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意識混亂醫學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意識混亂醫學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意識混亂醫學英文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李國璋 國民黨新竹市長初選候選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蔡總統,換內閣還是要換指揮官? 日前出身自民進黨扁政府的官員陳錦煌醫師向執政的民進黨提出建言,因台灣本土疫情死亡率高,希望蔡總統能「換」一個懂醫療的指揮官。 陳醫師台大醫學系畢業,曾擔任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在衛生署擔任過社區健康營造諮詢委員、九二一震災重建委員會執行長以及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
意識混亂醫學英文 在 李國璋 國民黨新竹市長初選候選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蔡總統,換內閣還是要換指揮官?
日前出身自民進黨扁政府的官員陳錦煌醫師向執政的民進黨提出建言,因台灣本土疫情死亡率高,希望蔡總統能「換」一個懂醫療的指揮官。
陳醫師台大醫學系畢業,曾擔任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在衛生署擔任過社區健康營造諮詢委員、九二一震災重建委員會執行長以及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更在2011年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陳醫師所提出的肺腑之言,期盼蔡總統能聽進去!
此外,民進黨前不分區立委、耶魯博士、政治學教授郭正亮也點出防疫的關鍵問題。綠營內部及支持者不信任防疫指揮中心的壓力快炸鍋,更導致蔡總統要上親綠電台去安撫,顯然支持蔡英文的人對防疫作為已逐漸不耐煩及產生負面評價。
民進黨不乏公衛及防疫專家,例如 #副總統賴清德、#前副總統陳建仁,我相信他們在疫情死亡率偏高的此時,都應該挺身而出,來主導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決策。
陳時中指揮官被批評不懂公衛、醫療,不接受接受防疫專家建言,用政治思考、用意識形態來決定防疫政策,許多人深有同感。3+11已經造成台灣本土疫情大破口,疫苗政策錯誤更讓台灣防疫整個荒腔走板大崩壞,台灣人民僅依靠國外援助才有疫苗可打,近期總統府、衛福部竟大言不慚的說民間買疫苗政府是「#一路開綠燈」,讓 #鴻海郭台銘、#永齡基金會 感到不解,逼得郭台銘要求見蔡英文總統。
既然民進黨蔡英文總統有意調整當前的防疫隊形,那就請蔡總統大刀闊斧、大破大立,任命懂公衛、醫療的專業人士,出馬整頓一片混亂的防疫隊形,不要再讓台灣人民每天都因為防疫破口而喪失性命。
蔡總統,請以蒼生為念,救救台灣人!
📣六月十八日最新疫情
本土確診病例數187例
死亡個案21例
境外移入1人
#致死率過高
#超前部署原來都是假的
#防疫請勿過度自信
#用科學防疫
#不要用政治偏見來防疫
#台灣需要疫苗 #人命關天
#期盼國產疫苗早日進行第三期實驗
#換內閣 #換指揮官
#最佳防疫隊形
#新竹市議員李國璋與您齊心防疫
意識混亂醫學英文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神父的鹽
三普稱武漢肺炎為Chinese Virus,這其實在無意之中,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在國內有一群華腦稱,「武漢肺炎」是歧視,咱們的三普大已經直接稱是Chinese Virus了,這些華腦紛紛都閉了嘴.
也許是太過震驚,也許是民族性使然,支配台人很容易,遇到美帝就龜縮了,其實Chinese是一個特殊詞彙,國內媒體紛紛翻譯川普指的是中國,別無其他,有志一同的.
米國不久即補上「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除了物資交換外,台美今後也將在藥物、疫苗開發,以及各項防疫及抗疫措施方面加緊合作,顯然,提高了台灣的地位,並加強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事實,相比中國慫恿各國將台灣當作中國的一部分,視為疫區,米國在指控Chinese Virus的時候,台灣不包括在其中,反而是一同解決問題的夥伴.
在正常的情況下,字尾+ese,用於形容詞和名詞,泛稱國家或地區的人or語言,Japan就是Japanese,偏偏,套用在中國,就出現不太正常的問題,China->Chinese的轉換,中間會出現一大串壓縮包,出現「華人」或「中華」這個群集,這些等於China又不等於China,是中國人又不是中國人,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壞事發生的時候,比如有人指稱病毒來自中國(Chinese),他們會跳出來說這是歧視,因為泛射到了我,例如一位華裔醫師說,
「我對於川普使用『中國病毒』的字眼感到非常恐懼,這顯現出他的種族優越主義和仇外心理,既然美國總統決定走這條黑暗的仇恨之路,那麼國家將陷入嚴重的麻煩.」
Chinese包括中國與中華,中國人的、華人的,這樣子,當有人指稱中國的,華人就會跑來護航,但是當中國指控米國把病毒傳給他們,這些人都噤了聲.
