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心靈自救手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靈自救手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靈自救手冊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柚子甜剝心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共感人完全自救手冊| 聽過這本書好一陣子,直到在書店看到它,覺得封面和紙質都很吸引人,內容一翻更是各種「媽啊根本在講我!」,於是乖乖掏錢把它帶回家了。 「共感人」和之前很流行的「高敏感族」很像,不過共感人又更進一步,來到「吸收能量」的程度,比如說別人的情緒、別人的疼痛、場域間的能量等等,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睡到三點》是首失戀情歌,問193現實中是不是經常被飛?他即自豪的說:「我是 #飛人界KOL,當然也有俾人飛,但次數不多,大家就知我什麼料。其實我覺得談戀愛,最重要兩個人一起開心,我有開心事情會跟她分享,我不開心時她又可以幫我分擔,大家啱傾就可以,不用需要很多束縛、枷鎖,不需要結婚也可以,開心舒服...
心靈自救手冊 在 AMBER 安柏|花蓮慢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6:10:51
7月閱讀清單- 一直到7月下旬才降二級,假日仍在看書,但因為在適應新的工作內容,所以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看書,比較多利用零碎時間,而最近也喜歡很放鬆的看書,會用手機撥放spotify的Book Club這個音樂清單來放鬆自己的身心,讓自己更加投入在書的世界。 這次閱讀了五本書,其中三本屬於社會心理類...
心靈自救手冊 在 香港人的冥想減壓服務 | App | 企業培訓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0 07:17:58
《你是世界上20%的共感人嗎?》 上期為大家介紹了共感人,本期便讓大家測試一下自己是否屬於世上20%的共感人吧! 做以下測驗時,請誠實地根據「大多情況下」作出選擇。 1. 曾被別人說太敏感、太害羞或內向? 2. 經常感到精疲力竭或焦慮? 3. 聽見吵架與大吼大叫會不舒服? 4. 經常感到...
-
心靈自救手冊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25 17:00:18《#睡到三點》是首失戀情歌,問193現實中是不是經常被飛?他即自豪的說:「我是 #飛人界KOL,當然也有俾人飛,但次數不多,大家就知我什麼料。其實我覺得談戀愛,最重要兩個人一起開心,我有開心事情會跟她分享,我不開心時她又可以幫我分擔,大家啱傾就可以,不用需要很多束縛、枷鎖,不需要結婚也可以,開心舒服安穩地過,不用轟轟烈烈。」全文:https://bit.ly/3wi2u04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心靈自救手冊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共感人完全自救手冊|
聽過這本書好一陣子,直到在書店看到它,覺得封面和紙質都很吸引人,內容一翻更是各種「媽啊根本在講我!」,於是乖乖掏錢把它帶回家了。
「共感人」和之前很流行的「高敏感族」很像,不過共感人又更進一步,來到「吸收能量」的程度,比如說別人的情緒、別人的疼痛、場域間的能量等等,我的理解是,高敏感族是「感覺」得到能量,共感人是直接把這些能量吸進自己的場域,因此跟著快樂悲傷,以及無法克制的波動。
我自認還沒有到無差別「吸納」別人能量的程度,所以應該還是屬於「高敏感族」,只是具備了很多「共感人」的特質──到底是天生如此,還是後天的內在修煉,讓我配備基本保護罩,不會輕易被拖下水,這倒不得而知。
不過就算不是純共感人,也無損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因為「完全自救手冊」點出了非常多我們平常沒注意的點,適合共感人,也非常適合高敏感族,或任何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很容易被干擾的你我。
***
剛好看了這本書隔幾天,我一時興起去花市一趟,那次回來我簡直虛脫,也徹底體會共感人/高敏感族,到底有多麼容易被過度刺激,也多麼需要學習保護自己。
那天我想應該可以快去快回,所以沒吃早餐就騎車出門,首先就犯了大忌──共感人很容易因為低血糖身體不舒服,氣場會馬上變薄弱,也更容易受到刺激。
再接著,我停好機車,進到非常大的花市,架上東西非常多,陌生的人鑽過來擦過去,大聲講話,已經開始低血糖的我,進入這個環境變得很不舒服,當時時間已經接近收攤,每個接觸到的店家都一臉疲倦和不耐,釋放出的情緒語言也揉雜著磨人的粗糙感,我忙著看花草、思考布置、應對著店家,才不過半小時的時間,就已經快要喘不過氣來。
如果是以前,頂多只會覺得自己是太餓+盆栽太重,所以才心浮氣躁。
但是看過《共感人自救手冊》後,我才意識到我把自己推進了非常不適合的處境:眼花撩亂的選擇本身就是精神消耗,過多的人潮,大聲叫喊的噪音,以及商家焦躁的情緒,其實一直都在被我的感官接收著,加上我又因為低血糖,「額度」很快就被耗盡,難怪才逛半小時就筋疲力竭。
