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志願役專長訓退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志願役專長訓退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志願役專長訓退訓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徐巧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絕對支持增加教召,但改革不能改小放大 國防部數度「公布」最新的教召改革方案,目前已經快算不出來是第幾個版本,希望不要再變了!國防部一直想把戰力不夠這件事導向「只需改革後備」,其實是治標不治本。如果真心要改革,還是得從本質下手,否則在台灣少子化的狀況下(新生兒一年約16萬),未來仍得面對兵源不夠的問...
志願役專長訓退訓 在 荒謬小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2 12:34:52
- 用昨天跟各位好媳婦的照片開啟收假前話題 今天要講的是我覺得國軍有待加強的說服人話術SOP 以下會以兩個例子來說明 第一:媲美傳直銷棄兒不捨的志願役招募 在新訓前兩週每天會有至少一小時的招募課程 撇除其他招募人員的經驗分享 他們大致上會先說自己薪水多好 我在X年內存到了XXX萬,而且我拿現金去買車...
志願役專長訓退訓 在 徐巧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絕對支持增加教召,但改革不能改小放大
國防部數度「公布」最新的教召改革方案,目前已經快算不出來是第幾個版本,希望不要再變了!國防部一直想把戰力不夠這件事導向「只需改革後備」,其實是治標不治本。如果真心要改革,還是得從本質下手,否則在台灣少子化的狀況下(新生兒一年約16萬),未來仍得面對兵源不夠的問題。以下再提出一些看法,歡迎關心議題的人集思廣益、相互討論:
一、國軍戰力提升,不能只靠教召,必須增加對四個月軍事訓練役的訓練,並評估是否提升訓練期間至六個月。否則按照目前的訓期,兩個月新訓、兩個月部隊專長訓,根本無法成為有效戰力。
二、哪些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被徵召?必須講清楚規則,目前解除八年編管,但只說「8年編管後未被召集過的人」可能出現在名單內,大多數人還是搞不清楚政策具體內容。
三、此外,所謂「後備改革後員額將由32萬人增至50萬人」,增加的18萬人到底平均會被召回來訓練幾次?有沒有預期的標準?若只是帳面數字變漂亮,卻沒有增加實質戰力,算不上是改革。
四、公平抽籤,不要用同一套名單重複找人。這種理論上公平抽籤,實務上都是「老面孔」的不公平問題,是作為地方民代經常收到的民眾反應。此部分國防部有提出「資訊化選員」制度,希望能夠實際改善現況。未來因「專長」而被重複召回的後備軍人,務必是真的有專長。
五、提升目前志願役的待遇,並傾聽基層聲音。什麼戰鼓隊、樹木移植、只以BMI標準為主(現代人都看體脂率了請醒醒).....實際上只要願意真誠地聽,會知道基層有很多意見反應,長官應該好好了解,更要多加強化輔導軍人退伍後的職涯。軍中文化改善,有助於吸引更多青年從軍。
志願役專長訓退訓 在 立法委員 馬文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募兵制九成達標?#魔鬼藏在細節裡!
7日國防部長嚴德發向立法院報告,今年度國防部募兵已經達成目標的90%!但這令部長風光,國人振奮的數字,卻暗藏玄機
#陸海軍缺額空軍扛
#募兵乾坤大挪移
以108年國軍志願役專業軍官班「通資電」官科為例,根據招生簡章,陸軍預計招收20人,海軍15人,空軍16人,但陸、海軍招生不足,空軍卻超額錄取了30人,補足差額。
#敲鍵盤的拿焊槍
#寫程式的盯雷達
問題是,空軍部隊並沒有這麼多「通資電」專長的員額需求,結果導致這梯次的學員受完了訓,只有10人被分發到真正資訊類的職務,有8人分到攔截管制官,還有11人擔任雷達儀器修護的「黑手」。
#撐兩年或賠30萬元
#驚傳初官怨憤自殘
報考敲鍵盤,被分發拿焊槍;寫程式錄取,卻派去盯雷達。部分學員初任官後極度不適應向長官反應,卻被告知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先撐兩年,可取得重新受訓機會,二是賠給國家30萬元後退伍。但現實是,這些報考軍校的年輕人,其中許多正是需要這份穩定的薪俸養家,兩條路,只剩一條路,還傳出有人因此自殘。
7日質詢時,空軍參謀長黃志偉中將一開始說:「沒有自殘」,在我追問下又改口:「不是這個班隊,是別的個案」。嚴部長最終承諾我追查真相,若屬實,絕對依法懲處。
亮麗的數字背後,有年輕軍官的怨憤,更嚴重的是,國家投入大量資源養成軍官,卻無法學以致用,是國軍的損失,也是納稅人的損失。
志願役專長訓退訓 在 徐巧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幾天前,我提出了目前中華民國兵役制度是否需變革的討論,讓社會各界注意到我國後備部隊戰力的問題。#最新民調 顯示,66%支持台灣恢復徵兵制 52%主張男女都要服兵役(男、女均是支持大於不支持)。
國防部長嚴德發日前回應了解決方案,提出強化後備戰力的方式是「志願役、1年義務役優先教召」。但這並沒有實質解決問題,不過是飲鴆止渴。
尤其這幾年若兩岸政策方向不變,台海間兵兇戰危氣氛持續,這項風險更不能等閒視之。
「一年期義務役」已在 #107年全數退伍,且根據現行規定,退伍超過8年不召訓,代表再過六年,也就是 #民國115年開始,這一批軍人就 #無法被選充進入後備 了。
算起來,蔡英文總統的任期結束後,再過「兩年」就會碰到必須以四個月軍事訓練役男作為後備主要戰力的困境。這個窘境並非遠在天邊,它近在眼前。
若依照國防部長嚴德發的政策,除了志願役以外,針對「一年期義務役」優先選充進入後備,無非是把爛攤子留給下一任,也讓2026年開始的台灣涉險!後備戰力不夠,卻要下一任總統才改制,用膝蓋想也知道絕對來不及!
台海若開戰,雖不少人對美國援助寄與厚望,但先前就有不少媒體批露,美方對於我國後備部隊「虛有其表」的憂慮。加上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國會備詢時曾說「自己國家自己救」,外交部長吳釗燮也表示「台灣國防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再再顯示了,與其猜測別人會不會幫忙,應思考若蔡總統口中「台灣可承受第一擊」的情況發生時,中華民國內部亂成一團,一般人民不知道該怎麼辦、志願役勉強足夠、後備軍力不足的情況該如何處理?這不是恐嚇,這是一個政府必須嚴肅面對的務實問題。
試想,未來 #四個月役男成為主力 (補充:指後備),訓期只有短短16 週(含5 週入伍訓練、11 週專長訓練),沒有充足的部隊經歷、演訓經驗,要如何滿足作戰需求?要怎麼執行民進黨政府口口聲聲的「抗中保台」?
有人建議要將延長軍官、士官的列管年限;也有人提出應該增加現行義務役的訓練天數與精實訓練內容;更有人提出根本不該只以「一年期義務役」為優先召集對象,而是應強化未來勢必成為後備主力的四個月役男戰力。目前民調顯示支持恢復徵兵制的比例高達66%,蔡政府什麼時候才要回應社會呢?三軍統帥不能只看自己的任期,必須以中華民國長期利益為重,及早準備對策。
#中秋收假囉 #文章有點長但希望大家可以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