照理說,Chinese應該出來嚴厲指控China,做出區隔性,認為他們這樣不實的指控,會造成米國華人的困擾,彷彿是我們Chinese在指控米國,而我們亦是米國人,但似乎,凸顯Chinese與China不同之處的機會中,Chinese並沒有發出顯著的聲音.
Chinese這詞,顯然像是中間選民一樣的詞彙,China做壞事的時候,Chinese出來圍事,理據是會指涉到我,而不是我幹的,我不是China,但我不是China這件事,又不會特意強調,要讓人隱隱感知,當China發出強國的影響力,Chinese顯然與有榮焉,認為給自己增加面子,而Chinese本身相較China人,又有一點優越性,簡單來說,就像是China的保母.
我們可以看出,Chinese對China,幾乎沒有免疫能力,China的危害基本上已經擴張到全世界,並且開始動搖真實,Chinese的表現就很尷尬,除了無法抗拒統戰,逐漸被滲透,替代,因為China也是Chinese阿,一方面卻對於他們的影響力有著深深的誤解,認為那是增加自己的榮光.
Chinese群集基本上,已經淪為China的工具,由於他基本上,自認和China不太相同,當China發生各種醜聞,落後的文明,會予以切割,所以經常會以一種無害的姿態,框架他人以Chinese認同,認為素不相識的人,理所當然是Chinese,而不容他人否認,一否認,便形同觸怒自己的認同,觸怒自己.
這種類似China硬要框架他人為自己的一部分,並且予以家暴,不同甘,但是要共苦,可以定義為同樣性質的軟性暴力.
台灣,礙於國際現實和殖民歷史,也會選擇Chinese這種稱呼,甚或有人當作自我認同,認為是較無害的,或者較為接近自己,但事實上,最後的結局都是走向China.
在外國人眼中,Chinese就是China,而儘管,一些早已遠離中國和中國無關的人,因著自爽,或著懷鄉情結,甚或一股「莫須有」的迷思,認為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和China臍帶相連,硬是擠到Chinese裡面去,認為是一種是也不是,好的屬性歸我,壞的屬性不屬於我,的空間之中,而非創造貼近自己的族群的詞彙,或新的認同,假設「華」好了,也可以是Hua,或是Flower之類.
他們不會將這種自爽或情結加以容納或動搖到自己的語意,認知,解讀,認為我就是單指China,無關的意識不要滲入,無關的人不要對號入座.
而有趣的是,說到歧視,羊城晚報幾年前,刊載過一篇「我是中國人不是Chinese」,說-ese的用法,被英國人用來說「低等的、不重要的、弱小的、怪異的、帶有疾病的種族」,換句話說,這是另一種意識,認為使用Chinese本身是對中國人的歧視.
在台灣,某些活在迷思裡面的人,會認為Chinese = 華人 = 中國人,但我不是大陸人,例如某位網紅說的,別人問你是不是Chinese,要承認,因為這是事實,然後說自己會加我是台灣人,來自台灣.
言下之意,就是把整個台灣,框進去Chinese裡了,是在其下的概念.
並且指揮其他人,你不可以否認自己是華人,是Chinese,有些是事實的東西,「不能用不理性的說不是,只能接受.」
並指稱他人無知,自己遭到網路霸凌.
基本上,這就跟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是中國的一部分,你不可以說不要,你必須接受,是一樣的想法,一樣的概念.
這種想法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霸凌.
「我們可以很驕傲的大喊『我們是台灣人』不可否認我們同時也是華人(中國人)」
她說,這樣的觀點,近乎於白癡.
Taiwan not China.
Taiwanese not Chinese.
蔡英文說,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認同而道歉.
但顯然,有一群華國巨嬰,不分男女,又笨又壞,解讀為,自己的認同,不需要道歉,反而要其他人的認同,向自己道歉,而他們的認同,偏偏又是病態的,強加在其他人身上,以為是一種事實,甚至要其他人不准否認.
他們終究是在別人的家裡,要其他人為欺負這個家的流氓和自己做考慮,她是認同流氓,而不是家,把自己的家當作流氓的一部分.
我們講難聽點,這種就叫做寄生蟲的思維,brother.
川普一席話,無疑戳破了他們妄想和謊言,雖然不能說沒有歧視的風險,但是「反歧視」的概念,神父認為,不能凌駕「真實」,正是因為有一群人,為所欲為,隻手遮天,進而動搖世界上眾人認知的「事實」,另一群人放縱,甚至加以維護,所以,人們不得不捍衛真實,指出真相.
