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想知道你在想什麼鋼琴譜免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想知道你在想什麼鋼琴譜免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想知道你在想什麼鋼琴譜免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想知道你在想什麼鋼琴譜免費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和吉他的淵源》之五 至此,才恍然大悟:那一把「台中馬丁」,和接下來的 FG-140 為甚麼會不見了:原來是 FG-140 的出現,造成了「台中馬丁」的失蹤;而,Adamas 的出現,則是 FG-140 不見了的原因。 至於,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的發生。。。。。。我就不想講了。但是,我知道吉他...

想知道你在想什麼鋼琴譜免費 在 咩小妤 | Miemiefish ?手寫|正能量|咩式婚禮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5:40:17

- 『音樂是情緒的出口, 是生活中熱情的來源。』-LION獅子合唱團 . 此篇為Spotify合作文+咩咩聖誕節抽獎文🎄 文長但自己覺得很好看請耐心閱讀😆 . . 終於等到Spotify來找我合作了(哭奔😍 身為一個已經3年的老用戶, 從免費版用到付費專業版 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現在愛不釋手 一定要...

  • 想知道你在想什麼鋼琴譜免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17 18:34:04
    有 982 人按讚

    《我,和吉他的淵源》之五

    至此,才恍然大悟:那一把「台中馬丁」,和接下來的 FG-140 為甚麼會不見了:原來是 FG-140 的出現,造成了「台中馬丁」的失蹤;而,Adamas 的出現,則是 FG-140 不見了的原因。

    至於,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的發生。。。。。。我就不想講了。但是,我知道吉他主人必須為所有這一切的後果負責。

    話說到,畢業以後,除了考醫師執照以外,就是真的面對錄音室裡面的錄音了。

    在1979年底,坂部在大阪幫我在找來的樂手和錄音室,錄音師等,都是很棒的專業好手;經過選擇,我還是必須自己完成一些歌。而且,還有幾首歌曲,我必須自己編曲,錄音完成的:包括,後來完成的「之乎者也」,「鄉愁四韻」,還有會重唱的「光陰的故事」等歌。看來有的歌勢必得要自己來彈吉他,而且,有的歌根本沒辦法找別的吉他手來彈。

    比如說那一首 譜曲余光中先生詩的「鄉愁四韻」。這首歌「鄉愁四韻」的旋律誕生的很早,在 1975 年大三時 洪建全文教基金會 出版的「中國現代民歌集」經過楊弦先生譜曲錄音發表之後,我也根據唱片後面的這首歌的歌詞,試譜了一首自己的版本。

    這首詩因為它的節奏非常好,格式非常整齊典雅,很適合用吉他來伴奏成一首當時七零年代正開始展現雛形的 現代民歌。楊弦的版本 可能因為跟詩集「白玉苦瓜」的淵源連結的比較緊密,詩意歌聲蕩氣迴腸,鄉思家愁四溢環繞。

    我想做的是另外一種東西:那幾年我很入迷於前衛搖滾,一些樂隊,“Yes”,“Emerson, Lake and Palmer” , “Pink Floyd” , “ Jethro Tull” 的音樂我聽得非常多 (對了,奇怪,怎麼好像都是英國的樂隊?)。

    其中尤其以 前兩者 我最入迷。
    ELP 有一張唱片,將 穆索斯基 的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全篇用電子合成器樂團的方式改編成了搖滾樂,其中有一首歌是用唱的(是的,他們音樂以演奏為主),由貝斯手兼主唱 Greg Lake 作唱的 ”The Sage” 是我在大學前期幾年非常愛好的一首歌。 這首歌應該是前所未有的用鋼弦的木吉他獨奏伴唱,而且被彈出來的樂句,全是古典吉他的模式。

    我為這樣的模式感覺非常的著迷。

    那「鄉愁四韻」這首歌,是不是能夠用這樣的吉他的演奏方式,來彈奏一段很長的間奏呢?
    另外,因為「鄉愁」這樣的一種時代的大主題,在 1950 年,二戰以後出生的我們這一代,已經比較遙遠了,用吉他來彈奏一段相對遙遠,但是其實從小就接觸在環境裡的一種濃厚情緒情感,應該是可行的。

    為了這樣的一種音樂的表達,我花了大約整個的一學期,數個月的時間,在那一把「台中馬丁」上面不斷地摸索 吉他可能的指法來仿效 中式樂器應該有的彈奏方式。好了,這首歌和它的間奏,我應該彈了有五百多次有了。都很熟了。

