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情誼造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情誼造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情誼造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情誼造句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去年我的年度目標之一其實是「韓文檢定合格」,但因為疫情的關係,考場與日期都有受到影響,少了點動力的讀書計畫也就一直擱著了。 用第二外語學第三外語並不輕鬆,但絕對有趣。和同樣以外國人身分在日本生活的韓籍老師總有一種「你的苦衷與辛酸血淚史我都了解」的革命情誼,還能同時以更客觀的角度討論三國之間的文化。...

  • 情誼造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1 20:18:43
    有 652 人按讚

    去年我的年度目標之一其實是「韓文檢定合格」,但因為疫情的關係,考場與日期都有受到影響,少了點動力的讀書計畫也就一直擱著了。

    用第二外語學第三外語並不輕鬆,但絕對有趣。和同樣以外國人身分在日本生活的韓籍老師總有一種「你的苦衷與辛酸血淚史我都了解」的革命情誼,還能同時以更客觀的角度討論三國之間的文化。

    上課造句時,當我說:「在日本搬家真的好貴,而且房內網路大多數得另外自己想辦法解決。」
    老師就會跟著點頭如如搗蒜說:「麻雜唷(對〜沒錯)」。

    最近剛換了新的老師,本來以為他不苟言笑,有點難以親近,卻沒想到因為《情書》這部電影,讓我們更有話聊。某天老師請大家用韓文回答最想去哪裡旅行,輪到他自己時,他回答:「北海道,因為十多年前看了《情書》這部片後我就一直很想去北海道看看,也因為覺得劇情與畫面實在太美才開始想學日文。」
    聽到的那一瞬間我整個眼睛都亮了起來,開始滔滔不絕的說自己最喜歡的導演就是岩井俊二,因為他才開始想更了解日本。

    沒想到在場的所有日籍同學一片鴉雀無聲,甚至有人老家在北海道卻完全不知道這部經典電影的存在。😂

    上週終於鼓起勇氣報名三個月後的韓文檢定,還到書店買了幾本參考書,目標是通過二級(總共六級,六級是最高階,三級以後有作文題)。雖然純粹是學興趣,完全沒給自己壓力,不過還是希望能順利通過囉!

    在我的新書我的最新著作《東京·時時刻刻》那些輕描淡寫的日本真實生活,疫情之下的第一手點滴記錄裡也有ㄧ小節提到更多和日本的婆婆媽媽一起上韓文課的有趣事情,歡迎大家翻閱支持〜
    出版社說再賣個一百本就可以準備二刷了!💪

    5/20全台實體書店上市
    5/22博客來上市
    🔎詳細書籍介紹:https://bit.ly/MihoTokyo
    電子書在各大通路皆已上架

    👏歡迎閱讀完的讀者在博客來留下書評
    👏歡迎分享開箱照或拍限動@mihowang47 給我

    #東京時時刻刻 #若有推薦的學習方式或參考書歡迎分享
    #下面兩本是上課使用的課本

  • 情誼造句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25 20:53:52
    有 178 人按讚

    傾力推薦!黎紫書最新長篇小說《流俗地》!
    台灣麥田版,王德威寫序
    馬華有人版,我寫序
    買邊本?自己揀 👆🏼

    董序:〈世事如棋,俗流滿地〉

    讀完黎紫書的新作《流俗地》,不知為何耳邊響起許冠傑的一首舊歌〈世事如棋〉,歌詞是這樣的:

    倉卒歲月,世事如棋,每局都光怪陸離,
    驟晴驟雨,人事天天變,有喜亦有悲。
    恩怨愛恨,世事如棋,每局都充滿傳奇,
    若顰若笑,難辨心中意,似比幕前做戲。
    苦衷抛萬里,今天慶幸有知己;
    捉番盤棋共行樂,衝破內心藩籬。
    張眼遠望,世事如棋,每局應觀察入微,
    但求共你棋藝相比較,了解做人道理。

