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3月18日
地點:廣東省城
人物:林則徐、鄧廷楨、怡良、伍紹榮、十三行行商
事件:
【林則徐傳訊十三行洋商】
午後,林則徐會同鄧廷楨、怡良召集十三行的行商開會,頒佈嚴諭,責成總商伍紹榮(1810-1863,29歲)傳諭所有外國商人(鴉片販子)將貯藏在...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3月18日
地點:廣東省城
人物:林則徐、鄧廷楨、怡良、伍紹榮、十三行行商
事件:
【林則徐傳訊十三行洋商】
午後,林則徐會同鄧廷楨、怡良召集十三行的行商開會,頒佈嚴諭,責成總商伍紹榮(1810-1863,29歲)傳諭所有外國商人(鴉片販子)將貯藏在船上的數萬箱鴉片於三日內全部上繳,並簽具結書,聲明永遠不再輸入鴉片。
林則徐發出《諭洋商責令外商呈繳煙土稿》的指令,其中明確提出:「至現在先以斷絕鴉片為首務,已另諭夷人將躉船所貯數萬箱鴉片悉數繳官,並責令簽名出具漢字夷字會同甘結,聲明『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註1)」。
林則徐表明禁絕鴉片的決心:「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註2)」并以民情公憤來警告英方:「況察看內地民情,皆動公憤,倘該夷不知改悔,惟利是圖,非但水陸官兵,軍威壯盛,即號召民間丁壯,已足制其命而有餘。(註3)」
同一天,林則徐在《諭各國商人呈繳鴉片稿》中寫道:
「合行諭飭。諭到,該夷商等速即遵照將夷船鴉片盡數繳官。由洋商查明何人名下繳出若干箱,統共若干斤兩,造具清冊,呈官點驗,收明毀化,以絕其害,不得絲毫藏匿(註4)」。
#知史討論:
「十三行」(Thirteen Hongs)指廣州對外貿易特區內的商行,其數目時有增減,十三行只是形容最興盛的十三家,道光年間的十三行包括:怡和、廣利、同孚、東興、天寶、興泰、中和、順泰、仁和、同順、孚泰、東昌、安昌。十三行壟斷了對外貿易,富甲一方,最著名的是伍秉鑑(別名伍敦元、商名伍浩官)的怡和行,伍秉鑒家族坐擁二千六百萬銀元(估計五十億元),是當時的世界首富之一。其次便是盧文錦(別名盧茂官)的廣利行,怡和、廣利兩行為當時英國商人最大的交易對手。
伍崇曜,商名伍紹榮,伍秉鑒的第五個兒子。廣州十三行怡和行第五任(1833-1856)行商,十三行總商。
「洋商」是指與外國人做生意的中國商人,如「十三行」那些人,而不是指外國商人。
當時清政府不屑於與外國人直接打交道,一切指令皆是透過作為中間人的十三行行商傳達。
以上兩份指令,全文很長,但中心意思是徹底收繳鴉片,洋人必須具結保證今後不再販賣這種毒品。一旦這些先決條件得不到滿足,行商將被處以監禁、流放和斬首。洋人也不能逃避懲處,倘若他們拒絕做出承諾或背棄誓言,「應即遵照新例,一體從重懲創」。林則徐勒令洋人在三天之內答覆,在此期間不得離開商館。
林則徐將外國人以「慣販鴉片之奸夷」和「不賣鴉片之良夷」進行區分對待。對良夷「照常貿易」,對奸夷「暫則封艙,久則封港」。對呈繳鴉片的夷人,
「繳出鴉片一箱者,酌賞茶葉五斤」,對拒絕遵守具結的商船,則不許其進入港口貿易。在策略上,林則徐採取了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方法,用最小的代價開展禁煙鬥爭。
行商以為這又是一次清朝官員索要賄銀的例行公事,他們沒把林則徐的命令真當回事,往後連續幾天,外國商人毫無動靜。
道光帝嘉獎林則徐這份諭帖說:「頃閱《諭各國呈繳示稿》『本大臣既帶關防,得便宜行事。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終始!』批覽至此,朕心深為感動。卿之忠君愛國皎然於域中化外矣。」(註5)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註1: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15 / 2401。
註2: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17 / 2403。
註3:同上。
註4: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17 / 2403。
註5:王先謙篡輯:《東華續錄》道光三九。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悉數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周專欄,一樣講國一數學,預計分上下兩篇
===================
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一元一次方程式(上)
質因數、因倍數跟分數四則運算還好,小學夠熟的話,這邊大概問題出在練習不夠,或是遇到應用題轉不過來。家長請用筆者之前提過的方法,要求小朋友遇到應用題,口說解釋題意,你會知道他哪邊弄不清楚。若問題是在語文能力,就只能多讀多看多寫了;計算能力不佳,就透過計算簡單但數量多的題目來練反應。
再講一次,中等程度的學生,筆者從沒見過不練習,就自然而然會的。隨便寫寫就會的,程度至少都中上以上,換PR比例是超過80,別以為這好像很差,意思是10個同學裡面只有2個可以。
你確定家裡的寶貝是嗎?
