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恥骨聯合分離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恥骨聯合分離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恥骨聯合分離原因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希望備孕與待孕的朋友們可以好好讀一下內文,不懂的可以留言我會盡力解釋。 我個人的許多孕婦患者,在生產前的孕期就開始受苦。她們從孕期12周左右,明明肚子都還沒大起來,就開始胸悶、肋骨覺得被寶寶頂到,躺下胸背不舒服、腰痛、腿腫……。這是因為懷孕前她們身體筋膜結構就已經錯亂,造成骨盆、腹腔、肋骨沒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產後屁股變大,穿骨盆褲有用嗎?」、「如何把骨盆變小?」這是陳怡孜醫師在門診時常被問到的問題。 陳怡孜醫師解釋,孕婦懷孕時會受到荷爾蒙的影響,而使全身的肌肉、肌腱、韌帶變得比較放鬆、有彈性,這是為了要讓肚子能包容日漸長大的寶寶;而生產時,也能讓寶寶順利通過產道。 此舉伴隨而來的是骨盆變大的原因:...
-
恥骨聯合分離原因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7-30 18:51:20「產後屁股變大,穿骨盆褲有用嗎?」、「如何把骨盆變小?」這是陳怡孜醫師在門診時常被問到的問題。
陳怡孜醫師解釋,孕婦懷孕時會受到荷爾蒙的影響,而使全身的肌肉、肌腱、韌帶變得比較放鬆、有彈性,這是為了要讓肚子能包容日漸長大的寶寶;而生產時,也能讓寶寶順利通過產道。
此舉伴隨而來的是骨盆變大的原因:恥骨分離
在骨盆正前方的恥骨原本是緊密的,隨著寶寶越長越大,恥骨聯合的地方會變得比較鬆,不會像以前一樣那麼密合。在寶寶生產出來之後,分離的恥骨不會一夕間就自動縮回去,所以要靠肌肉訓練來讓骨盆回到原本的位子。陳怡孜醫師強調,尤其要把握產後半年的黃金恢復期,趁著荷爾蒙也在慢慢調回產前的狀態,此時是恢復身材最佳的時期。
產後訓練
凱格爾運動:能緊實因生產而拉扯、破壞的會陰肌肉。
髖關節內旋訓練:利用內旋動作,擠壓恥骨聯合部位。
穿骨盆褲有用嗎?
市面上有許多標榜能瘦腰臀的骨盆褲、束褲等,但是只要穿了這類骨盆褲,就一定能輕鬆回到產前的身材嗎?陳怡孜醫師指出,這類產品可當作外在輔助工具,不過,更重要的是媽媽們自己要多利用肌肉訓練來幫助骨盆盡量回到產前狀態。
整骨能讓屁股變小嗎?
大屁股除了是令產後媽媽煩惱不已的問題,也是一般人時常掛在嘴邊的不滿。陳怡孜醫師指出,要先釐清屁股大是因為脂肪多、還是骨架真的大:
脂肪堆積
建議以運動搭配飲食來減少脂肪、緊實線條。
腰、臀、腿的肥胖也能用局部雕塑等方式來打擊脂肪。
骨架大
因骨架大而造成的大屁股,若要用推拿整骨等方式來變小,理論上是比較困難的。可選擇適當的運動,如肌力訓練,用肌肉取代脂肪,可以幫身體撐住骨盆,避免骨盆被內部脂肪越撐越大,這才是比較積極、健康的方式。
【更多骨頭知識】
腰腿又痠又痛 腰椎間盤突出是這麼回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7gwkPY12E8
消除發炎、防護軟骨 逆轉關節退化的6道防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blduzRvHa0
坐骨神經痛怎麼辦?2組動作有效舒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QEO62g1rY8
【相關文章】
小腹凸凸?早晚各做30秒這個動作,骨盆正了就會瘦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9364
