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怡和集團李嘉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怡和集團李嘉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怡和集團李嘉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怡和集團李嘉誠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中環十一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豪言,要把假新聞破壞香港安全的人士繩之以法,一有證據便會作出拘捕和檢控,本欄認為這個建議實在非常之好,但願警方能夠公平執法,寧枉莫縱。 例子一:屈穎妍在2021年3月稱西九董事局當年審議購買作品時,董事局成員意見紛紜,唐英年和周梁淑怡有份審議購買M+的希克(U...

  • 怡和集團李嘉誠 在 中環十一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7 12:27:04
    有 550 人按讚

    我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豪言,要把假新聞破壞香港安全的人士繩之以法,一有證據便會作出拘捕和檢控,本欄認為這個建議實在非常之好,但願警方能夠公平執法,寧枉莫縱。

    例子一:屈穎妍在2021年3月稱西九董事局當年審議購買作品時,董事局成員意見紛紜,唐英年和周梁淑怡有份審議購買M+的希克(Uli Sigg)展品,而當時遭受梁振英及曾德成反對收藏西方展品;但事實卻是,不單止周梁從未出任西九董事局成員,就連梁振英也並非董事局成員。屈穎妍刻意批鬥M+,既毋顧《中新社》曾經讚揚希克「擁有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完整收藏」,且擁有「明確的收藏主題和成熟的收藏理念」,且把全國政協常委捲入鬥爭,居心叵測,但願鄧處長可以秉公處理。

    例子二:導演李力持在2020年4月發帖,附上的評語形容「垃圾出版社出的垃圾教科書」,從帖文留言可見,不少人均信以為真,認為香港教科書需要審批管制,指責教育局及教育局局長「無能失職」、「唔做嘢」,以及批評這是「洗腦教育」。 但事實卻是,李力持所張帖的根本不是教科書,而是來自《消失了的連儂牆:消失了的送中惡法》一書,那只是一本文章集結。事實上李力持近年也多次因散播虛假資訊,而違反Facebook守則,遭受懲罰,居心叵測,但願鄧處長可以秉公處理。

    例子三:綽號「華記」的楊官華於2020年8月,公開指責刑事檢控專梁卓然,收受外國利益,怒斥對方是「黃絲人渣收受利益妨礙司法公正」,指梁故意打錯字令被告脱罪,妨礙司法公正,準備走佬,一定有收受外國利益。但這個嚴厲的指控,當然無從稽考,絕對是誹謗政府人員,抹黑司法制度,居心叵測,但願鄧處長可以秉公處理。

    例子四:工聯會的陸頌雄於2019年9月,在FB特意製作圖表,直斥「李嘉誠如何深圳梧桐隧道謀取暴利」,炒車收場,最基本的事實都沒有搞清楚,長實澄清「李嘉誠先生及長江集團旗下公司均從沒有投資於梧桐山隧道」。最諷刺的是,他及的梧桐隧道背後的利益團體,實際是深圳市下的國有公司「鹽田港集團 」和另一公司「達佳」,即變相是打擊深圳市政府的管治威信,居心叵測,但願鄧處長可以秉公處理。

    作為愛國愛港的公民,倒有一些建議,可讓警務處的工作量減低,以便精準出擊拘捕以假新聞顛倒黑白的人士,一切其實唔難,方法就是關注一些專門打假的Facebook專頁,如《求驗傳媒》、《FactWire Fact Check》、《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實驗室》,上面均紀錄有大量假新聞例子。

    事實上,類似的例子還多如繁星,慣犯還有點新聞、幫港出聲等等,而2019年10月法新社也曾證實,自當年6月起,由親北京、親政府和撐警社團所發出假訊息較多,這些Facebook社團很多都有數以萬計的成員,當然,由反送中運動支持者分享的假訊息亦不少,鄧處長也該一視同仁,執法時,公平就好。

    魑魅魍魎︱鄧炳強嚴捉假新聞 藍營名人會否捉?
    https://bit.ly/3slQIzH

  • 怡和集團李嘉誠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10 08:34:00
    有 257 人按讚

    [香港股票冧把簡史]7號仔大插,令我諗起單舊新聞。兼講埋香港歷史

    1. TLDR:有冇諗過點解咁靚嘅冧把,會係一間你都唔知係乜嘅公司?其實上手用家係大公司,但已死,個冧把好似電話號碼咁拎返出嚟用。咁數下1-20號,13同20不存在,但屍骨未寒,好多人知道之前係乜。之但係,7號仔呢?9號仔呢?15呢?聰明嘅有機會估到7同15,但9號仔就真係要夠老夠熟書先估到。

    2. 舊年單新聞,香港金融集團獲京首富購入5%(https://bityl.co/3sNN)。真係是日標題。住宿一流大酒店。

    3. 絶對冇錯喎,不過你以為北京李嘉誠或北京李兆基入股恒生或東亞或乜,就表錯情。被入股嗰間香港金融集團,就係呢間7號仔,「香港金融集團」!

