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愛比較的人不會快樂作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愛比較的人不會快樂作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愛比較的人不會快樂作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愛比較的人不會快樂作文產品中有7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練健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教師節快樂!將這篇貼文分享給你的老師吧!手寫黑板若造成肩膀不舒服,該怎麼改善!】 👩🏻‍🏫祝全天下的老師教師節快樂!當老師需要滿滿的愛心與耐心,更多時間就是要拿著粉筆寫黑板~~ 😢而你是否會有舉手寫黑板導致肩背不舒服的情況?原因是什麼?一起來看看! 【原因之一:「前臂旋轉角度不足」導致】 肩背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幸福工作坊...

愛比較的人不會快樂作文 在 中青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1:33:50

- 大考前 我所擁有的自信 — 披著衣角略有磨損的褐色風衣,我拎著深灰色且帶有擦痕的背包,依舊揚起精神、眼神帶光地走入教室門口。面容上的鬍子依舊忘了剃,不過專注的時候,連背包裡那備用的刮鬍刀也都被遺忘著,憶起鬍子的存在時,大概除了從他人的口中所說,不然就是午睡時沒睡好(因為不累或睡太飽),而被自己的...

愛比較的人不會快樂作文 在 fleurette | studygram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20:36:15

:一個很可愛但有點冷門的app介紹+一些日常   今天特別想發文但是我的ipad電子筆記文還在構思中⋯太多東西想呈現了,在思考如何呈現才能讓大嘎比較好吸收,於是就發別的啦‪ꔛ‬   今天要介紹的app:@slowlyapp (不是業配不是業配不是業配,有店家邀請我業配但我都咪有~因為...

愛比較的人不會快樂作文 在 嘻魚ㄉ讀書帳?112學測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2:10:38

💚 😢更正:最後一張圖「也是」少數,不是「夜市」少數 今天的文!是我第一次主辦的合作文٩(˃̶͈̀௰˂̶͈́)و (其實也不算是我主辦啦 是仔仔先想到這個好點子的) :「 #大手拉小手高中介紹 」 也就是學長姊向準備選高中職的學弟妹們 介紹自己的學校,讓學弟妹在選擇學校時 不只考慮成績,也能考慮到更...

  • 愛比較的人不會快樂作文 在 練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21:42:43
    有 12 人按讚

    【教師節快樂!將這篇貼文分享給你的老師吧!手寫黑板若造成肩膀不舒服,該怎麼改善!】
    👩🏻‍🏫祝全天下的老師教師節快樂!當老師需要滿滿的愛心與耐心,更多時間就是要拿著粉筆寫黑板~~
    😢而你是否會有舉手寫黑板導致肩背不舒服的情況?原因是什麼?一起來看看!

    【原因之一:「前臂旋轉角度不足」導致】
    肩背不舒服的原因非常多,如果有「疼痛」的話,一定要就醫請專業人士看看哦!

    今天要來看的是其中一種原因,在你提筆寫字時,有可能因為「手臂」關節的活動度不夠,但必須維持手臂抬高的姿勢下寫字,那麼你的肩膀就會呈現比較聳肩的動作,進而造成不舒服。

    而你的前臂活動度旋轉角度大約能夠是幾度呢?

    一般而言,以大拇指朝上為0度當基準,往身體(逆時鐘)旋轉角度大約75度、向外(順時針)旋轉大約是85度,👉🏻拿筆寫黑板大約需要內外50度左右的旋轉角度。

    【可以用一個檢測觀察你的前臂活動度是否足夠—前臂關節活動度檢測】

    ✨動作步驟:
    1. 右手握一隻筆,左手貼著腰際,目的是測試手肘會不會離開身體。

    2. 右手握筆後,前臂左右轉動,活動度足夠的話,手肘不會離開身體。

    ⚠️常見狀況:手肘會離開身體,往外或往其他方向移動。

    【若旋轉角度不足,怎麼改善?手肘自我動態關節鬆動術】
    ✨動作步驟:

    1.雙腿夾住右手前臂,上半身往後倒。

    2.左手施予右手肘內側由內向外的力量,往外推反覆三到五次。

    📍小補充~前面不握拳目的是先鬆動關節,讓關節處在比較好的位置;接著握拳,透過肌肉等長收縮,讓關節比較穩定。

    3.反覆上述動作三到五次,且要用力握拳哦!

