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故事】第一束玫瑰
「先生,請問想買甚麼花?」
花店老闆友善地問著我。
「給我一束玫瑰就好了。」我回答,然後看著店內其他花。
這是我第一次買花,從前我在她面前以接近發誓的口吻說過:「花有甚麼好買?又貴又只能擺放幾天,我是不會浪費錢的。」
但結果,我還是屈服了,就站在花店內,幻想著她收到...
【短篇故事】第一束玫瑰
「先生,請問想買甚麼花?」
花店老闆友善地問著我。
「給我一束玫瑰就好了。」我回答,然後看著店內其他花。
這是我第一次買花,從前我在她面前以接近發誓的口吻說過:「花有甚麼好買?又貴又只能擺放幾天,我是不會浪費錢的。」
但結果,我還是屈服了,就站在花店內,幻想著她收到花時的笑容,還是會忍不著哭了?
花店老闆一邊包裝一邊笑著問我:「你好像很緊張呢,第一次買花給女朋友?」
我尷尬地回答:「是喔⋯⋯所以不太熟悉,就只懂買玫瑰。」
花店老闆:「放心吧,她一定會喜歡的,見你這麼有女朋友心,給你一個折扣吧。」
「謝謝⋯⋯」我接過花束來,付了錢,便拿著花離開。
捧著一大束玫瑰在手上,一直都害怕途人目光,但原來根本沒有人會留意我,而這一刻,我在意的不是任何人,就只有她一個。
只要她喜歡就好了。
一踏出店外,就收到她的來電:「你是否今天會上來?」
我回答:「嗯,要不要買甚麼給妳吃?」
她答我:「你把物品執拾好就離開吧,鎖匙放在枱上就好了。」
我有點激動:「妳不在嗎!?我以為會見到妳!」
她很平淡地答:「你離開時告訴我吧。」
她掛線了,我嘆一口氣後,也出發回去我們的家。
此刻,我腦裡浮現著牽著她回家的畫面,從前不曾在意,現在卻成回憶,怎麼會想到我們也會有分開的一天⋯⋯
樓下的管理員平日總會熱情地跟我打招呼,但自從目睹我跟她各自搬東西走後,就只是一臉不好意思地看著我微笑點頭,而我也盡量迴避他的眼神。
但今天,他見到我手上多了一束花,笑容裡多了一份好奇。
打開大門,內裡已不是我們悉心佈置的二人世界,只剩下一堆無法歸納該由誰搬走的雜物。
例如廚房裡的那部咖啡機,是我買給她的,因為她習慣每天都要喝咖啡提神,而我每朝都會沖給她喝;喜歡喝的是她,但沖咖啡的是我,那這部咖啡機是屬於誰呢?
我拿起手機,傳了一個訊息給她:「我上到去正在執拾了,我會把那些雜物扔掉的,放心。」
衣櫃裡已經沒有她的衣服了;她的高跟鞋也不在鞋櫃裡;她那堆公仔亦早被搬走⋯⋯牆上的合照剩下一個個Blue Tape印;選了很久的飯桌還在,業主說留下沒所謂;而那張我們每晚依靠著對方看電視的梳化,我則要找工人搬走。
如果我早一點挽回,這裡是否不會似現在一樣空蕩;我是否仍能擁著她一起睡;她是否仍會從廚房大喊:「我快煮好了,你先鋪枱吧!」
把這裡的雜物通通清走,讓她順利把屋交還給業主,就是我最後能夠為她做的事。
但是,當我躺在那張已沒有床單的床褥上,看著空空如也的衣櫃,看著電燈泡想著她,我很想換睡衣,睡到明天,再看著她每朝都賴床。
「快點起來啦!再睡就要遲到了!」
「給我睡多十分鐘吧!」
「不行呀!快起來!」
「哎,很討厭你!」
其實,租約還可以延長的,業主也以為我們會租多一年,我也計劃一年後就會跟她結婚,到時我應該儲夠錢付首期。
但她的計劃裡已經沒有我了,這也實現了她在吵架時說過的一句:「其實你有沒有想過我到底想要甚麼?」
如果我早一點送她這束玫瑰,她現在會否仍站在我面前,甜笑著收下,然後說一句:「為甚麼突然送花給我?你不是說過不買花嗎?」
而我可以裝作潚灑地回應她:「對呀,但妳想要嘛,隨便買而已。」
不知道,她執拾物品的時候,是否像我一樣不捨得,還是已經心淡,甚至很憎恨我?
