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感染管制護理師證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感染管制護理師證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感染管制護理師證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感染管制護理師證照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新【亞洲第一,台灣完成《公共衛生師法》三讀!公衛專業將「有照」,除可投入公部門強化防疫網,亦可自行開業提升企業及社區健康管理】 推動了20年,今(15日)上午立法院院會不須黨團協商,三讀通過《公共衛生師法》。 《報導者》於2月6日報導《【抗疫前線】首位2019新冠狀病毒病人出院背後,支撐台灣...

  • 感染管制護理師證照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5 14:14:16
    有 1,796 人按讚

    #最新【亞洲第一,台灣完成《公共衛生師法》三讀!公衛專業將「有照」,除可投入公部門強化防疫網,亦可自行開業提升企業及社區健康管理】

    推動了20年,今(15日)上午立法院院會不須黨團協商,三讀通過《公共衛生師法》。

    《報導者》於2月6日報導《【抗疫前線】首位2019新冠狀病毒病人出院背後,支撐台灣防疫網的雙手與缺口》(https://bit.ly/2T4dNI3)中,提出台灣面對COVID-19疫情,從醫療院所、地方衛生局、警政、里幹事,動員數千數萬雙手,層層建立起防疫網。點出防疫體系缺失的一角,便是公衛師的角色,在社區中進行監測、找出群體的風險。

    台灣從2000年開始,推行《公共衛生師法》(後稱《公衛師法》),希望透過建立公衛師證照制度,讓公衛師專業進入社區。SARS後法案曾過一讀,最終失敗。受COVID-19疫情(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影響,終於讓推動20年的《公衛師法》重現曙光,3月3日一讀、4月23日行政院版草案送入立院,與4黨團、12個版本草案一起審議,今(15日)三讀通過。
     
    ■公衛學會:讓全民認同公衛師的「職業」
     
    公衛領域因長期沒有專業認證,難以留住人才。這次法案重點即在於透過公衛師認證,肯定專業,並明定執業範圍、場域,以及應考資格,盼能讓公衛相關學生願意留下,發揮所長。

    20年前就擔任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秘書長、現任學會理事長的陳保中一路看著《公衛師法》起起落落,終於在今天通關,直呼一切:「好不容易!」他表示:「這是亞洲首例公衛師制度,這也是台灣公衛界的一大步!公衛師絕對不只是一個職業,而是真的可以對民眾健康有所提升。不過,持續發展專業,讓民眾認同公衛師這個職業,才是未來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多位立委在三讀通過後發言,其中民進黨立委蘇巧慧表示,台灣在1972年成立公衛學系,培養專業公衛人才不計其數,但相較於醫學相關科系,有明確教、考、訓、用制度,公衛卻沒有。雖然20年來朝野對立法有高度共識,但是對應考資格、執業範圍都有不同意見,今終於建立了公衛專業服務體系,也保障既有從業人員權益不受影響。民進黨立委、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也表示,醫護界很肯定支持公衛專業發展,也努力解決10多年爭議,希望未來更多人投入公衛工作,各專業也都能共同合作。
     
    ■專業不專屬,醫事人員也可投入
     
    陳保中說,公衛師就像民間防疫醫師,是從「社區群體」中找出風險問題與解方,補足防疫中可能出現的破口。公衛師也不只能傳染病發揮角色,其他像空氣污染防治、環境、食品、氣候變遷,都可借重公衛師專業,提供健康影響評估、統計數據分析等。

    不過,正因為「通才」的訓練,一不小心就可能重疊、排擠其他醫事人員專業,讓公衛師的執業範疇成為法案難產2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陳保中說,法案立意在於「專業不專屬」,意即公衛師可與其他醫事人員採「共存合作」模式,工作並不只限於公衛師可做,可同時保障公衛師,也不排擠其他醫事人員的工作。

    《公衛師法》第13條也在草案初審協商後明定業務範圍,包括社區、場域的環境健康風險方案、疫病調查、民眾健康狀態調查、健康促進、食品安全風險調查及品質管理等。

    另一爭議則是應考資格限制。陳保中說,原先行政院版草案將應考資格侷限在全國5萬多名「公共衛生相關學系畢業生」,與多數黨團主張相同。不過公衛學會認為,公衛師應該要歡迎其他醫事人員加入。幾經協商後,在法案第4條放寬條件,未來「其他醫事相關科系畢業,且修習公共衛生18學分者」,以及「現已從事公共衛生工作3年以上者」,都能參加考試。
     