在正常的情況下,「反歧視」是正確的,他是一種去指涉性,「去意識化」,這個病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換句話說,藉由歸屬任何一個人,使得原本指涉的對象,去除責任.
然而,這也連帶的消除他們所欲的目標「反歧視」、「去汙名化」以外的,如事實,人們的認知,認知來源,認知權利,你知道的,命名,是一種按圖索驥,也就是人們最基本的,賴以追索的工具,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至少你知道來自哪裏,這都能幫助你認知到那個不明的東西是「什麼」,依此,減少恐慌,或有所行動.
在第三世界的國家之中,甚至文明或經濟水準,相對低落的貧窮地區,2019-nCoV,基本上是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脫節的,新型冠狀病毒,更是對一般人起始認知沒有絲毫的幫助,一個新的東西,冠狀的東西,除非你具有先備的醫學知識,否則,最初你會對他一點認知也沒有,反而只是在告知他們放棄警戒,或不要去探索.
武漢肺炎、香港腳、日本腦炎,就非如此,甚至中東呼吸道症候群、伊波拉病毒、德國麻疹,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一個來源地簡單的命名,可以幫助你立即、迅速的確立,該病症的存在.
當我們有一個簡單索引來源,這可以幫助我們擴大認知網路,無論是來自他的故事性,或是燃起興趣,關於知的嗅覺.
相反,如果我們把那個來源去掉,確實是可以使人們不去查詢這個東西,連帶消除他們的副作用,但事實上,你並不只是消除你不想要的東西而已,而是在消除他的起源,消除一部分他的「存在」.
我們看WHO對於病毒命名的建議是,「裡頭說不可以用人名、地名、職業、動物、食物、文化、族群、產業,要用受到疾病影響的系統、嚴重性、症狀、病原體等」,這就是為了一朵Chinese花,燒毀整座草原,為了少部人的自由,去除多數人的自由,為了少數人自我感覺良好,消除每個人的認知空間.
而這些東西,原本是中性的,沒有任何利害關係,若產生負面影響,偏見或歧視,那都是後來附帶上去的.
也就是說,這些都是政治問題,即使我們把病毒名稱改成「愛」,人們也不會去愛他,就算叫任何名稱,也不會避免掉被歧視的原因.
真正的問題,是在背後的意識,而和那個名詞無關,改掉病毒名稱,認為就可以避免歧視,這就像把發霉的地方上色,以為人們就會去吃那個蛋糕.
例如那些吶喊「冠狀病毒滾回去」的歪國人,我想他們就不會是使用「武漢肺炎」,而是遵照WHO的定義遵守規矩的進行歧視.
在正常的情況下,一些小國或者發源地,為了避免汙名與歧視,「去意識化」是一個作法,犧牲部分的真實,滿足少數人的福祉,進而達成眾人服膺的「公眾利益」,我們盡可能地避免歧視對方.
然而,中國這個不正常的情境之中,他們不僅僅是要「去意識化」而已,而是聚焦在去意識化後各種的作用,去除病毒的「存在」,進而干擾「真實」,換句話說,當這個病不屬於任何一個人,這是一個層次,歸屬於任何一個人的責任,這是另一個,隨我所意,任意指控他人是病毒的發源地,或是兇手來害自己或其他人,做賊的喊捉賊,這是第三種層次.
部分的人權觀點,聚焦在一、二個層次,但是,中國不只要這些,還要用來犯罪.
當武漢肺炎變成新冠肺炎以後,他們可以開始指控任何一個國家,義大利肺炎、德國肺炎、美國肺炎、台灣肺炎....事實上,為何中國會迫切用一切統戰管道敦使他人改用他們指定的稱呼,我想WHO應該不會免錢幫其服務,光是收買和宣傳以及動用親中人士,也會耗費大量的成本,這產生了一個笑話,在疫情蔓延的時候,不是投注資源防疫,而是動用力量去要求其他人改名,鐵達尼號要沉了,還在規定眾人要怎麼稱呼這是一場溫柔的碰撞,中國這樣做的目的,打從一開始就不是去除汙名,而是要想辦法讓其他人背鍋,免除責任,甚至攻擊政敵,轉移內部壓力.
