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情感性精神病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情感性精神病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情感性精神病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情感性精神病英文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46的網紅河西羊的健聲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讓女兒寫個在家自學一年的心得,她躊躇了一陣子,前天一動筆,三、四個小時寫出了五千字,寫的欲罷不能,超過我要求的字數。 寫的頂好的! ~~~~ 自學一年心得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自學一年了,想想有些感嘆,就稍微和我的爸爸聊了聊這件事,結果,他思路清晰,很快的給了我一句話:「哦,自學滿一年啊,那就寫一...

情感性精神病英文 在 木的Mood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6:41:21

#木的精神病系列繪本分析 #找尋最真實的臉孔 又到了木的說故事時間,這是本次木的《雖然是精神病也沒關係》繪本分析最後一篇啦!還沒有看前幾篇的朋友,都可以到 #木的精神病系列繪本分析 看看囉! 歡迎右滑看圖文,或是往下看文章! / 還沒看過故事內容的可以先右滑看圖二至圖四唷➡️ / 🌟是什麼讓我們把...

情感性精神病英文 在 拾光影劇評論工作室|維維安?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22 14:53:39

2020.08.19(三)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tvN It's Okay to Not Be Okay (2020) ⠀ 「人與人之間啊,不能像這樣隨意排順位的。喜歡誰、珍惜誰、依戀誰的心意,都是各不相同的。黃色也分鮮黃、淺黃、暗黃,顏色都會因為明度和彩度而不同,更何況是人的情感呢?情感也是這樣...

  • 情感性精神病英文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2 09:00:35
    有 60 人按讚

    讓女兒寫個在家自學一年的心得,她躊躇了一陣子,前天一動筆,三、四個小時寫出了五千字,寫的欲罷不能,超過我要求的字數。

    寫的頂好的!

    ~~~~
    自學一年心得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自學一年了,想想有些感嘆,就稍微和我的爸爸聊了聊這件事,結果,他思路清晰,很快的給了我一句話:「哦,自學滿一年啊,那就寫一篇三千字的心得吧,這是功課。」當下聽到有點無語,好吧,自己挖的坑自己跳,於是就有了這篇心得,來聊聊我這一年的經歷與學習。
    為什麼會自學呢?一開始我自學時,身邊的同學與朋友是不相信的,一直以來我在學校的人緣都還行,雖不到真的很多朋友,但也不致邊緣,成績也沒有真的爛到哪去。
    但事實上,我在學校的生活過得並不好。學習的部分,自從升上七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大約就是從第七名變成倒數第七名,生物數學地理變得困難,英文更是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變得完全聽不懂,更要命的是學校一星期有五堂英文課,其中更有一堂是外師,全部都是英文,在得知有這堂課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於是,在艱辛的七年級學業路上,只剩勉強過得去的歷史與公民,還有我唯一的希望國文。因為曾經遇過好老師,我的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在某次國文考試中似乎還得過全班第五名,為此我開心了很久;如果說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那麼作文就可以再自豪一點,我一直都很喜歡寫作,除了一次四級分,剩餘都是五級分以上,也常常被國文老師表揚。
    但除此之外,就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隨著時間推移,我的數學開始跟不上,生物的難度也逐漸加大,社會科勉勉強強,原本就夠悲劇的英文更是變得慘不忍睹,偏偏英文的比重與考試是最多的,有成堆的英文考卷、講義,三個英文老師的功課更是讓我喘不過氣,那時,我很討厭考單字,因為我都是零分,不論怎麼努力都背不起來。
    雖然,有許多熱心的同學幫助過我,有人會細心地告訴我錯的題目是為何而錯,有人甚至會在外師的課上幫我翻譯(在此深深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撐過好一段時間),但還是無法彌補我的程度與考試範圍之間的落差,我開始逃避這一切,在上課時間寫小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的校園生活過得開心一點。
    在進入小說的世界後,與世隔絕,一切都是我能掌控的,不用被幾個成績欄的數字束縛,不用因為不擅長的事情而否定自我,雖然是個惡性循環,寫出來的作品質量也不好,但,那至少是我當下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除了成績與考試外,令我困擾的事情還有一件,我很怕吵,不喜歡和太多人相處,但學校就是一個群體生活的地方,每天一定要接觸到人,去接受他們的情緒,那時我對自己還不太了解,也嘗試融入人群,但發現好像沒有辦法,於是,我向我爸媽提起了自學。我的哥哥也曾是個自學了四年的自學生,爸媽在我表達完觀點後,便同意讓我自學,於是從八年級開始,待在家中自己學習。