    ■認證考試之前,公衛界大動員、先投入「防疫新生活健康監測」
     
    法案通過後,大家最關心的是在防疫期間,公衛人才何時能加入戰場?雖然公衛師法甫通過,還沒來得及舉辦任何考試,考試內容也都還沒規劃,要開出公衛師職缺,還需要一段時間。不過為了防疫應急,陳保中已先提出計畫,結合國內所有公衛相關系所一同參與防疫。

    「其實上週四(7日)陳時中部長來找過我,希望我們可以協助進行防疫新生活的健康行為監測。」陳保中說,目前已集結傳染病、大數據等5位專家,正共同研擬計畫、驗證好的工具,預計下週提報給指揮中心。

    主要的做法,陳保中解釋,希望透過即時資料監測,包括可能與警政系統合作攝影機影像、臉書輿論的文字收集等,去做民眾的健康行為監測。屆時除了即時系統,也會配合公衛人力,到社區去做驗證。

    「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過去做健康監測,針對的都是慢性病,你會問抽煙、吃檳榔、喝酒、運動習慣;但傳染病是即時、急性的,因此我們要找出好工具,快速監測、提醒民眾在某個時間點多加注意。」陳保中說。

    「這個計畫希望可以讓民眾適時放鬆,同時可以隨時監測,口罩要戴,但不用365天都戴,一旦有警訊就調回來。」未來,這也可望成為長期的監測工具,不管是目前的COVID-19,或是每年都來的流感,都能透過即時數據,臆測疫情變化。
     
    ■未來公衛師可望在公家機關、私人企業上班,也可自行開業
     
    《公衛師法》通過後,除了肯定公衛人才專業,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薛瑞元表示,未來公衛師執業類型可分成三大類:公家機關、私人企業、自行開業。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解釋,公家機關在人事進用上,若有需要公衛領域的人才,在開出資格條件時,除了學歷、執照等,也能加上「具公共衛生師資格為佳」。

    至於是否要新增一個「公衛師」的職系,薛瑞元說,目前類似的職系有衛生行政、衛生技術,未來若要視需求辦理考試,還得跟考試院銓敘部進一步討論。

    陳保中認為,第一批可以補充傳染病防治的公衛人力。不少衛生單位都將工作交給替代役,這代表政府確實有需求,尤其在防疫急需用人時期,更應補充更多公衛人才來發揮所長。

    此外,以疾病管制署為例,陳保中說,疾管署分局、研究單位、檢驗人員約800多人,其中邊境檢疫佔一大部分。最近也徵召了不少護理人員,「像這種機場邊境檢疫,其實可以採雙職系,意即不只護理師,公衛師也可以做,幫忙規劃策略、統計分析數據,與護理師互相搭配。」同時,疾管署分局也可搭配公衛人力,從事社區疫病防治,像是健康行為監測,若有發病就需疫調,疫調也有社區醫院的傳統感染管制,所有資料的分析、整理、決策,甚至防疫物資的管理,都可以由公衛師來著手。不過,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忙於防疫,還沒有正式聘用公衛師相關的規劃。

    未來除了衛福部,環保署、勞動部、甚至教育部體育署也主管學生健康促進,都可以考慮將公衛師加入團隊。

    除了公家單位,薛瑞元說,公衛師也可在私人企業上班,例如職場安全、食品安全等,若這些相關事業體有需求,就能聘用具有公衛師資格的人才。

    最後是自行開業。薛瑞元說,台灣應該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公衛人才來發揮專長,很期待看到公衛師拓展新的領域。「例如辦一個公共衛生示範社區,社區中大樓裡頭的硬體設計,到居民生活準則、飲水監測、餐廳管理,都由公衛師來監督執行,未來這一區就是最安全的社區。」

    (文/陳潔 ; 攝影/余志偉;設計/黃禹禛)

