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恆河猴的實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恆河猴的實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恆河猴的實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恆河猴的實驗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公視有話好說,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解讀高端 ❗ 這集真的有看沒有懂❓ 沒關係,整理筆記在這裡✏️ #歡迎搭配服用 . 上週,高端疫苗 #EUA 審查紀錄公布,再度引起討論,但許多專業內容,也讓民眾霧裡看花。有話邀請高端疫苗國際暨公共事務處處長 #連加恩 來到節目,透過和前台大感染科醫師 #林氏璧 對談,對四個主要的質疑,提出回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3萬的網紅HahaTai 哈哈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此實驗拍攝日為疫情升級前」 睽違一年,累積了對世界太多疑問的我們決定重啟《#哈哈台的十萬個為什麼》!這回由金童主導 #哈氏實驗室 為大家解開三個謎題,(一)為什麼學生都在養水晶寶寶?(二)為什麼心儀同學的外套總是特別香?(三)為什麼看到軟軟的東西就超想摸?為此我們邀請了高校女學生們、校草、看起來...

恆河猴的實驗 在 有話好說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8:11:31

#解讀高端 ❗ 這集真的有看沒有懂❓ 沒關係,整理筆記在這裡✏️ #歡迎搭配服用 . 上週,高端疫苗 #EUA 審查紀錄公布,再度引起討論,但許多專業內容,也讓民眾霧裡看花。有話邀請高端疫苗國際暨公共事務處處長 #連加恩 來到節目,透過和前台大感染科醫師 #林氏璧 對談,對四個主要的質疑,提出回應。...

恆河猴的實驗 在 實用心理學丨心理測驗|心靈成長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17 08:33:53

#你害怕孤獨嗎?#疲乏的人際關係 追蹤 @meetype.tw 🐒在國外曾有一個有趣的研究顯示,社會階級是會影響免疫力、壽命等身心健康的情況。研究團隊將45隻恆河母猴分成5組,觀察持續長達1年的時間。在這一年期間依次在各組加入新的猴子,在組間塑造「社會階級」的形成。 令人驚訝的是,實驗結果發現:...

恆河猴的實驗 在 吉爾家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6-04 10:21:23

【安安與媽媽:那一道厲聲控訴背後的呼救】 ▪️ ── ▪️ 去年夏季某一個熱辣辣的午後,老丹下班去幼兒園接孩子。當時班上另一位父母也是台灣人的安安,正在教室門口安靜地抓著爸爸衣角,聽著眼前的媽媽和老師說話。 ▪️ 「安安最近回家後一直黏著我,做什麼都要我陪,不陪就哭。她以前不會這樣,這一定是從學校學...

  • 恆河猴的實驗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9 20:44:22
    有 1,954 人按讚

