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感測器原理與應用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感測器原理與應用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感測器原理與應用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書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75的網紅李世淦-屏東縣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徵才機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人員區分:其他人員 官職等:無 職系:無 名額:3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90-屏東縣 有效期間:109/07/29~109/08/11 資格條件: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109學年度第1學期徵聘「研究人員」公告(家畜禽領域、無人載具領域及動物疫苗領域) 聘期自本校通知報到日...

  •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書 在 李世淦-屏東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30 08:25:01
    有 4 人按讚

    徵才機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人員區分:其他人員
    官職等:無
    職系:無
    名額:3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90-屏東縣
    有效期間:109/07/29~109/08/11
    資格條件: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109學年度第1學期徵聘「研究人員」公告(家畜禽領域、無人載具領域及動物疫苗領域)

    聘期自本校通知報到日起聘,以一年一聘為原則,但計畫期限在一年以內者,應依實際所需時間聘用,任期最長以三年為限。惟如因計畫持續需要,得聘期得至計畫執行期限結束時止。
    (自本校通知報到日起聘) 公告日期:109年7月29日

    ■徵聘單位:研究總中心(家畜禽領域)
    ■徵聘職稱:講師級研究員
    ■名額:1名
    ■一般資格條件:具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動物科學、獸醫、環境工程或生物機電等相關系所碩士(含)以上學位。
    ■專長領域或特殊資格條件(含研究著作要求):
    家畜禽飼養管理及廢水循環經濟利用整合,如同時具有以下能力者,尤佳:
    1.家畜禽飼養管理:動物繁殖育種、性能檢定與評估、各階段動物生產飼養管理、飼料配方技術與品管、飼料營養、飼料添加劑技術。
    2.家畜禽健康管理:疾病監控、疾病防疫、預防醫學、動物防疫保健。
    3.家畜禽智慧化飼養管理:畜舍規劃與設計、動物福址飼養管理、飼養設施智慧化應用、智慧化資訊傳遞路徑技術。
    4.畜牧廢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有機化學、廢水處理技術與原理、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
    5.英文能力:需具備中等之英文溝通能力。

    ============================================================

    ■徵聘單位:研究總中心(無人載具領域)
    ■徵聘職稱:講師級研究員等級以上
    ■名額:1名
    ■一般資格條件:具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相關系所碩士以上學位者。
    ■專長領域或特殊資格條件(含研究著作要求):
    如同時具有以下能力者,尤佳:
    1.具使用於溫室及田間的智慧農業載具之機構及電控軟硬體開發經驗。
    2.具馬達控制以及周遭電路設計經驗。
    3.具機電系統整合、電子電路與印刷電路板設計、製作及測試經驗。
    4.具GPIO、CAN、SPI, I2C, RS232/485等通訊介面及微處理器及嵌入式系統程式撰寫的經驗。
    5.具應用於自駕車之影像處理及感測器應用的經驗。