    一開始自學,也像是打開一道新世界的大門,門後的世界是精采美麗的,不會被課表切割時間,不會有成堆的考試等著我,可以在平日和爸媽出去玩,能在家自由自在的生活,愛做什麼做什麼。
    不過,最讓我高興的依然是能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小說創作,一天中,我花最多時間作的事是寫作,架構世界觀,寫出一個個完整的角色,將它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寫成一本精彩的小說,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有時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寫小說的這條道路還滿特別的,是在我五年級的那年,爸爸出了作業,要我和哥哥一天打字十分鐘,哥哥去玩打字遊戲,我則是想到可以寫小說,一開始的創作毫無章法,就寫了一點點奇幻校園故事,講述一群人打妖怪的故事,也就隨便寫寫,打發時間,直到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暑假作業之一是要完成一千字的小說,那時,班上同學隨口說了句:「老師,如果寫到一萬字會怎麼樣?」那時班上氣氛歡樂,老師也開玩笑似的隨口回了句:「寫到一萬字就不用寫其他暑假作業了。」我默默地將一萬字這個數字記在心裡,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將原本八百字的奇幻校園故事完成,一共一萬零八百字。
    從此以後,我便愛上寫小說,我喜歡寫奇幻故事,更是偏好暗黑驚悚,目前進行中的十二本小說,有奇幻、校園、異世界、現實等主題。
    漸漸的,小說從逃避現實的工具變成我與世界溝通的媒介,我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創作與發想,寫作能力也漸漸提升,從以前的一天只能寫三百字到現在能一天六千字,而爸爸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去出版一本小說,於是,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一部作品上,也就是如今已經出版的「傷痕」。
    「傷痕」其實跟我一開始的寫作風格差的很多,畢竟我是寫奇幻世界起步的,也沒想過會拿一個「連續殺人魔」當主角。
    書中,一名童年被霸凌的少女得了創傷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令她無法好好生活,也影響到她的思考模式,她堅信,只要殺了霸凌過她的人,她就能獲得「救贖」,她開始逐一解決霸凌過她的六人,在過程中有悲傷、痛苦,也有過後悔,隨著得知她慘痛的經歷,她心中的感受只剩下恨,最終殺了霸凌過她的六人,也殺光了教會中一半的人,這樣的方式並沒有令女主角獲得救贖,故事的結尾也非常悲傷。雖然小說終究是假的,但我覺得女主角這樣的人是真的有可能存在的,她的心生病了,令她做出極端的事,但凡教會中多一個人關心她悲劇都不會發生,偏偏卻沒有,這本小說也是我想告訴大家,要友善的與人相處,不然可能會釀成大禍。
    在這本書中,我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詮釋,分成了三個階段,現在、夢境(過去)、獨白。現在的部分主要是在描寫殺人的過程以及主角心境的變化,夢境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主角被霸凌的故事及過程,獨白則是死亡的人沒說出來的心聲。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寫出這樣的故事,我給的答案都是「抒發心情」,對我而言,創作與寫作是有意義的,就是說出心中想說、表達想發聲的事情,而「傷痕」有更深層的意義,它是給不可改變的過去一個機會,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傷痕」畢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各方面都很稚嫩,也不可能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但他卻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令我放下了許多執念,令我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加健全。
    故事永遠都是故事,但卻能帶來如此神奇的功效,我想,這就是寫作的魅力吧!在自學的過程中,我會一直不懈的去創作故事,從而去理解世界與人心,我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作家,用文字成為他人的光,用作品去讓他人得到所謂的救贖,我不能阻止世界上發生悲傷的事,但我想盡我所能,讓更多人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傷痕出版後,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快樂,除了親朋好友的好評,還有賺到了錢的快樂,也要感謝贊助我出書、為我這本書奔波勞累的阿嬤,感謝鼓勵我創作此書的哥哥,還有理解我的父母,我也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如今我的十二部作品中,有許多提到精神病的故事,精神病是我想去了解的領域,因為想要去看看所謂「與正常人不一樣」的人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去深入了解這社會中很多人不理解的「常態」,從而去創作真實又殘酷的劇情。
    於是,我便開始研究「變態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找到了一個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影片,教授講的很好,我便看著影片學習。
    我是真的很喜歡變態心理學,雖然不擅長的生物學模型有聽沒有懂,但心理學模型我還是上的津津有味,在心裡學模型的四個學派中,我最喜歡精神病分析學,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和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是我很認同的。
    異常心理與精神病是我在寫作中很喜歡提的,因為在童年成長過程所遭遇的事情會影響一輩子,在上課時教授也時常提起童年經歷等相關事情,我也喜歡將童年描述的悲慘,去營造一個更加立體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何我的作品中時常會有過去的描寫。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很難,其中還會接觸到生物學、腦神經科學及遺傳基因等,都是我不熟悉的領域,雖然上課進度緩慢且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釐清,但卻是我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在過程中是快樂的,所以我很喜歡學習變態心理學。

