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性格測試好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性格測試好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性格測試好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性格測試好處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恩 新冠肺炎 我實實在在上了一課 一直反覆想,艾先生到底是怎麼得到的, 可能性一 我跟艾先生長期都在家工作 只有查理哈利有上學與人接觸 我這一年半來往的朋友都是固定的族群 只要天氣好我們都是在戶外聚會 難道是小朋友帶回來的病源嗎? 可能性二 英國封城了近一年半,警惕性早已鬆散 他也只有進超市才...

性格測試好處 在 等一等 Just A Moment | 心理諮詢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20:05:59

【#等我慢慢成長】 #為什麼我總是很容易受到刺激 #高敏感一族 「不過很小聲音,你抓狂什麼?」 「想太多了吧?真是杞人憂天。」 「你怎麼總是神經兮兮的?」 你經常被身邊的人評價為:「神經質」、「很敏感」、「想太多」嗎?別人感覺沒什麼的事情,在你看來卻帶來強烈的不適,例如旁邊有人發出輕微的聲音,朋...

性格測試好處 在 肥脾育成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02 21:25:05

#母親節禮物 #優惠碼 #67折 . 媽媽我係一個好敏感嘅人😳 晴晴唔多唔少都遺傳到呢個性格,好容易因為小事開心或唔開心,以前我會諗其實咁樣係唔係唔好。但另一方面,因為晴晴咁嘅性格,我發現佢對朋友嘅感受好重視,有同理心,知道點做會令人唔開心,盡量都唔會做,同朋友相處好融洽。而且開心唔開心都會講出黎,...

性格測試好處 在 竺宥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07:12:00

【主題】 斜槓甘苦談:斜槓路上不寂寞,如何挑選神隊友? 【結論】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優秀的團隊;沒有錯誤的角色,只有錯亂的定位;沒有無用的能力,只有失格的領導人。千萬不要小看任何一張梅花3,放對位置就會是王牌! 【摘要】 1. 讓合作夥伴知道公司的願景,也理對方對於未來的期待,並且找到雙方利益...

  • 性格測試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5 16:47:14
    有 269 人按讚

    恩 新冠肺炎
    我實實在在上了一課

    一直反覆想,艾先生到底是怎麼得到的,

    可能性一
    我跟艾先生長期都在家工作
    只有查理哈利有上學與人接觸
    我這一年半來往的朋友都是固定的族群
    只要天氣好我們都是在戶外聚會
    難道是小朋友帶回來的病源嗎?

    可能性二
    英國封城了近一年半,警惕性早已鬆散
    他也只有進超市才戴口罩,還愛戴不戴的
    甚至最近的這一兩個月都是他接送小孩
    家長們沒人戴口罩,他索性也不戴了
    我研判是不是他在公園近距離跟其他家長聊天時傳染的
    但誰知道呢?
    即便這樣,我苦口婆心要他繼續戴著,他也不聽勸
    你說會走到這一步,他自己得負責任
    所幸大罵一聲“你活該“,我心裡也就暢快多

    反觀我,只要跟人有接觸一定戴著口罩,沒戴著也絕對會保持距離
    而且我每天中午用洋蔥湯煮湯麵跟每週煮雞湯已經有兩年的歷史,我免疫力確實不差

    可能性三
    難道是我那天同桌朋友傳染?
    但截至昨日我測試還是陰性,體力還是保持的很好
    怎麼我們同桌吃飯八小時,空氣口沫都不知互相吸吐了幾百回
    我還能是唯一沒有被感染的?
    沒錯,聽起來也太不合理,但確實發生了

    算了,得了就是得了
    現階段重要的是我如何在兩週內讓新冠肺炎的病人康復

    艾先生身體安康時就是一個配合度相當低的人
    生病後,性格更加鐵齒,很難搞
    夫妻平日對彼此決定有時冷處理也就算了
    這是非常時期,而且我還有兩個幼小的兒童要照顧
    我索性不想照顧不聽話的病人
    烙下狠話:你要不要健康的活下去?要不要一句話
    要就閉嘴,跟我一起食補
    對,食補!!!
    接下來是我如何讓他14天願意配合戰勝病毒
    不容易~不容易~太不容易了