    4. 幸好,李曉華就真係北京首富。並唔係有間十九公司叫「京首富」

    5. 又,都總有人問,其實股票冧把,1-20號啲細冧把,你都估到,多數係啲老牌公司大藍籌。1號長和(以前長實)2號中電3號媒氣4號九倉5號匯控6號電能(以前港燈)8號仔電盈(以前香港電訊)之類。

    6. 呢間7號仔,「香港金融集團」,未跌之前,都成20億市值,唔算太細(大把公司幾億市值),但何德何能做Lucky Seven?同另外1-8嗰堆爭好遠吧?

    7. 你會發現,20以內有幾個冧把啲公司你係唔識嘅。做乜會拎到呢啲冧把?答案就梗係原本啲公司消失咗,循環再用(*)

    8. 7號,以前就係,大名鼎鼎嘅置地(對,置地廣場個置地),後來政治原因,怡和遷冊去新加坡上市。置地當然都係,全系拔起。

    9. 咁你估到了,1-20入面另一隻你唔識嘅,15號,正係怡和。至於而家間15號盈信,倒係N年前同我有啲交集,但就唔方便講了。Anyway第二代15號嘅盈信早兩日都私有化成交,就快消失。可以有第三代。

    10. 至於1-20入面仲有一隻唔識嘅9號仔,以前係乜?難估呀

    11. 就係TVB!或日,TVB 511未死喎。係,未死,江澤民都未死,不過亞視死咗,有線都幾乎死埋。TVB只係蝕錢,蝕得起的。七孔流血還七孔流血,死還死。

    12. 真係想當年,TVB十分巴閉的,唔止做電視,仲有好多非廣播業務。出書啦(博益),唱片啦(華星原本係TVB的),仲有旅行社(見聞會社!一講就出賣年紀)

    13. 同埋,最重要嘅,便利店!地利店!最初係香港電視服務站,曾幾何時係第三大連鎖(7仔同OK之後),仲應該係霸晒地鐵的。當然當年地鐵又未上市,政府嘢,背後有乜勾結就自己諗。

    14. 因乜消失咗?就係因為政府修例話唔畀電視台經營其他業務(得罪方丈啦?)。被迫要重組,分開兩間公司。電視就係你而家見到嘅電視廣播511,非電視嘅就去晒新公司,再上市,TVE電視企業,9號仔。之後再私有化,然後又賣畀無線股東,郭鶴年嘅嘉里。最後去埋都係郭生嘅南華早報(pre馬雲年代)。最後啲便利店業務又去埋7仔,地利店變晒7仔,一統江湖。留意華星(唱片,唔係冰室)同博益都係去埋南早的

    15. 至於而家懸空嘅13號,比較近代,應該好多人都知係和黃

    16. 其他10恒隆,11恒生,12恒基,14希慎,16新鴻基,17新世界,18東方(係呀,歷史好耐,冇睇「雷洛傳」?),19太古。呢啲都好多人識嘅老牌公司。

    17. 20?咪會德豐,消失咗冇耐啫,私有化。

    18. 再講一次,7號係置地,9號係TVB,13和黃,15怡和,20會德豐

    (*)留意,改名,唔同消失咗循環再用。改名嘅好閒,有啲公司改幾廿次名。例如呢間7號仔,而家「香港金融集團」,以前「凱富能源」,再之前係「高信」。呢堆都係叫做「同一間公司」,改名。但以前嘅7號仔置地,就完全唔關事了。正如183而家宏輝,之前田生,全美國際,豐盛創意,都係同一檔嘢—但我睇嘅年代,間嘢叫做中信國金,CIFH—就係一堆中信銀行/中信嘉華銀行嘅混合體,私有化消失咗。

    ———————————————————
    Ivan Patreon 狼耳街華人,一星期至少三篇港美市場評點,一個月一舊水唔使,開張兩個月已600人訂!仲有兩篇免費試睇:https://bit.ly/31QmYj7

    ——————————————————————————
    [收費短片第十擊]人民幣升值受惠股,美股二線科技股揭秘
    課程資訊:https://homebloggerhk.com/course_detail/?code=CC010

    內容:
    *軟件股IPO狂潮
    *買平台股好過
    *人民幣強勢買咩好?

