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快一點點餐抽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快一點點餐抽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快一點點餐抽成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食況轉播 #LSD 繼「MUZEO」後,Xavier 許居廷主廚的作品是 LSD Café Salon,座落於東區巷弄,白牆拱門好醒目,還沒踏進就看見奧黛麗赫本比中指。 在LSD,Xavier主廚試著打造新式咖啡輕食,約克夏布丁、烤蝸牛、威靈頓,這些英式、法式小玩意,是他著眼的菜色,有別於時下...
快一點點餐抽成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4 12:34:16
#食況轉播 #LSD 繼「MUZEO」後,Xavier 許居廷主廚 @xavier_523 的作品是「LSD」 @lsdcafesalon ,座落於東區巷弄,白牆拱門好醒目,還沒踏進就看見奧黛麗赫本比中指。 在LSD,Xavier主廚試著打造新式咖啡輕食,約克夏布丁、烤蝸牛、威靈頓,這些英式...
快一點點餐抽成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2 14:13:03
#如果餐廳要做外帶外送? 台北市今天下午宣布,自5月24日起全面禁止飲食店內用,只能外帶外送;新北市隨後表示跟進。 在許多餐廳自主歇業的基礎上,雙北頒布更嚴格的命令,且未設定截止時限。一夕之間,所有餐廳業主都要思考,究竟要暫時停止營業,還是要加碼外帶外送? 這個問題,對於以內用為主...
快一點點餐抽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食況轉播 #LSD
繼「MUZEO」後,Xavier 許居廷主廚的作品是 LSD Café Salon,座落於東區巷弄,白牆拱門好醒目,還沒踏進就看見奧黛麗赫本比中指。
在LSD,Xavier主廚試著打造新式咖啡輕食,約克夏布丁、烤蝸牛、威靈頓,這些英式、法式小玩意,是他著眼的菜色,有別於時下主流的餐酒館,更不同於咖啡店。
說了以上這些,其實,我還沒入內用過餐。今天出門一趟,回家外帶晚餐時,想起LSD,便拎了英式炸魚薯條、二種約克夏、北非烤腸、水果玉米莎莎走。
炸魚薯條予人一種解放的快感,蘸上塔塔醬很舒爽,炸魚排用的是龍膽石斑,肉厚膠質多,和英國的鬆軟鱈魚不大一樣。約克夏意外好吃,含蛋的麵糰口感帶韌,填入酪梨蝦、豬肉酸豆的創意餡料,合拍美味,涼著吃也沒問題,十分討喜。
這天,我用的訂餐平台是 iCHEF 資廚 #安心找外帶。LSD 臉書專頁上的訂餐連結就是這個,一般消費者也可以直接使用這個平台,開啟定位功能,搜尋你所在位置附近的餐廳,並進行訂餐。
這是iChef疫情中快速推出的全新功能,只要是其餐廳用戶,開通「點餐網站」功能後,就能免費上架,亦無手續費或任何抽成。至於消費者端,我的體驗堪稱順暢,使用者介面有一點陽春(畢竟短時間內建成),但瀏覽店家資訊、看菜單、點餐都快速無礙。不過沒有串接金流,我去現場自取餐點並付款。
Xavier主廚說,目前LSD有三分之二的訂單都來自iChef 安心找外帶。
疫情中,外帶外送是餐飲店家的生命線。我們都盼望回到餐廳,而在能真正安心吃喝歡聚前,用任何方式支持我們喜愛的餐飲店家,是必須放在心上的一件事。
快一點點餐抽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餐廳要做外帶外送?
台北市今天下午宣布,自5月24日起全面禁止飲食店內用,只能外帶外送;新北市隨後表示跟進。
在許多餐廳自主歇業的基礎上,雙北頒布更嚴格的命令,且未設定截止時限。一夕之間,所有餐廳業主都要思考,究竟要暫時停止營業,還是要加碼外帶外送?