    艾先生第一週的症狀就是連續頭痛五天,身體提不起力氣
    第五天開始就是半夜發冷又發汗,輕微發燒,身體痠痛
    接下來是嗅覺喪失,味覺也沒有口感了
    我不確定是不是艾先生發病時是我們打了疫苗的第五天有作用
    但他出現的症狀算是輕微的,而且也不是從咳嗽呼吸不順開始
    (感恩天地啊)

    食補:

    我每天用一顆綠檸檬切片加水煮滾後
    他每天喝三杯至少持續了7天以上
    剛開始喝時罵很苦,但為了想活下去,他還是喝了
    加上連前天跟婆婆視訊,她都說艾先生頭髮是不是去染黑
    曾聽說檸檬去搬,或許真有道理在
    聽到這麼多檸檬的好處,現在配合度很好
    還會問我每天的份量煮了沒

    另外,我用三顆洋蔥一顆蘋果切片直接放電鍋蒸,蒸完的量不多
    艾先生剛開始非常排斥,到後來直接喝下去,連續喝了五天
    所以我家買洋蔥跟蘋果一次買都是三包起跳

    最重要的是他三餐都吃得非常好,份量都很夠
    本想用雞湯熬的湯煮稀飯,但他這點無法接受那就不勉強
    早餐一律都是麥片+黑芝麻+香蕉+堅果
    中午會是香腸三明治或是烤馬鈴薯+一碗豐富的水果
    晚餐一定是糙米飯配雞肉/炒牛肉/烤羊腿
    點心可能是我自己做的蛋糕或是布朗尼(少甜的)
    最最最重要的是我們都不熬夜
    一律九點就睡了(除了看溫布頓或是足球賽)

    就這樣艾先生在7天內就康復,頭痛趨緩
    雖然生病時真的會很沒有胃口,但我親眼看到艾先生很努力吃
    一定要有食物吃進去產生能量,讓身體的器官工作復原

    當然,現實是殘酷的
    病好起來後體力確實差多了,差好多
    以前陪查理哈利在院子跑跳一下午後還有體力跟朋友去打網球
    如今才10分鐘他走進來就好喘了
    以一個運動這麼多年硬朗的身體
    你要他如何短時間去接受自已身體因為一個病毒的轉變
    我懂他不願意面對,那我就不搓破他

    艾先生病了一場復原後,我們的生活也都慢慢回復正常了
    我還是一樣繼續食補,至於以前那個鐵齒的艾先生好相處多了
    照顧新冠肺炎的病人,你心理層面一定要夠力
    因為他們會悲觀,會自哀自憐
    照顧者一定要能夠跳出來不被吸進去
    新冠肺炎的確主攻免疫力不夠強大的
    就是要有充分的營養不一定是吃維他命
    若能新鮮食物補請努力食補,不要等到藥補

    英國即將全面解封
    學校開始安排父母可以到場參與運動會/家長會
    很多爸媽開始約暑假play date
    口罩政策也不強迫戴
    我問艾先生你準備好接下來要用什麼態度去面對
    他沈默了
    所以病這一場倒底是應該的
    因為接下走在街上其實有多少人是沒有發病但有感染源
    那些家長也得了但沒有自己隔離,你怎麼防
    也不能長期關在家裡,這樣如何正常生活
    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身體免疫力強大,勤洗手
    心理上自己一定要準備好
    畢竟這是一場硬戰,還有一段好長的路要走啊

  • 性格測試好處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1 09:10:34
    有 153 人按讚

    譚新強:Galileo的教誨:人類非宇宙中心點
    文章日期:2021年5月21日

    【明報專訊】人類非常自以為是,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動物。自古以來,不止大部分人都以為大地是平或者是方的,他們更以為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陽,都是圍繞着我們而運轉的。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以望遠鏡觀察得來科學證據,支持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的太陽中心論,他就被教廷批鬥和逼害了20多年之久。

    即使現代人也有同樣自以為是的主觀願望。不少人偏見地以為近數十的所謂新發明,例如互聯網、手機、AI、機械人和加密貨幣等,都必然是人類史上最偉大和最重要發明。更有不少人甚至相信所謂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認為重要科技發明的速度不斷提升,很快就將達到人網合一的所謂「奇點」(Singularity)!

