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性別主流化公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性別主流化公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性別主流化公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性別主流化公民產品中有6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李妍慧 Yen Hui Le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女性將會是城市進步的主要角色? 「~#我先回去問一下我老婆,#之後再回覆你可以嗎?」這句話你覺得熟悉嗎?常常出現在你生活周遭嗎? 新竹市擁有台灣最高比例的20歲以下人口(20%),家戶平均所得169萬元(2019)位居台灣首位,加上眾多遷入的新居民,新竹市的市民組成不僅多元,更因為多項條件的配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高雄市議員鳳山黃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登記結婚禮物感受不到祝福 #結婚跟高雄發大財有什麼關係 有許多新人朋友告訴我,戶政事務所結婚登記送的禮物,實在感受不到祝福,經我了解後發現2019年的登記禮物,是印有「結婚人進來,高雄發大財」字樣的對杯,甚至還送給同婚新人,印有一男一女意象的對杯。 因此我要求民政局,結婚禮物祝福應該聚焦在「甜...

性別主流化公民 在 仇艸西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44:21

- #艸西這篇文章有點長 在我們的一生中 根據自己置身的位址和地位 無法對自己討厭的人事物表達討厭的情況難以計算 對自己討厭的人事物表達出討厭 是一種權力 當這種權力被妥善使用時 是件相當有意義的事 能對掌權者表達自己的討厭的社會 關鍵取決於公民是否取得權力 當女性可以向男性表達討厭 當下屬可以向上...

性別主流化公民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1-12 09:34:11

#關鍵圖表|2020年被帶走的那些人們,為我們留下了什麼? 2020年有許多運動界、演藝圈、文學界或政治界的人一一離世,他們的離開,無論是否與武漢肺炎有關,也讓還活著的人,對生命無常可能產生更深刻的體會。 雖然這些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們活著時,曾努力創造出來的一切、他們的精神、留下來的訊息、帶...

性別主流化公民 在 畢明 Budmi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07 18:41:40

在她面前,香港的司法女妖應該切腹,馬道立應該想喊。 不是要串或者調侃早前名噪一時的「女權菠蘿雞」事件,如果是,我從來都不會掩飾,更無餘暇申報否認。我甚至願意相信,她們當中有些真的意願良好,只是無知。 但若真的關注女權、人權、公義,希望推動改變,我謙卑而真誠的推介紀錄片《RBG》,請看看歷史上有些...

  • 性別主流化公民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15:00:56
    有 138 人按讚

    女性將會是城市進步的主要角色?

    「~#我先回去問一下我老婆,#之後再回覆你可以嗎?」這句話你覺得熟悉嗎?常常出現在你生活周遭嗎?

    新竹市擁有台灣最高比例的20歲以下人口(20%),家戶平均所得169萬元(2019)位居台灣首位,加上眾多遷入的新居民,新竹市的市民組成不僅多元,更因為多項條件的配合,相當進步。而平均年齡僅有38歲的新竹市恰好是育兒年齡的高峰,家庭生活以及教育議題的多元性,增添了新竹市在公共議題上的不同層次。其中,育兒女性的影響力,逐漸透過積極的社會參與被大家看見。新竹市的女性常有「#育兒媽媽」以及「#職業婦女」雙重身分,她們因在職場而具備社會趨勢的敏銳度,又出於育兒經驗看到被照顧者的需要,他們對城市的影響力,比想像中大得多。

    一、關注育兒議題:新竹市下一代的主要教育者

    根據統計,全台灣15歲以上人口中,有碩博士學歷的新竹市女性高達8.28%,遠比全國平均4.82%高上許多。但從另一個方面考察,新竹市擁有碩博士學歷的女性中,卻有超過三分之一屬於非勞動力,超過全國平均31.3%。新竹市的高學歷女性去了哪裡?雖然沒有具體統計說明為何這些知識女性沒有進入職場,但就我的經驗而言,其中的許多成為了育兒家長,他們把專業從職場與校園帶回家,透過替代教育、在家自學以及各式教育活動栽培子女,豐富了新竹市的教育圖像。在新竹市,這樣勇敢拋棄高薪的高學歷母親相當多,加上主力仍為上班族的育兒女性,新竹市的女性透過積極的行動,給予了政府在改革上相當多的點子,也讓本市學童擁有更多元的觀點與經歷。