***
現在回想起來,我確實一直很不喜歡大賣場,不喜歡人多的地方,不喜歡大眾交通工具(我五年前離職後,最大的雀躍之一就是不用在尖峰時間擠捷運,每天光通勤就被榨乾了),害怕噪音,甚至像書上說的,不喜歡無意義的閒聊。
以前不明白為什麼,甚至會被說嬌生慣養、吃不了苦、孤僻,自己也只能摸摸鼻子承受這樣的指責。
近年來慢慢接觸高敏感族/共感人這類的書,才意識到,原來我們是下意識地在迴避過度刺激──例如像「無意義的閒聊」,以前不懂為什麼別人問我一些沒意義的問題,「就只是找話聊」殺時間,我會很不耐煩,現在我終於明白了。
因為對有共感特質的人而言,「無意義的閒聊」包含太多雜訊,例如讓人提不起勁的聲音訊息、百無聊賴的情緒能量、低營養的內容,這些不但要被我們感官吸收,還要動用頭腦資源去思考回覆,要形容的話,很像野外的蚊子,小小的戳一下、小小的刺一口,每一下都沒有很痛或很癢,但持續一段時間就讓人很煩躁,只想跳起來拿電蚊拍把牠們打個乾淨。
***
回過頭來,這樣的書對我來說最大的功用是:知道怎麼照料自己。
知道哪些人事物會耗損自己的能量,盡量避開;知道哪些人事物會滋養自己的能量,定期補充。
不過還是免不了要提醒,這樣的書是讓我們學會「善待自己」,而不是增加「我執」,甚至拿著共感特質的招牌「要求別人」──比方說,當家人在客廳用太大的音量看電視時,只要禮貌請他轉小聲一點就好,而不是開門大吼「吵死了,你不知道我是對噪音很敏感的共感人嗎?」
也不是在自己處理不了鬱悶時,對身旁的伴侶說「一定都是你的情緒影響我,我吸納了你的負面能量」,畢竟人的內在修煉到夠強夠穩定時,就算是共感人也可以把影響減到最低,我們可以離開,去旁邊調頻、靜坐、深呼吸,就是不要把照顧自己的責任,變成要求別人妥協的武器。
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拿起這樣的書,可以是《高敏感是種天賦》、《共感人自救手冊》(以下開放推薦書單),多讀一本這樣的書,敏感人能對自己更溫柔,身旁的人也可以更知道怎麼好好愛你:)。
=============
#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
#柚子甜剝心事
臉書:YS Tian
IG:柚子甜
=============
心靈自救手冊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知足不是解,重點是「知道」並溫柔理解
憂鬱症在全球各地都是最普遍的疾病之一,
平均每100個人就有3個人罹患憂鬱症,他又被稱為「心靈的感冒」
跟身體的感冒一樣,比起知足我們要知道的是治療方式。
*知道有哪些治療方式
*知道怎麼陪伴
*知道這一切的無力情緒不是你的錯
*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陷入低潮......
如果你身邊有家人朋友,陷入憂鬱,或是你自己就是,
請溫柔擁抱受傷的心:「你沒有錯,你做得很好了。」
✍憂鬱症自救手冊>>https://bit.ly/39NXbuK
✍【31種關切土地的方式】健康疾病:憂鬱
>>https://bit.ly/3cX8bbd
-
【誠品31週年慶】#網路限時登場!
📍 圖書 66 折起 / 滿千折百 / 結帳再 9 折
📍 全站不限金額!指定超商取貨贈中熱拿
年度好買優惠 ☞ http://bit.ly/2Q34IxU
心靈自救手冊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發現某些活動對你的情緒有正面的影響,那就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安排這些活動並保持下去!以下是一些建議:
‧ 出去散散步
‧ 為自己做一頓飯
‧ 待在室外,而不是待在家裡
‧ 打電話給一個朋友
‧ 去一趟商店或超市
‧ 去健身房或者參加健身班
‧ 約一個朋友喝咖啡
‧ 做做瑜伽或冥想,也可以游泳或者參加其他健康的活動。
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實現這些目標,那就把這些目標細化為一些更小的步驟,以便更容易完成。
取自《憂鬱症自救手冊》
************************************
各位朋友,晚安:
「憂鬱症在全球各地都是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平均每100個人就有3個人罹患憂鬱症,有五分之一的女性和十分之一的男性在其一生中都有過憂鬱的經歷。」
憂鬱症其實我常面對的一種狀態,不管是在版面上的朋友,或者是在現實生活中。就上述數字來說,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預防性的概念。
也許強度不到憂鬱症的程度,但憂鬱情緒,或者說沮喪、失落、無奈、無力……,這些負面情緒很難有人完全沒有過,這時候,這本書的內容就很值得參考。尤其這本書喜歡使用化整為零的邏輯,讓照顧好自己變得具體可行。
最近疫情的新聞天天播,我們很需要進行心靈防疫,平常就要做好保養大腦的工作。大腦是我們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也相當精密,大腦如果生病了,一個人想要幸福快樂,其實就很難了。
之前版面上有人問到如何交朋友,其實交朋友不用一定要關係多深,能維持互動就是一種成就。下面摘文中的說法,我也相當贊成。
我會自我提醒,這種書偶爾就要拿來分享,畢竟生活忙碌,照顧自己這種看起來很基本的動作,常被當成陳腔濫調,所以常被忽略。不過,陳腔濫調不是不重要,我們在身心出狀況之前,就可以為自己織就救命網。
祝願您,藉著這本書,重新學習從小地方開始照顧好自己!
