並不是依附在他人身上。他離開了,我們的日子仍要繼續。這個視野的轉換,對我來說,不是廉價的自我安慰,它是深層的覺察,是對自我的疼惜,也是我們愛自己的練習,是我們能夠再往前走的動力。

    她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努力,而非他人的回應,她把焦點放在過程的付出,而非最後的結果。她知道自己盡力了,而她的努力不是由霍金的回應來證明,她知道她對得起自己,她的價值也不是因為對方離開就遭到否定。

    關係有開始的時候,也有結束的一天。但關係沒有未來,並不代表你們擁有的過去就沒有意義,那些曾有的美好,都已經存在你的生命經驗裡,是誰也拿不走的曾經。我們能做的是珍惜彼此給予的曾經,對於不能繼續陪伴的未來,最好的禮物,僅是祝福而已。

    取自《影癒心事》

    *********************************

    各位朋友,早安:

    收假完要工作,會需要一點時間適應,辛苦了。再一下下,就可以休息了。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也隨著劇情起伏而流淚,揪心、虐心,但最後也跟著主角走向雲淡風輕。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也很期待能好好在觀影之後,跟現場的朋友盡情討論。

    作者的註解我相當喜歡,伴侶關係反映的,最終是自己跟自己的關係。看重自己的價值,不因結果而否定自己,這是我特別要拿來跟朋友們一起學習的課題。

    祝願您,記得為自己盡力,就足以愛自己!

    *********************************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
    ──《愛的萬物論》(Theory of Everything, 2014)

    【文/ 黃柏威】

    「以前你有邀約,都會第一個告訴我。」《愛的萬物論》裡妻子潔恩對霍金這麼說。也是這一刻,她知道有人取代她在丈夫心底的位子。

    潔恩與霍金結婚了二十五年,過去在霍金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可說是潔恩一手將他拉出谷底。當時霍金得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預言他只能再活兩年,霍金因此灰心喪志,每天把自己關在宿舍,不願踏出房門一步,但當時他的女朋友潔恩,沒有放棄希望,持續鼓勵霍金面對生活,她堅毅的態度讓人動容,才讓霍金繼續回到學校完成學業,到日後成了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更出乎人意外的是,當年的潔恩不只陪伴霍金走出低谷,她還想跟霍金結婚,縱使霍金的父親極力反對,還找了潔恩當面溝通,他以為潔恩沒有仔細考慮清楚後果,無視醫生對霍金的病情評估,沒想到,潔恩的態度堅定,她知道這是自己清楚的決定,並非一時衝動的舉動, 她不是天真的以為事情會很簡單,她知道往後的日子必然辛苦,但愛情裡相知相守的至高性, 對她來說,似乎毋庸置疑,就算前頭再多風雨,因為愛情,就能前行。

    「假如你是潔恩,在這個時候會和霍金結婚的請舉手?」我常在演講中調查聽眾的態度。

    通常年輕大學生族群通常舉手的人多,但若在已婚人士團體裡詢問時,舉手的人很少,兩者形成很大對比,或許對真正處在婚姻關係的人來說,深知婚姻生活的難處與不易,對於給出承諾,現在就變得保守謹慎許多。

    潔恩選擇結婚,反映了她堅定的意志。電影也拍出他們婚禮的場景,雖然沒有對話,只有畫面搭上配樂帶過,但看見他們穿著西裝與白紗走上紅毯、裡頭有牧師證婚、有眾人的祝福、有美麗的鮮花擁簇。我若是潔恩,大概沒有堅定的勇氣,說自己一定想和霍金結婚,但看完這段婚禮場景後,似乎對潔恩的想法多了一點理解,她並不是對霍金的病情視而不見,相反的,或許就是他知道霍金只能活兩年,因此她希望在霍金有限的歲月裡,也能有婚姻生活的體驗,而希望自己就是那個能陪霍金走上紅毯的人,她也想把自己心裡最重要的位子,留給霍金吧!

    結婚對身為基督徒的潔恩而言,是重要的生命立約儀式,並且那也是一個公開接受眾人祝福的機會,如此說來,這是婚禮很大的意義,她希望這段愛情是被祝福與肯定的吧!

    兩人不僅結婚,還生了孩子。

    「你們會生孩子的,請舉手?」我繼續問著剛剛舉手說會結婚的聽眾們,但現在幾乎沒有人舉著。大家說這太辛苦了,很難想像萬一霍金不幸過世,獨自撫養孩子所要承受的辛勞與壓力,但也由此再次可見,潔恩的堅毅性格,彷彿沒有事情會是她的阻礙,別人眼中的限制, 對她來說,她從不願輕易降服,也不會放棄追求。

    但隨著霍金的病情越加嚴重,手與腳都逐漸萎縮,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越來約低,這也意味著潔恩的負擔更重了,霍金無法自己進食,吃飯得靠太太餵食,他也無法自行穿衣,也得靠太太協助。電影有一幕,潔恩正幫霍金脫掉身上毛衣,但脫到一半,毛衣罩著頭時,房外的嬰兒哭了,潔恩只好先去照顧寶寶,她再回來,已經是兩個小時後了,霍金的頭,就這樣被罩了兩小時。

