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左滑看佳句!)
史上最強哲學入門 : 從釋迦牟尼、孔孟到禪宗, 啟悟自我內心的13位東方哲人
飲茶
◼◻◼◻
印度哲學、佛教、老莊思想、禪……等東方哲學
專注於自我探究,使人心啟悟
面對苦難,自省、自覺、自我修煉
是一種實踐哲學,有別於西方的思辨哲學!
東方哲學「最初的一滴...
2020.09.14(左滑看佳句!)
史上最強哲學入門 : 從釋迦牟尼、孔孟到禪宗, 啟悟自我內心的13位東方哲人
飲茶
◼◻◼◻
印度哲學、佛教、老莊思想、禪……等東方哲學
專注於自我探究,使人心啟悟
面對苦難,自省、自覺、自我修煉
是一種實踐哲學,有別於西方的思辨哲學!
東方哲學「最初的一滴水」,就始於印度……
印度哲學 悟的真理 中國哲學 道的真理˙日本哲學 禪的真理
13位東方哲人大集合!
耶耆尼伐爾克:古印度史上最強的哲人/必殺技:梵我合一
釋迦牟尼:破壞「我」這個概念的佛教開山祖師/必殺技:無我
龍樹:大乘佛教的終極武器/必殺技:空的哲學
孔子:一生懷才不遇的儒教教祖/必殺技:仁、禮
墨子:強肉弱食的熱血男/必殺技:兼愛
孟子:儒家的第二把交椅/必殺技:性善說
荀子:東方的亞里斯多德/必殺技:性惡說
韓非子:法家理論的貴公子/必殺技:形名參同
老子:最懂得不用力的大哲學家/必殺技:無為自然
莊子:東方哲學中最懂得表現的人/必殺技:萬物齊一
親鸞:沒有智、愚、惡的破戒僧/必殺技:他力本願
榮西:禪與茶的開山祖師/必殺技:公案
道元:無情求道的坐禪王/必殺技:只管打坐
_____節錄自書背簡介_____
◼◻◼◻
作者透過解釋這十三哲人的哲學理論,引導讀者進入東方哲學中最為精萃最難理解的部分。
書中的哲人分別來自不同的地區與國家:印度、中國及日本。所以我也將分成三部分,針對不同地區所提出不同的哲學,分享我的感悟或體會。
一、印度
這部分又名「淺談佛學」(我自己說的🤣)。諸如「開悟」、「無我」、「色即是空」這些我們常聽到,但永遠搞不清楚意思的語彙和境界,作者都努力用淺顯的文字傳達、解釋給讀者聽。但對於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佛學、佛理的人來說,這部分仍然是三部分裡最艱澀的一部分。(某些「境界」即使文字看懂還是很難理解)但他們也是整個東方哲學的核心,後面不論是「老莊思想」或「禪」都與之息息相關。只要讀懂這部分,後面就會一路通暢了!
二、中國
這一部分我們就相當熟悉了。不過比起以前歷史課或國文課本,我們得花心思去記憶一些零星的字句或概念,書裡是用宏觀的角度,講述每位哲人提出的思想以及對東方哲學的影響。而且作者身為日本人,看待這些哲人的角度與立場與過去我們學習時也略有不同。最後更是提到莊子的「道」與印度哲學「梵我合一」的境界不謀而合,甚至有點承接的意味,明明時代背景國家都不同,兩種思想卻如此契合,非常神奇。
三、日本
「禪」其實也是佛教的其中一個分支,而且當初是在中國發祥,不過被引進日本之後才聲名大噪(?)因為佛理發展已經漸趨完備,所以這部分蠻著重於寫日本境內各個宗派的禪宗如何讓弟子開悟的方式。相較於前面兩個部分,個人是覺得這個部分的亮點不太明顯。
「在現實世界中,生活不會分成各種科目來考驗我們。」
讀完這本書後,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這句話。
(來自電影《我的嗝嗝老師》)
在書中作者不只一次運用物理學和化學支持自己的論點,哲學、神學、物理學、化學......,不管從哪個學問哪個角度出發,最後都是殊途同歸,走向最終的「真理」。而這個真理就是耶耆尼伐爾克講的「梵我合一」、就是龍樹說的「色即是空」、就是老子指的「道」,雖然以很多不同的姿態出現在眾人眼前,但本質都是一樣的。
讀了這本書也沒有辦法瞬間開悟,
也不會讓你想就此皈依佛門,
但的確帶來了一種嶄新的思考模式,
如果能學習到這些「佛」(開悟的人)思想的萬分之一,
少點執著,多點「一切都是無」的豁達,
那我們行走人間,或許也會輕鬆一點吧!