    ⚠️注意:
    1.上述為肩膀疼痛,可能導致代償原因,若有肩膀疼痛問題,建議先尋求醫生協助。

    2.動作過程並不會導致任何疼痛,如果有疼痛,也請尋求醫師與物理治療師諮詢!

    所以出演麻辣鮮師的角色是誰?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也將這篇貼文,分享給你的老師吧🥰🥰

    (像這樣的愛情~讓我不能~總一個人又哭又笑)

    【😀💪🏻好健康時間—我還有問題想知道!】

    如果你有任何動作上的問題,除了留言私訊詢問外,也可以加入「練健康」官方line好友,直接傳動作影片、或是問問題,請相關專業人士幫你解答!

    或者你想知道其他更詳細訓練動作或是動作改善解法,加入官方line就能直接收到更多,讓我們一起越練,越健康!

    資料來源:
    1. Morrey,BF. Askew LJ. Chao EY: A biomechanical study of normal functional elbow motion, J Bone Joim Surg Am 63:872. 1981.)
    2.
    圖片來源:
    1. 周佑政《謝震武、謝祖武傻傻分不清?「韓粉」出征鬧笑話》
    2. 葉君遠《謝震武、黃子佼一再值得信賴 蟬連多年最受信賴藝人獎》
    3. 麻辣鮮師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tPadjPbJ4

    影圖製作|文編
    動作示範、審核|鄭宇劭物理治療師 Cheng Yu-Shao Physiotherapist
    總編輯|農經金正恩

    #教師節 #教師 #麻辣鮮師 #手臂 #黑板 #健康是練出來的 #肩膀訓練 #肩膀 #三角肌 #飛鳥 #槓鈴肩推 #臥推 #深蹲 #練健康動作資料庫 #謝祖武 #謝震武 #shoulderpress #militaryshoulderpress #肌力訓練 #物理治療

  • 愛比較的人不會快樂作文 在 葉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6 21:52:50
    有 1,683 人按讚

    認識林婉瑜,
    是因為我們一起參加了一個作家的交流參訪活動,
    記得那是一個要住在外面的,三四天的活動,
    所以我跟林婉瑜曾經一起去腳底按摩。

    在林婉瑜之前,
    我從沒固定追蹤過一個詩人,
    (可能蘇東坡跟杜甫的詩會勉強背出幾首)
    但她是一個非常非常特別的人,
    不只是寫出來的詩,
    而是整個人,
    是那種讓人想要知道她今天做了什麼的那種人。

    林婉瑜最近出版了散文集<可能的花蜜>,
    聽她說,因為出版日期是6月18日,
    剛好在疫情封鎖當中,
    也因為疫情關係,
    實體書店都沒有進書。

    我好想吶喊:
    各位書店的採購們,這不合理啊,
    天上的詩神正抓著頭走來走去,感覺不開心!!

    以下,如上次訪談艾加凱磊那樣,
    我跟林婉瑜也作了一次線上來回的訪談,
    分享給你們--

    1.
    葉揚:
    有許多人對於詩人的日常生活,有各種幻想,
    是否能談談同時當著詩人的妳,在生活中實際的樣子?

    (會問這一題,
    是因為不論是當母親或是當妻子,
    都是很實際的事,
    以我的例子來說,我每天睡醒的第一件事,
    就是花時間在廚房裝水,做二十顆冰塊……)

    林婉瑜:
    一開始被稱為「詩人」其實是不太習慣的,
    那是一個穿長袍馬褂眺望遠方的我嗎?
    是一個浪跡天涯冒險不羈的我?

    有空的時候,我會開車到高速公路兜風,
    放眼望去、前方沒車的時候,
    把油門踩到底,
    把自己喜歡的音樂開得很大聲。

    還有我會去買花,一週一次,
    買厄瓜多進口玫瑰搭配美國大康乃馨,
    進口花卉的飛機都是禮拜一飛抵台灣,
    所以禮拜一去可以買到最新鮮的。

    厄瓜多玫瑰花瓣多層繁複,
    開起來碩大無朋,簡直像牡丹那樣隆重澎湃的感覺!
    買回家以後,慢條斯理整理那些花,
    搭配顏色、修剪裝瓶,
    是讓自己平靜、沉澱的過程。

    2.
    葉揚:
    與妳剛認識時,
    妳曾提起妳妹妹生病的故事,
    當時讓我印象深刻,
    是否可以多談談,
    妳的妹妹給你帶來的影響?