我們來聽聽武漢人的心聲,中國對於數以萬計武漢人之死,堆疊的屍體,焚燒的焚化爐,掩蓋真實,追捕告知真相的人民,「事發至今不僅沒人出來向武漢人道歉,他們還告訴我們要去仇恨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應去仇恨台灣.」
而林書豪等華人犯的謬誤是,他們經常對於中國侵犯人權、捏造謊言、陷中國人於不幸的事情,選擇視而不見,而反而用各種人道主義、高道德的標準,去要求自由國家的人們不要去歧視中國,換言之,就是在間接袒護中國的暴行,並用華人的名義作為他們的保母,大聲呼救,或像是一個嬰兒一樣,在他們的槍尖前面要求其他人不要傷害牠們,然後被牠們傷害.
第一次,叫做悲天憫人,第二次,叫聖母情結,第三次,就叫做共犯.
沒有比武漢肺炎更適合稱呼這場由中國製造的災難,禍亂全世界,人們似乎忘了,病毒的來源可能來自中國P4實驗室洩漏出去的,甚至用於製造生化武器,或發財.
都忘了他們連實驗室的雞蛋都可以煮來吃,實驗用的動物可以拿來販賣.
這就是中國收買WHO改名的妙用.
博大莖深的中國文化,中華文化,支那文化.
支配人們的注意力,讓人們忘卻撞死人的嫌疑犯就是他,還可以重回現場,假裝要救助傷者.
甚至,大聲嚷嚷是見義勇為的路人,撞死人的.
讓人們忘了去探究事實,無暇去追究他的責任,反而疲於應付各種混亂,這樣子,下一波,下下一波,新型冠狀病毒,新新型冠狀病毒,超新型冠狀病毒,都會不斷的發生,今天死完人了,明天又繼續開始.
而人們總無法從歷史當中,學習到教訓.
說到底,最早用武漢命名的,不就是中國人嗎?他們的媒體和官方,起初就是稱「武漢不明肺炎」或「武漢病毒性肺炎」.
而命名「武漢肺炎」,有個好處,對那些無辜的中國人來說,成千上萬死去的武漢人來說,「武漢肺炎」,可以幫助他們,讓中國政府記取教訓,讓他們知道這個災難不是來自異地,而是來自中國政府的掩蓋真實,魚肉人民.
想必,有天,武漢人也會有屬於自己的轉型正義來臨的一天.
把他歸給一個莫須有的名字,他們甚至可以竄改歷史,呃,這跟我無關,跟中國共產黨無關,都是美國人來害我們的,其實,武漢根本沒有死人呢,也沒有肺炎這回事呢.
「武漢肺炎」可以幫助武漢人刻印他們的傷痕,呈現他們的痛苦,甚至是將來討回自己的尊嚴、中國政府應支付的代價,算應算的帳,而不讓世人忘記,「中國政府對不起武漢」、「中共對不起中國人民」.
莫忘了李文亮醫師.
這個30來歲的吹哨者,按捺下的指紋,先是「去意識化」,病毒肺炎不存在,然後再把他打成「造謠」,在電視上審判,接著,告知他「如果你固執己見,不思悔改,繼續進行違法活動,你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你明白了嗎?」
「明白」,李文亮說,這成為他死後的遺書,結局是,無數的吹哨者被逮捕.
而今,中國掩蓋自己的疫情,忽視他們人民的生命,在自由世界大搞文字獄.
神父認為,稱呼「武漢肺炎」為「武漢肺炎」,有兩種意涵.
第一種,是為了捍衛真實.
第二種,是為了正義,BROTHER.
【贊助神父的菸 拔除中國的炎】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意識混亂醫學英文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武漢肺炎台灣防疫,美、日、法、紐西蘭、荷蘭、德國、加拿大、以色列媒列可供全球借鏡】
📋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10日刊登標題為「對抗冠狀病毒 台灣能教世界什麼事?」的文章,列出8點台灣值得全球借鏡的防疫特點。
2019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COVID-19)影響全球逾100國,台灣每50萬人約1例確診,比例為各國最低,且確診例遠低於日韓歐美多國。美媒指出,台灣防疫可教導全球寶貴一課。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今天刊登標題為「對抗冠狀病毒 台灣能教世界什麼事?」的文章。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列出8點台灣值得全球借鏡的防疫特點:
●提高警覺、先發制人
去年12月31日,中國通知世界衛生組織(WHO)境內發生多起不明肺炎病例後,台灣疾病管制署立即指示針對從武漢搭機入境的乘客進行檢疫。
●成立指揮中心
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政策成果暨預防中心主任王智弘(Jason Wang),台灣疾管署早在1月20日便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利快速推行一系列防疫措施。
●快速、果決地採取行動
台灣也很早就採取嚴格措施防堵疫情。在出現確診首例5天後,台灣1月26日便禁止湖北省人士入境,時間點超前各國。不久後,來自絕大多數中國城市的班機也被禁止入境。
●運用科技偵測並追蹤案例