    在八年級下學期時,我的媽媽接到了一個三年級國小老師的工作,於是,非常閒的自學生我本人便接下了家中伙食處理的重要任務,開啟了我的廚娘生活。
    我對煮飯是很有興趣的,之前也煮過幾次,不過要包辦全家人的三餐還是一項挑戰,我開始研究菜單,研究家人的口味,來煮出全家人都能接受的食物,一開始當然不太順手,跟廚房不熟,也多次燙到自己,在一次炸肉時更是差點把手炸掉,至今手上還有一道淺淺的疤痕,不過我不斷嘗試,越來越好,甚至被哥哥的高中同學們大力稱讚,聽說他班上同學很喜歡吃我做的燉飯,帶去的便當常常被搶,讓我非常的開心,還有一陣子幫哥哥的朋友也準備一份便當,賺一些小錢。
    在煮飯的過程中,我了解了一些道理,第一便是和人一起生活有相同的口味是很重要的,我們家的口味還算相近,也能互相配合,比如我、爸爸和哥哥都不喜歡紅蘿蔔,我們家的咖哩裡面就不會放紅蘿蔔,改成全家人都喜歡的地瓜,但有些時候無可奈何,主廚就要辛苦一點,比如我哥哥不吃辣,但我和爸媽很喜歡吃部隊鍋,這種時候就要另外幫哥哥準備一鍋不辣的鍋物,不過因為過於麻煩,現在學乖了,我和爸媽會在平日中午哥哥去上學時吃有辣的東西。
    第二個道理便是預算控制的重要性,爸爸給了我一定的預算讓我學習控制,起初幾個月預算常常超支,導致月底要吃的很簡單,不過也是愈來愈好,漸漸的還能留下一些預算,對於食物的價錢概念也愈來愈強。
    我認為,會煮飯算是一項滿好的技能,能自己控制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健康又省錢,如果有時間,學習煮飯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一直很喜歡音樂,從小就也學習鋼琴,雖然現在漸漸荒廢,但我對歌唱的興趣也愈來愈高,尤其喜歡中文說唱,喜歡強大的節奏感以及富含意義的歌詞。
    會接觸到中文說唱是因為鄧紫棋和潘瑋柏合作的「死了都要愛」,我便愛上了說唱的感覺,但是真正讓我想要學習說唱,是因為VAVA改編的「Life's a struggle」,叛逆又強勁的歌詞,無畏又悲傷的聲線令我決定開始練說唱。
    我在說唱上有點天分,節奏感與生俱來,在說唱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強烈的快樂,我也嘗試寫過幾首歌,雖然不成熟,但作詞作曲編曲都是我完成的,其中我最喜歡作詞,寫的大多是饒舌,唯一寫過一首旋律較多的歌是送給閨密的生日禮物。
    相對來說,我歌唱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強,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歌,直到聽到歌手黃霄雲唱的「打開」,我突然想要飆高音,便去找我的發聲老師爸爸學習,也愈來愈喜歡唱歌。
    自學不久後,爸爸買了一台混音器,我便常常使用它,去磨練我的歌聲在麥克風中的樣子。
    經過了爸爸的教導,我的唱歌實力不斷提升,以前唱起來吃力的歌也變得輕鬆,我很喜歡唱歌與說唱,也曾經參加「聲林之王3」的網路海選,雖然並未成功,不過也累積了些經驗。

