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快速死亡的方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快速死亡的方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快速死亡的方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快速死亡的方法產品中有5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42的網紅追劇便利商店,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金鐘56】入圍作品導覽🏆 金鐘獎快到了,店長想帶大家導覽一下56屆金鐘獎的入圍作品,會選擇入圍比較多項的作品來介紹,也有店長的觀後小心得,最重要的是我會評分一下有追完的劇!希望藉此篇貼文讓大家快速進入金鐘獎,期待10/2晚上一起看頒獎典禮~ ——戲劇節目—— 🟡《黑喵知情》#寵物溝通 寵物...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苗公費接種對象 因為這個事情其實也是理事長的專業 就哪些人應該要接種哪些人的順序是什麼 這個我們等一下一條一條問理事長 你覺得這個排序對不對 如果你排你會不會這樣子排 那我先講一下 我們的法國線民提供一個法國疫苗受眾目標和時間表 2020年12月27日起 他施打的優先順序是長照機構中的中老年人 然...

快速死亡的方法 在 顆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01:59:01

:「產後,要花多久才能瘦回孕前體重?」 這個答案沒有固定公式!有人孕期當中大吃大喝,產後如同魯夫一樣「咻~」的回到產前狀態;有人花了 2年6個月 將近 900 天的日子,才終於瘦回懷孕前。 而我是後者,沒有魯夫體質的普通人,但這產後瘦身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曬乾成血淚史分享給你們。 / 第一張這...

快速死亡的方法 在 Urban Farmer 城市小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0:28:43

疫情才剛解封,豪雨狂炸卻讓盆土發霉生菇了嗎?該怎麼辦才好? 🍄為什麼盆土會發霉? 盆土中含有許多有機質,只要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下久了,就有可能會在表面產生黴菌,或是生出香菇!特別是未經過殺蟲殺菌、雜質較多的培養土~ 🍄黴菌與香菇對植物有害嗎? 其實他們對於植物是無害的,因為真菌類吃的是土壤中的有機...

快速死亡的方法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19:25:30

《#詭老》難以抵抗的時間 (8.2/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詭老》是一部美國懸疑驚悚電影,由奈沙馬蘭執導,湯瑪遜麥肯錫、盧夫斯塞維爾、艾力克斯沃爾夫主演,劇情講述一個家庭前...

  • 快速死亡的方法 在 追劇便利商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23:31:41
    有 2 人按讚

    【#金鐘56】入圍作品導覽🏆
    金鐘獎快到了,店長想帶大家導覽一下56屆金鐘獎的入圍作品,會選擇入圍比較多項的作品來介紹,也有店長的觀後小心得,最重要的是我會評分一下有追完的劇!希望藉此篇貼文讓大家快速進入金鐘獎,期待10/2晚上一起看頒獎典禮~

    ——戲劇節目——

    🟡《黑喵知情》#寵物溝通

    寵物也是家人,你家的事牠都知道!是一部療癒溫暖的小品,劇情帶點懸疑,雖然整體平淡日常,但在題材上取勝,可說是本次入圍的大黑馬。
    以寵物溝通為題,看似講述人與寵物的關係,實則回歸到人與人相處的根本,寵物作為旁觀者,牠最清楚家人之間的感情與問題,人類情感難解的謎,或許能從寵物身上找到解答。

    🏆56金鐘:入圍6項
    推薦指數(5):⭐️⭐️⭐️

    /
    🟡《女孩上場》#女子籃球

    由客家電視台推出的客語劇,以女子高中籃球隊為故事背景,破除過往戲劇都以「男籃」為主,是一部青澀、女子力滿滿的運動題材戲劇,更提及在鄉間學校面臨資源不足的問題。全劇客語發音,像店長不是客家人,有時候聽的有點吃力,但邊看還可以多學一個本土語言,覺得也不錯!