這個問題,對於以內用為主的餐廳,更加迫切。如果要做外帶外送,這類業者首先要考量,餐點是否禁得起運輸?定價能和餐廳內用相同嗎?如果不行,是否要開發針對外帶外送的菜色?再來,包裝、運送都是額外的成本,更別提外送平台的抽成。如果餐廳不是開在交通樞紐,不便利的地點,外帶外送也難做。
還能再多想幾步的業者,恐怕也要思考,這是一時求變現,或需更長遠的佈局?
這類提供內用服務、直接上菜到客人餐桌、客人在現場消費的餐廳,美國餐飲產業術語稱之為「full-service restaurant」(完全服務餐廳);與之相對的是「limited-service restaurant」(片面服務餐廳),意指客人在現場點餐、即刻結帳,餐點可以當場享用,或者外帶,或者外送至客人所在位置的餐廳。
過去一年多,美國餐飲業受疫情嚴重打擊,可以觀察到,即便是完全服務餐廳,也樂於擁抱外帶外送服務,回應顧客需求做滾動式修正,連鎖餐廳或獨立餐廳皆然;直到最近,美國疫情趨緩,疫苗施打持續普及化,各州政府鬆綁內用禁止令,原以內用見長的餐廳才逐漸停止外帶外送。
台灣業者晚了一年才真正面對這個困境。如果疫情高峰快速過去,我們能在六月、七月解除第三級警戒,情況當然會好很多(這有賴全民一起努力);如果疫情拖延較長時間,餐廳如何獲得營收,就要有積極行動。
上週,我分享了六項餐廳因應內用禁止可以採取的措施;現在,綜合我看到的國外報導,我想針對「外帶外送」與「餐點訂閱制」,做更詳細的討論。
#外帶外送可考慮做家庭餐
家庭餐是美國餐飲業者去年發現的好產品,為什麼?因為封城,一家大小待在家,買菜又不好買,求援外送餐點時,自然要打點一家人的伙食。連鎖或獨立、平價或高級餐廳皆然,連鎖平價如美國地中海式餐廳CAVA,獨立高級如紐約新派韓式餐廳Atoboy,都有提供家庭餐的選項。設計外帶外送菜單時,不妨考慮2人、4人、6人的套餐,一次滿足家庭的需求,不一定只是供應單點菜色,或者個人便當。
CAVA接受《Restaurant Business》專訪時表示,家庭餐原本只是因應疫情的改變,卻提升了晚餐業績10%,並且據此研發新菜單,即便疫情過去也會持續。
家庭餐,可以是烹調完全的餐點,也可以是簡單加熱或覆熱的餐點,也可以是半成品,例如囊括生食材、醬汁的備料組,由消費者自己在家組合完成。
#菜單可縮小 #份量可加大
疫情中,許多美國餐飲業者都同意的一點是,菜單可以縮小,準備的菜色不用那麼多,備料的項目與人力的安排就能精簡,但餐點的份量可以加大,訴求更舒心的菜色,也回應上述家庭餐的需求。
精簡備料與人力,對於食材供應商與餐廳勞工而言,可能不是好消息。但業者使用食材可以更聰明,這時更要懂得零浪費,盡量榨取食材每一分價值,盡量變出可以賣錢的商品。這些思考,都能應用在外帶外送上。
#完全服務餐廳考慮轉型?
