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愛自己跟自私的區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愛自己跟自私的區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愛自己跟自私的區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愛自己跟自私的區別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父母在子女身上付出過多,以至於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沉沒成本。此時所謂的「愛」,已經轉變成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於是一旦跟孩子的關係斷開,等於一二十年的時間都白白浪費了。此時「戒斷反應」會非常強烈,滋生了潛在的道德綁架可能。 再比如養兒是為了防老,「我現在這麼做,是給我的未來買一份保險」…...

愛自己跟自私的區別 在 878發明家?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6 11:08:36

人性~ 人為什麼活著 因為人都有罪 世界的枷鎖就是重力 人類被囚禁在這 你以為活著要探索世界享受世界的美麗 但反向的 如果活在世上是痛苦的 那更應該去了解更多產生的原因 因為那才是活在世界上跟別人能體會不同的地方 你怎麼生出來的 是你爸媽合作造出來的 代表你是必須需要在社會中合作生存 因為你的出生就...

愛自己跟自私的區別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17 03:54:38

《#星際效應》不去否定事物的可能性 (9.4/10) ⠀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接續上篇文章 ⠀⠀ 雖然我知道後面碰見麥特戴蒙飾演的那位「最優秀」,但永遠都要等人來救的曼恩博士之後才...

愛自己跟自私的區別 在 Demi Wei黛咪麻麻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34:47

每一段感情,都是一段成長, 那些陪你 但沒能走到最後的人,雖然有遺憾, 雖然有傷痛,卻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愛。 如果不是從前的經歷, 我不會那麼在乎一個人 是不是真的喜歡我, 不會那麼討厭優柔寡斷, 更看不出誰才是誠懇的。 現在我知道要在乎,這是好事。 愛不只是嬌跟寵,愛是一個充滿張力的東西。 ...

  • 愛自己跟自私的區別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28 20:00:00
    有 1,099 人按讚

    父母在子女身上付出過多,以至於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沉沒成本。此時所謂的「愛」,已經轉變成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於是一旦跟孩子的關係斷開,等於一二十年的時間都白白浪費了。此時「戒斷反應」會非常強烈,滋生了潛在的道德綁架可能。

    再比如養兒是為了防老,「我現在這麼做,是給我的未來買一份保險」……

    我們普遍認為的「愛」裡,就有很多種其實是「非愛」的。當然還有一大堆我們一眼看上去就根本不愛的,比如賣孩子、把孩子當出氣筒等。所以,所謂的「父母總是為子女好的」,這一點已經無須複雜證明就能知道是荒謬的了。

    摘錄自《#你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這篇在談親子之愛,筆鋒犀利,論述不太一般,有些朋友看了恐怕不會太舒服。不過,這篇文章也描述到了某些親子相處的面向,能發人深省。

    祝願您,能保持思考的彈性,勇於挑戰自己思考的慣性!

    ... ... ... ... ... ... ... ... ... ... ... ... ... ... ...

    父母偉大,但沒有那麼偉大

    【文/ 蔡壘磊】

    ■ 父母總是為子女好?

    人和人最好的界限就是相互獨立,但僅這樣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弄明白不同人之間的具體邏輯關係。

    我經常被人問到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大同小異,但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親子關係的認識模糊不清。許多人由於被「有毒」教育洗腦過久,導致對客觀事實視而不見,只願意固執地相信那些與自己現有的雜亂不堪的認知系統相融的東西,於是,自然對於超出這個範圍的事實難以理解,以至於處理不好一些基礎的事情。

    在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形容父母偉大的詞句,煽情異常。還有的學校搞感恩教育,弄得全場哭聲一片。然而,這裡面除了滿滿的噱頭和行銷之外,其實對於我們認識客觀世界毫無說明。

    很多人都毫不懷疑地認同,父母永遠為子女好。稍微有一點思考能力的人,會認為父母的出發點的確是為子女好,但有時容易「好心辦壞事」。不過之所以偶爾給子女造成困擾,也僅僅是因為方式和方法的問題。這些理解都沒有正確理順親子關係的核心。