睡前30秒練大腿內側,讓內臟、骨盆歸位輕鬆瘦小腹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558
早上跪坐1分鐘,1週小腹減2公分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429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恥骨聯合分離原因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希望備孕與待孕的朋友們可以好好讀一下內文,不懂的可以留言我會盡力解釋。
我個人的許多孕婦患者,在生產前的孕期就開始受苦。她們從孕期12周左右,明明肚子都還沒大起來,就開始胸悶、肋骨覺得被寶寶頂到,躺下胸背不舒服、腰痛、腿腫……。這是因為懷孕前她們身體筋膜結構就已經錯亂,造成骨盆、腹腔、肋骨沒有原先的彈性,所以隨著子宮脹大的過程,身體被越拉越緊,產生疼痛與諸多不適。
而前述的體腔筋膜緊繃,在孕期後肚子最大、以及生產時,筋膜容易承受過大的張力而局部撕裂、癒合、再次撕裂……。產生妊娠紋與怎麼樣都瘦不下來的肚子。
順產的準備,在產前,甚至孕前就要調整好。或許裡面的內容,有許多是我們以前未得知,或與現今主流醫學經驗不甚相同的說法,但以我淺薄的經驗與體會,這些知識是合理且很大機會可被複製與驗證的。
希望備孕與待孕的朋友們可以好好讀一下內文。
關於生產
一,溫柔生產
曾經去參加「好孕工作室」有關溫柔生產的課程,由陳鈺萍醫師主講,對我來說,簡直是上了一堂當兵時候的震撼教育,才了解原來我們產科體系裡,存在著這麼多問題。
從前我會告訴準備懷孕生小孩的朋友說,生小孩一定要到大醫院去生,因為產程當中有太多的不可預期,萬一有些什麼樣的事情發生,在小診所裡,人力、設備不足,急救會來不及。最近參與了幾次的接生,才明白原來生產並不是那樣的可怕。
「溫柔生產」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生產並不是生病,產婦在醫院裡面,不應該像病人一樣的被對待。生產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為什麼不能像看場電影,吃頓大餐那樣的歡喜愉快地進行,而要在醫院裡面被綑著胎音監測器,冰冷的病房裡待產,只有不知所措的先生獨自陪伴,然後在令人感到畏懼的婦科檢查台上生產?
二,陣痛與生產的風險
選擇在家裡生產,而不在醫院,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不可知的風險。風險中,最主要的就是大出血跟羊水栓塞,我認為這並非是不可預期的,這應該要從不正常的胎位,跟生產的陣痛談起。
從一位朋友那裡聽到,他們有辦法使生產沒有什麼痛,像解一坨硬大便一般。這使我非常的驚訝,因為教科書裡將生產的痛定義為最高級,與大面積燒傷跟截肢是同一級的。
但是當我仔細反省對疼痛的治療經驗,我覺得是有可能的。疼痛的覺受,就身體的設定而言,基本上是一種警戒系統,疼痛的本體受器,是一種張力感受器,疼痛的產生,是因為組織裡面張力改變,痛覺的受器超過閾值被誘發,而產生痛覺,使大腦感受到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一般認為,疼痛是因為發炎,發炎就一定會疼痛,但事實上未必是如此。我曾經治療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發炎非常的痛,我將喉嚨的筋膜張力挪平,當場疼痛就消失了,只剩下一點腫脹感。也治療過癌症化療後的甲溝炎,還在化膿的組織,我把局部的筋膜攤平,膿還在,局部組織連輕度按壓都不痛。
發炎之所以引起疼痛,是因為一些引起發炎的物質,導致局部水腫,張力增加,因而引起疼痛,所以只要把張力解消,仍然是可以不痛的。所謂的張力解消,是指相連的組織中,沒有明顯的張力落差,組織與組織間沒有張力的斷層,微細筋膜沒有轉折扭曲的力量,就不會痛。