    可想而知,一個家庭所有的勞務工作,如今都落在潔恩身上了,她臉上過往的笑容,現在早已不見,鏡頭帶到她的時候,都已是滿臉疲憊。之後,他們又生了第二個小孩,也別忘了,潔恩自己同時也在攻讀博士學位,她並不是全職的家庭主婦,蠟燭多頭燒的情況,讓她瀕臨崩潰邊緣。

    前文曾經提到潔恩跟霍金反映過自己的壓力,她希望能有幫手來協助,但當時的霍金,未能好好回應潔恩的需求,甚至他拒絕的態度,都讓潔恩覺得自己的感受是被忽略的吧,那其實是很深的孤單,潔恩不是要強人所難,要霍金來分擔責任,但若連自己的感受都得不到霍金的關心與照顧的時候,這段關係還剩什麼呢?

    她愛霍金,她知道這是自己的選擇,在這段關係裡,她還有自己的承諾。

    得不到霍金支持的她,仍需要找到壓力出口的潔恩,在母親的建議下,潔恩重拾以往的興趣, 她愛唱歌,於是她參加了教會的詩斑,因而認識詩班指揮喬納森,也請了喬納森來家裡當孩子的鋼琴家教,喬納森看見霍金的情況,也看見了這個家庭的匱乏與需要,主動提及自己可以來當幫手,不同以往的是,過去總反對潔恩請幫手的霍金,這次竟然答應了。

    「你需要幫手,我不反對。」霍金說。

    這幕很感人,因為霍金終於回應了潔恩的需求,這表示他看見潔恩的辛苦,他願意跟她一起解決,收到這份心意的潔恩是感動的,她起身坐到霍金的身邊,她抱著他,讓先生知道她的感謝。但若細看霍金的表情,他其實哭了,這對他來說,似乎不是容易的決定。

    「為什麼霍金哭了呢?」我們也常討論這問題。

    或許一方面這意味著他得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答應找幫手,就是真的承認目前自己的不足吧!另一方面,他可能也擔心讓喬納森的到來,會不會造成他們婚姻關係的威脅,畢竟這男子四肢健全、溫柔體貼,他能給出潔恩許多自己不能給出的東西。但即便如此,霍金還是答應了,這一次,他願意放下自己的焦慮與擔心,先去回應太太的需求,說來,那是他給出的愛呀!

    喬納森成了霍金一家的好幫手,能帶霍金一家出遊,分擔潔恩的勞務,甚至現在潔恩還能與霍金坐下好好喝茶,享受喬納森演奏的音樂,他們的生活品質因此得到很大的改善,潔恩終於也重展笑顏。但這確實對潔恩與霍金的婚姻關係形成挑戰,潔恩在喬納森身上滿足了她無法從霍金身上得到的陪伴,曖昧的情愫在兩人中間悄悄滋長,但兩人並未說破這點,也僅維持著朋友關係。直到霍金與潔恩的第三個孩子出生,霍金的家人卻對孩子的生父有所質疑,甚至要潔恩說清楚講明白,孩子究竟是誰的?是霍金?還是喬納森的?

    難以承受他人質疑眼光的喬納森,決定要離開霍金一家,但在面對潔恩的挽留時,喬納森說了另一個決定離開的重要原因。

    「我對妳產生感情了!」喬納森對潔恩說。

    但讓我們張大嘴巴感到驚訝的是潔恩直白的回應。

    「我也是。」潔恩說。

    這可能是史上最詭異的告白場合了(當時的場景在潔恩的公婆家庭院)。喬納森聽完,只說了聲謝謝,他知道,這是他更要離開的理由了。

    潔恩對喬納森的情意,其實並不難理解,相較於霍金,他倆更像是共同生活、解決困難、相互支持的伴侶,在情感層面,她未否定自己的真實感受,但在承諾方面,霍金是自己的丈夫,她是霍金的妻子,她看重婚姻之約,看重自己許下的承諾,也因此她沒選擇離開丈夫,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其實這都是愛呀!而愛從來就不簡單。

    得知潔恩感受的喬納森,主動選擇離開關係,也是因為愛啊!他承認他愛潔恩,但他知道這個愛,若不小心可能會帶給潔恩的家庭傷害。雖然他愛潔恩,但他的愛,不是要把潔恩與自己綁在一起,他的愛,更像是種放手,不讓潔恩承擔更大的危險與責難。

    你知道後來喬納森是怎麼又回到霍金家的嗎?

    電影裡是霍金拎著啤酒去找喬納森,在這場哥們的談話裡,他拜託喬納森回來,原因是他希望潔恩快樂。

    在我心裡,這是偉大的愛情故事。偉大之處,不是說主角們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蹟,我覺得的偉大,是指故事呈現了愛情的複雜性,這裡頭的愛,都不是用片面的單一價值可以評論,它包含了愛的各種面貌,拓展著我們對於愛的想像。

    但峰迴路轉的故事還沒完呢!