    林婉瑜:
    我的妹妹從小讀書都是第一名,
    就連身高都比我高出許多,
    她考上台中女中時,
    比女中的錄取分數多了二十多分,
    不過,後來她因為重度憂鬱和一些心理因素,
    沒有讀完女中。

    2014年,
    我寫了〈世界的孩子〉這首詩,
    送給孤單的人。

    希望像妹妹這樣流離無依的靈魂可以感受到:
    每個人的存在都是與眾不同的,
    都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都是被祝福的。

    〈世界的孩子〉這首詩,有這樣的詩句:

    我也是被愛的
    被整個世界所愛
    被日光所愛
    被層層襲來的海浪所愛
    被柔軟適合躺臥的草地所愛
    被月光以白色羽絨的方式寵愛
    被夏夜晚風這樣吹襲
    幾乎要躺在風的背面一起旅行

    雖然經常
    孤獨地哼歌給自己聽
    我是世界的孩子
    有人喜愛的孩子

    (這讓我想起,
    羅比剛轉進一個新的幼兒園時,
    沒有朋友的時候,
    他也經常唱歌給自己聽,
    羅比說他唱的都是挪威的森林。)

    3.
    葉揚:
    妳是我心中的好心情作家,
    讀妳的文字,能讓人不由自主地愉快起來,
    妳曾經感到茫然,人生無以為繼嗎?

    林婉瑜:
    一開始寫詩的頭幾年,
    因為剛好也是我媽媽生病後來過世的過程(罹患癌症),
    那時期的我習慣性失眠,挫折感很深。

    常有朋友或讀者提到,
    我的詩帶給他們溫暖和撫慰、力量和快樂。
    在我書寫的過程中,
    我創造出來的詩句,
    其實首先是安慰、鎮定了我自己。

    我創造了詩中的情境,
    主要是去擁抱當時有點疲憊、失落的自己。

    記得有一次,
    妳傳了一篇妳在雜誌上看到的訪談給我,
    是性侵受害者談到我的詩,還有手抄我的詩的照片。

    偶爾,我會去IG瀏覽讀者分享我的詩文。
    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其他人的生命裡產生意義,
    那種感覺是特別的。

    葉揚:
    在壞日子裡,妳都做些什麼事情?

    林婉瑜:
    20歲的時候遇到困境,
    容易陷入長時間的低潮;
    現在受困的話,
    比較想讓自己冷靜下來,
    去分析為什麼不順利、癥結在哪、如何解決。
    因為希望自己早一點回到好的狀態。

    4.
    葉揚:
    妳的先生「江」的職業非常有意思,是調查官,
    關於這個事,可不可以多說一些呢?

    林婉瑜:
    當我的親友知道江是「法務部調查局」的調查官,
    他們問過、說過的話像是這樣的:

    「工作內容會不會危險?」
    「可不可以幫我調查某工廠?」
    「我想報案。」

    葉揚:
    哈哈哈,我看到他,
    可能也會忍不住想要報案。

    林婉瑜:
    大約20年前,
    江考上「調查局特考」以後,
    在展抱山莊受訓一年,
    然後分發。

    葉揚:
    在展抱山莊受訓時都學些什麼呢?

    林婉瑜:
    法律,射擊,游泳,擒拿,行動蒐證等等……

    #好想一家三口去學這個啊

    葉揚:
    那麼,當初你們是怎麼認識的呢?

    林婉瑜:
    我們是透過朋友的介紹認識。

    我還記得,我和江見面以前,
    介紹我們認識的朋友對我透露:
    「江先生是公務員,在調查局工作。」

    我還擔心地反問朋友:
    「他會不會呆呆的?」

    朋友回答:
    「不會喔,江先生蠻活潑的。」

    他做過府會組(市政府和市議會)組長、北區組長。
    他們有時去做一些調查工作,
    其實是需要隱藏自己的身分,假裝成路人,
    所以他不喜歡我在臉書曝光他的照片。

    5.
    葉揚:
    江先生是否曾經在家庭生活中,
    發揮他強大的調查能力?