    #解讀高端 ❗ 這集真的有看沒有懂❓
    沒關係,整理筆記在這裡✏️ #歡迎搭配服用
    .
    上週,高端疫苗 #EUA 審查紀錄公布,再度引起討論,但許多專業內容,也讓民眾霧裡看花。有話邀請高端疫苗國際暨公共事務處處長 #連加恩 來到節目,透過和前台大感染科醫師 #林氏璧 對談,對四個主要的質疑,提出回應。
    .
    |本文重點|
    ▎有證據確認,高端的 T 細胞反應不會引發 ADE 嗎?
    ▎高端疫苗能對抗變種病毒嗎?
    ▎高端為何沒有更多 T 細胞數據?
    ▎全球首用免疫橋接通過 EUA,真的可行嗎?
    .
    連加恩:
    .
    ❓ 專家認為,目前無法確認高端是 Th1或Th2偏向的免疫反應,也就是無法確認疫苗會觸發正確的免疫反應(Th1),而不會引發 #ADE(抗體依賴免疫增強作用),讓病情變得更嚴重。我們有足夠數據嗎?
    .
    事實上,有。這部分有點冤枉,主要是我們在 EUA 審查會議上,前面的回答太長,所以沒有時間詳述。我們也會再補資料,沒有問題。
    .
    關注 T 細胞,除了有效性之外,也有安全性的考量。因為全世界對新興病毒並不了解,去年三月, #CEPI(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就跟世界上監測疫苗安全最重要的組織 Brighton Collaboration(布萊頓合作組織),開始討論疫苗的安全規範,並做出結論:新冠疫苗必須證實「Th1」的免疫偏向。
    .
    這是從過去許多呼吸道融合病毒所得到的經驗。法規很快因應修正,規定如果可以證實疫苗的 Th1 偏向,就可以用一個動物模型,來進入臨床試驗。我們在#小鼠 實驗證實高端疫苗是 Th1 偏向,在 #倉鼠 也得到相同結果,並且在 #恆河猴 病理解剖肺部的細節,也沒有任何 Th2 的表現──這才是 ADE 最重要的指標。
    .
    政府規定一項動物實驗,我們做了三項,給自己更多信心。人的部分,有兩種方法看免疫偏向,我們做出了其中一種,另一種則沒有抓到最佳的實驗條件。因此,專家會議才希望我們以另一種方式再做一次。
    .
    回過頭講,參與制定規範的研究者也曾表示,或許我們真的對 ADE 多慮了:雖然 SARS、RSV(嬰幼兒呼吸道融合病毒)、MERS 都有發生,但新冠病毒還沒有看到。如果真的有問題,應該會更早發生在去活化疫苗,例如印度的 Covaxin 或中國的科興。因為這些疫苗有很多無法中和病毒、但可能黏附的抗體,更可能走向 ADE 的機轉。
    .
    我個人認為,或許時間久一點,大家就不會再覺得 Th1 是一個議題。
    .
    .
    ❓高端疫苗能夠對抗 Delta 變種病毒嗎?如果對應變異株的抗體下降,能否有足夠保護力?
    .
    在計算抗體濃度方面,我們使用了國際標準血清、國內住院者的血清,以及中研院三種,將他們作為一倍標準化之後,高端都有 1.5 到 2 的抗體量。我們也根據牛津大學六月發表的關聯指標,做了另一種系統的推估,看到高端都落在 80% 到 90% 的保護力之間。
    .
    這是根據現有科學的推估,我們能做出最佳的預測。
    .
    前面也提到恆河猴的實驗。數據中,由於抗體表現非常好,從去年八月開始,我們先放置了八個月,待抗體效價掉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後,才開始攻毒。當時,南非株(#Beta)正開始大流行,讓嬌生、AZ、Novavax 的三期都傳出免疫力下降。 #Delta 則還沒出來。
    .
    美國廠商那邊建議,使用南非株對恆河猴攻毒,因為他們相信使用武漢株一定能通過試驗,事實上我們心中也很掙扎。不過,攻毒後發現效果仍然很好。上呼吸道的保護力還是有下降,但從下呼吸道到肺部,經由免疫染色,是完全找不到病毒。
    .
    .
    ❓除了生成中和抗體的「體液免疫」之外,由活化 T 細胞產生的「細胞免疫」也是關鍵。T 細胞反應也可能影響疫苗成敗,為什麼高端沒有相關數據?
    .
    T 細胞實在有太多太複雜的作用,我們大學修免疫學的時候都曾經很痛苦。所以如果我們忽略 T 細胞的重要性,當然是犯了大忌。
    .
    可是為什麼我們聚焦在中和抗體?我們可以看一些間接的佐證。
    .
    以下疫苗,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打過:白喉、A 肝、B 肝、流感、麻疹、肺炎鏈球菌、小兒麻痺、狂犬病、破傷風、水痘……,這些都是歷史上,疫苗如果可以達到中和抗體濃度,就不用做三期試驗。
    .
    它們都建立了「保護力關聯指標」(CoP)。我們所核可使用保護力關聯指標的疫苗當中,只有兩個是透過 T 細胞免疫──一個是卡介苗,一個是帶狀皰疹。
    .
    因此,T細胞當然有其角色,但如果它的角色強大到可以主導最後的結果,以至於我們可以忽略中和抗體的話,那我們應該會看到中和抗體和保護力的相關性是亂七八糟的,沒辦法連起來。我們將無法看到,來自這麼多不同技術平台的疫苗連在一起。
    .
    .
    ❓中和抗體真的可以「免疫橋接」到保護力嗎?國際仍然沒有訂出免疫橋接的標準,台灣成為第一個用此方法通過 EUA 的國家?
    .
    其實 2009 年,美國 FDA 在非洲 #馬利 開過一個會,討論怎麼樣加速核可疫苗。他們認為,只要找到一個替代指標,可以「合理、可能地」(reasonably likely)預測臨床效果,就可以上市後,再用其他方式來驗證。
    .
    到 2013 年,#WHO 開了另一個會討論同樣議題。他們就引用了 2009 年的這些意見,放到手冊裡面,然後做成評論:「顯示美國 FDA 在特殊情況下有彈性地判斷如何定義替代指標」。
    .
    大家覺得只要求「合理、可能地」太鬆散嗎?美國 FDA 在去年十月、今年二月、今年五月改版了三次如何取得 EUA 的企業指引,也同樣引用下去,這已經是「合理、可能地」這個詞出現第三次了。我們剛剛對高端的那些討論,大概已經可以「非常合理可能地」推估關聯性。
    .
    事實上,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疫苗開發,確實需要交出數據,來進行關聯性指標的研究。我也從開頭就一直追蹤此事。據我們所知,美國國衛院可能已經把數據收集得差不多,但你可以想像,如果發表後,可能會讓後進者很快速地核可,影響藥廠的全球布局與商業利益。恐怕就會慢一點。
    .
    最後時間,我想跳開科學想講一個事情:「全球第一個」本質就不好嗎?
    .
    我們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新生兒預防接種要打 B 型肝炎疫苗的。我問過那些前輩,當時在執行的時候多少人質疑他們:「美國都還沒開始!WHO 都還沒開始!你台灣憑什麼開始?」當時國際沒有數據,但這是我們的國病,要開始當然是從台灣。
    .
    如果那時候沒有一群人,去突破這樣的困境、當全世界第一個,那今天很多觀眾朋友,可能就是 B 肝帶原者、可能肝癌末期、可能肝衰竭。是這個政策,讓我們免受這些苦難。
    .
    我要回來問一個問題:如果國人相信國內專家的程度,可以讓專家經過討論、經過科學合理的推估,而做出決策,卻只因為我們是「全世界第一個」就不行,代表這邏輯是不是有點民族自信心缺乏的問題?
    .
    如果一定要美國開始做你才能做──我告訴你,美國人到現在都還在討論要不要戴口罩耶,將近 30% 的人不想打疫苗,還有州議員去告政府。很多事情,台灣當然可以當第一個。
    .
    整理|汪彥成、郭凡傑
    設計|蔡欣佩