    客觀點來看,這些科技發展雖重要,尤其互聯網和手機,令到日常生活更方便和豐富,但怎可能比火、蒸氣機、電力、電話、汽車和飛機等更重要?有人曾問過李光耀,什麼是偉大發明?他的答案是對新加坡而言,最重要的發明是空調!他認為在熱帶地區,如沒有空調,工作效率非常低,經濟發展必更困難。你可能以為李光耀此言是開玩笑,小小一台冷氣機,怎可能那麼偉大?但事實擺在眼前,新加坡是熱帶國家中,極少數(差不多唯一)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國家之一,成功原素當然不止空調這麼簡單,但他立國不久即決定盡快在所有政府辦公室裝置空調,肯定對提升政府效率有極大幫助。

    近20年科技無助提升生產效率
    若以生產效率的趨勢來判斷近20年科技發展的成效和重要性,不幸客觀結論就必然是頗為失望,甚至驚訝。因為不論美國或中國,過去20年的勞動生產率(labour productivity)增長都不斷放緩(見圖1及圖2),就如數以萬億美元計的IT投資,每人手中一台超級電腦,都提升不了我們的生產效率。更不需遑論AI結合機械人,再加5G,所有工廠都應變得更自動化,需要的工人極少,理論上人均生產效率必定急速提升。

    這麼多「超偉大」發明,怎去解釋生產效率增長率不加速反放緩的重大謎團?我認為可探討3個可能性。

    (1)從197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PC)開始崛起和普及,企業投入大量資源,期望生產力效率大幅提升。但長近20年的投資期,效果一直是失望的,在互聯網普及前,大部分電腦幾乎可算是獨立的,主要用途只包括文書處理(word processing)、電子試算表(spreadsheet)和簡單資料庫(database)等,即使有通訊功能,也只限於速度極慢、撥號連線的modem。在這個單打獨鬥的環境下,大部分PC亦是一台昂貴的高級打字機,對生產力提升當然有限。後來隨着互聯網崛起、寬頻普及,企業開始看得到大量投資IT的回報。當然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創立大量新企業的機會(但即使如此,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的生產力增長也一直放緩)。

    同一道理,過去30年的新科技發展,將有重新提升生產力效率的一天,可能只是時辰未到。我贊同有此可能性,但到底現代科技,缺乏什麼催化劑,防止它們完全體現潛能?我也沒有準確答案,部分可能是投放的量未足夠,例如5G,大家一直期待網絡速度馬上提升10倍以上至Gbps級別,但事實上在美國和中國的用戶體驗極差,平均速度提升50%不到,某些情况和地區,甚至比4G更慢,亦較受障礙物如牆壁阻礙接收。應用方面更缺乏「killer apps」,據說在中國的流行5G App是Speedtest,就是用來測試通訊速度!現時平均每個基站服務約7000用户,當然寄望繼續增加密度,到了某個水平,希望能較成功體現5G功能。除此,高頻率的mmWave網絡仍在起步階段,高頻率才可真正大幅提升速度,但不幸物理上,mmWave穿透力更差,要實現IoT夢想,實時遙控高速機器,進行精細手術和應用於交通系統等,仍面對極大挑戰。

    (2)人均生產效率增長放緩,有可能是定義和數據準確度的問題。會否是不可以金錢來量度近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所有好處,除經濟增長外,亦有助改善人類健康、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快樂感?有可能,事實上在過去200多年,全球人類壽命的確上升很多,從不到30歲升至現在的70多歲;但大部分應該是公共衛生的改善,尤其自來水的普及,農業進步導致營養改良,以及接生技術和環境改善,大幅減低嬰兒夭折率等,而非來自先進癌症治療法或基因工程技術。當然,近年英美的平均壽命更出現下跌趨勢。快樂的定義更抽象,跟科技發展更沒有一個必然關係,去多幾次日本就一定開心啲?著名人類學家Steven Pinker認為,原始的hunter-gatherers,以狩獵為生,不用花太多時間工作和計劃生活,平均快樂度反而比生活較穩定和富庶的農業社會高很多。原因是農業需要長達一年的工作計劃、播種、灌溉、收割和儲糧等等,全年忙碌,亦需全年憂慮天氣和瘟疫等。現代人更惨,不止需要計劃一年,未上幼稚園,已需要開始計劃人生,每年每月每日都有無窮無盡的所謂工作、責任和煩惱。

