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思考數學梗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思考數學梗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思考數學梗圖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投資沙岸的揀貝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原本是想好好念數學+打電動的QQ 就被cue到了 為了增加這篇文的價值,避免淪為廢文(?),我來聊聊我自己覺得我和gamma之間的差異好了。 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共同點在於我們對於投資的第一性原理看法很一致。 我們都同意超額報酬是零和,所以要去關注你的交易對手,重要的不是投資哲學,是專注在思考有...
思考數學梗圖 在 斐然Fayiz Cha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8:32:00
#幼兒教材推介 #樂智高 坊間有各式各樣嘅兒童教材,究竟點樣揀呢?斐媽就覺得首要條件係要吸引到小朋友去玩,佢哋又容易掌握遊戲,可以從遊戲當中學習。之前喺書展斐斐就試玩咗樂智高「LOGICO」嘅教材,一坐低已經玩到唔捨得走😂咁就梗係要帶一套返屋企慢慢玩啦👏 樂智高由德國資深教育專家研發,針對加強 ...
思考數學梗圖 在 物理&日常迷因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22 15:01:49
還記得那是國中的時候 學完二次公式解時就在思考 以後會擴展到三次公式解嗎? 就先上網查了一下 . 嗯 還好不用學 #數學 #物理 #公式 #二次 #三次 #四次 #迷因 #meme #梗圖...
思考數學梗圖 在 物理&日常迷因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14:19:48
文字認真系列: 😵1+2+3+4+...+∞ = -1/12😵 一般思考下 1+2+3+4+....一直加到無限大 結果應該會是一個無限大的值 但透過某種數學方法 (拉馬努金求和 & 黎曼ζ函數正規化) 可以得到-1/12的值 這個結果在某些物理領域用的到 特別是弦理論📿 如果有人不懂圖中的意...
思考數學梗圖 在 投資沙岸的揀貝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原本是想好好念數學+打電動的QQ 就被cue到了
為了增加這篇文的價值,避免淪為廢文(?),我來聊聊我自己覺得我和gamma之間的差異好了。
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共同點在於我們對於投資的第一性原理看法很一致。
我們都同意超額報酬是零和,所以要去關注你的交易對手,重要的不是投資哲學,是專注在思考有什麼優勢,瞭解那些地方能跟別人拉開差異,只去專注這些重要的事情,放棄其他與其他人拉不開的地方。
但差別在於我們方法是完全兩個方向,我投資在均值回歸,投的是不變,gamma投的是變化,是嘗試找出有機會的勢。也因為這層差異,gamma cover的股票我都沒有買XD(只是來看梗圖&學習看看其他人的想法和看主編嘴人的?XD)
所以研究方向就會蠻不一樣的,投資不變的關鍵就是要先算出中長期的狀況,我分析的重點會在為何公司會回到過去的輝煌,短期只是在找催化。而我觀察gamma的做法我會覺得主編對於未來是一個模糊、大概的狀況,分析研究專注的點在短期,包含可以看賣方的數字就知道分析師大概是怎樣的預期(WTF 怎做到的),觀察高頻數據的變化,嘗試找出高速增長曲線的開頭去介入,因為這段是市場最容易misprice的段。
目前個人還是會覺得gamma的方法對我來說有點難學啦,就是需要很高頻的追縱相關公司,但對我來說,我是一個不太喜歡處理太多高頻數據和細節的人,我一直都是抱持著時間要盡可能地放在不太變的事情上(這樣才能累積),但這條路對我來說也快到盡頭了啦,目前手上的學習計畫大概排到明年中,把數學/量化投資的坑填完,投資比較恆常不變的事情應該就幾乎全碰過了。到時候可能再回頭研究一下這種需要比較高頻關注cover公司的相關技巧吧?