台灣在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後,機場早已配置體溫偵測器。現在旅客也可透過掃描QR code,線上通報旅遊史與症狀,資料直接匯入疾管署。
●確保供應無虞
為確保口罩穩定供應,台灣政府很快就禁止出口口罩、實施調配機制,並建立新產線,派遣國軍協助生產,使產量顯著提升,讓居民能夠保護自己並感到安心。
●教育大眾
台灣政府也要求電視和廣播電台每小時播送公共服務宣導內容,說明病毒傳播途徑、正確洗手的重要性,以及配戴口罩的時機。當居民瞭解傳染風險層級無涉國籍或種族,將有助減少歧視問題。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我們認為唯有資訊透明,人們有充分醫療知識,他們的恐懼才會降低。」
●讓民眾願意配合
一名校長接受NBC News採訪時說,民眾配合政府建議措施,對於防止病毒傳播至關重要。
●謹記歷史教訓
2003年SARS疫情在台灣奪走73人性命並重創經濟。這次台灣政府與人民謹記過往教訓做好準備,有助推升總統蔡英文的支持率。
Kolas Yotaka也認為,涵蓋99%台灣人的健保體系對於防疫極其關鍵。健保讓懷疑自己染病的民眾不怕上醫院,不用擔心自己無法負擔醫療費。
📋【全球抗疫都該學的10堂課!CNN點名台灣「防疫模範生」】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除南極洲外世界五大洲皆出現確診病例,已造成8萬多人感染,逾3000人死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亞洲國家在新冠肺炎爆發中生存的10堂課」為標題,分析亞洲國家採取的抗疫措施,列舉其他國家足加效法的要點。
1、對大眾保持資訊透明
政府提供透明且即時的資訊,有助教導民眾罹病風險及有效的預防措施,亦可避免恐慌及錯誤資訊流傳。
2、拉出適當社交距離
CNN指出,新冠病毒透過接觸傳播,因此「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有其必要,避開人潮聚集場所。
3、預先準備物資措施
政府應在疫情大爆發前先做好準備,CNN舉台灣為例,衛福部在1月20日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1日就出現首例確診。此外,台灣政府還採取多項措施,包括調度1000張負壓隔離病床,要求醫院演練出現病例的應變流程,且下令管制口罩等防疫用品出口等。
4、早期篩檢,早期防範
亞洲國家鼓勵「早期篩檢,早期防範」,盡量讓各地都有採檢工具,防堵病毒傳播。
5、廣布衛生清潔觀念
亞洲各國皆密集宣導「勤洗手」的重要防疫觀念,台灣推出「內外夾弓大力腕」的七字口訣,泰國有醫護人員拍「洗手舞」影片,此外還有打噴嚏或咳嗽時以肘掩口鼻,不用手摸眼口等衛生觀念。
6、企業彈性「在家上班」
新冠肺炎間接開啟亞洲最大規模的「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試驗。
7、大眾勿恐慌購物
隨著疫情擴大,香港、新加坡、台灣、日本等地都出現「衛生紙之亂」,飲用水、泡麵、白米等物品也出現搶購潮,政府紛紛出面信心喊話安撫大眾,表示衛生紙原料缺乏是謠言。
8、寵物不會害你感染病毒
新肺疫情爆發之初,曾有謠言指寵物會感染,據稱中國有民眾將貓狗摔死。香港一名確診病患飼養的狗4日採檢呈弱陽性反應,為全球首例。
新冠病毒能存在任何物體表面,即使毛小孩未被感染,身體表面也可能沾染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無論如何,觸摸寵物後用肥皂洗手,就能保護寵物不受其他細菌感染。
9、勿汙名化、歧視病患
隨著疫情擴大,恐懼、懷疑、歧視等情緒也增加,在歐洲,針對亞裔人士的種族歧視事件時有所聞。專家呼籲,隔離是防止感染的有效且必要方法,不要對病患貼標籤。
10、做好防疫無須過度緊張
根據目前統計,新肺死亡率約2%,高於流感的0.1%,但遠低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9.6%和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的35%。政府和民眾都應該做好防疫,但無須過度緊張。
📋【日本NHK:台灣防疫成功全球罕見】
日本公共電視台NHK旗下衛星頻道BS1的晚間節目「國際報導2020」,於(10)日播出約十分鐘的台灣防疫作為特別報導,主播酒井美帆提到台灣防疫是全球少見的成功案例,另一位主播池畑修平則認為台灣很多作法足以讓各國參考。
報導也提到,從以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為首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開記者會,確保疫情資訊透明;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整合科技界及時開發出口罩地圖App;到台灣經歷2003年SARS打擊讓民眾普遍有應變意識,均有助台灣有效控制疫情。