我再拿出手機,再傳她一句:「東西差不多執好了,傢俬我要找人搬,時間我再告訴妳,妳晚一點也會上來嗎?」
她很快便回覆:「可能吧。」
她現在在哪裡?今天上班累嗎?工作上有沒有甚麼不愉快?
心裡很多問題,從前很少問出口,但我已沒有資格再問太多。
在離開前,我把那束玫瑰放在飯桌上,留下了一張字條:
「對不起,遲了送給妳,希望妳仍會喜歡。」
怎麼在字上劃一條線手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短篇故事】第一束玫瑰
「先生,請問想買甚麼花?」
花店老闆友善地問著我。
「給我一束玫瑰就好了。」我回答,然後看著店內其他花。
這是我第一次買花,從前我在她面前以接近發誓的口吻說過:「花有甚麼好買?又貴又只能擺放幾天,我是不會浪費錢的。」
但結果,我還是屈服了,就站在花店內,幻想著她收到花時的笑容,還是會忍不著哭了?
花店老闆一邊包裝一邊笑著問我:「你好像很緊張呢,第一次買花給女朋友?」
我尷尬地回答:「是喔⋯⋯所以不太熟悉,就只懂買玫瑰。」
花店老闆:「放心吧,她一定會喜歡的,見你這麼有女朋友心,給你一個折扣吧。」
「謝謝⋯⋯」我接過花束來,付了錢,便拿著花離開。
捧著一大束玫瑰在手上,一直都害怕途人目光,但原來根本沒有人會留意我,而這一刻,我在意的不是任何人,就只有她一個。
只要她喜歡就好了。
一踏出店外,就收到她的來電:「你是否今天會上來?」
我回答:「嗯,要不要買甚麼給妳吃?」
她答我:「你把物品執拾好就離開吧,鎖匙放在枱上就好了。」
我有點激動:「妳不在嗎!?我以為會見到妳!」
她很平淡地答:「你離開時告訴我吧。」
她掛線了,我嘆一口氣後,也出發回去我們的家。
此刻,我腦裡浮現著牽著她回家的畫面,從前不曾在意,現在卻成回憶,怎麼會想到我們也會有分開的一天⋯⋯
樓下的管理員平日總會熱情地跟我打招呼,但自從目睹我跟她各自搬東西走後,就只是一臉不好意思地看著我微笑點頭,而我也盡量迴避他的眼神。
但今天,他見到我手上多了一束花,笑容裡多了一份好奇。
打開大門,內裡已不是我們悉心佈置的二人世界,只剩下一堆無法歸納該由誰搬走的雜物。
例如廚房裡的那部咖啡機,是我買給她的,因為她習慣每天都要喝咖啡提神,而我每朝都會沖給她喝;喜歡喝的是她,但沖咖啡的是我,那這部咖啡機是屬於誰呢?
我拿起手機,傳了一個訊息給她:「我上到去正在執拾了,我會把那些雜物扔掉的,放心。」
衣櫃裡已經沒有她的衣服了;她的高跟鞋也不在鞋櫃裡;她那堆公仔亦早被搬走⋯⋯牆上的合照剩下一個個Blue Tape印;選了很久的飯桌還在,業主說留下沒所謂;而那張我們每晚依靠著對方看電視的梳化,我則要找工人搬走。
如果我早一點挽回,這裡是否不會似現在一樣空蕩;我是否仍能擁著她一起睡;她是否仍會從廚房大喊:「我快煮好了,你先鋪枱吧!」
把這裡的雜物通通清走,讓她順利把屋交還給業主,就是我最後能夠為她做的事。
但是,當我躺在那張已沒有床單的床褥上,看著空空如也的衣櫃,看著電燈泡想著她,我很想換睡衣,睡到明天,再看著她每朝都賴床。
「快點起來啦!再睡就要遲到了!」
「給我睡多十分鐘吧!」
「不行呀!快起來!」
「哎,很討厭你!」
其實,租約還可以延長的,業主也以為我們會租多一年,我也計劃一年後就會跟她結婚,到時我應該儲夠錢付首期。
但她的計劃裡已經沒有我了,這也實現了她在吵架時說過的一句:「其實你有沒有想過我到底想要甚麼?」
如果我早一點送她這束玫瑰,她現在會否仍站在我面前,甜笑著收下,然後說一句:「為甚麼突然送花給我?你不是說過不買花嗎?」
而我可以裝作潚灑地回應她:「對呀,但妳想要嘛,隨便買而已。」
不知道,她執拾物品的時候,是否像我一樣不捨得,還是已經心淡,甚至很憎恨我?