    二、女性主導社會議題,扭轉傳統話語權

    很多家庭來自於台灣各地,因為園區、就學等理由落腳新竹的家庭正在改變風城的市民組成,帶來新氣象的同時,也刺激了傳統秩序的轉型。在我所熟悉的公民運動場域,我發現許多勞動年齡男性專注於工作,而公民社會的議題設定者,有許多就是投注心力在教育的全職媽媽。從園區週周邊的親子共學團體、推動體制外教育的教育倡議者,到推動環境保護以及綠色生活的各項行動,我都看見媽媽主導的親子組合前仆後繼,成為新竹市民社會的主要行動者。我們可以看見,隨著人口移入、女性議題設定能力增強,新竹市的政策關鍵字,除了長年的交通、學區之外,現在要求綠色生活、多元教育與性別主流化等議題也浮上檯面,可見傳統話語權也逐漸扭轉,新竹市正在往一個更多元的城市邁進。

    這一次東奧結束,由東京市長小池百合子交接給巴黎市長Anne Hidalgo,這或許是奧運史上第一次有全球兩大城市的女性市長進行交接,女性氣質的渲染讓人感覺場面優雅,氣質溫馨。軟性的力量正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發酵,在我們進步的新竹是,好像也感受到一點了喔~

    #城市發展
    #下一代新竹
    #女力翻轉新竹市
    #女力
    #育兒
    #新教育

  • 性別主流化公民 在 劉育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7 22:26:47
    有 107 人按讚

    (活動已結束,謝謝大家)

    【贈書活動】

    子良出書了,和他的先生!

    當 遠流粉絲團 行銷企劃告知我這則書訊,並且邀請我撰寫推薦文時,那股內心的喜悅真難言喻。一方面,是感動--從事平權運動何等辛苦,可總是有很多很多人持續走在這條路上,吾道不孤的感覺,真好;另一方面,是狂樂--嘿嘿,這本《兩個爸爸》,不就恰好跟我之前出版的《我有兩個媽媽》遙相呼應嗎?(甜笑)

    恭喜,同時感謝 陳子良、陳海思鐸和愷樂,用他們一家三口的故事,為這個世界平添更多美麗色彩。

    ❤️🧡💛贈書活動💚💙💜‍

    1. 寫下一段鼓勵打氣的話,給兩個爸爸&愷樂
    2. 標籤兩位朋友
    3. 公開分享此貼文
    4. 截止時間:6/1(二)22:00

    我會抽出三位朋友,由出版社寄贈《兩個爸爸》給您們。

    *《兩個爸爸》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reurl.cc/OXdG5v
    誠 品 https://reurl.cc/DvaaYm
    金石堂 https://reurl.cc/8yQ0Dg
    momo https://reurl.cc/E2kkWv

    🏳‍🌈🏳‍🌈🏳‍🌈小豪老師推薦文🏳‍🌈🏳‍🌈🏳‍🌈

    #同志家庭最真實的悲歡成長

    從獨自一人的住居,到兩人天地,再到三口之家;歷經「非法婚禮」、紐約市「居家伴侶」、紐澤西州「市民結合」,到最後於紐約州合法完成「同志婚姻」;從自我認同、雙人磨合,到悅納孩子的性向認同……每一步走來,陳子良和陳海思鐸所遭受的苦難折磨,從文字上讀來,若沒有類似經驗,可能僅止於讚佩其勇氣如此強大,但實際上的驚心動魄,真讓人不禁直冒問號:為何只因性傾向不同於主流,成家之路便如此漫漫無盡?