    這首廣東歌紫書一定聽過,喜不喜歡則不得而知。我引流行曲來開局,好像是刻意附和「流俗」的主題,搞不好很可能會變成「媚俗」。我一直在想,黎紫書為甚麼會選這樣的一個書名?甚麼是「流俗」?「俗事」總不免是「下流」的,但流動的「俗事」卻又有它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形成一個「明媚」的「俗世」。人可媚俗,俗也可以媚人。這就是《流俗地》動人的地方吧。
    上次替紫書的書寫序,是二零一四年的短篇小說集《未完.待續》。當時我對她的創作發展作了兩個判斷:離鄉流徙和自我身分探索。前者指她脫離手到拿來的馬華本土題材,書寫在世界各地的異文化中漂泊的經驗;後者指她以自我為寫作焦點,不斷以分身的方式尋找安身立命的可能。我把這形容為令人目瞪口呆的華麗轉身。沒料到六年後紫書再交出新作,竟又是另一次轉身,把我當年的預言完全粉碎,教我連眼鏡也保不住了。
    黎紫書這次轉身,看來並不華麗,相反顯得非常樸實。跟她二零一零年出版的上一本長篇《告別的年代》相比,更加有洗盡鉛華,反璞歸真之感。那就好像一個被定性為擅長形式實驗的畫家,突然繪畫出一幅逼真無比的寫實風格素描,以向世人宣示:你們以為我做不到嗎?我們可以把《流俗地》視為這樣的一本,小說家大展毫無花巧的敘事基本功,卻可以做到出神入化的作品。在小說閱讀本身來說,肯定是個賞心悅目、滋味無窮的經驗。
    《流俗地》沒有《告別的年代》那種立傳寫史的偉大意圖,好像完全是為了說好一個故事和說一個好故事,所以在主題和形式兩方面也貫徹了「流俗」的宗旨。表面上看,小說家的文學企圖心降低了,不再擺出開天闢地、捨我其誰的高姿態。她選擇低調地「回鄉」,回到自己熟悉的馬華城鎮生活題材;她也不再自我中心,去除主觀的視覺,置身於眾多小人物之間,與他們同喜同悲。敘述者有時像個說書人、講古佬,以娓娓道來的語氣綜論全局,有時卻又縮短距離,投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主觀客觀出入自如,不著痕跡。無論遠近,都感覺到作者對人物不傷感、不氾濫的同情。這份淡然的同情,並不排除必要的嘲諷,甚至是狠心的誠實。所以除了人物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善惡長短也同時躍然紙上、歷歷在目。
    小說開場的一段對於山城錫都的石窟寺廟的描寫,看似是純粹的地方風物介紹,但其實深富寓意。「壁上許多山洞像被史前巨大的白蟻蛀空作巢,無盡縱深……櫛比鱗次,各路神仙像是佔山為王,一窟窿一廟宇,裡頭都像神祇住的城寨,擠著滿天神佛。……七十二家房客似的各居其所:肩挨肩,各抱香爐,排排坐食果果。」諸神下流,污煙瘴氣,仙凡一體。這些神靈的居住環境,不就像小說中的主要場景舊組屋樓上樓一樣,有如一座錯縱複雜的蟻窩?眾多人物和家族的故事,就在這幢蟻窩般的樓房裡交織,再隨著時代的變遷,往四方八面擴展開去,猶如蛀蝕進歷史時空的隧道和洞窟。
    《流俗地》雖然是長篇小說,但卻運用了短篇的寫法。每一章都以特定人物為重心,可以作為相對獨立的短篇般看待,有其各自的起承轉合和筆法變化。總體來說時序是直線發展的,由最核心的一對人物銀霞和細輝的童年說起,一直到三十多年後二零一八年大馬變天。但是,因為每一章的敘述流程都是重新開始,而不是連接上一章的結尾,所以不少事件和細節都出現多次繁簡不同的處理。這不但沒有造成重複和累贅,反而形成一種時空縱橫移動的動態,就像棋盤上的棋步,馬而後車,車而後炮,或左或右,有進有退。用音樂的說法,則是韻律結構和節奏鬆緊的變化。這些不外露的章法,猶如武俠小說講的「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是不見形式的形式。與其說是技巧,不如說是寫作和人生歷練所培養出來的藝術直覺。
    通過《流俗地》,我讀到一個舉棋若定、氣靜神閒的小說家黎紫書。書中寫到下棋,我認為不是隨意的,也不只是一個細節。盲女銀霞、鄰居細輝和樓下理髮店印度老闆的兒子拉祖,三個人以中國象棋對賽的場面,處於整個小說的核心。細輝棋藝一般,遠遠不及印度仔拉祖,但拉祖又不及盲女銀霞。銀霞天賦過人,只需背下棋譜便學懂下棋,能以盲棋的形式打敗開眼的對手。三人的情誼深厚,多年後在一次相聚中,再以一盤棋局重溫舊夢,但世事卻已面目全非。後來,拉祖甚至身遭橫禍。再後來,銀霞以下棋和退休的顧老師結緣,發現小時候的棋譜原來是細輝向年輕的顧老師借取的。最初的一步,造就了最後的結局。作者描寫棋局的爭持和下棋者的心思固然精彩絕倫,但棋局本身作為意象,更加令人拍案叫絕。
    我不妨大膽地說,《流俗地》是一本小說棋譜。它的四十個章節,就是四十個棋局示範。每一個字是一下棋步,每一個造句、每一章的謀篇,也是變化多端的棋藝展演。這樣欣賞《流俗地》,就解釋了它看似平平無奇的講故事方式為何如此引人入勝,令人步步留神、着着讚嘆。雖然小說人物眾多、焦點分散、線索紛歧,但隱藏的重心其實落在銀霞身上。故事以銀霞開始(當德士呼叫台廣播員的她接到失蹤多年的大輝的電話),也以銀霞結束(和顧老師結婚後的她,在眾人歡天喜地慶祝大馬變天的當晚,悄悄獨自睡去。)作者對銀霞投入最深的同情,也從銀霞身上得到最大的啟發。她借助銀霞失明者的角度,摹描出錫都生活的感官世界,測繪出馬華庶民社會流動的時空座標。低調而技藝高超的棋手銀霞,就是小說家黎紫書的寫照。
    人生如棋局,是個甚為俗氣的比喻。但它的俗,正切合《流俗地》的平民百姓經驗和視覺。人物絕對不只是作者的棋子,他們有血有肉的人生,各自展現出不同的棋局。而且,下棋必有對手。人際關係,如親情、愛情、友情、鄰里關係,統統都是博弈。勝局、敗局、和局、殘局,局勢千變萬化。在個人的局之上,還有社會的局,政治的局。也許,覺醒是由棋子變成棋手的過程。除了看人物的應對,也看作者的運籌,小說內外,各有精彩,相得益彰。
    我說了這麼多,好像也沒有對《流俗地》作深層分析,既沒有談它的時代意義,也沒有討論它的文學史定位。一來是由於,我不是馬華文學專家,沒有資格在脈絡承傳方面置喙。二來則因為,經過上次的判斷失誤,我實在不敢再對黎紫書的創作方向說三道四。她一定不會願意被定型,下一次又會再來個甚麼轉身,甩走人們加在她身上的標籤。我唯一能肯定的是,黎紫書是個永遠能為讀者帶來驚奇的作家。用廣東俗語說就是:「唔聲唔聲,嚇你一驚。」
    除了作為讀者,我同時以一個寫小說的人的角度,去閱讀紫書這部新作。一邊讀一邊感覺好像是跟她在切磋棋藝,思索著她的棋步是如何推敲,戰術是如何鋪排,哪一下是虛招,哪一下是殺著。其實在下棋之外,環繞著盲女銀霞還有許多細節,既具有生活寫實的功能,又同時可以作為意象解讀,例如編織、廣播、地圖、點字書等。為免剝奪讀者自行領會的樂趣,我便在此打住不說了。
    為別人寫序,最忌喧賓奪主,呈自己的智慧,搶作者的威風。我非學術中人,也不宜在這裡妄加導讀。最理想的序莫如開胃前菜,引起讀者的食欲,令他們能好好享受主菜的美味。我但願自己沒有辜負紫書的厚託,倒行逆施,破壞大家的胃口。
    我和紫書是同行的關係,既是惺惺相惜,也是棋逢敵手。〈世事如棋〉這首歌雖然頗多陳腔,但唱到「今天慶幸有知己」、「捉番盤棋共行樂」、「但求共你棋藝相比較」,還是令人有所觸動的。希望紫書不嫌歌詞通俗難耐,接受我憑歌寄意,並賀《流俗地》馬華版的推出。

