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忠誠同義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忠誠同義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忠誠同義詞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萬的網紅蔡正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現在不是保持沉默的時刻 王健壯/聯合報 政客利用危機、誇大危機 甚至製造危機而濫權雖然可怕, 更可怕的是多數人因冷漠、無知或怯懦, 坐視政客恣意妄為, 卻沉默無語也一無作為。 麥卡錫掀起紅色恐慌 肆虐美國那幾年, 民調發現有超過五成以上的民眾支持他, 記者把他捧成媒體寵兒, 知識社群鴉雀無聲,...
忠誠同義詞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現在不是保持沉默的時刻
王健壯/聯合報
政客利用危機、誇大危機
甚至製造危機而濫權雖然可怕,
更可怕的是多數人因冷漠、無知或怯懦,
坐視政客恣意妄為,
卻沉默無語也一無作為。
麥卡錫掀起紅色恐慌
肆虐美國那幾年,
民調發現有超過五成以上的民眾支持他,
記者把他捧成媒體寵兒,
知識社群鴉雀無聲,
連總統與國會議員也不敢輕攖其鋒;
麥卡錫主義之所以變成黑暗年代的代名詞,
就是政客濫權
但社會沉默的慘痛例證。
但美國當年是否確實面臨紅色威脅?
當然。
國民黨統治的中國短短幾年變成了紅色中國,
蘇聯在戰後已研發完成原子彈,
外交官與科學家被指控為蘇聯間諜而被判刑,
蘇共與中共聯手在朝鮮半島發動戰爭,
這些內外危機讓多數民眾都心生恐懼,
都有強烈的亡國感。
但誰丟掉了中國?
誰洩漏原子彈機密給蘇聯?
每個疑問都引發恐懼,
恐懼散布到最後,
便出現誰是持卡共產黨員,
誰是共黨同路人這樣的猜疑與指控,
杜魯門更在聯邦政府機關進行大規模的忠誠調查,
紅色恐慌影響之大之深可見一斑。
眾議院的非美活動委員會,
麥卡錫在參議院的調查委員會,
就是紅色恐慌的兩個產物。
而所謂的「非美」,就是「不忠」的同義詞;
但什麼叫不忠?
麥卡錫的定義是:
你讀過馬克斯,不忠;
去過莫斯科,不忠;
有親戚朋友信仰共產生義,不忠;
年輕時參加過左派聚會,不忠;
不忠就是叛徒,就有顛覆嫌疑。
在有罪推定的這種邏輯下,
民主國家的政治獵巫,
恐怖如同中古時期的宗教獵巫,
反紅色威脅的運動
也變質成亂扣紅帽的政治鬥爭。
第一個站出來對抗麥卡錫的是
他的同黨同僚,
女性參議員Margaret Smith。
史密斯在她那篇「良心宣言」中,
有這樣幾句話:
「現在最大聲高喊美國主義的那些人,
就是最經常在搞人格謀殺、破壞美國主義基本原則的那些人」,
「共和黨要贏得勝利,
但不能依靠恐懼、無知、
偏執與誣陷的『四騎士』迎向勝利」,
這篇宣言後來雖留名青史,
但當時卻未撼動麥卡錫主義於萬一。
史密斯的國會同僚,
因怯懦而不敢簽署宣言聲援她,
當年前後兩任總統在「麥流」如日中天時,
也是三緘其口毫無作為。
杜魯門雖然在麥卡錫誣陷馬歇爾時,
曾嘲諷他「替馬歇爾擦鞋都不夠格」,
但也僅此而已,
更何況他發動的忠誠調查,
對民主的危害與麥卡錫相差無幾。
而艾森豪替自己怯懦所找的藉口是
「我不跟這傢伙在臭水溝裡打混戰」。
讓「麥流」橫掃美國的新聞界,
當然更是麥卡錫的共犯,
多數記者都像是麥卡錫的速記員,
知名調查記者Jack Anderson
更是麥卡錫的首席策士,
晚年他寫「一個扒糞者的懺悔錄」時,
很後悔自己曾經有過這段不光榮的歷史;
直到CBS當家主播Ed Murrow
直面挑戰麥卡錫後,
美國媒體才變成挽救民主的旗手。
莫洛反麥卡錫的警句,
句句發人深省:
「我們絕不能混淆異議與不忠,
要經常牢記,指控不是證明,
定罪要依證據以及正當法律程序」,
「我們不能被恐懼驅迫
而走入非理性的年代」,
「現在不是那些反對麥卡錫作法的人保持沉默的時刻」,
「錯誤不盡然都是他的,
他並未創造恐懼的處境,
衹是成功操縱利用了恐懼」,
「錯誤,無關命運,
而與我們自己有關」。
六十多年前莫洛講的這些話,
適用於今日美國,
更適用於今日台灣;
現在沉默,將來後悔,
這是歷史的殘酷教訓。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忠誠同義詞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微冷 #冷專欄 這句話,那句話,究竟是誰說的話?
「我越了解人,越喜歡狗。」
大家好。狗這種生物,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主人。狗狗付出別無二心的絕對忠誠,加上無條件的愛和陪伴。科宅編認為,不喜歡狗的人大概都沒有心腸。#開局地圖砲
開頭引述的話卻意外拐了個彎,借用狗的單純,來怒批人類的醜惡。但是,這句簡短的妙語究竟出自誰?
剛從人間登出不久的李敖,在著作《李敖有話說》中指出「我認識的人越多越喜歡狗」出自法國的羅蘭夫人。就是那位在大革命中站錯邊,結果被雅克賓黨的恐怖統治清算,死於斷頭台的羅蘭夫人。所以結案囉,今天收工,我們下次再見~再見~
當然不是這樣。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冷知識人。有著 google 大神的優勢,應該能比古早時代,只能靠博聞強記的李敖,知道得更多,做得更好?
