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考時我的戰袍
🕊—————————
記憶中的冬季總被母親用套頭、兩件衣服與兩件外套包裹著,再搭配著她在店裡賣的一條咖啡色馴鹿圍巾與同款手套(路上很多都有),我特別喜歡馴鹿,甚至國中還送過同款圍巾給很好的朋友,只是沒見過他圍過,那條圍巾在後來的兩三年也一直都在他房間同一個位置、同一個紙盒。
...
-
#重考時我的戰袍
🕊—————————
記憶中的冬季總被母親用套頭、兩件衣服與兩件外套包裹著,再搭配著她在店裡賣的一條咖啡色馴鹿圍巾與同款手套(路上很多都有),我特別喜歡馴鹿,甚至國中還送過同款圍巾給很好的朋友,只是沒見過他圍過,那條圍巾在後來的兩三年也一直都在他房間同一個位置、同一個紙盒。
高二那年的冬天忒寒,早已離家住宿舍的我,若不是在學校,就是走到附近的一中街中的水利大樓補習。
週末在緊湊的補習行程中,中午走出水利大樓覓食,母親匆匆騎著車來,知道我趕著買飯、吃飯,還得接續下午的課,這種匆忙更像是體諒。
「阿豪,寒流要來了,阿母給你買了一件風衣,這件你看,有刷毛,穿著很飽暖。」老實說,當時也只有看了幾眼,沒說太多話,但是一直說喜歡,是真的喜歡,那是我第一件棕褐色大衣,不是自己亂買的也不是媽媽買不好看的,覺得成為歐爸的路不遠了(誤,當時才沒這樣想XD)。
「媽媽沒有在你身邊,你要好好照顧自己災影謀?媽媽看你有沒有穿暖,你怎麼只有穿兩件!」沒關係拉我有圍巾!我小聲說回去,而且半催促著,上課得快遲到了,她還是趕緊把手摸撫著我的頭,明明那雙手就比我的還冷,我趕緊握了起來。
「大衣要趕快穿著,不要感冒了!阿母惜,弟弟還在家裡一個人,讀書要認真,阿母要先回去。」母親乘在摩托車上,我輕快走了幾步離開,在人海裡與她揮別,走沒多遠我嘗試回頭,她沒有留在原地,沒有我以為的課文情節,而是騎著那台不知幾年了帶有幾處擦痕的白色摩托車出了人海,畢竟弟弟還在家裡要她照顧。
那件大衣真的很暖和,我特別喜歡它的鈕扣設計,按壓式的金鈕,穿脫方便,天微寒時,我會披著它,雙臂從拉鍊口伸出讀書,挑燈夜戰時是這樣,夜半在宿舍去裝水,途中看下雲月,也是這樣。
高中初次學測那年,就遇到時別十年的霸王級寒流(我還特別查新聞好好笑)。
不記得那幾天自己是何時入睡的,但記得,宿舍房的鐵門是閉的,晚風卻烈,時不時從門縫灌入。
我穿了一件衛生衣、兩件衣、兩件褲子、毛襪、一件灰色外套(鄉下人基本搭配?),再穿著這件棕褐色大衣,刷毛舒適,但我在宿舍仍叮囑自己:不要感冒,脖子要保護好(經驗談),最後用一件灰藍色圍巾,將頭部包裹成木乃伊,只留下了鼻孔呼吸(現在鼻子都還依稀記得空氣很冷)。
晨間六點天還黑著,我在這件大衣的擁抱裏醒來,那大概是我最有理由的一次穿著它於床上入睡,醒來不忘提醒自己,真愛這件大衣,我沒感冒,考試加油。
爾後匆匆如翻書頁般的時光,我也都披著它度過,在衝刺班時振筆疾書的時候,在校園一隅歇息賞景的時候,在台北做個自在北部人的夢的時候,在回首多年後,任何一件亮麗衣服都沒帶,卻堅持帶這件大衣於重考班勤耕書田的時候。
直到我考上的那一年,一一重新摭拾起在這些歲月裡落下的痕跡,我才驀地驚覺,大衣上曾鮮明的棕褐也許因為氧化,也許因為濕氣的關係,已然褪色,胸前附近以暗褐及綠呈現,在數不清的上千日子中,袖口也早已在桌面這戰場上與考卷不斷地如刀劍相互撞擊,摩破多處。