    自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自己相處,於是,我慢慢去了解自己,漸漸的,我接觸到了「高敏感族群」這樣東西。
    「高敏感族群」這樣的人大概就是會深度處裡事情,常常被過度刺激,同理心高且情緒反應強烈,是十分敏感的一類人。高敏感通常來自遺傳,我去做了測試,指數很高,其實不用到太驚訝或感到稀奇,畢竟世界上有20%的人是高敏感族群。
    得出這個結果,便回顧了一下我的人生,好像真的是這樣的,我在人群中待不了太久,容易覺得吵雜,很在意別人的微表情與情緒,小時候也很多人說我內向,更嚴重的例子是,只要有人在我旁邊罵人,我都會感到害怕,不管他罵的是誰、因為什麼事情而罵。
    印象深刻的是在國小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因為我們班的男同學太過不乖而氣哭,明明跟我毫無關係,我卻去跟老師道歉,還哭了,因為我能感受到老師的無奈和悲傷,我也是打從心裡覺得對不起老師,即便那堂課我完全沒有吵鬧。
    不過,在了解自己是高敏感族群後,我的生活反而輕鬆了不少,因為知道我不是故意不融入人群,不是故意不去與人相處,只是先天的容易疲憊,自學待在家不去接觸人群也令我感到輕鬆,不禁再度感嘆自學這個決定的美好。
    現在我接觸人的機會很少,除了去教會和買菜以外幾乎不與人接觸,朋友也是非常的少,但我活得很開心,因為這樣的狀態對我而言是最好的狀態。
    高敏感對於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因為對於情緒感受敏感,我能去創作飽滿的人物與劇情,這也是有人說「高敏感是種天賦」的原因吧!

    說到底,自學最大的好處仍是「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畢竟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東西,我認為沒必要對著教科書照單全收,去學習自己喜歡且有天分的東西對學習的效率與品質有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自學,我根本不可能在十四歲完成一本小說,也不可能去研究什麼變態心理學,但既然我自學了,我就要對我所選擇的事物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這樣,才無愧於我的十四歲,無愧於我的國二。

    如今已經邁入了自學的第二年,我也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好好運用我的天賦與努力,去寫作、創作,並且過的快樂、充實。
    不知不覺間,本是三千字的心得也寫到了五千字,或許我真的很喜歡文字吧?就像是喜歡我的人生一樣。

    小說「傷痕」博客來連結:https://pse.is/3ju946

  • 情感性精神病英文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06 17:49:19
    有 10 人按讚

    #木的精神病系列繪本分析 #找尋最真實的臉孔
    又到了木的說故事時間,這是本次木的《雖然是精神病也沒關係》繪本分析最後一篇啦!還沒有看前幾篇的朋友,都可以到 #木的精神病系列繪本分析 看看囉!