    #延伸閱讀:
    【防疫網缺口:少了公衛師從社區找出群體風險】https://bit.ly/2T4dNI3
    【全台僅275名專責獸醫負責防疫,從天上飛的、地下爬的更管到「偷渡客」】https://bit.ly/2Lu4FbB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 感染管制護理師證照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11 12:26:34
    有 60 人按讚

    醫院不是只有醫生護士,就像社會絶對也不是只有一兩個職域維持運作,大家都説每個職域都重要,一個都不能少,但就像我們説不會歧視,心中還是默默的有一把尺在衡量,站著説話不腰疼,所以是真小人還是偽君子,各自心裡有數,我先承認我是真小人,人性的醜陋面我都有,可是因為受過教育、明白輕重、了解法律,所以壓抑住了潘朵拉的盒子。

    這次的疫情大多數人都説醫護人員辛苦了!我的老婆是感染管制師,從二月到現在幾乎沒有一天準時下班,應該很少人了解這職位在幹嘛的!要不是之前的SARS,也根本沒人重視,因為以利益導向的醫療集團,感控的設置只會花錢,無法賺錢,不見棺材不掉涙,等疫情發生了,又想到其重要性,預防重於治療,要知道感染控制不單單只有新冠肺炎,每天都有許多傳染病威脅人類的健康,這都必須做好管理,否則也會野火燎原。

    大家現在都知道要洗手,其實所有的疾病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洗手,但醫院最難管理的就是醫生,就跟大學裡面最難管理的就是教授一樣,知識會帶來傲慢,而且很多人覺得這些人是智商180,好像每個領域都很強,但小學生都知道的道理不見得大醫生會做的到,感控師需要扮演黑臉,承平時期還會被嗆小題大作。

    疫情時期大家都辛苦,但最辛苦的還有醫院清潔人員,不是掃掃地就完了,必須根據感控師的規劃進行清潔,我家老婆説一個負壓病房清潔下來得花一小時以上,想想看你全身包緊緊打掃家裡一小時會是怎麽的光景,但事後的奬賞通常沒有她們,鎂光燈前的只有少數人,一將功成萬骨枯。

    很多事不是你想的那麽簡單,所以重點是:不懂的請閉嘴,網路上生活中有太多自以為是的言論,真是打嘴砲行,又無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或是外行人硬要講內行話,這世界已經夠紛擾了,閉嘴就是最好的防疫。

    (非討拍文,請不要再説辛苦了!加油!)
    ——————————————
    詹明錦:​醫院保衛戰 感管師是關鍵

    詹明錦/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祕書長

    在2019年底出現武漢肺炎時,讓全國開始「疫」常緊張,全國民眾人人都聞疫色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亂了我們醫療常規的腳步,各家醫院為維護院區安全,無不竭盡所能地防堵疫情入侵,不同職類的醫護人員都盡力做好自己該有的職責,在全世界稱讚台灣防疫表現,在眾人為台灣的醫護人員豎起大拇指的時刻,大家是否有興趣知道,在背後還有著一群日夜辛苦付出的醫院守護者,他們的職稱叫做「感染管制師」。

    「感染管制師」在醫院扮演者甚麼角色呢?身為感控專業人的一份子,我自豪地認為感控人員像大家庭中默默付出的「巧婦」,因為醫院不能沒有他們,醫院評鑑或各項查核都有明訂配置感染管制師及感染症專科醫師的規定,感染管制師需要先有國家級的護理師或醫檢師證照,有過臨床經驗後,再經過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制定專業的審核,讓感染管制師參與專業培訓課程,通過甄試認證後,才能進一步取得這張專業證照。

    透過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各家醫院將平日感染管制作為再次檢視,確認各項措施是否落實,如:手部衛生、環境清潔消毒重點,院內感染收案分析監測,增修訂防疫作為:TOCC詢問、進入院區戴口罩、入口體溫監測、全院員工疫病教育訓練、個人防護裝備(口罩、手套、隔離衣、防護面罩)的實地穿脫演練等防疫措施,靠的是「感染管制師」平日持續不斷的教育訓練、稽核、檢視修正與院方高層的支持。若等到疫情來時再進行準備,恐怕無法有效防止院內感染的發生。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您洗手了嗎?」這通俗的5字問候語,卻是預防武漢肺炎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手部衛生5時機及手部衛生7步驟是醫療工作人員的基本功,進入醫療院所須先通過「感染管制師」洗手認證,醫院遭遇任何疫情發生時刻,感染管制師對內:要制定病人收治動線與各項感染管制措施讓員工遵循、還要扮演查核監督的角色。

