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感恩道場訓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感恩道場訓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感恩道場訓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感恩道場訓文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生除了找份好工作賺錢、結婚、生小孩擁有美滿的家庭以外,是否還應該有更深層的追求? 《僧人心態》作者在大學時期無意間聽到一場僧侶的演講之後,他被對方放棄一切世俗成就,但仍然擁有喜悅、自信與平和的狀態吸引,於是決心擺脫社會認定的既定道路,也在大學畢業後出家成為僧侶,幾年後又還俗回到道場外的生活分享所...

  • 感恩道場訓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4 18:18:54
    有 44 人按讚

    人生除了找份好工作賺錢、結婚、生小孩擁有美滿的家庭以外,是否還應該有更深層的追求?

    《僧人心態》作者在大學時期無意間聽到一場僧侶的演講之後,他被對方放棄一切世俗成就,但仍然擁有喜悅、自信與平和的狀態吸引,於是決心擺脫社會認定的既定道路,也在大學畢業後出家成為僧侶,幾年後又還俗回到道場外的生活分享所學。
    但這本書並非在提倡任何宗教,而是把古老的經典的哲學論點融入現代的生活中,透過他領悟出來的實踐方式,協助更多人重新找回生命的熱情、意義和目標。

    這本書雖然沒有什麼高深玄妙的論點,但把所有我們或多或少都聽過,且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心靈觀點闡述的平易近人,統整了大部分人在生活中會遇到的狀況,從僧人的觀點找到解決之道。
    我覺得非常適合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是不斷在追逐某些事物卻仍感到失去方向的人,此書會提供一些簡單測試,協助你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以及走在正確的路上時會有哪些體驗。
    也適合每天腦袋停不下來,生活中有各種大大小小的焦慮,卻找不到方法安放自己心的人,書中每一章節都提供了轉換的練習方式。
    最後還適合像作者一樣,覺得人生應該有更深刻的意義要追求的人,書中最後一章就會讓你知道服務如何為你找到生命的意義。

    作者在進入僧人學校的第一天,就發現要學會的第一件事情是呼吸。
    連不到十歲的小僧侶都知道,如果學會導引和管理呼吸,就能在任何情境下出入自如了。
    書的一開頭就正中我心,因為有規律靜心冥想的習慣後,認知到呼吸是源頭,於是去年底才會參與瑜珈師資培訓想做更深入的了解與練習,想藉以協助到更多人。
    也才發現瑜珈跟我過去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在看此書時,許多內容及引用的經典跟瑜珈許多部分是相似的,因此非常有親切感耶!(不枉費為了師資考試,我背了那麼多梵文啊🤣)

    此書把通往喜悅的道路分為三大主軸,分別是:放下、成長與付出。
    每一主軸的最後都有提供一種靜心的練習,因此一共有三種方式,我覺得已然涵蓋了不同層面的需求,這幾年對我而言也非常受用。

    每一大主軸還區分成幾個小主題,例如在放下這個大主軸中,通常需要去看見的部分就是:身分認同、負面情緒、恐懼及意圖。

    我特別想把「意圖」這部分拉出來討論,放下與「意圖」有何關連呢?

    印度哲學家巴克提維若達‧塔庫爾描述我們的作為有四種基本動機:
    1. 恐懼 ── 對疾病、貧窮、死亡等恐懼所驅使
    2. 慾望 ── 透過成功、財富和享樂來追尋個人滿足感
    3. 責任 ── 由感恩、責任和想做到正確所驅使
    4. 愛 ── 對別人的關懷和想幫助他人的強烈欲望所驅使

    上面這麼說似乎還有點抽象,書中寫了這麼一段:「如果被恐懼驅動,我的意圖可能就是要保護自己的家人;如果被慾望驅動,意圖可能是想獲得普世認同;如果被責任區動,意圖可能是不論有多忙還是想要幫助朋友;如果被愛驅動,意圖可能是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服務。」