同樣的道理,生產痛也是如此,在子宮收縮的過程中,如果子宮與腹壁之間,沒有筋膜的皺摺產生,組織中間沒有張力的落差、轉折,應該可以不痛。後來我試著做產科醫師的助手,幫忙調整產婦的筋膜系統,真的可以使子宮收縮的時候完全沒有痛。
產程中,要子宮仍然正常收縮但卻沒有陣痛感,必須在子宮收縮的時候,子宮外面的筋膜系統沒有皺褶產生,所以在生產前,就應該要把身體的結構調整好,臨產了,才要處理,就有點來不及。要做到產程沒有痛,身體的調整要做到下面所說的條件:
手指腳趾一定要解開,手腕腳踝不可以有轉折的力量。腹內外斜肌處不可以有稜線,恥骨聯合上緣不可以有肌肉的皺褶。鼠蹊處的內收肌群不可以有左右不均等的張力,鵝足(縫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的共同止點,膝蓋內下)一定要平整摸不到突起。
在生產的過程中,經常痛是因為肚子前面的筋膜有皺摺,而痠,是因為腸薦(骶髂)關節和腰椎之間有張力所致。
三,生產的風險評估
上面說的,需要調整好的身體狀況,其實就是身體的三個軸線(縱軸、橫軸、前後軸)必須先處理好,使子宮外面的結構,不會影響子宮的收縮。如果外面的結構狀況不良,子宮收縮的時候,會被外面的結構牽扯,因而發生疼痛,同時也是發生產程意外最主要的原因。
像產後大出血,子宮翻出,都是因為子宮外面的結構不良,影響子宮的收縮所致,包括胎盤剝離以後,傷口無法止血。尤其羊水栓塞,也是因為子宮有了傷口,羊水才會進入循環系統裡面。
所以上面所說的,對身體調整的評估,並不完全是為了生產的無痛,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護產婦。
四,胎位不正
胎兒在產前,會將自己位置擺成頭下腳上,教科書說,是因為腳需要比較多的活動空間,媽媽肚子上方空間大,所以會呈現正常生產胎位。
所以如果胎位不對,是因為媽媽肚子的結構不對,使得子宮內的空間不對,胎兒因而無法出在對的位置上。依我調整胎位不正的經驗,如果媽媽的結構可以很好的改變,寶寶的在媽媽子宮內的位置是可以自己調整回正的。所以主要是調整媽媽的結構,而不是去轉動胎兒。中醫治療胎位不正,會灸至陰穴,其實也是在改變整個筋骨結構的張力。
五,剖腹產後的陰道產
自然生產,對母親胎兒都比較好,有些媽媽第一胎剖腹產後,第二胎想要自然產,常常婦產科醫師是不贊同的,因為會面臨子宮破裂的危險,但是我想這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評估風險而來。
跟上面的結構想法是一致,子宮會破裂,是因為子宮的上一次開刀傷口跟體壁黏連了,子宮的收縮的過程中,被體壁的疤痕扯住,才會造成破裂。如果把體壁跟子宮之間的疤痕黏連解開,第二胎要自然產是沒有什麼風險。
至於檢查的辦法,就是在體壁上搖動、拉扯疤痕組織,這個疤痕組織如果可以自在移動,沒有跟下方的結構黏在一起,那子宮收縮的時候就不會被體壁牽扯著了。
六,妊娠高血壓,糖尿病,蛋白尿,水腫
上面四種症狀,都是懷孕到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然後生產完後慢慢就又消失掉。有的產婦不會有的會,應該也跟結構有關。
血壓會高,一定是身體某些地方缺血回饋造成的。子宮慢慢變大,佔據了整個筋膜原有系統的空間,使整個系統張力增加,而且脊椎的前後曲度也增加,因此主動脈搏出的動能就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抑制,如果抑制的程度過大,會造成某些內臟或肢體末梢的缺血,這時血壓就會上升,以保證組織有足夠的供血量。
所以高血壓的孕婦,可以在坐著的時候,推動病人的背檢查脊椎的可動性,如果脊椎的可動性很不好,表示內在的筋膜張力也很大,就中醫的脈象來說,脈的底部會有搏動不起來的感覺。
如果是壓到內臟,引起內臟供血不足,則會出現相應的症狀。如果壓到胰臟,會出現消化不良脹氣的現象,而且可能還會伴隨著血糖過高。如果壓迫到腎臟,則會出現蛋白尿,及全身性的水腫。如果只是壓迫到鼠蹊兩側的股動脈,則只會有水腫而不會有蛋白尿的現象。