📋【日本大報之一的朝日新聞報導我國防疫作為】
朝日新聞6日報導,與日本政府做法不同的是,我國政府在防疫上不僅超前部署,而且高層做到資訊透明,及時向民眾說明疫情最新變化,使台灣民眾沒有陷入恐慌,並防備疫情可能擴大的風險。
📋【前法國衛生部長杜斯特布拉吉6日在法國CNEWS電視頻道的政論節目中以台灣為例,分析有效的防疫措施。】
杜斯特布拉吉在節目中表示,「台灣也許是目前新冠肺炎致死率最低、受影響最輕的國家」,「台灣緊鄰中國,為什麼台灣可以做到?」
他表示,因為台灣「從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中學到經驗,台灣在疫情剛爆發時就由中央統一指揮,自2月6日起禁止所有中國旅客入境,並立即追蹤已入境的中港澳旅客,接著指派衛福部長擔任總指揮官,統籌海關、邊境及國民教育等應變措施。」
「結果難以置信,這樣的危機處理非常成功」。
📋【紐西蘭總理談抗疫:緊隨台灣模式-2020/03/16】
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16)表示,紐西蘭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的策略,是要緊跟台灣模式,他們針對集會建立的因應架構相當成功。
為因應疫情,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3月5日公布「公眾集會因應指引」,列出公眾集會風險評估的6大指標,針對包括「能否事先掌握參加者資訊」、「活動空間通風換氣情況」、「活動參加者之間的距離」、「活動期間參加者為固定位置或不固定位置」、「活動持續時間」及「活動期間可否落實手部衛生及配戴口罩」等進行風險評估。
阿爾登說:「我們將要相當緊密地跟隨台灣模式,他們(台灣當局)針對公眾集會所建立的因應架構,是相當成功的。」
📋【台灣廣泛測試少漏失 荷蘭媒體: 防疫巨大成功】
荷蘭公共媒體盛讚,台灣廣泛測試、少有病例漏失,在防範新冠病毒方面,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故事。
📋【武漢肺炎》台灣防疫揚名全球! 德國國會議員:爭取更多合作】
武漢肺炎持續延燒,全球面臨疫情危機。近來,德國國會議員布本多弗(Sandra Maria Bubendorfer)在國會上公開演說時,讚揚台灣在防疫上的表現,脫穎而出且從容不迫,並呼籲德國應效仿台灣防疫經驗,爭取更多與台灣的合作。
📋【加拿大總理:將參考台灣新加坡等 追蹤疾病傳播】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今天(22)表示,正聽取世界各地專家建議,參考中國、韓國、台灣、新加坡等追蹤疾病傳播作法,並觀察歐洲、尤其是義大利正在面臨的挑戰,以作出最佳決策。這是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杜魯道(Justin Trudeau)首度提到參考台灣作法。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參考台灣防疫經驗並採取類似方法應對】
以色列曾在3/9宣布:「為了因應全面升高的新冠肺炎疫情,所有旅客不論國籍,只要從海外入境一律需自我隔離14天」,被公認為目前全球邊境管制最嚴格的國家,迄今確診病例195例、0死亡。
總理納坦雅胡3/15表示,以色列政府將遵循「台灣經驗」來對抗疫情,他強調:「新冠病毒是一種隱形的敵人,但無論如何都要將它揪出來」,因此,以色列將參考台灣防疫經驗並採取類似方法來應對。
📋【台灣被世界看到!外交部列「全球31家媒體」報導標題:台灣堪為典範、亮眼】
台灣外交部,列舉了全球20家媒體讚譽台灣的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台灣的防疫經驗成為各國媒體報導、借鏡的對象。
台灣外交部昨日(10)也在粉絲專頁上以「全球媒體都在看」為題,列舉了全球20家媒體讚譽台灣的報導,並說道:「不論是17年前的SARS,還是當前延燒全球的中國武漢肺炎,走在防疫這條泥濘路上,台灣就是個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冒著風雨不停向前奔。面對這次疫情來襲,不管是超前部署還是正向防疫,目前為止我們守得還算不錯。」
各國報導標題:
《外交家雜誌》:疫情爆發,民主台灣如何勝過獨裁中國
《美國之音》為何當鄰近國家出現千百例確診,台灣仍僅40餘例
《美洲日報》:台灣緊鄰中國卻成為防疫典範
《加拿大Fodor’s Travel》:台灣的防疫水準是另一個層次
《每日鏡報》:台灣已成功研發出快篩新冠病毒的檢測法
《焦點雜誌》:台灣對抗新冠病毒的成就被WHO忽視
《衛報》:台灣似乎已完全掌控疫情,現在我開始擔心回英國了