回憶如黃塵襲來,對這如輪迴般的日子是一片模糊又帶些痛楚的,卻在袖口附近望見如輝夜星空般的印記,那是筆記的痕跡,紅藍黑綠紫,一痕一點地把夢想劃點成理想。
人生中深愛過的衣服沒幾件,這伴我人生三分之一長久的一件是其中之一,曾經流行的會過時,曾經實用的會被取代,卻唯有這件我捨得穿、捨的畫(其實是不小心畫到的,太粗心但也不是很在意,反而覺得可愛)。
未來也許我不再有理由穿起這件戰袍,但我銘記著是他陪我走過這段幽暗卻又星空璀璨過的歲月。
現在走入人生另一階段,有了自己的小白袍(雖然也只實穿過一次),也許我不再會有另一件袖口磨損或畫些筆痕的大衣,但我知曉,成醫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路,繼續堅持方能將理想走成現實,在那以前,還要跟好多夥伴們一起努力。
原來仔細想想,也許你我身邊其實不只這件大衣,可能是一本書、一支筆、一盒鉛筆盒,原來都是你我在這條路上很重要的夥伴。
🕊—————————
來簡單聊一下為何有這主題好了XD 是有次看博人傳(63集要大戰大筒木一族超燃那段),博人看到鳴人小時候的外套而產生省思(自己過太好還偷用科學忍具,老爸很辛苦修煉還被排擠),我想了一下自己也有很重要的東西—這件大衣,基本上就已經是要掛在牆上的古董的概念。
但這件大衣為何如此重要,接下來是我給重考或應屆生的穿著建議。
🕊—————————
「要穿得舒服」「能散熱能禦寒」「捨的髒跟舊」「心情能兼顧最好」
不管你是穿短袖長袖外套圍巾披風anyway,以不要干擾他人為前提,讓自己在讀書時舒適最重要,我個人是喜歡冷但不喜歡一直冷(補習班人多一定要開強冷氣,不然會很想睡),這件大衣對我而言剛好是這樣,厚實、舒服、有點屁(?)、不怕髒壞(畢竟穿久了),雖然後來有另一件風衣更保暖,但非布做的,塑膠午休時摩擦會吵,所以我習慣外出才穿。
開始準備考試的你應要熟悉身邊的環境,我建議在有冷氣的地方,要至少一件禦寒衣物,何時冷氣被調強很難說(幾乎我待的很多大補習班,冷氣都有可能出狀況),出狀況時,至少你能「專心」在當下所做,不是抖抖抖把精神都抖掉了,我個人甚至會帶圍巾,所以你在教室很有可能看到一邊都穿短袖,另一邊大衣圍巾都來XD。
這就是看人,你以自己舒服為主!希望這資訊對你有幫助,也希望你能趕緊找到你的好戰袍,陪你撐過這場硬仗!
情節記憶阿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情節記憶阿摩 在 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介紹:漫畫中國歷史關鍵時刻、看漫畫學小學英語】
終於盼到開學了喔耶~~~
⚠⚠今天是線上書展的最後一天⚠⚠,趕緊來挑些適合你家孩子的書吧!
=================================
『漫畫中國歷史關鍵時刻』
作者/歷史老師曹若梅老師專訪https://reurl.cc/rgpbxO
我之所以會選三類組的最大原因就是討厭背歷史,那些年代事件人物在我腦裡永遠都是互不相干的單一元素,現在看鵝子們有這麼多課外讀物幫助他們從更宏觀角度學習歷史,真心覺得羨慕啊!