自己在家教小朋友沒有面子問題,請不要死不承認自家小孩程度真的不好,會被害死的是小孩,不是爸爸媽媽。
[數學不再只是算術──掌握數學語言]
進入一元一次方程式後,主要有三點要注意,一個不小心會牽連到往後的二元一次聯立、一元二次方程式。簡單說就是,高中數學要投降吧。
1. 徹底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
2. 怎樣解題
3. 如何看懂及設計應用題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定義,課本一定會教。一元指的是未知數只有一個,一次指的是指數只會是1,不會有2次出現。方程式的意思很多,在國中來說只會講到恆等式,所以小國一只要讓他知道「多數情況下,方程式代表一個等號,兩邊要相等」的概念就好。
用範例來說
x+1 = 2
2x+2 = x+1
2x+1 = 5
家長一定要問,問到學生可以表達「第一個式子意思是,等號左邊有一個未知數X,加上1後會等於2」,能到這種程度,才算是可以理解方程式的定義。千萬記得要力求正確,不要呼嚨過去「就一個不知道是多少的,加上1後會有2嘛」,這在表達一元一次還好,二次式後面就開始會昏。(按:未知數的含義及運用遠遠大於「某個特定數字」的概念,因此後者僅是就算術的邏輯在理解,並未開始掌握數學語言)
雖說我們目的不是要培養數學家、科學家……但是,
「數學不是算術」。
=====================
全文請至方格子專欄閱讀https://vocus.cc/eoiss/60c8defdfd8978000162c8df
悉數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幼兒正念:一一睡不著】
之前分享兒童正念(靜心)的方法,幫助三三在失眠的狀態下,很快的走進夢鄉。
幫助孩子正念的,引發許多父母好奇與探詢。
其實正念有許多方法,非固定招法,但不管方法有多少,父母只要記得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孩子的思緒、念頭,存於「此時此刻」,意指「當下」。
要如何讓念頭回到當下?
譬如當我們的情緒湧起,我們可以藉由調度意識,去感知身體的觸感,去感知嗅覺的味道,去感知視覺的顏色。
這就好像老式唱片機的那根探針,放在唱片的那個位置,那個位置上的刻痕就會唱出相對應的歌曲。而那根探針,就是「意識」。
意識所到之處,就能啟動身體各處的感知,感知一到,就能活在當下。
這些話有些難以理解,用白話一點的方式說,就是:當我用手觸摸自己的臉(動作),我的臉就會感覺一陣麻麻養養的觸感(感知),我一有這樣的感覺,我的思緒就會停留在臉上,於是我就活在這一刻的時間裡。
也就是,只要思緒沒有飄到明天、後天、大後天的事情,沒有被未來的事情給困住,沒有想到等一下要做的事情,沒有焦慮未完成的事,沒有對過去發生的事情難過或委屈,思緒只停留在此時此刻,藉由「感覺麻麻養養」的感知,讓自己的思緒停在當下,這就是正念(此刻正在的念頭)。
只要念頭在當下,我們就能活在當下。
運用這個道理,可以發展出許多「正念」的方法。