  • 情誼造句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25 21:00:15
    有 241 人按讚

    僻處自說(談孤寂)  ◎羅智成
      
    為了不辱沒對妳的情誼,我將慎重選擇下一位戀人。
      
    Dear R,讓我們來討論孤寂。在陷落的城池裡。
    我的激情像遠遠地瞄準岩岸衝過去的浪群,我的頭髮因疲憊而變色;一切過後,剩下我的悽愴是剛泅上岸,不落實的呼吸。讓我翻身仰臥。Dear R,在風糾纏不清的旗裡隱藏妳。我睡去。然後,讓我握著惡夢和妳談論孤寂。
      
    啊,我怎麼能夠和妳談我神秘的籍貫?談孤寂?我只會說
    ──我以為,我們應該和另一個星球開啟戰端。人們雖不能理解,但會緊緊團結;那時,我們趁機教他們唱歌和跳舞,那時,全人類將離鄉背井,來到夜涼如水的撒哈拉大露營。那時,我們偷偷帶一群孩童,冒著星際的砲火,去挖掘古墓,那時,而R,所謂孤寂,是妳拒絕了我,緊接著失散在茫茫營區。
      
    他們把我軟禁在我心底。Dear R,沒有人知道我的下落──即使在我面前。
      
    他們打聽我卻在忘掉我以後啊!虜走我的人就再也沒出現。甚至戰事結束,忘記遣我還鄉──天哪!我原本並不想跟妳說,Dear R,所謂孤寂,當他們撤走沙漠上的營地,妳獨自留下,背著遠去的地球,呼喊我的名字直到它開始生疏,直到對愛開始生疏──所謂孤寂,是我在荒漠上證實對妳如上的想像全未實現。清晨,Dear R,我醒自回憶,這第二天依舊美麗。但顯得多餘。
     