    我們想達成某件事情時,可能不只一種動機或意圖,但什麼樣的意圖能真的支持我們回到喜悅與平靜呢?應該不會是恐懼與欲望。
    因此檢視我們自己內在的動機,放下無法支持我們的部分,才能帶著適合的「意圖」回到自己真正的軌道上。
    當我們沒有深刻探究自己行為背後的動機時,很有可能總是在追求成功的幻象,以為成功就會幸福,因此把社會或他人的價值套用在自己身上,總是把外在的結果當成自己的目標,而忽略了內在所要追尋的價值。
    我在與牌卡諮詢個案對談時,也經常會在不同人的口中聽到「因為這樣我才覺得自己有用」,那同時意味著在許多行為背後驅動他的是恐懼,因為害怕自己沒有用才做的選擇。
    倘若我們能一層層剝開外層的理由,也許我們就會重新為自己選擇意圖,為自己真正的活著了。

    我覺得每一章節都有很值得一讀的部分,我在這裡不贅述,大家可以找書來看。
    也許因為作者曾是僧人的經歷,此書最有別於一般自我成長的書籍的部分是,不只把焦點放在自我探索而已,最後安排一大主軸都在講「付出」,也就是我們與他人、我們與社會之間如何創造真正能創造喜悅與滿足的連結。
    這也是我這幾年特別有感的主題,當我們照顧好自己之後,便會有餘裕看見自己以外的事物。

    書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法」,也就是運用與生俱來擅長的事務和發展的模式來服務他人。
    我想這個法就是指每個人的天命所在吧!當我開始找到自己要走的道路,體驗到服務他人真的是令我們能在各種挫折中堅持下去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是累積自己的財富或名聲並不能帶來內心的滿足。
    其實過去我也不明白「服務」或「利他」的意義,甚至覺得我在生命中已經因為各種關係父母、伴侶、朋友等因素做了許多選擇,這不就是為了他人、不就是與他人的連結嗎?
    直到因為離婚這個契機,深入走上覺察的旅程,誠實面對自己後,才發許多我過去認為是為了對方而做的選擇其實都是為了自己,可能是背後的出發點是恐懼拒絕會使得關係破裂、擔心自己不能提供價值會不被愛,甚至是如果不讓對方開心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於是只能一直在重複的漩渦中打轉,難以找到內心的平靜,永遠都覺得還必須要做更多,以用來掩蓋內心的恐懼。
    因此,當我們能以更宏觀的角度看見服務他人的選項時,也許生命就有截然不同的風景等著我們了。

    最後在這裡分享四個書中寫的服務的益處,我自己非常感同身受,也許你現在面對的生命難題都能從中找到解決方案,因為我也在許多利他的選擇中體驗到這些感動。
    服務把我們串連起來:服務很難感覺到孤單,大多數情境下必須走出去幫助別人。
    服務會擴大感恩之情:服務會提供更廣闊的視角,看待擁有的一切。
    服務會強化慈悲心:服務時會發現世界需要你提供的東西。
    服務會建立自尊:助人會知道自己正在改變世界,會覺得有意義和目的。

    #書中的主軸脫離不了對自己的覺察
    #唯有看見自己被什麼信念困住才有轉換的可能
    #歡迎找我預約牌卡諮詢
    #找出內在埋藏的信念

  • 感恩道場訓文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3 14:00:00
    有 318 人按讚

    【心靈小品】聖誕禮物新選項
    ✒文:蔡常儒

    聖誕節前,我們如同一般美國家庭的傳統,每位家中成員都會寫一張「希望得到的聖誕禮物」(wish list)。女兒特別製作線上分享表單讓我們輸入,並強調一定要附上禮物的網站連結,方便居家期間進行選購。

    這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表達希望在新年期間參加舊金山道場的線上共修。我在表單上輸入「二○二一年一月二日禪一活動」,並附上報名網頁,方便家人點入,透過文字介紹了解活動內容。