  • 恆河猴的實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21:19:06
    有 6,098 人按讚

    (上集詳細案發經過)http://bit.ly/3avgjPB
     
    想知道為何悲劇發生,就要從背景說起,秀茂坪邨是一個住著什麼人的地方呢?
     
    在五十年代的香港,正是戰後的復甦期,市民在和平的日子中,體會真正的「生活」。
     
    每一個地方,出生率就是市民對於該城市或國家的期盼。在戰亂當中,出生率當然相對較低。而在五十年代,正是香港人口爆發的時期。
     
    除了出生率上升,中國大陸發生內戰,使人民紛紛逃到由英國管治的香港。難民以每月十萬人的速度逃亡到香港,使人口從二戰後的60萬,在短短十年間就增至220萬。
     
    人口,是一個城市發展所需要的重要資源,不單能帶來人力勞動,還能推動市場發展。這群逃亡來香港的人口,大多住在山上臨時疊建的木屋區,人們稱為寮屋。
     
    儘管用木板與薄鐵板建成的寮屋在夏天時悶熱得像蒸爐一樣,亦不能抵禦寒冷,下雨也有漏水問題。
     
    剛經歷戰亂的人民,一心只想掙口飯吃,有個地方能睡覺就算很好了。
     
    然而,一直被忽視的居住問題終於也爆發了。1951年11月,九龍城東頭村發生大火,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大火,1954年的大坑東木屋區大火,每次火災都會造成數萬人無家可歸。
     
