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急症室過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急症室過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急症室過籌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無論是親朋戚友抑或者記者朋友,近來大家似乎都對醫護移民的問題很有興趣。個人觀察所得,的而且確很多人有去意。無論是即將離開或者正在籌備,不少人並不打算以醫管局或香港作終身服務的地方。 最常見的跟進問題,當然就是「為甚麼」。 每天上班經過急症室,見到人頭湧湧,要看傷風感冒、腳趾刺傷、無藥攞藥、十年的...
急症室過籌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0 15:43:35
【畫廊義賣】安全口畫廊(Gallery Exit)創辦人陶心書去年末突然昏迷入院,至今尚未甦醒,畫廊及其友人現舉辦藝術品慈善義賣,為他籌募長期醫療護理費用。 陶心書(Anthony Tao)與羅家恩(Aenon Loo)在2008年共同創辦安全口畫廊,立足港島南區。十多年來,畫廊主力推廣香港藝...
急症室過籌 在 時間教會我的事(日言)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19 19:07:08
《那些未有發生的第一次》 每次經過從前的中學,還有對面的醫院,我總會想起高中時的一段經歷。 那是一次參與舞台劇的經驗(亦是唯一的一次)。 當時香港仍然是會考高考制,中五會考,中七高考,中四中六是校內活動最活躍的時期。那一年中六,我出乎意料地當上了校內一個學生組織的領袖。說出乎意料,...
急症室過籌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09:41:49
Rehab 醫院之道。 抗疫一年,染疫人數突破萬宗,每個人生活都受影響,對醫院及醫護人員的壓力之大亦是不言而喻。但即使沒有疫症發生,香港人均壽命差不多85歲,在全球來說名列首位。長壽固然跟經濟、衞生和醫療水平高企有著密切關係,而公營醫院承擔了本地約九成的醫療及住院服務,差不多覆蓋全民,不論貧富皆可...
急症室過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無論是親朋戚友抑或者記者朋友,近來大家似乎都對醫護移民的問題很有興趣。個人觀察所得,的而且確很多人有去意。無論是即將離開或者正在籌備,不少人並不打算以醫管局或香港作終身服務的地方。
最常見的跟進問題,當然就是「為甚麼」。
每天上班經過急症室,見到人頭湧湧,要看傷風感冒、腳趾刺傷、無藥攞藥、十年的頭痛、三十年的暈眩。
轉彎走進殘舊而擠迫的辦公室,大家輪流在暗角或廁所內更換制服。
行上病房,電子感應門因為加至大門口的床而開不了。剛巧病人助理在替病人換尿片,聽到的是婆婆大叫救命的聲音、聞到的是屎尿發酵一晚後的精華。要跨過床頭櫃、避開所有儀器的電線,才能回到護士站巡房。
拿起新收病人的排板,十之八九都是兩個月第四次入院的心口痛、氣喘、肺炎。昨午用洪荒之力將三位病人送出院,昨晚便收來五個病人。一揭,簿內的紙張跌滿一地。有護士收症紙、有跌倒風險評估紙、有病人束縛評估紙、有傳染病感染控制評估、有生命表徵和飲食記錄、有傷口紀錄、有病人資料,病人才剛進院,便得到了可以跌滿一地的文件,環保非常。十張紙,大概有大半是永遠不會再有人碰,卻是高層「越繁複越少錯」信念下的產物。
在寫文件的時候,偷聽旁邊護士們的對話。原來經理因為昨天有病人跌倒,剛把某同事臭罵了一頓。又聽到某某同事的經理因為部門人手不足卻又要清假,將年假硬塞在早更、夜更後,本就不應上班的日子忽然成為了大假。經理忽然又走到護士站,說病房收到讚揚信。寒喧幾句後,他便回頭把卡釘在自己門外的木板上。會寫信的病人不多,因為有八成根本不能溝通。
忽然後面一聲「唔該借借」,原來是治療師嘗試在病房的九曲十三彎中為病人運動,放射師又在這條單線雙程行車的賽道上嘗試為病人拍肺片。於是,我敗走至護士站最入面的角落繼續巡房。
聽見旁邊的實習醫生邊抱怨,邊為病人改藥。一問之下,高層開會為了將「犯錯機會減低」,為病人沖鹽水豆的那支三毫升鹽水也要「醫生處方」、要將滴「eyes」的眼藥水改寫為「both eyes」。醫生平時處方「once per day」、「nocte*」,進了病房又要改為「daily」和「at bedtime」。實習醫生問我為甚麼會有這許多本不應存在的分別。我答不上來,大概是因為系統很難改變,要前線改比較方便,又可能曾經有人將那眼藥水滴進了第三隻眼。
望向病房中央的電視機,有一堆人在鼓掌,說甚麼香港要把握甚麼機遇、要甚麼再次起飛。回望自己身處的病房、醫院、醫管局,起飛的從來只有病人數字和繁文縟節。一間病房從手寫藥紙改為電腦,負責人都會隆重其事,拍照剪綵又敲鐘。當一邊還在使用傳真機,另一邊為龜速的電腦系統再加上電子同意書功能,大概又是另一大肆宣傳的創舉。有時看在眼內,只有失笑,像看著一班土人為著發明了火而興奮。
然後,你會想在這個環境中待多少年?