例如,一個多月前,我的文章裡提到三三睡不著覺,我運用了睡前靜心的小活動,運用肌肉緊繃後瞬間放鬆的鬆緊運動,讓三三學習將思緒拉回在「身體的鬆緊」之間,一旦學會意識的掌控,正念的進入就更容易了些。
然而對於太幼小的孩子,尤其學齡前的孩子,很難去解釋何謂「意識在當下」,也不太容易引導孩子如何「覺知自己身體」,因此,幼小的孩子要運用靜心來幫助睡眠,靠語言的引導是比較困難的。
幫助幼兒睡眠,最好的靜心方法,就是「撫摸」。
撫摸孩子全身的肌膚,對幼兒而言,不只是用觸感拉住孩子意識,讓孩子的意識跟著大人溫柔的撫摸遊走全身,藉此幫住孩子將念頭關注於當下的觸感,其中還額外包含了許多層的含意,其中最重要的意涵便是「愛」。透過觸摸,手的溫度傳遞了父母的安定、安全、專心、關注等多重訊息,讓孩子感到愛與安心,於是就安定了內在。
前一陣子,原本與我一起睡覺的一一,與川川商量好,跑去和先生睡覺,這一睡,睡了一兩週。
平常與我睡覺時,我睡中間,川川與一一睡兩側,通常我一睡,兩個孩子也很快入睡。然而姊弟兩決定轉到先生房間睡覺後,姊弟兩經常睡不好,原因無他,只因生是個容易入睡之人,他很快入睡後,川川和一一就開始在房間玩起自己的遊戲,在完全吵不醒一旁熟睡的爸爸房裡,姊弟兩夜夜玩得太亢奮,導致興奮過度,睡眠淺薄。
因為先生沒有管制孩子半夜嬉鬧,那是先生的房間,我也沒有過多的介入,畢竟那是先生的房間,先生都能接受孩子半夜不睡覺,夜夜笙歌的嬉鬧,我又何苦將先生的教養權悉數拿回來扛在自己身上?(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朋友Z說我是個很「鬆」的母親,而這件事情我也正在展現著「鬆」的概念?)
總之,我在我的房裡和三三兩人很快的入睡,耳邊迷濛之際傳來川川和一一嬉鬧的聲音,沒多久,睡夢的浪一個翻打,又將我淹沒在沈沈的深夢之底,我也聽不見遠在另一個房間的兩孩子們是睡了還是繼續歡騰的瞎玩。
隔了幾天的清晨,我起床時,正好看見生正要出門。
先生:一一這幾天好像都睡不好。
我:為什麼?
先生:我也不知道,我躺下去就睡了,啥也不知道。
我:你怎麼知道他睡不好?
先生:剛剛我起床時,一一也醒來,他跟我說他睡不著。
我:可能跟姊姊玩過頭吧,下次睡覺,你讓他們別再讓她們玩太晚了,讓她們跟著你睡吧。
先生:好吧,只是他們還沒進房間之前,我就睡著了,睡著之後我也不知道要怎麼管他們了。
我:行吧,下次我聽到聲音會記得提醒他們。
如果從家庭規範的角度看我經營的家庭,大概會感覺我們的家庭,沒什麼「規矩」可言,父母都睡了,兩個孩子卻兀自玩耍沒人管束。
但如果從和樂的角度看我的家庭,我經營的家庭大概是少數家庭「異常」歡樂的,孩子們在家無拘無束,只要不是行為過火,干擾他人的生活,或影響家人的日常規範,基本上我能寬鬆以對。
不過川川一一其實已經在睡覺的時間上,違反了「上床睡睡覺」的家庭規範,按理我會出聲發出勸導的聲音,但礙於那是先生的房間,所以基於尊重,我並沒有想多做介入。
只是當我聽見先生說一一已經好幾天都有睡不著(好)的傾向,身為一個母親,就無法再由孩子任意妄為的遊玩了。所以當天我便告知孩子,爾後的睡覺,不能再如此晚睡,因為那已經違反了身為一個孩子的生活規範。
和先生小聊完的那天早上,先生出門沒多久,一一便跑來房間開我的房門。
我當時躺在床上聽見聲響,看了眼手錶,時間是凌晨五點多。
我:現在時間還早,你怎麼起床了?