思考數學梗圖 在 小斐斐與她的全職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幼兒教材推介 #樂智高
坊間有各式各樣嘅兒童教材,究竟點樣揀呢?斐媽就覺得首要條件係要吸引到小朋友去玩,佢哋又容易掌握遊戲,可以從遊戲當中學習。之前喺書展斐斐就試玩咗樂智高「LOGICO」嘅教材,一坐低已經玩到唔捨得走😂咁就梗係要帶一套返屋企慢慢玩啦👏
樂智高由德國資深教育專家研發,針對加強 2 至 12 歲兒童學習能力而設計的自學課程,透過 創新有趣的遊戲方式誘發兒童學習動機,全面強化腦部發展,提升專注、解難、邏輯思考、數學和語文能力。
斐斐就玩緊樂智高RONDO 課程,係for 2 至 5 歳嘅幼童學習。好簡單一塊遊戲版+一冊遊戲書,玩完反轉背面就可以即時對答案!方便攜帶隨時帶出街玩都得㗎!遊戲冊圖案色彩繽紛,容易吸引到小朋友,唔需要翻譯文字比斐斐聽都掌握到,自己玩都一樣冇問題,引導佢自主探索👌
以下係其中三個主題:
🌟Colours and Shapes
斐斐係超鍾意顏色配對遊戲!每一頁都會玩好多次😄除咗顏色同時仲有圖案配對,加強佢嘅觀察力。初時對佢比較難嘅係連線遊戲,玩多幾次自己再摸索下,都會記得點樣做,雖然未必次次都會做啱,呢款遊戲冊嘅好處就係可以重複咁玩!而且連線遊戲係需要佢專注,對佢日後讀書都有好大幫助。
🌟Finki at the Hospital
最吸引就係拼圖遊戲,例如搵返交通工具嘅另一半拼圖,又或者配對返一樣嘅圖案/形狀。另外仲有找不同嘅遊戲,訓練小朋友觀察力。
🌟My Day
空間幾何(鏡面反射),尋找係鏡子入面反射嘅圖案。歸類遊戲,每幅圖都會少咗一件物件,搵返相同嘅物件例如樂器、衣服等等。認識位置遊戲,究竟物件係上下左右前後咩位置呢?都可以透過圖畫表達出來。最後就係數學概念數學概念(數數),例如透過蛋糕上面嘅生日Number搵返相同數目嘅蠟燭🕯️
每一個遊戲我都會喺旁邊觀察斐斐進度,對佢來講數數會比較困難,我每次都教兩個數字,陪佢一齊數,等佢慢慢有個概念從而掌握遊戲。「RONDO」嘅課程多元化,小朋友都會覺得好有趣㗎😊
#hkblogger #hkmama #全職媽媽 #親子blogger #斐斐 #幼兒教育 #在家學習
南亞圖書
思考數學梗圖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錢就梗係快樂啲]不用討論。但,呢個相關性,越嚟越強。
1. 錢買唔買到快樂?要幾多錢先夠?去到咩位就搵多啲錢都開始冇乜感覺? (*)
2.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錢並非得到快樂的最重要因素,反而睡眠和性愛才是重點,而人際網絡好,亦對快樂感有幫助」– 係噃。但冇錢,就冇覺好訓,亦冇得扑嘢,更加會冇朋友。睡眠好明顯,性愛就男嘅好明顯,女嘅冇咁關事,姿色改變命運(但女人唔似男人咁用下面諗嘢)。至於朋友,你覺得唔係嘅,不妨試下問朋友借錢。
3. 呢啲話題寫極都有。寫過幾篇文。但可以快畀結論你:錢,就梗係買到快樂。根本唔使討論。古語有云,Whoever said that money can't buy happiness, simply didn't know where to go shopping。
4. 任何仲要認真討論嘅人,唔係戇鳩就虛偽,or both.有錢人都好唔快樂?但冇錢人都好唔快樂!有錢人都有煩惱?但冇錢人都有煩惱。講呢啲嘢嘅友,連基本邏輯論證都未識。仲九成係窮撚,或者虛偽撚。
5. 正經,快樂係乜?快樂係主觀嘛,對不對?所以做個問卷咪知。你幾錢人工,幾多身家,你覺得自己快唔快樂。一做就知。無數咁多學術研究都證實過,越有錢就越快樂。講完。亦都符合常識,Utility嘛。對,有啲嘢可能錢買唔到—但冇錢一樣買唔到。錢肯定買到健康先。話買唔到嘅,證明佢腦殘,冇錢驗腦。
6. 但,錢作為一種好東西(good)(**),除咗一般越多越好,亦都一般真係diminishing utility 嘅。世界好嘢全部都係咁。第一次食百人一朱或者食八佰伴啲廢拉柴拉麵或公仔燒餅,驚為天人。但之後一路食,食到米芝蓮兩星,都係麻麻地。同樣地,都話初戀第一次,拖下女仔隻手都硬足(拳頭?)成日,但過多幾十年,就要睇埋啲變撚態4P動物片先有咁滿足(***)。好,正經啲,你地最初睇我寫文,嘩,勁呀。睇得幾篇,扯,咪又係講嗰啲嘢。
7. 咁所以,當然了,都合符你常識同經驗,我都唔明有乜好拗,但總有啲撚樣係包拗頸。叫佢減九成人工問佢快唔快樂咯。有錢唔開心?咁畀啲我,包你開心,將啲痛苦分畀我。無數咁多研究做過,一般都係,人工越高,就越開心,身家亦都係。但的確見到去到某個位,就再加都冇乜分別。
8. BTW,沈大師都寫過,(https://fbook.cc/3BRV)「朋友間經常談論,在香港,搵3萬一個月和30萬一個月,真正quality of life完全沒有分別,後者的壓力卻大得多,憂慮也更多」—我想講,真係認真你就輸,記唔記我早排講吳彥祖溝女嘅故事?(https://fbook.cc/3BRW)唔知沈大師30萬個月定300萬個月啦—但,你叫佢試下減九成人工,冇九成身家丫(定佢已經億萬富豪?),睇下係咪「真正quality of life完全沒有分別」?