    有人企圖解釋,可能分母也有問題。人均生產力增長減速,或者是因為現代經濟高度自動化,需要工作的人愈來愈少,即是失業,underemployment和不需工作的人愈來愈多,所以人均生產效率就被拉低了。這個解釋有兩個問題,首先在這次COVID大流行前,以美國為例,失業率跌至3.5%的50年新低,何來工作人數在減少?近月隨着美國疫情減退,失業率又再急速下降,所以此論點不成立。

    有人指出,雖然表面失業率低,但有不少人不再尋找長工,只做點「零工」(gig),或只領救濟,所以人均生產效率被拉低。我沒有深入研究過,但我懷疑近年underemployment的情况,是否真的比以前嚴重。我的印象是從前較以農業為重的社會,鄉下的「閒人」更多,城市化才是提升人均生產力的最重要元素。

    總括來說,我承認經濟數據未必能夠完全反映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影響,但仍不可以此為解釋生產效率增長放緩的藉口。

    人類發展漸近兩科學極限
    (3)我認為最重要的解釋是人類發展已逐漸走近兩個科學上的極限。第一個是地球資源所能提供的可延續發展極限。人類發展,從古至今,尤其從工業革命開始,都可說是建築在耗用地球資源身上,尤其倚賴化石能源,最初是最髒的煤炭,後來是更好用但更有限的石油,再加上較清潔但難儲存運輸的天然氣。近年我們當然開始發現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帶來嚴重氣候變化問題,如不能在極有限時間內解決,足可導致一次全球大規模動植物滅絕災難!

    樂觀來看,這個危機當然也提供很多發展再生能源、電動車輛(electric vehicle, EV)、儲能、碳捕獲(carbon capture),以至「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技術的機會。但不能否認的是地球本身是個充滿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的環境,最方便的能源必然是與炭相關的,石油的能源密度是任何電池技術的20倍以上。按《巴黎氣候協議》的計劃,人類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談何容易?去年因疫情,全球碳排放確下降了約6.5%,接近但仍不到每年遞減7%的目標,今年美、中等經濟重開,有可能達標嗎?

    另一個更根本的是物理的極限。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突破,毫無疑問是二十世紀初,愛恩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和稍後由玻爾(Niels Boh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和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等人所發展的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兩套理論非常偉大,亦有極大實用性,核能和核武正是它們的結合,是禍是福,見仁見智。但不幸過去60年,理論物理已可說碰到了堅硬牆壁,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有非常根本性,甚至哲學性矛盾,聰明如愛恩斯坦,窮人生最後30年努力,也無法解決此問題。後人想出很多充滿創意的理論,例如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但全都是紙上談兵,毫無實驗證明,所以於事無補。

    物理極限對應用科技和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整個IT革命都是由半導體技術進步所推進。最有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雖並非一條真正永恒不變的物理定律,但在過去50年,一直是芯片發展的一個指標。事實是每一代的芯片發展,雖仍在進步,但速度早已放緩,最初摩爾定律預期每9至I2個月,芯片密度即可翻一倍,近年已放緩至兩年以上。強如過去的老大英特爾(Intel),已停滯於14nm兩年以上,只有台積電和三星能繼續推前,能成功生產7nm芯片。即使台積電等能如期做到2nm,無疑必將接近物理極限,再縮小必將帶出各種量子世界的奇怪現象如「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極難控制芯片性能。

    在應用層面上,影響也必極大。單是AI無人駕駛,已是個極重要的科技夢想,亦是Tesla股價的一個重要支柱。馬斯克(Elon Musk)教主是個頂級銷售員,他一直不斷告訴「信徒」無人駕駛是個相對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應用,只需GPU或ASIC夠快,加上視覺數據,必可在短期內成功。按馬斯克的說法,年輕一代不需要學駕駛汽車,法律甚至將禁止人類開車,所有汽車變成AI無人駕駛的EV。

    無人駕駛為極複雜AI難題
    事實上,無人駕駛是個極複雜的AI難題,最近連馬斯克開始承認困難比原先想像中高很多。不止Tesla,大部分其他公司都碰到同樣問題,不少甚至已放棄。Uber和Lyft都計劃出售無人駕駛部門,Alphabet的Waymo,近日CEO和CFO等多位高層相繼辭職。德國各大汽車廠近日都推出質量非常不錯的EV,但並無太多AI功能。