    本星期內特惠售價: $80
    課程編號:CC010
    觀看期限:首次播放後一星期及限每影片4次
    客服whatsapp: 63832145

  • 怡和集團李嘉誠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16 10:04:37
    有 280 人按讚

    譚新強:香港不再是borrowed place 但仍有borrowed time感覺

    小時候看過澳籍作家Richard Hughes在1968年出版了《Hong Kong: Borrowed Place, Borrowed Time》。這本書是成功的標題黨,最吸睛的就是書名。書本身寫得不算出色,內容簡單記載香港極畸形、極罕有的開埠歷史,十九世紀中葉全球最強大的大英帝國,竟願意為一班非法鴉片毒梟,而向企圖禁煙的中國宣戰!然後此書描述香港殖民地年代的社會狀况和生活點滴,最多人記得的是形容當時香港權力次序的一句半戲言:第一是馬會,第二是怡和,第三匯豐,第四才輪到港督。

    英治年代是否香港的黃金年代,我不評論,但客觀事實是大部分香港人(或祖上)都是在不同時間點,為了逃避內地戰亂、革命、饑荒和其他災難,而從內地走難到香港的。他們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但仍覺得在充滿歧視和傲慢的英國人統治下,生活還是比內地好和穩定。

    香港經濟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騰飛,出口輕工業如玩具、塑膠花、成衣和假髮等發展蓬勃。紅磡海底隧道在1972通車,首位坐着老爺車駛過的嘉賓是「肥姐」沈殿霞;康樂大廈(今怡和大廈)在1973年落成,為當時全亞洲最高的摩天大廈。我的美好童年回憶包括跟着家人,從九龍開車經紅隧到康樂大廈地庫的翠園飲茶,最懷念的是超好味的叉燒,比現在同址,同屬美心集團的怡翠軒,不知勝出多少倍(童年的一切永遠是最好的)!

    安穩日子背後 是借來的時間
    但安穩的日子,只有在童話裏有happily ever after,現實中是沒有的。雖然大部分香港人的生活日漸改善,有些勤勞的廠商、零售商,地產商如長江、合和和新鴻基地產等也開始冒起來,但在所有香港人的腦後,仍然知道香港是一個on borrowed time的borrowed place。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香港人開始擔心九七問題,出現了移民潮,雖然捨不得香港和家人,但不少香港人就被迫變成了港加、港澳、港美的「太空人」。

    因此,英國政府開始跟中國談判,討論香港的前途問題。初時英方嘗試以所謂主權交換管治權,可能以為當時仍很窮的中國會答應,但鄧小平不為所動,一直堅持在1997年7月1日,全面收回香港的主權和管治權,有段時間,兩邊曾爭持不下。

    1982年9月英國首相率團到北京談判,在人民大會堂樓梯摔了一跤,好似象徵着英方談判失利。之後一年,香港人心惶惶,移民和走資潮加速。匯率變得波動,本來港幣兌美元約5.6算,到了1983年9月,出現恐慌性拋售,曾跌至9.6的最低水平。幸而當時政府當機立斷,馬上成立1美元兌7.8港元的聯繫匯率機制,有效地穩定民心,平復嚴重金融和社會風波(曾出現搶購糧食)。

    但香港九七問題仍是僵局,人心仍未完全穩定。要等到鄧小平拋出務實而有創意的「一國兩制」,問題才得以解決,最後在1984年底雙方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從此「50年不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詞彙,就開始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但任何政策都是雙刃刀,有利必有弊。聯繫匯率只是當年權宜之計,誰不知一用就用了35年多。香港經歷了風風雨雨,整體上聯繫匯率發揮了重要穩定社會和金融作用,是一國兩制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支柱。但聯繫匯率也帶來極嚴重副作用,因為此制度等如放棄自主貨幣政策,只牢牢地跟着美國聯儲局政策。但在過去35年,中國經濟突飛猛進,香港也當然受惠,大部分時間的增長和通脹都遠高於美國,但無奈又必須跟隨着適合美國的低息政策,逐漸吹起愈來愈大的地產泡沫,亦即無形中種下今天香港反政府運動的禍根!

    一國兩制有缺陷 九七金融風暴揭幕
    一國兩制本身亦有極大問題。雖說「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這些都只是安穩人心的口號,執行上缺乏細節。即使後來中國單方面頒報的《基本法》,很多如何落實普選的細節都是欠缺的,所以才有現在的爭拗。

    回頭看,偉大如鄧小平在1984年,也無法預計數十年後香港的實際情况。所以我認為,某一程度上,一國兩制的構思,最主要目的,其實是為穩定1997年之前的香港,未必是純粹為1997年之後設計的。

    當時中國改革開放才不到5年,人民生活仍極窮,極需要愛國華僑商人如霍英東、李嘉誠、鄭裕彤和郭鶴年等的投資。答應了50年不變,所有港資商人就安心投資到深圳、蛇口、上海等地方開廠,後來更有助引進台灣和東南亞等地資金。你只要到北京長安大街附近走一次就明白我的意思,最接近天安門的核心地段,除國企總部外,其他主要項目全都是華僑資金的東方廣場、恒基中心,國貿更是北京CBD的地標!碧桂園、萬科?還未出道呢。