    政府為了解決問題,便在各區興建徙置大廈,也是最初期的公共房屋的雛型。
     
    而秀茂坪邨則算是舊式公屋,於1966年落成。居民大多是逃難潮來香港的市民,龍蛇混雜,背景不一。秀茂坪區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環境較好的寮屋,毫無感情。
     
    再加上,香港在1974年11月實施抵壘政策,讓從中國大陸偷渡來香港的人民,只要踏足香港市區,便可得到香港居民的身份。(所以稱為抵壘Touch Base)
     
    在1980年10月23日,由於偷渡問題愈來愈嚴重,單在1979年至1980年,廣東便約70萬人偷渡進入香港,所以政府決定取消抵壘政策。
     
    這班居民在秀茂坪邨落地生根,第二代在秀茂坪的居民就出生了。
     
    香港當時正值經濟起飛,香港是個只要願意努力就能掙錢的地方。他們為了改善生活,只能拚命工作,其他的事一概不理。
     
    時間推前到1990年,第二代的秀茂坪居民亦生下第三代,亦即涉案的青少年們。
     
    第二代居民除了要照顧小孩,還要照顧已經年紀老邁無力工作的父母,也就是第一代居民。為了生活而拚命工作,他們已無暇照顧子女的教育問題,事實上,連他們個人的感情問題也肢離破碎。
     
    燒屍案涉案的幾個青年,大多都是來自破碎家庭。由於缺乏照顧,左鄰右里或同鄉便會互相照顧。
     
    黃金寶(薄Log)的父親是三行工人,母親在酒樓當夜班清潔工人,對子女的管教方法,就只有打打罵罵,與限制他的出入。
     
    即使家教極嚴,薄Log升上中學後還是遇到童黨的問題,他說:「住在這個地方,就算不在街外流連,在校內一樣會被童黨欺負,就算被欺負也不敢還手,因為校內的同學都住同一區。」
     
    即使他在被扣留期間,對於親近童黨仍不感後悔,他說:「唯一的方法,就是成群結黨,才不會被欺負。」
     
    薄Log亦在這個時候認識了許智偉(蕃薯),蕃薯亦是從泰國來香港的家庭。
     
    蕃薯在年輕時已加入了黑社會,事實上,很多社團都會在這種地區招兵買馬,這群出生於困窮家庭,父母無暇照顧的「野孩子」,正是社團最好的新血。
     
    (蕃薯)加入黑社會,他的父母曾說:「起碼我認識他的老大「周龍」是誰,兒子跟隨他之後至少不會被欺負,所以就由他去吧。」
     
    而死者阿雞,本來也是童黨的一員,他亦是在一個破碎家庭長大。母親患上血癌,父親日夜都要工作維持生計,很多時阿雞還要獨力照顧他的弟弟。
      
    就在他臨死前的一晚,他仍致電在家中的父親,有點嫌麻煩,卻又不想父親擔心地說:「知道啦爸,我快回來了。」
     
    阿雞死前兩個月,因與吳明俊(黑仔)發生口角。陳德明(粒的)提議阿雞赤裸下身在地上爬行,黑仔則騎在他身上用膠拖鞋不斷鞭打,直至臀部皮開肉裂為止
     
    粒的在虐待阿雞時兇狠殘暴,被判終身監禁。他提出這個「騎牛牛」的懲罰方式,其實在小學時曾經遇過同樣的欺凌,好幾次被拖入廁所毆打及脫光衣服。直至他15歲,身上仍被打得滿身傷痕。
     
    於是,他將仇恨轉移到阿雞身上。
     
    破碎家庭與父母疏忽教育,真的有如此大的影響真嗎?
     