    林婉瑜:
    因為工作上經常在辦案,
    所以拿有關法律的事問他,
    他多少會知道,可以給一些蠻實用的建議。
    然後他很會找東西,
    家裡大大小小一時之間找不到的東西(鑰匙、印章、眼鏡等等),
    要他去找,很快就找到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工作上需要去搜索的關係XD

    6.
    葉揚:
    妳的家人理解詩人這份職業嗎?

    我不是來自書香世家,
    父系家族的長輩或親戚中,
    有商人、有工廠主管、有土木工程師、有電腦工程師,
    完全沒有藝術創作者或寫作者。

    我父親年輕的時候擔任「可口奶滋」餅乾廠的廠長,
    他曾經帶我們去參觀餅乾工廠,
    對我來說,有一部分童年回憶是充滿餅乾香甜的氣味。

    我的母親是家庭主婦。

    他們不瞭解文學,
    也許可以這樣說:
    他們會比較瞭解具體實際的部分,
    譬如,我的詩被收入國文課本裡、作為課文,
    或者我幫哪個歌手寫了歌,
    這種比較具體的事件,
    他們比較能理解。

    創作的技巧和內容,
    比較抽象內在的部分,
    他們就很陌生。

    葉揚:
    家人曾經反對妳當一個詩人嗎?

    林婉瑜:
    我爸很妙,
    我跟他說,
    接下來我的詩會和一個電視劇合作,
    他立刻問我:
    「你要去演戲了?」
    完全狀況外。

    不過相對的,
    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我還蠻享受自己一個人在創作的世界漫遊,
    不需要身邊的人更多關心,
    也不需要干涉或慰問,
    就讓我自己一人去完成它。

    7.
    葉揚:
    妳在文中經常提到自己的三個孩子,
    對妳來說,孩子的意義是什麼?

    林婉瑜:
    其實孩子出生的頭幾年不太適應,
    尤其老大知霖嬰兒時期特別沒安全感,
    24小時都要看到我,否則就哭鬧。

    當她學會爬以後,把她放到遠處,
    也會無時無刻朝我爬過來……
    那時覺得好崩潰啊,
    常在心裡對她說:「離我遠一點啦!」
    很想有自己的時間。

    她11個月大的時候,
    曾經誤吞ㄇ字型訂書針,
    送到急診室取出來;
    國小時曾經連續發燒11天住院……

    現在她高二,身高和我一樣高了,
    讀衛道中學的甲班,未來想念理工。

    回想他們幼小的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
    時間慢慢的賦予他們、贈與他們個體的獨特性,
    譬如知霖從一個啼哭黏人小怪獸,
    變成一個喜歡看英文小說的街舞社社長。

    老二貝貝經常被學校派去參加作文比賽。
    老三小龍很喜歡數學,
    有一次他在一張紙上畫了很多神祕圈圈和符號,
    說:「這不是十進位,這是極進位!」

    這些都讓我覺得很妙。

    我覺得,孩子會帶我們看到不同的世界。
    一開始以為孩子會像我們,
    後來發現,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個體,
    對一件事,他們的理解或表現,
    有可能是我們完全沒想過、沒預料到的。

    譬如現在看到知霖的物理很好,覺得很神奇,
    我以前上物理課都在發呆,
    只看得懂課本封面的物理兩個字。

    8.
    葉揚:
    我的孩子前幾天開始上小學了,
    他要去的那個學校裡有什麼,
    會遇見什麼樣的人,發生怎樣的事,
    我們都無法預料。

    對於即將要展開新旅程的,幼小的孩子,
    這件事妳的想法是什麼呢?