然後,你問為何醫護們寧願「到私家搵真銀」?
然後,你認為「需要研究同事間為何士氣低落」?
醫生們為了專科訓練,倘要被醫管局困起七八年。
護士、治療師、放射師呢?
*nocte是拉丁文,意即「晚上」
#DrWhoHK
急症室過籌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Rehab 醫院之道。
抗疫一年,染疫人數突破萬宗,每個人生活都受影響,對醫院及醫護人員的壓力之大亦是不言而喻。但即使沒有疫症發生,香港人均壽命差不多85歲,在全球來說名列首位。長壽固然跟經濟、衞生和醫療水平高企有著密切關係,而公營醫院承擔了本地約九成的醫療及住院服務,差不多覆蓋全民,不論貧富皆可平等享用,亦至為關鍵。
這份對於「全民醫療」的承擔,當然不是一蹴而至,而是隨著過去百年來城市一路發展而成長、擴充。二十世紀初香港開始發展成繁盛轉口港,城市各樣建設也因應陸續出現。1937年當瑪麗醫院落成時,是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戰後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各方面發展更步入起飛期,醫療服務也踏入新階段。1963年伊利沙白醫院落成時,乃是當時英聯邦地區設備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醫院。來到五十多年後的今天,2016年施政報告中預留港幣二千億進行的「 十年醫院發展計劃」 ,包括瑪麗、伊利沙白、廣華、聯合、威爾斯、葵涌、 靈實等11家醫院先後進入重建或擴建階段,而籌建中的啟德醫院則會成為全港最大規模的急症室醫院。這些紀錄及數字,固然說明了本地公營醫療水平及覆蓋率之廣,但隨著人口增長及老化,加上當下對抗疫症變成曠日持久之戰,市民大眾對於醫療系統的需求和挑戰只會更多更沉重。
冬季號就係香港 #Rehab醫院之道 專題,以各類型疾病及公共醫療服務為骨䯎,疏理本地多家歷史悠久的醫院建成及轉型的過程。疏理這條百年來走過的「醫院之道」,或可以透析出香港一路以來怎樣解決各樣「奇難雜症」,從而積聚出知識和智慧面對將來。這些在城市發展中經歷各種歷練卻「倖存」下來的醫院,無論是已經轉型或者重生,都是本地重要的歷史及建築遺產,一再提醒,以人的福址為本的醫療,乃是一個社會最長遠最全面的承擔 。
訂閱詳情
https://shop.beinghongkong.com/
#就係香港2020冬季號 #Rehab醫院之道 #hospital #疫症 #傳染病 #古蹟
急症室過籌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08 黃偉民易經講堂
香港的警察好忙,因為,滿街都是敵人。
十二歲的小女孩,大肚婆,老人家,年輕人,殘疾人士,區議員,急救員,社工,醫生,護士,律師,教師,巴士司機,還有可惡的記者……
警隊只有三萬人,卻要對付社會上三、四百萬不法份子,他們面對幾百萬搞亂香港,收了美國錢的暴徒。
所以,他們執勤時,要蒙面,藏起警員編號,不能有一絲跡象給人認出。滿街都是黑記,會影響他們日常生活,衣食住行。
一位警員,不小心在家弄傷了自己,去急症室求診。
等了四個多小時,心中一直都很忐忑不安。他很害怕,給醫護知道他是警察,會有什麼後果?
他老婆還在走來走去,囉囉唆唆:等咁耐,點做嘢的?又話分流,止血都沒有……
他大喝一聲:
你坐返低,唔好走來走去,阻住人地做嘢啦!
結果,輪到他,他連呼吸都唔敢。結果令他很意外:
沒有問我職業。
醫護態度都好好,好專業,點解外邊成日說,急症室的人西口西臉?
他覺得自己好運氣!
剛過去的星期日,他的同僚,大批警察,沒有他好運。他們在大熱天時,全副武裝,包紮得像山西趕屍的殭屍。
9月6日本來是立法會的投票日,大批市民,不自覺的走上街頭,悼念《基本法》寫下的,但已經失去的投票權利。
學生因為星期一開課,在購買他們的上學文具。
星期日下午的旺角,滿街滿巷都是人群,警察們都很緊張,因為都是暴徒,危機四伏。
山西趕屍都有背後指揮的道士高佬泉周吉,警隊指揮要他們不能鬆懈,因為美帝搞事,阻我中共崛起,滿街都是收錢搞事的暴徒,假主婦,假學生,假市民。
心想事成,大衝突如願出現了,犯人塞滿了紅磡警署和秀茂坪警署。
當市民都是敵人,幾多警察,幾多警署,都是不夠的。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廿一章:
滕文公問曰:
齊人將築薛,吾甚恐。
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
昔者太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非擇而取之,不得已也。
苟為善,後世子孫必有王者矣。
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若夫成功,則天也。君如彼如哉?