一一:我睡不著。
我:上來躺我旁邊,你再睡一會兒,我陪你。
一一依言爬上床,雖然很聽話的躺在我旁邊,卻不怎麼安分,兩手抱著心愛的玩具,這兒摸摸那兒玩玩,一點要睡覺的意思也沒有。
我:把玩具放著,你好好再睡一會兒。
一一:可是我醒了,我睡不著了。
我:你把玩具放旁邊,媽媽用手摸摸你,你很快能睡著。
一一:我試過了,我一整個晚上都沒睡著。
我:那是因為你還想著玩。現在媽媽幫你,你再試試看。
一一很快的將玩具放置一旁,我的手搆著一一的後背,緩慢的來回在他的後背、手臂遊走,偶爾也順著臉龐撫摸他的臉頰以及後腦杓。
不到兩分鐘,一一沉睡了。
撫摸,是最能安定幼兒內在,讓幼兒感覺到安心,而專注的觸摸,更可以傳遞父母的愛與穩定力量,拉近彼此親子的關係,這是小小撫摸帶來大大的益處,亦是最好的正念時刻。
其實不只對幼兒有用,對十歲的三三,因為和我的關係親近,她也經常在很多時刻要求我輕撫她身體,為她帶來不可言喻的安全與愛的親近感,父母可以多加運用。
故事表達營的第二梯次招生已接近尾聲,大概還有五個名額可以等待有興趣的孩子前來。日前接到一個孩子的報名意願書,一家人遠居高雄,母親生養四個,而想報名前來的孩子是家中老大,為了讓家中孩子報名營隊,爸爸自願接下照顧三個幼兒的工作,爸爸鼓勵媽媽帶家中老大前去。爸爸的舉措讓我非常感動,我忙問為何爸爸會這樣大膽支持孩子?
媽媽說,上回先生在高雄岡山聽了我的講座回來後,就大為感動且認同薩提爾的理念,因此一看到「故事表達營」的訊息,連忙要她帶孩子去報名,自己願意全力支援妻子與孩子的學習,承擔餘下三個孩子的日常生活。
我聽完後內心萬分的感動,這不僅是對我極度信任的表現,更讓我看到這個家庭裡情感流動,相互為了彼此更美好的生活,願意彼此承擔與成全,這在在都是美好的家庭圖像,我在心裡勾勒出這一家人的愛的圖像,充滿了能量的流動,感到溫馨而美好。
感謝每個家庭對這個營隊的喜歡,我喜悅且期待孩子們在這個營隊能擦撞出學習的火花。也因每個家庭的信賴,先生更是日日的與我討論更好的營隊學習方法,我與故事大師聯手舉辦的第一屆故事表達營,我深信將會創造不同凡響的孩子潛能。
♥文章看完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已看完,喜歡耙梳看你們回應的留言,於我而言都好重要。
♥「故事表達營」提供粉專優惠,請直接私訊洽小編。
♥兒童暑期「故事表達營」課程資訊:https://reurl.cc/MZxQ5X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
悉數意思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享東吳大學法律系林三欽教授《扭曲的正義》推薦文與反饋意見。
摘:
「書中有二處特別推薦給大家
─p 161 以下談警方騙票的詳細分析,以及p 174以下她辦騙票案的經過
─P 205 以下,派出所副所長違法下命逮捕、員警集體抗命案。原來這幾位抗命員警中,有部分曾上過忻穎的課,受她所講述堅守正義法治的觀點所感召,因而決定不服從違法的命令
忻穎對於依法辦案這件事的用心,實在令人感動、佩服!
我在佩服忻穎之餘
另一方面,我願意給與我國檢警體制一些體諒空間
因為,所有的理想都必須考量現實情勢
理想之所以為理想,就是因為他無法立刻被做到
必須經過奮鬥、經過觀念傳遞、內化
她常說:辭職治百病(這句話甚至是粉專抽書通關密語)
其實,她雖離職,但懸念不斷
又,這句話我並不十分贊同
我認為,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理想的XX體制,除非你沒有理想
換言之,我們一直都處在追求理想的路上
忻穎是辭職,但未離開
以另個角度身份,與體制內的同仁繼續奮鬥
在追求檢察、警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
忻穎的書可以發揮參考的作用
相信忻穎的書是愛之深、責之切的呼喚
絕非全盤否定體制內多數用心同仁的努力」
「我很樂意推薦法律學系同學、關心我國檢察體制的民眾閱讀這本書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流暢易讀的法普書」
------
以下為作者臉書的回應/對話:http://bit.ly/2NzerOt
看完老師的貼文,想起當年大學歲月到進入實務工作最後失望離開的那段路程,心中其實無限感慨。再回應老師的分享文如下:
我本來的生涯規劃就是2年司法官訓練+任檢察官滿3年即辭職,書中的序言也開宗明義直接講明,所以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其實,如果不是萬般無奈,誰又真的想「辭職治百病」?
「辭職治百病」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其一,還真的「治百病」。我在檢察官任期中,慢性胃炎、胃食道逆流、因胃食道逆流侵蝕聲帶導致聲帶腫瘤(曾經長達近兩個月無法說話,也無法開庭)、慣性頭痛、慢性蕁麻疹發錯頻率頻仍、因為長時間熬夜與壓力導致月經失調......