    🏆56金鐘:入圍5項

    /
    🟡《若是一個人》#單身 #女性成長

    單身議題精緻台語劇,文青療癒小品,故事說出現代人寂寞心聲,陪伴大家找尋和自己相處最適合的模式。很喜歡這部作品,推崇單身不等於寂寞的價值,用平淡溫暖的劇情,來訴說人們寂寞脆弱的一面,承認難過的情緒,並且找到自癒的方法,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過程,重點是更認識自己,若總是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可能也會遺失了自我。

    🏆56金鐘:入圍3項
    推薦指數:⭐️⭐️⭐️⭐️

    /
    🟡《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家庭喜劇

    收視率高達5.5,創下公視開台以來最高紀錄!大人小孩都愛的詼諧家庭喜劇,貼近日常又好笑,笑點的背後是現實社會的悲慘,起初看《婆婆》的心得是,怎麼會全部的小孩都不成材啦!但又很有趣令人會心一笑。全長有40集,不過店長沒有從頭追到尾,都是跟著電視跳著看,但每一次看都覺得很促咪。

    🏆56金鐘:入圍8項

    /
    🟡《天橋上的魔術師》#奇幻

    故事背景是1980年代的台北中華商場,講述商場裡的人們,遇到天橋上的魔術師後,所發生一連串奇幻的經歷,在這之中看清自己的內心。此劇寓意深遠,看完一遍後腦海中會反覆思考細節,很出情節會帶入80年代的台灣社會事件,說得很隱晦,卻能喚醒台灣人共同的記憶。《天橋》也是今年一直留在我心裡的神劇!

    🏆56金鐘:入圍14項
    推薦指數:⭐️⭐️⭐️⭐️⭐️

    ——迷你劇集——

    🟠《人生清理員》#死亡現場清理員

    公視人生劇展,電視電影的篇幅,許多人說是台版《遺物整理師》,不過它比較早推出哦!故事主角是死亡現場的清潔員,清潔環境也同時是清理往生者的罣礙,讓死者一路好走,也撫平家屬的不安。大家從國外的作品注意到這類型的題材,當時也掀起熱潮,回頭看看台灣早已有相似作品,需要大家更支持,才能讓台灣的故事走出去!

    🏆56金鐘:入圍7項
    推薦指數:⭐️⭐️⭐️

    /
    🟠《戒指流浪記》#婚姻

    戒指流浪在七個人手中,這七個人也各自帶著戒指展開不同故事,為整體戲劇增加了趣味及豐富性,其中核心都圍繞著「愛情」「婚姻」「家庭」等議題之上,以輕鬆的喜劇風格探討愛情及婚姻觀,一同思考愛情到最後,一定需要結婚和婚戒來綁住彼此嗎?這部挺有日系風格,導演正是日本人北村豐晴

    🏆56金鐘:入圍4項
    推薦指數:⭐️⭐️⭐️

    /
    🟠《大債時代》#青年債務

    以「青年債務」為主題,描述不同類型的人,面對債務的處理方式,以及各自的金錢價值觀,債務也有分有形的金錢債或無形的人情債。探討的議題、演員表現都不錯,但可能受限於短篇幅,結局有點無力,結束的倉促,但整體戲劇傳達的概念很好,大家可以一起重新思考人生與金錢的價值觀

    🏆56金鐘:入圍4項
    推薦指數:⭐️⭐️⭐️

    /
    🟠《做工的人》#工人

    《做工的人》以喜劇手法包裝社會底層的悲歌,短短六集篇幅,帶領我們了解工人的生活、習性,有趣味荒謬的日常,也有許多無奈與心酸,透過戲劇能更理解工人這份職業。演員陣容都是老戲班,情緒的渲染力很強,主演群大部分都有入圍獎項。

    🏆56金鐘:入圍9項
    推薦指數:⭐️⭐️⭐️⭐️⭐️

    ————————————
    以上是56金鐘入圍作品的精選導覽,有些戲劇雖然在首播時話題性不高,但在金鐘入圍名單上表現也很亮眼!�本篇也加了店長的個人觀感與想法,分享給各位~�⭐️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看過幾部⭐️

    —————
    #金鐘獎 #金鐘 #黑喵知情 #女孩上場 #若是一個人 #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 #天橋上的魔術師 #人生清理員 #戒指流浪記 #大債時代 #做工的人 #戲劇 #台劇 #追劇 #偶像劇 #公視 #HBO #華視 #linetv

  • 快速死亡的方法 在 Ms玄韓國日本美妝服飾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09:52:09
    有 0 人按讚