    霍金因為肺炎動了氣切手術,但這也讓他無法再開口說話,失去口語表達能力的霍金,再次陷入生命幽暗的低谷,而潔恩依舊是那個堅毅的潔恩,她努力想把霍金拉上來,她教他使用讀字色版溝通,但這次不論她多努力,霍金都好難好難做到,兩人在當中都挫折無比,這也暗喻著兩人在關係中失去了溝通的語言,而當兩人無法溝通彼此心意,關係自然走向疏遠。甚至在潔恩的表達裡,你會感覺霍金是個難搞的病人。

    潔恩與霍金在溝通上遇到的挫折,與後來霍金與看護伊蓮的互動形成強烈對比,伊蓮的專業,讓她很快就能解讀霍金的心意,她能引導霍金表達,能接納霍金的感受、同時又欣賞著霍金的幽默,兩人的溝通顯得通暢愉快。

    霍金的生活,重拾了笑容,只是這次帶他走出低谷的人,不是潔恩,而是伊蓮。兩人的關係越走越近,霍金在語言中也有意無意透露出對伊蓮的重視。

    終於來到了那天。

    「我問過伊連,要不要跟我去美國,她會照顧我」霍金告知潔恩。

    其實霍金也非神經大條,在他要說出這話的時候,他猶豫了一會,才決定按出傳送鍵(此時的霍金已經無法說話,得靠電腦輔助發音)。他會猶豫,表示他知道這句話非同小可,若說出口,平靜的湖面就會起了風浪,但他似乎想賭一把,若潔恩沒有太大反應,彷彿也可蒙混過關。

    但關係改變的痕跡,就藏在這句話裡吧!敏感的潔恩解讀到了,她知道現在對霍金來說,伊蓮是更重要的人。因此她回了這句「以前你有邀約,都會第一個告訴我」,道出了潔恩的失落,她知道他們的關係,已經來到了盡頭。

    「又得了一個獎,我有什麼辦法呢」他回。

    一開始霍金仍打哈哈帶過,維持他習慣的玩笑姿態,卻完全忽略了潔恩的失落情緒,只是一昧地想替自我解釋,直到他看見潔恩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他收起了嬉笑,說出了「對不起」三字。

    「幾年了?」他問。
    「醫生說兩年,沒想到卻這麼多年」潔恩說完,哭了出來。

    霍金的眼裡也泛著淚水了,然後他推著輪椅往潔恩身邊去,陪著她哭泣。

    雖然兩人情緣已盡,他們的關係走到了最後,但在最後一刻,他們靠彼此好近,在最後一刻, 他們願意貼近彼此的悲傷,給彼此最後的溫柔與陪伴。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I always love you, and I did my best.)」潔恩流淚地說,聽完這話的霍金,哭了。

    他們握著手,流著淚,一起哀悼逝去的愛情,哀悼這大輩子兩人一起走過的關係。戲外的人們,大概也是哭著看這段吧!

    霍金與潔恩的分手場景,是我看過最動人的分手戲。每一次看,都還是很容易被當中的情感所打動。一方面是因為兩人最後的溫柔陪伴,也許它過於理想,很少人的分手場景會是如此平和,但就是如此,才更讓人覺得它溫柔到讓人想落淚。

    另一個被打動的點,就是潔恩面對關係結束的態度。

    霍金有了新歡,潔恩當然難受,但她沒有嘶吼,她只是流著淚對霍金說:「我一直深愛著你,我盡力了。」

    潔恩一向是為自己情感負責的人,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如此。因為愛情,她不顧疾病與死亡的威脅,勇敢與霍金結婚。結婚後,她承擔所有家務、全心照顧霍金生活,即便她曾對喬納森動了心,但她也未背棄婚姻誓約,直到霍金愛上伊蓮、她知道現在的自己,不再是霍金生活中最重要的伴侶了。

    她當然很難受,但她依然為自己的感情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她沒有說「我這樣照顧你,你卻那樣對我?」「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背叛我?」「我這些年的付出算什麼?你怎麼對得起我?」

    她只是說「我一直深愛著你,我盡力了」。

    她沒有要霍金為她的付出負責、沒有要求霍金因為她的付出就得給出相對的回報。她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回應著自己心中的愛,她知道自己盡力了,意味著自己也不可能給出更多,而當自己盡力,仍得不到這份感情後,她也得接納自己過去的付出、看重自己的努力。

    這當然不容易,而且好痛呀!

    為此,我們應該大哭一場,那是我們對自己過去付出的尊重,那痛苦需要我們用力哀悼。

    但請別一直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因為那終會讓我們失力。這也是潔恩面對分手時所展現的態度,她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努力,而非他人的回應,她把焦點放在過程的付出,而非最後的結果。她知道自己盡力了,而她的努力不是由霍金的回應來證明,她知道她對得起自己,她的價值也不是因為對方離開就遭到否定。

    分手時候,你看的是「自己的努力」,還是「他人的回應」?對你來說,「過程的付出」有價值?還是「最後的結果」才重要呢?