這些內臟的壓迫,可以從脈象上局部相應的變化得知,也可以做局部觸診,從整個筋膜系統的可動性檢查。
七,產程中對胎兒的推擠、吸引
觀念中,生產對媽媽是一種折磨,為了使寶寶快點出來,通常會有幾種辦法加快產程,注射催生針,從媽媽肚子推擠胎兒,從陰道吸引,剪開會陰。
生產應該是一種媽媽跟胎兒之間的互動,生產是由胎兒啟動的,胎兒告訴媽媽他要出來了,當媽媽身體得到訊息,身體也準備好了,子宮開始收縮。在生產的過程中,媽媽子宮一陣一陣的收縮,推擠著胎兒向前,對胎兒而言,那像是一種媽媽的愛撫按摩,如果為了使胎兒快點出來,在媽媽的肚子上方用力往下推擠胎兒,或是在胎兒的頭部用力吸引,對胎兒來說,都是一種很驚恐的過程,胎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經驗,就如此的恐怖,不知道對胎兒的心理、心靈會留下什麼樣的傷害。
溫柔生產,就是要尊重媽媽跟胎兒之間的互動,生產中間應該有的一切安全措施,其實基因裡面已經設定了。像自然陣痛的產生,都在晚上,那是因為那時候才有足夠的人手幫忙。
推擠、吸引胎兒,造成傷害,不只是心靈上的而已。由胎兒的屁股往下推擠,會造成骨盆跟脊椎之間的結構問題,這些很可能跟胎兒的自閉、過動有關,因為小孩的自閉過動,很明顯是跟顱骨的結構有關,而顱骨的結構異常是被脊柱前後的筋膜系統所牽引造成的。
八,剪會陰
一般產科醫生,會在胎兒即將出來的時候,將會陰剪開,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加快產程,第二個更主要的是防止會陰的撕裂延伸到肛門或直腸。
會這樣做,其實也是對結構的變化理解不足造成的。環繞陰道口的肌肉,是洋蔥般包裹的同心圓排列,在生產的過程中如果有足夠的等待,使得恥骨聯合附近的肌肉筋膜有足夠的鬆解,整個環陰道口的筋膜一層一層地打開,胎兒下來的時候,陰道口前後左右的肌肉張力均等,會陰是不會撕裂的,所以有足夠的等待,不可以推擠、吸引胎兒。丹麥的自然生產,助產師用各種體位幫助產婦讓胎兒順產產出,減少會陰撕裂,像蹲、趴、側身、抬腳等,應該都是在調整會陰部的肌肉張力,使會陰區張力平均,肌肉均衡的鬆解開來。
九,產出後胎兒的處置
胎兒出生後,常常產科醫生先臍帶剪斷,然後將胎盤拉出。其實如果延後將臍帶剪斷,使臍帶中的血回流回胎兒體內,根據研究,胎兒血中的鐵質、血紅素會有30%的差異,這對胎兒的健康是有影響的。
延遲拉出胎盤,是子宮收縮的時候,胎盤自然會跟子宮分離,減少媽媽子宮的傷害,可以減少媽媽的出血。我們身體自己會處理很多細節,太多的介入其實都可能造成傷害。
胎兒產出後,為了怕羊水不乾淨,肺部感染,所以會用抽痰器吸吮胎兒口腔,其實胎兒自己吞進肚子消化掉,一點問題也沒有,而且肺部的羊水,胎兒也會自己吸收掉,吸吮的結果,常常只是讓胎兒的口腔潰瘍,造成吸奶的困難。
胎兒在媽媽子宮裡,浸泡在羊水中,羊水本來就不是無菌的,所以不需要擔心胎兒出來面對細菌的問題。胎兒出來,接觸最多的,是爸爸跟媽媽,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的細菌群落共生著,這些細菌某種程度對我們有保護的作用,所以胎兒生下來後,應該要盡早接受爸爸跟媽媽身上細菌群落的移殖,這樣才能盡早面對微觀看不見世界的生命。
所以溫柔生產的觀念認為,胎兒出生後,爸爸跟媽媽最好不要穿衣服,讓身體的皮膚跟胎兒的皮膚盡量緊密接觸,盡早讓胎兒熟悉爸爸媽媽的體味,移殖身上的細菌群落。
十,溫柔生產的概念
溫柔生產主要是一種態度,一種尊重、相信生命自然運作的能力,尊重媽媽的感受,保護胎兒初次生命的經驗,減少媽媽胎兒的傷害,使生產成為一個讓生命更圓滿的歷程。相比於現代醫療把生產當作一種醫療的過程,產程當作對母親的折磨,不夠顧慮對胎兒的身體承受能力及可能心靈感受,溫柔生產是必須推廣的概念。
林兩傳2019.04.18桃園
(原發表在中華黃庭醫學會會刊)
