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沒看過上一篇的可以先去看~)
今天主要分享的是我一些覺得很有助於提升語文能力的小技巧!
基本上要學一個語言可以粗略分成三個部分:發音、單字跟文法句構,所以我會分別就每個部分分享。
-
🗣發音
有些人可能會忽略掉發音,但發音其實真的很重要,畢竟這會影響到別人能不能理解你的話。
我覺得發音要好,...
.
(還沒看過上一篇的可以先去看~)
今天主要分享的是我一些覺得很有助於提升語文能力的小技巧!
基本上要學一個語言可以粗略分成三個部分:發音、單字跟文法句構,所以我會分別就每個部分分享。
-
🗣發音
有些人可能會忽略掉發音,但發音其實真的很重要,畢竟這會影響到別人能不能理解你的話。
我覺得發音要好,初期找一位好老師會特別有成效,我當時初學韓文的老師就非常重視發音,讓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以下是我自己會使用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項。
📌不要嘗試用自己母語的發音去理解新語言的發音
每個語言的性質不同,例如英文中也有很多中文沒有的音。甚至是相近的音,例如注音的ㄢ和英文an ,還是有差異的。很多人會用羅馬拼音去學第二外語,但我個人並不推薦這麼做,而是要試著從嘴形和發聲位置去了解新語言。
📌多聽母語人士講話、學習語調
大家可以想像我們平常聽到某些外國人講中文時,即使他每個字都字正腔圓,我們還是可以聽出和母語人士的差異。反過來,我們在講其他語言的時候也會有相同情況,因為不只是每個字的發音,ㄧ整句話的語氣起伏是我們常常會忽略的元素。
這蠻難用具體的方式解釋(或許修語言學的人會比較清楚?但對一般人來說就是一種fu吧),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去聽母語人士在自然的情境下(不是課文或聽力練習那種!)怎麼說話,並且試著模仿。也可以用錄音來檢視自己哪裡好像聽起來怪怪、不太一樣。
-
✏️單字
📌大量閱讀為主、背單字為輔
我個人覺得有兩種情況下,要把單字表直接拿出來背是絕對沒問題的:
1. 你要準備考試,必須短時間內把大量單字背熟
2. 你的程度已經好到開始背各種不常出現的生難字詞了
一般情況下,我認為藉由大量閱讀來提升單字量是比較好的做法,之後才能用情境和句子去回想這個單字的意思和用法。就算讀過一次單字記不起來,在日後複習這篇文章、或是在新文章中遇到同一個單字時,就再多記幾遍就好了。更何況閱讀的好處還不只記單字,這個我應該不用多說了xD
當然在讀完文章後想把裡面的單字整理起來,當作日後複習的輔助,我覺得是ok的(記得寫上例句),也可以想一些幫助自己記憶的諧音梗(?)之類。不過真的不要第一次就直接拿起單字表開始背,腦袋會打結。
-
📝文法句構
要注意使用正確跟變化型這種東西應該大家都知道,所以這邊想提一些可能比較少(?)被提到的部分。
📌注意句型或文法詞的不同使用方法
以韓文為例,는데的用法就有「提示下句話的背景」、「前後文對比」、「表示讚嘆」等等。可以試著把這些整理起來,在閱讀時如果忘記,會有個reference可以幫助理解。
此外,語言是活的,有時候一些不見得文法正確的說法也會被母語人士拿來使用。當然正確的文法還是要會,但也可以多注意這部分,跟人溝通交朋友比較不會有阻礙。
📌注意弦外之音
以中文為例,光是一個「呢」助詞就可能用在很多種情境中(驚嘆、惆悵甚至嘲諷)。這種微妙差異對於非母語者來說其實會需要花一點功夫去察覺,因此透過閱讀多去揣摩這個詞語和說話者的想法、當下的使用情境就很重要,也可以多多詢問母語人士。
📌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只依賴翻譯句子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要試著用另一個語言的角度思考」,這句話我是認同的。
至於要怎麼做,就是不要每次在接收、輸出句子前都先在腦袋裡跑一遍母語文字,而是試著用事物、情境、想表達的情緒去想意思,或是該怎麼表達。
-
以上大概就是我的想法和經驗,如果有什麼心得也歡迎告訴我😆
試過覺得很有幫助的話也歡迎分享!