◼◻◼◻
#實體書#紙本書#書蟲#輕小說#閱讀清單#書單#閱讀#悅讀#書#史上最強哲學入門#飲茶#哲學#東方哲學#佛學#佛教#社會哲思#igread#readingintaiwan#reading
#bookstagram#書#紙本書#本#読書#読書記録#読書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書蟲蠶書_社會哲思#大牌出版
意公子讀莊子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爆文寫作2】如何把故事寫得有趣?
好了,我知道你迫不及待要開始寫了。
先把自己的奮鬥寫成金庸小說;
再把自己的愛情演成瓊瑤小說;
可是你只是素人,誰要看?
這就是素人寫作最大的難題:
當你不夠紅,寫自己沒人想看
但別怕,
這就是為什麼你要學爆文的原因,
學著把平凡人生譜成壯闊史詩。
既然你的故事沒人想看,
那沒關係,我們就先借「經典IP」來寫。
什麼是「經典IP」?
就是你聽過的神話、童話、典故。
就像雷克·萊爾頓借了神話大IP,
寫下《波西傑克森》,賣翻全球。
就像電影《公主與狩獵者》,
借了童話「白雪公主」這個大IP,
全球創下將近4億美元。
不過,我們不是要寫小說或拍電影。
因為那涉及「編劇」能力,
如果想學,推薦你找我的朋友:
許榮哲、李洛克、東默農
要開始練「爆文寫作」,
最簡單也最重要的練習就是:
把「典故」寫成一個「段子」
典故,是客觀的事實,但讀起來,
就像是維基百科,一板一眼,無趣。
因為它只負責讓你知道這件事,
但不負責撩撥你的閱讀樂趣。
段子這個詞,出自相聲,
指的是相聲中的一段有趣的內容。
所以你要練習把「客觀」典故,
用你的「主觀」,改寫成段子。
相信我,這不會很難,因為有我在。
教你三個我常用的寫作技巧:
一、遮蔽
「遮蔽」就是「隱藏」+「揭露」。
你先找一個讀者認識的名人,
但普遍不熟悉的故事。
在寫他的故事時,先「隱藏」他的名字,
改用「有個年輕人」、「有個窮小子」取代。
等故事說完後,
最後再「揭露」他的名字。
這時,讀者就會有一種驚喜感:
「什麼!原來就是他!」
舉個我曾寫過的例子給你吧!
「在美國有個年輕人,由於家境貧窮,他開始做起了渡船的生意。但是因為搶了別人的生意,所以被打了一頓,更糟的是,還被告進法院。控告者說年輕人沒有得到肯塔基州的渡船特許權。當法官正要判年輕人罰款時,年輕人說話了:『法官大人,對方控告我是根據肯塔基州的法律,但其實我是從印第安那州的河邊,把客人載到河中央的輪船上,我並沒有進入肯塔基州啊!因此控告不該成立。』法官被年輕人清晰的邏輯給震撼了,最後判決無罪。後來,法官很欣賞年輕人,要他跟著自己,繼續學習法律。這位年輕人也沒辜負法官的期望,長大後透過法律伸張正義,成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誰呢?
各位,他的名字叫做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的十六任總統。」
注意到了嗎?