    1004 韓國 迪士尼聯名限定三眼怪椪糖DIY套組
    $480
    🔴下單範例:+1
    ⏰⏰ 10/4,中午12:00結單⏰⏰
    (有單先下,隨時收單)
    #1004中午結單
    ➖ ➖ ➖ ➖ ➖ ➖ ➖ ➖ ➖ ➖ ➖

    🔎製作教學:https://youtu.be/yeY7IpCYjbg

    ㊙️內容物:
    模型5款/ 鋼包/ 壓板/ 底板/ 拖板

    周末大家的FB都被Netflix《#魷魚遊戲》洗版 🌟
    尤其是裡面的其中一關椪糖 要用縫衣針
    將椪糖中央的形狀完好無缺的戳出來 😅
    如果有破損或是10分鐘內無法完成就會被槍斃 💀
    結果讓公家機關 飲料店 星巴巴 各種店家都來玩梗圖
    甚至有清明上河圖 讓大家一看到都說直接原地死亡算了 😁
    這回來這個Q版的三眼怪 三眼怪迷千萬要收藏
    椪糖除了可以單吃之外 也很適合拿來做「椪糖拿鐵」
    先在杯中倒入牛奶和咖啡原液,最後在頂層放上椪糖
    一個簡單又精緻的下午茶立馬上桌!

    一看到椪糖很多人會覺得很熟悉 台灣也有
    只是跟韓國的有些不同 想體驗韓式椪糖怎麼做
    不用像魷魚遊戲那樣可怕 給你一套工具在家也能玩 😍
    ⚠️蘇打粉和白糖要自備喔

    👉使用方法
    將砂糖倒入長柄碗中 放到瓦斯爐小火加熱讓砂糖融化變成液體狀後
    再少量分次加上小蘇打粉 並快速攪拌讓糖膨脹(用筷子攪拌)
    倒入方形淺鋼皿上(鋼皿上可以鋪上糖粉 烘焙紙 防沾黏)
    此時再選一個喜歡的圖案造型模具壓上 再用圓形鋼片壓一下 拿開即可
    做好之後 可以直接吃 也能加到咖啡 冰淇淋上增添風味 💕💕
    ➖ ➖ ➖ ➖ ➖ ➖ ➖ ➖ ➖ ➖ ➖
    📦✈️物流運送過程中,皆有可能導致外包裝紙盒
    塑膠盒或塑膠罐擠壓凹陷,請在意者勿下單喔
    ★┈┈┈┈┈┈┈┈┈┈┈┈┈┈┈★
    ✅重要下單必看✅
    👉請照內文的顏色、規格下單如:黑M+1。
    👉第一次訂購,請務必私訊粉絲團,才能回復訊息唷。
    ➡️ http://m.me/ms.shyuan
    ✅官網、私訊、社團、LINE皆可下單。
    🔴🔴🔴+1前請先至新系統加入會員🔴🔴🔴
    https://s18.buyplus1.com.tw/b/10154919689229562/
    ——————以免系統無法分辨入單——————
    ✅代購送單後無法取消或更改。色差無法退換,請斟酌下單。
    ✅14~50工作日(不含假日)到貨。#可等再訂
    ✅下單後代表同意代購規則。
    https://sites.google.com/view/mssfaq
    ✅想看更多商品可至社團逛逛唷。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sshyuanKorea

  • 快速死亡的方法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2 07:30:04
    有 112 人按讚

    【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
     
    之後每個月在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
     
    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
     
    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自覺的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
     
    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
     
    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
     
    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2]
     
    ■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
    試想插著一條塑膠管,從鼻腔通往胃,過一天的生活。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拿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曾嘗試自行插鼻胃管,親身體驗患者的感受。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住院人口當中,插鼻胃管的人數多達12萬人,比例為17.94%。換言之,65歲以上住院的患者,幾乎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經鼻腔灌食的方式,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儘管在醫療現場極為常見,鼻胃管卻也是生命末期最常引起爭議的醫療處置之一。例如,知名作家瓊瑤就曾為了先生平鑫濤在失智、中風後是否該插鼻胃管灌食,和繼子女發生衝突。
     
    倘若有天,我們因故失去了自行進食的能力,究竟該不該插鼻胃管?比起紙上談兵,深耕居家醫療領域的醫師陳乾原決定自己試插鼻胃管,了解這項醫療處置對患者的身心影響。親自當過一回病人,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難抉擇。
     