《愛丁堡記者報》:旅遊在疫情蔓延時,看看台灣的防疫經驗
《每日電訊報》:台灣黃金防疫標準有效控制確診人數
《世界報》:台灣致力成為對抗新冠病毒的榜樣
《十字架報》:台灣因應疫情堪為典範
《解放報》:台灣憑一己之力成為防疫模範
《TourMaG.com觀光新聞網》: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在臺灣受到適當控制
《撇報》: 台灣有效防堵疫情爆發
《捷克電視台》:台灣位處病毒高風險地帶,卻成功防堵疫情
《Formiche雜誌》:台灣以不限制公民自由的方式有效防疫
《ABC日報》:台灣防疫措施有效抑制疫情
《20分鐘報》:台灣保護學童避免感染病毒措施亮眼
《選舉報》:看看台灣如何因應新冠病毒疫情
《Klix新聞網》:雖位於新冠病毒重災區,台灣的感染率最低
《紐西蘭廣播電台》:紐西蘭衛長肯定台灣檢疫及自主隔離防疫的優異成果
《朝日新聞》:台灣天才政委運用IT避免口罩供需混亂
《東洋經濟新報社》:應效法台灣目前的口罩政策
《韓聯社》:台灣提前一個月實施口罩限售政策
《每日報》:台灣公私部門合作導入IT口罩政策
《Workpoint News新聞網》:台灣唐鳳數位政委運用IT防疫
《Kabar24電台》:台灣防疫措施可讓其他國家借鏡
《星報》:我們應全面學習台灣的防疫經驗
《第三日報》:台灣致力成為防疫楷模
《半島電視台》:如何控制疫情傳播:學習台灣的經驗
《zGetaway旅遊雜誌》:台灣政府積極保護民眾與遊客健康
📋【3/25-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美國福斯商業新聞網「與瑪莉亞早晨有約」節目視訊訪問】
外交部長吳釗燮於3月24日接受美國福斯商業新聞網(Fox Business News)「與瑪莉亞早晨有約」(Morning with Maria)節目主持人Maria Bartiromo視訊訪問,分享我國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的防疫成果。
主持人Maria Bartiromo讚許臺灣防疫成果相較於中國及世界其他國家至為成功,希望部長分享臺灣經驗。吳部長表示,臺灣自2003年SARS疫情中記取教訓,政府已建立完整防疫機制。吳部長指出,自去(2019)年底臺灣注意到中國爆發不明肺炎疫情後,立即設立專案小組及指揮中心,整合包括衛福部、疾管署及其他相關部會的力量,以政府總動員的作法因應疫情。另自去年12月31日起,登機檢疫自武漢來臺的旅客,其後並在機場強化防疫機制,檢測入境旅客是否有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以避免疫情升高。近來武漢肺炎的疫情在歐美地區升溫,臺灣也對所有入境旅客進行篩檢。除確診者外,也對接觸者進行隔離。
📋【台灣霸氣捐1000萬口罩!神人盤列「各國感謝文」全場看哭】
2019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爆發,由於疫情快速擴散,全球各地也都陸續傳出確診案例。對此,蔡英文總統昨(1)日宣布,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及人道的考量下,決定捐出 1,000 萬片口罩給需要的國家。對此,就有網友貼心整理了在捐贈消息公布後,各國對台灣的感謝文。
■ 一、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
我們感謝臺灣,在全世界最艱困的時刻,願意跟我們分享珍貴的資源,捐贈口罩給荷蘭,並且與荷蘭的醫療器材和生物製藥研究單位合作。一起合作,我們才能共度難關。
■ 二、波蘭台北辦事處:
COVID-19疫情肆虐下,這是一份彌足珍貴且慷慨的禮物。謝謝台灣!團結一心才能攜手共度難關!
■ 三、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
我們非常感謝台灣對歐盟的友好行為!
■ 四、英國在台辦事處:
英國在台辦事處非常感謝台灣慷慨提供醫用口罩給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我們期待與台灣政府單位執行相關後續細節。
■ 五、比利時台北辦事處:
我們很感謝台灣的慷慨救難,也期盼未來與台灣官方有更多的交流!
■ 六、歐洲經貿辦事處:
謝謝台灣!
■ 七、法國在台協會:
法國在台協會感謝臺灣捐贈醫用口罩給歐洲!國際社會的各個成員,必須集結力量、共同克服挑戰。
■ 八、美國在台協會:
AIT 處長酈英傑短暫拜訪了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親自感謝衛福部陳部長以及指揮中心團隊在過去幾個月的辛勤付出。處長也特別想要感謝蔡英文總統宣布台灣將慷慨捐助口罩,這些急需的口罩將捐給全美各地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台灣的的確確是真正的朋友!台灣防疫團隊,加油!