我再拿出手機,再傳她一句:「東西差不多執好了,傢俬我要找人搬,時間我再告訴妳,妳晚一點也會上來嗎?」
她很快便回覆:「可能吧。」
她現在在哪裡?今天上班累嗎?工作上有沒有甚麼不愉快?
心裡很多問題,從前很少問出口,但我已沒有資格再問太多。
在離開前,我把那束玫瑰放在飯桌上,留下了一張字條:
「對不起,遲了送給妳,希望妳仍會喜歡。」
怎麼在字上劃一條線手機 在 陳到 Do Ch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的粵語運動算不算成功呢?「用錯」了一個詞,下面就會有一堆人話你係「支那仔」。抵制外來語是保護語系獨特性的常見策略,消滅一個民族就該從它的語言入手,當你聽見愈來愈多香港人用「優化」而不用「改善」,你就知道這條戰線正在潰敗。可是在另一個極端,我們目睹不少人走火入魔。用「大陸」而不用「內地」,相信大家都知道原理,但我最新聽到連「大陸」都被說成匪語,認為香港人應該講「中共」,這就讓我有點無所適從。
對遣詞用字的執着,本意是抵抗一股被約定俗成的野蠻力量,問題是我們循甚麼途徑。我們不就是抗拒極權把我們的語言規範化,才挺身而出捍衛言語自由嗎?怎麼人們卻反過來利用規範語把身邊人置諸死地?執着程度不同,足以使人與人為敵,譬如A覺得「手機」這個詞沒有不妥,B卻堅持用「手提電話」才屬正確,那麼,為了保育港式粵語,豈不是要把A批鬥至死才方休?
從作家的角度,最着重用字自由,用書面語還是口語只是一種形式選擇的問題,關鍵是能否達到他心目中的高度。廣東話或粵式書面語,當然比黨八股和北文靈活,因為有很多詞彙是普通話沒有的,或者唸不出來,但我們粵語運動的主力在推崇此等典雅嗎?不,我們在嗜渴它的通俗。在文學上,雅俗並不對立,可以兼收並蓄,但我們所作的卻似乎是書寫語言口語化,把書寫中文扼殺於搖籃中。你可以對照一下1980年娛樂版的報道跟今天的行文,難道優劣之差全源於蝗語玷污嗎?還是我們沒有運用粵語優勢寫好中文所致?
要保護香港人的共同語言,就需要不懈書寫,透過作品讓其他地方的華文使用者窺見此地語文的獨特創見,而不是故步自封規範它的用語。「嗆聲」、「吐糟」等等,廣東話都沒有這些字,但香港人在書寫時就係能用,強大的吸納能力便是優良語文的特徵。在我寫小說的時候,經常顧忌台灣的讀者會不會看不明,這才是一個寫作者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方法不是在書面語和口語之間劃一條互不侵犯的界線,而是嘗試打破兩者的藩籬,讓彼此理解,讀得通一些自己從未見過的語法和用語。
在以色列立國初期,也發生類似粵普之爭。到底猶太人的官方語言該用神聖的希伯來語,還是較多人使用的意第緒語?歷史選擇了前者,但諷刺的是,意第緒語反成了「在野」猶太人與以色列猶太人分別為聖的語言。你聽過「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句猶太諺語嗎?鮮為人知的是,你要透過意第緒語才會發現它韻味深長,是「Man thinks, God laughs」裡面沒有的:
מענטש טראַכט און גאָט לאַכט(由右到左)
思考和發笑,明明不是一雙偶詞,但在意第緒語,טראַכט和לאַכט卻分享一樣的字根。在德文版「Mensch tracht, und Gott lacht」,tracht和lacht成對,亦保留了相似的痕跡——難道原話不是這個意思嗎?