    陳乾原醫師笑說,第一次插管雖然不到3分鐘就放置完成,但插入不久後就有明顯不適感,他馬上拔出。吃完晚餐後,他再試插2次,結果竟然因為管路刺激腸胃蠕動,胃裡的食物全吐了出來!就這樣來回折騰了幾次,插管第4次,才成功完成灌食、睡過夜。
     
    他形容,從鼻胃管灌食雖然沒有特別不舒服,但鼻腔始終有異物感,有時會需要張嘴呼吸。除了流眼淚、鼻涕外,夜間睡眠也受到影響,很難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一早灌完牛奶,他拿掉鼻胃管,最大的感想是:「以口進食真好!」
     
    ■既然鼻胃管會造成患者的極大不適,為什麼在臨床上仍如此常見?
    陳乾原醫師解釋,插鼻胃管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老化導致吞嚥困難、容易嗆咳,或者經醫師評估以口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足、大型手術或治療前需要灌食以獲得充分營養等。
     
    儘管鼻胃管具有灌食、給藥方便、可快速補充營養等優點,陳乾原醫師也提到,不少意識清醒且還有力氣的患者,會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到頭來,家屬必須約束患者,限制其行動。
     
    此外,愈來愈多研究也顯示,插上鼻胃管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甚至若缺乏復健,口舌等咀嚼相關的肌肉會持續退化,將來誤嚥機率更高、更難恢復以口進食。
     
    陳乾原醫師指出,從醫師的角度,若插鼻胃管無助於改變病程、增加復原機率,也不能讓患者過「自認有品質」的生活,就要審慎考慮插管的必要性。像是他有位患者是重度失智的奶奶,原本營養師評估,灌食可讓她多少恢復力氣。
     
    但插上鼻胃管後,奶奶原有的褥瘡等問題都未改善,後來又發生吸入性肺炎。女兒同時照顧重病雙親,心力交瘁。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插鼻胃管的意義就不大。
     
    ■「透過餵食,家屬可以好好陪伴患者,反而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陳乾原醫師說:若吞嚥功能不佳又不想插鼻胃管,可考慮胃造口手術,藉由腹部上的管路直接灌食。或者,當患者年事已高、處於疾病末期,本人又沒有進食意願時,也可以只提供水分不餵食,不失為一種善終的選擇。
     
    有些家屬擔心,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積極地給予營養,是不是就等同於讓患者「活活餓死」?陳乾原醫師提到,居家醫療的現場,常有許多年邁、接近生命終點的患者。他最大的體悟是,無論人的意志有多強、醫療有多進步,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3]。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鼻胃管,真的有必要嗎?鼻胃管的使用在台灣相當普遍,許多末期病人如癌症、失智症的患者,醫療人員為了維持其生命,通常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提供營養,但對患者來說不但不舒服,對自尊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是,不推薦末期失智病人使用任何管路,建議經口餵食,以細心的手工餵食方式,為病人保留尊嚴,並把時間留給患者和家屬。
     
    黃勝堅院長舉例,曾經有一位腦部受傷的96歲老先生被送到急診,老先生的兒子主動告訴主治醫師:「拜託不要幫我爸爸插鼻胃管。」醫師回答:「可是不放鼻胃管就沒有營養,而且有用鼻胃管比較不會吸入性肺炎。」
     
    兒子反問:「難道用了鼻胃管,就一定不會肺炎嗎?我爸爸都96歲了,他需要的不是再活那麼久,應該是尊嚴擺第一!」於是,老先生轉出加護病房,在子孫環繞、手中抱著愛貓的情況下安然辭世,了無遺憾又保有尊嚴[4]。
     
    ■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老後最理想的境界是無病無痛,自己和家人都不必為難。在陳乾原醫師的診所中,貼有一張提醒自己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吃對:
    是以低脂、少糖、少鹽為原則,吃多色蔬果並喝足夠的水。
    ▶運動:
    每週應有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胸、臂、腹、腿都要動到。
    ▶睡好和微笑:
    則是早睡早起,心情愉悅,保持身心穩定。
    ▶刷牙:
    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刷牙,其實和老後的生活品質關係極大。陳乾原醫師指出,牙齒刷乾淨,才能維持咀嚼能力。再加上近年研究已顯示,牙周附近的細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引發身體的炎性反應,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可以說,口腔清潔做得好,需要插鼻胃管的機率也會減少[3]。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陳乾原醫師說「我覺得人怎麼生活,大概就會怎麼死去。」。修行在日常,好好照顧自己,生命才會有圓滿的結束![2]
     