林肯你肯定很熟,
但這個故事你絕對不熟。
當熟悉的人加上不熟悉的故事,
利用「遮蔽」技巧,就能創造驚奇。
若你對這個技巧感興趣,
推薦你買王溢嘉老師《青春第二課》,
裡面所有故事,都是遮蔽技巧的運用。
而我,也是從這本書得到啟發的。
二、換框
「換框」就是「古事」 + 「今世」。
前陣子,熱門美劇《冰與火之歌》,
有個場景引發熱議,
就是明明是中古世紀,
但場景竟出現星巴克的杯子。
這意外插曲正巧解釋換框原理。
符合時空的事物叫正常,
違反時空的事物叫反常,
然而,反常才會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這就是近年來,
為何國文著作很夯,
像是謝金魚《崩壞國文》
厭世國文老師《厭世廢文觀止》;
敏鋯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
因為這幾位作家,把原本無趣的國文,
換了個現代框架,瞬間拉近讀者的距離。
舉個例子好了,
咪蒙在《聖人請卸妝》,
是這麼寫墨子的:
「提倡低碳主義的墨子、宣揚不插電生活的墨子、
與一切誹聞絕緣的墨子,成為最當紅的相親節目
《非嗔勿擾》的嘉賓,這是充滿懸疑。」
典故會說墨子刻苦勤樸,摩頂放踵,
但這麼講很平面,掀不起任何波瀾。
咪蒙把概念換了框,
變成「低碳」、「不插電」的現代感,
再用「相親節目」製造墨子形象反差。
三、圍觀
圍觀就是「路人」+「反應」
我研究所論文研究的是「三言二拍」,
這幾部小說,說穿了,
就是古代的「玫瑰瞳鈴眼」,
只差沒有盛侏儒。
「三言二拍」有個有趣現象,
就是每次主角群發生了什麼事,
旁邊都會有群鄉民,
拉板凳、吃雞排、喝珍奶、看好戲。
舉個例子來說,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你聽過吧!
杜十娘是京城名妓,
與尋芳客李甲相愛後,決定從良,
贖身後,兩人準備廝守終身。
沒想到,李甲被玩咖孫富說服
竟然把杜十娘賣給孫富。
最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後,投江自盡。
注意喔!這時作者寫道:
「於是眾人聚觀者,無不流涕,都唾罵李公子負心薄倖。」
「當時旁觀之人,皆咬牙切齒,爭欲拳毆李甲和那孫富。」
哪來這麼多人旁觀?
而且有這麼多人,
怎會眼睜睜看杜十娘投江?
這就是「圍觀」的寫作技巧,
故事情節無法改變,
但透過路人的反應,
為讀者找到情緒宣洩出口。
這招怎麼用在爆文寫作呢?
就是當你描述情節時,
設想旁邊有群鄉民,
他們會作何反應?
把他們的反應寫出來,
越馬景濤(浮誇)越好。
比方我《飄移的起跑線》有篇文,
叫做「致對手:謝謝你,虐過我」
裡面我寫了莊子的故事,我是這麼寫的:
「莊子老婆過世,
他在那邊鼓盆而歌,
世人嚇到骨盆下滑,
這根本比川普還狂啊!」
還有:
「莊子轉身,跟弟子說:
『來!老師跟你說個故事。』
弟子還來不及說不要,莊子就講起來了。
這都是刻意揣摩路人反應,
創造角色言行張力的寫作技巧。
天哪!我這篇太有誠意了!
根本把爆文寫作的精髓開誠布公。
那是因為,
我受惠於爆文寫作。
也希望努力的你,
因為爆文寫作而被看見。
------------------------------------------------------
我知道你現在歡欣載舞,
但別開心得太早,
因為知道技巧並不代表學會啊!
我出個作業讓你練習,
請你找個熟悉的典故,
用我教的這三個技巧,
改寫成段子。
打成文字檔後傳給我,
我會挑出寫得最有趣的,
寄送一本書給你!
給你幾個典故參考吧:
司馬光破缸救友、蘇秦懸樑刺骨、張良圯橋撿鞋
#歡迎分享
#可以幫我把三個技巧編個口訣嗎我想不到
#只要懂技巧加上練習人人都可以寫出爆文
意公子讀莊子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爆文寫作2】如何把故事寫得有趣?
好了,我知道你迫不及待要開始寫了。
先把自己的奮鬥寫成金庸小說;
再把自己的愛情演成瓊瑤小說;
可是你只是素人,誰要看?
這就是素人寫作最大的難題:
當你不夠紅,寫自己沒人想看
但別怕,
這就是為什麼你要學爆文的原因,
學著把平凡人生譜成壯闊史詩。
既然你的故事沒人想看,
那沒關係,我們就先借「經典IP」來寫。
什麼是「經典IP」?