較原衷的英譯,應該是「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即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引伸為箴言的「人心在籌算自己的道路,唯耶和華看守他的腳步」。問題是,當你知道真相後,難道要把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人批鬥至死嗎?
係自由,語言貴在它的自由,反規範的精神。
作者
怎麼在字上劃一條線手機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的粵語運動算不算成功呢?「用錯」了一個詞,下面就會有一堆人話你係「支那仔」。抵制外來語是保護語系獨特性的常見策略,消滅一個民族就該從它的語言入手,當你聽見愈來愈多香港人用「優化」而不用「改善」,你就知道這條戰線正在潰敗。可是在另一個極端,我們目睹不少人走火入魔。用「大陸」而不用「內地」,相信大家都知道原理,但我最新聽到連「大陸」都被說成匪語,認為香港人應該講「中共」,這就讓我有點無所適從。
對遣詞用字的執着,本意是抵抗一股被約定俗成的野蠻力量,問題是我們循甚麼途徑。我們不就是抗拒極權把我們的語言規範化,才挺身而出捍衛言語自由嗎?怎麼人們卻反過來利用規範語把身邊人置諸死地?執着程度不同,足以使人與人為敵,譬如A覺得「手機」這個詞沒有不妥,B卻堅持用「手提電話」才屬正確,那麼,為了保育港式粵語,豈不是要把A批鬥至死才方休?
從作家的角度,最着重用字自由,用書面語還是口語只是一種形式選擇的問題,關鍵是能否達到他心目中的高度。廣東話或粵式書面語,當然比黨八股和北文靈活,因為有很多詞彙是普通話沒有的,或者唸不出來,但我們粵語運動的主力在推崇此等典雅嗎?不,我們在嗜渴它的通俗。在文學上,雅俗並不對立,可以兼收並蓄,但我們所作的卻似乎是書寫語言口語化,把書寫中文扼殺於搖籃中。你可以對照一下1980年娛樂版的報道跟今天的行文,難道優劣之差全源於蝗語玷污嗎?還是我們沒有運用粵語優勢寫好中文所致?
要保護香港人的共同語言,就需要不懈書寫,透過作品讓其他地方的華文使用者窺見此地語文的獨特創見,而不是故步自封規範它的用語。「嗆聲」、「吐糟」等等,廣東話都沒有這些字,但香港人在書寫時就係能用,強大的吸納能力便是優良語文的特徵。在我寫小說的時候,經常顧忌台灣的讀者會不會看不明,這才是一個寫作者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方法不是在書面語和口語之間劃一條互不侵犯的界線,而是嘗試打破兩者的藩籬,讓彼此理解,讀得通一些自己從未見過的語法和用語。
在以色列立國初期,也發生類似粵普之爭。到底猶太人的官方語言該用神聖的希伯來語,還是較多人使用的意第緒語?歷史選擇了前者,但諷刺的是,意第緒語反成了「在野」猶太人與以色列猶太人分別為聖的語言。你聽過「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句猶太諺語嗎?鮮為人知的是,你要透過意第緒語才會發現它韻味深長,是「Man thinks, God laughs」裡面沒有的:
מענטש טראַכט און גאָט לאַכט(由右到左)
思考和發笑,明明不是一雙偶詞,但在意第緒語,טראַכט和לאַכט卻分享一樣的字根。在德文版「Mensch tracht, und Gott lacht」,tracht和lacht成對,亦保留了相似的痕跡——難道原話不是這個意思嗎?
較原衷的英譯,應該是「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即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引伸為箴言的「人心在籌算自己的道路,唯耶和華看守他的腳步」。問題是,當你知道真相後,難道要把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人批鬥至死嗎?
係自由,語言貴在它的自由,反規範的精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