■ 九、捷克布拉格市長賀瑞普:
台灣會捐贈 25 台呼吸器給捷克,其中 9 台會分給布拉格! 而且這些都是禮物,中國則從來沒給過我們,他們給我國的裝備都只用賣的給我們的納稅人們,因此這絕不是禮物,更不是人道救濟物資。
■ 十、澳洲駐台辦事處:
謝謝你,台灣。在面對新冠肺炎的全球性傳染,我們很高興能與你們合作, 維持供應對我們的醫療系統重要輸入的暢通,為我們的人民加強健康的成果。
【資料/照片來源】:
1.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武漢肺炎台灣防疫 美媒列可供全球借鏡8特點」
●https://www.cna.com.tw/amp/news/firstnews/202003100460.aspx
2. (遠見雜誌)
全球抗疫都該學的10堂課!CNN點名台灣「防疫模範生」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1463
3. (NBC News)
「What Taiwan can teach the world on fighting the coronavirus」
Analysis: Taiwan put lessons it learned during the 2003 SARS outbreak to good use, and this time its government and people were prepared.
●https://www.nbcnews.com/…/what-taiwan-can-teach-world-fight…
4.(udn.com 聯合新聞網)
「日本NHK:台灣防疫成功全球罕見 連法前衛生部長也背書」
https://udn.com/news/story/6839/4408194
5. (中央社)
武漢肺炎/紐西蘭總理談抗疫:緊隨台灣模式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3160083.aspx
6.( 自由時報)
武漢肺炎》台灣廣泛測試少漏失 荷蘭媒體: 防疫巨大成功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108958
7.(自由時報)
武漢肺炎》台灣防疫揚名全球! 德國國會議員:爭取更多合作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108832
8.( MSN 新聞)
加拿大總理:將參考台灣新加坡等 追蹤疾病傳播
https://www.msn.com/…/%E5%8A%A0%E6%8B%BF%E5%A4%…/ar-BB11yLEy
9.(太報 Tai Sounds)
台灣防疫成果驚艷全球!以色列、紐西蘭總理宣布:將緊跟「台灣模式」對抗新冠病毒
https://www.taisounds.com/w/TaiSo…/society_20031615360086081
10.台灣被世界看到!外交部列「全球31家媒體」報導標題:台灣堪為典範、亮眼
https://www.taisounds.com/w/TaiSo…/society_20031113401438940
11. ( 中華民國外交部 ) 外交部
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美國福斯商業新聞網「與瑪莉亞早晨有約」節目視訊訪問
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
12. ( 天下雜誌 / The Economist )
【請花點時間佩服台灣,國際權威媒體《經濟學人》印度時報認為台灣為防疫冠軍】
請花點時間佩服一下台灣。台灣成功處理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大流行疫情,拯救了非常、非常多條人命。數字會說話。這個總人口數2,400萬的國家,確診數遠低於鄰近國家:截至3月25日,確診個案235例,僅2例死亡。
●台灣官員看來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副總統陳建仁是知名流行病學家,也曾擔任衛生署署長。2003年爆發SARS疫情之後,台灣就建立了一套處理這類危機的體制,在此刻派上了用場。當年,政府無法清楚界定該由哪個單位負責抗疫,因此台灣政府在2004年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ECC)。CECC平時不會運作,在緊急狀況爆發時,則負責跨部門協商與徵募所需資源。總統蔡英文在1月20日啟動指揮中心,並任命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擔任指揮官。
指揮中心迅速祭出一連串防疫措施,包括:入境旅客篩檢、積極檢驗並實施口罩配給制度。鄰里制度也讓台灣得以加強落實隔離,並順利將食物送到無法出門購物的人手上。
●IT是台灣的強項。
政府利用國家數據庫與大數據辨識出感染風險最高的民眾,聽起來或許有點像「老大哥」(Big Brother)的監控,不過熱愛自由的台灣人民大多願意為了公共利益接受相關做法。目前,台灣政府對疫情的發展維持公開透明的態度,媒體也嚴肅面對資訊的傳播。
➥(天下雜誌)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9595
➥(The Economist)https://www.economist.com/…/let-taiwan-into-the-world-healt…
13. NOWnews 今日新聞
【台灣霸氣捐1000萬口罩!神人盤列「各國感謝文」全場看哭】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200402/4017124/…
#2019COVID19News
#2019COVID19Method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