    黃勝堅醫師表示「時間到了,該怎樣就怎樣」,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完整的死亡才會讓生命更圓滿,無論醫師或民眾都必須了解死亡,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不是強制施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元氣網)「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685714
    [2](幸福熟齡)「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陳秀丹醫師:期盼十年後的台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6210032
    [3](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老後不想插管,現在該做哪些準備?」: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0911
    [4]幸福熟齡「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https://bit.ly/2URlK46
     
    ➤➤照片
    [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低效益醫療 #鼻胃管 #病人自主權利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快速死亡的方法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16 09:34:02

    疫苗公費接種對象
    因為這個事情其實也是理事長的專業
    就哪些人應該要接種哪些人的順序是什麼
    這個我們等一下一條一條問理事長
    你覺得這個排序對不對
    如果你排你會不會這樣子排
    那我先講一下
    我們的法國線民提供一個法國疫苗受眾目標和時間表
    2020年12月27日起
    他施打的優先順序是長照機構中的中老年人
    然後機構工作的員工
    這個衛生部門消防隊員
    這個家庭幫助人員
    還有專門機構的殘障人士跟他們的工作人員
    七十五歲住在家裡的人
    然後非常高風險的弱勢患者要有主治醫生的醫療處方
    然後2021年2月6號
    就是所有的衛生社會醫療專業人員
    跟弱勢群體打交道的社工消防員
    2021年2月19號 唉呦我生日
    疫苗接種對五十到六十四歲的人開放
    3月2號這個七十五歲以上的人可以接種阿斯特捷利康
    3月15號五十歲以上並有合併症
    就是什麼糖尿病肥胖心臟病等等
    可以在藥房接種疫苗
    那有資格接種的不再需要醫師處方
    可以去藥店施打疫苗
    那3月25號開始七十歲以上所有人
    可以接種預約接種Moderna和Pfizer的疫苗
    那阿斯特捷利康呢
    就可以去藥房或鎮上的醫生那邊接種
    這個顯然是跟它保存的狀況有關
    因為阿斯特捷利康反正就隨來隨打
    但是Pfizer跟Moderna就是預約怕浪費
    那4月12號開始五十五歲以上的人可以在任何地方
    不管有沒有疾病
    可以在藥房護士鎮上的醫師那邊接種阿斯特捷利康
    4月16號六十到六十九歲的以上的人
    可以接種輝瑞跟Moderna
    但是要在疫苗接種中心
    5月1號開始十八到四十九歲的合併患者
    就是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可以在輝瑞跟Moderna的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
    那只要拿合併症證明就好不需要出示醫療處方
    那5月10號開始五十歲以上的人
    就你有注意到他這個是波段式的開放
    就是到五十歲以上的人只要你忍到5月10號
    不管有沒有健康問題
    都可以在輝瑞跟Moderna的接種中心接種疫苗
    5月12號所有十八到四十九歲的人
    都可以在疫苗接種中心預約接種
    當天或第二天可以注射輝瑞或Moderna
    5月27號任何人可以透過預約成年十八歲以上
    都可以透過預約在疫苗接種中心注射
    輝瑞或Moderna的疫苗
    2021年6月15號起十二到十八歲的人將可以接種疫苗
    好啦這個我還是
    我們剛剛講的是法國的接種速度
    顯然他的疫苗充足而且是一波一波
    早打早享受晚打有輝瑞
    那我國的這個公費接種對象
    你覺得現在這樣子排序
    有沒有什麼你特別有意見的地方
    覺得可以做調配或是調度
    我們現在要先瞭解一下
    這個疫苗接種順序它為什麼要定
    那它要如何定
    我們知道現在講
    我們知道這個新冠疫苗基本上是個全民疫苗
    是全民疫苗
    全民疫苗要決定什麼順序啊
    全部都打啊
    你要決定什麼順序
    那現在是因為屬於非常時期
    他的疫苗進貨量不夠嘛對不對
    所以他要決定一下哪些最高風險的我們要先打
    所以現在才會定出順序
    不過記住喔這個順序喔是暫行的
    我當初中央他們定下來的時候給他們的建議
    是什麼東西咧
    我說既然是全民疫苗
    你這個接種的時候你要分到衛生所去
    每個衛生所的公共衛生護士