    林婉瑜:
    我常覺得,
    你對羅比說的話、你和他相處的方式,
    對小朋友來說是很有啟發性的。
    羅比是個幸福的小孩、很有創造力的小孩。

    我想到一首我的詩〈童話故事〉。

    這首詩對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
    提出現代觀點的思考,
    曾經被美國Connecticut大學的詩歌翻譯期刊譯為英文,
    也收錄在三民書局的國文課本中、成為課文,
    我想羅比可能也會覺得有趣:

    〈童話故事〉

    1
    小紅帽最介意的是
    她其實喜歡
    藍色的帽子
    可是奶奶說 女生要戴紅色

    2
    睡美人蠻累的
    只想繼續睡
    偏偏就有人一定要來吻她

    3
    自從村民知道
    誠實的樵夫獲得了金斧頭銀斧頭
    現在湖底都是
    村民們丟的斧頭

    4
    第一隻小豬 蓋了海砂屋
    第二隻小豬 蓋了輻射屋
    大野狼從煙囪掉進第三隻小豬家的火爐
    所以第三隻小豬的房子
    成了凶宅

    5
    青蛙王子不太適應 和公主的婚姻生活
    他想變回從前那隻青蛙
    那隻單身的青蛙

    6
    放羊的孩子大叫︰「狼來了!狼來了!」
    只是這次
    沒有任何人相信他說的話

    狼慌張的跑到同伴身邊說︰
    「怎麼辦?我剛剛看到一個人類!」

    7
    龜兔賽跑的獎品是
    一箱紅蘿蔔
    所以烏龜又從終點慢慢的 把紅蘿蔔扛回去
    交給在路邊睡覺的兔子

    #好有意思的詩
    #想到烏龜爬半天最後得到紅蘿蔔
    #那無奈的感覺如此鮮明啊

    後記:

    除了詩以外,
    我也很喜歡讀林婉瑜跟孩子的紀錄,
    比如說:

    她的大女兒知霖曾經在週記上寫過:
    又要段考了,好煩喲,
    如果段考是一個人,
    我要揍爆他的臉。

    還有小龍喜歡一個女同學,
    他的說法是:
    那個女同學的臉可愛,
    肩膀也可愛!

    這些文字都收錄在她的新書〈可能的花蜜〉中。

    而自從林婉瑜講述了她離世的母親,
    不瞭解文學但很支持她的父親,
    她與三個孩子的奇妙笑語,
    跟調查官之間的愛情鬥智,
    她就成為我,
    無論如何會繼續追蹤的創作者。

    最後分享我特別喜歡的,
    關於林婉瑜在婚前去相親時遇到的故事:

    F男:
    他是和媽媽一起出現的,
    他遞上名片自我介紹,
    可能因為我說話的聲音小,
    每當我回答什麼,
    他媽媽就會把頭壓低、把臉湊過來,
    想聽清楚我說的話。

    短暫半小時談話,
    氣氛因長輩的過度關心而緊張了起來,
    只要男人說了什麼,
    他媽媽的眼光就掃射向我,
    等待我的回答,
    並且不時湊過來看我的表情,
    像是分析我的話語成分般審視著我。

    我想到電影《Men in Black》裡的「雙頭男」,
    F男脖子上也有兩個頭啊,
    大頭是他、小頭是他媽媽。

    如果F下次約我見面,
    他媽媽一起出現也不用意外。
    一起看電影的話,
    想必他媽媽的頭會湊過來吃他的爆米花、喝我的可樂。

    #可能的花蜜 #林婉瑜
    #這本可愛的書歡迎大家上網路書店支持喔

  • 愛比較的人不會快樂作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2 08:42:45
    有 1,267 人按讚