    終究是個尚未真正性別平權的世界。

    只能繼續奮鬥,懷著一股浪漫卻搆得著邊際的想像,去改變這個世界。感謝陳子良和陳海思鐸持續走在平權路上,以這本《兩個爸爸》承先啟後,加入寧靜革命般的出版戰隊,帶著我們看見同志家庭最真實的悲歡與成長。

    🏳‍🌈🏳‍🌈🏳‍🌈感動推薦🏳‍🌈🏳‍🌈🏳‍🌈

    尤美女(人權律師、前立法委員)
    王大維(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助理教授兼社區諮商中心主任)
    呂欣潔(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執行長)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祁家威(同志平權運動者)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同志文學史》作者)
    徐志雲(精神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張歆祐(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助理教授兼任健康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許佑生(作家)
    郭媽媽(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召集人)
    楊巧玲(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趙淑珠(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教授)
    劉育豪(高雄市港和國小教師、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理事長)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羅毓嘉(詩人)

  • 性別主流化公民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7 23:21:40
    有 342 人按讚

    一分鐘閱讀:美國的危機
    美國的種族危機
    一個月前,在介紹美國經典著作《聯邦黨人文集》,和王建勳教授的通俗闡釋《用野心對抗野心<聯邦黨人文集>講稿》,提到王建勳的一篇長文《美國面臨的八大危機》。上次主要講了憲政危機,現在且談一下這篇文章講到的其他幾項由於平等壓倒自由、民主壓倒共和而衍生的危機。

    其一是種族危機。過去一年,「black live matter」,簡稱BLM,中譯為「黑命貴」運動,發展到打砸搶燒的地步。美國真的有種族歧視嗎? 從法律制度上來講,美國現在沒有種族歧視,沒有任何不利於黑人的法律條文。 相反,美國現在是白人和亞裔受到歧視——由於反歧視的極化而成為逆向歧視。 在政府招聘、企業招工時,要給少數族裔特殊照顧。大學招生,要對黑人學生降低分數、預留配額。有研究表明,白人學生考大學的難度是黑人的6倍,亞裔更高。 黑人可以降低分數入學,其實正是反映了對黑人智商的歧視,也是對其他人的不公平。有人會說:這不是歧視,而是糾正他們曾經遭受的不公。 奴隸制當然是罪惡,但是一種新的罪惡並不能消弭此前的罪惡。正義原則講究罰當其罪、誰犯法誰擔責——你不能說「你的祖宗殺人犯法,所以判你坐監」。

    規則上沒有歧視,歧視存在於文化與心理中,存在於不同膚色、種族或群體之間,貧富之間,城鄉之間,美醜之間。種族歧視是人性中固有的惡。可以通過教育、輿論抵制它,但絕不是靠喊口號或違反人們的自由意志就可以消除的。過度聚焦在反歧視,只會增加人們心中的歧視,或衍生出逆向歧視,引發損毀自由的災難。

    政治正確的危機
    《美國面臨的八大危機》中的另一個危機,是「政治正確的危機」。
    今天的美國,一個科學家如果膽敢發表「某種族智力偏高或低」的研究成果,一定會被辱駡、失業,哪怕你拿出「嚴謹的科學研究」資料。 膚色、種族、信仰、性別……這些可能涉及歧視的描述,統統不能說。發展到最後,就連矮、胖、老、同性戀……這些事實描述的詞句,都成了徹底的禁忌。 政治正確淹沒了事實正確,對言論自由、規則公正造成了巨大衝擊。 大學裡選拔人才要講政治正確,要有一定的黑人、女性比例等等,體現所謂多樣性。 儘管這種一味追求「多樣性」的理念,一直在破壞自由學風、消滅價值觀的多樣性,絕大多數大學還是把它奉為辦學思路。

    美國大學流行攻擊保守派學者。一些左翼人士,肆無忌憚地破壞教學活動和學術交流。 2017年,保守主義學者查理斯‧莫瑞(Charles Murray),受邀請到一所大學發表演講,遭到大批學生的吵鬧抵制,不得不改為視頻演講。演講結束後,學生又暴力阻撓他離開,導致一名保護他的教授受傷入院。