    他基本上他有一定的限額
    就多少人他要管多少人的
    這個是國家都有很好的制度
    你交給他們去打不就一天就打完了嗎
    你這樣一個族群一個族群的打
    到時候有些交叉的族群你怎麼辦
    那定先後順序的話
    這個先後順序要怎麼定呢
    依據兩個原則
    第一個因為這個疫苗它的功能
    第一個是防止你感染第二個是防止你死亡
    所以哪個是最高感染族群
    哪個是最高死亡族群
    我們必須要把他定下來
    定下來以後這個就優先打掉
    我們知道最高感染的族群在哪裡
    在現階段跟以前是不一樣的
    我們大家定了這個東西
    這是太平時期的看法
    現在是戰時喔你不能這麼幹
    太平時期的幹法
    你即使到了我們當初在諾富特的時候
    在華航那個事件的時候
    我們那時候的最高風險是誰
    最高風險不是醫療同仁
    島內沒有病例啊對不對
    最高風險在哪裡呢
    最高風險在關口
    所以機師如果打掉的話
    你3+11你0+14都沒有關係我告訴你
    所以這個東西基本上你看最高風險在這裡
    所以這個最高風險你沒有去覆蓋
    就會造成後面這個結果
    那現在我們島內已經出現疫情了
    我們的最高感染風險在誰
    醫護同仁沒有問題了對不對
    第二個在哪裡咧
    我們的熱區民眾啊
    我們的萬華
    萬華在疫區的人不是最高感染風險嗎
    怎麼會是防疫人員
    怎麼會是高接觸風險的工作者對不對
    這個不是這個東西
    他就是在熱區的民眾
    所以兩個最高感染風險
    一個是醫護同仁
    一個是熱區民眾對不對
    所以在萬華的時候
    如果是在萬華整個篩查下去的話
    整個給他打下去的話
    那不就結了嗎對不對
    那這是最高感染風險
    再來一個就是最高的所謂的這個死亡風險
    最高死亡風險在哪裡
    就是六十五歲的老人有心肺疾病的人
    胖子或者是孕婦
    這是最高風險這些人必須要先打下去
    但你講這邊我稍稍補充一下
    因為我記得去年到今年年初的時候
    在疫苗不普及的時候
    有兩個爭議
    就是一個國家注射疫苗的順序呢
    到底是要以死亡機率為主
    第一個考量
    或者是要以病毒擴散的遏抑
    跟讓社會恢復正常運作為第一考量
    因為以死亡為第一個考量
    就像剛剛理事長講的
    我一定把那個老人院裡面通通打遍
    打好打爆打滿
    然後熱區民眾裡面呢
    就七十五歲以上打好打爆打滿
    那可是如果走另外一個角度呢
    就是如果我要讓這些病毒不會趴趴走
    那我就要打年輕人外送
    這個基礎維生工作者
    譬如說公車司機 計程車司機
    然後UberEats foodpanda然後做小吃店的
    我會做這一種
    世界其他國家有一個例子
    就是他們的做法就是先封鎖老人院
    我那些高危險群的年長者
    我不要讓他進出了
    我就把他封在老人院裡面
    不探病不能外出不能接觸可能的病原
    那這些人先保住大概保三個月
    其他人我趕快打疫苗打到一個程度之後
    我再回來打
    所以理事長這兩種模式呢
    你個人比較支持哪一種
    我跟你講齁這學理上很重要
    學理上就是說你易感族群跟易死族群
    兩個都要覆蓋
    所以中國大陸那個政策就很好
    他第一順位就排了這些人
    把這些人排上去
    第二順位就不用分了
    直接就分給衛生局去打就好了
    分給各個縣市去打就好了
    你這個再分下去紛擾相當的多
    你說這個外送的有風險
    那老師有沒有風險
    老師教課不就有風險嗎
    補習班有沒有風險
    什麼人都有風險只要跟人家有接觸就有風險
    所以原則上來講你要去做這些細分下去
    你自己自找麻煩何必咧
    所以把最高風險弄出來以後
    其他的就很簡單去交給地方衛生局去分配
    他們自己知道地方哪個風險高
    他們去打就好了
    有一些國家的做法是先打老人
    先打老人是保死亡率喔
    讓死亡率能夠下降
    是這個東西保醫療量能的這樣打
    但是這個族群的話
    如果放到跟感染族群一起打的話
    就不要分 你這樣一分出來的話還是有問題的
    所以我希望說是分就分兩級
    第一級就是最高風險我們全部把他框進去
    普遍的給他打下去打的速度要快
    下一個就是說他的低風險族群
    整個就用普打的方式打下去
    理事長剛剛講的東西
    西班牙義大利然後歐盟的一些國家
    是從年齡層逆著往下打
    也就是這個禮拜打九十五歲以上
    然後禮拜三開始呢八十五歲以上
    七十五歲以上六十五歲以上
    所以歐盟的確是以年紀為主要考量
    可是如果今天在疫區就是熱區
    加速而且快速的施打疫苗的話
    會不會反而造成群聚
    快速施打疫苗怎麼會造成群聚
    我們施打疫苗的時候
    我們現在施打疫苗的方法都是錯的
    叫老百姓到地方去施打怎麼會對
    這當然是群聚啊
    所以打疫苗的最正確做法是什麼
    到府
    到戶籍去打這是最重要的
    這就不會我拎著你去
    每個公共衛生的護士他本來就管了三四百人
    那你三四百個人你把他打掉
    我問你要多少時間你告訴我多少時間
    你兩個人一組去打都可以
    兩個人一組的話也不過六七百個人
    你六七百個人你打多少時間打掉
    很快嘛對不對
    這個才是快速打疫苗的方法
    快速打疫苗不是把人給集中過來
    這個是錯誤的做法