    還沒看過故事內容的可以先看圖二至圖四唷➡️
    /
    🌟是什麼讓我們把「真實的臉孔」藏起來
    從故事內容可以看到,三位主角的「真實臉孔」被黑影巫婆奪去,因此需要踏上找回真實臉孔之旅。

    從《雖然是精神病也沒關係》這部劇來看,文鋼太、高文英、文尚泰各自因為孩提時期發生的一些記憶,讓他們慢慢地偽裝、藏起真實又脆弱的自己,並以另外一個姿態面對外界,以保護自己。

    我們可以發現,在面對世界時,若我們經驗到讓自己感到挫折、不知道該如何消化的事件記憶,而身邊也沒有足夠的人或資源能幫助我們面對,這樣的無助感可能讓人改變對世界的看法,進而修正自己面對世界的樣貌,為的是 #不讓自己受傷 。

    而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第一個面對的「世界」,就是照顧我們的主要照顧者,這也會進而談到早期經驗中與重要他人依附關係的重要性。
    /
    🌟依附關係(attachment)是什麼
    簡單來說,依附關係是嬰兒對主要照顧者產生的情感,嬰兒會從與主要照顧者之間的互動中,逐漸摸索出這個世界的樣態,當嬰兒發出一些訊息,像是餓了、感到不舒服、想睡覺等,主要照顧者是否能夠適當的回應,讓嬰兒感受到安全。

    而嬰兒時期依附關係的形成,也會與成人時期與他人互動、面對親密關係的樣貌有關。
    /
    🌟焦慮與逃避向度
    過往依附關係傾向分為類型,可能歸類為安全依附、不安全依附關係;但學者們發現用類型歸類依附,極可能假定類別之間是不相關的,因此後來也有學者將依附關係以向度的方式作為區分。

    📍焦慮向度
    在成長過程中,主要照顧者對於嬰兒的需求不夠敏感,反應較為情緒化,導致嬰兒不確定自己能夠從主要照顧者身上中得到什麼。

    這也導致成人後面對親密關係時,高焦慮向度的成人,時常需要尋求伴侶的再保證,且很難被安撫與面對自己挫折的情緒

    📍逃避向度
    在成長過程中,主要照顧者可能未能提供可靠的照顧,或是對嬰兒的需求表達出負面的反應,導致嬰兒在成長過程中,較難信任他人。

    高逃避向度的成人,在與他人親近的過程中容易不舒服,也可能會刻意疏遠、疏離對方。
    /
    在《雖然是精神病也沒關係》的文鋼太與高文英互動的過程中,也可以略見兩人之間焦慮與逃避向度之間的拉扯,如:

    👉🏻文鋼太在劇中一開始呈現出高逃避的樣態,難以信任他人、行為較為退縮、認為自己不需要愛等等,也會刻意疏遠想要對自己好與想要親近自己的人

    👉🏻高文英在與文鋼太互動的過程中,時常表現出高焦慮的樣態,不斷尋求文鋼太再保證、難以被安撫、時常高情緒表達等

    而不論高焦慮或是高逃避,都是不安全依附的表現,在與世界、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可能因內在世界的想像與不安全感,害怕如小時候習得的經驗一樣受傷,因此選擇以逃避、或是不斷索求的方式面對,讓「真實的臉孔」被藏了起來。
    /
    🌟奪走的是尋求幸福的勇氣
    也許是早期的依附模式,或是在成長過程中與重要他人互動的經驗,讓我們在與他人接觸交往時,都讓我們再三猶豫,那個「真實的臉孔」,是害怕受傷、再次被留下、被拋棄的自己,因此把脆弱收好、把自己打理好,寧願逃開或是渾身帶刺,也不要再次經驗到那種受傷、無助的痛苦。