以內用為主的完全服務餐廳,典型就是fine dining。較高端的餐廳怎麼做外帶外送?我反覆提到的例子就是美國米其林三星餐廳Alinea,疫情之初他們迅速轉做法國家常菜餐盒,重要節慶也推特殊套餐,包括他們自己的十五週年慶六道菜套餐(每人US$49.95),以及感恩節、聖誕節等等。不過也要提醒,Alinea有關係企業、訂位系統Tock的支持,也是一個餐飲集團,資源較豐富,和單打獨鬥的獨立餐廳又不太一樣。
完全服務餐廳有沒有可能轉做另一類型的餐飲?《Restaurant Business》提到的一個例子是芝加哥的「avec」,原提供中上的地中海式餐點,在疫情中完全轉做fast casual式的烤雞店,只供應中東香料烤雞與法拉佛、鷹嘴豆泥等配菜,結果大受歡迎,即便現在恢復內用,仍持續提供烤雞外帶。
#餐點訂閱制
如果要走餐點訂閱制,就是比較長期的打算,對於消費者的忠誠度要求也比較高,可能較適合有熟客基礎的餐廳。
餐點訂閱制的方案,例如美國佛羅里達的「Coolgreens」,提供平日訂閱、週末訂閱二種方案,前者可以一週四天任選四種沙拉或捲餅,要價US$40;後者則可餵飽四人家庭週五至週日的用餐需求,要價US$75。
另一種方案,可以參考美國加州的「Urban Plates」,顧客可以付雙月費US$20,換取以US$10的優惠價購買原價US$13或US14的任何主菜。
台北、新北餐廳禁止內用,外帶外送應會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主流,可以預期各式餐盒、防疫包將推陳出新。餐飲業者們,大家辛苦了,但也許這也是一段可以發揮創意的時間,如果能在其中開發出新的商機,是再好不過了。
(圖為「豊賀大酒家」的外送餐點:豊賀精選台味便當、週末炸雞咖哩飯。)
快一點點餐抽成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年的最後一天,看Lizzy寫創業電影真是太幸福了。
其實我是特別喜歡看創業電影的人,一方面可以輕鬆補習一下專業以外的企業知識,其實我真正能稱上如數家珍的公司,只有華爾街券商、台灣銀行業,和一些中國公司而已,其他方面真的還是得靠多看多想;二方面是創業電影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雖然裡面說的東西多半無法在工作時照搬用上,但是它會講到很多題目,激發思考。
就像Lizzy分析師筆下的麥當勞,就很適合台灣這種飲食大國參考。麥當勞縱有千般惡,成為我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馮建三最愛指責我偷吃的一家餐廳,然而麥當勞賣的不是食物,是文化,這一點真是許多美國公司獨步全球的成就。
包括迪士尼、可口可樂這類公司,他們都很清楚,自己在推動的是一種文化。文化簡直能讓用戶成為俘虜、信徒,這才是最成功的企業。那些嘴上喊著作品牌好難的公司,其實掀開來外皮看看,大多也沒有什麼自己的文化。沒有文化,怎麼會有品牌呢。
這篇文章真的非常好看,感謝Lizzy。2017年的最後一天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
【分析師Lizzy的影視時間】
麥當勞金色拱門下的殘酷往事
──聊《速食遊戲》(The Founder)的商業啟示
以麥當勞「創辦人」雷克洛克(Ray Kroc)為主角的電影《速食遊戲》,作為電影或許稍微溫吞了些,但它是精采的商管電影,可以讓觀眾在被娛樂的同時,也能思考一些經營管理的挑戰,相當值得一看。
為何我特別把「創辦人」三個字用引號強調呢?因為雖然雷克洛克名片職稱是這麼印的沒錯,曾有許多年,麥當勞公司的確也聲稱克洛克是唯一的創辦人,但嚴格說來他並不是創辦人......