彊為善而已矣。
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故事,是周朝創立的過程。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朝代,八百年;滅六國,結束周朝的秦朝,則只歷二世,十四年。
原因在那裡?
周朝經歷八百年,根基深厚,在於他們的立國基石,將人民當作資產;秦朝只歷二世,因為他們立國,以防民為主,將人民當作敵人。
孟子說,周文王的祖父太王,在邠這個地方,當商朝的諸侯,飽受野蠻民族——狄的侵擾。
百姓不勝其擾,太王覺得,一定是自己的問題,德行不足,管理不善,才給老百姓帶來這許多痛苦。
所以,他決定下台,放棄家族經營幾代的邠地,帶領他的家族離開,類似今日香港人移民,向西面拓荒。最後落腳於西山,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岐山。
邠地的百姓,捨不得這位領導人,大都放棄基業,跟著這位太王,跋涉山河,走到陝西的岐山腳下。
太王在岐山安頓,從零開始,號召天下,反對商朝的暴政。
天下有志之士,都走到岐山,籌備推翻商紂。最後由孫子文王和曾孫武王,帶領群英討紂,戰于牧野,紂死商亡,建立八百年周朝基業。
這段王道政治的歷史,引伸出當人民喜歡他們的政府,他們的領袖時,無論他去到那裡,他們就跟到那裡,期望繼續接受他的領導,人民就是政府的活資源,東山再起的基礎。
這也是民為邦本的歷史詮釋。民心,是政權的最大資產。
強秦立國,與民為敵,以防民為立國基石。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名。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質而誰何?
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誰知幾個基層,連武器也沒有,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再發展出項羽兵團和劉邦兵團。苛政強兵,只捱過了十四年,秦朝就覆亡。
周朝之後秦朝,互相對照,就見到立國基石,愛民如子,與民為敵,兩者的結果了。
《論語.子路篇》第三章:
子路對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孔子周遊列國,在衛國停留的日子最長。衛靈公很尊重他,但礙於國內的政治現實,不敢用也。
有日,師生討論政治的原則問題,子路問:
假如衛靈公請老師你出來主政,你第一件事,會做什麼呢?
孔子說,第一件事是正名。
子路聽了,吓,唔係嘩!有是哉!意思是,正名有無咁重要呀?人家說你迂腐,真的沒錯啊!
孔子說的「正名」,不單是指名稱,是一個國家的立國基石,價值追求。
孔子意思,先確定了國家的價值追求,才能施政。
子路的反應是,價值追求很抽象,有什麼都搞的?
孔子罵他:
你這傢伙真是無文化,唔識就唔識,唔好扮識,蓋闕如也。
一個政權追求的是什麼?是霸道政治,還是王道政治?視人民如父母子女,還是防民如仇敵?
先要把文化思想,價值追求,搞清楚立國基石。
為政的重心,名不正則言不順,價值目標不清楚,沒有清晰的信念,理論上便講不通了。
講不通的政策,連自己都不信的,又怎會推行成功?
沒有文化信念的政權,無法建立社會的核心價值。
沒有核心價值的社會,無法成立一套,大家都信服遵守的制度和法律。
沒有一套公平公正公開的法律和社會禮法,老百姓就無所適從,好似手腳都唔知放在那裡好。
所以,為政的重點,始終是確立好價值取向,社會的追求。
信念定了,價值追求定了,行政上,政策才能推行,人民才能跟隨。
這樣施政,不是單叫口號,為人民服務,是邏輯上站得住腳的。
無所苟而已矣,不能隨便說一些無法實行,好似階級鬥爭,什麼以牙還牙,什麼內循環之類的政治口號。
孔子說的,是中國政治哲學的大原則。
今日特區政府的政令不行,就是缺乏了一套政治信念,價值取向,與香港人過去的追求,完全不合。
官員以為只要聽命指揮,應酬上意,雖然無功,起碼可以無過免禍,含混過日吖!
但山西趕屍的道士,也在手忙腳亂,不知自己在做什麼,往那裡去?
欺凌香港,喚醒了全世界,原來文明危機已逼在咫尺。
突開內蒙戰線,要滅人種族。現在好了,有藏獨、疆獨、台獨、港獨,又加了蒙獨。五獨抬頭,此起彼落。
南海戰雲密佈,美軍航母戰鬥群,連同其他國家戰艦集結,在等東風導彈。
雪山上中印邊境,印度軍人枕戈求戰,一觸即發。
無故拉周庭,將日本自民黨的派系聯合起來,日本官民合一,面對強鄰,不再迴避。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外交天才王毅,又整合歐洲,和他們一直抗拒的美國聯手。
還有台灣海峽,美國的官員一個比一個高級的走入蔡英文的總統府,等你武統台灣。十一月三日大選前,會製造高潮,是蓬佩奧訪台麼?
即將走入下元九運,天地變色了。
https://youtu.be/QcBN2gUmX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