    不安全的依附模式並非完全無法改變,那個害怕受傷的自己有一天也能夠長大成人。當有一個與他人互動良好的經驗、有一位能夠不斷給予你回應的伴侶、如同文鋼太與高文英的相遇,能夠相知相惜、又能夠互相理解彼此的痛苦而一同成長,不再因害怕受傷而把他人推開,而是擁抱這個受傷的部分,也相信自己即便再次受傷,也有能力去愛、去感受幸福。
    /
    📣木的小提醒
    若覺察自身的依附樣態,也能夠尋求心理諮商的資源,在諮商的過程中,透過一個安全與信任的氛圍,讓我們能慢慢的把臉上的箱子卸下,與心理師一起踏上旅途,去看、去照顧、也去拍拍那個害怕受傷與無助的自己,也許有一天我們都能夠找回愛人與愛自己的勇氣。
    /
    這一次的《雖然是精神病也沒關係》繪本分析就告一段落了!

    劇裡演得很真實,而相信劇外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些類似的經驗,隨著劇已落幕,我們也能透過這些反思,探索與覺察更多的自己。

    喜歡的話不要忘記幫我們按讚分享啦~也歡迎留言寫下你的心得感想唷!

    參考文獻
    👉🏻Brennan, K. A., Clark, C. L., & Shaver, P. R. (1998). Self-report measurement of adult attachment: An integrative overview.
    👉🏻Attachment. Psychology Today.
    👉🏻故事內容參考自:https://www.popdaily.com.tw/forum/korea/757768

    #木的放映室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高文英 #文鋼太 #繪本分析 #諮商心理師 #依附關係 #attachment #成人依附 #親密關係 #安全依附 #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 #依附向度 #諮商 #心理諮商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 情感性精神病英文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09 06:06:05
    有 133 人按讚

    之前已唔止一次咁表達過,我對所謂「本土電影」近乎露骨嘅反感:本土個賣點從來應該只係拍出一啲外國電影睇唔倒嘅內容,而唔係作為「個個去哂睇西片」而賣小強嘅藉口:更加唔會因為一套電影嘅所謂本土元素重唔重,而影響一套戲好唔好睇。

    點解我好不齒於《十年》一堆咁粗糙嘅作品竟然可以攞倒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逆流大叔》明明作為電影有大量缺憾竟然被人捧到上天,就係因為「本土」兩個字係完全扭曲咗作為電影嘅評鑑標準。所以當坊間有好多人都猛烈吹捧《幻愛》之時,本身我係非常抗拒入場的;奈何武肺之下幾乎無戲可揀,《天能》又要去到9月10日先有得睇,唯有冒險試下啦。

    點知係出乎意料地好睇喎。下面感想有劇透,唔想知到結局唔好睇最後一段。

    先從缺點開始講起。同《一念無明》一樣,《幻愛》都係以精神病作為成套戲嘅主題,所以令我難免會將兩者作比較。如果單純講製作水平,個人覺得《一念無明》始終高出一線:唔單止劏房佈局係好有心思,《一念無明》教會講余文樂前妻信教上身果幕亦係表達得非常自然。

    相反《幻愛》類似一幕場景,最初講思覺失調病人圍埋分享,然後阿玲中途闖入一幕,就拍得好舞台劇Feel:正常你傾傾下計中途有個識得嘅人撞咗入黎,點會突然全場靜哂、個個定哂格咁望住條友架?點都係竊竊私語、各自有唔同反應架啦。另外曾志偉同余文樂呢對組合,演技亦明顯係比劉俊謙蔡思韵高出一班:劉俊謙似乎有啲覺得保持「發呆狀態」就等如演緊一個精神病人,結果覺得就係非常刻意,余文樂響正常同發病之間嘅演繹轉換上面,就明顯做倒收放自如。

    不過《幻愛》嘅問題並無損佢嘅可觀性,因為個故仔實在寫得有趣,而且真正將果種本土味融入電影之中。我見倒羅永聰大讚電影入面拍得屯門好靚、好有本土氣息,其實我偏偏就係最怕呢啲嘢:而家就係人人覺得拎住個Cam拍下街景就叫本土,搞到呢兩個字勁廉價。真正嘅本土,應該係拍得出我地日常生活成日觸碰倒嘅嘢。