原來50年代,克洛克還在當奶昔機業務員的時候,麥當勞兄弟(Dick & Mac McDonald)兩人已經在加州聖貝納迪諾(San Bernardino)開設了麥當勞的第一家分店。克洛克對他們的餐廳很有興趣,毛遂自薦要幫他們拓展加盟店,但後面演變成醜惡的商戰,最後麥當勞兄弟被迫只能拿一筆錢走人,讓克洛克拿走品牌使用與經營的權利。
這其中的風風雨雨頗為精彩刺激,雷克洛克到52歲才開始拚出此生最大的事業,也挺激勵人心,這些過程就請大家去看電影吧。
在創業與經營管理方面,《速食遊戲》提供了許多有趣案例及啟示,可以整理成以下幾點:(在下沒創過業,下列心得純粹是從電影劇情的角度來觀察,小妹知道 Emmy, Ingrid and friends. 這個粉絲頁的讀者臥虎藏龍,若各位先進願意補充實戰經驗或心得,歡迎留言分享,我會退到一邊倒茶兼打雜)(Emmy:弄一個爆強電影粉絲頁就算是一種創業啊,幹嘛客氣。。)
1. 不要怕重新調整、改造事業
麥當勞兄弟的餐廳,原本是個烤肉"drive-in"餐廳,用餐方式、菜單內容,都與其他同類drive-in餐廳相近。然而因為生意不太好,他們將餐廳的內容與流程做了創新與大翻轉:1. 客人不再「免下車」,而得自己下車買,如此省掉許多點餐小妹,也避免了送餐錯誤;2. 菜單大幅簡化,只賣之前賣得最好的產品;3. 廚房流程大改造,讓客人取餐快速不用等。
改善廚房流程這部分,《速食遊戲》以視覺呈現當年麥當勞兄弟如何在網球場上用粉筆畫位置、讓員工實際在上頭走動操演的情形,這一幕非常精彩神奇,讓觀眾親眼見證麥當勞的「效率」是怎麼實地推演、試驗出來的。
2. 讓客人輕鬆了解產品概念
麥當勞兄弟完成了餐廳模式的改造之後,起初客人沒上門,因為不懂餐廳在搞什麼,例如客人以為是drive-in但車開進來了卻沒有人服務......等等。有了創新的調整與改造後,如何讓客人快速理解、使用產品,也是很重要的。
3. 忽大忽小的現金流量一定要管好
在克洛克正式開始替麥當勞兄弟負責加盟業務後,他積極開疆闢土,卻發現分到的抽成根本無力應付擴張版圖燒掉的錢。如果現金不夠,生意再好也沒用,克洛克被迫分神四處找錢。創業初期,現金流起伏尤其大,而且不容易預料,不像穩定期的企業,幾個簡單Excel做一下看一下就可以抓,所以對新創事業,現金流量的管理更是不可忽視的大學問。
4. 你不一定是餐飲業,可能是房地產業
正當克洛克為了資金焦頭爛額,一位律師點醒了他,克洛克所在的事業根本應該是房地產業,而不是餐飲業。應該把地買下來,租給加盟者,這樣對克洛克最有利。克洛克照做後果然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也讓麥當勞兄弟對克洛克越來越沒轍。只有想清楚最適合事業的營運模式,才有可能發揮最大潛力,之前克洛克使用的模式錯了,拿著微薄的分紅去替人家拚加盟店,不管怎麼死拼活拼,都只是在繞圈子。
5. 隨時思考、調整哪些人適合為你工作
克洛克物色加盟主時,一開始找的是有錢有閒的上流人士,卻發現這群人沒有動力為餐廳付出,每天繼續悠閒過日子、打高爾夫,任憑餐廳經理人「自由發揮」,品質無法穩定。於是克洛克改變策略,參加中產階級的各式聚會,鼓吹這些有動力苦幹實幹、追求財富的人們加入他。而且克洛克對於不同族群的聽眾,都有適宜、動人的話對他們說,這種吸引人才的能力與魅力也挺重要。
此外,「找人才」的雷達要隨時打開,多多留心、觀察他人,腦袋裡要有資料庫,並願意往非典型方向尋找,才不會在時機成熟的那刻,由於缺乏人才而趕不上機會。
6. 合夥/合作要謹慎