    我一向認為無人駕駛沒那麼簡單,應屬於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問題,即需要所謂common sense。人腦當然遠比電腦慢,但複雜度遠比芯片高,人腦neurons(神經元)數量超過1000億,synapses(突觸)數量更超過125萬億,更加是三維物體,連形狀和組織都對人腦的思考、性格和整個意識(conciousness)非常關鍵,遠比現時最先進二維為主,7nm GPU的540億原子粒多和複雜。即使未來用到2nm技術,能做出人類common sense的機會仍很低。不少AI專家認為,AGI需要whole brain simulation,或甚至不可以矽為基礎原料,改以用所謂wet ware,不知是否想以基因工程技術,在試管中培植出一個以碳為基礎原料的有機AI系統?聽起來,比Frankenstein(科學怪人)更恐怖!

    我沒有答案,只想提醒大家不要過度自以為是,人類始終是渺小的,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非常有限!

    (中環資產擁有Tesla、Uber、Alphabet、台積電及三星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3.php?col=1463481132098

  • 性格測試好處 在 OldFather&Shan 用快門記錄著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20:26:05
    有 229 人按讚

    我們這一代都是長大出社會後才知道學英文的重要性,加上出國自由行需要用到大量英文,會後悔自己沒有從小好好學英文口語訓練,大多都是為了考試去補習學英文 XD
    .
    所以從邦妮小時候我們就多讓她接觸一些英文書,幼兒園小班就發現她對英文課都非常有興趣,常常回家都自己重複練習唸給我們聽,甚至自告奮勇的去參加了校內英語說故事比賽,邦妮對於主動學習英文的興趣讓爸媽真的很滿意!
    .
    最近讓邦妮嘗試英語線上學習的方式,tutorJr的教材是很有名的牛津課程(台灣的國際學校有八九成都用這套),課程適合5-12歲兒童~ 而且剛好可以補足邦妮最缺少的一對一外師互動!
    .
    上課前會先有顧問電訪,在電話中測試小朋友的英語程度,再幫你預約適合的外師和課程。5歲的邦妮是最初階的課程,她電訪完一直很興奮的說何時要上課,因為他是第一次上這種線上課程,非常的期待那天的到來~
    .
    第一次上課前,還會有工程師致電先跟家長測試設備,遠端確認連線速度、聲音、影像沒問題後,才會安心的讓小朋友跟外師上課!
    .
    邦妮是第一次和外師一對一上課,一開始有點害羞放不開,不過在外師的細心帶領下,很快就開口跟著外師口語練習「what's your name」,我們分配到的女外師漂亮又親切,耐心的調整邦妮的發音,邦妮在學校雖然有學過,不過發音真的很隨性,這一點tutorJr的外師就矯正的很有耐心,邦妮最後也唸得越來越正確!(留言處有上課影片喔~)
    .
    tutorJr的牛津線上課程教材圖文真的很適合五歲的小朋友,外師也能透過電腦畫面直接給星星獎勵,邦妮收到後都會很有自信,感到被肯定,越上越進入狀況~上完25min還意猶未盡,結束之後還一直懷念說何時可以再上課?
    .
    線上課程的好處就是還可以到後台看回放錄影,讓小朋友課後自己做複習!如果家長不在家,也能用「tutorJr(家長端)」APP,遠端同步觀看孩子學習狀況,讓爸媽輕鬆掌握孩子學習成效。
    .
    這次看邦妮上完課後,發現與其讓小孩回家看卡通打遊戲,不如報名tutorJr兒童線上英語課程,上課時間彈性~零碎的時間就可上課,疫情期間讓小孩在家安心學英語真的很方便,從小培養跟外師聊天的能力,以後國小國中學習英文一定更快上手,語言能力強~ 以後未來也比較有好的發展!
    .
    ◎粉絲優惠◎
    跟邦妮一起快樂學,讓孩子免費體驗與外師一對一tutorJr牛津線上課程
    領取課程→https://lihi1.com/f2xuD
    .
    還有一個很好玩的小測驗,可以了解孩子的性格適合什麼學習方法
    玩玩看吧→https://lihi1.com/TujKG
    .
    #用家長的心情 #照顧孩子的語言學習 #讓孩子用英語學自己喜歡的東西 #學得更開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