    出了《#過度努力》這本書後,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想寫這本書呢?」
    ⠀⠀⠀⠀
    其中的一個理由,可能是因為,我看到很多人(包含我自己),拼命地「要有用」--
    ⠀⠀⠀⠀
    然後,用「我有用」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換取愛、避免被拋棄。
    ⠀⠀⠀⠀
    也用這樣的方式建立關係。
    ⠀⠀⠀⠀
    所以,我很想寫一本書,討論的不是方法,不是「怎麼解決」,而是用來關心「我們自身的感覺」,用來「學會無條件地肯定、接納自己」。
    ⠀⠀⠀⠀
    純粹地感受就好,純粹地理解就好,或許有的時候,純粹取悅自己就好。
    ⠀⠀⠀⠀
    那種快樂,難以替代。
    ⠀⠀⠀⠀⠀
    也和大家分享這篇文章。
    ⠀⠀⠀⠀
    ------
    【「有用」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嗎?】
    ⠀⠀⠀⠀
    「爸媽一直不希望我玩樂團,我現在是大學生,爸媽覺得我玩音樂這件事『玩物喪志』,甚至跟我說:『玩樂團有什麼用?你可以靠玩樂團找到工作、養活自己嗎?』
    ⠀⠀⠀⠀
    對我爸媽而言,『有用』實在太重要了。」低著頭的他,抬起頭來看我。「我的父母一直灌輸我,要做『有用』的事,當『有用』的人,因此,我也一直聽他們的話,考上他們覺得有用的學校與科系。但如果我想做的,是他們眼中『沒用』的事,那是不是代表,我就是『沒有用』的人,就是『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的人?」
    ⠀⠀⠀⠀
    說完這段話,他的眼眶紅了;而我,坐在他的對面,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
    ———————
    ⠀⠀⠀⠀
    「以後,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
    ⠀⠀⠀⠀
    我還記得,小時候寫的作文當中,老師規定,如果是「勵志」的題目,要用一個「拋頭顱、灑熱血」的句子,做為這個作文「完美」的結尾。回顧我小時候,我曾經想過,我未來的夢想是什麼:「我想要賺很多錢,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
    ⠀⠀⠀⠀
    什麼是「有用」?可以賺很多錢是「有用」,可以被他人、社會肯定,是「有用」。要怎麼「有用」,其實很模糊,但是「賺很多錢」、「被他人肯定」,似乎就是個很「實用」的檢視指標。但不知為何,想到這個目標時,覺得空空的,沒有什麼認同感。
    ⠀⠀⠀⠀
    ⠀⠀⠀⠀
    隨著年紀慢慢增長,我也發現,原來「有用」這件事,對於我的人生,居然具有這麼大的影響與意義;而「有沒有用」,也成為決定我是否是「有價值的人」的指標。因此,有一段時間,我極力追求他人的肯定,希望自己能夠達到一些成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
    ⠀⠀⠀⠀
    後來,在一次機會中,一位老師對我說:「但實際上,你的存在,就是你的價值所在,你並不需要費力去證明什麼」時,我覺得根本就是聽到了一個「天方夜譚」:
    ⠀⠀⠀⠀
    ⠀⠀⠀⠀
    「我什麼都不用做?我的存在,就是價值?你開玩笑的吧~~」
    ⠀⠀⠀⠀
    ⠀⠀⠀⠀
    對當時的我而言,盡力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有用的,才代表自己是有價值的;才代表自己是值得被愛、不會被遺棄的。
    ⠀⠀⠀⠀
    ⠀⠀⠀⠀
    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我,是相當辛苦的:我追求著他人的肯定,為了他人與自我內化的標準孜孜矻矻,每一次達標,我因此暫時覺得安心;然後,等待下一次的「標準」與「重新被檢視的焦慮」降臨:檢視我是否有用、是否值得被愛。然後,我需要一次一次的,證明,達標。我很少有機會享受,自己努力過後成果的甜美。
    ⠀⠀⠀⠀
    ⠀⠀⠀⠀
    我很謝謝在我念諮商所時,這位老師願意告訴我這件事。他讓我重新思考關於自己的生命意義,以及,我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當我發現,原來我真的可以不需要這麼努力,也能愛我自己時,第一次,我能夠對自己說:
    ⠀⠀⠀⠀⠀⠀⠀⠀
    ⠀⠀⠀⠀
    「嘿,你做得很好,你辛苦了。」
    ⠀⠀⠀⠀
    ⠀⠀⠀⠀
    不管你對別人而言有沒有用,我都愛你。你不需要費心地追求、達到每個人的標準;你大可以做著別人眼中覺得無用、而你覺得會讓你快樂或有意義的事情。你可以用自己的標準生活著,不需要活在害怕、恐懼與焦慮裡。因為不管如何,我都愛你。