    父母這種生物,跟「對子女好」之間是沒有什麼必然的邏輯聯繫的。通常,父母都會盡力將子女撫養到有獨立能力為止,不過這就足夠偉大了嗎?這種行為在鳥類或者哺乳動物中也很常見,是嵌入基因中讓種族得以順利延續的一種天性,非人類獨有,而「偉大」這個詞顯然也不是這麼用的。

    如果硬要將這種行為說成「愛」也可以,但這是一種初級的衝動,一種沒有多少理性成分、沒怎麼經過思考的「愛」,跟我們通常說的愛是有區別的。就像你的天性就是要進食,若是因為你的進食行為從而讓某些物種得以更好地生存,那麼該物種就該認為你很偉大嗎?顯然沒有一毛錢關係,但該物種若是沒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也許是會這麼認為的。同樣的道理,子女作為受惠的一方,因為性命得以保全,自然容易將這種天性視為莫大的恩惠。因此,從古至今,在智慧未開化的時候,我們一直將其視為高層次的「愛」。

    不過在子女有了獨立能力以後,很多父母還是會繼續盡心盡力地撫養,顯然就不能用天性來解釋了,而是根據社會現實分為很多種原因。比如父母受到社會的道德壓力──「因為周圍人都這樣,所以我不得不這樣,否則會被人指指點點」;比如父母有攀比需求──「誰的孩子更厲害,誰就更厲害」。這就直接導致很多父母用近乎變態的方式逼孩子成長為他們想要的樣子,這背後除了「為孩子好」以外,可能有自己的攀比私心在作祟。比如父母在長期撫養中形成了「默認價值觀」,那就是「撫養孩子天經地義」「我的一切都是孩子的」 「孩子是我的延續,跟我是一體的」等,這使得他們人為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了,並用從中得到的快樂強化這種「默認價值觀」(這也導致一旦子女的反應與他們的期待不符,很多父母會憤怒)。比如父母在子女身上付出過多,以至於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沉沒成本。此時所謂的「愛」,已經轉變成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於是一旦跟孩子的關係斷開,等於一二十年的時間都白白浪費了。此時「戒斷反應」會非常強烈,滋生了潛在的道德綁架可能。再比如養兒是為了防老,「我現在這麼做,是給我的未來買一份保險」……

    我們普遍認為的「愛」裡,就有很多種其實是「非愛」的。當然還有一大堆我們一眼看上去就根本不愛的,比如賣孩子、把孩子當出氣筒等。所以,所謂的「父母總是為子女好的」,這一點已經無須複雜證明就能知道是荒謬的了。

    ■ 親子「天性」並不天然

    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很複雜,雖然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了父母的那些看似真心實意為孩子好的行為,其內核很多都並不純粹。但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情感,有時又不像是有目的的,這一點我想很多為人父母的人都深有感觸,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在於我們並沒有將情感的物件搞清楚。

    我們會對某個老物件有感情,我們會對某個玩了很久的遊戲帳號有感情,我們會對某個人有感情,這些感情的物件是什麼,是老物件、遊戲帳號或是人本身嗎?我想很多人都沒有真正想明白。

    人在與世界的互動中,一直進行著塑造與反向塑造。我們不斷地將自己的某些資訊加到其他人或物的身上,同時也通過接收其他人或物的資訊來改造自己。所以當我們對某人或物做出某種行為之時,我們就將這個行為所包含的全部內容加在了對方的身上,對方可以拒收,也可以曲解,但那是在對方的世界裡。在我們自己的世界裡,內容是我們自己定義的,也就是說,不管對方收不收,反正我們的大腦是認為我們已經加上了的。

    於是,不管老物件、遊戲帳號有沒有意識,對我們而言,那些曾經令我們印象深刻的記憶是存在的。不管孩子領不領情,對父母而言,曾經千辛萬苦的撫養行為是存在的。

    你跟這些東西的所有交集,構成了你的情感來源,而非這些東西本身。這句話或許不太容易理解,希望你反覆閱讀一下。那麼,我們情感的物件是什麼?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分身」。我們對凝結在其他東西上面屬於自己的那部分產生了情感,我們付出得愈多,情感就愈濃烈。

    所以,所謂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是什麼?