附註:這篇文章裡的許多概念,都是「好孕工作團隊」,陳鈺萍醫師在課程中的內容,我直接借用了,沒有特別註明是那些部份。因為我是「好孕工作團隊」的一員。
恥骨聯合分離原因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恩老師!讚嘆老師❤️❤️❤️
一直到現在,還是有朋友不可思議地問我,「那個兩傳老師真的是那位神級的兩傳老師嗎?」
是啊!跟老師就這麼湊在一起了!😉第一次見面就激盪許多產科的火花,停都停不下來。我也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謝謝老師憐惜我的蠢蛋精神😝,還願意被我拉下水跟著一起蠢😂😂😂
在老師的帶領下,還有劉醫師、潘醫師、詹醫師、徐醫師的加入,我們開啟了結構治療婦產分部的合作模式,想建立完整的診斷評估工具,中西醫整合的孕產知識與實作技術,期待讓每一個生產都能順勢而更加安全。
無論是中醫師還是產科醫師,蠢蛋天團都歡迎您們的加入,一起為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健康努力💪
#世界首創
#獨一無二
#結構治療婦產分部
#蠢蛋天團無極限
關於生產
一,溫柔生產
曾經去參加「好孕工作室」有關溫柔生產的課程,由陳鈺萍醫師主講,對我來說,簡直是上了一堂當兵時候的震撼教育,才了解原來我們產科體系裡,存在著這麼多問題。
從前我會告訴準備懷孕生小孩的朋友說,生小孩一定要到大醫院去生,因為產程當中有太多的不可預期,萬一有些什麼樣的事情發生,在小診所裡,人力、設備不足,急救會來不及。最近參與了幾次的接生,才明白原來生產並不是那樣的可怕。
「溫柔生產」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生產並不是生病,產婦在醫院裡面,不應該像病人一樣的被對待。生產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為什麼不能像看場電影,吃頓大餐那樣的歡喜愉快地進行,而要在醫院裡面被綑著胎音監測器,冰冷的病房裡待產,只有不知所措的先生獨自陪伴,然後在令人感到畏懼的婦科檢查台上生產?
二,陣痛與生產的風險
選擇在家裡生產,而不在醫院,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不可知的風險。風險中,最主要的就是大出血跟羊水栓塞,我認為這並非是不可預期的,這應該要從不正常的胎位,跟生產的陣痛談起。
從一位朋友那裡聽到,他們有辦法使生產沒有什麼痛,像解一坨硬大便一般。這使我非常的驚訝,因為教科書裡將生產的痛定義為最高級,與大面積燒傷跟截肢是同一級的。
但是當我仔細反省對疼痛的治療經驗,我覺得是有可能的。疼痛的覺受,就身體的設定而言,基本上是一種警戒系統,疼痛的本體受器,是一種張力感受器,疼痛的產生,是因為組織裡面張力改變,痛覺的受器超過閾值被誘發,而產生痛覺,使大腦感受到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一般認為,疼痛是因為發炎,發炎就一定會疼痛,但事實上未必是如此。我曾經治療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發炎非常的痛,我將喉嚨的筋膜張力挪平,當場疼痛就消失了,只剩下一點腫脹感。也治療過癌症化療後的甲溝炎,還在化膿的組織,我把局部的筋膜攤平,膿還在,局部組織連輕度按壓都不痛。
發炎之所以引起疼痛,是因為一些引起發炎的物質,導致局部水腫,張力增加,因而引起疼痛,所以只要把張力解消,仍然是可以不痛的。所謂的張力解消,是指相連的組織中,沒有明顯的張力落差,組織與組織間沒有張力的斷層,微細筋膜沒有轉折扭曲的力量,就不會痛。
同樣的道理,生產痛也是如此,在子宮收縮的過程中,如果子宮與腹壁之間,沒有筋膜的皺摺產生,組織中間沒有張力的落差、轉折,應該可以不痛。後來我試著做產科醫師的助手,幫忙調整產婦的筋膜系統,真的可以使子宮收縮的時候完全沒有痛。