    但是,錄音用的樂器呢?我需要一把木吉他。一把好的木吉他,而且不能是仿製品,比如那把「台中馬丁」。是時候買一把正經的原廠馬丁(MARTIN,是的,這樣拼音)了。

    很奇怪的,有一些朋友,日後大家詢問起來,第一把買的馬丁,都是買 D-45。

    D-45 是馬丁的最高級數的琴。
    價錢當然很貴。但是你如果覺得自己是真的音樂的愛好者,你就會把它買下來。當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說過了,在它的琴頭的正中央,方方正正大大的用珍珠母貝鑲得很漂亮的「MARTIN」 那六個大字母。

    誰都看得到。
    這樣的心態,其實不難理解。一個試圖要在音樂界闖出一個名堂的年輕小傢伙,必須讓人家要真真實實的看得起他的第一步,應該就是要買一把馬丁吉他。

    而且要 D-45。

    你看那支琴的琴身,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條邊,包括正當中圓形的 大音孔,都整整齊齊,閃閃亮亮的,潔潔淨淨而且 溫柔七彩的 用那可貴的珍珠母貝的飾條 鑲得像一件珍貴閃耀的古董樂器;擁有它。

    並且,年輕的彈奏這樂器的主人啊,以後不變成塞哥維亞 或是鮑布狄倫,都不可能。現在還記得起當初想要擁有這把 真實的馬丁吉他的,那股狂熱。

    這裡要提到,在我三十歲之前,有任何在樂器方面的需求,我就會去找我的老友,位於西門町中華路一段 七十八號的「新麗聲樂器行」的老闆 阿忠,楊上忠。阿忠和我都是從小就在西門町長大的小朋友。從我們開封街的家走到他們家的樂器行,不超過兩百公尺,一路上都是福星國小的校區。

    阿忠和我並不同年紀,他大我六歲,在對面的福星國小,他和一樣是大我六歲的哥哥是同班。我從最早組 洛克斯合唱團用的那些樂器, YC-45, Leslie 900 型的鍵盤樂器和喇叭;還有那一把 Adamas 的吉他;還有後來為「劉文正時間」當音樂總監要用而購買的 Roland 電子合成器;還有後來在中華體育館開演唱會用的鋼琴 YAMAHA CP-80;一直到後來,連 爸爸想要買一套爵士鼓到高雄家裡「健身」,都是找阿忠老友為我解決這些其實一般來說不易解決的需求。

    阿忠,就幫我從香港的通利琴行,訂了一把 D-45。

    _____
    #You編
    圖片的這把琴就是 D-45,圖中的背影是當年在紐約林肯中心一起演出的 Fabio。愛琴故事來到了第五篇,未完待續!還有更多琴中故事會在百年百琴特展裡展出......

    #愛琴故事
    #百年百琴吉他特展 #免費開放入場@華山中四A館
    #因為愛琴演唱會@華山Legacy #購票請洽:
    http://bit.ly/guitarmaniac2020

  • 想知道你在想什麼鋼琴譜免費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07 20:01:57
    有 282 人按讚

    感謝 #大是文化出版社 健康書的心靈衣食父母 提供三本書免費抽獎

    本書作者:
    作者Chris Crowley是全美暢銷書《明年更年輕》系列作者,
    共著作者Jeremy James則是脊椎指壓治療醫師、肌力與體能專家。
    本書中,他們將介紹40種強健核心肌群、穩定脊椎的招式,
    並提供讀者7大能讓背痛舒緩的秘訣。

    ---------------
    改變錯誤姿勢,從實踐行為改變理論開始!

    原力復健科醫師、超級鐵人三項選手/侯鐘堡

    「對於背痛的解說,其完整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是我目前最推薦的背痛專書。」

    我會以這兩句話來形容「養背,明年更年輕」這本書。書中對於背痛的各種內容寫得完善又詳盡,包含病因、案例、該如何做運動訓練、心態上要怎麼調整。其中,也提及我個人認為很重要的行為改變理論。

    其實,對於醫師而言,看病、下診斷不難,但要能改變患者的錯誤行為,卻非常困難!要想改變一個人的錯誤行為,需要經由 行為改變的五步驟:

      ‧認知:

    首先,患者必須有自覺,能認知到自己的行為是不良、不正常的。例如,某些患者每天不斷對家人抱怨自己哪邊痠、哪邊痛,卻不願做任何治療,直到家人再也無法忍受,才被半強迫的帶來就診。患者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反而會認為是家人不夠包容:「年紀大了,身體會痠痛是正常的吧。就是因為我老了,所以才會關節退化啊!」

    關節退化,很大原因是運動量不足、核心肌群無力、長期姿勢不良,或是運動方式錯誤所造成,並不是年紀大,關節就一定會退化。

      ‧想法:

    患者自身必須要有想改善身體狀況的想法,而不是抱持著:「復健做治療好麻煩喔,原本的生活很好、很輕鬆啊!」這樣的心態。或是,將維護自身長期健康的責任,全部都被動的交給治療師、儀器,一週只去復健治療一次,卻期待病況會自動好轉。