    曾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哈羅」在1930年做了一個恆河猴的實驗,這種猴子94%的基因與人類相同。
     
    哈羅設計了兩隻假的母猴子,一隻用鐵絲製成,另一隻用厚厚海綿的布猴子,以模擬猴子的毛髮。
     
    兩隻假母猴都有溫暖裝置,以及模擬母乳的奶瓶給幼猴哺乳,由於質料不同,布母猴自然更能保存溫度。
     
    哈羅進行了幾個不同的實驗,先將兩組幼猴分開「鐵母猴組」與「布母猴組」餵養,五個月後發現幼猴長時間親近布母猴,鐵母猴只是餵食時會接近。
     
    然後,哈羅再將布母猴的奶瓶拿走,只有鐵母猴有奶瓶。結果幼猴只會在吃奶時接近鐵母猴,其餘時間都抱著布母猴不放。
     
    哈羅甚至將幼猴恐懼的東西放進籠內,幼猴馬上衝向布母猴,就算身處陌生環境,在布母猴存在的時間,幼猴才敢四處探索。只得鐵母猴時,幼猴變得非常焦躁不安,甚至存在攻擊性。

    實驗證明,簡單的溫暖對幼童來說,比起餵養更加重要。而破碎家庭的子女則是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育,出現暴躁的個性。
     
    當然,背景複雜、破碎家庭、曾被欺凌…以上種種原因,都不能正當化他們的行為。
     
    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
    成年人只管拚命在爐火下添柴加炭,
    受害的永遠都是孩子。
     
    *後記:
    秀茂坪邨在1992年開始拆卸,案發大廈39座亦於2003年拆卸。這群第三代的居民亦各散東西,各自組成不同的家庭。
     
    在案發十年後的2007年,涉案女犯人劉佩儀服刑3年後出獄。任職啤酒女郎的她,因工作與感情問題,在秀茂坪順天邨的16樓跳樓自殺。
     
    有關偷渡潮、木屋區大火,還會重點再講。
    有興趣看嗎?給我一個Like & Share吧! 
    我有一個瘋狂的計劃。
    不知大家願不願意陪我一齊癲呢?
    在香港被消失前,
    我想用故事將歷史留住。
     
    我想眾籌一本書《屬於香港人》
    也許你覺得歷史很悶,但我對寫故事有100%信心。
    香港人亦有義務瞭解香港歷史!
     
    全書會以二次世界大戰前為開端,
    日治三年零八個月,香港保衛戰。
    亦會有重光後的香港、偷渡潮、六七暴動、七、八十年代生活文化…
     
    《屬於香港人》六月出貨。
    為避免這本書「被消失」,唯一方法是「沒存在過」。
    所以只接受預售,有多少預訂,就印多少本。
    不會公開發售。
    預售網址:(可寄海外)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i/Xqe2DogAA

  • 恆河猴的實驗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18 10:01:47
    有 76 人按讚

    每一個反覆重複承受的痛苦背後,都帶有一份早年的心靈傷痛。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過恆河猴的實驗,這是一個研究依戀關係的品質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命發展及成長的心理學家哈洛(Harry F. Harlow)所做的實驗。

    實驗內容為隔離一個出生沒多的恆河猴,把它和兩個假的猴媽媽關一起,一個是布做的,另一個是鐵絲做的。小猴子會去找布媽媽依偎,即使奶瓶(生存需求)放在鐵絲媽媽那邊,小猴子吸吮完奶就會再回到布媽媽身邊尋求情感慰藉。當受到驚嚇時,小猴子也會跑到布媽媽身上尋求安全的依靠,並調節自身情緒的穩定。哈洛更進一步的實驗是把布媽媽暗裝了機關,會對小猴噴出冰冷的水柱及發射鋒利的鐵釘(對孩子的傷害),然而令人感到悲傷的是,即使小猴子被布媽媽攻擊受到驚嚇,但是在心理層面上已建構與布媽媽的依戀關係,因此就算被攻擊會不放棄地一再投向布媽媽的懷抱,尋求想要的依偎及依靠。

    以這個實驗我們可以得知,孩子若是在早年受到父母的傷害,無論是以控制孩子行為為名的肢體暴力,或是剝奪傷害孩子原本該信任世界信任父母的情感創傷,亦或是在自身尚無能力學會調節自身情緒之外還得承接父母的情緒甚至是責任時,內心必定會經歷強大的情感衝突與矛盾:我到底該恨這個傷害我的父母,還是愛這個傷害我的父母?