就是你聽過的神話、童話、典故。
就像雷克·萊爾頓借了神話大IP,
寫下《波西傑克森》,賣翻全球。
就像電影《公主與狩獵者》,
借了童話「白雪公主」這個大IP,
全球創下將近4億美元。
不過,我們不是要寫小說或拍電影。
因為那涉及「編劇」能力,
如果想學,推薦你找我的朋友:
許榮哲、李洛克、東默農
要開始練「爆文寫作」,
最簡單也最重要的練習就是:
把「典故」寫成一個「段子」
典故,是客觀的事實,但讀起來,
就像是維基百科,一板一眼,無趣。
因為它只負責讓你知道這件事,
但不負責撩撥你的閱讀樂趣。
段子這個詞,出自相聲,
指的是相聲中的一段有趣的內容。
所以你要練習把「客觀」典故,
用你的「主觀」,改寫成段子。
相信我,這不會很難,因為有我在。
教你三個我常用的寫作技巧:
一、遮蔽
「遮蔽」就是「隱藏」+「揭露」。
你先找一個讀者認識的名人,
但普遍不熟悉的故事。
在寫他的故事時,先「隱藏」他的名字,
改用「有個年輕人」、「有個窮小子」取代。
等故事說完後,
最後再「揭露」他的名字。
這時,讀者就會有一種驚喜感:
「什麼!原來就是他!」
舉個我曾寫過的例子給你吧!
「在美國有個年輕人,由於家境貧窮,他開始做起了渡船的生意。但是因為搶了別人的生意,所以被打了一頓,更糟的是,還被告進法院。控告者說年輕人沒有得到肯塔基州的渡船特許權。當法官正要判年輕人罰款時,年輕人說話了:『法官大人,對方控告我是根據肯塔基州的法律,但其實我是從印第安那州的河邊,把客人載到河中央的輪船上,我並沒有進入肯塔基州啊!因此控告不該成立。』法官被年輕人清晰的邏輯給震撼了,最後判決無罪。後來,法官很欣賞年輕人,要他跟著自己,繼續學習法律。這位年輕人也沒辜負法官的期望,長大後透過法律伸張正義,成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誰呢?
各位,他的名字叫做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的十六任總統。」
注意到了嗎?
林肯你肯定很熟,
但這個故事你絕對不熟。
當熟悉的人加上不熟悉的故事,
利用「遮蔽」技巧,就能創造驚奇。
若你對這個技巧感興趣,
推薦你買王溢嘉老師《青春第二課》,
裡面所有故事,都是遮蔽技巧的運用。
而我,也是從這本書得到啟發的。
二、換框
「換框」就是「古事」 + 「今世」。
前陣子,熱門美劇《冰與火之歌》,
有個場景引發熱議,
就是明明是中古世紀,
但場景竟出現星巴克的杯子。
這意外插曲正巧解釋換框原理。
符合時空的事物叫正常,
違反時空的事物叫反常,
然而,反常才會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這就是近年來,
為何國文著作很夯,
像是謝金魚《崩壞國文》
厭世國文老師《厭世廢文觀止》;
敏鋯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
因為這幾位作家,把原本無趣的國文,
換了個現代框架,瞬間拉近讀者的距離。
舉個例子好了,
咪蒙在《聖人請卸妝》,
是這麼寫墨子的:
「提倡低碳主義的墨子、宣揚不插電生活的墨子、
與一切誹聞絕緣的墨子,成為最當紅的相親節目
《非嗔勿擾》的嘉賓,這是充滿懸疑。」
典故會說墨子刻苦勤樸,摩頂放踵,
但這麼講很平面,掀不起任何波瀾。
咪蒙把概念換了框,
變成「低碳」、「不插電」的現代感,
再用「相親節目」製造墨子形象反差。
三、圍觀
圍觀就是「路人」+「反應」
我研究所論文研究的是「三言二拍」,
這幾部小說,說穿了,
就是古代的「玫瑰瞳鈴眼」,
只差沒有盛侏儒。
「三言二拍」有個有趣現象,
就是每次主角群發生了什麼事,
旁邊都會有群鄉民,
拉板凳、吃雞排、喝珍奶、看好戲。
舉個例子來說,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你聽過吧!
杜十娘是京城名妓,
與尋芳客李甲相愛後,決定從良,
贖身後,兩人準備廝守終身。
沒想到,李甲被玩咖孫富說服
竟然把杜十娘賣給孫富。
最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後,投江自盡。
注意喔!這時作者寫道:
「於是眾人聚觀者,無不流涕,都唾罵李公子負心薄倖。」
「當時旁觀之人,皆咬牙切齒,爭欲拳毆李甲和那孫富。」
哪來這麼多人旁觀?
而且有這麼多人,
怎會眼睜睜看杜十娘投江?