    一週共有168個小時,每週做一次復健,其實只占生活中168分之1。每週單靠這一個小時給儀器治療,就期待病況能好轉,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

      ‧改變中:

    下定決心要改變,卻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嗎?此時就需要有專人指導。最好是由專業醫療人員或教練協助,可以針對動作來評估與判斷,並且提供專業解析,對於錯誤行為能更有效率且準確的矯正與改變訓練。

    在我看診的經驗中,遇過許多患者堅持自己所做的矯正動作都是「對」的,但身體疼痛狀況仍然沒有好轉(許多民眾認為,只要照著網路影片上,那些舒緩的動作,就能輕鬆解決各種疼痛問題)。

    其實,大部分的人,即使是專業醫療人員,在沒有專人一對一指導之下,單靠模仿影片來做運動,很容易產生錯誤的姿勢或使力方式,反而會延伸更多肌肉代償(按:為達到某個目標,卻因某種原因無法達成,而由其他動作代為﹝輔助﹞完成的過程)或痠痛問題。

    我年輕時也曾因疼痛問題,嘗試許多矯正運動,但發現運動後,疼痛症狀根本沒有改善。在經過專人指導,才發現其中有許多重要的訣竅,是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察覺,並且立即糾正、矯正姿勢(許多影片為了能親民普及,其內容大多無法深究,只能提供一個概念)。

      ‧已改變:

    已經能用正確的姿勢開始運動,但動作還無法做的很純熟,偶爾還是會有錯誤發生。

    恭喜你距離最後「完全改善」的狀態已經非常接近。這時你應該能體認到「正確」與「錯誤」之間的差異,甚至能為有同樣困擾的朋友或是家人提供簡單的指導。這時要持續練習,增加動作的熟練度,將正確的動作刻印在潛意識中,由身體來帶動,而不再需要一邊動作,一邊由大腦想著下一步該怎麼做。若還需要思考,就表示仍需要藉由大腦來思考何謂「正確」,尚未成為身體的自動化反應。好比鋼琴家在演奏時那飛舞的手指,已經將琴譜化作身體直覺動作,不需經由大腦來控制或思考。

      ‧改變完成:

    至此已完全擺脫疼痛困擾,並且深刻的體驗、信任這套行為改變理論,並且內化、實踐於生活中,甚至可以當個布道者或是促進者,將自身經驗分享給周遭的人。

    最後,祝福各位讀者,藉由這本書的內容能獲得所需的幫助,並且和我一樣享受閱讀的時光。
    ---------------

    這篇是由我寫的推薦序 所以就直接貼上來啦

    抽獎辦法:
    1. 按讚本粉絲團 按讚本篇文章
    2. 留言 隨便留什麼都可以 不要偷罵我就好
    3. 分享本篇文章

    就可以抽獎囉 截止時間 6/12 星期五 晚上23:59

    抽不到書的別擔心 這裡可以 試看買書喔
    https://bit.ly/3gSdjze

    https://drbao.org/bookreading776/

  • 想知道你在想什麼鋼琴譜免費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31 12:36:21
    有 4,387 人按讚


    《百年孤獨:柏林愛樂的孤獨夜晚》

    * 柏林愛樂138年的歷史上,有過不止一次特別的夜晚。

    這個世界頂級交響樂團用音樂陪伴人們度過了一天又一天,它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冷戰時期柏林牆的修建與倒下、金融風暴。

    不管發生什麼,柏林愛樂的音樂會,不會停下來。

    二戰納粹統治期間,樂團指揮富特文格勒,老音樂廳在一場空襲中被炸毀,指揮家就帶著樂團到柏林歌劇院,不久後歌劇院也被炸為廢墟,他們繼續換地方演奏,有時候音樂會中途也會被空襲警報中斷,觀眾甚至習慣了按序疏散,等到警報結束後,再回到大廳,聽樂團把剩下的曲子演奏完。

    戰爭結束,柏林愛樂在二戰空襲的廢墟地點,舉辦了戰後的第一場音樂會。

    * 在柏林愛樂歷史上,黑市價格最高的門票屬於富特文格勒,但最貴的不是二戰期間的演出,而是二戰之後1947年。那一年,這位德國指揮家結束了他在法庭中被指控涉嫌納粹的審判。終於平安回到了戰後的柏林,舉辦他回歸後第一場音樂會。當時2000張門票一搶而空,人們拿出了自家所有的寶貝,甚至過冬用的皮夾克,只為換一張戰後的富特文格勒指揮的門票。

    戰爭中人們需要音樂。戰爭結束了,人們似乎更需要在音樂中,找到一個答案。

    * 二戰結束之後,一個記者在德國街頭採訪,他拉著來往的人問,「每天無盡的轟炸和死亡,你是如何熬過了戰爭,熬至明天?」其中有一個人想了想,回答他,「因為明天還有富特文格勒的音樂會。」