    很遺憾,世俗認知中的親情是虛構的,真實存在的只是父母與自己那麼多年付出的心血、精力、勞動之間的情感。如果父親與子女從母親懷孕開始就素未謀面,幾十年後相認,他們之間是根本沒有親情的。如果看似有,那一定是諸如「孩子是我生命的延續」「不認爹娘就是不孝」等,錯誤認知和社會道德壓力在起作用,這不是情感。同理,當某些富人的寵物犬丟了之後,為什麼這些人甚至願意花費寵物犬原價格的一百倍懸賞找回,而普通人可能不會出這麼高的價格?因為在付出同等時間和心血的前提下,富人的時間價值比普通人值錢,於是他的情感價值自然比普通人值錢。偶爾有幾個普通人也願意出很高的價格,那是因為他們付出的心血更多,於是情感總值就水漲船高。

    那麼,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又對父母有哪些「天性」呢?

    很遺憾,孩子的確有印刻和跟隨的天性,但並非是對父母的,而是出於生存需求。是不是親生的,這並不重要,在沒有能力獨立生存的時期,生存才是最重要的事。因此,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是基於「不得不信任」和「不得不依附」。這裡面當然有情感,關於情感的由來我們已經說得很清楚,刻意昇華情感並自我感動是不正確的。

    所以你看有些孩子,父母對他付出了很多,但他往往並不懂得感恩,是他天性特別壞嗎?當然不是,是父母不懂人性,用了錯誤的方式對孩子好,就不要怪孩子「忘恩負義」。

    有同父母產生互動,所以僅僅是父母把自己的心血加在孩子身上。那麼父母自然對孩子有感情,因為父母對自己的心血有感情。但孩子並沒有,所以孩子怎麼會對父母有感情呢?就算孩子有那麼一點點「感恩」,那根本就是靠教育強行洗腦出來的,並非出自人的天性。一旦有利益大過了背棄教育的羞恥感, 這種模式馬上就會崩潰。

    因此,如果父母希望跟孩子之間,能夠長時間地保持一個互相有感情的友好狀態,那麼,就得多提供孩子為父母做事的場景。不要以為這是壓榨孩子,其實一味對孩子好才是真正的自私,因為對孩子好是使父母心情愉悅的本意,符合本意的當然是自私,但我們的教育卻常常把這種自私扯成無私,實在是荒謬之極。

    .

    以上文字摘錄自
    《#你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讓你不迷茫,突破盲點的33則人生指引(二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8167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https://www.facebook.com/Walkers.Cultural/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愛自己跟自私的區別 在 空姐不會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2 10:33:24
    有 1,171 人按讚

    近年來大家很常講愛自己,但你知道什麼叫愛自己嗎?
    愛自己不是自私自利、不是盲目追求、更不是什麼事都用愛自己來冠冕堂皇的帶過某些負面思想或詭異的行為

    布萊德因為生活習慣不好所以經常皮膚油膩不修邊幅,朋友告訴他應該要做一點改變對工作會比較有利
    這時他說:「不是說要愛自己嗎?我接受自己這樣就是愛自己呀!」
    錯!
    如果你真的是愛自己,就不應該接受油膩不修邊幅的自己,愛自己應該是愛越來越好的自己,而不是把自己所有的缺點或者負面的思想用是因為「愛自己」來粉飾

    愛自己的人把自己放在生活的中心,他們不僅在意自己的感受,也關心外部的環境以及周遭的人,他們的心通常是敞開的、友好的
    愛自己的人會努力的追求身邊和諧的人際關係,他們會保持很好的獨立性,但又不會完全特立獨行
    愛自己的人會客觀的看待自己與他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會努力改進
    愛自己的人給人感覺是充滿自信的、友好的、熱心的、富有同理心的