    對外:要做為衛生主管機關因應疫情政策並配合處理的聯繫窗口。因此為何以「巧婦」來稱呼感染管制師,就是因為感染管制師不論大大小小的事情均要於平日整備,疫情來時是醫院與衛生單位最佳溝通橋樑。

    醫療院所每位感染管制師雖不是第一線照顧病人,當醫院環境有污染疑慮時,卻是第一線進入現場採檢的人員。例如最近國內第34例新冠患者住院病室及其浴廁發現冠狀病毒潛藏,就是由感管師採檢送驗,藉以更加掌握環境清潔消毒之重點。

    也在第一時間進行教育、檢視所有高風險單位、人員的認知、防護是否確實;在通報過程有疑義時,也是給予第一線人員最快速的解答,在採檢或輸送時都擔心第一線人員未落實造成風險,這時感染管制師就會親自現場引導或叮嚀,讓第一線人員更安心做好每件防疫作為。在疫情高張下,為了讓醫院人員不慌亂,感染管制師擔任疫情監控者,隨時將最新疫情消息、政策彙整,使疫情資訊透明化,讓工作人員知道,避免恐慌。

    這是一場世紀大疫,防疫戰爭不會很快結束,醫療照護體系一定要維護住,感染管制師絕對不能也不會缺席。

  • 感染管制護理師證照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25 21:23:01
    有 1,080 人按讚

    #最新【醫事人員出國禁令初步共識:管制對象限醫院、赴三級旅遊警示區需衛福部核可】
    針對醫事人員出國規定,今(25)日傍晚9時許,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才出面表示,邀集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醫院協會等各級醫院代表開會協商,就醫院的運作需要、防疫期間的感控管理,研擬規定,初步有三點共識。但本週四(27日)將二度協商,才會做出最後決議。

    今日衛福部與醫院代表的初步共識重點:

    第一、適用對象為所有在醫院服務的醫事人員,不論部門、職類,一體適用;診所影響範圍小,單一診所病人量也不大,因此不在醫事人員出國規定限制。

    第二、出國限制,若是第三級旅遊警示地區,禁止前往,若有特例需經過衛福部同意才可前往;若為第一、二級旅遊警示地區,暫緩前往,除非所屬醫院同意。若出國地點不屬於這些警示地區,則依各醫院人事規定。

    目前列為三級警示區為中港澳、韓國;第二級為日本、新加坡、義大利;第一級則為伊朗、泰國。

    第三、若拍板定案,施用時間為2月23日至6月30日。視疫情情況縮短或延長。影響人數包含執登西醫師3萬2千名、護理師11萬5千名,及其他有醫事相關證照的人員。

    至於報准原則,若有會議、公務,其他特殊原則考量,例如僑生醫事人員,必須返國者,就屬於特殊情形考量。

    ■配合政策相關損失,政府全額補償

    獲報准出國的醫事人員,返國之後仍須按照指揮中心對該地區的規定,接受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14天,期間不得從事醫療服務,落實感控要求。若因配合政府規定,造成的相關損失,會依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規定,憑單據給予補償。

    石崇良表示,今天討論的著力點在感控要求,醫療是一個團隊關係,所以要盡力減少所有可能因到這些旅遊警示地區造成的感染風險。今天雖有初步的共識,週四會再邀集所有醫事人員的全聯會代表、公會代表等相關人員,再做第二次討論,屆時才有定案發布。(文/陳潔;攝影/許𦱀倩)

    #延伸閱讀
    【以防疫之名限制醫療人員出國,國家有權力嗎?怎麼做才合宜?】
    https://reurl.cc/L1vdvx
    【世紀之疫──2019新型冠狀病毒風暴】http://bit.ly/3bhXgrJ
    【圖表看疫情:了解武漢肺炎最新動態】http://bit.ly/2HMR2T6
    【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bit.ly/2twBVtC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2019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COVID19 #醫事人員 #出國規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