    近年來,全美很多地方甚至把華盛頓、林肯、傑佛遜的雕塑摧毀。因為他們是「白人至上主義者」。 政治正確已經到了要否定歷史的地步。
    就連一貫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私人財產,也難逃政治正確的侵擾。 納斯達克對三千多家上市公司提出荒唐要求——董事會成員裡必須至少有一位女性、一位少數族裔,或者一位LGBTQ(性少數群體)。這種用配額而不是用才能的準則,表面上是反歧視,實質上卻正正是對強行分配名額的族類的歧視。

    移民和社會保障問題
    美國現在有至少1100萬非法移民,有人主張讓他們一夜之間拿到綠卡、成為美國公民。這等於認可非法入境,是要放棄法治嗎?

    這些非法入境者,可以無條件吃福利嗎?還有就業、治安、教育、醫療……如何解決? 這些都需要納稅人付出巨大代價。

    有人說:美國不是一個移民國家嗎?本來就應該歡迎移民啊。

    的確早期的移民大多來自歐洲,特別是基督教國家,他們價值觀與美國人高度相似。他們接受美國「大熔爐」的觀念,主動拋棄原先的身份認同,願意被同化吸收。 但是今天很多人對大熔爐持反對態度,認為美國應該是一個大拼盤、價值系統也要多元化。尤其是二戰後湧入美國的亞非拉移民,在語言、文化、價值觀上都和美國人差異巨大。多元主義興起後,他們更是頑固地拒絕融入美國。這導致美國出現了部落化的傾向,各種各樣的群體對國家認同、道德法律都形成嚴重衝擊。自內戰以來,美國從未出現過如此巨大的社會撕裂。

    有機構預測,在不遠的將來,歐洲白人的後裔將成為少數。沒有清教徒為主體的民情,美國的憲法、制度就不能有效實施——美國恐怕會變成另一個墨西哥。

    社會保障過大是美國另一個危機。 現在聯邦的醫保花費已達1.2萬億美元,佔整個聯邦支出的三分之一。如果加上社保,佔聯邦支出的一半有多。錢從哪裡來?聯邦政府除了借債、印鈔,就是加稅,加稅會導致企業大量倒閉——本來你想幫助弱勢群體,結果是讓他們沒了工作,再無脫貧希望。

    貧富和跨性別問題
    美國人對「消滅貧富差距」的後果缺乏認識。

    反資本主義人士,動不動就會說企業家的財富過多。他們不關心企業家創造了多少財富、解決了多少就業,為消費者帶來了多少商品和服務。他們就盯著富人的財產,覺得掙這麼多錢肯定是不公平的。從前的平等,是權利平等、法律平等,但今天人們卻要實現所謂的經濟平等。 如果政府強拆你的房子,你會說「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那麼,如果讓政府通過稅收剝奪富人的財產,這就合理嗎?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如果連富人都保護不了,它還能保護窮人嗎?在那樣的社會,除了手裡有權的人,沒有人能致富,窮人永無出頭之日。

    一百多年來,人們嘗試用分配平等去取代「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資本主義,但沒一個成功的。相反,那些相信烏托邦畫餅的國家,無一不是貧窮落後,通往奴役之路。

    墮胎和同性婚姻問題,是美國社會撕裂的另一危機。

    保守主義者從捍衛美國基督教傳統的角度,反對墮胎和同性婚姻。而民主黨人認為時代不一樣了,應該允許自由墮胎、自主定義性別。 隨著宗教傳統的式微,婚姻在人們心中的神聖地位越來越低。
    2月25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平等法案》。這項法案明確禁止在公共和私人場所歧視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人士(LGBTQ)。這項立法將允許男性的變性者參加女子運動隊的比賽,和允許跨性別者使用與其身份相符的設施,即根據本人的性別認知使用廁所。