    關係不是控制,我們永遠無法要求對方的回應。要生出放手的勇氣,得要看見「自己的努力」、看重「過程的付出」才行。

    有人會問,這樣難道不是一種自我催眠與安慰嗎?但我想說,我們都要為自己活下去,我們的人生並不是依附在他人身上。他離開了,我們的日子仍要繼續。這個視野的轉換,對我來說,不是廉價的自我安慰,它是深層的覺察,是對自我的疼惜,也是我們愛自己的練習,是我們能夠再往前走的動力。

    我們可以從霍金與潔恩的故事中,覺察與反思自己在關係中的樣子,不論是關係中的溝通與互動、面對關係生變的應對方式、特別是當愛情結束的時候,如何生出放手的勇氣。

    這件事,當然沒有一定公式,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處理的方式自然不同。但從潔恩的身上,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參考:

    一、珍惜、看重自己的付出:她沒有因為關係結束,或是得不到的對方的回應,就認為自己過去的付出無用或沒有意義,反而她接納並珍惜自己的付出,她看見這些努力對自己的意義, 這些意義不是建立在對方的回應上。當然,這不表示對方沒有回應時不會痛苦,一定很痛啊! 只是她沒有因為這些痛苦,就貶抑否定了自己的努力,她知道就算對方沒有回應,她的努力、和努力所代表的意義也不會消逝。

    二、接納無法掌控的結果:潔恩知道自己盡力了,而當盡了全力還得不到對方的心,她知道時候到了。對這段關係,她知道自己無法付出更多了,再多就是再苛求自己了,既然自己無法付出更多,這就是她無法掌控的事了,她得要放過自己,她給出了接納,接受自己努力之後,但沒有結果的結果。

    三、接納對方為自己的情感負責:潔恩一向是為自己情感負責的人,或許也是如此,她尊重霍金為自己的情感負責,她想要的是真誠的關係,而不是對方的虛偽與配合。再說一次,這不代表不痛啊!放手的勇氣,絕對不是「不痛的勇氣」,對我來說,不痛不是勇氣,那可能是種逃避。

    放手的勇氣,是帶著痛苦但仍往前走的勇氣。

    關係有開始的時候,也有結束的一天。但關係沒有未來,並不代表你們擁有的過去就沒有意義,那些曾有的美好,都已經存在你的生命經驗裡,是誰也拿不走的曾經。我們能做的是珍惜彼此給予的曾經,對於不能繼續陪伴的未來,最好的禮物,僅是祝福而已。

    「如果我們分手,那過去所經歷不是都沒意義了嗎?」有人問。

    《愛的萬物論》片尾的最後一句台詞,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在科學成就上備受肯定的霍金,日後得到了英國女王的接見。但他去白金漢宮,晉見女王時所帶的伴侶,不是伊蓮,而是當時已經離了婚的潔恩。在電影前段,潔恩曾表達過自己對英國女王的喜愛,霍金沒有忘記這點,在這時候,他帶她去,也是一種回應。

    話說起來,在這件事上,霍金也算有情意義,因為霍金之所以會有如今的成就,潔恩大半輩子的陪伴與照顧,是背後最重要的支持,沒有潔恩的付出,就沒有今日的霍金吧!因此在這榮耀的時刻,他選擇與潔恩共享,都表達著雖然兩人婚姻結束,但他仍舊珍惜看重兩人過去的相處,表達出他對這段關係的感謝。

    當他們在皇宮的花園,潔恩對霍金說:「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很不凡吧!」潔恩的話,也肯定著他們共有的過去。

    接著,霍金敲了手上的機器(這是他現在的發聲方式),潔恩湊過去問他在打什麼,我們才聽見霍金的電腦輔助語音,說「看看我們的孩子們」。然後,眼前是他們三個風度翩翩、亭亭玉立的孩子,迎面走來,這是他們愛情的結晶,是他們留給世界的禮物。

    「看看我們的孩子們」是電影的最後一次台詞,但英文的原文,說是「Look what we made」
    (看看我們做的吧!)。

    電影結束在這句,很有寓意。過去的經歷有沒有意義,其實就取決於「Look what we made」吧!整部電影讓我們「look what they made 」,縱使他們沒有未來,但我們都看見他們經歷與成就的一切,雖然他們走向分離,但他們的過去與故事,並不是一片荒蕪,他們曾有的快樂, 仍存在他們的生命記憶裡,他們沒讓任何人抹去。

    因為他們的珍惜,就保存了過去的意義。

    「Look what we made」,你在逝去的愛情裡,看見了什麼呢?看看你們經歷的曾經,那裡頭的故事,都讓你成為現在的你。

    .

    以上文字取自
    影癒心事:他的電影,你的愛情,心理師陪你走過關係四部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168

    .