    ⠀⠀⠀⠀
    ⠀⠀⠀⠀
    於是,我開始嘗試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後,真正的,感受到快樂。
    ⠀⠀⠀⠀
    *********
    ⠀⠀⠀⠀
    有的時候,要擺脫父母他人與社會的標準、期待,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自我懷疑,甚至,也會因而否定自己;或是,因為壓力與「不確定自己可以做對決定、負自己生命責任」的焦慮,於是只好選擇迎合;而這個過程,最讓自己痛苦。
    ⠀⠀⠀⠀
    ⠀⠀⠀⠀
    那麼,我們能不能開始學著不壓抑、開始感受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能有「選擇的自由」,並且培養自己「負責任」的能力?不管有用、沒用,只要這件事不會傷害任何人,我們能否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選擇,然後,自己負責?
    ⠀⠀⠀⠀
    ⠀⠀⠀⠀
    我能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無條件的;而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或是我做到什麼?
    ⠀⠀⠀⠀
    ⠀⠀⠀⠀
    我想要這樣愛著自己,而我也還在學。
    ⠀⠀⠀⠀
    *********
    ⠀⠀⠀⠀
    我是一個心理師,也是一個樂團主唱。
    ⠀⠀⠀⠀
    ⠀⠀⠀⠀
    嚴格來說,「樂團主唱」這個身份,是我從大學開始、生命與生活的一部份,或許比心理師的身份,影響我更加深遠。
    ⠀⠀⠀⠀
    ⠀⠀⠀⠀
    我也遇過,有人會因為我樂團主唱的身份,質疑我身為心理師的專業能力;又或者,因為我參加許多跨界的活動,讓某些不認識我、從未跟我有任何專業交流的人有一些想像:「身為心理師,這樣不專業。」
    ⠀⠀⠀⠀
    ⠀⠀⠀⠀
    我不諱言,曾有一段時間,我對於這樣的聲音非常在意;我很害怕被人覺得不專業、不努力,「譁眾取寵」,這可能是我最根本的恐懼之一。但我又無法掩蓋自己內心的聲音:我有好多想做的事情,我也有很多興趣;我的生命,不僅只有「心理師」這個專業角色而已。
    ⠀⠀⠀⠀
    ⠀⠀⠀⠀
    那時,我平衡這兩個身份的方法,是把自己分裂成兩個:一個是周慕姿心理師,一個是樂團主唱。讓這兩個身份互相不打擾,是我避免自己「被說話」的方式之一。
    ⠀⠀⠀⠀
    ⠀⠀⠀⠀
    後來,我慢慢學到一件事:「每個人都會有對自己與他人的想像與期待,只是,那些期待與想像的外在聲音,可能並非是你想要選擇的生活方式。」
    ⠀⠀⠀⠀
    ⠀⠀⠀⠀
    由於我身為心理師的角色,比較為人所知,或許就會有一些期待與想像放在我的身上:「身為周慕姿心理師,你應該是什麼樣子?」
    ⠀⠀⠀⠀
    ⠀⠀⠀⠀
    只是,在這個找尋、嘗試、面對自己及和世界碰撞的過程中,我才知道:
    ⠀⠀⠀⠀
    ⠀⠀⠀⠀
    「原來,我不只是周慕姿心理師;我是周慕姿。」
    ⠀⠀⠀⠀
    ⠀⠀⠀⠀
    我不只是個心理師,而是獨一無二的,我自己。
    ⠀⠀⠀⠀
    ⠀⠀⠀⠀
     要放棄他人的標準、建立起自己的標準與方向,是一件很不容易、也可能會讓人焦慮與恐懼的事;只是,我們總能從那些「想要」—對我們重要而有意義的事情中,透過這些「美好」,成為滋養我們生命的活水;在碰撞與失敗中,一次次修正,找到屬於我們的標準:
    ⠀⠀⠀⠀
    ⠀⠀⠀⠀
    不僅是只有理想,而也有已經「理解現實」的過盡千帆與安在。
    ⠀⠀⠀⠀
    ⠀⠀⠀⠀
    這也是我寫下《過度努力》的原因之一:我們能夠學會欣賞自己、接納自己的感受,重視自己覺得「有用」、而別人可能覺得「無用」的事,建立起自己的標準。
    ⠀⠀⠀⠀
    ⠀⠀⠀⠀
    我們的心,終有機會可以靠岸。
    ⠀⠀⠀⠀
    ⠀⠀⠀⠀
    因此,我想寫下這篇文章,向生命中那些對他人「無用」、而對我們「有用」的美好,致敬。
    ⠀⠀⠀⠀
    ⠀⠀⠀⠀
    註:文中所提人物事件,均經大量改編,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註二:我的樂團名稱: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是一個唱台語、會甩頭的民謠金屬樂團,附上我們近期推出的專輯與MV:
    ⠀⠀⠀⠀
    #噤夢 博客來:reurl.cc/R1x2m6
    #孤燈微微 MV:reurl.cc/14VboV
    #念伊人 Live MV:reurl.cc/2bevnm
    ⠀⠀⠀⠀
    還有我的新書:《過度努力》:https://reurl.cc/L06nla
    敬請支持 ❤