🧡🧡歷史上每一回合,每個關鍵時刻,都是一個「起點」,帶領孩子重返歷史現場,親臨歷史年代,掌握歷史大事,建立歷史脈絡,從點到線到面,全面建構歷史知識,培養歷史宏觀。
🧡🧡輕鬆活潑的漫畫式對話,演活各個朝代的興衰更迭,跟著主角人物莉絲老師和五年級的阿良、小光、恬恬一起神遊博物館,歷史上的重要紀事、重點人物、重量級文化彷彿一一在眼前重現,別出心裁的紙上導覽時光,穿越5000年時間軸,把歷史變成一堂又一堂校外教學,讓歷史生動有趣起來!
特色1:Q版漫畫演繹歷史故事,建構歷史思維
特色2:時代註解補充歷史養分,提升知識密度
特色3:關鍵重點植入時代背景,串連歷史脈絡
特色4:點線面測驗整理重點問答,加深學習印象
=================================
『看漫畫學小學英語』
無論你家孩子的英文底子如何,這是適合在家裡作為孩子補充學習教材的好用工具書!
💛💛書中各單元皆由逗趣又引人入勝的劇情,融入108課綱必學的70個關鍵句型和500個單字,每個主題關鍵句的學習之外,同時提供重點單字和補充字彙做替換,靈活運用所學句型,以及延伸答句和相關句子等更多練習。單元最後皆有情境對話英語聽力測驗,藉由作答,檢視自己的學習成果。
• 符合108課綱英文領域的學習精神,以趣味化、實用化和生活化為原則,增進聽、說、讀、寫綜合能力。
• 幽默的漫畫情節,帶出實用的主題關鍵句和重點單字,激發學習英文的動力,活用日常交流句型。
• 外籍教師專業錄製全英語QR Code學習音檔,訓練聽力,開口說出道地英語。
• 特別設計發音&會話技巧,提點正確發音和禮儀,與外國人談話應對得宜。
• 每個單元結束皆有情境對話聽力測驗,自我評量學習成效。
• 附贈別冊——分類單字拼寫認字練習本,提供更多複習機會,強化學習記憶。
==============================
我家鵝子們在國小階段沒上安親班,在家的時間除了要先把學校的課業完成,我們也會指派一些延伸學習的內容讓他們練習,目的在於讓孩子用不同管道去增加學習的觸角,而閱讀就是一個最好的方法~~~
如果你還在猶豫要買哪些書,趕緊去讀書共和國線上書展把握今天最後一天的限時優惠!
❤〖讀書共和國線上書展〗❤
限時最低66折 https://bit.ly/3kb247y
👉滿千折100 結帳輸入折扣碼【HappyRead】
🎉🎉滿額贈品(數量有限 送完為止)
訂單滿2,000元贈送:
1.Peter Jensen設計師聯名款【帆布書袋】(定價$400)
2.《經典圖像小說: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挑戰》一本 (定價$350)
✅注意事項:
1.請在清單頁點購物車圖示才享優惠,在書籍的介紹頁點「放入購物車」不算唷。(請參考第一則留言的圖)
2.運費:宅配1,000元免運,未滿要60元。
3.本次團購不開放國外地址唷。
情節記憶阿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直播_如何留住曾有過的美好回憶
.
#擺脫例行
到新的城市度假、重新擺設家具、慶祝半歲生日、去新餐廳用餐、租你心目中的夢幻車款開一個週末。乏味、老套的日子會讓你忘記發生過的事。
#暫時離開數位裝置抬頭看看四周
你無法記得你沒留意的事,如果你的雙眼死盯在手機上,你就看不見周遭發生的事。你幼稚園最好的朋友可能昨天就站在你前面排隊買星巴克,但你完全錯過這場喝著冰拿鐵的難忘聚會,因為你隨時都在滑臉書。現代美國成人平均一天花近12小時在各種螢幕前面,如果你晚上睡8小時,表示你一整天清醒時不看螢幕的時間只有4小時。如果你想用有生動立體、充滿豐富細節的記憶,就必須走出去、踏進真實的世界裡。
#好好感受
帶有情緒的經歷比平淡的經歷更容易被記得,如果你想要對發生的事更印象深刻,試著好好地感覺吧。
#重新整理
重複會使記憶更牢固。重新想一遍發生的事,和閨密在電話中閒聊這件事,或是定期地重新回想,這些都可以幫助保留記憶。
#寫日記
就算只在日記裡寫下今天的一個經驗,不僅能增加未來你記得這個經驗的機率,你記下的資訊也能觸發同一天的其他記憶。心理學家瓦格納(Willem Wagenaar)有超過6年的時間每天寫日記,記錄了2402個事件。光是花時間寫下紀錄,就是重溫這些情節記憶的有效方法。瓦格納只有把事情寫下來,他從來沒有回去重讀寫過的東西,所以沒有額外的複習機會。他的同事之後測試他的記憶發現,如果給瓦格納足夠的提示(通常需要超過一個提示),瓦格納竟然可以回憶過去6年來80%的事情。寫日記確實有效!
