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賴青的麻醉小教室💉
除了愛心外都可以按右下角的收藏
成為你未來臨床隨時的幫助💁🏻♀️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進入麻訓班全攻略🤍
說真的考麻訓班已經是我七年前的事情了
但這幾年一直到最近還是狂被私訊
YT也拍五集了(可能是講的不夠清楚🥲)
我這邊就分享給大家更清楚的準備方法以及方向
🖤Ste...
歡迎來到賴青的麻醉小教室💉
除了愛心外都可以按右下角的收藏
成為你未來臨床隨時的幫助💁🏻♀️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進入麻訓班全攻略🤍
說真的考麻訓班已經是我七年前的事情了
但這幾年一直到最近還是狂被私訊
YT也拍五集了(可能是講的不夠清楚🥲)
我這邊就分享給大家更清楚的準備方法以及方向
🖤Step 1
先選定要考的是哪幾間醫院🏥?
Ex.我是高雄妹子 我今天想考高長、高榮、高醫
🖤Step 2
確定醫院後,可至台灣麻醉護理學會網站的徵才資訊當中,得知自己想考上的醫院,他們招收麻醉訓練班的筆試方向
Ex.
高雄長庚醫院 筆試:生理 藥理。
高雄榮民總醫院 筆試: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 筆試:基礎醫學、重症照護。
🖤Step 3
如果時間夠可以把以前年護理系的書拿出來看「解剖生理學」「藥理學」「急重症護理學」「內外科護理學」特別是藥理學裡面的急救藥物和麻醉藥物章節,可以給更多的時間做閱讀;
倘若時間有限就來寫考題當準備,可上網下載護理師國考近五年內的考古題,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再往前寫更多年前的考題,但真的不要超過10年,因為題型只會越來越活,不會越來越死😝
再來怕讀書太無聊可以看公視麻醉風暴,惡性高熱一定要了解,那是麻醉科的天敵,也要搞清楚怎麼處理最好哦☺️
🖤Step 4
時間足夠也可以試試假裝面試,常常照鏡子🪞並在鏡子前面練習微笑和說話台風,如果有男友幫忙一下,請男友當考官,問自己以下的問題,沒男友也沒關係啦!照鏡子問問自己就很夠了!😅
「為什麼想來麻醉科?」
「為什麼想離開護理部?」
「臨床過程中遇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喜歡麻醉科什麼?」
這樣的題目回答出來且夠合理那就很好了!不要問我回答什麼,因為每個人的故事不同,我告訴妳的答案妳用上了,妳也不會成為我,只是一個說謊的人(˶‾᷄ ⁻̫ ‾᷅˵)
所以給大家盡情發揮的空間~~~
讓大家自己去思考為什麼想要走麻醉科吧😚
這可以幫助你們
在面試那關不會那麼緊張💪🏻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的進入麻醉科全攻略
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心中嚮往或理想的醫院😊
以上是今天的麻醉小教室💉
資料來源:我的麻醉科好姐妹們& me
歡迎留言告訴我喜歡這篇嗎?