    這讓信仰傳統價值的保守主義者認為對女子運動不公平,對女性使用廁所帶來威脅。
    進步主義的氾濫
    美國學者域陀‧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2月時發表一篇文章《為何進步派如此放縱?》(Why Are Progressives So Illiberal?)開頭說:「在過去12個月的悲慘瘋狂和悲劇中,進步意識形態滲透到我們幾乎所有的主要機構。……就像1930年代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沁入所有的俄羅斯機構一樣。要成為一個矽谷高管、一個華爾街玩家、著名出版社的領導、大學校長、網路或廣播公司的主播、主要的荷理活女星、進入公司董事會的退休將軍、或NBA超級明星,都需要有進步主義的標記或小心抑制所有政治傾向。資料顯示,2020年,98%的大型科技政治捐款流向了民主黨。Twitter、Facebook和其他社交媒體的審查顯示致命的單向性。」

    說美國是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對抗,是左派和右派的對抗,都不夠準確。這幾十年逐漸上升為主流的進步主義思潮,滲透到所有校園、機構的不是自由派,而是「進步派」。

    矽谷的社交媒體大公司肆意刪除和取消保守派的平台,在實際行動上表現出既不相信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關於保障言論自由的條文,也不相信它的精神。在大學校園裡,保守派的演講者會被取消邀請,有時還會受到粗暴對待,而行為粗暴者幾乎不害怕因此受到懲罰。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關於任何人都應該得到法律權利的規定,也被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挑戰,被控「性騷擾」或「性侵犯」的學生通常被剝奪了與原告面對面、盤問證人或提出反證據的權利。他們通常只能在法庭上面對停學或開除尋求輕判。

    域陀‧漢森認為,進步主義的氾濫,已經產生損毀公平與自由的危機。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

  • 性別主流化公民 在 高雄市議員鳳山黃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24 12:41:55

    #登記結婚禮物感受不到祝福
    #結婚跟高雄發大財有什麼關係

    有許多新人朋友告訴我,戶政事務所結婚登記送的禮物,實在感受不到祝福,經我了解後發現2019年的登記禮物,是印有「結婚人進來,高雄發大財」字樣的對杯,甚至還送給同婚新人,印有一男一女意象的對杯。

    因此我要求民政局,結婚禮物祝福應該聚焦在「甜蜜、幸福」的意象上,尤其同婚過後,辦理民政業務的性別敏感度,也應該要提高,才能讓落實基本人權,促進性別平等。

    #同志業務聯繫會報
    #開會次數應增加

    性平夥伴團體爭取多次的「同志業務聯繫會報」,終於在去年招開市府層級的會議,我高度肯定民政局的作為,也感謝高雄性平團體一路上的努力。

    但是今年的聯繫會報,預計僅開會一次而已,討論次數過少,恐難達成聯繫追蹤和業務合作的效能。我以台北市為案例,首年招開業務聯繫會報,就以年度兩次會議為目標,近年更是達成年度三次會議。

    因此我要求民政局,在今年中應先辦理一次檢討會議,與各性平團體夥伴,討論性別平等業務的政策方向,讓民間與市府一起合作,讓高雄「人權城市」美譽,更廣為人知。

    #同志公民運動經費用途不符

    據我所知,高雄市政府已經有針對所有公務人員,辦理性別主流化的培訓,然而今年同志公民運動經費,卻成為辦理「內部訓練」的經費。

    我認為經費項目既然是「同志公民運動」,就應該辦理市民都能參與的「公民活動」,而不是隨便框列很多名目,到最後經費都隨性使用。因此我要求陳副局長,好好調整經費的使用,而不是用途不符的隨便花錢。

    #模範青年公務員遴選

    近五年遴選上模範公務員的青年比數,僅有三成,甚至七職等一下非主管的模範公務員,占比只有少少的15%。

    我建議人事處參考《台北市府優秀青年公務人員要點》,研議高雄市府模範青年公務員選拔,不但提升青年公務員的士氣,也能帶動公務體系的正向回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