產程中,要子宮仍然正常收縮但卻沒有陣痛感,必須在子宮收縮的時候,子宮外面的筋膜系統沒有皺褶產生,所以在生產前,就應該要把身體的結構調整好,臨產了,才要處理,就有點來不及。要做到產程沒有痛,身體的調整要做到下面所說的條件:
手指腳趾一定要解開,手腕腳踝不可以有轉折的力量。腹內外斜肌處不可以有稜線,恥骨聯合上緣不可以有肌肉的皺褶。鼠蹊處的內收肌群不可以有左右不均等的張力,鵝足(縫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的共同止點,膝蓋內下)一定要平整摸不到突起。
在生產的過程中,經常痛是因為肚子前面的筋膜有皺摺,而痠,是因為腸薦(骶髂)關節和腰椎之間有張力所致。
三,生產的風險評估
上面說的,需要調整好的身體狀況,其實就是身體的三個軸線(縱軸、橫軸、前後軸)必須先處理好,使子宮外面的結構,不會影響子宮的收縮。如果外面的結構狀況不良,子宮收縮的時候,會被外面的結構牽扯,因而發生疼痛,同時也是發生產程意外最主要的原因。
像產後大出血,子宮翻出,都是因為子宮外面的結構不良,影響子宮的收縮所致,包括胎盤剝離以後,傷口無法止血。尤其羊水栓塞,也是因為子宮有了傷口,羊水才會進入循環系統裡面。
所以上面所說的,對身體調整的評估,並不完全是為了生產的無痛,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護產婦。
四,胎位不正
胎兒在產前,會將自己位置擺成頭下腳上,教科書說,是因為腳需要比較多的活動空間,媽媽肚子上方空間大,所以會呈現正常生產胎位。
所以如果胎位不對,是因為媽媽肚子的結構不對,使得子宮內的空間不對,胎兒因而無法出在對的位置上。依我調整胎位不正的經驗,如果媽媽的結構可以很好的改變,寶寶的在媽媽子宮內的位置是可以自己調整回正的。所以主要是調整媽媽的結構,而不是去轉動胎兒。中醫治療胎位不正,會灸至陰穴,其實也是在改變整個筋骨結構的張力。
五,剖腹產後的陰道產
自然生產,對母親胎兒都比較好,有些媽媽第一胎剖腹產後,第二胎想要自然產,常常婦產科醫師是不贊同的,因為會面臨子宮破裂的危險,但是我想這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評估風險而來。
跟上面的結構想法是一致,子宮會破裂,是因為子宮的上一次開刀傷口跟體壁黏連了,子宮的收縮的過程中,被體壁的疤痕扯住,才會造成破裂。如果把體壁跟子宮之間的疤痕黏連解開,第二胎要自然產是沒有什麼風險。
至於檢查的辦法,就是在體壁上搖動、拉扯疤痕組織,這個疤痕組織如果可以自在移動,沒有跟下方的結構黏在一起,那子宮收縮的時候就不會被體壁牽扯著了。
六,妊娠高血壓,糖尿病,蛋白尿,水腫
上面四種症狀,都是懷孕到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然後生產完後慢慢就又消失掉。有的產婦不會有的會,應該也跟結構有關。
血壓會高,一定是身體某些地方缺血回饋造成的。子宮慢慢變大,佔據了整個筋膜原有系統的空間,使整個系統張力增加,而且脊椎的前後曲度也增加,因此主動脈搏出的動能就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抑制,如果抑制的程度過大,會造成某些內臟或肢體末梢的缺血,這時血壓就會上升,以保證組織有足夠的供血量。
所以高血壓的孕婦,可以在坐著的時候,推動病人的背檢查脊椎的可動性,如果脊椎的可動性很不好,表示內在的筋膜張力也很大,就中醫的脈象來說,脈的底部會有搏動不起來的感覺。
如果是壓到內臟,引起內臟供血不足,則會出現相應的症狀。如果壓到胰臟,會出現消化不良脹氣的現象,而且可能還會伴隨著血糖過高。如果壓迫到腎臟,則會出現蛋白尿,及全身性的水腫。如果只是壓迫到鼠蹊兩側的股動脈,則只會有水腫而不會有蛋白尿的現象。
這些內臟的壓迫,可以從脈象上局部相應的變化得知,也可以做局部觸診,從整個筋膜系統的可動性檢查。
七,產程中對胎兒的推擠、吸引