  • 快速死亡的方法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27 10:00:06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27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zbdhojr4OyA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政府批准德國BioNTech疫苗在港緊急使用,首批約百萬劑預料2月下旬運抵香港,最快3月開始接種。抗疫兩條腿走路,社區殲「毒」與疫苗接種同樣重要,不可偏廢。全球新冠疫苗供應稀缺,只要能夠滿足世衛門檻要求、符合港府所訂標準,都值得引入,不應拘泥於產地或品牌。多國陸續接種新冠疫苗,有關嚴重副作用的負面報道一再傳出,一些體弱長者接種BioNTech疫苗後不久死亡,儘管世衛疫苗安全顧問認為,目前情况仍屬預期之內,無證據顯示是「疫苗致死」,然而事件難免影響公眾觀感,導致更多人持觀望態度,影響日後全港市民接種進度,當局應密切留意各地不良反應個案,多向公眾解說,澄清疑惑,安排體弱長者接種方面亦應審慎為先。

    蘋果頭條
    政府昨午(26日)宣佈,擴大佐敦指定檢測區域之餘,新增油麻地至旺角、紅磡兩個指定區域,連同深水埗合共有4個。政府再次在午夜前後宣佈,全港再多31棟住宅樓宇(文尾另見表)因為污水樣本持續驗出武漢肺炎病毒,全棟大廈居民都要強制檢測,污水疫廈數目創單日新高。31棟污水疫廈,有23棟來自指定區域。其中18棟都位於深水埗指定區域,集中在鴨寮街以南,包括7棟鴨寮街、6棟汝州街和4棟南昌街,大多是相連街號;有1棟則在北河街96至96C號振興大廈。鴨寮街以北的相鄰區域,昨日凌晨已有16棟污水疫廈要強制檢測。

    東方正論
    打鐵還須自身硬,衞生條件搞不好,本港抗疫一年仍徒勞無功。佐敦破天荒封區,解禁後洗太平地,食環署做騷令人惡心。官僚平日怠惰不事清潔,特區早已淪為垃圾港,加速病毒散播,亦令疫情居高不下,多重禁令下市民冇啖好食,想敍天倫好好吃頓團年飯,竟然變成奢想。本港昨日新增64宗確診個案,一宗輸入個案來自阿聯酋,其餘63宗屬本地病例,21宗源頭不明,累計個案10,223宗,破了一萬大關,以此趨勢,二萬宗數還會遠嗎?需要強制檢測的大廈名單每日增加,遍布港九新界,重災區佐敦及深水埗一帶,早前出現多宗確診個案,佐敦上周末率先封區兩日,政府承認走漏風聲,最少兩百名住客成漏網之魚,只揪出13名患者。