辭職後,悉數不藥而癒。我是說真的,全部都好了——我如今很少頭痛、也幾乎不用投胃潰瘍的藥物了,以上所有身體上的問題全部消失。
其二,是理想層面的問題。其實只是明白人與體制的糾葛,然而,不願繼續在體制中浮沉,終至滅頂。
或許我可以舉以下例子來說明一下:
1.我在初任檢察官第一年也曾經想過放棄出國的夢想,留在體制內奮鬥。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讓我深深體會,體制內改革幾乎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曾經參與檢改、一生沒有升官的大學姊告訴我,如今檢改的訴求,#和20年前一模一樣--這意味著檢察體系二十年來始終如一,而且越形惡化。
2.我曾經因為根本不是我失職的問題而闖過監察院(付保護管束人脫逃,監察院找檢察官去「調查」,奇怪你們怎麼不調查監獄的假釋制度?)但監察院挑不到骨頭,安全下庄,問題就是澎湖台北來回跑、浪費時間,影響辦案情緒與品質。
3.我曾經因為檢改「樹大招風」而被「高層」特交廉調單位找麻煩,然而廉調機關找不到我的違失,整不到我,於是高層又要求新北檢寫報告,製造我的主任麻煩。
4.我依法辦案,然而一份起訴書被來來回回退兩次,我直接找檢察長談,並且揚言「反正我就要辭職了,我不在乎破壞什麼關係」,最後起訴書送出,一二審均有罪判決定讞。
這樣的環境,如果不是辭職治百病,在更自由的空間裡去思考過去的問題,那我不知道還能怎麼辦了。
老師說我「似乎天生是個擔任檢仔的料」,我倒認為,沒有誰是天賦異稟特別適合當檢仔的,反而是因為不曾抱有在檢察體系的升官慾望,所以才能對於官場上的權力無所畏懼。
我在這本書的後記中提到:我始終志不在那條檢方的道路上,所以不曾痴狂。
「辭職治百病」,是最深層的無奈,但也是在體系裡載浮載沉,幾經衡量後,理想戰勝了現實,不願意和體制妥節,唯一的出路。
所以我在本書序中直言「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化成了絕望,不想讓自己的靈魂在體系中載浮載沉直至被淹沒,只能轉身離開」。
外國法律人幾乎不太可能在德國檢察署實習,不過最近我有和一位德國學者打算合作一個「檢警關係」的研究,我負責的工作是整理台灣的判決,至於制度比較這部份我們還在討論中。
我們在討論的過程中,該學者抱怨德國檢察體系「封閉」,不好研究。
不過,和台灣不同的是,德國許多刑事法學者,在擔任教職之前,有擔任過法官/檢察官/律師的資歷。另外,德國的國家考試制度,通過一試後必須先在司法機關實習後,再考二試,例如抱怨「德國檢察體系封閉」的這位學者,本身就在地檢署實習過。
不過,就在他抱怨完畢後......
德國柏林Oberstaatsanwalt(首席檢察官,相當於檢察長) Ralph Knispel今年3月1日(很巧的跟我這本在同一個月出版)新書"Rechtsstaat am Ende: Ein Oberstaatsanwalt schlägt Alarm"(剛出版所以還沒有中譯版,我暫譯書名為:法治國走向盡頭:一位檢察長的警鐘)
這本書的簡介內容大肆批判司法和警察體系,以及偵查手法落伍、鑑定資源不足等,並批評「法治國家要走向盡頭」。
我想,這位檢察長大概沒有看過台灣的現狀,如果跟台灣比較(連一台不卡紙的印表機都租不起),應該就沒什麼好抱怨了,比下有餘嘛!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寫這本書的人,是德國的Oberstaatsanwalt。
我想請問 #全台灣各地檢察長有誰敢寫這樣的一本書?
光是這一點,我想就足以窺探兩國檢察體系的文化區別了。
------
《#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2021年3月4日正式上市,3月9日二刷,3月18日三刷!)
聯經 | https://linkingunitas.com/L184634
博客來 | https://linkingunitas.com/B184634
金石堂 | https://linkingunitas.com/K184634
誠品 | https://linkingunitas.com/E184634
Readmoo讀墨| https://bit.ly/3t2sg7g
Kobo| http://bit.ly/3bS0oeT
★ 電子書獨家收錄﹕〈作者辭呈〉、博客來獨家加值〈檢察官人生百態十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