觀念中,生產對媽媽是一種折磨,為了使寶寶快點出來,通常會有幾種辦法加快產程,注射催生針,從媽媽肚子推擠胎兒,從陰道吸引,剪開會陰。
生產應該是一種媽媽跟胎兒之間的互動,生產是由胎兒啟動的,胎兒告訴媽媽他要出來了,當媽媽身體得到訊息,身體也準備好了,子宮開始收縮。在生產的過程中,媽媽子宮一陣一陣的收縮,推擠著胎兒向前,對胎兒而言,那像是一種媽媽的愛撫按摩,如果為了使胎兒快點出來,在媽媽的肚子上方用力往下推擠胎兒,或是在胎兒的頭部用力吸引,對胎兒來說,都是一種很驚恐的過程,胎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經驗,就如此的恐怖,不知道對胎兒的心理、心靈會留下什麼樣的傷害。
溫柔生產,就是要尊重媽媽跟胎兒之間的互動,生產中間應該有的一切安全措施,其實基因裡面已經設定了。像自然陣痛的產生,都在晚上,那是因為那時候才有足夠的人手幫忙。
推擠、吸引胎兒,造成傷害,不只是心靈上的而已。由胎兒的屁股往下推擠,會造成骨盆跟脊椎之間的結構問題,這些很可能跟胎兒的自閉、過動有關,因為小孩的自閉過動,很明顯是跟顱骨的結構有關,而顱骨的結構異常是被脊柱前後的筋膜系統所牽引造成的。
八,剪會陰
一般產科醫生,會在胎兒即將出來的時候,將會陰剪開,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加快產程,第二個更主要的是防止會陰的撕裂延伸到肛門或直腸。
會這樣做,其實也是對結構的變化理解不足造成的。環繞陰道口的肌肉,是洋蔥般包裹的同心圓排列,在生產的過程中如果有足夠的等待,使得恥骨聯合附近的肌肉筋膜有足夠的鬆解,整個環陰道口的筋膜一層一層地打開,胎兒下來的時候,陰道口前後左右的肌肉張力均等,會陰是不會撕裂的,所以有足夠的等待,不可以推擠、吸引胎兒。丹麥的自然生產,助產師用各種體位幫助產婦讓胎兒順產產出,減少會陰撕裂,像蹲、趴、側身、抬腳等,應該都是在調整會陰部的肌肉張力,使會陰區張力平均,肌肉均衡的鬆解開來。
九,產出後胎兒的處置
胎兒出生後,常常產科醫生先臍帶剪斷,然後將胎盤拉出。其實如果延後將臍帶剪斷,使臍帶中的血回流回胎兒體內,根據研究,胎兒血中的鐵質、血紅素會有30%的差異,這對胎兒的健康是有影響的。
延遲拉出胎盤,是子宮收縮的時候,胎盤自然會跟子宮分離,減少媽媽子宮的傷害,可以減少媽媽的出血。我們身體自己會處理很多細節,太多的介入其實都可能造成傷害。
胎兒產出後,為了怕羊水不乾淨,肺部感染,所以會用抽痰器吸吮胎兒口腔,其實胎兒自己吞進肚子消化掉,一點問題也沒有,而且肺部的羊水,胎兒也會自己吸收掉,吸吮的結果,常常只是讓胎兒的口腔潰瘍,造成吸奶的困難。
胎兒在媽媽子宮裡,浸泡在羊水中,羊水本來就不是無菌的,所以不需要擔心胎兒出來面對細菌的問題。胎兒出來,接觸最多的,是爸爸跟媽媽,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的細菌群落共生著,這些細菌某種程度對我們有保護的作用,所以胎兒生下來後,應該要盡早接受爸爸跟媽媽身上細菌群落的移殖,這樣才能盡早面對微觀看不見世界的生命。
所以溫柔生產的觀念認為,胎兒出生後,爸爸跟媽媽最好不要穿衣服,讓身體的皮膚跟胎兒的皮膚盡量緊密接觸,盡早讓胎兒熟悉爸爸媽媽的體味,移殖身上的細菌群落。
十,溫柔生產的概念
溫柔生產主要是一種態度,一種尊重、相信生命自然運作的能力,尊重媽媽的感受,保護胎兒初次生命的經驗,減少媽媽胎兒的傷害,使生產成為一個讓生命更圓滿的歷程。相比於現代醫療把生產當作一種醫療的過程,產程當作對母親的折磨,不夠顧慮對胎兒的身體承受能力及可能心靈感受,溫柔生產是必須推廣的概念。
林兩傳2019.04.18桃園
(原發表在中華黃庭醫學會會刊)
附註:這篇文章裡的許多概念,都是「好孕工作團隊」,陳鈺萍醫師在課程中的內容,我直接借用了,沒有特別註明是那些部份。因為我是「好孕工作團隊」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