    ============================================================
    ■徵聘單位:研究總中心(動物疫苗相關領域)
    ■徵聘職稱:助理教授級研究員
    ■名額:1名
    ■一般資格條件:具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動物疫苗或生物科技相關領域之博士學位,研究經歷1年以上。
    ■專長領域或特殊資格條件(含研究著作要求):
    如同時具有以下能力者,尤佳:
    1.具備實驗動物、細胞培養、蛋白質工程、轉錄體分析與次世代定序處理等技術能力。
    2.具撰寫英文期刊論文與研究計畫之能力。
    3.具英語溝通協調能力且能跨領域工作,積極主動且能參與團隊合作者。
    工作項目:
    ■備註︰
    ※依本校「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聘任辦法」第六條規定,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聘期,以一年一聘為原則,但計畫期限在一年以內者,應依實際所需時間聘用,任期最長以三年為限。惟如因計畫持續需要,得聘期得至計畫執行期限結束時止。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辦理續聘時,應提出聘任期間執行研究成果績效報告,並載明要求事項及檢據證明文件資料。
    一、以上應徵之「一般資格條件」,須於公告截止日前(109年8月11日)已具有碩士/博士學位。
    二、以上應徵之「專長領域獲特殊資格條件」中有關「實務工作經驗」之審核,本校將依教育部訂定公布「技專校院專業科目或技術科目之教師業界實務工作經驗認定標準」規定辦理。
    三、報名期間︰自公告日起至109年8月11日止截止收件。
    四、報名方式︰報名方式︰一律採書面方式報名,收件至報名截止日止。
    (一) 郵寄方式報名:以郵戳為憑,請寄送至91201屏東縣內埔鄉老埤村學府路1號,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人事室收。
    (二) 親送方式報名:以本校人事室「職缺收件章」收件日期為憑,請於報名截止日前之本校工作日期間親送至本校行政中心二樓人事室,交由人事人員收執,並加蓋「職缺收件章」。
    ※ 應檢附之證件不齊或逾期者,均不予受理。
    工作地址:
    聯絡E-Mail:
    聯絡方式(含檢具文件):
    五、聯絡電話︰08-7703202轉分機6112 本校人事室朱專員。
    六、應徵信封右上角請務必註明「應徵者姓名」及「應徵單位(領域)」;資格符合者由徵聘單位辦理後續審查事宜,不合者恕不退件及函復。如未獲錄取時需返還書面應徵資料,請附足額回郵信封以利郵寄。
    七、報名需繳交表件︰(徵聘單位另有資料需求者,請依其需求辦理)
    (一)現職工作佐證文件(國外任職證明文件須附中文譯本並經我國駐外單位驗證)。
    (二)個人基本資料表(請詳細註明通訊地址、聯絡電話、行動電話及電子郵件信箱)。
    (三)最近五年內著作一覽表。
    (四)最高學歷畢業證書影本,畢業學校如係國外學歷須為教育部所認可且經我國駐外單位驗證有案者,須於公告截止日前取得之學歷始予採認。
    (五)檢附相關實務工作經驗之證明文件影本。(須於公告截止日前之實務工作經驗始予採認)
    (六)最高學歷歷年成績單影本,畢業學校如係國外學歷須為教育部所認可且經我國駐外單位驗證有案者。
    (七)其他有利於聘審之資格證明文件。
    (八)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個人資料蒐集聲明暨同意書。
    ※※(一 ~ 八)項資料請勿膠封,使用長尾夾固定成冊即可※※
    八、請應徵者詳閱「本校個人資料蒐集聲明暨同意書」,確認同意相關事項後簽名,並隨同履歷資料繳件。
    九、前述第七項(1款)所需之「個人基本資料表(word檔案)」、「個人資料簡表(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Excel檔案)」表格,刊登於本校首頁(網址:http://www.npust.edu.tw/)點選「徵才資訊」及人事室網站首頁(網址http://personnel.npust.edu.tw/bin/home.php)最新消息、徵才求職,請自行下載相關表格使用;其中有關「個人資料簡表.xlsx(Excel檔案)」,請另行以E-mail方式逕傳送以下相關系、所承辦人:
    項目 單位 郵件信箱
    (一) 研究總中心 grsc@g4e.npust.edu.tw
    十、應徵者之個人資料將用於本校此次徵聘研究人員之各項相關業務;且錄取後,將其個人資料供校務行政之用。
    十一、本校聘任前依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登記報到查訪及查閱辦法第14條之規定,應申請查閱有無性侵害犯罪紀錄。
    十二、本公告同時刊登於下列網站:
    (一)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網址http://www.dgpa.gov.tw/點選「事求人」。
    (二)本校首頁網址http://mportal.npust.edu.tw/bin/home.php 點選「求才資訊」。
    (三)本校人事室網址http://personnel.npust.edu.tw/bin/home.php點選「最新消息」及「徵才求職區」。
    (四)「全國就業通」網址https://www.taiwanjobs.gov.tw/Internet/index/index.aspx 點選「找工作」。
    (五)「104人力銀行」網址https://www.104.com.tw/index.cfm。
    (六)「教育部全國大專教育人才網」網址https://tjn.moe.edu.tw/index.php/點選「職缺訊息」。
    (七)「科技部網站」網址https://www.most.gov.tw/?l=ch/點選「動態資訊/求才訊息」。

  •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書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1-17 15:16:00
    有 91 人按讚

    中廣氣象達人時間
    特別訪問交大環工所 白曛綾 (Hsunling Bai)教授

    談空氣污染的量測,也提到現在民間與政府都在推動的民生公共物聯網。

    白老師是我很敬佩的一位教授,她有科學的堅持與創新,此外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也啟發很多。
    特別由我們當家氣象主播 @氣象主播 簡瑋靚 來訪問,瑋靚是我學妹,也是師承林能暉老師,碩士班期間也是學空氣污染,大家聽聽就可知道我們切的角度很不一樣,但很實用

    提綱如下:

    1. 秋冬季節是台灣的空污季,台灣的空氣污染問題,都是排放的問題嗎?

    2. 上週的空污事件,看到許多縣市及電廠都進行了降載、減排或改燃燒天然氣,這樣對於改善空氣品質有助益嗎?

    3. 在老師的臉書上看到室外與車內的空氣品質截然不同,是因為車內有空氣清淨的功能嗎?車內懸浮微粒濃度雖低,會不會有二氧化碳高的問題呢?在車內到底該開車內循環還是外氣循環好?

    4. 目前政府有推行民生公共物聯網,其中包含新建之空氣品質PM2.5微感測器站點,它的訴求是甚麼?微型感測器又是甚麼呢?

    5. PM2.5感測器的原理

    6. PM2.5感測器與環保署的標準儀器有何不同?

    7. PM2.5感測器的優缺點

    8. PM2.5感測器如何應用

    9. 國研院晶片中心開發出來的懸浮微粒(如PM2.5)監測產品,可以直接插在手機上,監測各種粒徑的質量濃度和計數值。量測的方法為何?