    【已取消】2/9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2/9台北國際書展.對談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8178876154107/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感謝您一直以來的協助英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31 07:15:02
    有 2,215 人按讚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I always love you, and I did my best.)」潔恩流淚地說,聽完這話的霍金,哭了。

    我們都要為自己活下去,我們的人生並不是依附在他人身上。他離開了,我們的日子仍要繼續。這個視野的轉換,對我來說,不是廉價的自我安慰,它是深層的覺察,是對自我的疼惜,也是我們愛自己的練習,是我們能夠再往前走的動力。

    她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努力,而非他人的回應,她把焦點放在過程的付出,而非最後的結果。她知道自己盡力了,而她的努力不是由霍金的回應來證明,她知道她對得起自己,她的價值也不是因為對方離開就遭到否定。

    關係有開始的時候,也有結束的一天。但關係沒有未來,並不代表你們擁有的過去就沒有意義,那些曾有的美好,都已經存在你的生命經驗裡,是誰也拿不走的曾經。我們能做的是珍惜彼此給予的曾經,對於不能繼續陪伴的未來,最好的禮物,僅是祝福而已。

    取自《影癒心事》

    *********************************

    各位朋友,早安:

    收假完要工作,會需要一點時間適應,辛苦了。再一下下,就可以休息了。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也隨著劇情起伏而流淚,揪心、虐心,但最後也跟著主角走向雲淡風輕。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也很期待能好好在觀影之後,跟現場的朋友盡情討論。

    作者的註解我相當喜歡,伴侶關係反映的,最終是自己跟自己的關係。看重自己的價值,不因結果而否定自己,這是我特別要拿來跟朋友們一起學習的課題。

    祝願您,記得為自己盡力,就足以愛自己!

    *********************************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
    ──《愛的萬物論》(Theory of Everything, 2014)

    【文/ 黃柏威】

    「以前你有邀約,都會第一個告訴我。」《愛的萬物論》裡妻子潔恩對霍金這麼說。也是這一刻,她知道有人取代她在丈夫心底的位子。

    潔恩與霍金結婚了二十五年,過去在霍金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可說是潔恩一手將他拉出谷底。當時霍金得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預言他只能再活兩年,霍金因此灰心喪志,每天把自己關在宿舍,不願踏出房門一步,但當時他的女朋友潔恩,沒有放棄希望,持續鼓勵霍金面對生活,她堅毅的態度讓人動容,才讓霍金繼續回到學校完成學業,到日後成了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更出乎人意外的是,當年的潔恩不只陪伴霍金走出低谷,她還想跟霍金結婚,縱使霍金的父親極力反對,還找了潔恩當面溝通,他以為潔恩沒有仔細考慮清楚後果,無視醫生對霍金的病情評估,沒想到,潔恩的態度堅定,她知道這是自己清楚的決定,並非一時衝動的舉動, 她不是天真的以為事情會很簡單,她知道往後的日子必然辛苦,但愛情裡相知相守的至高性, 對她來說,似乎毋庸置疑,就算前頭再多風雨,因為愛情,就能前行。

    「假如你是潔恩,在這個時候會和霍金結婚的請舉手?」我常在演講中調查聽眾的態度。

    通常年輕大學生族群通常舉手的人多,但若在已婚人士團體裡詢問時,舉手的人很少,兩者形成很大對比,或許對真正處在婚姻關係的人來說,深知婚姻生活的難處與不易,對於給出承諾,現在就變得保守謹慎許多。

    潔恩選擇結婚,反映了她堅定的意志。電影也拍出他們婚禮的場景,雖然沒有對話,只有畫面搭上配樂帶過,但看見他們穿著西裝與白紗走上紅毯、裡頭有牧師證婚、有眾人的祝福、有美麗的鮮花擁簇。我若是潔恩,大概沒有堅定的勇氣,說自己一定想和霍金結婚,但看完這段婚禮場景後,似乎對潔恩的想法多了一點理解,她並不是對霍金的病情視而不見,相反的,或許就是他知道霍金只能活兩年,因此她希望在霍金有限的歲月裡,也能有婚姻生活的體驗,而希望自己就是那個能陪霍金走上紅毯的人,她也想把自己心裡最重要的位子,留給霍金吧!

    結婚對身為基督徒的潔恩而言,是重要的生命立約儀式,並且那也是一個公開接受眾人祝福的機會,如此說來,這是婚禮很大的意義,她希望這段愛情是被祝福與肯定的吧!

    兩人不僅結婚,還生了孩子。

    「你們會生孩子的,請舉手?」我繼續問著剛剛舉手說會結婚的聽眾們,但現在幾乎沒有人舉著。大家說這太辛苦了,很難想像萬一霍金不幸過世,獨自撫養孩子所要承受的辛勞與壓力,但也由此再次可見,潔恩的堅毅性格,彷彿沒有事情會是她的阻礙,別人眼中的限制, 對她來說,她從不願輕易降服,也不會放棄追求。