    雖然最後不是透過家人的報名而參加禪一,仍很感恩在家人支持下,安心順利地參與。當天由同修負責家人的午餐,所以全程均能心無旁鶩跟隨著法師指導,安住在每炷香的共修中。

    在三十六位禪眾準時報到後,常興法師為大家所用的禪修方法進行簡短提示,包括數息、念佛、默照,也有人用話頭。法師接著帶領八式動禪,這次深刻感受到動禪是全身放鬆的前方便,也讓一向手腳冰冷的我,上坐前已全身暖呼呼,並脫下襪子來打坐,一整天的五炷香,也不像以往必須披著毛毯。在感覺發涼的手臂、麻痛的小腿,以及外面車子速來速往、家中沖水馬桶等一堆音聲中,心仍能不受干擾安在方法上。

    開放提問時,法師幽默地說:「有沒有人『迫不及待』想要分享?」幾位師姊率先發言,法師以說故事來回應,我也從中學到平時如何調飲食、調睡眠,如何以愛語鼓勵他人,以及不要戴上有色眼鏡,執取在自己的想法上,而給予他人太多建議等。最深刻的是法師叮嚀:「禪修最重要的是,將自己的體會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以慈悲對待人、以智慧處理事。」

    禪修所帶來的自我安定和身心覺察,是如此令我受用和受益,所以我也「迫不及待」將道場舉辦「初級禪訓班」的訊息,分享給同修並邀請他參加。說不定未來家裡的聖誕禮物單上,會出現蒲團、方墊、禪二、禪三、禪五等新選項呢。

    ◎轉載自法鼓雜誌375期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3b4wkr

    #心靈小品

  • 感恩道場訓文 在 Hello朋友們,我是油漆太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7 02:45:27
    有 125 人按讚

    "媽,我想學柔道”

    深愛著蠟筆小新的姐姐 在去年底這樣跟我說.

    因為前年不合理的陸地訓練加上課業而退隊了,隨之而來的疫情擾亂了生活步伐,原本計畫加入羽球隊也往後無限推延. 悶在家將近一年,去年底 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她突然想學柔道,跟我解釋柔道由來-柔道是以柔克剛,靠智慧用最小的力量駁倒對手非用蠻力.

    記得 上課第一天,將近零度又下雨,因為疫情家長不能進去道場,我站在窗外看著她跟 "先生”(日文)學習如何敬禮,如何摔倒保護自己,同時老師也教著學生如何摔才不會傷到練習被摔的學生.學生每一個動作,老師都緊盯著.

    從初冬開始零度下雨一直到嚴冬零下下雪,終於 她開始跟同學練習摔與被摔.

    ”懷著感恩的心情上課,感謝老師教導,感謝同學,感謝有這麼好場地”這是她每一次上課的心情.

    她的衣櫥可以亂到媽媽我本人看到時會立馬氣暈的亂,但她的柔道服 總是好好 直挺挺的 的掛在一片混亂中,

    ”我很尊敬,尊重柔道”她訴說著柔道與游泳的不同.

    昨晚我跟她說了最近七歲男童柔道被摔的新聞,她不可思議的說:這根本不是柔道!!這樣摔會死人.

    連最基本的彼此尊重都沒有,是極權,是強迫服從,是暴力.

    服從(聽話)是亞洲人的傳統通病,出生後 服從父母,上學後服從老師,工作後服從老闆,該為自己出聲時不敢,因為從小就被訓練為自己說話的權利就是“忤逆不聽話”,更別說為別人,為社會.

    自從我大女兒之前游泳時被不正當訓練到無法站立時,我自責嗎?非常!!在 這個血的教訓後,我總是提醒我兩個女兒,無論是學校或學校外的課,在教學過程只要自己覺得有那麼一點點不合理的,立刻拒絕 ,遞上我跟爸爸的電話跟老師說請跟我父母談.而我們絕對百分百站在你們這邊.

    不要老是花時間在檢討小孩期中大考小考考成績幾分,撥一點時間跟孩子討論與人(不管年紀多大)相處時”拒絕的勇氣”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