    不幸在1997年回歸前不久,鄧小平去世了。7月1日,滂沱大雨,慶祝回歸的酒杯,差點都仍未放下,7月2日,泰銖已大幅貶值,亞洲金融風暴已正式揭幕,對香港全新的一國兩制的挑戰亦馬上來臨。從那天起到現在,說真的,安穩的日子根本沒多少,大部分時間都是活在金融海嘯、SARS、政改佔中、修例風波等危機中。

    港人身分漸顯劣勢 政治階級特首止步
    我認為一國兩制有兩個最根本的問題。第一,英國對香港人缺乏承擔,長期拒絕給予香港人居英權,所以香港人一直都只是二等英國海外屬土公民。在一國兩制下的50年不變框架下,香港人雖然回歸中國,但香港人也並非享有跟大陸人一樣公民權利的中國人。

    但在這情况底下,我不會亂說香港人是中國的二等公民,我只會說不同。尤其在定下一國兩制時的上世紀80年代初,哪個香港人想做大陸人?直到現在,香港人身分仍有巨大優勢,包括比內地低很多的稅率,和各方面的個人自由度,資訊自由度都高很多。香港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只要你有永久居留權,你就有資格在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投票,非中國籍人士亦可當非司局長級高級公務員,甚至可以當法官。

    但當然香港人身分也有愈來愈明顯的劣勢。我主要的意思並不是指香港人缺乏競爭力,我指的是香港人面對一個政治上的玻璃天花。我估計因為中央知道不少香港人害怕共產黨,所以即使回歸了22年,香港仍沒有正式的共產黨支部,亦即是香港人無法正式加入共產黨。大家應該知道,在中國,如要在政府和國企等所謂體制內爬升,幾乎必須是黨員。當然做黨員是需要付出的,政府和國企的工資不可跟港府和民企比較。

    事實上,香港人最高的政治階級只可達到特首,等同國內的一位省長或直轄市長。當然有兩位前特首榮升全國政協副主席,算為國家級領導人,但政協始終只是諮詢角色,並沒有什麼實權。所以,假設基本法有任何改動,話語權一定是在中央手上,而香港人是沒什麼機會進入中央的。對比下,幾乎每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中一位必然是從上海市委書記提拔上來的,甚至兩位總書記──江澤民和習近平都循此路徑登頂。

    一國兩制的第二個根本問題就是「2047年」這個時限。當年鄧小平被問及此問題,他輕鬆地作答,如50年不夠,可以再無限期延續,但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的。他當時的想法應該是希望到了2047年,中國大陸的經濟、社會,甚至政治發展,都能夠「追上」香港,可以無縫接軌。如尚未能做到,可以再給多點時間。他想不到的是中國經濟突飛猛進,沿海地區現在已追到甚至超越香港,但對政治制度的期望仍然南轅北轍,差別甚至愈來愈大。

    檢討聯繫匯率 要等歌舞昇平
    此時此刻,實在有檢討一國兩制的需要,聯繫匯率可能也值得重新研究。但必須警告大家,任何重大政治和經濟政策改變,最好在歌舞昇平,經濟良好的時候去做,應盡量避免在危機中作出太大、太突然的改變。

    從去年起,我已開始留意聯繫匯率,港元長期貼近弱方保證。到了近日,人民幣跌穿7算的重要心理關口,我更加擔心。各國爭相減息,開啟鬥貶值的貨幣戰,但要小心使用這招自己也可能受內傷的七傷拳。我估計人民幣短期內不需再大幅貶值,即使如大摩所說,人民幣貶值幅度是大約美國關稅的一半,即使全部中國貨,最後都真的打25%稅,人民幣也只需要貶約12.5%。原來在不知不覺中,人民幣已貶了超過12%!

    但全球貨幣和債券市場正在發出極不良訊號。超過16萬億美元已跌進負利率,美國2年和10年息率終呈現倒掛,30年息率更跌至歷史新低!我擔心的是,如人民幣面臨更大貶值壓力,港元聯繫匯率將受到更大衝擊。今天反政府示威者呼籲全城提款,我不認為有很大效果,但肯定對事情沒幫助。

    我當然支持政府重啟政改,找方法落實雙普選,但在什麼時間點開始,都是一個需要小心處理的問題。我認為有可能需要作出對一國兩制更全面的檢討,包括打破2047年這個時限。近日社會動盪,某程度上有點似1980年代初,再次人心惶惶,不少人在考慮移民。對只有十來二十歲的年輕人而言,除對現政府的不滿,亦可能代表他們對2047年後的更大不安,到時他們才40至50多歲。

    香港雖已不再是一個borrowed place,但就仍給人一種不恒久、仍是活在borrowed time的感覺。

    (中環資產持有匯控、新鴻基地產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