    但隨著霍金的病情越加嚴重,手與腳都逐漸萎縮,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越來約低,這也意味著潔恩的負擔更重了,霍金無法自己進食,吃飯得靠太太餵食,他也無法自行穿衣,也得靠太太協助。電影有一幕,潔恩正幫霍金脫掉身上毛衣,但脫到一半,毛衣罩著頭時,房外的嬰兒哭了,潔恩只好先去照顧寶寶,她再回來,已經是兩個小時後了,霍金的頭,就這樣被罩了兩小時。

    可想而知,一個家庭所有的勞務工作,如今都落在潔恩身上了,她臉上過往的笑容,現在早已不見,鏡頭帶到她的時候,都已是滿臉疲憊。之後,他們又生了第二個小孩,也別忘了,潔恩自己同時也在攻讀博士學位,她並不是全職的家庭主婦,蠟燭多頭燒的情況,讓她瀕臨崩潰邊緣。

    前文曾經提到潔恩跟霍金反映過自己的壓力,她希望能有幫手來協助,但當時的霍金,未能好好回應潔恩的需求,甚至他拒絕的態度,都讓潔恩覺得自己的感受是被忽略的吧,那其實是很深的孤單,潔恩不是要強人所難,要霍金來分擔責任,但若連自己的感受都得不到霍金的關心與照顧的時候,這段關係還剩什麼呢?

    她愛霍金,她知道這是自己的選擇,在這段關係裡,她還有自己的承諾。

    得不到霍金支持的她,仍需要找到壓力出口的潔恩,在母親的建議下,潔恩重拾以往的興趣, 她愛唱歌,於是她參加了教會的詩斑,因而認識詩班指揮喬納森,也請了喬納森來家裡當孩子的鋼琴家教,喬納森看見霍金的情況,也看見了這個家庭的匱乏與需要,主動提及自己可以來當幫手,不同以往的是,過去總反對潔恩請幫手的霍金,這次竟然答應了。

    「你需要幫手,我不反對。」霍金說。

    這幕很感人,因為霍金終於回應了潔恩的需求,這表示他看見潔恩的辛苦,他願意跟她一起解決,收到這份心意的潔恩是感動的,她起身坐到霍金的身邊,她抱著他,讓先生知道她的感謝。但若細看霍金的表情,他其實哭了,這對他來說,似乎不是容易的決定。

    「為什麼霍金哭了呢?」我們也常討論這問題。

    或許一方面這意味著他得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答應找幫手,就是真的承認目前自己的不足吧!另一方面,他可能也擔心讓喬納森的到來,會不會造成他們婚姻關係的威脅,畢竟這男子四肢健全、溫柔體貼,他能給出潔恩許多自己不能給出的東西。但即便如此,霍金還是答應了,這一次,他願意放下自己的焦慮與擔心,先去回應太太的需求,說來,那是他給出的愛呀!

    喬納森成了霍金一家的好幫手,能帶霍金一家出遊,分擔潔恩的勞務,甚至現在潔恩還能與霍金坐下好好喝茶,享受喬納森演奏的音樂,他們的生活品質因此得到很大的改善,潔恩終於也重展笑顏。但這確實對潔恩與霍金的婚姻關係形成挑戰,潔恩在喬納森身上滿足了她無法從霍金身上得到的陪伴,曖昧的情愫在兩人中間悄悄滋長,但兩人並未說破這點,也僅維持著朋友關係。直到霍金與潔恩的第三個孩子出生,霍金的家人卻對孩子的生父有所質疑,甚至要潔恩說清楚講明白,孩子究竟是誰的?是霍金?還是喬納森的?

    難以承受他人質疑眼光的喬納森,決定要離開霍金一家,但在面對潔恩的挽留時,喬納森說了另一個決定離開的重要原因。

    「我對妳產生感情了!」喬納森對潔恩說。

    但讓我們張大嘴巴感到驚訝的是潔恩直白的回應。

    「我也是。」潔恩說。

    這可能是史上最詭異的告白場合了(當時的場景在潔恩的公婆家庭院)。喬納森聽完,只說了聲謝謝,他知道,這是他更要離開的理由了。

    潔恩對喬納森的情意,其實並不難理解,相較於霍金,他倆更像是共同生活、解決困難、相互支持的伴侶,在情感層面,她未否定自己的真實感受,但在承諾方面,霍金是自己的丈夫,她是霍金的妻子,她看重婚姻之約,看重自己許下的承諾,也因此她沒選擇離開丈夫,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其實這都是愛呀!而愛從來就不簡單。

    得知潔恩感受的喬納森,主動選擇離開關係,也是因為愛啊!他承認他愛潔恩,但他知道這個愛,若不小心可能會帶給潔恩的家庭傷害。雖然他愛潔恩,但他的愛,不是要把潔恩與自己綁在一起,他的愛,更像是種放手,不讓潔恩承擔更大的危險與責難。

    你知道後來喬納森是怎麼又回到霍金家的嗎?

    電影裡是霍金拎著啤酒去找喬納森,在這場哥們的談話裡,他拜託喬納森回來,原因是他希望潔恩快樂。

    在我心裡,這是偉大的愛情故事。偉大之處,不是說主角們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蹟,我覺得的偉大,是指故事呈現了愛情的複雜性,這裡頭的愛,都不是用片面的單一價值可以評論,它包含了愛的各種面貌,拓展著我們對於愛的想像。

    但峰迴路轉的故事還沒完呢!