這就是「圍觀」的寫作技巧,
故事情節無法改變,
但透過路人的反應,
為讀者找到情緒宣洩出口。
這招怎麼用在爆文寫作呢?
就是當你描述情節時,
設想旁邊有群鄉民,
他們會作何反應?
把他們的反應寫出來,
越馬景濤(浮誇)越好。
比方我《飄移的起跑線》有篇文,
叫做「致對手:謝謝你,虐過我」
裡面我寫了莊子的故事,我是這麼寫的:
「莊子老婆過世,
他在那邊鼓盆而歌,
世人嚇到骨盆下滑,
這根本比川普還狂啊!」
還有:
「莊子轉身,跟弟子說:
『來!老師跟你說個故事。』
弟子還來不及說不要,莊子就講起來了。
這都是刻意揣摩路人反應,
創造角色言行張力的寫作技巧。
天哪!我這篇太有誠意了!
根本把爆文寫作的精髓開誠布公。
那是因為,
我受惠於爆文寫作。
也希望努力的你,
因為爆文寫作而被看見。
------------------------------------------------------
我知道你現在歡欣載舞,
但別開心得太早,
因為知道技巧並不代表學會啊!
我出個作業讓你練習,
請你找個熟悉的典故,
用我教的這三個技巧,
改寫成段子。
打成文字檔後傳給我,
我會挑出寫得最有趣的,
寄送一本書給你!
給你幾個典故參考吧:
司馬光破缸救友、蘇秦懸樑刺骨、張良圯橋撿鞋
#歡迎分享
#可以幫我把三個技巧編個口訣嗎我想不到
#只要懂技巧加上練習人人都可以寫出爆文
意公子讀莊子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元代的911樂團:關漢卿。
—
「曲」是元代的一種民俗流行音樂,是伴隨著當時新興的「戲劇」而產生的文藝創作。
中國古代「戲劇」的發展甚晚,在宋金時期曾流行過一種稱為「諸宮調」的藝術形式,但「諸宮調」基本上是由藝人說說唱唱,並沒有演員進行角色扮演。真正在舞台上由演員搬演台詞並歌唱的,要算是元代的「雜劇」;演員在演雜劇的時候唱的歌曲,就稱為「曲」。後來這些「曲」被單獨抽離出來演唱,不需要配合戲劇演出,就稱為「散曲」;「散曲」的功能,就像詩或詞一樣,可以抒發個人情志,也可以被歌妓拿來演唱賣藝。
元代時期,蒙古人實施階級統治,漢族的讀書人被剝奪仕進的機會,無法進入朝廷當官,大部分都只能流落街頭,靠賣藝為生。這個時期出現了專職搞「文創」的工作者,例如關漢卿與馬致遠,他們都算是讀書人,但卻是專門寫劇本或寫流行歌詞的工作者。也就是因為大量的讀書人投入民俗文藝的創作,所以元代的「文創產業」成就極高,例如《感天動地竇娥冤》、《冤報冤趙氏孤兒》、《迷青瑣倩女離魂》、《崔鶯鶯待月西廂記》都是家喻戶曉的戲劇。
雖然他們的文創成就很高,但他們仍然認為「當藝人」是在羞辱自己的才學,「搞文創」實在是為了賺錢糊口的一種「不得已」,所以他們的創作基調往往是「懷才不遇、玩世不恭、憤世嫉俗、歷盡滄桑、看破紅塵、自我放棄」的厭世情懷。大家最喜歡的〈天淨沙·秋思〉就是這種情懷的體現:「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作者馬致遠眼中的世界一片荒涼,毫無生機,完全是厭世的極致。
今天我們要講的關漢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創作保留了民間藝術「俚俗」的特色,常用一些土語方言,古人稱為「本色」、「蒜酪味」,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本土味」、「俗擱有力」的意思。關漢卿很有可能就是元代的911樂團,他寫的歌曲就像〈你不愛我〉、〈癡情玫瑰花〉一樣洗腦,在當時民間具有很高的傳唱度。(雖然我很討厭911😂😂😂)
我們先來看金庸《倚天屠龍記》當中的一個片段:
—
小昭一雙明淨的眼睛凝望著他(張無忌),說道:「張公子,你該當怪我才是,倘若我不帶你進來……那便不會……不會……」說到這裡,伸袖拭了拭眼淚,過了一會,忽然破涕為笑,說道:「咱們既然出不去了,發愁也沒用。我唱個小曲兒給你聽,好不好?」張無忌實在毫沒心緒聽什麼小曲,但也不忍拂她之意,微笑道:「好啊!」小昭坐在他身邊,唱了起來:
「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吉藏凶,凶藏吉。」
張無忌聽到「吉藏凶,凶藏吉」這六字,心想我一生遭際,果真如此,又聽她歌聲嬌柔清亮,圓轉自如,滿腹煩憂登時大減。又聽她繼續唱道:
「富貴哪能長富貴?日盈昃,月滿虧蝕。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
張無忌道:「小昭,你唱得真好聽,這曲兒是誰做的?」小昭笑道:「你騙我呢,有什麼好聽?我聽人唱,便把曲兒記下來了,也不知是誰做的。」張無忌想著「天地尚無完體」這一句,順著她的調兒哼了來來。小昭道:「你是真的愛聽呢,還是假的愛聽?」張無忌笑道:「怎麼愛聽不愛聽還有真假之分嗎?自然是真的。」小昭道:「好,我再唱一段。」左手的五根手指在石上輕輕按捺,唱了起來:
「展放愁眉,休爭閒氣。今日容顏,老於昨日。古往今來,盡須如此,管他賢的愚的,貧的和富的。
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曲中辭意豁達,顯是個飽經憂患、看破了世情之人的胸懷,和小昭的如花年華殊不相稱,自也是她聽旁人唱過,因而記下了。張無忌年紀雖輕,十年來卻是艱苦備嘗,今日困處山腹,眼見已無生理,咀嚼曲中「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那兩句,不禁魂為之銷。所謂「那一日」,自是身死命喪的「那一日」。他以前面臨生死關頭,已不知凡幾,但從前或生或死,都不牽累別人,這一次不但拉了一個小昭陪葬,而且明教的存毀,楊逍、楊不悔諸人的安危、義父謝遜和圓真之間的深仇,都和他有關,實在是不想就此便死。
—
小昭唱的曲,就是關漢卿的〈喬牌兒〉組曲。在關漢卿的散曲創作中,「禍福無常」是一個重要的主題,具有濃厚的勸世意味,若不是歷盡滄桑之人,實在難以寫出這種意境。金庸說「曲中辭意豁達,顯是個飽經憂患、看破了世情之人的胸懷」,真是說得一點也沒錯。
同時,關漢卿也受到莊子影響,總認為「是非」沒有一定的標準,「名利」也沒什麼好爭,反正人生到最後還不是難逃一死,在乎這些又有什麼用呢?不如歸隱江湖,及時行樂,一醉方休。雖然表面上很豁達,但我們還是看得出來,關漢卿其實是滿腹無奈哩!
【雙調】喬牌兒(節錄)
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吉藏兇,兇暗吉。
富貴那能長富貴,日盈昃月滿虧蝕。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
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緊的是衣食。鳧短鶴長不能齊,且休題,誰是非。
展放愁眉,休爭閒氣。今日容顏,老如昨日。古往今來,恁須盡知,賢的愚的,貧的和富的。
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落花滿院春又歸,晚景成何濟!車塵馬足中,蟻穴蜂衙內,尋取個穩便處、閒坐地。
—
宇宙道理是什麼?我用人情來推理:
自由自在最可貴,此外一切不足惜。
造物最愛玩什麼?興亡盛衰不定時。
吉中藏兇,兇中藏吉,誰能看得清?
人間富貴不久長,就像日月有盈缺。
西北高,東南低,天地整個歪一邊,
如果天地都殘缺,宇宙何物是完全?
一路天明走到黑,不過為了求溫飽。
鳧腳短,鶴腳長,天生自然便如此,不能比誰好誰壞。
誰是錯,誰是對,是非本來無標準,計較太多有何用?
心中憂慮都放下,誰對誰錯也別爭。
看看鏡中的容顏,又比昨天老許多。
你看從前到現在,聰明愚笨貧或富,
都沒什麼好依恃,最後通通都要死。
遇到快樂要珍惜,人生七十古來稀,
時光飛逝如流水,不必妄想一百歲。
春日匆匆又離去,庭院到處皆落花,
人生到老亦如是,晚景凋謝太淒涼。
車輪塵土馬蹄灰,世俗人情更紛飛,
螞蟻蜜蜂爭採食,人生碌碌又何為。
只願求得清淨處,尺寸容身能安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