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情緒調節策略量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情緒調節策略量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情緒調節策略量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情緒調節策略量表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他無法告訴你感受?述情障礙:內在情緒色盲者 「他好悶,每次都沉著一張臉,問他怎麼了他也不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跟他談,不論是陪他也好幫他也好,他搞得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他常常不說自己的事,他經常不覺得這有什麼好說的,不然就是他也不知道怎麼說!但你知道嗎?他花很多時間打電動,甚至有時候把我當空氣了...

情緒調節策略量表 在 吳姵瑩Chloe Wu心理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03:23:50

當他無法告訴你感受?#述情障礙:內在情緒色盲者 「他好悶,每次都沉著一張臉,問他怎麼了他也不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跟他談,不論是陪他也好幫他也好,他搞得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他常常不說自己的事,他經常不覺得這有什麼好說的,不然就是他也不知道怎麼說!但你知道嗎?他花很多時間打電動,甚至有時候把我當空氣...

  • 情緒調節策略量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1 19:50:47
    有 93 人按讚

    當他無法告訴你感受?述情障礙:內在情緒色盲者

    「他好悶,每次都沉著一張臉,問他怎麼了他也不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跟他談,不論是陪他也好幫他也好,他搞得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他常常不說自己的事,他經常不覺得這有什麼好說的,不然就是他也不知道怎麼說!但你知道嗎?他花很多時間打電動,甚至有時候把我當空氣了!」

    你的TA有這個狀況嗎?一開始你覺得他神秘、他酷、他忙,就由著他去了,但日子久了,寂寞的感覺日益加劇,想要被支持、被聆聽、被聽懂的需求難再被延宕、被合理化,那生活中的斤斤計較與衝突爆發自然順應而生。

    在《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談到:「經常被身體感覺的源頭攻擊,卻又有意識地切斷這源頭,便會造成『述情障礙』:無法感受或傳達自己內在發生了什麼事。唯有藉著探索自己的身體,從最深處與自我連結,才可能重新感受到你是誰,你看重什麼,還有你的價值是什麼。」
    述情障礙者就如同內在情緒色盲,無法清晰分辨情緒,內在像是呈現長期混濁又難受的狀態,他無法條理分明的述說自己,自然無法清晰地感受他人。

    一個人之所以可以情緒調節,先決條件在於可以「指認」情緒,並且「選擇」他的情緒調節策略,例如拳擊釋放憤怒。但述情障礙者,無法指認情緒,甚至他們會使用不適切的情緒調節策略降低不適感,例如:情緒性進食進而導致更多負面情緒的產生,進而產生更多飲食問題;逃避、否認而導致慢性負面情緒困擾。

    述情障礙者的自我表達困難,在我們總是依賴「語言」接收訊息的環境裡,他們其實會感覺痛苦甚至被壓迫,受過傷的自我狀態,會讓他們內在像是籠罩在防護罩中,就如同歷史上知名的海倫凱勒,曾在一次疾病中被奪走聽覺與視覺,因而變得無法用言語溝通,但卻扎實感受到外界的動靜,與內在的孤寂,而缺乏用「語言」這個媒介清楚表達自己的過程。
    而海倫凱勒的改變,是「水」的觸覺,加上家教蘇利文鍥而不捨的在他手掌上寫下字母,讓她終於在黑暗中露出曙光,感受到光明。

    所以述情障礙最重要的增加身體知覺與語言的連結感,再來有一面不時忠實反映他狀態的鏡子,才有可能讓他從海倫凱勒的狀態中,逐漸過度到知所暢言的狀態。

    因此,回到身體當下知覺的活動,像是瑜伽、冥想等,安靜下來與身體共處,將有機會增加對自我的連結感,同時修復內在麻木與混亂的狀態。有時候內在「無知」的狀態,是害怕「知道」後產生的強烈痛苦感,而當長期練習與身體共處時,在「知道」的感覺被喚醒時,依舊能平靜面對,就是修復述情障礙最有可能的方式了。

    想測測是否有述情障礙嗎?