      
    --

    ◎作者簡介
      
    羅智成,詩人、作家、媒體工作者。台大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著有詩集《畫冊》、《光之書》、《泥炭紀》、《傾斜之書》、《寶寶之書》、《擲地無聲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情人》、《夢中邊陲》、《地球之島》、《透明鳥》、《諸子之書》、《迷宮書店》等,散文或評論《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南方朝廷備忘錄》、《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等。
      
    羅智成的文字風格整體而言神秘、深邃、原創、多元。一方面以獨特的語法和驚人的想像力創造出各種文學勝境;一方面以精緻的自省與洞察力從容出入於自我意識的邊陲與核心。此外,他也擁有文學創作者少有的知性能量與思維訓練,又廣泛涉獵當代生活與文化議題,以進行他所謂「豐盛人格」的自我塑造。
     
     
    ◎「詩.聲.字」小編子尋賞析
      
    本篇收錄在羅智成《光之書》,據書介是未經籌謀策畫、在無意識的慣性所作出的作品。詩人於再版時說道:「我當然無法把每個字句都讀到流利、滿意為止,但至少重新認識了年輕時的自己,也再次確認《光之書》是我最具個人特質、最不可替代的創作體驗。」
      
    〈僻處自說〉為本書第一章,涵納了〈青鳥(談孤寂)〉、〈賦別(談孤寂)〉、〈傳說(談孤寂)〉等篇章,也是本章其一的篇名。於此,讀者或許要問,這樣看似「成段」的詩篇,又何以被界定為詩?而非散文或詩化散文?我們或可粗淺定義,散文於形式上,讀者能見得行文之間層層的脈絡推演,最終閱讀到書寫者記錄的事件或場景原貌。詩化散文既被冠上了「詩化」的分類,必定帶有關於詩的特色,諸如字句間有詩的韻律感、有詩的情境感,遣詞造句之間,並不僅僅是記述,而是在記述之上,企圖營造鮮明的意象。
      
    至於散文詩呢?或許就從羅智成〈僻處自說〉談談:
      
    詩的開場即揭示:「我將慎重選擇下一位戀人」,讀者預料的可能是現實中情感的結束與孤寂的開端。但詩中的場景卻是快速變換的,如「在陷落的城池裡」、「我以為,我們應該和另一個星球開啟戰端」、「夜涼如水的撒哈拉大露營」。若以散文觀之,或因時空不合理而不被允許,但詩則不然,詩的時空是不設限的,詩具備了跳躍性,使我們更能領略孤寂的境地,是從相隔的星球、寥遠的沙漠及棄守的城池開始的,這一再凸顯了自述者心境的清冷。
      
    首段寫道:「我的激情像遠遠地瞄準岩岸衝過去的浪群」、「一切過後,剩下我的悽愴是剛泅上岸,不落實的呼吸」,激情似瞄準的浪群、悽愴如剛上岸的呼吸,乍看以為是詩化散文,詩意的文字具象化了情感且帶來節奏性。但明顯的,詩人並沒有敘述這樣的激情、這樣的悽愴來自何處,也並不意圖延伸其感悟,僅是將「孤寂」的感受更加提煉、深化,我們僅能以此視角觀看這份無有起始的情感。
      
    文中聲聲呼喚Dear R,你可以想見呼喚的那人,卻不可避免的得知R不在此地,呼喚又是否得到應允?橫擺著的,永遠是感傷的事實。詩的第二段寫敘述者曾對DearR懷抱的憧憬:「那時,我們趁機教他們唱歌和跳舞,那時,全人類將離鄉背井,來到夜涼如水的撒哈拉大露營。那時,我們偷偷帶一群孩童,冒著星際的砲火,去挖掘古墓」,讀來富有鋪排的情節,卻能從前後文得知詩中的時空並非現實,限縮在詩人想像中的星球、沙漠營區或古墓,場景是失真的,不若散文貼近生活現場且具有連貫性。
      
    詩篇裡,我們感受到「孤寂」的層次與力道。從首段「Dear R,讓我們來討論孤寂。」,至中段「而R,所謂孤寂,是妳拒絕了我,緊接著失散在茫茫營區。」乃至最末「他們打聽我卻在忘掉我以後啊!」、「清晨,Dear R,我醒自回憶,這第二天依舊美麗。但顯得多餘。」,詩裡的孤寂是日漸衰老的,是眼看著被遺忘而只能在回憶裡存活的,是這個世界曾經有過,卻因為習慣空乏而今顯得多餘的存在。
      
    於此,我們理解段落間的推進或具備散文的質地,但回首全篇,你定然會發現,詩人持續以意象刻鑿、以語言變換的都直指同一件事,那就是「孤寂」。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羅智成《寶寶之書》封面
     
    --
      
    #羅智成 #僻處自說 #孤寂 #散文詩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化散文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25.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