    霍金因為肺炎動了氣切手術,但這也讓他無法再開口說話,失去口語表達能力的霍金,再次陷入生命幽暗的低谷,而潔恩依舊是那個堅毅的潔恩,她努力想把霍金拉上來,她教他使用讀字色版溝通,但這次不論她多努力,霍金都好難好難做到,兩人在當中都挫折無比,這也暗喻著兩人在關係中失去了溝通的語言,而當兩人無法溝通彼此心意,關係自然走向疏遠。甚至在潔恩的表達裡,你會感覺霍金是個難搞的病人。

    潔恩與霍金在溝通上遇到的挫折,與後來霍金與看護伊蓮的互動形成強烈對比,伊蓮的專業,讓她很快就能解讀霍金的心意,她能引導霍金表達,能接納霍金的感受、同時又欣賞著霍金的幽默,兩人的溝通顯得通暢愉快。

    霍金的生活,重拾了笑容,只是這次帶他走出低谷的人,不是潔恩,而是伊蓮。兩人的關係越走越近,霍金在語言中也有意無意透露出對伊蓮的重視。

    終於來到了那天。

    「我問過伊連,要不要跟我去美國,她會照顧我」霍金告知潔恩。

    其實霍金也非神經大條,在他要說出這話的時候,他猶豫了一會,才決定按出傳送鍵(此時的霍金已經無法說話,得靠電腦輔助發音)。他會猶豫,表示他知道這句話非同小可,若說出口,平靜的湖面就會起了風浪,但他似乎想賭一把,若潔恩沒有太大反應,彷彿也可蒙混過關。

    但關係改變的痕跡,就藏在這句話裡吧!敏感的潔恩解讀到了,她知道現在對霍金來說,伊蓮是更重要的人。因此她回了這句「以前你有邀約,都會第一個告訴我」,道出了潔恩的失落,她知道他們的關係,已經來到了盡頭。

    「又得了一個獎,我有什麼辦法呢」他回。

    一開始霍金仍打哈哈帶過,維持他習慣的玩笑姿態,卻完全忽略了潔恩的失落情緒,只是一昧地想替自我解釋,直到他看見潔恩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他收起了嬉笑,說出了「對不起」三字。

    「幾年了?」他問。
    「醫生說兩年,沒想到卻這麼多年」潔恩說完,哭了出來。

    霍金的眼裡也泛著淚水了,然後他推著輪椅往潔恩身邊去,陪著她哭泣。

    雖然兩人情緣已盡,他們的關係走到了最後,但在最後一刻,他們靠彼此好近,在最後一刻, 他們願意貼近彼此的悲傷,給彼此最後的溫柔與陪伴。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I always love you, and I did my best.)」潔恩流淚地說,聽完這話的霍金,哭了。

    他們握著手,流著淚,一起哀悼逝去的愛情,哀悼這大輩子兩人一起走過的關係。戲外的人們,大概也是哭著看這段吧!

    霍金與潔恩的分手場景,是我看過最動人的分手戲。每一次看,都還是很容易被當中的情感所打動。一方面是因為兩人最後的溫柔陪伴,也許它過於理想,很少人的分手場景會是如此平和,但就是如此,才更讓人覺得它溫柔到讓人想落淚。

    另一個被打動的點,就是潔恩面對關係結束的態度。

    霍金有了新歡,潔恩當然難受,但她沒有嘶吼,她只是流著淚對霍金說:「我一直深愛著你,我盡力了。」

    潔恩一向是為自己情感負責的人,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如此。因為愛情,她不顧疾病與死亡的威脅,勇敢與霍金結婚。結婚後,她承擔所有家務、全心照顧霍金生活,即便她曾對喬納森動了心,但她也未背棄婚姻誓約,直到霍金愛上伊蓮、她知道現在的自己,不再是霍金生活中最重要的伴侶了。

    她當然很難受,但她依然為自己的感情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她沒有說「我這樣照顧你,你卻那樣對我?」「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背叛我?」「我這些年的付出算什麼?你怎麼對得起我?」

    她只是說「我一直深愛著你,我盡力了」。

    她沒有要霍金為她的付出負責、沒有要求霍金因為她的付出就得給出相對的回報。她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回應著自己心中的愛,她知道自己盡力了,意味著自己也不可能給出更多,而當自己盡力,仍得不到這份感情後,她也得接納自己過去的付出、看重自己的努力。

    這當然不容易,而且好痛呀!

    為此,我們應該大哭一場,那是我們對自己過去付出的尊重,那痛苦需要我們用力哀悼。

    但請別一直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因為那終會讓我們失力。這也是潔恩面對分手時所展現的態度,她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努力,而非他人的回應,她把焦點放在過程的付出,而非最後的結果。她知道自己盡力了,而她的努力不是由霍金的回應來證明,她知道她對得起自己,她的價值也不是因為對方離開就遭到否定。

    分手時候,你看的是「自己的努力」,還是「他人的回應」?對你來說,「過程的付出」有價值?還是「最後的結果」才重要呢?