祝大家暑假愉快,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穫~
#willowsstudytips
惆注音 在 日常食札 Diary of Foodi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此篇與飲食無關
#文長慎入
在父親節這個日子,我卻想到已經過世幾年的阿嬤。
一樣的晴天、一樣的悶熱,一樣充滿暑氣的酷夏。
我想起攙扶著阿嬤走在菜市場裡的畫面,那時她身體已經很虛弱了,但還是想出去走走,於是吩咐我陪著她一小步一小步吃力的到市場晃晃。
我不知道,那會是最後一次和她老人家一起並著肩走。
阿嬤是一位相當堅強的女性,我從來沒見過的阿公英年早逝,當年才二十初頭的她,必須一個人獨自撫養三個小孩,多少也造就她強勢的性格,從夜市賣耳環的小攤生意,到後來和父親、叔叔一起經營的汽車音響店,幾乎所有重大經營決策都是由她一手把持,可謂商場上的女強人。
也因為她的生意頭腦以及獨到的投資眼光,家裡才逐漸脫離貧困,日子終於好過些。
想一想,阿嬤在那個對女性充滿不平等的時代,同時肩負母親和父親的角色,實在不容易,每每回想起,仍讓我欽佩不已。
阿嬤熱愛旅遊,後半段的人生,幾乎全世界跑透透,可說是一位旅行家,她也熱愛學習新事物,不僅和我一起上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書法課(是的,祖孫一起去書法班,酷吧!),也因為出生在日治時代,她不諳國語,為了想看得懂國字,就去國小的成人班上課,從一筆一劃開始,學習注音國字。
阿嬤對我來說像是傳奇般的存在,關於她一生的故事,實在有太多可以說。
而我是家族中的長孫女,阿嬤對我疼愛有加,想到有什麼好吃的,便會喚上我。比如一知道我喜歡吃枇杷,去市場回來,買了好大一盒要給我吃,只是很多食物都是在童年的時候,因為阿嬤的關係吃到怕、吃到膩,長大反而害怕得離得遠遠的。
良好的祖孫關係一直到我國高中時期,逐漸生變,詳細原因太多,也太過私人,我就不便多說。
只是從那時開始和阿嬤漸行漸遠,加上青少年時期的叛逆來得又快又急,年輕氣盛的自己、血氣方剛的自己,都促使祖孫之間的衝突及不諒解的情緒一再出現,一直到有天,我忽然驚覺意識到什麼叫做『回不去』。
但,已經來不及了。
那日如今日,陽光刺眼,上大學的我攙扶著阿嬤在市場裡走,我知道我想說些什麼,來表達我的關心,話卻始終梗在喉頭,直到走到市場盡頭,阿嬤用手勢比了比回去的方向,慢慢地用台語說道:「咱來兜回去吧。」
我以為還有下一次,下一次再說出口就好,但當我下一次進醫院,看著緊閉雙眼的阿嬤被抬上救護車送回到家,頓時我明白,再也沒有下一次了。
阿嬤逝世後我沒有流過眼淚,好像不特別悲傷、也不特別難過,只是我知道,我的潛意識裡一直有股惆悵、遺憾,始終難以言語藏在心底。
直至今日猛然又想起這段,才忽有鼻酸感湧上心頭。
是的,我承認我想念她老人家,即使她霸道又頑固,我卻想念祖孫玩在一塊兒時的那段回憶。
今天是父親節,我想我的父親,應該跟我一樣,憶起當年這位辛苦的母代父職——他的媽媽,我的阿嬤。
如果可以,我想跟她說,無論母親節還是父親節,希望您的下輩子,都要過得很快樂。
惆注音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魚在日本念大學的時候,每天九點才吃晚餐,就為了等超市的降價特賣。一個便當半價或者更低,但放了整天的壽司本來就是冷的嘛對吧?他發過一篇網誌說最常吃的是一盒最後只要兩百日元的鯛魚飯,回家用宿舍的微波爐熱過,一天那個時候才開始。
我們一起寫歌的時候,小魚的頭髮已經很長了。班上同學表示「他高一失戀之後開始留的」。我轉進一類之後,從沒有看過他短髮的樣子,只知道他是雄中樓梯社的社長。
我所知道的樓梯社員只有五個人。每到社團時間,樓梯社就會集體坐在學校的樓梯上。由於沒有正式申請社團許可,他們會被教官驅趕,學籍上的社團紀錄也總是空白。
據說他們曾經出版過《死亡筆記本 ‧ 家庭號》這樣的刊物,而小魚當社長時樓梯社的入社考試題目是「灼眼的夏娜紅色的眼睛是左眼還是右眼?」(現在看來,這個題目似乎因為時代的演變顯得簡單了不少。)
剛進一類班,第一次國文分組報告我就和小魚一組,作業是出版一份報紙。剛離開三類的我以為就像做壁報那樣,不知道當社會組說要做一份報紙的時候、他們是真的要做一份報紙。尤其因為和小魚一組,他根本什麼都沒說:「要取名字嗎?那就叫做口報好了。口爆。」我信以為真,最後做出了一份內文標示注音、貼滿性感寫真、用報紙剪下來的字貼成標題的,藍色的東西。交作業那一天看見其他組拿出了標準十級明體字、連灰色報面用紙都用上的時候,我簡直站不起來。
我們被老師特別挑出來罵,不及格。「誰做的?」
我起身拿回作業,「老師,我可以重做重交嗎?」
高二下,當每個人都嚷嚷著要考上台大政大的時候,小魚說想考日本的大學,所以完全沒有在讀書。聽說指考後他分發到淡江,兩年後才聽說他真的到了日本。在臉書上讀到他和鯛魚飯的網誌,後來再也沒有他的消息。
至於我們唯一一次同組的那份報紙作業,後來是我自己一個人重做的。我做出了一份和其他組別看起來完全一樣的報紙,老師給了86分,「但這一看就知道是蕭詒徽一個人做的,所以我只給他86分,這組其他人還是不及格。」
像小魚這樣的人,世界永遠不會給他及格。我領回作業,走回座位,以為會感覺到自己融入了這個班級,唯一的感覺卻是自己背叛了他。
當然,這些,小魚壓根不會在乎。
我始終不了解他,唯一肯定的就是他不會在乎。對他而言,我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份而已。在某個很早很早的岔路,有人選擇走向世界,有人不選。令人惆悵的永遠只有分道揚鑣的那個轉身,而非那個再也不見的人。
最後,我會在每次看見鯛魚飯的時候自以為是地想起他。站在超市,沒有聲音,想起他。
而他不會想起我。
#拉格朗日點企畫
#關於未來會怎麼死你有他人不知的預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