    但自私自利的人,相信只有「擁有」和「得到」會讓他們幸福
    他們不關心其他人的感受,甚至不關心其他人的存在,當遇到挫折和麻煩,總是第一時間就會認為是對方的錯,是某某的問題。自私自利的人認為他們的生活本來就應該享受服務,別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自己並不用付出太多
    覺得沒有人可以比自己得到的更多,沒人可以比自己過得更好
    自私自利的人給人感覺是任性的、自負的、目中無人的、孤立的

    其實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看到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很多人完全不懂愛自己和自私的區別

    還記得好幾年以前流行的一句話一樣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當時很多人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國中的時候學抽煙說因為我喜歡為什麼不可以?高中的時候學人翹課打架時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長大後一無是處每天為三餐奔波,辛苦度日
    這時候說得出只要你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嗎?
    其實一個錯誤的理解和抉擇就會影響未來的路好走與否
    「理解」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時候文字並不是你眼睛看到的中文而已,有時候一句話它包含了非常多的意義,需要用心咀嚼才能夠領悟一二

    愛自己並不是自私,是能夠與自己對話,誏你可以成為最好的人,當你真正開始愛自己時,你會發現你的健康得到了改善,你變得更加幸福,生活有了平衡,而你也真正能夠享受人生中所有的好人與好事
    因為真正的「愛自己」是誏你心中有愛、眼中有善,愛那個變好的自己,而也能接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
    早安~每天不運動越來越胖,不要跟俺說那是愛自己,那叫「懶」
    每天上班打卡,老闆交代的事卻做得一塌糊塗,也不要跟俺說那是愛自己,那叫「沒用心」
    在生活中做著很多很多你做不好的事情,都不要用是因為愛自己、因為接受這樣的自己來說服自己繼續墮落下去⋯⋯
    請你越來越好,這樣才是真正的愛自己~下課🌸

    -
    -

    #內心溫柔的人不一定是得到過很多愛只是她願意相信這個世界很美好罷了

    #相信好的總比相信壞的要來的快樂

  • 愛自己跟自私的區別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4 07:15:00
    有 8,751 人按讚

    我執想證明自己,自尊想表達自己。

    我們現在培養的自我覺察,有助於建立一些謙卑與自我價值交織而成的特質。你不擔心人們會說什麼,反而會過濾別人的意見。你不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反而會淨化自己的心靈,著手自我改善。

    你不會證明自己,反而想成為自己,這意味著外在的想望不會讓你分心,你會有意圖地活在自己的法裡。

    取自《僧人心態》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這摘文雖短,但對我來說異常重要。

    想證明自己的人很多,所以心緒常牽掛著他人的認可,起伏擺盪。我們不斷強調的自我覺察,期待我們能多專注自己,但常被講成自私,透過這張圖表,便能略略知道其中的落差。

    祝願您,能成為自己,內在有個穩穩不動心!

    ... ... ... ... ... ... ... ... ... ... ... ... ... ... ...

    建立信心,而非我執

    【文/ 傑‧謝帝】

    諷刺的是:如果你假裝自己知道一件事,或許你會發現,用在偽裝信心和滋養虛榮心的能量,與用在練習和培養真信心的能量一樣多。

    謙卑能讓你清楚看到自己的優缺點,讓你腳踏實地練習、學習和成長。信心和高自尊能幫助你接受真實的自己,謙虛為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進而努力彌補。別把膨脹的我執與健康的自尊混為一談。

    我執希望自己人見人愛,高自尊意味著別人不喜歡也無妨;我執自認無所不知,自尊則認為可以跟任何人學習;我執想證明自己,自尊想表達自己。

    這張圖表不只區別了膨脹的我執和健康的自我價值,也可以做為增強信心的指南。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現在培養的自我覺察,有助於建立一些謙卑與自我價值交織而成的特質。你不擔心人們會說什麼,反而會過濾別人的意見。你不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反而會淨化自己的心靈,著手自我改善。你不會證明自己,反而想成為自己,這意味著外在的想望不會讓你分心,你會有意圖地活在自己的法裡。

    .

    以上文字取自
    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627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pg/BookLife99/posts/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