    關係不是控制,我們永遠無法要求對方的回應。要生出放手的勇氣,得要看見「自己的努力」、看重「過程的付出」才行。

    有人會問,這樣難道不是一種自我催眠與安慰嗎?但我想說,我們都要為自己活下去,我們的人生並不是依附在他人身上。他離開了,我們的日子仍要繼續。這個視野的轉換,對我來說,不是廉價的自我安慰,它是深層的覺察,是對自我的疼惜,也是我們愛自己的練習,是我們能夠再往前走的動力。

    我們可以從霍金與潔恩的故事中,覺察與反思自己在關係中的樣子,不論是關係中的溝通與互動、面對關係生變的應對方式、特別是當愛情結束的時候,如何生出放手的勇氣。

    這件事,當然沒有一定公式,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處理的方式自然不同。但從潔恩的身上,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參考:

    一、珍惜、看重自己的付出:她沒有因為關係結束,或是得不到的對方的回應,就認為自己過去的付出無用或沒有意義,反而她接納並珍惜自己的付出,她看見這些努力對自己的意義, 這些意義不是建立在對方的回應上。當然,這不表示對方沒有回應時不會痛苦,一定很痛啊! 只是她沒有因為這些痛苦,就貶抑否定了自己的努力,她知道就算對方沒有回應,她的努力、和努力所代表的意義也不會消逝。

    二、接納無法掌控的結果:潔恩知道自己盡力了,而當盡了全力還得不到對方的心,她知道時候到了。對這段關係,她知道自己無法付出更多了,再多就是再苛求自己了,既然自己無法付出更多,這就是她無法掌控的事了,她得要放過自己,她給出了接納,接受自己努力之後,但沒有結果的結果。

    三、接納對方為自己的情感負責:潔恩一向是為自己情感負責的人,或許也是如此,她尊重霍金為自己的情感負責,她想要的是真誠的關係,而不是對方的虛偽與配合。再說一次,這不代表不痛啊!放手的勇氣,絕對不是「不痛的勇氣」,對我來說,不痛不是勇氣,那可能是種逃避。

    放手的勇氣,是帶著痛苦但仍往前走的勇氣。

    關係有開始的時候,也有結束的一天。但關係沒有未來,並不代表你們擁有的過去就沒有意義,那些曾有的美好,都已經存在你的生命經驗裡,是誰也拿不走的曾經。我們能做的是珍惜彼此給予的曾經,對於不能繼續陪伴的未來,最好的禮物,僅是祝福而已。

    「如果我們分手,那過去所經歷不是都沒意義了嗎?」有人問。

    《愛的萬物論》片尾的最後一句台詞,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在科學成就上備受肯定的霍金,日後得到了英國女王的接見。但他去白金漢宮,晉見女王時所帶的伴侶,不是伊蓮,而是當時已經離了婚的潔恩。在電影前段,潔恩曾表達過自己對英國女王的喜愛,霍金沒有忘記這點,在這時候,他帶她去,也是一種回應。

    話說起來,在這件事上,霍金也算有情意義,因為霍金之所以會有如今的成就,潔恩大半輩子的陪伴與照顧,是背後最重要的支持,沒有潔恩的付出,就沒有今日的霍金吧!因此在這榮耀的時刻,他選擇與潔恩共享,都表達著雖然兩人婚姻結束,但他仍舊珍惜看重兩人過去的相處,表達出他對這段關係的感謝。

    當他們在皇宮的花園,潔恩對霍金說:「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很不凡吧!」潔恩的話,也肯定著他們共有的過去。

    接著,霍金敲了手上的機器(這是他現在的發聲方式),潔恩湊過去問他在打什麼,我們才聽見霍金的電腦輔助語音,說「看看我們的孩子們」。然後,眼前是他們三個風度翩翩、亭亭玉立的孩子,迎面走來,這是他們愛情的結晶,是他們留給世界的禮物。

    「看看我們的孩子們」是電影的最後一次台詞,但英文的原文,說是「Look what we made」
    (看看我們做的吧!)。

    電影結束在這句,很有寓意。過去的經歷有沒有意義,其實就取決於「Look what we made」吧!整部電影讓我們「look what they made 」,縱使他們沒有未來,但我們都看見他們經歷與成就的一切,雖然他們走向分離,但他們的過去與故事,並不是一片荒蕪,他們曾有的快樂, 仍存在他們的生命記憶裡,他們沒讓任何人抹去。

    因為他們的珍惜,就保存了過去的意義。

    「Look what we made」,你在逝去的愛情裡,看見了什麼呢?看看你們經歷的曾經,那裡頭的故事,都讓你成為現在的你。

    .

    以上文字取自
    影癒心事:他的電影,你的愛情,心理師陪你走過關係四部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168

    .

    【已取消】2/9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2/9台北國際書展.對談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8178876154107/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