  • 愛比較的人不會快樂作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9-24 19:00:02

    [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心理學研究裡面,有一個方向叫做「本體感覺心理」;也有說法叫做「體現認知」。

    它主要指的就是喔,一般我們傳統的認為,都是覺得我們是先有情緒,然後才有行為,也就是說你先有「開心的感覺」,然後才會做出「開心的行為」。

    然而呢,在「本體感覺心理」或「體現認知」裡面告訴我們,這樣子的情緒,跟行為之間的影響啊,它可以是反過來的。

    也就是說,你可以先做出跟「開心」有關的行為,然後去影響你的情緒;甚至於有更多的研究告訴我們,這種喔「透過行為改變心情」的一個途徑,會是更快、更有效的。

    其實呢,關於這方面的研究裡面喔,有一個很經典的研究,這個經典研究就是哦,實驗者他要求兩組人,來加總一串數字。

    其中一組人,叫他們在加總數字的時候,皺著眉頭;而要另外一組人,一樣在加總數字的時候,面帶微笑。

    然而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單純只是去操弄這個「臉部肌肉」;一個是皺眉頭,一個是面帶微笑。竟然啊,會影響到參與實驗的人,對於這個數字加總的這個測試,的難易度評估。

    皺眉的那一組,覺得這些題目需要比較花費心思、需要比較辛苦,才能完成同樣難度的一個數學題目。

    另外一個研究更有趣喔!實驗者叫參與者,去凝視電腦螢幕上移動的物件,並且指出那個物件,對他們有沒有吸引力?

    而這個螢幕上面顯示的是什麼呢?螢幕上面顯示的有些東西,是上下移動。

    那你看哦,當我們在看著上下移動的東西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跟著點頭;而有些東西是左右移動,當我們看著左右移動的東西的時候,我們會跟著搖頭。

    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受試者普遍比較喜歡「上下移動」的東西。

    然而呢,當我們在做上下移動的動作的時候,其實你也是用你的身體,不斷的在說「是」;而搖頭呢,就是讓你的身體,不斷的說「不」!

    所以呢,談到這些例子,在你聽到這一段錄音的今天,是禮拜二。可能呢,一周的工作開始,已經在昨天開始了!

    然而今天的你,在經過昨天很多的會議跟討論之後,可能就要如火如荼的進入「執行」的過程。

    在執行的過程當中喔,情緒難免會有起伏,難免會有一些不順利、不順心的地方,那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用意志力,去調整自己的心情,其實往往是徒勞無功的。何不做一些讓自己比較容易開心的「動作」呢?

    比如說,伸展你的肢體;比如說,把頭抬起來;比如說,把胸膛挺出來。

    儘管眼前的困難仍舊在,但是你相信我,透過這些行為的改變,你要去改變你的情緒是容易多的。

    就像我經常在課堂裡,會跟同學們分享一個有趣的繞口令。這個繞口令就是哦,「你是因為唱歌而快樂,還是因為快樂的唱歌呢」?

    然而不管你是因為哪一個,只要有一天,你發現自己不快樂,你可以先唱歌!畢竟改變行為,要比改變情緒來得容易、快速很多。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7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如果你想要讓文字,成為你最好的朋友,無論是你想要透過文字,去傳遞你的影響力;還是你只是想透過書寫,讓你的心情、讓你的內在的很多狀況,得到一個整理跟爬梳。

    那麼12月7號的這一門【寫作小學堂】,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這一門課呢,由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兩位老師陪伴你,回到文字跟書寫的本質;讓「寫作」成為你人生最好的朋友。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名額已經在倒數了!然而12月份的這一門【寫作小學堂】,也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寫作小學堂】。

    如果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所以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相關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期盼我能夠在12月7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