    以下提供《多倫多述情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為加拿大心理學家Taylor 等人於 1990 年建立,林育臣等人於2003年發展中文版本。藉由20道題目,挑選最符合自己的選項。

    計分為1(完全不同意)、2(部分不同意)、3(中立)、4(部分同意)、5(完全同意),最後將分數加總。
    1. 我常常不清楚自己感受到的是什麼樣的情緒。
    2. 我很難找到恰當的言詞來描述我的感受。
    3. 我有一些連醫生也不了解的身體感覺。
    4. 我不能輕楚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受。
    5. 我比較喜歡描述問題而不是分析它們。
    6. 當我心裡難受時,我分不清究竟是悲傷、害怕還是憤怒。
    7. 我常常被我身體的一些感覺所困惑。
    8. 我寧願任事情發生,而不去瞭解它們為何會發展成那樣。
    9. 我有一些自己難以識別的感受。
    10. 我不覺得感受自己內在的情緒是必要的。
    11. 我難以描述我對別人有何感受。
    12. 別人告訴我要多描述一些我的感受。
    13. 我不知道自己的內心怎麼了。
    14. 我常常不知道我為何會覺得生氣。
    15. 我比較喜歡和別人談論他們的日常活動而不是他們的感受。
    16. 我比較喜歡看〝輕鬆〞的娛樂電影而不是探討心理的劇情片。
    17. 即使是對親近的朋友,我也難以表露我內心最深處的感受。
    18. 沈默的時候,我就很難感受到與另一個人親密的感覺。
    19. 我覺得省察自己的感受對於解決個人問題不是最有用的。
    20. 尋找電影或戲劇中隱藏的意義會使人從享樂中分心。
    .........................................................................
    最後分數52-60分以上為述情障礙高危險群。61分以上為述情障礙。

  • 情緒調節策略量表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02 20:00:20
    有 1,419 人按讚

    「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
    為什麼被認為是最適當的職場關係?

    同事討厭我怎麼辦?
    我該不該跟主管太親近?
    發生辦公室戀情,如何應對?
    上述問題經常發生在職場環境中,毫無疑問,工作上的人際關係對職涯與生活具有重大的影響。

    職場中,許多人都是披著羊皮的掠食者,會利用、濫用他和你的關係,以求取自己的功成名就。因此你必須知道:可以信任誰?究竟誰是朋友、誰是敵人?他究竟會在事業上支持你,還是傷害你?

    ◇你知道嗎?職場關係與你的薪水與前途息息相關!

    珍‧葉格博士認為,共事關係(Workship),介於同事和友情間,「有點熟又不會太熟」,才是理想的職場關係,並告訴大家:「重點不是你知道什麼或認識誰,而是你認識的人,是否真的站在你這邊。」交錯朋友、說錯話、站錯邊,都可能讓你面臨無法升遷、被炒魷魚的風險!

    ◇如何在職場叢林中活下來呢?你有許多的問題:

    該不該跟同事交朋友?
    剛進職場時,別著急想要交到朋友,先從「共事關係」開始吧!共事關係是務實的合作關係,不需要彼此掏心掏肺,只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能互相幫忙嗎?」

    同事討厭我怎麼辦?
    對方有可能是基於自己的問題才對你很差,如害羞、競爭心或過往的創傷,不要太過在意,那不是你的錯。給他們一點空間,並持續保持友善,避免變成仇敵。

    我跟工作夥伴起衝突,怎麼辦?
    先問問自己未來還需不需要與對方共事,需要的話切忌變成公開衝突,可以試著冷靜一下,減少接觸的次數,必要時可以請第三方調節一下。

    好同事晉升為上司,我該怎麼和他相處?
    請記得在其他同事面前,勿用太過親暱的綽號,改用比較正式的頭銜。平常喜歡在公司一起討論八卦的行為也要改掉,需要時可以雙方找個時間討論一下彼此關係的轉變。

    喜歡上同事(或喜歡上主管、下屬),怎麼辦?
    當愛情來了,想躲都躲不掉,但切記辦公室戀情要保持低調,避免在公開場合過度親密和影響工作生產力,並隨時準備好退場策略。當對象是上司或下屬時,請儘量調離同一個單位。

    取自《職場上做人很累,不會做人更累》

    ************************************

    各位朋友,晚安:

    之前好幾次有朋友談到職場關係,我想說,這本書大概能提供一些參考。這本書說得很細,大致上要找到對應的處理「綱要」,其實不難。

    不過,只是「綱要」,或者原則,具體做法依然要經過討論。因為職場的變化很大,不同產業、不同主管、不同同事、不同景氣循環階段……,常要相應調整。

    而且很多職場的狀況,並非操之在己。所以書要看,覺察要有,事情要做,但不要忘記轉職也是一種辦法,因為有時形勢比人強!