9. 我冇識過一個搵30萬嘅人會話我知冇分別,大師同你親民,你就唔使咁認真。人地隻鸚鵡去串空姐,你係隻豬又去串埋一份?人地識飛喎。
10. 佢仲引咗個網友講,「搵12萬一個月都有搵12萬一個月既煩惱,例如: 交稅 / 大概你既工作時間都會係冇人性地咁長 / 其實你身邊既人可能不少係搵2,30萬一個月。搵1萬養自己也可以無憂無慮食飽就訓,搵廿萬養成村人 (公司一村人,屋企又一村人) 其實也可以好很痛苦。」 — 但我從冇聽過有個搵12萬嘅人話好痛苦,叫公司下個月出1萬蚊人工畀佢咯。佢搵夠幾億就例外。
11. 講到尾,成件事好符合邏輯,因為有錢人可以隨時變窮,但佢地極少咁做,而窮人就永世想變有錢,但做唔到。如果有錢人咁慘,如果窮都咁開心,咁根本就唔會有錢人 — 因為有錢人發現自己咁慘,窮先開心,咁佢咪會捐晒啲錢畀你,等你慘,自己好開心咯。但我冇見過有錢人想變返去索馬里食樹皮。Elon Musk話「財富只會把你壓垮」(https://bit.ly/2D0S8vj)—總唔見佢分啲畀你分擔下。
12. 另一有趣嘅問題,多錢開心啲,無數咁多研究做到啦。但,係咪真係代表「金錢帶嚟快樂」?定係開心嘅人先搵得多錢?定係第三原因,有啲人基因好啲,或你在好嘅地方出世(而唔係索馬里),咁你自然又開心又多錢?
13. 舊文有寫,去肯雅抽獎派錢(https://fbook.cc/3BRX),中獎嘅即時幸福感升,唔中嘅即時跌!更正嘅係,成個社會嘅快樂指數都係跌的,中嗰個嘅快樂,少過其他人嘅痛苦。果然萬惡金錢,證明好多人睇錢,都係同人比較。一個人暴富,成個社會係不滿過齊齊冇錢的。
14. 另一文講過,diminishing utility,差不多世界各地都見到。冇錯越高人工係越開心(否則人人要求求人工,公司最開心),但條curve越嚟越扁—去到邊個位比較明顯地扁落去?
15. 當然,度度唔同啦。但,一般發達國家,造出嚟嘅數,都差不多。(https://fbook.cc/3BRY)。美國大約係一年十萬美金人工(另一個普林斯頓嘅研究就係講七萬五),當然再講一次,你搵一百萬會仲開心,搵一千萬會仲仲開心—但就唔係十倍十倍咁上了,開始個藥效冇乜—等於你睇咗幾百本鹹書幾百套四仔一樣。
16. 講返正文(係,而家先講)。又一個研究,發現越有錢就越快樂。留意原文用字好小心,係more mone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happiness,冇講因為有錢所以快樂。
17. 但重點係乜?係increasingly! 即係,一向都係more mone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happiness—但而家更加明顯。數學啲講,一向都有個正相關,但個相關系數係越嚟越高的。
18. 點解會咁?都係老生常談,企業大賺,高層分唔少,中層都還好,低層嘅冇受惠,仲要因為啲嘢越嚟越貴而受害。另外,各地嘅中央銀行基本上都係印錢,股市樓市向好,特別係美國—但,有投資嘅人,本身就已經係比較富貴嘅一班人。最底層何來有得買股票買樓?仲要捱貴租。仲要眼紅你班友(講過了,人類嘅快樂,好多時係同人地比)
19. 呢個研究做多年。過去四十年,冇讀大學嘅白人,越嚟越唔開心(所以咪有侵侵)。有讀大學嘅白人,開心指數都只係穩定。黑人呢?其實整體上係改善咗。冇讀大學嘅黑人,開心指數都仲係穩定(你可以話穩定地低),而有讀大學嘅黑人,開心指數就升。 即係見到,係黑人開心咗,白人普遍唔開心咗。但只係基點不同,係咪「可比較」,幾時先「夠」,「公平」,就另一堆問題
20. 結論?冇喎。快啲搵份年薪一球嘢港紙嘅工咯。之後就可以同人講「加多啲人工都唔多滿足」。
(*)呢度嘅「錢」,可以係收入,亦可以係身家
(**)費事講到太學術了,易乾嘢可以好煩。
(***)OK,你可以話同老咗機能差有關。但,講心靈滿足都係的。你諗下到你五十歲,你要搞幾多嘢,先搵得返細細個拖女仔手嗰種快感?
————————————
收費短片第二擊,暫時斷次買。80蚊,講足半個鐘,有圖有表有筆記。
都係一周思考課題,當然唔會就咁報新聞呃錢,係講有乜啟示。
影片簡介:https://bit.ly/2ZILRwf
或者睇置頂 post都得:https://fbook.cc/3BRq
講銀行加按息係咪睇淡樓市,美股有冇泡沫,奧地利發100年債券有乜啟示。
仲講樓,講埋Growth vs Value.
以下係報名方法:
【最新李聲揚收費影片】股市係咪真係太貴? 要買究竟邊隻係抵?
*影片下方會有內容撮要,唔想睇片可以睇字
影片/課程編號:CC003
播放平台:https://homebloggerhk.com/web-class-player/
付款及收看步驟:
1/點擊報名收看 [ 影片/課程編號:CC003 ]
2/利用信用卡網上付款
3/及後有登入資料可以立即收看
查詢:whatsapp 638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