    10. 污染無隱私,是甚麼意思

    11. 民眾可以去哪裡得到最新的空污監測資訊

    12. 若空品真的不好,戴口罩有用嗎?要戴甚麼口罩比較適合?

    彭啟明

  •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書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11-24 22:03:21
    有 0 人按讚


    慧科教育:與需求無縫對接的物聯網教育

    北京新浪網 (2013-11-19 18:09)

      大部分HR都清醒的知道,學校扎堆開設某個看似企業急需的專業未必是一件能夠讓他們喘口氣的事情。以物聯網專業為例,目前多數學校物聯網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如出一轍,只是將其他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拼湊,如此培養出的學生自然無法符合市場對物聯網人才的實際需求。更有甚者,一些物聯網專業畢業的學生進入企業之後,甚至無法辨識基本的感測器,更遑論熟悉企業架構的研發環境,還需要從頭開始熟悉企業正在使用的最新技術,無法直接上手。在這樣的現狀下,今年9月,慧科教育於物聯網專業教育解決方案發布會中所提出的「在大學中模擬企業實操環境」的理念就顯得愈發重要。

      軟硬兼備,架構全方位實驗環境

      在慧科教育最新發布的《物聯網基礎實驗》課程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實驗教學大綱)中,體現出一種科研「土豪」的氣質。在慧科物聯網實驗室中,硬體整合了上百款感測器、支持多種主流協議的通訊模塊、顯示設備、機械和驅動裝置,讓學員對物聯網產業的各種基礎產品硬體的認知從抽象認知上升至具象認知。軟體上,則引進Visual Studio 2005和Windows CE 6.0等當下時興的完全匹配企業研發的軟體來構建開發環境。並且軟硬體結合建立的感測器雲應用實驗室,從物聯網產業的感知層到傳輸層再到應用層和決策反饋進行全面覆蓋,讓學員對物聯網產業的各種產品都有實戰性的了解,讓學生在短時間能夠快速成長,成為受企業歡迎的應用型人才。

      循序漸進,從單一到綜合

      在實操教學方面,慧科教育認為應該充分遵循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首先以感測器STM32和RFID為基礎實驗,通過GPIO控制led燈的交替亮滅和通過I/O口控制低頻閱讀器,讀取數據,令學生掌握IAR Embedded Workbench的基本用法並通過I/O口控制低頻閱讀器,讀取數據,進行非操作系統下軟體開發流程,即熟悉感測器的基本應用。其次,通過構建WinCE6.0的嵌入式開發環境來熟悉Visual Studio2005和WinCE6.0這類企業常用的開發環境。之後,再將軟體環境配合感測器實現無現通信。這些軟硬體單一操作與簡單組合操作的熟悉為隨後基於這些感測器與開發環境所設立的物聯網應用綜合實驗奠定了操作基礎。就像更多高深的化學研究依賴於最基礎的化學元素與組合反應,即使第一次接觸物聯網的學生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感測器的基礎原理並與開發環境自主結合,並在綜合實驗中發揮自主創新思路並將其落地至執行開發。物聯網書本上的原理,在這些實驗中轉換成生動而紮實的可實現方案。

      產業分層區別對待,實操培養目標清晰

      在物聯網企業中,人才有不同的分工位置。一個完善的物聯網企業團隊包括硬體工程師、應用軟體工程師、系統工程師和技術支持,其中的人才比例大約為1:2:1:1。針對不同的產業人才分級,慧科教育的物聯網專業培養方案也對專、本、碩的培養目標與所需技能進行了清晰化。

      專科類學生可通過了解物聯網基礎知識,能夠辨識感測器,掌握基礎感測器的使用,偏重動手實戰,使得專科生畢業能從事高級技工類以及營銷類工作。而本科類學生則是通過了解物聯網軟體、硬體、雲服務,通過學習嵌入式開發、客戶端軟體開發、基礎的雲計算,對物聯網有一個全面認識,側重軟體開發與硬體開髮結合,使得本科生畢業后成為物聯網領域的綜合性人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更高,需要通過了解晶元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結合實際應用領域,包括智能城市、車聯網、可穿戴計算,使研究生不僅對物聯網系統開發有深入了解,而且對構建物聯網綜合解決方案有了全面認識,具備設計物聯網解決方案的能力,使研究生畢業后將成為物聯網的高端專業人才。在清晰培養與實操目標之後,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在產業中明確自身的職位發展曲線,也為物聯網產業輸送完整人才鏈條。

      當然,封閉于傳統教育體制下的高校物聯網人才培養體系,要想與行業實現良好對接還要經歷很長的時間,慧科教育和它的物聯網教育實操解決方案的出現或許能夠刺激下物聯網現有的教育環境。但無論如何的解決方案,都應該將企業的需求擺在最明顯的位置,只有真正解決了企業對口人才需求,尋找物聯網精英的HR們應該可以真正地喘口氣。

    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119/11154780.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