    我的專長並非討論職場,但實際上常被提問到相關問題,也會到企業進行討論。我比較在意先抓穩自己的專業能力,再談人際,但兩者不能偏廢,常要取得一個平衡點。

    「你需要有良好的判斷力,知道該接受什麼樣的指教,以及何時該表明自己的立場。」

    有時候剛到一個地方,難免搞不清楚狀況,莫急莫慌莫害怕,記得常先回到專業上,這是我們的立基點。要出社會一段時間,所謂的「判斷力」才能有適當的磨練。

    有沒有遇上貴人,在職場真的很重要。有人帶,真的學得比較快。

    祝願您,工作順心,待人處事都有滿滿的學習!

    ************************************

    必須這樣開始你們的關係

    【文/ 珍‧葉格】

    每一段共事關係都是先從有交集開始。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除了偶爾與遠端的筆友聯絡之外,縱使你與商界人士的初次聯繫是透過電話或商業信函,若想讓關係進一步發展到更私人的層面,通常需要面對面交流。但時至今日,人們比以前更容易在網路上、工作會議、討論會或各種展覽中認識。

    但是,無論最初的接觸是在網路上的虛擬世界還是現實世界,雙方每天都必須在複雜的人脈網絡中互動。因此,就像所有人際關係,共事關係也是認識過程中的一部分。

    當你進入全新的環境,不管是為了新工作,還是為了會見新客戶,你可能會緊張不安、害怕和焦慮,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咬緊牙關」、臉上欠缺笑容的模樣。可能那些你滿心期待會面、共事的新面孔,散發出來的怒火與敵意令你錯愕不已。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於是你感到挫敗,甚至開始心煩意亂。

    既然你無法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就從這條金科玉律著手吧。當你遇到新面孔,盡量表現出友善的一面。你的友善必須是真心實意,不是勉為其難,也不能百般奉承,否則你會因為求好心切而造成反效果。

    ***

    良好關係的十大準則

    一、以友善、敞開心胸與和藹可親的態度展開一段新關係。

    二、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要留下正面積極的第一印象,包括你的外表、談吐、守時觀念,以及妥善回應對方的暗示和意見。

    三、不論是基於缺乏安全感、虛張聲勢,還是你想利用經驗或知識讓別人印象深刻,切忌操之過急,否則會適得其反。

    四、保持觀望的態度,試著分析接收到的資訊,並觀察你與新同事、新上司、新下屬、新客戶或新消費者之間的潛在共事關係。

    五、評估眼前剛認識的人,弄清楚你在面對什麼樣的人格,這對你會有幫助─你會因此領悟到自己需要凸顯哪方面的人格特質與工作風格。

    六、洗耳恭聽。眼前的這個人與你之間有沒有共同的工作價值觀呢?他們有什麼樣的背景,能協助你判斷他是盟友還是競爭對手?

    七、避免陷入嫉妒與好鬥的「你死我活」思路。反之,試試「我們要並肩作戰,該怎麼相互扶持?」的策略。

    八、把眼光放遠。除非你是時不時換工作的兼職員工,不然你很可能和對方一起工作數週、數月,甚至好幾年。你們不必在幾分鐘或短短幾天內從陌生人變成熟人,因為情誼需要時間慢慢培養。

    九、如果你真的看某人不順眼,可以試著釐清原因是否出自對方的問題,還是不明不白的潛意識在作祟。

    十、欣然接受合理的回饋,討論時切忌有強烈的反應。

    對評語、批評或拒絕過度反應,也許是你初次遇見某個人之後不久必須面對的課題,要確保你們的新關係不會遭到破壞。縱然他們勾起你過去不好的回憶,也別將他們視為嚴苛師長或討厭同學的翻版,因此,有必要即刻處理好職場交情。

    有時候,能不能毫無怨言的接受批評,正是有的人可以獲得升遷,有的人卻原地踏步的關鍵。要注意得到的回饋能不能引導你到正確的方向。你需要有良好的判斷力,知道該接受什麼樣的指教,以及何時該表明自己的立場。

    .

    以上文字取自
    職場上做人很累,不會做人更累:運用「Workship」,避開衝突、建立信任的關係掃雷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149

    .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