或留言標記、分享給身邊想逃離護理部的朋友(威~~~
#麻姐養成日記
#麻姐日常
#麻醉科 #麻醉學員 #麻醉 #麻醉護理師 #麻醉日常 #醫院日常 #護理師 #護理師日常 #護理師國考 #護理師人生 #護理師日常 #護理師執照 #護理師日記 #護理師執照考 #成大醫院 #開刀房 #手術室#慈濟醫院 #三總 #高雄榮總 #開刀房護理師 #開刀房日常 #TMUH #長庚醫院 #CGMH #cmuh #高醫 #北醫
急救藥物考題 在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與家的距離,似乎愈來愈遠。
幾十年前的台灣,生命中的大事都會在家裡發生:出生,產婆到家裡接生;結婚,在家裡宴客;死亡,也在家裡,在家人的陪伴中離開人世。然而,時序走到了2019年,我們與家的距離,在台灣快速老化的脈絡之下,愈來愈遠了。
人老了,在需要接受長期照顧的時候,住在家裡有很多優點:一、家是最熟悉而且最自在的環境;二、社區中有許多有形和無形資源可以利用;三、住在家中跟家人的連結緊密,心情比較愉悅。
只是,根據統計,台灣民眾在死亡之前,平均有七年的失能時間,需要他人協助日常生活照顧。如果這段時間都住在家中,又沒有合適的資源(如長照2.0或外籍看護)進來協助,照顧者可能會有體力負擔與壓力負荷過大等問題。對於重度失能的老年人來說,幾乎是要照顧者24小時待命的照護,常常讓年輕人疲於奔命,甚至必須要離職。
若是疾病走到了最後,在自己家中安然往生,也是很多人心中的願望。家是一個最自在,最熟悉,也最令人安心的地方。只是,在家中往生,通常需要人力(如照顧者對末期症狀與藥物使用的熟悉、後勤居家團隊的支援)、環境(如家中是否有電梯、透天厝在一樓可否放置一張床)、設備(如是否有電動床、抽痰機、氧氣製造機)以及預立醫療決定(如是先決定好不插管急救、後事預先規劃等等),才可以比較放心的在家中往生善終。
老了、失能了、生病了、瀕臨死亡了,如果都想要住在家裡,我們需要良好的在宅醫療制度。
10月份的直播,邀請到我的好朋友,同時也是台北都蘭診所所長的張凱評醫師,跟我們分享「老年人的在宅醫療與社區共生」的主題。張醫師長期耕耘台灣在宅醫療,同時也是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的秘書長。邀請他來,一定會給民醫晚安的朋友們,帶來最新的在宅醫療觀念。特別是對以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
什麼是在宅醫療?
老人家失能了行動不便,可以申請在宅醫療嗎?
在家生活的老年人,究竟應該如何照顧?
我想讓家人接受在宅醫療,要怎麼做?
如果您也對以上議題有興趣,歡迎一起來聊!
-\-\
(歡迎分享)
#民醫晚安
#熟齡人生的健康期中考題系列
急救藥物考題 在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與家的距離,似乎愈來愈遠。
幾十年前的台灣,生命中的大事都會在家裡發生:出生,產婆到家裡接生;結婚,在家裡宴客;死亡,也在家裡,在家人的陪伴中離開人世。然而,時序走到了2019年,我們與家的距離,在台灣快速老化的脈絡之下,愈來愈遠了。
人老了,在需要接受長期照顧的時候,住在家裡有很多優點:一、家是最熟悉而且最自在的環境;二、社區中有許多有形和無形資源可以利用;三、住在家中跟家人的連結緊密,心情比較愉悅。
只是,根據統計,台灣民眾在死亡之前,平均有七年的失能時間,需要他人協助日常生活照顧。如果這段時間都住在家中,又沒有合適的資源(如長照2.0或外籍看護)進來協助,照顧者可能會有體力負擔與壓力負荷過大等問題。對於重度失能的老年人來說,幾乎是要照顧者24小時待命的照護,常常讓年輕人疲於奔命,甚至必須要離職。
若是疾病走到了最後,在自己家中安然往生,也是很多人心中的願望。家是一個最自在,最熟悉,也最令人安心的地方。只是,在家中往生,通常需要人力(如照顧者對末期症狀與藥物使用的熟悉、後勤居家團隊的支援)、環境(如家中是否有電梯、透天厝在一樓可否放置一張床)、設備(如是否有電動床、抽痰機、氧氣製造機)以及預立醫療決定(如是先決定好不插管急救、後事預先規劃等等),才可以比較放心的在家中往生善終。
老了、失能了、生病了、瀕臨死亡了,如果都想要住在家裡,我們需要良好的在宅醫療制度。
10月份的直播,邀請到我的好朋友,同時也是台北都蘭診所所長的張凱評醫師,跟我們分享「老年人的在宅醫療與社區共生」的主題。張醫師長期耕耘台灣在宅醫療,同時也是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的秘書長。邀請他來,一定會給民醫晚安的朋友們,帶來最新的在宅醫療觀念。特別是對以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
什麼是在宅醫療?
老人家失能了行動不便,可以申請在宅醫療嗎?
在家生活的老年人,究竟應該如何照顧?
我想讓家人接受在宅醫療,要怎麼做?
如果您也對以上議題有興趣,歡迎一起來聊!
--
(歡迎分享)
#民醫晚安
#熟齡人生的健康期中考題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