#善用社群媒體
我知道,我知道,我才剛告訴你放下數位裝置,而且社群媒體絕對有許多黑暗面,但社群媒體也可以成為正向的力量,或至少可以加強你的情節記憶。瀏覽你的IG或社群媒體檔案,就像是漫步在快樂的回憶中,每張照片和圖片都是強而有力的提示,觸發你對往事的回憶。記憶按時間順序整齊地被保存在這裡,最近的經歷顯示在頁面的最上方,也有助於大腦釐清事情發生的時間。如果你沒有在用社群媒體,瀏覽相簿或存在智慧手機裡的照片也有幫助。
#生活紀錄
你的大腦不是攝影機,你的記憶也不會記錄下你觀察到的任何事。但隨著科技進步,有愈來愈多科技產品能夠作為大腦和記憶的延伸,讓生活紀錄的科幻概念成真。穿戴式相機、錄音機和許多應用程式可以透過影像、影片和聲音蒐集你日常活動的數位資料,之後可以用來重新檢視、再次體驗和喚起記憶。例如,穿戴在脖子周圍的小型相機可以全天拍照和每隔30秒標記你的位置,創造你一整天的數位自傳式紀錄。重看這些影像可以加強你對當天的記憶,也可以作為提取記憶的提示。
.
在本書中,你可以學到:
【提升記憶力的方法】
•想加深記憶,兩個方法最有效:反覆練習+賦予意義
•視覺化能把東西變好記,運用宮殿記憶法等方法幫大腦「看見」要記的事物
•記憶很仰賴情境,準備報告時喝星冰樂,報告當天也喝星冰樂,表現會更好
【如何改善健忘】
•記憶需要注意力,想不起來車停在哪裡,可能不是健忘,是一開始就沒留意
•大腦很不擅長記待辦任務,別再為難自己,試著外包給手機、藥盒等提醒工具
•記憶不是錄影,它會增刪、修改、變形,了解記憶的不可靠,才能找方法記錄重要回憶
【完整健腦指南】
•睡眠是記憶的黃金工作期,每天睡足七到九小時、甚至是小睡片刻,都能守護記憶
•短暫的壓力有時能提升記憶力,長期慢性壓力卻是記憶的天敵
•預防阿茲海默症有方法,從飲食、運動、到持續學習新事物,都能保護大腦遠離失智風險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各種不同的記憶類型
■ 如何保存美好記憶,從「感官」到「感知」到「感受」
.
討論書籍:
《#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哈佛神經科學家寫給每個人的大腦記憶全書,遺忘不是敵人,簡單練習,訓練記憶陪你走的更遠
.
作者:莉莎・潔諾娃
.
直播時間:
8/1(日)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作者介紹|莉莎.潔諾娃(Lisa Genova)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著有《我想念我自己》等五本小說,《我想念我自己》被改編成奧斯卡得獎電影,由茱莉安.摩爾、亞歷克.鮑德溫和克莉絲汀.史都華主演。潔諾娃擁有貝茲學院(Bates College)生物心理學學位以及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她曾在世界各地發表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的演講,也曾登上Dr. Oz Show、《今日秀》、CNN與NPR等重要媒體。她的TED演講「你要如何預防阿茲海默症」(What You Can Do to Prevent Alzheimer’s)觀看已超過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