    星島社論
    油尖旺一帶疫情肆虐,繼政府上周五首次以「封區」的形式為佐敦指定區域的居民強檢,當局昨日傍晚首次「突襲」,宣布將與油麻地果欄一個街口之隔的碧街九至二十七號及東安街三號的三幢大廈,列為指定「受限區域」,並隨即設置採樣站,要求範圍內的居民強制檢測。當局於今晨一時完成採樣,目標於早上六時前解封,讓市民安心上班。不少居民突然知悉被禁足,擔心無法回家,但局方強調,圍封區域過去有至少四十宗確診,認為有必要截斷區內的傳播鏈。特首林鄭月娥昨日於行會前已「預告」,下次進行「封區」將希望能做到「突襲式」,範圍亦會縮小成一條街或幾幢相連樓宇,或「打散」同時做多於一條街或幾幢樓宇,令封鎖區域更加聚焦。

    經濟社評
    港府昨晚突然宣布將油麻地碧街封區強制檢測,相信是從日前首次在佐敦實施受限區域中,摸索出一條控疫新路,用更快速、具彈性方法在高危社區中,盡快找出隱形病人,切斷傳播鏈,爭取小區盡早清零。特首林鄭月娥昨天總結佐敦圍封經驗時,強調整個行動順暢,並取得成效,在短短44小時內為逾7,000人強檢,找出13名確診者,但承認美中不足之處是走漏消息,預告今後會以突襲式封區。話音剛落,港府昨晚隨即付諸實行,宣布將油麻地碧街9-27號和東安街3號列為受限區域,居民須接受強檢,待有結果才准離開,爭取今晨6時完成行動。

  • 快速死亡的方法 在 練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15 20:00:01

    【來挑戰單腳起立!】下肢肌力大挑戰|肌少症自我檢測|你家長輩做得到嗎?
    台灣在2020年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將在2025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下肢肌力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腿沒力就不能行走、不能移動,肌肉會隨著年紀流失
    40歲後每10年會流失8%肌肉,到70歲後更是直線下滑,肌少症不僅會骨鬆、骨折,死亡率也極高
    肌肉過少,晚年生活將高度依賴他人、輔具生活。我們其實懂每個長輩內心的苦,沒有人願意依賴他人過生活,正確的解法就是提早接觸阻力訓練,增加肌肉對抗肌少症!

    這邊練健康提供一個醫界普遍測量的方法,也就是單腳椅子站立,不只安全、有趣且快速檢測,如果您在挑戰時站不起來,那要趕快注意一下自己的身體囉!
    快來招呼親朋好友挑戰單腳起立,看看下肢肌力夠不夠
    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趕快拍下挑戰影片並標記 #stand4health
    讓我們一起重視肌少症,重視長輩健康
    下一集預告,已經知道自己站不起來,該怎麼辦?將於2020/9/18(五)於練健康Youtube頻道撥出!
    趕快訂閱訂起來,不錯過各種第一手健康健身相關知識與資訊!

    下肢肌力訓練影片(深蹲):http://yt1.piee.pw/vln2f
    65歲保羅阿公,因阻力訓練開啟人生第二春,訓練一年就得全國健力金牌:http://yt1.piee.pw/um3gv
    65歲保羅阿公,阻力訓練一年就參加舉重比賽:http://yt1.piee.pw/wc8m8
    枯木逢春室,仁醫林永昌醫師於屏東潮州訓練長者阻力訓練:http://yt1.piee.pw/vvhgn
    復健科醫師王思恒、醫師能蔡奇儒骨鬆、糖尿病、癌症怎麼開始訓練:http://yt1.piee.pw/v6vka
    重訓容易中風?中醫師陳柏瑋說給您聽:http://yt1.piee.pw/w8mcw

    #下肢肌力 #肌少症 #單腳起立 #中高齡訓練 #銀髮族訓練 #椅子起立 #深蹲 #squat #elderlyweightingtraining #elderlyweightlifter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