************************************
興趣喪失和社交孤立
【文/ 李‧科爾曼】
如果你對從前特別感興趣的一些活動失去了興趣,會怎麼樣呢?就像悲傷情緒一樣,當你對從前你很享受的活動失去激情的時候,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你馬上振作起來。當你憂鬱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感到煩躁不安,覺得參加那些活動是沒有意義的。更糟的情況是,長期待在家裡或者關在房間裡,會加深對生活的無助感,使你更想與外界隔離開來。試著找出一些能讓你保持積極狀態的生活方式,從而讓自己不會覺得特別孤單。
■保持積極主動
好消息是,一旦你開始努力參與外界的一些活動,它可以提高你的積極性或者興趣, 並使你繼續堅持下去。心理學家有時候會用「行為活化」(Behavioral Activation)這個術語,指的是採取有效行為並保持下去的一些方法。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原則,請列出一份清單,寫上你想要努力參加的一些日常活動,或者你曾經喜歡做的一些事情,並且觀察一下現在做這些事情對你的情緒會有什麼影響。如果發現某些活動對你的情緒有正面的影響,那就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安排這些活動並保持下去!以下是一些建議:
‧ 出去散散步
‧ 為自己做一頓飯
‧ 待在室外,而不是待在家裡
‧ 打電話給一個朋友
‧ 去一趟商店或超市
‧ 去健身房或者參加健身班
‧ 約一個朋友喝咖啡
‧ 做做瑜伽或冥想,也可以游泳或者參加其他健康的活動。
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實現這些目標,那就把這些目標細化為一些更小的步驟,以便更容易完成。比如說,如果你覺得去健身房壓力很大,那就鼓勵自己一次前進一小步:走到車旁邊,開車去健身房,換衣服,做一些運動,沖澡,換衣服,開車回家。化整為零的好處是,那些細小的步驟會讓你覺得完成大的任務的可行性提高,且較不會造成龐大的壓力。
■保持社交關係
社交孤立這項症狀比較棘手。當你感覺憂鬱的時候,某些情況下你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和人待在一起。社交聯繫在你眼中看來毫無意義、令人沮喪,甚至會讓你感到焦慮煩躁。然而如同應對失去興趣一樣,你也可以制訂一些合理的社交目標,然後堅持下去。也許你並不想要人陪伴,也不想參加聚會,但是你可以設定一些更小的目標,比如一周至少和一個朋友進行一次短暫的約會,喝喝咖啡,聊聊天,這樣可以幫助你和周圍其他人建立聯結,避免感到孤獨。不需要強迫自己對參與這種社交活動感到十分滿意或狂熱,只需要盡可能讓自己與其他人待在一起,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上面提到的一些記錄策略在建立社交關係中也是可行的。比如說,將你生命當中的那些重要人物列一份清單,然後記錄下和他們在一起或者和他們聊天對你的情緒的影響,看看你和某個人待在一起的時間是需要更多還是更少?對你自己來說,掌握你的社交關係是如何影響你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並以此來改善那些無效的社交關係,同時使那些有效的社交關係最大化發揮功效。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
當你對日常作息失去興趣的時候,可以做一份規律的作息時間表。保持每天活動的一致性對憂鬱症的康復是非常重要的。這並不表示你的生活將變得無聊或者是單調乏味,而是讓你擁有一個能夠依賴的作息表。當你憂鬱的時候,是不適合讓生活中充滿臨時決定,或者每一天過得雜亂無章,如此一來可能會導致你渾渾噩噩、毫無目的的生活著。當然,說比做要容易得多。當你憂鬱的時候,你也許並不想保持積極性或者是去計畫任何事情。但是,藉由保持一個規律的作息表,比如說一致的吃飯時間、一致的睡眠時間,或者其他一些例行活動,能讓你相信你正在做一些重要且對自己有益處的事情,避免游移不定或者過得漫無目的。
.
以上文字取自
憂鬱症自救手冊:如何治療?怎樣照顧?你和家人的自助指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8801
.
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