    例如蔡思韵飾演嘅葉嵐,為咗利益不惜出賣色相換取各種好處,放出Signal收兵之餘,又會突然間反面不認人,呢種女仔你點都可能遇上幾個。入面有一幕講佢勾引教授換取RA工作,老實講作為一個教授收入唔低,直接拎筆錢包養佢又有幾難?但同教授維持良好關係可以帶來唔少好處(例如收風、建立人脈)、同埋可以說服自己其實都仲係靠自己勞力換取收入而唔係直接做雞,保持最低限度嘅尊嚴,呢種勢利現實嘅考慮,正正就係香港人嘅特徵。

    頭先講到演技無特別批評蔡思韵,點解呢?佢做嘅「心理輔導員」的確係幾矯揉造作,呢個可能真係演技青澀嘅問題;但咁啱得咁橋嘅卻係,我平時因工作關係遇到唔少嘅「心理輔導員」、甚至同輔導相關嘅教授,有唔少都係呢副假樣,所以出奇地同現實吻合。不過要覺得佢同劉俊謙演技發揮最出色果幾幕,當然就係作為情侶交流果幾場戲,完全係表達倒情侶果種甜蜜感覺,後面先知原來佢地響現實真係情侶,咁就唔怪之得啦。

    覺得《幻愛》好睇,係因為好多地方都講得好中。好多人成日以為大學學術界班人講幾句英文、開口埋口掛幾個學術名詞就好撚巴閉,其實呢班友同普通人一樣,都會唯利是圖、以權謀取各種好處、死跟規條而唔係真心為咗幫人。唯一超現實嘅地方,就係鮑起靜飾演大學教授實在太Over,其實作為一個輔導相關嘅教授係唔會好似成個鄧碧雲咁架,況且唔係睇化哂個世界,城府深藏喜怒不形於色,點可能響學術權鬥之中屹立不倒呀?潘燦良做果個人渣教授就比較貼近現實勒!

    有人話《幻愛》劇情去得太快,兩人戀情唔夠說服力,但既然蔡思韵本身對於愛情感覺都係來得快去得快,所以突然同劉俊謙成為情侶亦唔出奇。不過另一個我唔鍾意嘅Setting就係講女主角蔡思為鍾意咗劉俊謙而變番純愛少女──雖然咁係最切合大眾口味嘅童話式設定,問題現實世界卻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無乜可能因為一段感情就可以扭轉哂一個人根深蒂固幾十年嘅愛情觀……

    但始終《幻愛》個主體係精神病嘅愛情,而呢一點係寫得最到肉嘅地方。好多人有個誤解係,同有情緒病/精神病嘅人相處、拍拖,最重要係付出無比耐性同愛,但現實卻係,無論係付出幾多都好,一樣可以等同於倒入大海,無影無蹤。個問題唔單止在愛情付出唔一定有所回報,更加係因為情緒病/精神病患者有時根本唔能夠用理性角度同你溝通,所以男女主角響圖書館嘅一幕寫得真係好:

    女主角話:「你知道我係鍾意你,而你又係鍾意我架,係咪?」

    然後只換黎男主角不可理喻一句:「你唔好呃自己啦,我地以後唔會再見」

    愛情唔理性,但響精神病/情緒病嘅陰影之下更係極端唔理性。

    最後我係非常意外,有觀眾竟然會走去問究竟個結局係真定假:我先唔好講個導演其實係想詮釋,但如果個結局係真,我會感到極端失望。因為成套電影係由女主角出於自私拯救男主角嘅病作開端,最後卻因為無私犧牲得唔倒回報而崩潰,結果連自己都成為患者之一──再無結局寫得比呢個Setting更完美了,唔撚通套套戲都要睇tvb式跳起Yeah你先接受得到咩。

    基本上全片我會比7.5分,甚至比《一念無明》7分更高,原因有1分就係比咗個結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