    *75年後,新冠疫情,德國取消所有大型活動,包括音樂會。

    但柏林愛樂必須演出,音樂必須在,這一點無需討論。

    觀眾來不了,他們得想辦法把音樂送出去。

    於是宣佈取消公眾聚集現場音樂會的通知公布後,他們很快發了另一條新的公告:

    「......柏林愛樂大廳將關閉至4月19日。但是,西蒙·拉特爵士及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家們決定,在沒有觀眾的情況下,也要繼續完成本場音樂會原定曲目盧奇亞諾·貝利奧《交響曲》和貝拉·巴托克《樂隊協奏曲》的演奏,免費向世界直播。」

    西蒙·拉特說:在繼續音樂會這一點上,大家只花了不到一分鐘的時候就達成了共識。麻煩的是細節。

    古典音樂會在幾百年間形成了數不清的演出禮節,而柏林愛樂更是有自己的規矩——演出結束後,指揮要先跟樂團的第一小提琴首席主動握手,這代表著對全團的致謝。

    然後,團員之間也會互相握手致意,這通常是在台下觀眾持續鼓掌中完成的,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喝彩聲「Bravo」,指揮帶領全體團員向觀眾一次又一次鞠躬、再鞠躬,直到掌聲停下來,一個音樂會的夜晚才算正式結束。

    這個流傳了數百年的音樂傳統,在一場沒有觀眾的音樂會,充滿了矛盾——沒有人在現場為音樂喝彩,指揮上台之後,無聲無息地開始音樂會嗎?曲終沒有觀眾的掌聲,他們要按照慣例,依次握手、鞠躬、謝幕嗎?

    * 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晚上八點音樂會開始,在不太協調的鼓掌和跺腳聲中,西蒙·拉特站上了指揮台,他和音樂家們互相看了看,笑了起來。

    「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場奇怪的音樂會。在場的許多人都見過觀眾很少的音樂會,但至少現場還看得到幾個人吧!今晚我們決定,在這樣的危機面前,既然我們的觀眾不能來到現場,我們就必須想辦法去觀眾身邊。如果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需要我們習慣這種人與人互相遠離的生活,音樂將是一個更重要的必需品。」

    西蒙·拉特在演出前,對著鏡頭這樣說。「請原諒我們還沒有研究出這場音樂會的禮節應該是什麼,換句話說,今夜音樂停下來之後,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還好有你們跟我們在一起,謝謝你們。」

    西蒙·拉特説:這個音樂的夜晚是他和柏林愛樂想要向世界傳遞的一個信號,「音樂永遠在(The music is still there)。」

    * 「交響樂讓我著迷的地方是,人生的一切都寫在裡面,希望、悲傷、喜悅、痛苦。一場音樂會是駛向自己的旅行,音樂給了你一艘船,它並不總是載著希望,它也允許你在其中品味悲傷、孤獨和痛苦,它是人生的全部。」

    「古典音樂一次又一次告訴我們,你並不是孤獨的,世界上還有另一個人和你一樣,在生活中面對了一樣的感受。這種共鳴被作曲家寫在了曲譜里,跨越時間,在演奏中傳遞給了今天的你。」

    西蒙·拉特說,其實每個人在音樂中都是在尋找自己,端詳自己的人性一面。

    對西蒙·拉特來說,第一個孤獨演奏的曲目是巴托克的作品。他的作品像是一場從黑暗駛向光明的旅行,但西蒙·拉特常常覺得樂譜最後十幾個小節實在是太明亮了,在經歷了之前種種黑暗、挫折、迷茫、困頓後,迎接我們的出口是什麼?光明的終點之後,那是什麼?

    *在柏林最孤獨的夜晚,這個音樂答案逐漸清晰了起來。這個晚上,在場所有的音樂家似乎感同身受地理解了這份隔絕中的孤獨、未知中的希望。他們在交響樂中又一次實現了靈魂的共鳴。

    西蒙·拉特說,在音樂最後的十幾個小節,他看到巴托克在音樂中復活,就坐在他們的面前,講述他自己的故事。事實上,當年巴托克罹病,青霉素並沒有拯救巴托克,他在兩年後的秋天去世了。最後一次住院治療前,他懇求醫生再多給他一天時間,讓他把一部鋼琴協奏曲寫完。

    可惜他的時間只夠勉強寫完草稿,在最後一個音符後面,他歪歪扭扭寫上了「The End」,不久後,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終點。

    然而,正是藏在樂譜裡的這些音符,開啓了屬於巴托克的新音樂時代。

    終點之後,是另一個起點。

    —-圖片:Heribert Schindler

    —取材自《人物周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