首先,羅蘭夫人是崩啾崩啾的法國人,一定不是講中文。【要查證名言,或是追溯任何訊息的出處,第一步一定是設法找到原語言,減少輾轉傳播中出現的失真】。而且,大概李敖的文化影響力大,幾乎所有中文來源都指向羅蘭夫人,沒辦法增加我們既有的訊息。
話說,評估史料的真實性有一個法則:轉述的人的年代和事件發生的【時間】越接近越好,中間經過越少【轉述、翻譯】則越可信,還要小心敵對方的惡意抹黑栽贓。
我們開始囉,肉搜心法第一步,線索很少的時候,一個好去處是 wikiquote,這是維基百科的子站,專門編纂名人名句。
腦中OS:「維基?嘖嘖。什麼人都可以編輯的地方怎麼可信?」
沒錯,維基百科本身並不可信,可是它有多種語言獨立運作。表示位於各國,知道各種線索的人都有可能心血來潮,在條目上(或「討論」頁面)編寫,來吸引眾人注意。當複數個鄉民注意到一件小事,讓古今中外的無數耳目和情報匯集起來,力量很驚人的。很可能指向無庸置疑的強力線索。
所以,當我在法文版的羅蘭夫人 wikiquote 完全找不到這句話的痕跡,就覺得有貓膩啦。fr.wikiquote.org/wiki/Manon_Roland → 怎麼沒寫,森七七。
對了,法文我本人當然是看不懂。但句子的關鍵詞「狗」總得出現,用單字 "chien" (崩啾崩啾的狗)搜尋網頁即可。但結果完全國防布。
這表示1、這句話無關痛癢,法國人不是很在乎所以沒有寫。或者2、這句話根本不是羅蘭夫人說的。
怎麼辦?冷靜,冷靜,重整思緒。
欸,等等喔,李敖懂法文嗎?很可能不懂。這表示他接觸到的已經是二手資訊惹。而台灣接收最多的二手資訊,要不就來自美國(英文)、要不就來自日本(霓虹語)。那就先找英文,因為我只懂英文。
肉搜心法第二步:乖乖爬文。
翻譯翻譯,同義詞的排列組合有很多可能。姑且先試試「The more I know people, the more I like dogs」。當我讀到這個網頁,整理了一掛名人似乎都說過這話,事情不妙了。www.dogquotations.com/dog-quote-variations.html 尤其是名單裡有馬克吐溫,更是不妙加三級。
眾所周知,當一句名言被歸在馬克吐溫頭上,通常就是「大家都覺得很耳熟,但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出處」的意思。馬克吐溫可以代換成愛因斯坦、林肯、德雷莎修女、或其他大家耳熟能詳,卻又不是真的很熟悉的名人。#人體名言產生器
我不放棄!仔細再看,網頁中整理的疑似名人出處中,法國人的比例特別高——戴高樂和其他含有 de 的法文名,是否表示英語圈認為這句話應該是某個法國人說的,相信原文是法文,但不確定是誰,所以就隨便亂套一個法國名人?
事到如今,嗯,我不是很想用這招的!但看來是不用不行啦!
肉搜心法最終奧義:網路上哪裡有大量的古老文獻,還能智慧搜尋的呢?答案是 Google Books 了。我們都知道羅蘭夫人死於法國大革命之後,表示她是十八世紀的人。而 Google Books 數位化了大量的各國文獻,還可以限制年代搜尋。
結果是......燈燈燈,出來了。1822 年,一本稱為《歷史與文藝筆記》(Tablettes Historiques et Littéraires)的書是最早(可得)的來源。再早就沒有了。
「我認識越多人,就越喜歡狗」出處是......是軼名。原文是這樣寫的:
"Nous venons de recevoir le Miroir de la Somme, il contient les niaiseries suivantes: Une dame disait l’autre jour: plus je connais les hommes, mieux j’aime les chiens."
(我們收到一面來自索姆的鏡子,上面寫著這樣的蠢話:一位女士先前曾說:「我越認識人類,就更加喜歡狗。」)
感覺就是個十九世紀法國的早餐飲料塑膠膜上的冷笑話。大家還記得史料判定法則嗎?羅蘭夫人死於 1793 年,相當不可能她的話會初次出現在整整三十年後的一本書上,甚至沒被指名出來。
因此,結論非常反高潮:來源是法國民間,確切出處在有更多線索出爐前暫時未知!
已知的未知也算是知識。仍有學到東西,吧。自己說(小聲)。
肉搜下來學到什麼?整理一下,我們知道「我認識越多人,就越喜歡狗」應該是十九世紀法國文化圈中的流行語。流行語當然人人都可以說,有各種出處也就不意外。
當這句俏皮話流傳到英文世界,很可能亂找了個法國名人背書。羅蘭夫人可能就是這樣躺槍的。畢竟,羅蘭夫人其實不是諷刺作家,她是個沙龍(上流知識分子的集會)女主人,寫文章也是為了政治的倡議。這台詞與角色形象,細想真的是不太對。
那,為什麼冷編科宅要小題大作,從一句俏皮話寫惹一整篇肉搜實況?因為這是後真相時代,因為網路太多的人云亦云,因為從眾很簡單,而批判性思考卻往往被當成來搗亂的而不受歡迎。然而,翻開報紙打開電視,信錯了資訊來源,愚人節每天都過~~
那麼在此祝大家(與往日誤信的錯誤常識)分手快樂。繼續看每日一冷,一起變得越來越聰明。
讀者還知道有什麼名言,大家都說是某人說的,但某人其實是無辜躺槍的呢?請一定要糾正我的錯誤常識,某科宅的腦袋,預先感謝您XD 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