麥當勞兄弟原本可以一輩子穩穩經營著他們的餐廳,也許再多開幾家加盟店,勤奮又滿足地度過餘生,但在找來克洛克負責加盟事業之後,不僅面對許多意見不合造成的情緒起伏與衝突,影響心情與健康,最後甚至還讓兩兄弟丟掉畢生心血的擁有權,包括餐廳名稱以及他們設計的金色拱門。即使獲得某些金錢補償,但心中的鬱悶與不甘可想而知。
與人合夥,不宜引進想法差太多的合作對象,不能忽視早期的意見不合,如果想法差異大,又沒有溝通出共識,堆積下去只會更糟。此外,要仔細觀察對方的動機與心理,提早有警覺與準備(例如隨時與律師討論),若等到狀況很差時才開始積極對抗,籌碼恐怕已經不在自己手上。性格與理念的相容度,以及是否可互相信任,在選擇合作對象時非常重要。
恰巧這兩天某個中國虛擬貨幣交易平台背後的紛擾浮上檯面,或許也跟合作雙方的理念不同、溝通不清楚有關。
***
雷克洛克與麥當勞兄弟之爭,看起來很殘酷,但如果一定要評價克洛克是不是「壞人」、是否「偷」了「創辦人」名號......嗯,他有些作為的確太過火,沒有必要對麥當勞兄弟趕盡殺絕,不過,兩方的初衷,其實沒有對錯,只是不同罷了。
他們的想法都深刻影響了麥當勞後來的發展,兩組人馬皆用不同方式創建了麥當勞,為它今日的樣貌奠定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克洛克,也許出了聖貝納迪諾不會有人聽過麥當勞,更別說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有分店,但若麥當勞兄弟對於賺錢的小規模事業很滿足,那也沒甚麼不對。只是,當這兩種人湊在一家公司裡合作,就會有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格局,以及適合的方向。明白並接受自己的潛力與限制,才是重要的。
就像克洛克的第一任老婆Ethel,她在丈夫背後,也許說不上是偉大的女人,但肯定是悲傷的女人。她需要安全感,這並沒有錯,只是不適合有克洛克這樣的丈夫。觀眾首次切入這對夫妻的生活之時,克洛克已是個52歲的業務員,他過去經年累月不在家,Ethel獨自帶著孩子都撐過來了,到這把年紀總算可以期待兩人好好享福,沒想到老公又弄出一個更忙碌更龐大的事業,更常把她獨留在家。
她無法認同與參與那些創業展店的愉快舒爽,沒法享受開疆闢土的快樂,卻要承受它們帶來的龐大經濟壓力與不安,每天枯坐家中擔憂房子車子存款可能都會不保,害怕兩人花半輩子撐起的家,明天就不見了。這兩人性格相異,能成就的格局不同,除非克洛克的事業一輩子無法有大突破,否則恐怕很難長久相守。
當創業家難,當創業家的配偶也很難。尤其當創業並非配偶願意一同付出的夢想時,更是寸步難行。人很難突破自己的格局,這沒有對錯,但早早認清會比較好。選擇合夥人或高階主管時也是,認清彼此的性格與想法,才能同心努力。
***
讀到這兒,各位是否已經想吃麥當勞的薯條與雞塊了?沒關係,我把解藥替各位準備好了,如果你理智上不想吃,但感性上需要一點幫助來拒絕麥當勞的誘惑,可以看2004年紀錄片《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導演自己下海實驗,連續一個月只吃麥當勞菜單上有的東西,而且只要店員有問「是否要加大餐點」,都要答「好」。
一個月後導演不只體重增加11公斤、體脂肪從11%變18%,還有憂鬱症與肝臟衰竭的跡象。當然,這些年來麥當勞的餐點做過不少調整,增加了沙拉的選擇,也公開餐點營養資料供消費者查詢,不過它的美味主餐畢竟還是類似的玩意,嘴饞時適量解解饞就好。
#看了好怕元旦假期還是少吃一點好了
#減肥前先舉起肥肥的手指大力轉發Lizzy女神的好文
#農曆年假期我們考慮再請Lizzy發出警世防貪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