    我聽到的很多故事裡包含我自身,孩子一生渴求的,是一份來自父母的愛。那是一份能夠支持自身,安穩地活著的愛。然而,很多的我們並沒有擁有這一份能支持自己安全的保障,因此在自我療癒這條修通的道途上,總是傷痕累累、焦慮恐慌及疲憊不堪,甚至切割掉自己對於情緒的感受,卻在親密關係及人際關係中,再度浮現熟悉的基調,再次與自己兒時的創傷相遇。

    與父母的糾葛難解,是因為當我們回去與父母訴說當年的創傷感受時,父母會認為是對他們的控訴與指責,反過來也會有父母自己不被理解的委屈或無助,而由父母這反過來的情緒或抱怨,更是切斷及否定了我們的痛苦,而更強化原本的痛苦體驗。因此在這樣的思維中,就容易落入:我說的有道理,就是你做錯;或是你說的有道理,我就不應該痛苦。

    然而事實是,我的痛苦是真實的存在,但那並不代表我無法接受不完美的你有你的難處。對方有痛苦,也並不表示自己的痛苦是要被消彌的。只有當自己能意識到痛苦的存在,且把自己的痛苦認領回來時,療癒才能發生,並且還給生命該有的心靈自由。

    一個人終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Carl Jung

    #雜念與雜唸

  • 恆河猴的實驗 在 HahaTai 哈哈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27 18:00:12

    「此實驗拍攝日為疫情升級前」

    睽違一年,累積了對世界太多疑問的我們決定重啟《#哈哈台的十萬個為什麼》!這回由金童主導 #哈氏實驗室 為大家解開三個謎題,(一)為什麼學生都在養水晶寶寶?(二)為什麼心儀同學的外套總是特別香?(三)為什麼看到軟軟的東西就超想摸?為此我們邀請了高校女學生們、校草、看起來會欺負人的壞男人、歐巴桑歐吉桑,無限的水晶寶寶們,一起陪我們完成實驗!

    本集乾爹娘:#蘭諾衣物柔軟芳香豆
    全聯、家樂福、屈臣氏、康是美、寶雅…等各大通路都能買到
    防疫期間請乖乖待在家,享受柔軟的網購:https://lihi1.com/qRthV

    ✔︎ 訂閱哈哈台頻道:http://bit.ly/HahaTai_subscribe
    ✔︎ 哈哈台成員們的社群:https://hahatai.soci.vip

    【影片章節】
    00:00 十萬個為什麼EP3
    00:19 #15 為什麼學生超愛養水晶寶寶
    01:51 #16 為什麼心儀同學的外套特別香?
    04:31 #17 為什麼軟軟的東西就是讚?
    05:01 為什麼是找阿姨吃「軟」飯?
    05:41 為什麼俗諺說柿子挑「軟」的吃
    06:34 軟的東西比較討喜嗎?

    【製作團隊】
    導演、剪接:金童|https://www.instagram.com/made.with.gold
    業務、配音:旁白哥RJ|https://www.instagram.com/rueijie
    社群:勞倫斯|https://www.instagram.com/lawrytw
    製片:Karen|https://www.instagram.com/karen0922
    執行製片、攝影:憫豪|https://www.instagram.com/minho4933

    【實驗團隊】
    某高校校草 關力壬
    路邊毆吉桑 邱雲福
    閒閒沒事的歐巴桑 范嚴之
    高校女學生:
    邱毓姍、 邱鈺慈、雷玉琳、孫瑋隸、簡妤庭
    杜育瑄、李妤婕、陳汶伶、趙政媛、魏珍

    阿姨 劉宜靜
    看起來會吃軟飯的男子 Hans
    愛欺負人的男子 孫鵬鎧|https://www.instagram.com/bill860510

    白T男
    江辰
    Eddie|https://www.instagram.com/eddiellowy

    恆河猴代表
    FOX、安妮、Lawrence、Terry、祐正
    小花、Emily、Luke、藝齡、Patty



    🌿哈粉們想餵食或寄東西給哈哈台團隊的話 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164號8樓

    業務需求請洽鑽石經理aka旁白哥RJ:sales@porticomedia.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